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6 MB
  • 2021-09-25 发布

高考生物复习:精选5年上海高考生物习题

  • 5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第一章 走近生命科学 ‎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 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调节器调节 ‎2.用测微尺测量某个洋葱表皮细胞的长度时,下列目镜的组合中,视野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最小的是 ‎①目镜10× ② 物镜10× ③目镜16× ④物镜40×‎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越小。‎ ‎3.右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保持不变 B.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 C.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4.右图为测量保卫细胞长度的局部视野,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要测量该细胞的长度,需旋转目镜 B.物镜从10换为40,图示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变小 C.在不同放大倍数下,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不同 D.若视野中物像不清晰,会造成测量误差 ‎ 第二章 生命物质的基础 ‎1.免疫球蛋白lgG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链。若该lgG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该lgG有肽键数 ‎ ‎ A.m个 B.(m+1)个 C.(m—2)个 D.(m—4)个 ‎【解析】lgG有4条肽链,肽键数(m-4)个 ‎2.核糖与核酸都不含有的元素是 A.N B.O C.P D.S ‎3.下列糖类中属于单糖的是 A.蔗糖 B.核糖 C.糖原 D.淀粉 ‎4.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是 A. 氨基酸 B. 核苷酸 C. 脱氧核糖 D. 磷脂 解析:氨基酸由主要由C、H、O和N四种元素组成,核苷酸由C、H、O、N和P组成,脱氧核糖是一种戊碳糖只由C、H和O组成,磷脂由C、H、O、N和P组成。‎ ‎5.用班氏试剂鉴别健康人的下列四种液体,出现红黄色沉淀的是 A. 血清 B. 唾液 C. 胃液 D. 尿液 解析:班氏试剂与还原性糖水浴共热才会生成红黄色沉淀,正常健康人体中血清含有葡萄糖为还原性糖;唾液中主要是唾液淀粉酶等消化酶,胃液也主要是消化酶,是蛋白质类不具有还原性;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6.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A. n-m B. n‎-2m C. n+m D. n+‎‎2m 解析: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一个氨基酸至少有两个O,形成蛋白质缩合过程中要脱掉水,2n-(n-m)=n+m。‎ 第三章 生命的结构基础 ‎1.下图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正确的是 ‎ ‎【解析】磷脂疏水部相对;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 ;.球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脂双层 ;.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 ;.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有流动性 ‎【解析】由于细胞膜内外都有很多水,细胞膜内为细胞内液,细胞膜外为组织液,因此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的亲水性部分位于膜的内外两侧,而疏水性的部分位于两层磷脂分子之间。‎ ‎2.下列细胞内的反应发生在生物膜(细胞膜和细胞内的各种膜)上的是 A.DNA复制 B.暗反应 C.叶绿素a被激发失去电子 D.氨基酸脱水缩合 ‎【解析】DNA复制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暗反应C3植物叶绿体基质中;C4植物的暗反应场所是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氨基酸脱水缩合在核糖体 ‎3.将人红细胞置于盛有下列液体的离心管中。10‎ 分钟后离心,得到沉淀物和上清液,则上清液中K+含量最高的离心管内盛有 A.10%氯化钠溶液 B.0.9%氯化钠溶液 C.20%蔗糖溶液 D.蒸馏水 ‎【解析】蒸馏水中渗透吸水胀破,K+含量最高 ‎4.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右图。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后减 ‎5.下列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是 A. 白化病 B. 炭疽病C. 结核病 D. 狂犬病 解析:白化病是一种遗传病,由基因控制;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二者都是细菌不是病毒;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6.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B. 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 C. 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有高尔基体D. 溶酶体可消化细胞器碎片 解析: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能量主要由细胞中的线粒体提供;核糖体是蛋白质形成的场所,由蛋白质和RNA构成;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主要与细胞分泌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分裂有关,并不是只在分泌功能的细胞中存在;溶酶体负责细胞内消化,内含多种水解酶可以将细胞内一些衰老破裂的细胞器清除掉。‎ ‎7.右图表示一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膜中载体也能运输蔗糖 B.碘以该方式进入海带细胞 C.该方式不会出现饱和现象 D. 该方式发生在被运输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时 ‎8.下列关于颤藻和水绵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活状态下颤藻呈蓝绿色,水绵呈绿色 B.相同长度丝状体中颤藻细胞个数少于水绵 C.颤藻细胞内有色素,水绵中有带状叶绿体 D.滴加碘液后,水绵细胞内呈现山黄色结构,颤藻则无 ‎9.在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对尾部消失起主要作用的细胞器是 A.溶酶体     B.中心体     C.线粒体    D.高尔基体 ‎ ‎10.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液泡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液泡内的Na+参与 ‎ A.调节渗透压 B.组成体内化合物  C.维持正常pH  D.提供能量 ‎11.(11分)下图表示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立体模式图的一部分。请据图回答。‎ ‎ ‎ ‎(1)图中标号2参与____________的形成。与自然界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回答)‎ ‎(2)图中标号1所含物质,以其酸碱性而言属__________性,可被碱性染料着色。中学实验常用的属于这类染色剂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3)实验室有浓度为10%的5种溶液:①葡萄糖溶液、②氨基酸溶液、③淀粉溶液,④ 蛋白质溶液和⑤氯化钾溶液,其中能引起该细胞质壁分离的有___________(用编号回答)。‎ ‎(4)该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回答)‎ ‎(5)若该图要表示唾液腺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存在的结构有_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回答),而应添加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该细胞中特别丰富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回答).‎ ‎12.(8分)下面是两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细胞属于 细胞,判断的理由是 。‎ ‎(2)甲、乙两图的细胞均有的结构名称是核糖体、 和 ,其中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是 。‎ ‎(3)乙图中,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其组成物质主要是 ‎ ‎。与细胞的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请填写图中标号) 。‎ ‎13.水和无机盐是由植物木质部的导管输送的。用32p标记的矿质营养液培养某植物幼苗一段时间后,在根细胞中检测32p的累积量和运输量,结果如右图。‎ ‎(1)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 ‎(2)在与a、B.C.d四点相对应的细胞中;‎ ‎1)累积量最高的是_______点处的细胞,这是因为根尖该部位没有______________结构。‎ ‎2)吸收量大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点处的细胞主要靠_______作用吸收水分.该处细胞的形态是下图中_______‎ ‎4)最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____点处的细胞 ‎(3)制约该植物吸收矿质离子的直接因素有_______。‎ ‎①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 ⑧细胞膜上的多糖 ④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A.①② B.②⑧ C.⑨④ D.①④‎ ‎(4)由磷构成的细胞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14.(9分)图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4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据图回答。([ ]内填图中标号, 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 ‎(1)图中的结构1—15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和[ ];可能含有水溶性色素的是[ ];结构15与[ ]的形成有关。‎ ‎(2)图2、3、4所示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 。图2、3所示结构的名称分别是 ,在其中进行的循环Ⅰ、Ⅱ的名称分别是 。图3‎ 所示结构产生的气体从产生部位扩散到相邻细胞中被用于细胞呼吸,至少需要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有 层。‎ ‎(3)已知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生物同时具有图2、3、4所示三种结构,这三种结构的DNA能从父本传递给子代的是 。‎ ‎15.回答下列有关细胞与细胞周期的问题。(8分)‎ 图1为细胞周期的模式图,图2为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方框内填图中的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1).图1中,X期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内X期后加倍的细胞器是_______;诊断因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遗传病时,需选择[ ]___期的细胞,4期末消失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 ‎2).组蛋白是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图2中,组蛋白基因表达时,能发生碱基配对的场所是[ ]_____和[ ]_____.‎ ‎3).图2中,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的结构结构是__________。(可多选)‎ A.[5]B.[6]C.[7]D.[8]E.[9]F.[10]‎ 第四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1.沙漠植物常具有较小的叶片,且叶片的气孔较小。这是利于 A.减少呼吸作用 B.减少水分散失 C.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D.不被动物食用 ‎【解析】叶片的气孔较小。这是利于减少水分散失。气孔蒸腾显著受光、温度和CO2等因素的调节。大多数植物的叶片上、下表皮都有气孔,且下表皮的气孔多.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情况,在各种植物的叶片中是不同的:阳生植物的气孔一般在叶片下表皮分布的数量多于上表皮,这样可以避免阳光直晒而减少水分散失;有些植物的气孔只限于下表皮(如旱金莲),有些植物的气孔却只 限于上表皮(如浮水植物莲、睡莲)。叶片的蒸腾包括气孔蒸腾和角质蒸腾,即通过叶片角质层进行的蒸腾,在一般的叶片角质蒸腾要占到10%~15%,幼嫩的叶片角质蒸腾甚至超过气孔蒸腾。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有两种:一种以气体的形式散失,主要是通过蒸腾作用,气孔散失的,与阳光、温度、空气湿度、风力和气孔的开闭的数目和大小都有一定的关系,也可以通过皮孔散失一部分;另一种以液体的形式散失的,通过吐水和伤流的形式散失。‎ ‎【解析】植物的叶片上有气孔,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越大,气孔越大,则蒸腾作用越强。沙漠中最缺的是水,因此植物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必须减少水分的散失。所以叶片和气孔都很小,有的植物的叶片甚至特化成刺(如仙人掌)。‎ ‎2.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和反射光下分别是 A.红色、红色 B.绿色、绿色 C.红色、绿色 D.