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4.00 KB
  • 2021-09-25 发布

天津市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天津一中 2019-2020-1 高三年级生物学科一月考试卷 一 、单选题 ‎1.‎2016年9月28日科学网报道,食脑变形虫(阿米巴)会瞄准大脑,这可能是因为大脑前部细胞会释放大量的乙酰胆碱,而阿米巴体内存在一种与人体乙酰胆碱受体结构类似的蛋白质,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阿米巴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 B. 大脑中相关细胞分泌乙酰胆碱的方式是胞吐 C. 侵入人体后,阿米巴和人体间存在寄生关系 D. 乙酰胆碱和其受体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阿米巴属于变形虫,为单细胞生物,故阿米巴属于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A正确; 乙酰胆碱释放出来属于胞吐,B正确; 变形虫寄生在细胞内,因此阿米巴和人体间存在寄生关系,C正确; 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乙酰胆碱是小分子,D错误。‎ ‎2.下列表示各种物质的结构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②的单体,③是⑥⑦的单体,④是⑤的单体 B. 同一生物不同具核细胞中⑤相同,②⑥⑦不同 C. ②⑤⑥⑦属于生物大分子,②③④⑤⑥⑦可以存在于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中 D. 细胞中只能发生⑤→⑥→⑦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①是氨基酸,②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③是脱氧核苷酸,④是核糖核苷酸,⑤是DNA,⑥是mRNA,⑦是tRNA。‎ ‎【详解】A、①氨基酸是②蛋白质的单体,RNA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④,不是脱氧核苷酸③,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③,不是④核糖核苷酸,A错误;‎ B、同一生物不同细胞中⑤DNA和⑦tRNA相同,②蛋白质和⑥mRNA不完全同,B错误;‎ C、②⑤⑥⑦属于生物大分子,由于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中都含有DNA和RNA,因此都含有②③④⑤⑥⑦,C正确;‎ D、细胞中能发生⑤→⑤DNA的复制和⑤→⑥→②基因的表达的过程,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几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及蛋白质的基本结构,目的考查学生对常见生物大分子的识记和理解,分化的细胞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mRNA和蛋白质不同。‎ ‎3.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图中序号代表不同的化 合物,面积不同代表含量不同,其中Ⅰ和Ⅱ代表两大类化合物。请据图分 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 V 和 VI 分别代表蛋白质和脂质,则 VII 代表核酸和糖类 B. 大多数植物体干重和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分别是 V和 III C. 医用生理盐水和糖溶液中的溶质分别属于 IV 和 V D. 上述物质中氧原子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 II ‎【答案】B ‎【解析】‎ ‎【分析】‎ 若此图表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据图示含量可知,Ⅰ为无机物,II为有机物,III为水,IV为无机盐,V为蛋白质,VI为脂质,VII为糖类或者核酸。‎ ‎【详解】A、V和VI分别代表蛋白质和脂质,则VII代表糖类或者核酸,A错误;‎ B、细胞干重和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分别是V蛋白质和III水,B正确;‎ C、医用生理盐水和糖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无机盐和糖类,属于IV和VII,C错误;‎ D、上述物质中氧原子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III水,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构成细胞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识记组成细胞元素的种类、含量及作用、明确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4.对下面柱形图的相关含义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Y表示细胞中有机物的含量,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则b最有可能是蛋白质 B. 若Y表示生物体内Hg含量,a、b、c、d表示四种不同生物,则a最有可能是生产者 C. 若Y表示一段时间后不同离子在培养液中所占原来的比例,则该培养液中培养的植物,其根细胞膜上a离子的载体少于c离子的载体 D. 若Y表示细胞液的浓度,a、b、c、d表示不同细胞,则在‎0.3 g/mL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可能性大小为b<d<c<a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组成活细胞的化合物中,水最多,蛋白质含量次之;而组成活细胞的有机化合物中,蛋白质最多。一些重金属元素或者不易分解的有机农药随食物链传递过程中,营养级越高,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越多。纵坐标表示一段时间后不同离子在培养液中所占原来的比例,则某种离子所占比例越多,表示培养植物吸收越少,进而推断其根细胞膜上该离子的载体越少。在外界溶液浓度一定时,细胞液浓度越大,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越小。‎ ‎【详解】若Y表示细胞中有机物的含量,b有机物最多,b最可能是蛋白质,A 正确;若Y表示生物体内Hg含量,由于Hg在随食物链的传递,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Hg越多,所以a最少为第一营养级即最有可能是生产者,b最多为最高营养级,c、d次之为中间营养级,B正确;若Y表示一段时间后不同离子在培养液中所占原来的比例,则某种离子所占比例越多,表示培养植物吸收越少,进而推断其根细胞膜上该离子的载体越少,所以结合图示可知,植物根细胞膜上a离子的载体多于c离子的载体,C错误;在外界溶液浓度一定时,细胞液浓度越大,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越小。若Y表示细胞液的浓度,a、b、c、d表示不同细胞,由于b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大,a细胞液浓度最小,则在‎0.3 g/mL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可能性大小为b<d<c<a,D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项C,容易对纵坐标的含义理解出现差错。‎ ‎5.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脂肪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 ‎ ②蛋白质和DNA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空间结构有关 ‎ ‎ ③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CO2和H2O ‎ ‎ ④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 ‎ ⑤葡萄糖、乳酸和氨基酸依次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基因表达的产物 ‎ ‎ ⑥DNA双螺旋结构解旋后仍可表达遗传信息 ‎ ‎ ⑦大肠杆菌合成某些蛋白质时离不开内质网的加工 A. 0项 B. 1项 C. 2项 D. 3项 ‎【答案】B ‎【解析】‎ ‎【详解】脂肪是细胞的主要储能物质,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故①错; ‎ 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空间结构有关,而DNA的多样性与空间结构无关,仅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有关,故②错; ‎ 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磷酸、含氮碱基和核糖,故③错; ‎ 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故④错; ‎ 氨基酸不是基因表达的产物,故⑤错;‎ DNA双螺旋结构解旋后仍可表达遗传信息,故⑥对。 ‎ 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仅含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没有内质网,故⑦错。‎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层粘连蛋白是由一条重链(A 链)和两条轻链(B1、B2 链) 构成的高分子糖蛋白,作 ‎ 为细胞结构成分,含有多个结合位点并保持细胞间粘 连及对细胞分化等都有作用,层粘连蛋白结构示意图如图,若该蛋白由 m 个氨基酸构成,下列有关说法 错误的是(带斜线的圆圈表示多糖位置)( ) ‎ A. 该蛋白质中含有肽键数为 m﹣3,指导其合成的 基因中至少含有碱基数为 ‎‎6m B. 该蛋白质可能在细胞间信息传递中具有重要作用 C. 该蛋白质的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参 与 D. 皮肤癌细胞中层粘连蛋白基因表达活跃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详解】A、图中三条肽链所含的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数,即m-3,基因中碱基个数和氨基酸的比例为6:1,所以基因中至少含有碱基数为 ‎6m,A正确;‎ B、层粘连蛋白是一种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能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B正确;‎ C、层粘连蛋白是一种糖蛋白,其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结构共同参与完成,C正确; ‎ D、层粘连蛋白是一种糖蛋白,癌细胞的特征之一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所以该基因表达不活跃,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以粘连蛋白为素材,结合其结构图,考查蛋白质的合成、细胞膜的功能、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等内容,要求考生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能利用题中的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识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尤其是糖蛋白的功能;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7.关于生物实验中“对照”及“变量”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没有进行对照 B. 探究 PH 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与探究酶活性的最适 PH 实验,温度都属于无关变量,两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相同,但实验组数设置有所不同 C. 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滴加蔗糖和清水,属于自变量,原生 质与细胞壁体积、位置变化为因变量,该实验也没有对照 D.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中,淀粉酶的浓度是自变量,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遇碘 变蓝程度是因变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求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你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2、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 ‎【详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存在不加检测试剂空白对照,A错误;‎ B、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与探究酶活性的最适PH实验,温度都属于无关变量,两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相同,但实验组数设置有所不同,B正确;‎ C、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存在前后自身对照,C错误;‎ D、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中,温度是实验的自变量,淀粉酶的浓度时无关变量,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遇碘变蓝程度是因变量,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学实验中的控制变量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是否存在对照。‎ ‎8.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30℃‎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60℃‎水浴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 (  )‎ ‎ ‎ A. 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 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 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 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意可知,‎20℃‎培养箱中培养4天的萌发种子不如‎30℃‎培养箱中培养4天的萌发种子的生命活动旺盛,故提取液Ⅰ中的淀粉酶浓度比提取液Ⅱ中的淀粉酶的浓度低,试管甲中产生的麦芽糖较少,砖红色较浅;乙中产生的麦芽糖最多,呈砖红色;丙内无淀粉酶,淀粉未被分解,没有产生麦芽糖,加入斐林试剂呈蓝色。‎ ‎【详解】甲中产生的麦芽糖较少,应呈较浅砖红色;乙中产生的麦芽糖最多,呈砖红色,丙内无淀粉酶,淀粉未被分解,没有产生麦芽糖,呈蓝色,故ABC错误,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及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识记,属于中等难度题。‎ ‎9.下列关于“一定”说法正确的有 ‎①含DNA的活细胞不一定含RNA ‎ ‎②有氧呼吸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③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 ‎④含DNA的生物一定含RNA ‎⑤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 ‎⑥含DNA的细胞器—定含RNA ‎⑦蛋白质的肽链在核糖体上形成后,一定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备其功能 A. 有四个正确 B. 有三个正确 C. 有两个正确 D. 有一个正确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与联系,DNA与RNA在细胞内的分布,明确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详解】含DNA的活细胞一定含RNA,①错误;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有的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蓝藻等,②错误;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③错误;含DNA的生物不一定含RNA,如噬菌体属于病毒,含有DNA但不含RNA,④错误;细胞生物均有两种核酸DNA与RNA,但遗传物质是DNA,⑤正确;含DNA的细胞器—定含RNA,比如线粒体、叶绿体,⑥正确;蛋白质的肽链在核糖体合成后,不一定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备其功能,只有分泌蛋白才需要加工,胞内蛋白如呼吸酶、ATP合成酶等不需要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的加工,⑦错误。故①①③④④⑦错误;⑤⑥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DNA和RNA的分布以及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0.Ⅲ型分泌系统是大多数革兰氏阴性病原细菌(包括植物病原菌和动物病原菌)感染宿主的重要“武器”,是由蛋白复合体构成的跨膜分子装置。