• 225.50 KB
  • 2021-09-25 发布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一(清北组)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一(清北组)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1.孟德尔做了如下图所示的豌豆杂交实验,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 ①和②的操作是同时进行的 B. ①操作的对象是母本 C. ②操作是人工传粉 D. ①和②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 ‎【答案】A ‎【解析】‎ ‎①和②的操作不是同时进行,去雄应在花蕾期去掉雄蕊,人工异花授粉应在花粉成熟后,A错误;①操作是人工去雄,操作的对象是母本,B正确;②操作是人工授粉,C正确;①和②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以免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 ‎2.下列不属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原因的是 ( )‎ A. 正确选用实验材料 B. 对父本进行去雄并采集花粉 C. 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 D. 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答案】B ‎【解析】‎ 豌豆作为研究遗传学实验材料有很多的优点: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并且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因此,“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属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原因,A项正确;实验中要对母本进行去雄,不需要对父本去雄,B项错误;孟德尔运用了科学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C项正确;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并且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属于孟德尔科学的分析方法,D项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所学的课本上的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综合,明确孟德尔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获得成功的原因。‎ ‎3.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猫的白毛与狗的蓝毛 B. 人的身高与体重 C. 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 兔的长毛与短毛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相对性状的概念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猫的白毛与狗的蓝毛、人的身高与体重、棉花的细绒与长绒,都不属于相对性状,A、B、C均错误;兔的长毛和短毛属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因此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点睛】依据相对性状概念的内涵,注意从“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不同表现类型”三个方面理解并加以判断各选项。‎ ‎4.等位基因是指 A. 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B. 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C. 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 D.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答案】B ‎【解析】‎ 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A错误;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B正确;一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相同基因,C错误;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只有非等位基因,控制不同的性状,不含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D错误。‎ ‎5.下列有关测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般通过测交来获得有优良性状新品种 B. 通过测交来确定被测个体的遗传组成 C. 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有可能稳定遗传 D. 测交亲本中必有隐性纯合体 ‎【答案】A ‎【解析】‎ 测交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体杂交,依据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能够确定被测个体的遗传组成,但一般不能通过测交来获得有优良性状新品种,A错误,B正确;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有隐性纯合体,隐性纯合体能稳定遗传,C正确;测交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体杂交,因此测交亲本中必有隐性纯合体,D正确。‎ ‎6.下列对遗传学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B. 纯合子交配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体的基因型也相同 D. “测交实验”是对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验证 ‎【答案】D ‎【解析】‎ 杂种后代自交后子代同时表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A错误。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在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B错误。表现型相同的生物体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C错误。“测交实验”是对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验证实验,D正确。‎ 点睛: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型可能不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可能不同。‎ ‎7. 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 )‎ A. 一定是白色的 B. 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 一定是黑色的 D. 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答案】B ‎【解析】‎ 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假设由A、a控制),则两只杂合白羊基因型均为Aa杂交后代3/‎4A_白色,1/4aa黑色,所以它们每个子代都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8.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 B. 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 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 D. 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因分离定律的有关内容。在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出现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故本题选D。‎ ‎9.孟德尔在发现遗传因子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类比推理法 B. 假说演绎法 C. 直接观察法 D. 物理建模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学史,考查对生物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此题,可根据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理解其所使用的科学方法。‎ ‎【详解】萨顿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孟德尔在发现遗传因子的过程中使用了假说演绎法;施莱登和施旺通过直接观察法提出了细胞学说;沃森和克里克通过物理建模法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选B。‎ ‎【点睛】类比推理法与假说—演绎法的区别 项目 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 原理 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基础上演绎推理并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将未知的和已知的做比较,根据惊人的一致性推理并得到结论 结论 具有逻辑必然性,是科学结论,一定正确 不具有逻辑必然性,仅是假说,不一定正确 实例 孟德尔发现两大定律;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萨顿假说: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推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10.