绿色、红色 ‎【解析】‎ 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这种现象称为叶绿素荧光现象。叶绿素为什么会发荧光呢?当叶绿素分子吸收光量子后,就由最稳定的、能量的最低状态-基态(ground state)上升到不稳定的高能状态-激发态(excited state)(图3-3)。叶绿素分子有红光和蓝光两个最强吸收区。如果叶绿素分子被蓝光激发,电子跃迁到能量较高的第二单线态;如果被红光激发,电子跃迁到能量较低的第一单线态。处于单线态的电子,其自旋方向保持原来状态,如果电子在激发或退激过程中自旋方向发生变化,该电子就进入能级较单线态低的三线态。由于激发态不稳定,迅速向较低能级状态转变,能量有的以热的形式释放,有的以光的形式消耗。从第一单线态回到基态所发射的光就称为荧光。处在第一三线态的叶绿素分子回到基态时所发出的光为磷光。荧光的寿命很短,只有10-8~10-10s。由于叶绿素分子吸收的光能有一部分消耗于分子内部的振动上,发射出的荧光的波长总是比被吸收的波长要长一些。所以叶绿素溶液在入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在叶片或叶绿体中发射荧光很弱,肉眼难以观测出来,耗能很少,一般不超过吸收能量的5%,因为大部分能量用于光合作用。色素溶液则不同,由于溶液中缺少能量受体或电子受体,在照光时色素会发射很强的荧光。‎ ‎【解析】叶绿素溶液透射光下出现的是完全不吸收的光,即绿色;而反射时,波长越长越容易反射,在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故反射光为红色。‎ ‎3.人们采用玉米经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来替代汽油。若每吨玉米可转化为m吨葡萄糖,现有生产46吨酒精,理论上需要玉米(原子量:C-12,H-1,O-16)‎ A. 吨 B. 吨 C. 吨 D.‎90m 吨 ‎【高考命题意图】本题以热点问题汽油的替代品为切入点,考查呼吸作用中的计算问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是一个无氧呼吸过程,其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酒精)+2CO2,从反应式可以看出,1摩尔的葡萄糖发酵能产生2摩尔的酒精,葡萄糖的分子质量为180,酒精为46,因此生产46吨的酒精需要90吨的葡萄糖,由于每吨玉米可转化为m吨葡萄糖,因此获得90吨葡萄糖需要玉米为90/m吨。 ‎ ‎4.取一段燕麦幼苗茎放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水溶液中培养,结果如右图。幼苗茎段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A.水分增加 B.糖类增加 C.蛋白质增加 D.无机盐增加 ‎【解析】燕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水分增加,糖的总量在下降,叶绿素还没形成,胚倒是越来越大,胚乳就越来越小;幼苗茎生长的过程中,水分增加比无机盐、糖类、蛋白质都快,因为水分含量最高 ‎【解析】由于燕麦幼苗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有机物不会增加,放在生长素溶液中生长时其体积要增大,因而会从溶液中吸收水分而使其重量增加。‎ ‎5.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 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 ‎③分次加入少量无水酒精提取 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滤液色素(叶绿素)太少,绿色过浅;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浓度太抵 ‎6.下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颜色深、浅分别表示吸收量多、少),甲、乙两图分别是 ‎ ‎ A.胡箩卜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B.叶绿素、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C.叶黄素、叶绿索的吸收光谱 D.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的能力很强。当可见光光束通过三棱镜之后,可以看到红、橙、黄、绿、青、蓝、紫光组成的光谱,称为连续光谱。如果把上述四种色素溶液分别放在可见光光束和三棱镜之间时,可以看到连续光谱中有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在光谱上显示出暗带,这种光谱称吸收光谱。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吸收区为波长430nm~450nm的蓝紫光区和波长为640nm~660nm的红光区。叶绿素对其他光的吸收不明显,尤其是对波长为500nm~560nm的绿光吸收量最少。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7.下图表示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酵时气体产生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由图可知 ‎ ‎ ‎①有多种酶参与 ②最适合pH是7 ③最适温度是‎40℃‎ ④‎50℃‎时酶逐渐失活 ⑤‎0℃‎时酶逐渐失活 A.①③ B.②⑤ C.③④ D.④⑤‎ ‎【解析】①有多种酶参与、②最适合pH是7图中无相关信息;‎0℃‎速率不变 ‎8.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A.2n/‎5m B.‎2m/5n C.n/‎5m D.m/5n ‎ ‎ ‎9.β-半乳糖苷酶能催化乳糖生成半乳糖和葡萄糖,但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这表明,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A.高效性 B.专一性 C.稳定性 D.多样性 ‎ ‎10.叶绿体含多种色素,其中一种色素能接受其它色素所吸收的光能,该色素是 A.胡萝卜素 B.叶黄素 C.叶绿素a D.叶绿素b ‎ ‎11.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12.过量摄入糖类会导致体内脂肪积累,其部分原理如右图所示。其中过程X、物质Y和物质Z分别是 A. 糖酵解、丙酮酸、脂肪酸 B. 有氧呼吸、乳酸、脂肪酸 C. 糖酵解、乳酸、胆固醇 D. 有氧呼吸、丙酮酸、胆固醇 解析: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合成的,在生物体内,合成甘油的原料主要来源于糖酵解途径,则X应为糖酵解、Y应为丙酮酸、Z应为脂肪酸。‎ ‎13.将刚采摘的乱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 A. 提高淀粉酶活性 B. 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 C. 防止玉米粒发芽 D. 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解析:刚采摘的甜玉米内含有大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这些酶可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使其失去甜味,经沸水高温处理使酶失活来保持甜味。‎ ‎14.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 B. 只要提供,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和ATP C. 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产生ATP D.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光照下叶绿体是通过光反应产生ATP不需要O2,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需要丙酮酸和O2‎ 释放量 吸收量 a ‎10‎ ‎0‎ b ‎8‎ ‎3‎ c ‎6‎ ‎4‎ d ‎7‎ ‎7‎ ‎15.下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和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右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 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 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 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 d条件下,产生的全部来自线粒体 解析:种子有氧呼吸吸收O2与放出CO2相等,无氧呼吸时不吸收O2但是放出CO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同时存在时吸收O2小于放出CO2,可知a条件下只进行无氧呼吸,植物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很少产生乳酸;b条件和c条件下既有有氧呼吸;d条件下只进行有氧呼吸。‎ ‎16.右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某化学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需要解旋酶 B.属于水解反应 C.会有能量变化 D.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 ‎17.在人和植物体内部会发生的物质转化过程是 ‎①葡萄糖彻底氧化 ②葡萄糖转化为乙醇 ③葡萄糖脱水缩合 ④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右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A.②处发生三羧酸循环 B.①处产生ATP C.②处产生二碳化合物 D.③处发生H+与O2的结合反应 ‎19.右图是酵母菌发酵实验示意图, ‎ 其中X、Y、Z分别代表 A.石蜡油、CO2、蓝色 B.石蜡油、O2、黄色 C.菜油、O2、蓝色 D.菜油、CO2、黄色 ‎20.右图表示细胞中某条生化反应链,图中E1~E5代表不同的酶,A~E代表不同的化合物。‎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E1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的消耗速度加快 B.若E5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B积累到较高水平 C.若E3的催化速度比E4快,则D的产量比E多 D.着E1的催化速度比E5快,则B的产量比A多 ‎21. 右图中①代表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结果,则右图②所示结果最有可能来自于 A. 水培的洋葱叶 B. 生长的柳树幼叶 C. 培养的衣藻 D. 秋冬的银杏落叶 ‎22.下列细胞中,其呼吸过程会产生乙醇的是 A.缺氧条件下的马铃薯块茎细胞    B.剧烈运动时的人骨骼肌细胞 C.酸奶生产中的乳酸菌        D.受涝的植物根细胞 ‎23.将等量甲、乙两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8小时,测得的数据见右表。据表分析,决定光合作用是否发生的因素是 A.植物种类  B.光的颜色   ‎ C.温度  D.植物器官 ‎ ‎24.(10分)下图表示三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日变化。请据图回答。‎ ‎(1)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的时刻,a植物叶片出现在_________,c植物叶片出现在_________。‎ ‎(2)在6:00—8:00时之间,单位时间内吸收CO2最多的是_________植物叶片。‎ ‎(3)b植物叶片在晴天中午光照强烈时,光合作用速度出现了低谷,这一现象被称为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植物叶片一天内光合作用速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中结果推测,三种植物一天内有机物积累量多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6)在一定的CO2浓度和适宜温度下,把某植物叶片置于5千勒克司(光合作用速度 44mgCO2/‎100cm2叶·小时)光照下14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呼吸作用速度 6.6ngCO2/100cm2叶·小时),则一天内该植物每‎25cm2叶片葡萄糖积累量为__________。‎ ‎25.(10分)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光合作用受到温度、二氧化碳和光照强度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过程;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过程。‎ ‎(2)甲图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 ‎1)在温度为‎10℃‎、光照强度大于 千勒克司时,光合速度不再增加。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L3千勒克司时,光合速度的限制因素是 。‎ ‎2)根据甲图,在乙图的坐标上标出光照强度为L2千勒克司,温度分别为‎10℃‎、‎20℃‎和‎30℃‎时的光合速度。‎ ‎(3)丙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1)当在 千勒克司光照强度条件下,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相同。‎ ‎2)A植物在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2小时单位叶面积可积累葡萄糖 m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 ‎3)A植物在1天内(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夜),要使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白天平均光照强度必须大于 千勒克司。‎ ‎ ‎ ‎26.(10分)回答下列有关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问题。‎ ‎(1)图1中分子Z的名称是________。‎ ‎(2)Z物质的形成过程是:光能活化位于______上的____________分子,释放出______,并经最终传递最终生成Z.‎ ‎(3)在暗反应中,CO2必须与RuBP(五碳化合物)结合,这是CO2被固定的第一步,RuBP可循环使用,使光合作用不断进行,但O2也可与RuBP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和一个二氧化碳,此二碳化合物不参与光合作用,图2为不同O2浓度下叶表面温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2,该植物在‎25℃‎、适宜光照、1.5%与21%的O2浓度下,每小时单位叶面积积累的葡萄糖的差值是_____mg。(相对分子质量:CO2—44,葡萄糖—180.