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4.50 KB
  • 2021-09-25 发布

2017-2018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2018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第I卷(选择题)‎ ‎1.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是指 A. 细胞内含有四条染色体 B. 细胞中含有四对染色体 C. 两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D. 一对联会的同源染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答案】D ‎【解析】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染色体,A、B错误;一个四分体包含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四条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所以每个四分体含有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又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所以共具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学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识记四分体的概念,掌握其中的数量关系,再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 ‎2.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 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B. 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二者都是成单存在 C.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 D. 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其上的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说明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体现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A不符合题意;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二者都是成单存在,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B不符合题意;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所以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C不符合题意;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而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如图为基因与性状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 一个基因只能控制一个性状,多个基因可以影响和控制同一个性状 B. 图中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可以是蛋白质、糖类、脂类等 C. 基因都可以通过表达实现对性状的直接控制 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控制性状A、E、F的基因之间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一个基因可控制多个性状,一个性状也可受多个基因共同控制,A错误;图中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可以是蛋白质,而不能是糖类、脂类等,B错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方式,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错误;据图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E、F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因此三者之间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正确。‎ ‎4.用一对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形成配子时实现等位基因分离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 C. 各种基因组成的配子存活力相同,且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 F2各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力相等,并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答案】A ‎【解析】用一对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为亲本进行杂交,F1具有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依据分离定律的实质可知: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而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此时的同源染色体可以是常染色体,也可以是性染色体,A正确,B错误;各种基因组成的配子存活力相同,且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的前提,C错误;F2各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力相等,也是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的前提,D错误。‎ ‎5.牛的黑色对红色是显性,现有一头黑色公牛,若要判断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好的杂交组合是 A. 黑色公牛×纯合黑色母牛 B. 黑色公牛×纯合红色母牛 C. 黑色公牛×杂合黑色母牛 D. 黑色公牛×杂合红色母牛 ‎【答案】B ‎【解析】若要判断一头表现为显性性状的黑色公牛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应采取测交方案,即让该黑色公牛与纯合红色母牛杂交,B正确,A、C、D均错误。‎ ‎6.妻子仅患六指(显性),丈夫正常,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仅患有白化病。预计他们再出生一个两病兼患的孩子的几率为 A. 1/4 B. 1/8 C. 3/8 D. 5/8‎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多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基因控制),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基因控制),妻子仅患六指(显性),丈夫正常,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仅患有白化病,则妻子的基因型为AaBb,丈夫的基因型为aaBb,预计他们再出生一个两病兼患的孩子的几率为1/2x1/4=1/8,B正确,ACD错误。‎ ‎【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妻子的基因型为AaBb,丈夫的基因型为aaBb,则出生多指孩子的概率为1/2,出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4,所以预计他们再出生一个两病兼患的孩子的几率为1/2x1/4=1/8。‎ ‎7.某植物花色有三种表现型,粉花与白花植株杂交,F1均为紫花,F1自交,F2中紫花∶粉花∶白花=9∶3∶4。现对一紫花植株进行测交,其子代紫花、粉花、白花三种花色的比例不会是( )‎ A. 1∶0∶0 B. 1∶0∶1 C. 1∶1∶0 D. 1∶2∶1‎ ‎【答案】D ‎【解析】F2中紫花∶粉花∶白花=9∶3∶4是9:3:3:1的变式,因此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假设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因此F1的基因型是AaBb,表现为紫花的基因型是A_B_,假设表现为粉花的基因型是A_bb,则表现为白花的基因型为aaB_和aabb。紫花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和AaBB,AABB测交子代全是紫花,即子代紫花、粉花、白花三种花色的比例是1∶0∶0,AABb测交后代紫花、粉花、白花三种花色的比例是1∶1∶0,AaBb测交子代紫花、粉花、白花三种花色的比例是1∶1∶2,AaBB测交子代紫花、粉花、白花三种花色的比例是1∶0∶1,故选D。‎ ‎8.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B. 受精卵核内的染色体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 C. 保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D. 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是后代呈现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答案】D ‎【解析】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A正确;染色体分布在细胞核中,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受精卵核内的染色体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B正确;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保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C正确;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配子中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后代也具有多样性,是后代呈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同时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这也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之一,D错误。‎ 故选:D。‎ ‎9.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Ee,如图是该动物一个精原细胞在产生精子过程中某时期的示意图,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示细胞中,a基因应该来源于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 B. 图示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该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 C. 基因B/b与基因E/e之间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 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细胞基因型有ABe、aBe、AbE ‎【答案】A ‎【解析】图示细胞中两极所对应的两条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再经着丝点分裂形成,正常情况下,这两条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应相同,而图示细胞两极所对应的两条染色体上却出现了等位基因A和a,因该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Ee,所以a基因只来自于基因突变,A错误;图示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再结合题意“一个精原细胞在产生精子过程中某时期的示意图”可知,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基因B/b与基因E/e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二者之间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图示的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精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Be、aBe,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精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bE、AbE,所以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细胞基因型有3种:ABe、aBe、AbE,D正确。