某同学利用红球(表示D)和白球(表示d)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其操作过程中错误的做法是( )‎ A. 在代表雌性生殖器官的小桶中放入两色小球各50个,在代表雄性生殖器官的小桶中放入两色小球各100个 B. 每次抓取之前摇匀桶中小球 C. 每次抓取之后将抓取的小球放回桶中 D. 抓取10次之后就进行统计分析 ‎【答案】D ‎【解析】‎ 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每个小桶中的两种颜色的小球代表两种基因型的配子,数量必须相等,而两个小桶中的小球数量不必相等,A正确;每次抓取小球前要晃动小桶,以保证不同基因型的配子混合均匀,B正确;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次抓取小球统计后,应将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C正确;抓取的次数要足够多(≥50),这样可以减少误差,D错误。‎ ‎11.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A. 只有一对等位基因 B. 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 C. 可能有多对等位基因 D. 最多一对等位基因 ‎【答案】C ‎【解析】‎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可能有很多对等位基因,而不是只有一对等位基因,A、D错误,C正确。同源染色体上有可能没有等位基因,在纯合个体情况下,没有等位基因,B错误。‎ ‎12.图甲、乙、丙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图甲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是极体和卵细胞 B. 图乙细胞不会出现在生殖器官中 C. 图丙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 D. 该生物减数分裂时可形成两个四分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图甲细胞的细胞质分裂不均等,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是极体和卵细胞,A正确;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高等动物的生殖器官中的性原细胞既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又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因此图乙细胞可以出现在生殖器官中,B错误;由图甲可以判断该动物为雌性,因此图丙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C正确;据图丙判断该生物有2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两个四分体,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像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13.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b、c分别进行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B. CD与OP的染色体数相同 C. JK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与分开 D. OP的核DNA含量比MN增加1倍,原因是NO发生了受精作用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阶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b阶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c阶段表示受精作用(ML)和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数目变化规律。‎ a阶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b阶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c阶段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A错误;图中CD和OP都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所以CD与OP的染色体数相同,B正确;JK发生细胞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而同源染色体联会与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C错误;OP的核DNA含量比MN增加1倍,原因是NO发生了DNA的复制,D错误。‎ ‎14.下列不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主要特征的是 A. 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B. 着丝点分裂 C.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D. 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A不符合题意;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B符合题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不符合题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一次排卵时发现该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B,则随之产生的第二极体的基因型应( )‎ A. Ab、aB、Ab B. aB、AB、aB C. AB、AB、ab D. AB、aB、Ab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由题意可知,该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由次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极体的基因型是aB;卵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极体的基因型为AAbb,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2个极体的基因型是Ab、Ab.故选:A。‎ ‎【点睛】分析思路:卵细胞为aB→次级卵母细胞为aaBB→第一极体为AAbb→三个第二极体为aB、Ab、Ab。‎ ‎16.玉米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A. 5条 B. 10条 C. 15条 D. 20条 ‎【答案】B ‎【解析】‎ 卵细胞是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因此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即玉米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10条,故选B。‎ ‎17.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相比,精子形成过程特有的是 A. 染色体数目减半 B.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C. 精子细胞的变形 D.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 ‎【答案】C ‎【解析】‎ ‎【分析】‎ 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1.形成部位不同;2. 精子有变形期,卵子无变形期;3. ‎ 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4. 精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卵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相同点: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详解】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数目的减半,A错误;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都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错误;精子形成过程需要变形,而卵细胞不需要,C正确;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都有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现象,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重点考查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并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18.下图显示了果蝇某一条染色体及部分基因所处位置,该图能表明 A. —条染色体上有多个DNA B. 染色体上的绝大多数片段都是基因 C. 深红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D. 黄身基因和短硬毛基因为连锁基因 ‎【答案】D ‎【解析】‎ 由图可知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基因,A错误;据图可知,染色体上的少数片段是基因,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错误;图中只显示的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C错误;据图可知,黄身基因和短硬毛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为连锁基因,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相关知识,意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19.下列各项中,能证明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的实验是( )‎ A.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B. 