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8.39 KB
  • 2021-09-25 发布

【生物】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E.B.wilson)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 ( )‎ A. 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 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C. 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 D.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解:A、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所以每一个生命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A正确;‎ B、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只能说明单细胞的生命活动在细胞内进行,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进行,B错误;‎ C、对于多细胞生物,其生命活动不仅仅在细胞内进行,C错误;‎ D、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不是一切生物,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A.‎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2.2018年冬季,诺如病毒进入感染高发期,安徽疾控专家提醒预防很关键。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感染对象 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下列关于诺如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诺如病毒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 B. 诺如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C. 可用营养成分齐全的培养基培养诺如病毒 D. 诺如病毒无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 ‎【答案】D ‎【解析】诺如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才能生活。‎ ‎【详解】A、诺如病毒只有一种核酸,故只含有4种碱基,A错误;‎ B、诺如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 C、诺如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上存活,C错误;‎ D、诺如病毒无细胞结构,营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D正确。故选D。‎ ‎3. 某位同学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下面对可能的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的中央 B. 切片倒置,盖玻片位于载玻片的下方 C. 转换高倍镜时未更换目镜镜头 D. 以上情况有两种是可能的 ‎【答案】C ‎【解析】A、如果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没有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物镜后可能观察不到或看不清物像,A正确;‎ B、如果将切片放反,换用高倍物镜后焦点不能调至观察范围内,可能看不到或看不清物像,B正确;‎ C、是否换用目镜与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无关,C错误;‎ D、据A、B分析可知,以上情况有两种是可能的,D正确。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 ‎4.如图所示为油料作物的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四种有机物(可溶性糖、淀粉、含氮化合物和脂肪)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4代表淀粉,可用碘液来检测 B. 图中1和2代表是糖,4代表的是脂肪 C. 随着种子的成熟,含氮化合物主要是磷脂、核酸等 D. 向该类型种子的提取液中滴加苏丹Ⅲ,溶液将呈红色 ‎【答案】B ‎【解析】A、油料作物的种子富含脂肪,在成熟过程中,光合作用的产物糖类物质不断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据此分析图示可知:2代表淀粉,可用碘液来检查,A项错误;‎ B、1代表可溶性糖,2代表淀粉,4代表的是脂肪,B项正确;‎ C、随着种子的成熟,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蛋白质,C项错误;‎ D、脂肪与苏丹Ⅲ染色反应呈橘黄色,而不是红色,D项错误。故选B。‎ ‎【定位】细胞中的糖类、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点睛】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油料作物的种子富含脂肪,在成熟过程中,糖类物质可不断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据此结合题意与横纵坐标的含义,分析曲线的起点、拐点、交点、落点这“四点”以及把握曲线走势,准确定位4条曲线所指代的有机物的名称,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 ‎5.2015 年我国两栖类物种有了属于自己的 DNA 条形码数据库,两栖类动物细胞内DNA的物质组成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f代表DNA,携带有遗传信息 B. e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共有5种类型 C. 元素a为C、H、O、N、P D. 在两栖类细胞中,f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a是C、H、O、N、P,e为脱氧核苷酸,f为DNA。‎ ‎【详解】A、f代表DNA,携带有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存在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A正确;‎ B、e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共有4种类型,B错误;‎ C、元素a为C、H、O、N、P,可以组成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进而组成脱氧核苷酸,C正确;‎ D、在两栖类细胞中,f即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还有少量存在于细胞质中,D正确。