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结合暗反应的过程,解释不同氧浓度下葡萄糖积累量产生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说明不同叶表面温度、不同氧浓度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7.分析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资料,回答问题。(11分)‎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 相等时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 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 ‎(mg/‎100 cm2叶·小时)‎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mg/‎100 cm2叶·小时)‎ A植物 ‎ 1‎ ‎3‎ ‎11‎ ‎5.5‎ B植物 ‎ 3‎ ‎9‎ ‎30‎ ‎15‎ ‎1). 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   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判断的依据是 ‎ ‎     。‎ ‎2). 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B植物光合速率 ,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 跟不上 反应。‎ ‎3). 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是 (mg CO2/‎100 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A植物与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 ‎ ‎(mg CO2/‎100 cm2叶·小时)‎ 光合速率也受光合产物从叶中输出速率的影响。‎ 某植物正处于结果期,如右图①。‎ ‎4). 若只留一张叶片,其他叶片全部摘除,如右图②,则留下叶片的光合速率 ,原因是 。‎ ‎28.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12分)‎ 叶绿体内进行的光合作用过程如右图所示。磷酸转运器是叶绿体膜上的重要蛋白质。在有光条件下,磷酸转运器将卡尔文循环产生的磷酸丙糖不断运至细胞质用于蔗糖合成,同时将释放的Pi运至叶绿体基质。‎ ‎1)叶绿体的大小、数目随植物生存环境的不同而不同。试比较生活在向阳处与背阴处的同种植物叶绿体的大小和数目:_____‎ ‎2)图中物质B的名称是_____。‎ ‎3)据图分析,若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则卡尔文循环会被____,可能的机制是__________。‎ 当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为CO2补偿点;CO2达到一定浓度时,光合速率不同增加,此时的CO2浓度为CO2饱和点。育种专家测定了22时,某作物A、B两个品种在不同CO2浓度下的CO2吸收量,以及黑暗条件下的CO2释放量,结果如下表。‎ ‎4)CO2饱和点时,A品种的总光合速率为_____mmol/(m2h)。‎ ‎5)若环境中的CO2浓度保持在CO2饱和点,先光照14小时,再黑暗10小时,则一天中A品种积累的葡萄糖比B品种多_____mg/m2。(相对原子量:C-12,O-16,H-1)‎ ‎6)若其他条件不变,温度上升至‎27℃‎,CO2补偿点将___,原因是________。‎ 第五章 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1.下列属于人体内分泌腺的是 ‎①甲状腺 ②唾液腺 ③肾上腺 ④脑垂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消化腺的基本结构小型腺:单细胞腺、单管腺,分布于消化管的管壁内,如唇腺,舌腺、食道腺、胃腺大型腺:以导管开口于消化管内,唾液腺、肝脏和胆囊、胰腺;内分泌腺无管道,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垂体是身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不但与身体骨骼和软组织的生长有关,且可影响其它内分泌腺如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的作用。‎ ‎2.右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分别为 A.a和b B.b和a C.b和c D.c和b ‎3.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A.①→④ B.②→③‎ C.③→② D.④→①‎ ‎4.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5.在牛蛙的脊髓反射实验中,若要证明感受器是完成曲腿反射必不可少的环节,下列操作不合适的是 A. 环割后肢脚趾尖皮肤 B. 用探针破坏牛蛙的脊髓 C. 用0.5%HCl溶液刺激趾尖 D. 剪去牛蛙的脑 解析:该实验是证明感受器是完成屈腿反射的必要环节,则感受器应为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即感受器的有无,破坏牛蛙的脊髓无论有无感受器都不会发生屈腿反射。‎ ‎6.人体内往往存在着针对一种病毒的不同抗体,合理解释的是 A. 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种蛋白质分子 B. 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复制 C. 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个同种蛋白质分子 D. 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表达 解析:一种病毒表面往往有多种蛋白质分子,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这种病毒的不同抗体。‎ ‎7.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解析:适宜的刺激是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兴奋向两侧传递。将电极均置于细胞外,当兴奋传至A时,AB之间就有电势差会形成电流;当兴奋传至B时,AB之间也会形成电流,两种情况下的电流方向相反。‎ ‎8.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 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 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 C. 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 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 ‎9.下列有关人体中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质 B.酶和激素都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 C.酶和激素都由内分泌细胞分泌 D.酶和激素都要释放到血液中才能发挥作用 ‎10.有些人乘车时会感到眩晕和恶心。人耳中与此现象相关的身体平衡感受器是 A.耳蜗      B.前庭器     C.鼓膜     D.听小骨 ‎11.人免疫系统中大量合成并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T淋巴细胞   C.致敏T细  D.浆细胞 ‎12.右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人工免疫时常将经过理化方法杀死的病原微生物作为疫苗,这表明抗原刺激免疫系统的决定因素在于 A.抗原细胞的完整性         B.病原微生物的活性 C.抗原空间结构的正确性       D.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特异性 ‎14.(9分)请根据免疫基本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能正确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①表示第一次感染,②表示第二次感染)( )‎ ‎(2)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 )‎ A.灭活抗原 B.抗体 C.抗生素 D.抗病毒药物 ‎(3)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 识别抗原。‎ ‎(4)机体合成的数百万种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是由于抗体分子结构中的 不同。‎ ‎15.回答有关值物生长发育以及杂交育种的问题。(9分)‎ 取优质高产燕麦幼苗若干,在胚芽鞘顶端以下插入云母片,如下图所示。‎ ‎1). 在图中幼苗的左侧给予光照,结果幼苗 。解释幼苗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2). 切取若干光照后幼苗a处的组织块,消毒后,接种到诱导再分化的培养基中培养,该培养基中两种植物激素浓度相同。从理论上分析,分化的结果是 ;‎ 原因是 。‎ ‎3). 现欲进行该优质高产燕麦与玉米的杂交研究,可采用 技术, 因为该技术可解决 ,并有可能培育出新的 。‎ ‎16.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10分)‎ ‎1). 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 (至少答出两个)。‎ 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⑨表示免疫分子。‎ ‎2). 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 。‎ A.溶酶体 B.汗液 C.口腔粘膜 D.胃酸 ‎3). 图中细菌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 。‎ ‎4). 图中②和④的名称分别是 和 ;⑧和⑨分别表示和 。‎ ‎5). 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 。‎ ‎6). 接种疫苗属于 免疫方法。‎ ‎17.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9分)‎ ‎1).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在血压调节反射中,当血压升高时,主动脉和颈动脉管壁上的_____传入冲动的频率增高,到达心血管中枢后,_____神经兴奋,血压下降。‎ ‎2).右表是哺乳动物神经元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代表的离子分别是___和____。从细胞膜的结构分析,维持这种离子浓度不均匀分布的机制是___和___。‎ ‎3).某些药物能特异性地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当这类药物作用时,右图中[ ]____内的神经递质因不被分解而浓度持续升高,并与[ ]____持续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方框内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4).若在离肌肉‎5mm和‎50mm的神经纤维上分别给予电刺激,肌肉将分别在3.5ms和5.0ms后收缩,则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是__mm/ms。‎ 第七章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1.下列细胞中属于暂不增殖细胞的是 A.肾细胞 B.筛管细胞 C.神经细胞 D.骨髓细胞 ‎【解析】从增殖角度看,细胞分为连续分裂的细胞、暂不增殖的细胞和终端分化细胞。连续分裂的细胞,如小肠绒毛上皮腺窝细胞、表皮基底层细胞、部分骨髓造血细胞等,可在细胞周期中连续运转;暂不增殖细胞,如某些免疫淋巴细胞、肝、肾细胞及大部分骨髓干细胞等,在适当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终端分化细胞,如神经、肌纤维细胞等,不可逆地脱离细胞周期。‎ ‎【解析】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失去了增殖的能力,但是有的细胞在特殊情况写能恢复增殖的能力。筛管细胞为死细胞,不能增殖;神经细胞为高度特化的细胞,也不再增殖;骨髓细胞能继续增殖如红骨髓F中的造血干细胞随时增殖补充死亡的血细胞。肝细胞和肾细胞一般不增殖,如果在受到损伤的时候能恢复增殖的能力。‎ ‎2.人的一个上皮细胞中DNA含量约为5.6× 10—6ug,则人的一个受精卵、成熟红细胞和精子中的DNA含量分别约为 A.5.6×10—6、5.6×10—6和2.8×10—6 ug B.5.6×10—6、0和2.8×10—6 ug C.2.8×10—6、5.6×10—6和5.6×10—6 ug D.11.2×10—6、0和5.6×10—6 ug ‎【解析】受精卵与上皮细胞中DNA含量一致;成熟红细胞几乎不含有;精子中的DNA含量减半;“约”要考虑细胞质的少量DNA。‎ 人的上皮细胞为体细胞,DNA含量约为5.6×10-6μg,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因此其DNA含量与体细胞一样约为5.6×10-6μg;人的红无细胞核,故无DNA;精子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DNA含量也只有体细胞的一半,约为2.3×10-6μg。‎ ‎3.就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而言,其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和多核苷酸链数分别是 A.2、4和4 B.2、8和‎4 C.4、4和4 D.2、4和8‎ ‎【解析】四分体: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就含有四个染色单体,这叫做~。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 方。叫做~;四分体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或四条染色单体,每条条染色单体一个双链DNA。‎ ‎【解析】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有2条染色体,一条染色体有1个着丝点;联会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NA已经完成了复制,由一个着丝点上连接着2条染色体单体;一条染色单体有一个DNA分子,而一个DNA分子由2条多核苷酸链构成,因此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有2个着丝点、4条染色单体、8条多核苷酸链。‎ ‎4.下列是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期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 A.③一⑥一④一①一②一⑤ B.⑥一③一②一④一①一⑤‎ C.⑨一⑥一④一②一①一⑤ D.③一⑥一②一④一①一⑤‎ ‎5.