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2.00 KB
- 2021-09-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 5 测评
(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下列叙述违背生态工程中生态学原理的是( )
A.充分考虑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B.尽可能减少种间竞争所产生的耗损
C.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D.以单一种群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解析单一种群的系统极不稳定,无法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答案 D
2.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 )
A.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
B.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
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
D.无污染原则和生态工程
解析生态经济主要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
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
答案 A
3.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B.“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属于生态工程的内容
C.生态工程应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
D.实施生态工程的目的是环境保护
解析生态工程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其目的不单纯是环境保护,而是
要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答案 D
4.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与该做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
工程原理是(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系统学原理
解析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使物质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尽量达
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目的,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答案 C
5.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A.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
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D.食物链延长,消耗能量环节增多,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解析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生态农业增加了物种多样性,使物
质循环更流畅,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从而提高抵抗
力稳定性;食物链延长,消耗能量环节增多,但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的能量增加了,从而使系统总
能量利用率提高。
答案 D
6.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 )
A.投入多,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B.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C.投入一样,产出相当,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D.投入和产出都较少,污染相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解析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投入少,产出多,
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答案 B
7.下列生产活动,既有利于开发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①在鄱阳湖区围湖造田 ②开垦山地 ③完全禁止采伐林木 ④适时地、有计划地采伐林木
⑤适时适量地捕获湖泊中的成鱼 ⑥在繁殖季节捕捞成鱼
A.①② B.②④
C.③⑥ D.④⑤
解析围湖造田破坏了湖泊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开垦山地破坏了山地植被,会使水土流失、山
地荒漠化加重;保护野生生物资源并不是完全禁止开发利用,要适时适量地、有计划地利用,既要
获得最大利用量,又不影响生物资源的恢复再生。
答案 D
8.目前南方地区普遍采用在荔枝园内养鸡的生产模式,总收益约是普通荔枝园的 2 倍。下图为
该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模式遵循的原理主要是协调与平衡、生物多样性原理
B.鸡粪中所含的能量流入果树,促进果树的生长
C.与普通荔枝园相比,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D.荔枝树固定的太阳能是输入该系统的全部能量
解析题述模式中,鸡的粪便能改良土壤,鸡粪便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后,被荔枝树
吸收可以供给荔枝树生长所需的肥料,荔枝园为鸡遮风挡雨,鸡可以给荔枝园捕虫、吃草,因此该
模式遵循的原理主要是物质循环再生、生物多样性原理,A 项错误。鸡粪中所含的能量被分解
者分解,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果树只能利用鸡粪被分解者分解后的无机物,B 项错误。与普通
荔枝园相比,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 项正确。该荔枝园还需要给鸡投放饲料,因此输入该
系统的全部能量包括生产者(不只是荔枝树,还有杂草等)固定的太阳能和给鸡投放的饲料,D 项
错误。
答案 C
9.目前,在一些城市,科研人员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治理水体污染。这种浮床生态工艺净化水体
的机理不包括( )
A.植物吸收水中的悬浮物,使水体透明度得到了提高
B.植物吸收水中的 N 、P 等,降低水中 N、P 等的含量
C.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D.浮床生态工艺能使水生生物得到自然恢复,使水域生态系统逐步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解析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 N 、P 等无机盐,降低水中 N、P 等的含量,不吸收水中的悬浮物;
浮床可以遮光,抑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华;浮床生态工艺能使沉水植物和底栖生物等水
生生物得到自然恢复,使水域生态系统逐步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 A
10.下图是某生态农场的生产流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用菌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达到了能量多级利用的目的
C.因食物链延长,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系统的效益
解析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有效延长,达到了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的目的,从而提高
了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效益。腐生型的食用菌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答案 C
11.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B.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C.生态经济主要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D.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应重点遵循系统整体性原理
解析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物质的区域小循环,做到了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分级利用,因此主要体
现了生态工程中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 项错误;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
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B 项错误;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
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
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C 项正确;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应重点遵循生物多样性
原理、系统的协调与平衡原理和整体性原理,D 项错误。
答案 C
12.生态护坡是利用植被对斜坡或边坡进行保护的一项综合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营养结构,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绿色植物
B.生态坡地不同地段中植物种类的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植被掩盖可有效防止坡地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把裸露的坡地建成生态坡地,说明人类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