‎ 故选B。‎ ‎6.边走边看,一路思考,随即解决问题是合肥一六八中学学子特有的习惯。下列是小明同学在校园内看到的几种状况和他的处理办法,其中不太恰当的是( )‎ A. 学校桂花树叶片泛黄,他告诉学校管理人员需施用一定浓度的Mg2+溶液 B. 学校桃树只开花不结果,他告诉学校管理人员需施用一定浓度的硼溶液 C. 室友过度肥胖,他告诉室友要多吃米饭少吃肉 D. 学校运动会上运动员大量流汗时,他告诉运动员要喝淡盐水 ‎【答案】C ‎【解析】细胞内根据元素含量的高低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如:Fe、Mn、Zn、Cu、B、Mo等。‎ ‎【详解】A、镁是叶绿素的重要成分,缺镁会使叶片发黄,故学校桂花树叶片泛黄,他告诉学校管理人员需施用一定浓度的Mg2+溶液,A正确;‎ B、硼可以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形成,有利于开花结实,B正确;‎ C、米饭中含有较多的淀粉,摄入淀粉过多,淀粉会转化为脂肪,容易发胖,C错误;‎ D、汗液中含有水和无机盐,故运动员运动后要喝淡盐水,补充水和无机盐,D正确。‎ 故选C。‎ ‎7.下图表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下列选项依次与a、b、c、d、e相对应的是( )‎ A. 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蓝藻、念珠藻 B. 糖类、多糖、二糖、淀粉、麦芽糖 C. 脂质、固醇、脂肪、胆固醇、性激素 D. 核酸、DNA、RNA、核糖核苷酸、碱基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b、c均属于a,d属于b,e属于d。‎ ‎【详解】A、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属于细胞生物,其中念珠藻属于蓝藻,蓝藻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 B、淀粉是多糖,麦芽糖属于二糖,B错误; ‎ C、胆固醇和性激素属于并列关系,二者均属于固醇,C错误;‎ D、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错误。故选A。‎ ‎8.某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病毒)、乳酸菌、酵母菌等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下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 A. 含有水、DNA、RNA、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 B. 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的样品是乳酸菌,‎ C. 含有水、DNA、RNA、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和乳酸菌 D. 既有DNA,又有RNA的只有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 ‎【答案】A ‎【解析】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因此含有水、DNA、RNA、糖原、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A正确;‎ 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的样品是T2噬菌体,B错误;‎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而乳酸菌细胞壁的成分为肽聚糖,C错误;‎ 细胞生物中既有DNA,又有RNA,包括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乳酸菌和酵母菌,D错误。‎ ‎【点睛】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原生动物、低等植物、真菌等。‎ 植物组织中特有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是糖原;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但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无纤维素。‎ ‎9.下表是关于农作物A、B在相同土壤中N、P、K三元素肥效实验的结果记录,“+”表示表示施肥,“-”表示未施肥)。请据表中的数据,判断正确的结论是 农作物A 农作物B 肥料 成分 N ‎+‎ ‎-‎ ‎+‎ ‎+‎ ‎-‎ ‎+‎ ‎-‎ ‎+‎ ‎+‎ ‎-‎ P ‎+‎ ‎-‎ ‎+‎ ‎-‎ ‎+‎ ‎+‎ ‎-‎ ‎+‎ ‎-‎ ‎+‎ K ‎+‎ ‎-‎ ‎-‎ ‎+‎ ‎+‎ ‎+‎ ‎-‎ ‎-‎ ‎+‎ ‎+‎ 产量 ‎100‎ ‎54‎ ‎83‎ ‎65‎ ‎100‎ ‎100‎ ‎34 ‎ ‎70‎ ‎55‎ ‎40‎ A. 从农作物A的构成来说,N是非必需元素 B. 农作物A可能是豆科植物,有其他获得N元素的途径 C. 对农作物B来说,三种元素中K最重要 D. 两种作物对土壤中N、P、K的需求量基本相同 ‎【答案】B ‎【解析】N是必需元素,A错误;植物A施加氮肥前后产量不变,说明该植物可能是豆科植物,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N元素,如生物固氮,B正确;对农作物B来说,通过对照可以看出,缺N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最重要,C错误;根据两种作物的减产数据,说明两种作物对N、P、K需求量是不同的,D错误。‎ ‎10.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与原三十九肽对比,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肽键数目减少8个 B. C原子减少12个 C. 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 D. O原子数目减少1个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在三十九肽中,含有38个肽键,丙氨酸所在位置为第8位、第18位、第27位、39位,前3个丙氨酸居于肽链中间,最后一个氨基酸居于尾端。‎ ‎【详解】A、去掉第8位、第18位、第27位的丙氨酸时,都要断开两个肽键,而去掉第39位丙氨酸,要断开1个肽键,因此肽键数目共减少7个,A错误;‎ B、该过程中去掉4个丙氨酸,每个丙氨酸有3个C原子,因此C原子数目减少4×3=12个,B正确;‎ C、居于肽链中间的丙氨酸去掉后,分别增加了3个羧基和3个氨基,39号丙氨酸去掉后不影响氨基和羧基的数量,故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C正确;‎ D、每断开一个肽键,需要一分子水,增加一个O原子,但每去掉一个丙氨酸会减少2个氧原子,因此该过程中,O原子减少2×4-7=1个,D正确。