病原菌通过Ⅲ型分泌系统将一系列效应蛋白注入宿主细胞内,从而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防御并建立感染。Ⅲ型分泌系统基因的表达受各种环境因素和宿主因素的影响,在丰富培养基中其表达受到抑制,而在植物细胞间隙或基本培养基中能够诱导其表达。以下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对所有细菌来说,能否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防御是其能否正常生存繁衍的关键 B. 该类细菌必须用活细胞来培养,并利用宿主细胞的细胞器合成其所需蛋白质 C. 构成Ⅲ型分泌系统的蛋白质属于膜蛋白,其形成需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 D. Ⅲ型分泌系统的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不是细菌生存所必需的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干中的关键词句包括:Ⅲ型分泌系统是大多数革兰氏阴性病原细菌(包括植物病原菌和动物病原菌)感染宿主的重要“武器”;在丰富培养基中其表达受到抑制,而在植物细胞间隙或基本培养基中能够诱导其表达。‎ ‎【详解】并不是所有细菌都是寄生的,A项错误;寄生菌并不一定是胞内寄生菌,不一定需要用活细胞来培养,B项错误;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C项错误;Ⅲ型分泌系统在丰富培养基中其表达受到抑制,而在植物细胞间隙或基本培养基中能够诱导其表达,说明其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不是细菌生存所必需的结构,D项正确。‎ ‎11.细胞膜上有功能各异的蛋白质,下列所述功能是膜蛋白才具备的是 A. 能催化丙酮酸氧化分解的蛋白质 B. 能调节血糖降低或升高的蛋白质 C. 能运输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蛋白质 D. 能与性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蛋白 ‎【答案】C ‎【解析】‎ ‎【详解】催化丙酮酸的氧化分解的蛋白质(酶)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或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酶,而这两个阶段发生的具体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A错误;能调节血糖降低或升高的蛋白质分别为胰岛素和胰岛血糖素,这两种激素不属于膜蛋白,B错误;能运输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蛋白质是葡萄糖的载体蛋白,属于细胞膜上的蛋白,C正确;性激素为固醇类物质,其受体蛋白位于细胞内,即不在细胞膜上,D错误。‎ ‎【点睛】根据激素的化学成分联系其作用于靶细胞的方式:‎ ‎(1)蛋白质类激素:属于大分子,不容易进入细胞内,作用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 ‎(2)脂质类激素:由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脂质类激素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作用于细胞核表面的受体。‎ ‎12.下列与酶相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探究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 B. 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只能是酶 的种类 C. 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不止一种 D.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因变量的观测指标不止一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酶的抑制剂等。‎ ‎【详解】A、探究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即酶和无机催化剂,A错误;‎ B、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也可以是不同的底物,B错误;‎ 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只能是不同的pH,因为探究实验必须符合单一变量原则,C错误;‎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因变量则不止一种,如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时,因变量可以是产生气泡的多少,也可以是气泡产生的速率,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酶的特性,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取材是否合适、实验选用的鉴定试剂是否合理、实验条件控制是否得当及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等,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3.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含氮元素的化合物,一定不携带遗传信息 B. 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C. 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具有细胞结构 D.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细胞一定有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核酸,一定含有N元素,A项正确;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项正确;某些病毒以DNA为遗传物质,但不具有细胞结构,C项错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细胞一定有叶绿体,D项正确。‎ ‎14.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 清水中观察,然后用 ‎0.3g/mL 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下图所示。对此现象 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A. 保卫细胞由于失水,从而导致气孔开放 B. 蔗糖溶液中保卫细胞因失水而形态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气孔关闭 C. 叶片在清水中蒸腾作用减弱导致气孔开放 D. 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关闭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形,植物在清水中叶片中气孔是开放的,而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气孔是关闭的。气孔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门户,气孔的开与关将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光合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A、由图可以看出,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吸水后,气孔是开放,A错误;‎ B、图中‎0.3g/mL的蔗糖溶液中,由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导致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B正确;‎ C、叶片在清水中渗透吸水增强导致气孔开放,C错误;‎ D、蔗糖溶液中,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关闭,但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蔗糖不能进入细胞,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形,根据图片中给出的信息判断出保卫细胞开放或者关闭的条件。‎ ‎15.将一萝卜去皮后切成大小相同的数个小条,测定长度后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几组,然后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进行实验,一定时间后取出,再次测定每组萝卜条的长度并取平均值,得到下面的关系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a浓度时,细胞内的蔗糖浓度与外界蔗糖溶液相等 B. 