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0.00 KB
  • 2021-09-25 发布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教学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测科目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淮安市高中教学协作体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 学测科目联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 ‎1.组成玉米和人体细胞中最基本的元素是 A. 碳 B. 氢 C. 氧 D. 氮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C、H、O、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详解】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基本元素及最基本元素,明确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2. 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 A. 蛋白质 B. 糖类 C. 水 D. 无机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主要考查化合物的含量,属于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生活中沙漠中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也是水,C正确。 故选C。 ‎ ‎3.在校运动会上,某同学参加完1500米跑步后发生肌肉抽搐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 血液中缺少葡萄糖 B. 血液中钙离子含量低 C. 体内缺少蛋白质 D. 体内缺少固醇 ‎【答案】B ‎【解析】‎ - 26 -‎ ‎【分析】‎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固醇是脂质物质,包括性激素、维生素D和胆固醇,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钙离子对生命活动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血液中含量过低会发生抽搐现象。‎ ‎【详解】A、葡萄糖缺少会造成疲乏无力现象,A错误;‎ B、血液中钙离子偏低会导致抽搐现象发生,B正确;‎ C、蛋白质缺乏会造成营养不良,C错误;‎ D、固醇缺乏不会造成抽搐现象,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对生命活动的作用,熟记相关知识点是关键。‎ ‎4.为细胞的生活提供能量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A. 蛋白质 B. 脂肪 C. ATP D. 糖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蛋白质为细胞的结构物质,脂肪为细胞的储能物质,糖类为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 ‎【详解】A、蛋白质为细胞的结构物质,A错误;‎ B、脂肪为细胞的储能物质,B错误;‎ C、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资,在细胞含量低,C错误;‎ D、糖类为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察细胞中糖类、脂肪、蛋白质、ATP与能源的关系。‎ ‎5.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哪项不是蛋白质在人体内主要功能 A. 运输作用 B. 发挥免疫作用 C. 催化生化反应 D. 遗传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 - 26 -‎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 ‎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详解】根据分析,在选项中蛋白质有运输、免疫、催化的作用,但没有遗传作用,能够发挥遗传作用的是核酸。‎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功能,要求学生识记蛋白质的功能的基础知识。‎ ‎6.下图为组成生物体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通式,其中不同种类氨基酸的区别在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这20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不同。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 ‎7.DNA分子不含有的碱基是 A. 尿嘧啶(U) B. 胞嘧啶(C) C. 腺嘌呤(A) D. 胸腺嘧啶(T)‎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的碱基是A、T、C、G,RNA的碱基是A、U、C、G,DNA特有的碱基是T,RNA特有的碱基是U。‎ ‎【详解】DNA的碱基是A、T、C、G,RNA的碱基是A、U、C、G,因此尿嘧啶(U)是RNA特有的碱基,G、A、C是DNA和RNA共有的碱基,DNA分子中不含U。‎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RNA的碱基,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DNA和RNA相比化学组成特有的是脱氧核糖和T,RNA特有的核糖和U。‎ - 26 -‎ ‎8.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 A. 胡克 B. 孟德尔 C. 施莱登和施旺 D. 达尔文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 ‎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德国的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详解】A、荷兰的范•列文胡克于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A错误;‎ B、孟德尔通过杂交试验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C正确;‎ D、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 ‎9.①②③④⑤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甲转为乙,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应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 A. ①③④⑤ B. ④③②⑤ C. ⑤④③② D. ①④⑤③‎ ‎【答案】C ‎【解析】‎ - 26 -‎ ‎【分析】‎ 高倍显微镜使用方法:‎ ‎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显微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 ‎【详解】视野中字母E左下方,因此物像甲要向右上方移动,故玻片应向左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放大,因此首先移动玻片⑤;放大时先④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因此还要③调节光圈,用大光圈使视野变亮;若视野不清晰,还需要②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注意一定不要使用粗准焦螺旋。因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⑤④③②。‎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与操作,考生关键要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10.下列不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 大肠杆菌 B. 蓝藻 C. 放线菌 D. 酵母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此外,病毒(如噬菌体、SARS病毒、HIV等)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根据分析,大肠杆菌、蓝藻和放线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而酵母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种类,对于此类试题,考查需要掌握一些常考的生物所属的类别,特别是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其中对于细菌的判断,要掌握技巧,一般在菌字前有“杆”、“球”、“螺旋”和“弧”等字样的都为细菌。