故选A。‎ ‎【点睛】蛋白质中含有N、O原子数的计算:‎ ‎(1)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总数。‎ ‎(2)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 ‎11.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上常用的实验方法,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够被3H—胸苷(胸苷是胸腺嘧啶加上一分子的脱氧核糖,是构成DNA的原料)标记的细胞结构有 A. 线粒体和核糖体 B. 线粒体和叶绿体 C. 叶绿体和染色体 D. 染色体和线粒体 ‎【答案】D ‎【解析】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没有叶绿体,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据此结合题意可推知: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够被3H—胸苷标记的细胞结构有染色体和线粒体。综上分析, 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故选D。‎ ‎12. 下列关于念珠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念珠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 叶绿体是念珠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C. 核糖体是念珠藻细胞内“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D. 线粒体是念珠藻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答案】C ‎【解析】A、念珠藻为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念珠藻无叶绿体,B错误;‎ C、核糖体是念珠藻细胞内“生产蛋白质的机器”,C正确;‎ D、念珠藻无线粒体,D错误。故选C。‎ ‎【定位】原核生物 ‎【点睛】学生对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理解不清 比较项目 ‎ 原核细胞 ‎ 真核细胞 ‎ 本质区别 ‎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细胞壁 ‎ 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 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 细胞质 ‎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 细胞核 ‎ 拟核,无核 膜和核仁 ‎ 有核膜和核仁 ‎ 转录和 翻译 ‎ 转录、翻译可同时进行 ‎ 转录在核内,翻译在细胞质(核糖体)内 ‎ 是否遵循 遗传定律 ‎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核基因遵循, 质基因不遵循 ‎ 变异类型 ‎ 基因突变 ‎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 ‎13. 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细胞一定均含有叶绿体 ‎②进行有氧呼吸的真核细胞,一定含线粒体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所有的真核生物一定含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每个层次 ‎⑤将斐林试剂加入某植物组织样液,显现蓝色,说明该样液中一定不含有还原糖 ‎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 A. 全部不正确 B. 有一个正确 C. 有两个正确 D. 有三个正确 ‎【答案】B ‎【解析】①叶绿体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中,①错误;‎ ‎②进行有氧呼吸的真核细胞一定含有线粒体,没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②正确;‎ ‎③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病毒,③错误;‎ ‎④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层次,④错误;‎ ‎⑤用菲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条件是水浴加热,因此将斐林试剂加入某植物组织样液,显现蓝色,该样液中不一定不含有还原糖,⑤错误;‎ ‎⑥双缩脲试剂检测含有肽键的化合物,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不一定是蛋白质,⑥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蛋白质和还原糖的检测方法,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比较,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等,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4.下图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亚显微结构 B. 从图示中有中心体可确定该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C. 结构①中含有少量的DNA分子 D. 结构③具有双层膜,有进一步加工蛋白质的作用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①为线粒体,②为中心体,③为高尔基体。‎ ‎【详解】A、该图是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图像,A错误;‎ B、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均含有中心体,B错误;‎ C、结构①为线粒体,其中含有少量的DNA、RNA,C正确;‎ D、结构③高尔基体,具有单层膜结构,D错误。故选C。‎ ‎15.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以类囊体堆叠的方式增加膜面积 B. 乙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修饰有关 C. 丙合成的物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D. 