图中萝卜条长度的变化说明细胞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C. a浓度之后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D. a浓度之前蔗糖进入了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当蔗糖溶液的浓度为a时,与细胞液渗透压相等,萝卜条细胞内外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萝卜条长度与初始长度相等;当蔗糖溶液浓度小于a时,细胞吸水,萝卜条的体积增加;当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a时,细胞失水,萝卜条的体积变小。‎ ‎【详解】a浓度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相等,A错误;除a浓度外,每一浓度下萝卜条长度均有一定变化,说明细胞因为水分的进出引起细胞壁的伸缩性,B正确;a浓度之后,萝卜条的体积变小,说明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即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C错误;蔗糖不能进出细胞膜,D错误。‎ ‎16.下列实验过程中,所用的植物细胞必须一直处于生活状态的是 ‎①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环流现象 ②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 ‎③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④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油脂 ‎⑤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A. ①③⑤ B. ①② C. ①②⑤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观察线粒体、叶绿体、质壁分离实验中细胞需要保持活性,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及细胞分裂的实验中,细胞死亡。‎ ‎【详解】①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环流现象需要保持细胞活性,①正确;②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需要保持活性,②正确;③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不需要保持细胞活性,③错误; ④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油脂,不需要保持细胞活性,④错误;⑤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细胞经解离已死亡,⑤错误。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1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叙述错误是( )‎ ‎①生物膜系统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②核孔是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在内的某些大 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③在真核细胞中,DNA 和 RNA 的主要合成场所分别是细胞核和 细胞质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⑤中心体由两个相互垂直 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⑥溶酶体合成各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A. ①②⑤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④⑤⑥ D. ①②③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系统概念: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中心体存在于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溶酶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是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详解】①生物膜系统是对细胞内的膜结构的统称,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①错误;‎ ‎②核孔是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脱氧核糖核酸(DNA)不会出细胞核,②错误;‎ ‎③在真核细胞中,DNA和R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核,③错误;‎ ‎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④正确;‎ ‎⑤中心体由两个相互垂直 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⑤正确;‎ ‎⑥水解酶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没有在溶酶体,⑥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细胞核、中心体和溶酶体等细胞结构的功能,需要考生在平时学习中进行识记。‎ ‎18.进行生物实验时,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方法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有关实验材 料或方法的选择,正确的是( )‎ A. 质壁分离和复原——引流法 B. 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概念模型 C. 提纯并研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公鸡的成熟红细胞 D. 人鼠细胞融合——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答案】A ‎【解析】‎ ‎【分析】‎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详解】A、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采用引流法,有利于细胞充分浸润在溶液中,A正确;‎ B、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是个物理模型,B错误;‎ C、研究细胞膜的成分选择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公鸡属于鸟类,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C错误;‎ D、人鼠细胞融合是利用荧光标记法,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土考查生物学基本的方法,涉及模型的构建,生物学材料的选择等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学校中注意积累和总结。‎ ‎19.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鸡的红细胞不能用于DNA的提取 B. 反射一定依赖反射弧完成,体现了结构是功能的基础 C. 病毒只能寄生于活细胞,所以不能体现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D. 基因工程能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这是通过改变基因结构实现的 ‎【答案】B ‎【解析】‎ A.鸡的红细胞中有细胞核,含DNA,可用于DNA的提取,A错误;‎ B.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是反射完成的基础,体现了结构是功能的基础,B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体现了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层次,C错误;‎ D.基因工程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属于基因重组,可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但没有改变基因结构,D错误;‎ 答案选B。‎ ‎20.