‎ - 26 -‎ ‎11.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的化学物质是 A. 磷脂 B. 蛋白质 C. 胆固醇 D. 糖类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详解】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故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的化学物质是磷脂。‎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2.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具有色素的细胞器是 A. 线粒体 B. 液泡 C. 叶绿体 D. 高尔基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是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2、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由双层膜、类囊体和基质三部分构成。类囊体是一种扁平的小囊状结构,在类囊体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色素和酶。许多类囊体叠合而成基粒。基粒之间充满着基质,其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3、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4、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详解】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具有色素的细胞器只有液泡,而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不含色素。‎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的功能,相关知识点只需考生识记即可正确答题。‎ ‎13.图表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 - 26 -‎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胞吞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不需要载体的协助,也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自由扩散;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物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并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由图可知,图中物质的运输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但不消耗能量,应为协助扩散,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4.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这一事实说明 A. 酶具有专一性 B. 酶具有多样性 C. 酶具有高效性 D. 酶具有催化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酶的催化作用特点具有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是由酶的活性部位的结构特点决定的。‎ ‎【详解】由题意可知,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不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这一事实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故选A。‎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作用特点,对于酶的专一性、高效性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5.如图中①代表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结果,则②所示结果最可能来自于 - 26 -‎ A. 水培的绿萝叶片 B. 初夏的柳树叶片 C. 秋季的青菜叶 D. 秋冬的银杏落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④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据图①分析,由下而上的色素依次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②图中无叶绿素,只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水培的绿萝叶片、初夏的柳树叶片、秋季的上海青叶片都具备上述四种色素,而秋冬的银杏落叶中叶黄素、胡萝卜素含量高,在低温条件下叶绿素已分解。‎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叶绿体中的色素,识记滤纸条上各种色素的种类及叶片中的色素,叶片发黄是由于叶绿素被分解。‎ ‎16.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碳和水 C. 水 D. 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 - 26 -‎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详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水和CO2,再进行两组光合作用实验,第一组向植物提供标记过的水和一般的CO2,第2组提供标记的CO2和一般的水,相同情况下,他们对两组实验释放的氧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组释放的氧全部是18O,第二组释放的是一般的氧。由此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故选C。‎ ‎【点睛】本题可以根据光合作用的探究历史和光合作用的过程来理解,光反应中水被光解生成了氧气。‎ ‎17.市民在“健步走”的过程中,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阶段和场所分别是 A.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B.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C.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D. 第三阶段、线粒体基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都还原氢与氧气反应产生水,释放大量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详解】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生成水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过程物质变化和场所的比较掌握,识记相关知识。‎ ‎18.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相对数量的关系,该细胞可能处于 A. 间期或末期 B. 前期或中期 C. 中期或后期 D. 后期或末期 - 26 -‎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中染色体与DNA的数量比为1∶2,染色体中含有染色单体,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则不存在染色单体,该细胞可能处于前期和中期,B正确。‎ 故选B。‎ ‎19.人体红细胞和白细胞都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红细胞和白细胞结构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 细胞的衰老 B. 细胞的凋亡 C. 染色体变异 D.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红细胞和白细胞结构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其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D项正确,A、B、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 )‎ A.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B.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C. 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 D. 