酵母菌与该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丙 ‎【答案】C ‎【解析】A、脂质和蛋白质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这说明甲和乙含有膜结构,丙没有膜结构;甲含有核酸,可能是线粒体和叶绿体;乙不含核酸,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丙含有核酸,可能是核糖体,甲可能是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凹陷增大膜面积,A错误;‎ B、乙可能是液泡,与分泌蛋白的加工修饰无关,B错误;‎ C、丙是核糖体,合成的物质是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C正确;‎ D、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有线粒体等细胞器,D错误。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细胞器中含有的成分,准确判断甲、乙、丙表示的细胞器种类,识记细胞器的功能。‎ ‎16. 取下列四个表面积相同的细胞结构,将其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如图所示),测得水面上磷脂单分子层的面积最小的是 ( )‎ 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 细胞核 D. 液泡 ‎【答案】D ‎【解析】液泡具有单层膜,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都具有双层膜,所以取以上四个表面积相同细胞结构,将其中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如图所示),测得水面上磷脂单分子层的面积最小的是液泡。故选D。‎ ‎17. 从一动物细胞中得到两类大分子有机物X、Y,已知细胞中X的含量大于Y,X含有化学元素N,Y含有化学元素N和P,细胞膜上有X而无Y。下列有关X、Y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X可能是蛋白质 B. Y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苷酸 C. 细胞膜上的X可能起到细胞识别的功能 D. Y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答案】D ‎【解析】X含有N元素,Y含有N和P元素,且细胞膜上有X无Y,推测X是蛋白质,Y是核酸,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细胞膜上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核酸包括DNA和R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详解】A、由分析可知,X可能是蛋白质,A正确;‎ B、Y是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B正确;‎ C、细胞膜上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C正确;‎ D、Y核酸可存在于细胞核,也可存在于细胞质,D错误。故选D。‎ 考点:考查蛋白质和核酸的知识。‎ 点评:难度中等,需熟记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元素和功能。‎ ‎18.一项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了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塑形蛋白在合成过程中,场所由核糖体提供,动力可由叶绿体提供 B. “分子垃圾袋”应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该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D. 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中心体等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分析,囊泡(分子垃圾袋)是由生物膜组成,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回收利用工厂”是溶酶体,将蛋白质水解形成氨基酸,因此“组件”是氨基酸;能量主要来源于线粒体。‎ ‎【详解】A、细胞膜塑形蛋白在细胞的核糖体内合成,合成所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提供,而叶绿体形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A错误;‎ B、根据分泌蛋白形成过程等知识,可判断囊泡(分子垃圾袋)由生物膜构成,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具有生物膜流动性的特点,B正确;‎ C、溶酶体中水解酶可以水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等,可以作为“回收利用工厂”,蛋白质水解的产物为氨基酸,故“组件”是氨基酸,不可能为核苷酸,C错误;‎ D、中心体没有生物膜结构,故无法形成囊泡,D错误。故选B。‎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19.信号肽假说认为,核糖体是通过信号肽的功能而附着到内质网并合成分泌蛋白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信号肽可以引导新合成的蛋白质穿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 B. 切下信号肽的酶不会破坏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 C. 内质网以通过囊泡将新合成蛋白质分子运输到高尔基体 D. 多肽链的合成发生在内质网腔内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信号肽可以引导核糖体附着到内质网并合成分泌蛋白,信号肽可以穿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由信号肽酶切将信号肽切下,多肽链通过信号肽的诱导进入内质网腔内,在内质网中进行加工。‎ ‎【详解】A、由图可知,信号肽可以引导新合成的蛋白质穿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随后信号肽被切下,A正确;‎ B、酶具有专一性,信号肽酶可以切下信号肽,但不破坏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B正确;‎ C、蛋白质经内质网加工后,内质网以通过囊泡将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运输到高尔基体,C正确;‎ D、多肽链的合成发生在核糖体中,D错误。故选D。‎ ‎20.假设将标号为甲、乙、丙的同一种植物的细胞(细胞液浓度相同)分别放在a、b、c三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所示状态(原生质层不再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蔗糖溶液浓度:c>b>a B. 实验后蔗糖溶液浓度:c=b≥a C. 实验后细胞的吸水能力:丙>乙>甲 D. 