解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营养结构,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绿
色植物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A 项错误;生态坡地不同地段中植物种类的分布差异体现了
群落的水平结构,B 项错误;植被覆盖可有效防止坡地水土流失,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
样性的间接价值,C 项错误;把裸露的坡地建成生态坡地,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
向,D 项正确。所以 D 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 D
13.“生物圈 2 号”是模拟地球生态系统、全封闭的人工生态循环系统,其建造目的是( )
A.验证人类在离开地球的情况下,完全依靠人工生态系统,能否生存
B.验证人类在离开地球的情况下,利用人工生态系统,仅依靠太阳,能否生存
C.验证人类在人工生态系统中的存活能力
D.验证密闭立体钢架结构的人工生态系统建筑物是否适合人类居住
答案 B
14.下列生态工程模式与典型实例或措施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甘肃陇南地区的“九子登科”治理模式
B.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北京郊区窦店村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
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生物圈 2 号”生态工程
D.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鄱阳湖“平堤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解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窦店村以沼气为中心的生态工程,A 项错误;小流域综合治理
生态工程——甘肃陇南县“九子登科”治理模式,B 项错误;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三北”
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C 项错误;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鄱阳湖“平堤行洪,退田还湖,
移民建镇”,D 项正确。
答案 D
15.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需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
B.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应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C.加大投资力度,把生态建设工程放在首位
D.我国生态工程已十分成熟
答案 A
16.下列结构示意图能体现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是( )
解析在 D 项所示的结构中,一般局部出现故障,不会造成整个网络瘫痪,很多生态系统也存在类
似现象,如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即把很多个生态系统通
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
答案 D
17.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
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
A.协调与平衡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整体性原理
解析生物多样性程度高的生态系统,可以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答案 B
18.我国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这一工程属于( )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B.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C.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
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答案 C
19.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B.巢湖大面积水华,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C.生态农业的建立,遵循了能量的循环再生原理
D.对湿地的恢复,只要注意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
解析“1+1>2”体现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中的系统整体性原理,而不是整体性原理,A 项错误;赤
潮、水华等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反映了生物的大量繁殖破坏了原来环境的稳定,违背了协调与平
衡原理,B 项正确;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C
项错误;湿地的恢复,要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还要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D 项错误。
答案 B
20.下图表示“粮桑渔禽”生态农业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农业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
B.使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C.饲养家禽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蛋率,这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
D.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解析生态农业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A 项正确;使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被分层
次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B 项正确;饲养家禽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蛋率,
这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C 项正确;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体现
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 项错误。
答案 D
21.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 450 m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但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
木的杨树,以致到处都是“杨家将”。生态的不适应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
状,远不如当地树种那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其失败的原
因主要是违背了(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系统整体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解析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杨树不适宜
栽种在少雨的地方,这种做法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B 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2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在于使各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可以顺利进行,不产生废弃物
B.物种多样性原理,是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的相互作用,使各种生物种群数量保持基本稳定
C.整体性原理,是考虑自然系统的规律,所有的人类活动必须完全以生态系统为核心
D.系统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
解析整体性原理是指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经济和
社会的影响力。
答案 C
23.沼气工程是当今农村生态工程建设中最重要和最基础性的组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沼气池内的产甲烷菌是一类厌氧型的原核生物
B.沼气池是该工程中体现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重要环节
C.沼气池可作为该工程中能量循环利用的实例
D.沼气池在农村的推广有助于节省林木资源并减轻环境污染
解析沼气池内的产甲烷菌是一种异养厌氧型的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A 项正确;沼气池将废弃
物资源化,这是该工程中体现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重要环节,B 项正确;沼气池可作为该工程中
能量多级利用的实例之一,C 项错误;沼气池在农村的推广可以减少林木的砍伐,有助于节省林
木资源并减轻环境污染,D 项正确。
答案 C
24.下图是某生态工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C.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
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解析任何生态系统都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再生,只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答案 C