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两次 ‎【答案】B ‎【解析】‎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其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B正确,A、C、D均错误。‎ ‎21.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生物体来说,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生理作用()‎ A.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B. 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C.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 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 26 -‎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详解】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其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然后又通过受精作用使得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水平,所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维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同时使得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 所以,本题答案为C。‎ ‎22.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狗的长毛和猫的短毛 B. 兔的长毛和白毛 C. 水稻的糯性与非糯性 D. 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答案】C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狗的长毛和猫的短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兔的长毛和白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水稻的糯性与非糯性属于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C正确;‎ D、玉米的黄粒和圆粒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23. 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做了右图所示的实验,此实验可称为( )‎ A. 自交实验 B. 测交实验 C. 正交实验 - 26 -‎ D. 反交实验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图示可知,是杂合子与隐性个体交配,属于测交。‎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4.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 A. Y和R B. Y和r C. YY和Rr D. Yr和YR ‎【答案】D ‎【解析】‎ ‎【分析】‎ YYRr为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详解】根据题意将两对基因分开考虑,基因型为YY的个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即Y;基因型为Rr的个体能产生两种配子,即R、r。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Yr和YR,故选D。‎ ‎【点睛】解答本体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进而判断其产生的配子的种类。‎ ‎25.下列基因型表示的个体,属于纯合体的是 A. Dd B. AAbb C. CcDd D. AAaa ‎【答案】B ‎【解析】‎ ‎【分析】‎ 纯合子是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如AA(aa);杂合子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的个体,如Aa。‎ ‎【详解】A、Dd中一对等位基因组成的杂合子,A错误; B、AAbb中两对基因都纯合,所以是纯合子,B正确; C、CcDd中两对基因都杂合,所以是杂合子,C错误; D、AAaa中由于存在Aa的等位基因,所以是杂合子,D错误。 ‎ - 26 -‎ 故选B。 ‎ ‎【点睛】特别注意:纯合子是指个体基因型中不存在成对的等位基因。‎ ‎26.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S型活细菌出现的试管是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 - 26 -‎ ‎【详解】A、DNA是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A正确;‎ B、加入DNA和DNA酶时,由于DNA酶能将DNA水解,使其失去转化作用,因此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 C项D项、蛋白质和多糖不是转化因子,都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D项错误。‎ 故选A。‎ ‎27.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标记噬菌体DNA分子应该选用的放射性元素为( )‎ A. C B. P C. S D. N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对该实验的掌握程度。‎ ‎【详解】标记物质转移途径是标记其特有的元素或结构,对于噬菌体DNA特有的元素通常是P元素。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8.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 A. 碱基对的连接方式有多种 B. 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C. 碱基种类有无数种 D.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答案】D ‎【解析】‎ - 26 -‎ ‎【分析】‎ DNA分子的多样性的原因是DNA分子中的碱基对数目的不同和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 ‎【详解】DNA中碱基对的连接方式只有2种(A-T、C-G),A错误;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体现了DNA分子的稳定性,B错误;DNA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的,碱基种类只有4种,C错误;DNA的碱基对有很多种不同的排列顺序是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解题关键是识记DNA分子结构,理解DNA结构特点,分析DNA多样性的原因。‎ ‎29.用32P标记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让该DNA分子在31P的培养液中连续复制3次,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有 A. 1 B. 2 C. 4 D. 8‎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让一个用32P标记的DNA分子在31P的培养液中连续复制3次,共形成23=8个DNA,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结果为有2个DNA分子中含有32P31P,6个DNA分子中含有31P31P,因此含32P的子代DNA分子只有2个,而含有31P的DNA分子有8个,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特点,明确无论DNA复制多少次,含有最初母链的DNA分子都只有两个。‎ ‎30.真核生物中关于染色体、DNA 与基因的关系,正确的叙述是()‎ A. 基因是 DNA 上任意一个片段 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C. 染色体是 DNA 唯一的载体 D. 一条染色体上有 1 个或 2 个基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 26 -‎ ‎2、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 ‎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详解】A.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还有一些片段是没有遗传效应的,是非基因片段,A错误; ‎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状,B正确;‎ C.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所以染色体是 DNA的主要载体,C错误;‎ D.