实验后细胞液浓度:丙>乙>甲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a、b、c三个细胞均发生了质壁分离,且c的质壁分离程度最大。‎ ‎【详解】根据图中三个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c>b>a可知,实验前蔗糖溶液浓度应该为c>b>a ‎;且由于失水越多,实验后细胞液浓度越大,吸水能力越强,故实验后细胞的吸水能力为:丙>乙>甲,细胞液浓度为:丙>乙>甲。‎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21. 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 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 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 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 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答案】D ‎【解析】A.纵坐标是实验前的长度/实验后的长度,比值为1时,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比值小于1时,细胞吸水越多,比值越小,比值大于1时,细胞失水越多,比值越大,所以a、b、c三组吸水且吸水程度a>b>c,d、e、f三组失水且失水程度f=e>d。由分析可知,a组细胞吸水比b组多,所以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低于b组,A错误;‎ B.f组细胞失水,b组细胞吸水,B错误;‎ C.水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 D.c、d两组之间存在比值为1的数值,此时浓度为0.4~0.5mol·L-1之间,D正确。‎ 故选D。‎ ‎22.如图表示吞噬细胞吞噬、清除病菌的过程,结构①②为两种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吞噬细胞能识别病菌,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B. 结构①与蛋白质的分泌有关 C.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全部排出细胞外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①为高尔基体,②为溶酶体。‎ ‎【详解】A、吞噬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可以识别并吞噬病菌,A正确;‎ B、结构①为高尔基体,可以以囊泡的形式包裹分泌蛋白,经细胞膜运出细胞,B正确;‎ C、该过程有膜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一部分排出细胞外,一部分在细胞内被重新利用,D错误。‎ 故选D。‎ ‎23.某细胞对氨基酸、钠离子、葡萄糖和氧气吸收方式的比较结果,见下图,其中细胞膜内外浓度情况未标出。已知细胞膜上的“〇、◇”为载体蛋白,氨基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该细胞。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同一载体蛋白运输的物质可能不止一种 B. 葡萄糖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 氧气进入该细胞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 D 氨基酸可逆浓度进入该细胞且不消耗能量 ‎【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氨基酸和钠离子共用同一载体进入细胞,葡萄糖进入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所以其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氧气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所以其进入该细胞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 ‎【详解】由题图可知,氨基酸和钠离子共用同一载体进入细胞,A正确;‎ 葡萄糖进入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所以葡萄糖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B正确;氧气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所以氧气进入该细胞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C正确;氨基酸逆浓度进入该细胞,则氨基酸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点睛】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根据分子大小与对载体、能量的需要进行判断 ‎(2)根据运输方向进行判断 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4.测定原生质体的活力可用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染色法,其基本原理是 FDA 是一种脂溶性物质,本身无荧光,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经细胞内酯酶分解能产生绿色荧光物质——荧光素,并积累在细胞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配制的FDA溶液是一种等渗溶液 B. FDA经主动运输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C. 绿色荧光的强度与原生质体的活力呈负相关 D. 荧光素分子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答案】A ‎【解析】物质跨膜运输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实验中配制的FDA溶液是一种等渗溶液,避免影响原生质体的正常形态和功能,A正确;‎ B、FDA是脂溶性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绿色荧光的强度与原生质体的活力呈正相关,C错误;‎ D、根据题意可知,荧光素分子会积累在细胞内,故推测其不能通过细胞膜,D错误。‎ 故选A。‎ ‎25.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溶胶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从而降低Na+对细胞溶胶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转运 B. 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性 C.