25.生态农业不仅指对于农作物中所含物质、能量的充分利用,还具有很多内涵。人们越来越认
识到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光、水等各种自然资源,设计出适合本地生态农业结构的重要意义。
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作物“轮种”不仅能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虫害的大面积发生
B.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可以实现对农作物中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C.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固氮措施,尽量施用农家肥,减少化肥的施用
D.应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农药
解析以作物秸秆为燃料会造成环境污染,且不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故选 B 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13 分)农业生态工程能创造多种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开发可以更新的资源,减少
环境污染。下图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 等(至少
写出两种)。
(2)该图中有食物链 条。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
(3)生态农业的优点是 。
(4)生态农业是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
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生态农
业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越好
B.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
(5)此生态系统中有哪些途径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答出两点即可)
① ;② 。
答案(1)阳光、水、空气、无机盐等 (2)3 人、鸡、猪
(3)使废物资源化,以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4)A (5)黄瓜、番茄等枝叶可作为饲养
动物的饲料 粪便等废弃物作为沼气发酵的原料,产生供人利用的清洁能源(或沼渣可作为饲
料或肥料)
27.(12 分)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
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
地。回答下列问题。
(1)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
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 (填“生态系
统”“群落”或“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 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
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所固定的 能。
(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 和
等原理。
(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 进行修复、重建,
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传统生产力。
解析(1)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分析,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时,有些微生物能通过无氧呼吸分解有
机物;流经曝气池时,有些微生物能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流经兼氧池时,微生物能通过有氧
呼吸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2)据本小题提供的信息可推知,植物池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群落。
植物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
能。(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
种多样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等。(4)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
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答案(1)无氧和有氧(或细胞)
(2)群落 一 生产者 太阳
(3)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28.(12 分)某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如利用人工建立的湿地公园对生活
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形成藻菌共生的污水净化系统,还可以利用藻类蛋白养鱼、养鸭等以获得良
好的经济效益。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输入人工湿地的能量
为 。
(2)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
落具有 结构。该人工湿地的建设体现的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
等。
(3)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
是 。
(4)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
措施
是
。
(5)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完成该人工湿地的碳循环图解。
(6)某生物兴趣小组实地调查了该人工湿地后,在大力赞赏利用湿地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
同时,还向相关部门提出了应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控制这一合理的建议,其依据的生态学理由
是 。
解析输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
能。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层次,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人工湿地中的细菌、真菌分解
污水中的有机物产生大量的氮、磷,被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吸收,使其生长迅速。湿
地中的细菌、真菌多数为需氧型微生物,为提高其分解效率,可向水体中通入适量的空气。
答案(1)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2)垂直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
(3)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氮、磷等矿质养料
和光合作用所需的 CO2
(4)向水体中适当通入空气
(5)见下图
(6)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9.(13 分)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
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依据下列生态工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中“秸秆的多级利用”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最大限度地实现
了物质的循环,减轻了燃烧秸秆造成的 效应。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
一类少消耗、 、 的工程体系。
(2)建立图二这一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
向 。
(3)蚕粪、桑叶进入鱼塘经过 的作用又被桑基所利用。蚕粪中的氨经过硝
化细菌的作用,最终形成 ,被植物利用。
(4)图二系统的设计使能量、物质、信息的转换和流通实现了总体大于部分之和,体现了
生态工程原理。
解析(1)“秸秆的多级利用”充分体现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故是利用了
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减轻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温室效应。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
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2)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
流动方向,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利用了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蚕粪、桑叶进入鱼塘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又被桑基所利用。蚕粪中的氨经过
硝化细菌的作用,最终形成硝酸盐,被植物利用。(4)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使能量、物质、信息的转
换和流通实现了总体大于部分之和,体现了系统工程学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
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温室 多效益 可持续 (2)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分解者 硝酸盐
(4)系统工程学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