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基因,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B。‎ ‎【点睛】本题易错选项是A,需要考生特别注意的是,基因在DNA上的排列一般是不连续的,在基因片段与基因片段之间往往存在一些非基因片段。‎ ‎31. 下图所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是( )‎ A. 缺失 B. 重复 C. 倒位 D. 易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一条染色体中部分片段转移到另一条染色体上,所以是易位.故选:D。‎ ‎32.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示过程是转录 B. 需要tRNA作为运载工具 C. 以氨基酸为原料 D. 图示过程的模板是mRNA ‎【答案】A ‎【解析】‎ - 26 -‎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过程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了多肽,说明该过程属于基因的表达过程中的翻译过程,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核糖体,由于核糖体3中合成的肽链是最长的,说明翻译沿着mRNA是从左向右进行的。‎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示为翻译过程,A错误;翻译过程中,运输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B正确;翻译的结果是形成多肽或蛋白质,因此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C正确;翻译过程的模板是mRNA,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3.如图为中心法则图解,其中表示转录过程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中心法则图解,其中①表示DNA分子的复制,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逆转录过程,还有RNA分子的复制过程,其中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详解】A、①是DNA分子的复制过程,A错误;‎ B、②是转录过程,B正确;‎ C、③是翻译过程,C错误;‎ D、④是逆转录过程,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中心法则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 ‎34.下列遗传病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 A. 红绿色盲 B. 白化病 C. 21三体综合征 D.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答案】A - 26 -‎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人类的红绿色盲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 B、人的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 C、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错误;‎ D、镰刀型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病的类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识记各种典型的遗传病的种类。‎ ‎35.下列不属于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措施的是 A. 禁止近亲结婚 B. 开展遗传咨询 C. 进行产前诊断 D. 提倡生育二胎 ‎【答案】D ‎【解析】‎ ‎【详解】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包括遗传咨询、产前诊断。为了大大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生率,禁止近亲结婚,ABC属于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措施。提倡生育二胎不属于人类遗传病监测和预防措施,D符合题意。‎ ‎36.下图是科研人员培育矮秆抗病新品种小麦两种育种方法。其中①④⑤过程育种方法是 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答案】A - 26 -‎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①表示杂交,②表示花药离体培养,③表示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④表示自交,⑤表示连续自交。‎ ‎【详解】据图分析已知,图中①表示DDTT与ddtt杂交获得DdTt的过程,④表示DdTt自交获得ddT_的过程,⑤表示连续自交,获得ddTT的过程,因此①④⑤过程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过程,能理解图中各个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7.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5%,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 A. 50% B. 25% C. 40% D. 60%‎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种群基因频型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 ‎【详解】按照分析中给出的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A的基因频率=AA的频率+Aa的频率÷2=25%+50%÷2=50%。‎ 故选A。‎ ‎【点睛】本题只需理解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纯合子+杂合子/2。‎ ‎38.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 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 26 -‎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比如要知道: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39.下列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对应错误的是 A. 淀粉一碘液一蓝色 B. 葡萄糖一斐林试剂一砖红色 C. 脂肪一苏丹Ⅲ染液一紫色 D. 蛋白质一双缩脲试剂一紫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淀粉遇碘液呈蓝色,A正确;‎ B、葡萄糖还原糖,遇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呈砖红色,B正确;‎ C、脂肪遇苏丹Ⅲ染液呈橘黄色,C错误;‎ D、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化合物的鉴定试剂及颜色变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熟记相关知识点。‎ ‎40.某同学拟调查人类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最适合的调查对象是 A. 该病患者的家系 B. 学校中的男同学 C. 老年人群 D. 随机选择的人群 ‎【答案】D - 26 -‎ ‎【解析】‎ ‎【分析】‎ 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尽量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而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适宜在患者家系中进行。‎ ‎【详解】在该病患者的家系中进行调查,适宜调查该病的遗传方式,A错误;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而不应该在学校中的男同学中调查,B错误;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而不应该在老年人群中调查,C错误;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调查人类的遗传病的相关知识点,明确调查遗传方式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而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进行。‎ 二、非选择题:‎ ‎41.