孟德尔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C. 细胞的全能性实验 D. 孟德尔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的杂交实验,证明了控制眼色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从而证明了萨顿的假说“基因和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是正确的,A项正确;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B项错误;细胞的全能性实验证明了过度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C项错误;孟德尔通过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项错误。‎ 考点: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点睛: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熟记并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和要点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20.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和染色体在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B. 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 C. 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D. 一对等位基因一般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的本质、等位基因的概念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和染色体在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A正确;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眼色的杂交实验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C错误;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所以一对等位基因一般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正确。‎ ‎【点睛】识记和理解萨顿假说的内容及其提出该假说的依据、摩尔根果蝇眼色的杂交实验、基因的本质和等位基因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 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C. 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D.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这属于分离规律的外观表现,A错误;F2的表现型比例是3:1,就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来讲,这属于分离规律的外观表现,B错误;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表现型的比为1:1,这不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而是对分离规律的实验验证,C错误;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F1是杂合体,产生了两种配子,就是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并进入了不同细胞,这正是分离规律的实质,D正确。  故选D。‎ ‎22.下列关于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果蝇体细胞中共有4对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 B. 在雌果蝇中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 C. 在雄果蝇中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 D. 在果蝇体细胞中各对染色体都含有各自的等位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果蝇的体细胞中有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3对+XX或3对+XY,雌果蝇的性染色体是组成为XX,雄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 ‎【详解】A.果蝇的体细胞中有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包括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A正确;‎ ‎ B.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性染色体是同型的,B正确;‎ ‎ C.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其中X染色体较Y染色体长,性染色体是异性的,C正确;‎ ‎ D.果蝇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它们存在非同源区段,因此位于雄性果蝇体细胞内X染色体上基因不一定能在Y染色体上找到相应的等位基因,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的知识,对果蝇染色体相关知识的识记及对果蝇性别决定方式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3.果绳的眼色性状为伴X染色体遗传,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 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 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 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答案】B ‎【解析】‎ 假设相关基因用W和w表示,则杂合红眼雌果蝇(XWXw)与红眼雄果蝇(XW Y)交配,子代雌果蝇均为红眼(XWXW、XWXw),雄果蝇中红眼(XWY)和白眼(XwY)均有,A错误;白眼雌果蝇(XwXw)与红眼雄果蝇(XWY)交配,子代雌果蝇均为红眼(XWXw),雄果蝇均为白眼(XwY),B正确;杂合红眼雌果蝇(XWXw)与白眼雄果蝇(XwY)交配,子代雌果蝇中红眼(XWXw)与白眼(XwXw)均有,雄果蝇中红眼(XWY)和白眼(XwY)均有,C错误;白眼雌果蝇(XwXw)与白眼雄果蝇(XwY)交配,子代雌果蝇(XwXw)与雄果蝇(XwY)均为白眼,D错误。‎ ‎24.根据人类遗传病系谱图中各世代个体的表现型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②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C. ③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 ④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遗传病的方法:先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显隐性,然后在判断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位置,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患者的儿子(父亲)都是患者,正常男性是母亲(女儿)都正常,X染色体是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者的母亲(女儿)都是患者,女性正常其父亲(儿子)正常。‎ ‎【详解】①双亲正常生有患病的女儿,因此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②双亲正常生有患病的儿子,且女儿没有患病,因此最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B正确;③父亲是患者,所生的3个女儿都是患者,母亲正常,2个儿子都正常,因此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C正确;④中父亲是患者,其女儿正常,因此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人类遗传病的特点,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25.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中Ⅱ-3和Ⅱ-4所生子女是 ‎   ‎ A. 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4‎ B. 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 C. 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D. 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答案】B ‎【解析】‎ 结合左图中的描述,可分析出右侧遗传图解中Ⅰ-1基因型为aaXBX-,Ⅰ-2基因型为AAXbY,Ⅱ-3基因型为AaXBXb,Ⅱ-4基因型为AAXbY。Ⅱ-3和Ⅱ-4后代中秃顶色盲女儿(aaXbXb)的概率为0×1/4=0,故A项错误;秃顶色盲儿子(AaXbY、aaXbY)的概率为1/2×1/4+0×1/4=1/8,故B项正确;非秃顶色盲儿子(AAXbY)的概率为1/2×1/4=1/8,故C项错误;非秃顶色盲女儿(A_XbXb)的概率为1×1/4=1/4,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遗传规律的运用和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其中“秃顶”性状的遗传比较特殊,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男性和女性中的表现型不同,需要特别注意,稍难,有挑战性。‎ ‎26.下图是孟德尔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所做的遗传分析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是因为豌豆是严格的________植物,在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纯种。