能在细胞分裂间期起作用的措施是 ‎①农作物的诱变育种 ②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③肿瘸的治疗 ④花粉离体培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DNA复制,是在分裂间期S期,DNA倍增,出现差错即变异;各种细胞器的增生也是在细胞分裂间期发生的,一些代谢旺盛的细胞线粒体数量比较多 ‎6.要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板结构,所选择的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的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7.在果蝇的下列细胞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细胞是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8.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间期只包括G1期和G2期 B.出现纺锤体的时期是S期 C.G1期和G2期均能合成蛋白质 D.M期发生DNA复制 ‎9.在制作洋葱根尖压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不可能用到的试剂是 A.龙胆紫染液 B.醋酸洋红染液 C.稀盐酸溶液 D.30%蔗糖溶液 ‎10.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 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11.右图所示的细胞类型转换过程为 A. 细胞融合 B. 细胞生长 C. 细胞分裂 D. 细胞分化 解析:由图示可知是细胞的形态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应为细胞分化。‎ ‎12.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A.处理有丝分裂中期 B. 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 将形成配子 D. 正在发生DNA复制 ‎ 解析:此时细胞内10条染色体和10个DNA分子,没有染色单体即DNA未复制,且细胞开始溢缩则应处于分裂的末期。‎ ‎13.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的优越性表现在通过有性生殖 A. 可增加遗传物质重组的机会 B. 可保持亲、子代遗传性状的一致 C. 产生的子代都是二倍体 D. 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子代数量 解析:有性生殖指由亲本产生雌雄配子,经过雌雄配子的结合,成为合子(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过程中会发生广泛的基因的组合,增加了变异的几率。‎ ‎14.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 ‎③中心体发生倍增 ④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②→③→①→④ B. 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 ‎15.关于哺乳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难易程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乳腺癌细胞易于乳腺细胞,胚胎细胞易于脂肪细胞 B.乳腺细胞易于乳腺癌细胞,胚胎细胞易于脂肪细胞 C.乳腺细胞易于乳腺癌细胞,脂肪细胞易于胚胎细胞 D.乳腺癌细胞易于乳腺细胞,脂肪细胞易于胚胎细胞 ‎16.右图为同一植物处在有丝分裂两个不同时期的模式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a结构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     B.b表示细胞膜,c表示细胞核 C.d结构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D.e的蛋白质成分是在G2期合成的 ‎17.右图中Ⅰ、Ⅱ、Ⅲ表示幼苗根尖三个不同区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区域Ⅰ的细胞经历伸长生长即可形成区域的细胞 B.区域Ⅰ的细胞能合成生长素,促进区域细胞的伸长生长 C.区域Ⅲ的细胞大部分处于分裂间期 D.若外界溶液浓度较低,区域Ⅰ的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 ‎18.右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 A.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B.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②代表染色体 D.Ⅰ-Ⅳ中的数量比是2:4:4:1‎ 第八章 遗传与变异 ‎1.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是 A.优生 B.教育 C.计划生育 D.降低出生率 ‎【解析】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优生及优生措施:a、禁止近亲结婚: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b、遗传咨询: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病发生最简便有效的方法。c、提倡“适龄生育”:女子生育的最适年龄为24到29岁。d、产前诊断 ‎【解析】计划生育是我国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基本国策;提高人口质量的措施为优生。提高素质的措施为教育;降低出生率是实行计划生育的结果,不是一项基本国策。‎ ‎2.Rh血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夫妇的Rh血型都是Rh血型都是Rh阳性,已生3个孩子中有一个是Rh阳性,其他两个是Rh阴性,再生一个孩子是Rh阳性的概率是 A. B. C. D. ‎【解析】杂合体自交的概率是3/4‎ ‎【解析】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Rh血型中,父母都是Rh阳性而孩子中有Rh阴性的,因此Rh阳性为显性性状,父母都为杂合子Aa,Aa×Aa后代表现为Rh阳性:Rh阴性=3:1,因此再生一个孩子是Rh阳性的概率为3/4。‎ ‎3.血液正常凝固基因H对不易凝固基因h为显性,则下图中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 ‎ ‎ A.XHY,XHXH B.XHY,XHXh C.XhY,XHXh D.XhY,XHXH ‎【解析】甲为隐性XhY,把Xh 传给乙,而乙为正常,故为携带者XHXh ‎【解析】本题只能根据供选答案确定控制血液凝固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甲为患病男性,则基因型为XbY,乙为表现正常的女性,必有XB,由于其父甲患病,父亲一定会将其X染色体传给女儿,因此乙的基因型为XBXb。‎ ‎4.一杂合体植株(二倍体)的下列部分,经组织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获得纯合体的是 A.根 B.茎 C.叶 D.花粉 ‎【解析】如AaBbCc植株的根(茎叶),秋水仙素处理后,变成AAaaBBbbCCcc 为杂合体;花粉AbC、aBC秋水仙素处理后,变成AabbCC、aaBBCC为纯合体 ‎【解析】杂合体植物的体细胞具有等位基因,用体细胞经组织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都有等位基因,不是纯合体,因此用根、茎、叶都不可取。而花粉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等位基因已经分离,用秋水仙素加倍后即为纯合体。‎ ‎5.有一种绣球花的花色因土壤pH不同而异,pH大于7 B于开蓝花,pH小于7时开桃色花,这是因为土壤pH A.是一种诱变因素 B.引起染色体畸变 C.影响基因表达 D.改变了色素基因 ‎【解析】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未改变,影响基因表达,性状变了 ‎6.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仅基因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B.仅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C.基因或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D.先天性疾病就是遗传病 ‎【解析】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先天性疾病不全是遗传病,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母亲在妊娠3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引起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白内障。再如一种减轻妊娠反应的药"反应停"导致胎儿发生海豹肢畸形。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认为是遗传病,而是一种"表现型模拟",也就是说,从表现型来看,很像基因改变的效应。但是,这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并非基因改变所致,也不能将它传给后代,所以不是遗传病 ‎7.下列表示纯合体的基因型是 A.AaXHXH B.AABb C.AAXHXH D.aaXHXh ‎8.人类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数目变异 ‎9.据右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 ‎ ‎10.阻止病人的致病基因传给子代的方法通常是将正常基因导入病人 A.体细胞的细胞质 B.生殖细胞的细胞质 C.体细胞的细胞核 D.生殖细胞的细胞核 ‎11.基因型为AaBBccDD的二倍体生物,可产生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种类数是 A.2 B. ‎4 ‎ C. 8 D. 16‎ 解析:由基因型可知有四对基因,根据自由组合的分析思路应拆分为四个分离规律,Aa、BB、cc和DD,其产生的配子种类依次为2、1、1、1,则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为2×1×1×1=2种。‎ ‎12.扩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B. 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C. 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D. 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解析:豌豆为雌雄同株,自花授粉且是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都是自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人工杂交,在花蕾期人工去雄。‎ ‎13.下列技术中不能获得抗锈高产小麦新品种的是 A. 诱变育种 B. 细胞融合 C. 花粉离体培养 D. 转基因 解析:花药离体培养获得是单倍体,一般高度不育。‎ ‎14.右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 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A. 重组和易位 B. 易位和易位 C. 易位和重组 D. 重组和重组 解析:由染色体图像可判断①中两条为同源染色体②中两条为非同源染色体,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部分染色体片段属于重组,②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染色体属于易位。‎ ‎15. 右图是对某种遗传病在双胞胎中共同发病率的调查结果。a、b分别代表异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中两者均发病的百分比。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易同时发病 B. 同卵双胞胎同时发病的概率受非遗传因素影响 C. 异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可能患病 D. 同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也患病 ‎16.豌豆的红花对白花是显性,长花粉对圆花粉是显性。现有红花长花粉与白花圆花粉 ‎ 植株杂交,F1都是红花长花粉。若F1自交获得200株F2植株,其中白花圆花粉个 ‎ 体为32株,则F2中杂合的红花圆花粉植株所占比例是 A.7% B.8% C.9% D.10%‎ ‎17.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起重要作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A基因 B.A基因可突变为A1、A2、A3……,它们为一组复等位基因 ‎ C.基因突变大部分是有害的 D.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18.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 ‎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19.(10分)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图中■患甲病男生,□正常男性,●患甲病女性,○正常女性)‎ ‎(1)张某家族患有甲病,该家族遗传系谱图不慎被撕破,留下的残片如右图 ‎1)现找到4张系谱图碎片,其中属于张某家族系谱图碎片的是 ‎2)7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基因用A、a表示)‎ ‎3)若16号和正确碎片中的'8号婚配,预计他们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 ‎(2)李某家族也患有甲病,其遗传系谱图如右。已知II-3无致病基因,Ⅲ-1色觉正常:17号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若Ⅲ-1与17号结婚,则他们的孩子中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 ‎(3)上述张、李两家遗传系谱图中,有关人员的血型如下表;‎ 张某家族 李某家族 ‎9号 ‎10号 ‎15号 ‎17号 Ⅰ-1‎ Ⅰ-2‎ Ⅱ-1‎ Ⅱ-2‎ Ⅱ-3‎ A型 A型 O型 A型 A型 B型 O型 B型 AB型 ‎1)16号的血型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2)17号和Ⅲ-1结婚,生一个孩子血型为B型的概率是___________。‎ ‎20.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11分)‎ ‎ 图1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 ‎1). Ⅲ-14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1代中的 。