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关于下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①是各种酶的合成场所 B. ②只发生在根尖分生区细胞 C. ③发生在叶绿体内膜 D. ④可发生在线粒体内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内质网:加工肽链;②表示高尔基体:形成纤维素,用于合成细胞壁;③表示类囊体:水的光解;④表示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详解】A、酶的本质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所以酶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或者细胞核,A错误;‎ B、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促使葡萄糖合成纤维素,②是细胞壁的合成,不仅发生在根尖分生区细胞,还发生在植物其它有细胞壁形成的细胞,B错误;‎ C、③是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C错误;‎ D、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生物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分析各种膜的功能,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1.经诱变、筛选得到几种基因A与基因B突变的酵母菌突变体,它们的蛋白质分泌过程异常,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出现不同突变体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 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蛋白质的分泌过程 C. A、B基因双突变体蛋白质沉积在内质网 D. A、B基因的突变不会影响细胞膜蛋白的更新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图形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要求考生明确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知道一般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其过程,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进行分析、判断,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详解】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随机性,上述出现不同突变体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A正确;一般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过程,B正确;分析图像可知,A基因突变体其蛋白质沉积在内质网,B突变体其蛋白质沉积在高尔基体,而图中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A、B基因双突变体蛋白质沉积在内质网,C正确;细胞膜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也需要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故A、B基因的突变必然会影响细胞膜蛋白的更新,D错误。‎ ‎【点睛】易错知识点拨:‎ ‎1)分泌蛋白是指由细胞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如抗体和胃蛋白酶等;本题中的细胞膜成分中的蛋白质不属于分泌蛋白。‎ ‎2)分泌蛋白的合成场所对应的一定是结合态的核糖体,但结合态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一定都是分泌蛋白,如本题中的膜蛋白,以及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等。‎ ‎3)结合态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还需要转运到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加工,体现了不同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22.图中改变坐标,曲线的变化最大的是 A. ①将横坐标的“温度”改为“pH”‎ B. ②将横坐标的“温度”改为“02浓度”‎ C. ③将横坐标的“有丝分裂”改为“减数第二次分裂”‎ D. ④将横坐标的“光照强度”改为“物质浓度”,纵坐标“光合速率”改为“运输速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酶活性与pH的关系为:在最适pH下酶的活性最强,当pH低于最适pH,酶活性随pH的增加而加强,当pH高于最适pH,酶活性随pH的增加而减弱,符合①的曲线变化,A错误;呼吸强度与O2浓度的关系为:在一定范围内,呼吸强度随O2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当O2浓度增大到一定的值,呼吸强度不再增强,不符合②的曲线变化,B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一次,减半一次,符合③的曲线变化,C错误;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的关系为:在一定范围内,运输速率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加快.当物质浓度增大到一定的值,运输速率不再加快,符合图④的曲线变化,D错误。‎ ‎23.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 )‎ A.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 B. 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相互转化 C. 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与染色质的转换 D. 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水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2、人体细胞能够通过转氨基作用合成的是非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环境直接获取的是必需氨基酸。‎ ‎【详解】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但由于外界溶液浓度高,从细胞中出去的水分子多于进入的水分子,A错误;人体细胞中,必需氨基酸可通过转氨基作用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而非必需氨基酸无法转化为必需氨基酸,B正确;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转换为染色体,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转换为染色质,C错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可水解为ADP、Pi和能量。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也可接受能量,与游离的Pi合成ATP,D错误。故选B。‎ ‎【点睛】理解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氨基酸的分类、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及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下列有关“S”型曲线 K 值的改变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叙述是( ) ‎ A. X 轴为外界蔗糖溶液浓度,Y 轴为叶肉细胞渗透失水量,在 c 点时,用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K 值将不改变 B. X 轴为温度,Y 轴为酶促反应的生成物的浓度,在 b 点 适当添加反应物,K 值将提高 C. X 轴为光照强度,Y 轴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生产量,在b 点适当提高 CO2 至适宜浓度,K 值将提高 D. X 轴为时间、Y 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 b 点改变环境条件(增大环境阻力),K值将降 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细胞不断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浓度差越大,失水越多。‎ ‎2、超过a点对应的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下降,b点酶失活,在b点适当添加反应物,K值不会变。