图一是某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二表示图一中某种细胞器中发生一种重要生命活动,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图一中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图二中的生理过程发生在图一细胞中的中____________(填细胞器的序号)。‎ ‎(4)图二中的①、②表示的物质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⑤ (2). ③ (3). ⑧ (4). 氧气(O2 ) (5). 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或三磷酸腺苷(ATP)‎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中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 26 -‎ 图一细胞中①是细胞壁,②是液泡,③是线粒体,④是高尔基体,⑤是细胞核,⑥是内质网,⑦是核糖体,⑧是叶绿体。‎ 图二中是光合作用的过程,①是氧气,②是ATP。‎ ‎【详解】(1)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⑤。‎ ‎(2)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都发生在线粒体③中。‎ ‎(3)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⑧中。‎ ‎(4)①是氧气,②是ATP ‎【点睛】识别图中细胞的基本结构,联系光合作用的过程进行识记。‎ ‎42.下面是某个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曲线图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请据图回答:‎ ‎(1)该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______条;A、B、C三图中表示减数分裂的是________。‎ ‎(2)图B所示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______。‎ ‎(3)在曲线图中,A〜B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C〜D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4 (2). B、C (3). 2 (4). DNA的复制 (5). 着丝点分裂(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曲线图:曲线图分别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及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变化,其中AB段是DNA复制形成的;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1)A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动物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B、C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 26 -‎ ‎(4)B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后期,含2个染色体组。‎ ‎(3)在曲线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减半,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曲线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43.番茄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受A、a基因控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受B、b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的位置下图。研究发现,用纯种的紫茎缺刻叶番茄和纯种的绿茎马铃薯叶番茄杂交,F1全部是紫茎缺刻叶。用F1进行自交的F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遗传时遵循 _________(填遗传定律)。紫茎和绿茎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 。‎ ‎(2)F1产生的配子种类为_____。‎ ‎(3)F2的表现型有______种、其中缺刻叶:马铃薯叶的比例______。‎ ‎【答案】 (1).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 紫茎 (3). AB Ab aB ab(顺序可颠倒) (4). 4 (5). 3:1‎ ‎【解析】‎ ‎【分析】‎ 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时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据图示可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由于F1代全为紫茎,所以紫茎为显性性状,绿茎为隐性性状。‎ ‎(2)根据自由组合定律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可以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 ‎(3)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可以产A_B_(紫茎缺刻叶),A_bb(紫茎马铃薯叶),aaB_(绿茎缺刻叶),aabb(绿茎马铃薯叶)四大类基因型,四种表现型,缺刻叶(B_):马铃薯叶(bb)=3:1。‎ - 26 -‎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运用判断显隐性关系的两种方法判断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能运用后代分离比推断法推断亲本的基因型;能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44.(1)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在生活实践中常用于酿酒和发面。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下图安装好并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乙装置可分别用来探究酵母菌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填呼吸类型)‎ ‎②充分反应之后,在______ (填“A”或“B”)的反应液中加入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的颜色变成灰绿色。‎ ‎(2)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进行渗透吸水或渗透失水。下图甲表示渗透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低倍镜下所观察到的现象。‎ ‎①由图甲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初始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_____b(填“>”、“=”或“<”)。‎ ‎②图乙所示细胞处于_______状态。‎ ‎【答案】 (1). 有氧呼吸 (2). 无氧呼吸 (3). B (4). < (5). 质壁分离 ‎【解析】‎ ‎【分析】‎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是:‎ ‎(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 ‎(2)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26 -‎ ‎(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鉴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2、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1)①该装置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所以是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②酸性重铬酸钾来检测酒精,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的下产生酒精,所以是取B溶液鉴定。‎ ‎(2)①c是半透膜,在渗透装置中,溶液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扩散至高浓度,所以a<b。‎ ‎②图乙液泡收缩,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渗透作用及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 ‎ - 26 -‎ ‎ ‎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