‎ ‎2). 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是 性遗传病。‎ ‎3). 若Ⅲ-14与一个和图2中Ⅲ-15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女子结婚,他的后代患甲后的概率是 。‎ ‎4). 假定Ⅲ-11与Ⅲ-15结婚,若a卵与e精子受精,发育出的Ⅳ-16患两种病,其基因型是 。若a卵与b精子受精,则发育出Ⅳ-17的基因型是 ,表现型是 。‎ 若Ⅳ-17与一个双亲正常,但兄弟姐妹中有甲病患者的正常人结婚,其后代不患病的概率是 。‎ ‎5). 采取 措施,可估计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并提出预防措施。‎ 第九章 生物进化 ‎1.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 具有新的生理功能 B. 出现新的形态结构 C. 出现地理隔离D. 形成生殖隔离 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 ‎2.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 43% B. 48% C. 52% D. 57% ‎ 解析:未入侵之前VV个体有3000,Vv个体11000,vv个体6000,入侵后VV变为3000+2000=5000,其它类型个体不变,但总数变为22000,则V基因频率为(5000×2+11000)/(22000×2)‎ ‎3.一对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91只后代中,有黑翅22只,灰翅45只,白翅24只。若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则后代中黑翅的比例最有可能是 A. 33% B.50% C.67% D.100%‎ ‎4. 某白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 ‎ 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A.55%和32.5% B. 55%和42.5%‎ C.45%和42.5% D. 45%和32.5%‎ ‎5.(10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加剧。‎ ‎2)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图2所示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_______。‎ ‎6.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9分)‎ ‎1). 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 。‎ ‎2). 右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②‎ 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 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 。‎ ‎ 右图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在夏季,种群A与B、种群A与C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有人研究了1990至2000年间3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1920年在种群A和C的栖息地之间修了路。10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少。‎ ‎3). 建矿之后,种群B可能消失,也可能成为与种群A、C不同的新种。‎ ‎ 分析种群B可能形成新种的原因: ‎ ‎ 。‎ ‎ 下表是种群A、C的规模、等位基因1(T/t)和2(W/w)频率的数据,表中为各自隐性基因的频率。‎ 年份 种群A 种群C 规模 t(%)‎ w(%)‎ 规模 t(%)‎ w(%)‎ ‎1900‎ ‎46000‎ ‎5‎ ‎1‎ ‎1000‎ ‎5‎ ‎1‎ ‎1920‎ ‎45000‎ ‎5.5‎ ‎1‎ ‎850‎ ‎7‎ ‎1‎ ‎1940‎ ‎48000‎ ‎7‎ ‎1‎ ‎850‎ ‎9‎ ‎0.8‎ ‎1960‎ ‎44000‎ ‎8‎ ‎1‎ ‎800‎ ‎12‎ ‎0.6‎ ‎1980‎ ‎42000‎ ‎6‎ ‎1‎ ‎600‎ ‎10‎ ‎0.8‎ ‎2000‎ ‎40000‎ ‎5‎ ‎1‎ ‎550‎ ‎11‎ ‎1‎ ‎4). 依据表中数据和上述资料,对种群C的描述,更为准确的是 。‎ ‎ A.等位基因1的杂合子逐渐增多 B.与种群A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 C.正在经历适应辐射 D.受气候影响更大 ‎5). 据表中数据分析,种群C的基因库比种群A ;种群规模与基因 的频率变化关系密切。‎ ‎7.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9分)‎ ‎1).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 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___。‎ A.适应辐射 B.地理隔离 C.生存竞争  D.生殖隔离 ‎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___的结果。‎ ‎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变小。‎ 右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5).计算Va在A种群中的频率____。‎ ‎6).就V基因而言,比较A种群和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章 生物多样性 ‎1.下图表示一草原土壤中硝酸盐含量与牧草数量的关系。土壤中硝酸盐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 A.消费者排泄量增加 B.牧草的根增加 C.分解者数量增加 D.牧草枯死量增加 ‎【解析】土壤中硝酸盐被牧草吸收,牧草的根增加 ‎【解析】硝酸盐为植物必需的无机盐,植物的根细胞能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硝酸盐,牧草数量增加需要的硝酸盐越多,因此,土壤中硝酸盐的减少是由于牧草根吸收硝酸盐增加。‎ ‎2.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3.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 ‎4.蓍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种。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度如右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蓍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 B. 不同海拔高度蓍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 C. 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着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 D. 图示结果说明蓍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生环境的影响 解析:图示曲线体现的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植株在同一海拔的株高,没有原海拔的株高; 不同海拔的植株仍为同一物种,可以进行基因交流;研究遗传差异影响植株,要有原海拔的株高与现海拔处株高对比说明;如受花园生境的影响株高应该相同。‎ ‎5.右图为a、b、c、d四个不同种食叶昆虫的数量随山体海拔高度变化的示意图。据圈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2000米处的物种均匀度高于海拔‎3000米处 B. b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不能体现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C. 海拔‎3000米处,b、c数量差异是生物与生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 海拔‎4000米处, a、b、c、d的数量差异体班遗传多样性 ‎6. 某草原上啮齿类以植物为食,右图表示啮齿类的密度与植物种 ‎ 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啮齿类的存在影响植物多样性 B. 植物的多样性取决于啮齿类的密度 C. 啮齿类能对植物进行选择 D. 啮齿类的密度依赖于植物的多样性 ‎7.某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数量与猎物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右图曲线①,能反映这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比例与猎物种群密度关系的曲线是 A.Ⅰ B.Ⅱ C.Ⅲ D.Ⅳ ‎8.(9分)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的问题。‎ ‎(1)下图表示在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相互关系。请据图中所列关系回答。‎ ‎1)湖泊中浮游植物→小鱼→大鱼的食物链,属于______________关系。‎ ‎2)夏天湖水深处光量减少,而湖表层浮游植物因光增强而增加,属于_________关系。‎ ‎3)湖水矿质营养不足,引起浮游植物数量减少,属于_____________关系。‎ ‎4)夏天湖水深处含氧量下降,而湖中分解者活动旺盛,属于______________关系。‎ ‎(2)下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1)若狼被捕杀,数量首先会减少的是_________。‎ ‎2)若美洲狮的食物2/3来自鹿,其余来自浣熊,则一只美洲狮体重每增加‎3Kg,至少需要消耗青草_________Kg。‎ ‎9.(10分)下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 。‎ ‎(2)请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写出乙图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① ‎ ‎ ;② ;③ 。‎ ‎(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 。‎ ‎(4)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 。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甲图的 ‎ 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 ‎ ‎ 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5)上述事实说明,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 容易受到破坏。‎ 实验专题 一.(11分)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是多种酸性污染气体溶于大气中的水分后,产生硫酸或硝酸等化合物,然后随着雨点降落下来而成。某生物探究小组为了了解酸雨对陆生植物的影响,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方案: ‎ 目的原理:大气中的SO2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验室中以SO2模拟酸雨,研究不同SO2量对两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而了解自然界中酸雨对植物的危害。‎ 实验材料:1.实验装置如下图。‎ ‎2.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SO2气体,气体流量计(控制充气量)、蒸馏水、植物培养液等。‎ 实验步骤:1.取5套实验装置并编号,设立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发芽后,取已长出一片真叶的幼苗若干株,分别直立于盛有植物培养液的玻璃皿中,并放入务实验装置的容器内,如上图所示。‎ ‎3.按图装配好实验装置。‎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闭实验装置活塞,将装置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下。在5天统计各组两种幼苗的死亡数,并计算死亡率。‎ 实验结果:1.实验结果如下表。‎ 编号 ‎1‎ ‎2‎ ‎3‎ ‎4‎ ‎5‎ SO2量 C1‎ C2‎ C3‎ C4‎ C0‎ 死亡率 ‎(%)‎ 甲 ‎0‎ ‎10‎ ‎40‎ ‎80‎ ‎0‎ 乙 ‎0‎ ‎0‎ ‎20‎ ‎40‎ ‎0‎ ‎2.在下面空白处画出直方图,比较甲、乙两种植物幼苗的存活率。‎ 讨论:结果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在“酸雨对陆生植物影响的模拟实验”的研究中,除本试题的“方法”与“指标”外,请你另外设计方案,填入下表。‎ 模拟产生酸雨的方法 植物受影响的指标 二.(11分)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用呈色反应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各列的一个适当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试剂,摇匀后,进行 处理。‎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 微生物A提取物 微生物B提取物 微生物C提取物 颜色深浅程度 ‎+‎ ‎+++‎ ‎++‎ ‎【分析讨论】‎ ‎(1)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号试管。‎ ‎(2)实验组试管均呈现的颜色是 ,但深浅不同。‎ ‎(3)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原因是 。‎ ‎(4)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 。‎ ‎(5)从解决能源问题的角度,开发这种纤维素酶的意义在于 ‎ ‎ 。‎ 三.(11分)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进行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 。‎ ‎(2)实验步骤:‎ ‎1)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 地区B;‎ ‎2)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若干;‎ ‎3) ;‎ ‎4)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如表1。