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 D.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答案】C ‎【解析】本题关键要从题中获取信息,题中指出“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这完全符合主动运输的特点,从而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是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而适应盐碱环境。‎ ‎【详解】A、细胞的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逆浓度运输Na+,说明Na+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 B、主动运输的方式就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 C、当Na+运入细胞液后,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可以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使植物更好地在盐碱地生活,C错误; D、由于该载体蛋白的作用,液泡内Na+浓度增大,有利于吸水,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D正确。故选C。‎ ‎26.为探究主动运输的特点,科研人员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HgCl2能抑制ATP水解),实验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据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本实验是探究HgCl2和细胞成熟程度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的影响 B. 温度、pH、溶解氧、胡萝卜片的量是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 C. 科研人员在实验前后需测定溶液中磷酸盐的浓度 D. 比较乙组和丙组结果,可知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磷酸盐)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D ‎【解析】A、本实验涉及两个自变量:一个是HgCl2溶液和蒸馏水,另一个是成熟的胡萝卜片和幼嫩的胡萝卜片,A正确;‎ B、无关变量是除自变量外,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变量,温度、pH、溶解氧、胡萝卜片的量均是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B正确;‎ C、实验给出的结果是实验前后培养液中磷酸盐浓度差,因此实验前后要测定溶液中的磷酸盐的浓度,C正确;‎ D、乙组实验和甲组实验的单一变量(自变量)是培养液中是否加入了影响ATP水解的新陈代谢抑制剂HgCl2溶液;因变量是乙组实验比甲组实验培养液的磷酸盐浓度差小,自变量和因变量比较说明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丙组和丁组也能说明,D错误。故选D。‎ ‎27.将2 mL新鲜的唾液与5 mL 5%的淀粉溶液混合,保温于37℃恒温箱中,测得产物生成速率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15 min时,即使加入淀粉溶液,也不会有麦芽糖生成 B. 10~15 min,麦芽糖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酶活性降低 C. 0~5 min,底物足量,若增加唾液的量,麦芽糖的生成速率可能还会提高 D. 15 min后,向试管中滴加斐林试剂,在常温下溶液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答案】C ‎【解析】酶可以催化生化反应,但反应前后自身的质和量均不变。其作用只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平衡状态,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 ‎【详解】A、 15 min时,酶仍然保持活性,加入淀粉溶液,可以有麦芽糖生成,A错误;‎ B、10~15 min,麦芽糖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淀粉含量减少,而不是酶活性降低,B错误;‎ C、0~5 min,底物足量,若增加唾液的量,可以提高反应速率,麦芽糖的生成速率可能还会提高,C正确;‎ D、15 min后,向试管中滴加斐林试剂,加热后溶液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D错误。‎ 故选C。‎ ‎28.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中,最科学、严谨的一项是( )‎ 选 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实验组:2 mL 3%的H2O2溶液+1 mL过氧化氢酶,保温 ‎5 min后观察 对照组:2 mL 3%的H2O2溶液+1 mL蒸馏水,保温5 min 后观察 B 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实验组:2 mL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1 mL新鲜唾液,‎ 保温5 min后碘液检验 对照组:2mL3%的蔗糖溶液+1mL新鲜唾液,保温5min 后碘液检验 C 探究酶作用的适 宜温度 ‎5 mL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新鲜唾液+碘液,每 隔5 min将溶液温度升高10℃,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D 验证pH对酶催化 速率的影响 向三支试管分别加入1 mL不同pH的缓冲液,再均依次 加入1mL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2mL3% 的H2O2溶液,观察气泡产生速率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 ‎【详解】A、要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催化剂的种类,该选项的实验设计只能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A错误;‎ B、由于碘液不能鉴定蔗糖是否水解,故该实验不能用碘液来鉴定,B错误;‎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该先将底物和酶分别用相应的温度处理再混合,C错误;‎ D、验证pH对酶催化速率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pH,可以用H2O2和H2O2酶进行实验,D正确。故选D。