‎ ‎(2)图中Fl代自交,F2中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 ‎(3)孟德尔为了证实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推断的正确性,首创了测交的实验方法。测交是用基因型未知的显性个体与________进行杂交,目的是____________。‎ ‎(4)在用亲本做上述的杂交实验时,首先要对亲本进行___________,然后进行人工授粉,再进行套袋处理,以防止自体或其他植株的花粉受粉,影响实验结果。‎ ‎(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配子形成时,_______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答案】 (1). 自花受粉 (2). 性状分离 (3). 隐性个体(隐性纯合体) (4). 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5). 母本去雄 (6). 等位基因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亲本基因型为AA、aa,子一代基因型为Aa;子一代Aa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3:1;子一代Aa与白花aa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1:1。‎ ‎【详解】(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因此在自然情况豌豆都是纯种。‎ ‎(2)图中子一代Aa(紫花)自交,后代同时出现了紫花和白花,发生了性状分离。‎ ‎(3)测交实验是让未知基因型的显性个体与与隐性个体(隐性纯合体aa)杂交,以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4)在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为了防止自花传粉,首先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然后进行人工授粉、套袋,套袋的目的是防止自体或其他植株的花粉受粉,影响实验结果。‎ ‎(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掌握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测交实验可以验证未知基因型的显性性状的个体的基因型。‎ ‎27.现有四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1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依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扁盘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__的品种植株与实验1的F1进行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基因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2(两) (2). 基因的自由组合 (3). AAbb、Aabb、aaBb、aaBB (4). AABB、AABb、AaBb、AaBB (5). 长形 (6). 扁盘形、圆形、长形 (7). 1:2:1‎ ‎【解析】‎ ‎【分析】‎ 解答此类题时可以根据以下规律:即F1自交得F2中后代的分离比之和等于16‎ ‎,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且F1一定为双杂合个体。‎ ‎【详解】(1)在实验1和实验2中,F2中的扁盘∶圆∶长均为9∶6∶1(为9∶3∶3∶1的变式),据此可推知:南瓜果形的遗传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2)结合对(1)的分析可进一步推知,表现为圆形的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表现为扁盘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表现为长形的基因型有aabb。‎ ‎ (3) 实验2的F1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与长形即基因型为aabb的隐性纯合子测交,产生的F2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扁盘(AaBb)∶圆(Aabb+aaBb)∶长(aabb)=1∶2∶1。‎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8.下图是某种果蝇的精原细胞(含四对同源染色体)分裂产生精子细胞的示意图,其中图Ⅳ细胞中只表示了部分染色体的情况。请据图回答: ‎ ‎(1)图Ⅱ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每个细胞有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有_________个染色单体。‎ ‎(2)图Ⅳ细胞表示的时期应该在方框___________填①或②)的位置)。‎ ‎(3)图Ⅲ每个细胞的核DNA含量是①阶段细胞的_____________。‎ ‎(4)假定该果蝇的三对常染色体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则这个精原细胞可生____________种精子。‎ ‎【答案】 (1). 次级精母细胞 (2). 0 (3). 8 (4). ① (5). 1/4 (6). 2‎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结合精子形成过程图,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精子形成过程以及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和细胞的名称。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为精卵细胞;Ⅱ为次级精母细胞;Ⅲ为精细胞;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Ⅳ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称为初级精母细胞。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1)图示为某种果蝇的精原细胞分裂产生精子细胞的示意图,图Ⅱ细胞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图Ⅱ的每个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即含有0对同源染色体;精原细胞中含有8‎ 条染色体,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即图Ⅱ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2)图Ⅳ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中方框①所处的时期。‎ ‎(3)图Ⅲ为精细胞,其细胞核中DNA含量只有体细胞的一半,而①处的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其细胞核中的DNA含量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图Ⅲ每个细胞的核DNA含量是①阶段细胞的1/4。‎ ‎(4)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的情况下,每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4个2种精子(两两相同)。‎ ‎29.某家属中有的成员患甲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 a),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 b),且独立遗传,其遗传系谱图如下,经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请问:‎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个体的基因型Ⅲ7_____________,Ⅲ8____________,Ⅲ9 ____________。‎ ‎(3)若Ⅲ8和Ⅲ9婚配,子女患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伴X隐性遗传 (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 BBXaY或BbXaY (4). bbXAXA 或bbXAXa (5). BBXaY或BbXaY (6). 7/16‎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判断方式及遗传病概率的相关计算,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系谱图的分析能力。‎ ‎(1)由图可知II5和II6没有甲病,且II6不携带致病基因,而其儿子III9有甲病,说明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而II3和II4没有乙病,而其女儿III8有乙病,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Ⅲ7有甲病,而其姐妹有乙病,说明其父母是乙病的携带者,所以其基因型是BBXaY或BbXaY。Ⅲ8有乙病而无甲病,但其母亲是甲病的携带者,所以其基因型是bbXAXA 或bbXAXa。Ⅲ9有甲病而无乙病,其母亲是乙病的携带者,所以其基因型是BBXaY或BbXaY。‎ ‎(4)Ⅲ8有1/2bbXAXA和1/2bbXAXa,Ⅲ9有1/2BBXaY和1/2BbXaY,他们婚配,子女中患甲病的概率是1/2×1/2=1/4,不患甲病概率是3/4,患乙病的概率是:1/2×1/2=1/4,不患乙病的概率是3/4,所以子女患遗传病的概率为1-(3/4×3/4)=7/16.‎ 点睛:首先要分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找双亲都有病而子女有无病的是显性遗传病,如果其有女儿无病的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如果双亲都无病而子女有患病的是隐性遗传病,如果有女儿患病的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然后根据个体的患病情况综合写出个体基因型,再进行相应的概率计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