根据表内数据在右下空白处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 表1 桦尺蛾释放数和回收数 地区 项 目 浅色蛾 黑色蛾 工业污 染区A 释放数 ‎400‎ ‎500‎ 回收数 ‎52‎ ‎150‎ B 释放数 ‎500‎ ‎600‎ 回收数 ‎60‎ ‎30‎ ‎(4)结论: 。 ‎ ‎(5)分析与评论:‎ ‎1)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 ‎2)已知桦尺蛾的体色有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F1 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 :1。请利用F1 的饿,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试验完成探究。‎ ‎①试验步骤: 。‎ ‎②结果与分析: 。‎ 四.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12分)‎ 豆科作物的根瘤菌能够固氮,而禾本科植物不能。所以在农业实践中,将豆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间作以提高禾本科植物的产量。研究发现产量提高与土壤中吸收氢气的细菌有直接关系,为探究其中的具体机制,进行以下三个实验。‎ ‎ [实验一]‎ ‎ :豆科植物固氮反应能产生氢气,且氢气被土壤吸收。‎ ‎ 供选材料:豆科植物苜蓿苗,禾本科植物小麦苗;灭菌的沙子,普通土壤。‎ ‎ 供选仪器:收集氢气的设备 ‎ 实验方案:‎ ‎1). 若假设成立,完成右表 ‎ ‎ 植物名称 种植的基质 实验结果(有无氢气)‎ 实验组 土壤 无 对照组 ‎ ‎ ‎ 实验结果:实验组土壤中无法测得氢气,其余见上表。‎ ‎ [实验二]为探究氢气通过何种途径被土壤吸收,进行如下假设。‎ ‎ 假设:氢气被土壤中的细菌吸收。‎ ‎ 供选材料:苜蓿苗,普通土壤,抗生素(根瘤菌不敏感),杀真菌剂,2,4-D,萃乙酸。‎ ‎ 供选仪器:收集氢气的设备 ‎ 实验方案:‎ ‎2). 针对假设在实验中除了选择 和 分别对土壤进行处理后栽培苜蓿苗,还需使用 的土壤栽培苜蓿苗作为对照。‎ ‎3). 若假设成立,针对实验方案描述实验结果: 。‎ ‎ [实验三]土壤中吸收氢气的细菌(氢氧化细菌)是否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继续探究 ‎ 假设:氢氧化细菌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 供选材料:‎1.2m×‎2m的实验田,小麦种子,氢氧化细菌菌株A1,B1,C1,D1,E1;非氧化细菌菌株A2,B2,C2,D2,E2;大肠杆菌。‎ ‎ 实验方案:用不同的菌株分别拌种,种植在实验田中,一段时间后记录小麦初生菌的相数据。‎ 实验结果:平均胚根长度(mm),根相对生长(%)。‎ A1:平均胚根长度13,根相对生长163; E2:平均胚根长度8,根相对生长100;‎ D2:平均胚根长度8,根相对生长100; B1:平均胚根长度30,根相对生长375;‎ C2:平均胚根长度8,根相对生长100; C1:平均胚根长度12,根相对生长150;‎ D1:平均胚根长度33,根相对生长4.63; E1:平均胚根长度20,根相对生长250;‎ A2:平均胚根长度8,根相对生长100; B2:平均胚根长度3,根相对生长38;‎ 大肠杆菌:平均胚根长度8,根相对生长100。‎ ‎4). 针对假设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用合适的表格表达。‎ ‎【结论】综合以上三个实验的结果可见,土壤中的氢氧化细菌在促进植物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五.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10分)‎ 为研究柳条鱼对水生昆虫捕食的选择性,进行如下探究:‎ 假设:柳条鱼对实验所选用幼虫无偏好,但对水体表层活动的幼虫具有优先选择性。‎ 实验步骤:‎ ‎1.选择在水体表层活动的甲幼虫和乙幼虫,以及在水底部生活的丙幼虫和丁幼虫为代表,作为柳条鱼捕食对象;‎ ‎2.在每个水缸1-3中柳条鱼在水表层对幼虫的捕食量,以及水缸4-6中柳条鱼在水底部对幼虫的捕食量。‎ ‎3.分别记录水缸1-3中柳条鱼在水表层对幼虫的捕食量,以及水缸4-6中柳条鱼在水底部对幼虫的捕食量。‎ ‎1).为记录柳条鱼在水表层对幼虫的捕食量,设置水缸1-3的目的是___。‎ A.防止意外B.减少误差C.控制变量 D.设置对照 结果:‎ 柳条鱼在水表层捕食量的原始记录(单位:条):‎ ‎【水缸1】甲幼虫:14,乙幼虫:15,丙幼虫:4,丁幼虫:2‎ ‎【水缸2】甲幼虫:13,乙幼虫:15,丙幼虫:3,丁幼虫:2‎ ‎【水缸3】甲幼虫:13,乙幼虫:14,丙幼虫:3,丁幼虫:2‎ 柳条鱼在水底部捕食量的原始记录(单位:条):‎ ‎【水缸4】甲幼虫:7,乙幼虫:6,丙幼虫:3,丁幼虫:2‎ ‎【水缸5】甲幼虫:7,乙幼虫:7,丙幼虫:3,丁幼虫:2‎ ‎【水缸6】甲幼虫:8,乙幼虫:6,丙幼虫:2,丁幼虫:1‎ ‎2).针对假设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本实验记录的捕食量,需要计算______,依据处理后的数据画柱状图。‎ ‎  ‎ ‎3).用简要的文字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获得客观、准确的实验结果,需对本题中的假设进一步探究,则在实验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是____________。(选用下列一个或多个关键词编制答案)‎ 关键词:柳条鱼体重  数量性状   两种幼虫    pH梯度 ‎    水温梯度   不同比例   胃蛋白酶    柳条鱼过量 拓展第三章 遗传 ‎1.小麦中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有高秆抗病小麦进行自交,后代中出现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四种类型的比例是59:16:16:9,则两基因间的交换值是 A.30% B.32% C.40% D.60%‎ ‎2.果蝇的性别决定是XY型。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不同性别果蝇的染色体及相关基因。甲、乙两果蝇产生不同基因组成的配子种类数分别为 ‎ ‎ A.2,2 B.2,‎4 C.4,2 D.4.4‎ ‎【解析】乙基因完全连锁配子两种,甲基因不完全连锁,配子两多两少。‎ ‎3.金鱼草的红花(A)对白花(a)为不完全显性,红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F2中红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1/4 B.1/‎2 C.3/4 D.1 ‎ ‎4.丈夫血型A型,妻子血型B型,生了一个血型为O型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一个与丈夫血型相同的女儿的概率是 A.1/16 B.1/8‎ C.1/4 D.1/2‎ ‎5.小麦的粒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和、和和控制。和决定红色,和决定白色,R对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与白粒杂交得,自交得,则的表现型有 A. 4种 B. 5种 C. 9种 D. 10种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也就是颜色主要与R的多少有关,F2中的R有4、3、2、1和0五种情况,对应有五种表现型。‎ ‎6.基因型为的个体产生的1000个精子中,有的精子500个,则理论上初级精母细胞中发生交换的比例是 A. 5% B. 10% C. 20% D. 40%‎ 解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以产生4个精子,10000个精子理论上需要2500个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交换后每个初级精母细胞只能产生1个aB型精子则交换值为500/2500=20%。‎ ‎7.如果母亲的血清中不含凝集素抗A和抗B,而父亲的血清中含凝集素抗A,则后代红 细胞膜上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 有凝集原A B. 有凝集原B C. 有凝集原A和B D.无凝集原A和B ‎8.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 ‎,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果买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现有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F1的果实重135‎-165克。则乙的基因型是 A. aaBBcc B. AaBBcc C. AaBbCc D. aaBbCc ‎9.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如右表,若WPWS与WSw杂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 A.3种,2:1:1 ‎ B.4种,1:1:1:1‎ C.2种,1:1 ‎ D.2种,3:1‎ ‎10.小麦麦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四对基因控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将麦穗离地‎27cm的mmnnuuvv和离地‎99cm的MMNNUUVV杂交得到F1,再用F1代与甲植株杂交,产生F2代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cm,则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为 A.MmNnUuVv  B.mmNNUuVv  C.mmnnUuVV  D.mmNnUuVv ‎11.(11分)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1)人体X染色体上存在血友病基因,以Xh表示,显性基因以XH表示。下图是一个家族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1)若1号的母亲是血友病患者,则1号父亲的基因型是 。‎ ‎2)若1号的双亲都不是血友病患者,则1号母亲的基因型是 。‎ ‎3)若4号与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第一个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若这对夫妇的第一个孩子是血友病患者,再生一个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 ‎(2)红眼(A)、正常刚毛(B)和灰体色(D)的正常果蝇经过人工诱变产生基因突变的个体。下图表示该突变个体的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及其上的相关基因。‎ ‎1)人工诱变的物理方法有 。‎ ‎2)若只研究眼色,不考虑其他性状,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 ‎3)基因型为ddXaXa和DDXAY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 ‎4)若基因a和b的交换值为5%,现有白眼异常刚毛的雌果蝇与正常雄果蝇杂交得到F1,F1雌果蝇所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的比例是XAB:XAb:XaB:Xab= : : : 。‎ ‎12.(12分)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1)图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有一种遗传病,仅有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中的 部分。‎ ‎(2)图2是某家族系谱图。‎ ‎1)甲病属于 遗传病。‎ ‎2)从理论上讲,Ⅱ-2和Ⅱ-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几率是1/2。由此可见,乙病属于 遗传病。‎ ‎3)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 。‎ ‎4)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Ⅱ-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孩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 。‎ ‎(3)研究表明,人的ABO血型不仅由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IA、IB、i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在人体内,前体物质在H基因的作用下形成H物质,而hh的人不能把前体物质转变成H的物质。H物质在IA 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A;H物质在IB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B;而ii 的人不能转变H物质。其原理如图3所示。‎ ‎ 1)根据上述原理,具有凝集原B的人应具有 基因和 基因。‎ ‎2)某家系的系谱图和如图4所示。Ⅱ-2的基因型为hhIBi,那么Ⅲ-2的基因型是 。‎ ‎3)一对基因型为HhIAi的夫妇,生血型为O型血的孩子的几率是 。‎ ‎13.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12分)‎ 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Ⅰ-1同时患有甲病(A-a)和乙病(B-b)。已知Ⅲ-5没有携带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 ‎1).如果只考虑甲种遗传病,Ⅲ-6的基因型:___,A和a的传递遵循______定律。假设该地区正常女性中甲病基因携带者概率为0.2,若Ⅳ-14和Ⅳ-15婚配,出生的Ⅴ-16为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 ‎2).如果只考虑乙种遗传病,Ⅳ-12的基因型:___。‎ ‎3).Ⅲ-6的基因型可以用下列图中的_____表示;A-a和B-b两对基因的传递遵循______________定律。‎ ‎4).若Ⅱ-3和Ⅱ-4再生一个男孩,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比仅患甲病的概率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若Ⅲ-5和Ⅲ-6生出与Ⅳ-13表现型相同孩子的概率为m,则他们生出与Ⅳ-14表现型相同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 拓展第四章 生物工程 ‎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花药、胚不能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 B.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外植体是指用于培养的植物组织或器官 D.外植体可诱导出愈伤组织 ‎【解析】只要是具有细胞核的活的植物细胞或组织都能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培养单倍体时常采用的就是花药的离体培养。