‎ ‎3、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和矿质元素,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CO2浓度增加到一定范围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 ‎【详解】A ‎、若表示叶肉细胞的失水量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的关系,则失水量只与原生质层内外的溶液浓度差有关,与细胞壁无关,故在c点时,用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K值不改变,A正确;‎ B、若X轴为温度,b点时生成物不再增加,原因是酶在此点变性失活,所以b点适当添加反应物,K值将不变,B错误; ‎ C、在b点适当提高CO2至适宜浓度,光合作用速率增强,K值将提高,C正确;‎ D、该曲线可用于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其中b表示环境最大容纳量,当环境条件等因素改变时,K值将发生变化,故在b点增大环境阻力,K值将降低,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以S型曲线为载体,考查渗透作用、酶促反应速率、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和K值等相关知识,是学生提升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对于D选项中的种群数量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25.分析下表中的实验,与乙组细胞相比,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 方式分别是( )‎ A. 较少,自由扩散 B. 较多,主动运输 C 相等,被动运输 D. 相等,协助扩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条件是半透膜和浓度差。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甲组细胞从培养液中吸收到矿质营养与水分,乙组细胞从蒸馏水中吸收到更多水分。经过最初的处理后,甲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不变,乙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降低。甲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与‎0.3g/mL 蔗糖溶液之间的浓度差小于乙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与‎0.3g/mL蔗糖溶液之间的浓度差,甲组表皮细胞在‎0.3g/mL蔗糖溶液通过渗透作用失去水分的量比乙组表皮细胞较少。‎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渗透原因,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水分的运输方向,浓度差越大,细胞失水或者吸水的速度越快。‎ ‎26.下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酶活性影响因素时绘制的实验结果图(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的自变量是1h后淀粉剩余量,因变量是pH B. pH为1时有淀粉水解,则过酸条件下酶没有失活 C. pH为3时酶的活性小于pH为9时酶的活性 D. 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出淀粉酶的最适pH为7‎ ‎【答案】C ‎【解析】‎ ‎【详解】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1h后淀粉剩余量,A项错误;pH为1时有淀粉水解,是盐酸的直接作用,过酸条件下酶会因空间结构改变而失活,B项错误;据图可知,pH为3和9时淀粉剩余量相同,但由于pH为3时淀粉水解有盐酸的直接作用,所以pH为3时酶的活性小于pH为9时酶的活性,C项正确;根据实验结果可知pH为7时淀粉剩余量最少,但不能确定淀粉酶的最适pH为7,也可能为6或8,D项错误。‎ ‎【点睛】本题易判断C项错误,错因在于未考虑盐酸对淀粉水解的直接作用,认为淀粉减少纯粹是酶的催化作用所致,而认为pH为3时酶的活性等于pH为9时酶的活性。‎ ‎27.下列有关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叙述 , 正确的 是 A. 能否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可作为判断动物细胞是否为活细胞的依据 B.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的液体为清水 C. 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放在 ‎0.3g/ml 的蔗糖溶液中,能观察到明显质壁分离现象 D. 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可将细胞中液泡体积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 ‎【答案】D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体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1)具有生物活性的成熟的植物细胞;(2)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3)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详解】A、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无论是活的动物细胞还是死的动物细胞,都不会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 B、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的液体为细胞外的溶液,不一定是清水,B错误;‎ C、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质壁分离不明显,C错误;‎ D、在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主要观察细胞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即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位置,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需要考生掌握根尖分生区和成熟区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8.苏氨酸在苏氨酸脱氨酶等酶的作用下,通过5步反应合成异亮氨酸。当细胞中异亮氨酸浓度足够高时,其与苏氨酸脱氨酶结合,抑制酶活性;当异亮氨酸的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异亮氨酸脱离苏氨酸脱氨酶,使苏氨酸脱氨酶重新表现出活性,从而重新合成异亮氨酸。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 A. 异亮氨酸的合成一定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B. 细胞通过正反馈调节机制控制异亮氨酸的浓度 C. 异亮氨酸的合成不需要其他酶催化其反应 D. 苏氨酸脱氨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后可恢复正常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结合题意和题图分可知,苏氨酸经5‎ 步反应合成异亮氨酸的过程,需要苏氨酸脱氨酶,而该酶的活性受异亮氨酸含量的影响。异亮氨酸越多,越容易与该酶结合而抑制其活性,导致合成异亮氨酸合成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详解】异亮氨酸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酶的催化,酶的合成是吸能反应,需要ATP提供能量,A错误; 由题干可知,细胞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控制异亮氨酸的浓度,B错误; 异亮氨酸的合成不仅需要苏氨酸脱氨酶,B→C、C→D、D→E、E→异亮氨酸也需要酶催化其反应,C错误。由题干可知,苏氨酸脱氨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后可恢复正常,D正确; 故选D。‎ ‎29.核酶(ribozyme)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在特异地结合并切断特定的mRNA后,核酶可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他的mRNA分子。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向核酶中滴加双缩脲试剂,水浴加热可发生紫色反应 B. 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mRNA降解较快,由此可反映核酶的高效性 C. 核酸具有热稳定性,故核酶的活性不受温度的影响 D. 