‎ ‎【点睛】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自变量是有无酶;证明酶具有高效性: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2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有几项是正确的( )‎ ‎①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③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④酶只能在核糖体上合成 ⑤酶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 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 A. 0项 B. 1项 C. 2项 D. 3项 ‎【答案】A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详解】①不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也可以产生酶,①错误;‎ ‎②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②错误;‎ ‎③大多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能产生酶,③错误;‎ ‎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可以在核糖体或细胞核中合成,④错误;‎ ‎⑤酶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⑤错误;‎ ‎⑥酶只具有催化作用,⑥错误;‎ ‎⑦酶不能起调控作用,⑦错误;‎ ‎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⑧错误。‎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30.科学家发现,小鼠的抑郁行为与星形胶质细胞释放ATP 的多少有关。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 a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 C. ATP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D. ATP中的“A”与构成RNA中的“A”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a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c表示高能磷酸键。‎ ‎【详解】A、图中的A代表腺嘌呤,A错误;‎ B、a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B错误;‎ C、ATP是生物体内直接的能源物质,C错误;‎ D、ATP中的“A”指腺苷,构成RNA中的“A”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二者不是同一种物质,D正确。故选D。‎ ‎【点睛】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 二、非选择题 ‎31.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的内容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__________。‎ ‎(2)一只蝉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______。‎ ‎(3)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______,属于自养生物的是__________,不含有染色体的是______。‎ ‎【答案】生态系统 个体 细菌 绿色植物 细菌 ‎【解析】分析题图:图中光能、CO2、H2O、N2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细菌属于分解者,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蝉、螳螂、黄雀和蛇属于消费者.据此答题。‎ ‎【详解】(1)图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共同组成生态系统。‎ ‎(2)一只蝉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个体层次。‎ ‎(3)图中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不含染色体的生物属于原核生物,图中为细菌。‎ ‎【点睛】熟悉生命系统中各层次及其判断标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2.大多数植物种子的贮藏物质以脂肪(油)为主,并储存在细胞的油体中。种子萌发时,脂肪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脂肪酸和甘油分别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成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生长和发育,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多数植物种子以贮藏脂肪为主,这是因为与糖类相比,脂肪是更好的_______物质,其原因之一脂肪中________的含量比糖类多,所以相同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比糖类__________。‎ ‎(2)为了观察植物种子中脂肪,常用苏丹Ⅲ染液对种子切片染色,用____________洗去浮色,然后在______下可观察到_________颜色的脂肪微粒。‎ ‎(3)油料种子萌发时,细胞中存在催化脂肪水解的酶,该酶可用_____ 检测其为蛋白质,此方法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加热。‎ ‎(4)某研究小组将油料种子置于温度、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的干重,结果表明:油料种子萌发初期,干重先增加,后减少。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填“C”“H”或“O”),之后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储能 C、H 多 酒精 显微镜 橘黄色 双缩脲试剂 不需要 O 大量蔗糖用于呼吸作用等异化作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代谢产物 ‎【解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二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和多糖(糖原、纤维素、淀粉)。‎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类。