花药离体培养也是组织培养,是有性生殖中的单性生殖。胚细胞的全能性很高,用胚作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效果比根、茎、叶等效果更好。‎ ‎【解析】只要是具有细胞核的活的植物细胞或组织都能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培养单倍体时常采用的就是花药的离体培养。‎ ‎2.制备单克隆抗体所采用的细胞工程技术包括 ‎①细胞培养 ②细胞融合 ③胚胎移植 ④细胞核移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 图中a表示基因工程,c表示发酵工程,d表示克隆技术,则e和b分别表示 A.胚胎移植和细胞培养 B.显微注射技术和细胞培养 C. 细胞培养和花粉离体培养 D. 显微注射技术和花粉离体培养 ‎4.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表述,错误的是 A.外植体可以来自于植物的任何细胞 B.培养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C.以花粉作为外植体可得到单倍体植株 D.不同阶段的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不同 ‎5.回答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问题。(10分)‎ ‎1).基因工程中使用的限制酶,其特点是___________。‎ 下图四种质粒含有E1和E2两种限制酶的识别,Apr表示抗青霉素的抗性基因,Tcr表示抗四环素的抗性基因。‎ ‎2).将两端用E1切开的Tcr基因与用E1切开的质粒X-1混合连接,连接后获得的质粒类型有___。(可多选)‎ A.X-1  B.X-2   C.X-3   D.X-4‎ ‎3).若将上图所示X-1、X-2、X-3、X-4四种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然后分别涂布在含有青霉素或四环素的两种培养基上。在这两种培养上均不能生长的大肠杆菌细胞类型有_____、_______。‎ ‎4).如果X-1用E1酶切,产生850对碱基和3550对碱基两种片段:那么质粒X-2(Tcr基因的长度为1200对碱基)用E2酶切后的片段长度为________。‎ ‎5).若将外源的Tcr基因两端用E2切开,再与用E2切开的X-1混合连接,并导入大肠杆菌细胞,结果显示,含X-4的细胞数与含X-1的细胞数之比为13,增大DNA连接酶用量能否提高上述比值?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8分)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问题。‎ ‎(1)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植物材料称为________。‎ ‎(2)组织培养中的细胞,从分化状态转变为未分化状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 ‎(3)在再分化阶段所用的培养基中,含有植物激素X和植物激素Y,逐渐改变培养基中这两种植物激素的浓度比,未分化细胞群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据图指出两种激素的不同浓度比与形成芽、根、愈伤组织的关系:‎ ‎1)当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等于1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植物激素Y是生长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则植物激素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5)生产上用试管苗保留植物的优良性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A D D C 二:D D B C A C 三:A C D B D C D B A A ‎ ‎【解析】核仁参与核糖体的形成。与自然界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染色体属酸性,可被碱性染料着色。中学实验常用的属于这类染色剂的有酸醋洋红 甲基绿 龙胆紫溶液;10%的葡萄糖溶液、氨基酸溶液、氯化钾溶液为高浓度溶液。放在高浓度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中心体和核糖题都没有膜,高尔基体和液泡都是一层膜,而膜是磷脂分子构成基本骨架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能产生ATP,_一个中心体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构成,中心体复制后就成了两个中心体;在动物细胞中中心体的作用是和有丝分裂有关,低等植物也有中心体;从单细胞藻类到多细胞藻类都有中心体分布,在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黑藻是高等植物(被子植物)。‎ ‎11【答案】(1)核糖体 4、7(每格1分)‎ ‎(2)酸 酸醋洋红、甲基绿、龙胆紫(每格1分) (3)1、2、5 (1分) ‎ ‎(4)4、5、7(1分) (5)6、7、9 中心体 3、8、10(每格1分)‎ ‎12答案:(1)原核 无核膜(无成形细胞核) (2)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膜 (3)纤维素 8、10、11、12‎ ‎【解析】根尖的分生区细胞和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都可以吸水,只不过前者没有中央液泡,是吸胀作用,后者有中央液泡,内外存在浓度差,是渗透吸水;第一次从融合细胞和非融合细胞中筛选杂交瘤细胞;第二次从多种杂交瘤细胞中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未必是目的抗体)。导管是由导管细胞变化而来的。由分生组织分裂产生的导管细胞生长成熟后两端的横壁消失,细胞死亡后原生质解体消失,成为只留下侧壁的细胞壁管道,这就是导管。导管最大的优点是阻力小,在外力作用(主要是蒸腾拉力)下能输送大量水分。‎ ‎13【答案】(1)主动转运(1分)‎ ‎(2)1)a 导管(每格1分) 2)c>d>a>b(1分) 3)渗透 D(每格1分)‎ ‎(3)D(1分)‎ ‎(4)核酸、ATP(1分,合理给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结构相关知识。‎ ‎⑴根据图像左侧为高等动物细胞模型,右侧为高等植物细胞模型,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植物细胞中水溶性色素存在于液泡中;结构15应为核仁其主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⑵由三者图像特征可以判断依次为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三者在结构上均是由两层膜包被;线粒体内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在Ⅰ即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三羧酸循环,叶绿体内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在Ⅱ即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卡尔文循环;叶绿体产生的O2进入相邻细胞参与呼吸依次穿过类囊体膜、叶绿体膜(双层)、细胞膜(两层)和线粒体膜(双层)共计7层膜,14层磷脂分子。‎ ‎⑶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其内的DNA主要由母本传给子代,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场所,其内的DNA可以由父本传给子代。‎ 答案:14.(1)3 13 8 5或12(5、12均可)‎ ‎(2)都由双层膜包被 线粒体、叶绿体 三羧酸循环、卡尔文循环 14‎ ‎(3)细胞核的DNA(图4结构中的DNA)‎ ‎【答案】15‎ ‎1).DNA合成后期G2期 中心体 中 核仁、核膜 ‎ ‎2).细胞核 核糖体 3).ABDF 四:B B D A D B C B B C C A D D D A C B D C D D D ‎【解析】气孔关闭,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从外界吸收的量明显减少,但不为零。如C3植物夏天中午出现的“午休”现象,“午休”时光合作用仍明显大于呼吸作用,而不是想象的那样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同理,氧气也可通过关闭的气孔,只是通气量较少而已。C4植物,不会出现午睡现象,曲线不会凹陷。‎ ‎【解析】(1)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相等,则叶片有机物积累为0,即与横坐标的交点,从图中直接看出:a植物的2个交点分别为19:00、5:00;c植物的2个交点分别在10:00、15:00;(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6:00~8:00时段b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最高,吸收的CO2量最多;(3)b植物是C3植物,出现“午休现象”的原因是中午光照强烈,为减少体内水分散失,气孔关闭,通过气孔进入的CO2量减少,a植物为C4植物,气孔关闭,通过气孔进入的CO2量减少后,能利用细胞间隙低浓度的CO2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不出现午休现象;(4)c为阴生植物,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特点是:在10:00~15:00时之间,光合作用速度为负值,其余时间为正值;(5)植物一天内积累的有机物可以用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来表示,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其有机物积累的多少顺序为a>b>c。‎ ‎(6)有光照时,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而黑暗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并且有光与无光时呼吸作用不变,先算出‎100cm2植物叶片14小时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为44×14=616,再算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为6.6×24=158.4,则一天内净消耗的CO2为316-158.4=457.6,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6CO2+12H2O─→C6H12O6+6H2O+6O2,即44×6的CO2能合成C6H12O6为180,因此‎100cm2制造的葡萄糖为:(180×457.6)/(44×6)=312,则‎25cm2制造的葡萄糖为:326/4=78。‎ ‎24.【答案】(1)19:00、5:00 10:00、15:00(每格1分) (2)b(1分)‎ ‎(3)中午光照强烈,为减少体内水分散失,气孔关闭,通过气孔进入的cch量减少(2分)‎ ‎(4)在10:00~15:00时之间,光合作用速度为负值,其余时间为正值。(2分)‎ ‎(5)a>b>c(1分) (6)78(2分)‎ ‎25.答案:(1)光反应 暗反应 (2)1)L1 光照强度 2)见下图 (3)1)6 2)10.9 3)6‎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⑴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还原型辅酶Ⅱ,则Z为还原型辅酶Ⅱ;‎ ‎⑵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进行的,光能被叶绿素a吸收并活化,释放出高能电子,经电子传递链传递后最终生成还原型辅酶Ⅱ,提供给暗反应;‎ ‎⑶由曲线可直接读出‎25℃‎适宜光照下,1.5% O2与21% O2 , CO2吸收分别为29和15,差值为14,再根据光合作用反应式换算成葡萄糖即可;O2浓度较高时会同CO2竞争RuBP,减少了用于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的生成,从而抑制光合作用;根据曲线走势可以看出,相同CO2浓度下,高温状态下较高的O2浓度影响光合作用更明显。‎ ‎26.答案:(10分)‎ ‎(1)还原型辅酶Ⅱ(NADPH)‎ ‎(2)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叶绿素a 高能电子()‎ ‎(3)1)9.5mg 与RuBP结合,减少了用于还原的化合物,从而降低了光合作用速率,高浓度抑制了光合作用速率 ‎ 2)当浓度一定时,较高氧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抑制作用在较高温度下更为显著。‎ ‎27(11分)‎ ‎1)弱光 因为A植物在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低于B植物(A植物在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低于B植物)‎ ‎2)不再增加 暗反应 光 3)45 1.5‎ ‎4)增加 枝条上仅剩一张叶片,总光合产物减少,但结果期的植物对营养的需要量大,因此叶中光合作用产物会迅速输出,故光合速率增加。‎ ‎28.【答案】1) 向阳处植物叶绿体小且数目多/背阴处植物叶绿体大且数目少(叶绿体的大小或数目答出一方面即可) ‎ ‎2)氧气 ‎3)抑制 磷酸运转器的活性受抑制,叶绿体内磷酸丙糖浓度增加;从叶绿体外转运进的磷酸减少;淀粉积累;均会抑制卡尔文循环 ‎4)187.20 ‎ ‎5) 2176‎ ‎6) 升高 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增强,CO2补偿点升高 五:B C D A B A C C B B D C C ‎14答案:(1)C (2)A (3)受体(抗原识别受体) (4)氨基酸序列 ‎15.1).向光弯曲(向左侧弯曲)‎ ‎  胚芽鞘顶端合成生长素,并向胚芽鞘下方运输,促进胚芽鞘细胞的伸长;光照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侧的生长素比向光侧多;同时幼苗左侧插入的云母片阻碍了向光侧生长素的向下运输,导致背光侧细胞伸长不均匀,因此幼苗向光弯曲。‎ ‎2).生根 原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浓度相等,而经光照后的a处组织块含较多生长素,因此组织块处的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值小于1,故诱导生根。‎ ‎3).细胞融合(细胞杂交) 远缘杂交不亲和(生殖隔离) 物种(种或杂种)‎ ‎16.答案 ‎1).胸腺 脾脏 骨髓 淋巴结(至少答出2个)‎ ‎2).A 3).非特异性 4).B淋巴细胞 记忆T细胞 抗体 淋巴因子 ‎ ‎5).初次免疫后,体内已存在记忆B细胞核记忆T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应的病原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值并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同时记忆T细胞也会迅速启动细胞免疫途径。 6).人工 ‎17【答案】1). 压力感受器 副交感 ‎2). Na+ K+ Na+ K+运输载体,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主动运输 ‎3).  