核酶与催化底物特异性结合时,有氢键形成,也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不是蛋白质,因此不会和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反应,A错误;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mRNA降解较快,由此可反映核酶的催化性,酶的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比较得出的,B错误;核酸具有热稳定性,但是在高温条件下结构也会发生改变,因此核酶的活性也会受温度的影响,C错误;核酶与催化底物特异性结合时,核酶和mRNA之间有氢键形成,而切割mRNA分子也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D正确。‎ ‎【点睛】解答A选项,要注意分析题干,不要误认为酶的成分一定是蛋白质,从而判断错误。‎ ‎30.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催化的反应物是RNA B. 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C.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一般不用过氧化氢为底物 D. 将酶分子经高温环境处理后,酶会因为肽键断裂而失活用双缩脲试剂处理后不再出现紫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催化的反应物是DNA,A项错误;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 项错误;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而加热会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所以一般不用过氧化氢为底物,C项正确;酶分子经高温处理后,会因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但仍然有肽键存在,用双缩脲试剂处理后会出现紫色,D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酶”为主线,综合考查学生对转录、核糖体的功能、酶的特性及其相关的实验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同时,也提示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进行横向联系,即对教材中与某一知识有关的内容横向辐射,进行归纳。例如借鉴本题的思路,可以“酶”为中心,横向辐射出与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相关的生理过程,并尽可能与有关化合物的合成场所等细胞结构建立联系。‎ 二 、简答题 ‎31.仔细观察如图所示各种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上述各结构中共有的物质是______。甲、乙、丙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 。‎ ‎(2)图甲是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据图判断该细胞一定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有 ______ 。‎ ‎①光合作用 ②细胞呼吸 ③细胞增殖 ④信息交流 ⑤细胞分化 ‎(3)若用纤维素酶处理甲、乙、丙三种细胞,则图中_____细胞外层会发生明显变化。‎ ‎(4)图甲所示的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后,若在离体条件下脱分化后,增殖过程中会周期性消失的结构有 _____(至少 2 个结构名称)。‎ ‎(5)上述 4 个结构所代表的生物体中: _____生物体的遗传肯定不遵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答案】 (1). 蛋白质和核酸 (2). 核糖体 (3). 2,4 (4). 甲 (5). 核膜 核仁 染 色质(体) (6). 丙和丁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甲图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①~⑦依次为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外界溶液、细胞液、原生质层。‎ 分析乙图:乙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分析丙图:丙图细胞不含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为原核细胞(细菌细胞);‎ 分析丁图:丁图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为病毒。‎ ‎【详解】(1)图中甲、乙、丙均有细胞结构,而丁为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因此这4种结构中共有的物质是蛋白质和核酸;甲和乙为真核细胞,丙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2)该细胞能够发生质壁分离,可能是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该细胞不含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含有大液泡,说明其已经高等分化,不能再增殖和分化;该细胞刚刚发生质壁分离,说明其为活细胞,一定能进行细胞呼吸和信息交流。‎ 故选2和4。‎ ‎(3)甲为植物细胞,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乙动物细胞,不含细胞壁;丙为原核细胞,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因此用纤维素酶处理甲、乙、丙三种细胞,则图中甲细胞外层会发生明显变化。‎ ‎(4)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周期性消失和重建的结构是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5)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因此上述甲、乙、丙、丁4个结构图所代表的生物体中,丙和丁生物体所有基因都不遵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32.钠钾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如图是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钾泵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 ‎(1)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心肌细胞吸钾排钠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会_________。‎ ‎(2)为探究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研究者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 甲组:加人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理盐水,‎ 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阿霉素,‎ 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Q+阿霉素。‎ 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每组所加心肌细胞数量相同,各组样品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细胞数。‎ 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若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则说明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为检测生物制剂Q对心肌细胞的凋亡是否有影响,上述实验还应该增加丁组实验,请按照上述格式书写丁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蛋白质 (2). 主动运输 (3). 降低 (4). 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或心肌细胞的凋亡率) (5). 甲组和丙组的存活率均高于乙组的存活率(或甲组和丙组的凋亡率均低于乙组的凋亡率) (6). 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Q ‎【解析】‎ ‎1、分析题图:该图表示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钾泵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钾离子进细胞,钠离子出细胞,都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2、本实验材料为心肌细胞,故涉及的主要生物技术是动物细胞培养.