‎ ‎【详解】(1)与糖类相比,脂肪中C、H的比例较高,故是更好的储能物质,相同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比糖类多。‎ ‎(2)苏丹Ⅲ染液对种子切片染色后,常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微粒。‎ ‎(3)催化脂肪水解的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不需要水浴加热。‎ ‎(4)油料种子萌发初期,脂肪转化为糖类,干重会增加,此时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随着大量蔗糖用于呼吸作用等异化作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代谢产物,干重又会减少。‎ ‎【点睛】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故相同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比糖类多。‎ ‎33.在适宜的条件下,研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入离心管中并依次按如图处理,根据P1、P2、P3、P4中所含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先将细胞破坏,再用_______的方法获得各种细胞器结构。‎ ‎(2)图中 DNA 含量最多的结构位于________,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__________,合成蛋白质的结构存在于________(填写S1~S4、P1~P4)。‎ ‎(3)若要在高倍镜下观察P3的棒状结构,一般需要利用________进行染色处理。‎ ‎(4)若下图1为该细胞模式图的一部分,图2中a~h为细胞器或细胞的某一结构(图2中各结构放大比例不同),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若用龙胆紫染液(碱性染液)对图1中的细胞进行染色,则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 ‎②如果图1细胞是该植物的根毛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该细胞时图2中哪些结构将肯定不能被观察到? ____。(填字母)如果图1细胞是该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该细胞时图 2中哪些结构将肯定不能被观察到? ____。(填字母)‎ ‎【答案】差速离心 P1 S1、P2 S1、S2、S3、P4 健那绿染液 被染成深色 a、d、g a、b、d ‎【解析】由图可知,P1中主要含细胞壁、细胞核,P2主要含叶绿体,P3主要含线粒体,P4主要含核糖体。‎ ‎【详解】(1)常用差速离心法获得各种细胞器。‎ ‎(2)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故图中 DNA 含量最多的结构位于P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故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S1、P2;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故合成蛋白质的结构存在于S1、S2、S3、P4。‎ ‎(3)P3中的棒状结构为线粒体,需要经过健那绿染色后才能在高倍镜下观察。‎ ‎(4)①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或染色体可以被龙胆紫染液染成深色。‎ ‎②根毛细胞中不含a叶绿体、d中心体(高等植物不含中心体)、g(根毛细胞是成熟细胞,不能分裂)。根尖分生区可以进行细胞分裂,但不含a叶绿体、b液泡、d中心体。‎ ‎【点睛】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 ‎34.用 2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 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去除细胞壁的整个植物 细胞)体积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原生质体体积在 A→B 段的变化说明在该段时间内水分从原生质体________,细胞液浓度________。‎ ‎(2)在1min 后,处于2mol/L 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将____,此时,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________。‎ ‎(3)原生质层包括____、________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4)在1min后,处于 2mol/L乙二醇溶液中的细胞,其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是由于______ 逐渐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液浓度________。‎ ‎(5)并不是该植物的所有生活细胞均可发生质壁分离,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还必须具有________。‎ ‎【答案】 渗出 变大 不变 蔗糖溶液 细胞膜 液泡膜 乙二醇 升高 中央大液泡 ‎【解析】由图可知,前60s原生质体体积变小,说明细胞失水,60s之后,处在乙二醇溶液中的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增大,说明细胞吸水。‎ ‎【详解】(1)原生质体体积在 A→B 段变小,说明细胞失水,该段时间内水分从原生质体渗出,细胞液浓度会变大。‎ ‎(2)在1min 后,处于2mol/L 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原生质体体积不变,说明细胞达到渗透平衡,其细胞液浓度不变,由于细胞壁是全透的,此时,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蔗糖溶液。‎ ‎(3)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具有选择透过性。‎ ‎(4)在1min后,处于 2mol/L乙二醇溶液中的细胞,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大,说明细胞吸水,是由于乙二醇逐渐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液浓度增大,进而引起细胞吸水。‎ ‎(5)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除了细胞内外有浓度差之外,还需要有中央大液泡。‎ ‎【点睛】细胞失水,原生质体体积变小,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原生质体体积变大,细胞液浓度变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