2 突触间隙 6 受体 4). 30‎ 七:A B D D A D A C D C D C A C A B D A 八:C D C D C C C A A D A C C A D B C D ‎19【答案】(1)1)D(1分) 2)Aa(1分) 3)1/8(2分)‎ ‎(2)5/18(2分)‎ ‎(3)1)IAIA、IAi、ii (2分) 2)1/6 (2分)‎ ‎20.(11分)‎ ‎1).Ⅰ-3或Ⅰ-4(3或4) 2).常 隐 3).1/64).aaXBY AaXBXb 仅患乙病的女性 5/12‎ ‎5).遗传咨询 九:D B B B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核心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⑴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是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 ‎⑵小岛上原有蜥蜴个体构成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⑶小岛上进行生殖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⑷‎ 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种内斗争)加剧,使小岛上食物短缺而联趾型蜥蜴能游泳可以获取更多食物,适应环境,个体数逐渐增加,这种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⑸这种现象体现了遗传多样性,从分子水平检测就要获取更多的DNA分子,简便方法是PCR。‎ ‎5答案:(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3)基因库(4)1)生存斗争 ‎ 2)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给分)3)基因频率 (5)遗传 PCR ‎6. 答案 1).生存斗争 (生存竞争,适者生存)2).① ③‎ ‎3).由于与种群A之间的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B与种群A、种群B与种群C的基因交流;因此种群B内的基因突变开始积累,且产生的变异被环境选择保留下来;种群逐新适应了生存环境,种群规模开始扩张,并形成生殖隔离,新种形成。‎ ‎4).A 5).小 1(T/t)‎ ‎7.【答案】1).种群 2).D 3).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4).基因库 5).33% 6).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因为A有5种,B有4种,A种群基因型多余B 十:B D A C A D D 解析】湖泊中浮游植物→小鱼→大鱼的食物链,属于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夏天湖水深处光量减少,而湖表层浮游植物因光增强而增加,属于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和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关系;湖水矿质营养不足,引起浮游植物数量减少,属于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关系;夏天湖水深处含氧量下降,而湖中分解者活动旺盛,属于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关系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生态系统多层次的自我调节,是通过生物与无机环境、生物与生物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而实现的。鹿和蝗虫处于同一个营养级是食物的竞争者;能量流动“至少” 的计算,应该按能量流动效率的10%还是20%来计算,需要认真审题 ‎【解析】(1)浮游植物、小鱼、大鱼都是生物,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属于生物间的关系;湖表层浮游植物因光增加而增加,这体现的是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表层的浮游植物增加导致湖水深处光量减少,这体现的是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湖水矿质营养不足引起浮游植物数量减少,体现的是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湖中分解者活动旺盛导致湖水深处含氧量下降,这体现的是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 ‎(2)狼被捕杀后,被捕食的浣熊、鹿的数量会增加,从而引起蝗虫和青草的减少,由于蝗虫和鹿处于同一营养级,是食物的竞争者,故蝗虫减少后青草不减少,因此减少的就只有蝗虫;与美洲狮有关的有2条食物链,一条是:青草→蝗虫→浣熊→美洲狮,另一条是:青草→鹿→美洲狮,由于美洲狮的食物2/3,则另1/3的食物来自鹿。求至少消耗的青草,因此传递效率按照最到的20%计算,第一条食物链:‎3kg×2/3÷20%÷20%÷20=250;另一食物链:‎3kg×1/3÷20%÷20=25,因此共需消耗的青草为250+25=275。‎ ‎8【答案】(1)1)生物间的相互(1分)‎ ‎2)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和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1分)‎ ‎3)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1分)‎ ‎4)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1分)‎ ‎(2)1)蝗虫(1分) 因鹿和蝗虫处于同一个营养级,是食物的竞争者(2分)‎ ‎2)175(2分)‎ ‎9.答案:(1)细菌 (2)藻类、大米草 食草虫、线虫、海螺 沼蟹、蜘蛛 (3)一龄幼虫 ‎(4)减少 细菌→线虫→沼蟹(言之有理即给分) 藻类→线虫→沼蟹 (5)下降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 实验专题 ‎【解析】实验采集酸雨样品,注意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其它无关变量的设定;每隔一段时间测定PH,取平均值;画出直方图而不是曲线图酸雨的形成 主要是工业上无节制使用化石燃料,产生大量工业废气所致,如SO2、氮氧化物等,我国的酸雨主要类型是SO2形成的硫酸型;酸雨的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使水体酸化,影响是水生植物的生长;破坏土壤、植被;酸雨的防治策略 最根本的是限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其次是栽种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植物树种,如柳杉、美人蕉、杨槐等。酸雨的形成是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矿物燃料的使用,是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气体较多,与降水结合产生;酸雨对高等植物的影响,表现在: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植物的矿质代谢;有害元素毒害,导致植物死亡;大气污染,一方面影响动植物生长,另一方面对人类(呼吸)系统危害最大,影响呼吸过程的(外呼吸),常见的疾病有(咳嗽、哮喘、肺气肿等);酸雨防治提出合理化建议:控制污染源;寻找洁净能源;改革工艺流程,如烟气脱硫;大力开展绿化,适当栽种柳杉;使用无铅汽油;加强环境管理 ‎1【答案】实验步骤;‎ ‎1.实验组的对照组(1分)‎ ‎4.向四套实验装置的容器中充入不同量的SO2气体;对照组应充入空气(2分)‎ ‎5.适宜的温度 光照(每格1分)‎ 实验结果:‎ ‎2.(3分,正确画出图2分;坐标1分)‎ ‎ ‎ 讨论(1分)‎ SO2浓度越高,对植物生长影响越大,但不同植物受影响的程度不同,间接说明酸雨对自然界植物的影响。‎ 据展实验 (方法与指标各1分)‎ ‎2答案:【实验步骤】(2)如下表 ‎(4)班氏 加热(加热至沸腾)‎ ‎【分析讨论】(1)4 (2)红黄色 (3)不同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不同酶的空间结构不同) (4)微生物B (5)葡萄糖可用作制取酒精的原料;用纤维素代替化石燃料(言之有理即给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设计。‎ ‎⑴实验假设是根据实验目的而定;‎ ‎⑵实验应选工业污染区与非工业污染区进行对比,收集黑色蛾和浅色蛾标记并释放到相应的所选区域;‎ ‎⑶根据表格所给数据,会绘制柱形图即可,注意要有图示说明;‎ ‎⑷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较多,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较多;‎ ‎⑸①工业污染区树皮变黑,黑色蛾与周围环境一致不易被捕食,数量较多;②选多对黑色蛾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如发生性状分离,黑色为显性性状;如不发生性状分离,黑色为隐性性状;也可选多对浅色蛾雌雄个体交配。‎ ‎3答案:(11分)‎ ‎(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合理即给分)‎ ‎(2)1)非工业污染区 ‎ 3)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 ‎(3)见右图 ‎(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 ‎(5)1)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 2)①选择的雌雄黑色蛾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 ‎ ②若后代出现浅色蛾,则黑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黑色蛾,则黑色为隐性性状。(合理即给分)‎ ‎4.答案1).‎ 植物名称 种植的基质 实验结果(有无氢气)‎ 实验组 苜蓿苗 沙子 有 ‎ ‎ ‎ ‎ 对照组 小麦苗 沙子 无 土壤 无 ‎2).抗生素(杀真菌剂) 杀真菌剂(抗生素) 不予处理 ‎3).用抗生素处理的土壤种植苜蓿苗可以收集到氢气,用杀真菌剂和不予处理的土壤种植苜蓿苗均无法收集到氢气。‎ ‎4).‎ 菌株类型 平均胚根长度(mm)‎ 根相对生长(%)‎ 范围 均值 范围 均值 大肠杆菌 ‎8.0‎ ‎100.0‎ 非氢氧化细菌菌株 ‎3-8‎ ‎7.0‎ ‎38-100‎ ‎87.6‎ 氢氧化细菌菌株 ‎12-33‎ ‎21.6‎ ‎150-413‎ ‎270.2‎ ‎5【答案】‎ ‎1).B ‎2).平均值 ‎3).柳条鱼对水表层的幼虫比底部捕食数量多 柳条鱼对水表层的幼虫具有优先选择性 ‎4).投放不同比例的两种幼虫作为柳条鱼的捕食对象 ‎ 拓展第三章 遗传 C C A B B C D D C D ‎11答案:(1)1)XHY 2)XHXh 3)1/8 1/4 (2)1)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紫外线等)辐射 2)雌性红眼:雄性白眼=1:1 3)DdXAXa:DdXaY=1:1 4)19:1:19:1(或47.5:2.5:47.5:2.5)‎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遗传相关知识。‎ ‎⑴Y的差别部分指只位于Y染色体上,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不能传给女儿;‎ ‎⑵①由Ⅰ1和Ⅰ2不患甲病而Ⅱ2患病可以推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Ⅱ2是女患者但其父亲不患病则致病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②对于乙病Ⅰ1和Ⅰ2患病而Ⅱ1正常,应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子代男女患病率不同可知应为X连锁;③根据遗传系谱图,Ⅱ2基因型为aaXBXbⅡ3基因型为AaXBY(2/3)或AAXBY(1/3)(A,a代表甲病致病基因,B,b代表乙病致病基因)子代患甲病的概率为2/3*1/2=1/3,患乙病的概率为3/4,则同时患病的概率为1/3*3/4=1/4;④Ⅱ4基因型为aa,正常女子是携带者(Aa)的概率为1/50,子代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1/2*1/50*1/2=1/200;‎ ‎⑶①解题关键是仔细阅读题中相关信息,H物质在IB基因作用下形成凝集原B;②Ⅲ2的表现型为AB型,既有凝集原A又用凝集原B,应有H基因同时又会由Ⅱ2继承一h基因,则基因型为HhIAIB;③该夫妇所生孩子中O型血所对应的基因型为HHii、Hhii、hhIAIB、hhIBi、hhii和hhIAi,几率为7/16。‎ ‎12 答案:(12分)‎ ‎(1)Y的差别 (2)1)常染色体隐性 (2)1)常染色体隐性 3)1/4 4)1/200‎ ‎ (3)1)H 2)Hh 3)7/16‎ ‎13.【答案】‎ ‎1). XAXa 基因的分离 10%‎ ‎2). Xb Y ‎3). A 基因连锁和交换 ‎4). 高 Ⅱ-3产生的配子ab比aB概率高 5). (1‎-4m)/4‎ 拓展第四章 生物工程 A A C A ‎ ‎5【答案】1).特异性识别和切割DNA 2).ABC ‎3).无质粒细胞 含X-3的细胞 ‎4).4750对碱基 ‎5).不能 DNA连接酶对DNA片段没有选择性或者DNA末端相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知识。‎ ‎⑴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叫外植体;‎ ‎⑵植物组织培养的核心过程是脱分化与再分化,脱分化指由分化状态变为未分化状态,再分化指由未分化状态变为分化状态;‎ ‎⑶仔细分析所给示意图,可知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浓度比为1时,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大于1时利于细胞群分化出芽,小于1时利于细胞群分化出根;‎ ‎⑷生长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除需要生长素外还必需细胞分裂素,二者共同起作用;‎ ‎⑸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利于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7答案:(1)外植体 (2)去分化(脱分化)‎ ‎(3)1)未分化细胞群经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 2)当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大于1时,未分化细胞群分化形成芽;‎ ‎ 3)当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小于1时,未分化细胞群分化形成根。‎ ‎(4)促进细胞的生长(伸长)、分裂和分化 细胞分裂素 ‎(5)组织培养形成试管苗的过程属于无性生殖,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 -by l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