实验中,甲为对照组,存活率最高,若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具保护作用,则存活率丙组>乙组.若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无保护作用,则存活率乙组=丙组。‎ ‎(1)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图可知:钾离子进细胞,钠离子出细胞,都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 影响氧气的运输降低细胞呼吸能量的释放进而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影响钠钾泵的活性而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2)本实验材料为心肌细胞,要进行心肌细胞的培养,故统计计算心肌细胞的存活率作为因变量.实验中,甲为对照组,存活率最高,若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具保护作用,则存活率丙组>乙组.若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无保护作用,则存活率乙组=丙组.若增设对照组,可单独观察生物制剂Q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故为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Q。‎ ‎33.ATP 酶复合体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内普遍具有的一类功能分子蛋白,该分子由若干 亚基组成,主要功能是将生物膜一侧的 H+搬 运到另一侧时推动其部分亚基运转,从而催化形成 ATP。请回答有关问题:‎ ‎(1) 该 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该分子分布在膜上, 故真核细胞中与该分子的合成、加工有直接关 系的膜性细胞器有______ 。原核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与内膜系统,故该分子很 可能位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 (结构)上。‎ ‎(2)该分子在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中大量存在 : 叶绿体中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线粒体中该分子分布于内膜上且 H+多积累在内、外膜间隙,判断其 积累 H+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的线粒体内外膜间隙是___________ (填“A”或 “B”)侧。图中 H+过膜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ATP 的全 称为 _____________, 1 分 子 ATP 断 裂 2 个 高 能 磷 酸 键 后 产 生 的 AMP 可 作 为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的原料。(至少写 2 点)‎ ‎【答案】 (1). 氨基酸 (2). 内质网、高尔基体 (3). 细胞膜 (4). 类囊体薄膜 (5).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6). B (7). 协助扩散 (8). 三磷酸腺苷 (9). 转录和 RNA 自我复制 ‎【解析】‎ ‎【分析】‎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是腺苷,由1分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碱基组成,其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物质的跨膜运输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或胞吐作用进出细胞。‎ ‎【详解】(1)由题意知:ATP酶复合体是一类功能蛋白,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合成场所是核糖体;由于该分子分布在膜上,故真核细胞中与该分子的合成、加工有直接关系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原核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与内膜系统,故该分子很可能位于细胞的细胞膜上。‎ ‎(2‎ ‎)该分子在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中大量存在:叶绿体中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线粒体中该分子分布于内膜上且H+多积累在内、外膜间隙,判断其积累H+的能量来源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图中的膜间隙是B侧,图中H+过膜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3)ATP的全称为三磷酸腺苷,一个ATP分子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1个普通磷酸键,除了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的物质外,断裂后产生的AMP还可作为转录或RNA自我复制过程的原料。‎ ‎【点睛】本题在题干中已给出了ATP合成酶的工作原理,考试需要结合教材ATP的结构,合成和水解的条件、物质跨膜运输等知识进行解答。‎ ‎34.为探究酶的浓度(以土豆块数多少代表)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 的实验装置。可供选用的材料用具有:3%的过氧化氢溶液、新鲜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 水果刀、量筒、带刻度的 50ml 注射器(3 个)、橡皮塞、计时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将新鲜土豆去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取3个50ml的注射器编号为A 、B 、C;_____‎ ‎③然后_____,并迅速排净注射器中的气体,如图示装置;‎ ‎④_____.‎ ‎(2)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如果右图是 B 注射器的实验结果,与 B 相比.那么 A、C 注射器内产生 a 量气体时所需的时间 b 应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切成大小相等的若干小块 (2). 分别加入 10ml (等量)过氧化氢溶液 (3). 再分别加入 2,4,6 个土豆小块 (4). 定时观察记录针筒内气体体积的变化 (5). 温度 (6). 注射器的密封性 (7). 延长 (8). 缩短 ‎【解析】‎ ‎【分析】‎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的条件下,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大.高温使酶永久失活,而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适宜温度下活性会恢复。‎ ‎(2)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过酸或过碱会使酶永久失活。‎ ‎(3)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4)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详解】本题为探究酶的浓度(以土豆块数多少代表)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土豆块数多少,因变量为酶促反应速度,其他为无关变量。‎ ‎(1)实验步骤:‎ ‎①将新鲜土豆去皮,为控制变量,应切成大小相等的若干小块;‎ ‎②取3个50mL的注射器编号为A、B、C,分别加入10ml(等量)过氧化氢溶液;‎ ‎③再分别加入2,4,6个土豆小块 ‎④定时观察记录针筒内体积的变化。‎ ‎(2)试验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外的都是无关变量,如温度、土豆的新鲜程度、注射器的密封性、注射器针筒与活塞之间的摩擦力等。‎ ‎(3)如果右图是B注射器的实验结果,与B相比,A注射器内少了2个土豆块,含有的过氧化氢酶少,反应的慢,所以产生a量气体时所需的时间b应延长,C注射器内多了2个土豆块,含有的过氧化氢酶多,反应的快,所以产生a量气体时所需的时间b应缩短。‎ ‎【点睛】此题结合实验考查酶促反应和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需要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解题时,应该分析清楚自变量和因变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