‎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D 选项的判断:解题的关键是围绕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依题意明确该精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Ee,再结合图示分析准确推知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如下图所示,至此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细胞基因型便可呼之欲出。‎ ‎10.某个14N标记的DNA分子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40%。若该DNA分子用15N同位素标记过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再将全部复制产物置于试管内离心,进行密度分层,得到结果如图1;然后加入解旋酶解开双链再离心,得到结果如图2。则下列有关分析完全正确的是 ‎ A. X层全部是14N的基因 B. W层中含15N标记胞嘧啶2100个 C. 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1:4‎ D. 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 ‎【答案】B ‎【解析】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复制3次后,共有8个DNA分子,其中有两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有14N,另一条链含15N,另个6个DNA分子只含有15N。离心后,含14N的DNA分子位于X层(也含有15N),只含15N的DNA分子位于Y层,A项错误;一个DNA分子中含有A(腺嘌呤)=T=3000×40%=1200个,G=C=(3000-1200×2)÷2=300个,解旋酶解旋离心后,含14N的2条链位于Z层,其他14条链含15N位于W层,相当于7个完整DNA分子量,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是300×7=2100个,B项正确;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1∶7,C项错误;X层中含有2个DNA分子,Y层中含有6个DNA分子,因此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D项错误。‎ ‎11.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A. 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 B. 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C. 科学家克里克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之命名为中心法则 D. 孟德尔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研究,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C ‎【解析】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A项错误;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项错误;科学家克里克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之命名为中心法则,C项正确;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项错误。‎ ‎12.12.如图为某同学在学习DNA的结构后画的含有两个碱基对的DNA片段(“○”代表磷酸基团),下列为几位同学对此图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 A. 甲说:“物质组成和结构上没有错误”‎ B. 乙说:“只有一处错误,就是U应改为T”‎ C. 丙说:“至少有三处错误,其中核糖就改为脱氧核糖”‎ D. 丁说:“如果说他画的是RNA双链则该图应是正确的”‎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DNA中含有的五碳糖应为脱氧核糖,而不是核糖,同时DNA不含碱基U,而是含碱基T,A错误;图中有三处错误:①五碳糖应为脱氧核糖,而不是核糖;②DNA不含碱基U,而是含碱基T;③两个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不正确,应是前一个核苷酸的脱氧核糖与后一个核苷酸的磷酸基团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B错误;由B选项可知图中至少有三处错误,C正确;如果图中画的是RNA双链,则两个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不正确,D错误;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3.13.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 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 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 32P只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答案】A ‎【解析】P是DNA的特征元素,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在侵染大肠杆菌时,能够进入到细菌体内。但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原因可能是时间偏长,噬菌体大量繁殖后,部分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A正确;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则上清液中应该没有放射性,B错误;不论离心时间多长,上清液中也不会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C错误;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而不是蛋白质,D错误。‎ ‎14.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 B. 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C. 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答案】A ‎【解析】R型活菌没有毒性,不会导致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菌失去侵染能力,不会导致小鼠死亡,因此用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A正确;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的,因此亲代噬菌体被32P标记的那两条DNA链存在于某两个子代噬菌体中,而细菌中没有32P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中始终只有2个子代DNA分子有32P标记,其他噬菌体不含有32P,由于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是以细菌体内的原料合成的,而大肠杆菌被35S标记,因此合成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有35S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一定有35S,B错误;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RNA是遗传物质,C错误;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中,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上清液中应该没有放射性,D错误。‎ ‎【点睛】解答B选项,要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中,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NA进入细菌内部,而噬菌体外壳蛋白质没有进入,留在细菌的外面。‎ ‎15.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B. 有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 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正确;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正确;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RNA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正确.‎ ‎【考点定位】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核酸分为DNA和RNA,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病毒中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6.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C. 能够存储遗传信息 D. 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 ‎【答案】B ‎【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A、D项正确;每一个基因的4种碱基对都有特定的排列顺序,而不是随机排列的,B项错误;遗传信息就蕴藏在基因中的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C项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和识记基因的概念及特点。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一个基因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里面储存着遗传信息。‎ ‎17.下列对转运RNA的描述正确的是 ( )‎ ‎ A.每种转运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 B.转运RNA的三个相邻碱基是决定氨基酸的一个密码子 ‎ C.转运RNA的合成在细胞质内 ‎ D.转运RNA能与DNA相应的密码子互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tRNA的相关内容。每个tRNA只能携带一个氨基酸且种类固定,A正确。tRNA上暴露的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B错误。tRNA是转录产生的,产生场所为细胞核,C错误。tRNA能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D错误。‎ ‎18.下列关于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一所示过程相当于图三的⑩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 B. 若图一的③中A占23%,U占25%,则相应的双链DNA片段中A占24%‎ C. 图二所示过程相当于图三的⑬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 D. 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可能发生的是⑨、⑩、⑪、⑬过程 ‎【答案】D ‎【解析】图一所示过程和图三的⑩过程均为转录,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A正确;图一的③为mRNA,若该mRNA中A占23%,U占25%,则相应双链DNA片段的模板链中T占23%、A占25%,非模板链中的DNA中A占23%、T占25%,所以相应双链DNA片段中A占(25%+23%)÷2=24%,B正确;图二所示过程和图三的⑬过程均为翻译,所需原料都是氨基酸,C正确;⑨⑩⑪⑬⑬依次表示DNA复制、转录、逆转录、翻译,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可能发生的是⑨⑩⑬过程,不能发生⑪过程,D错误。‎ ‎19.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囊性纤维病患者中,编码一个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 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 C.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D. 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 ‎【答案】D ‎【解析】囊性纤维病患者中,编码一个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A项错误;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B项错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种性状可能会由多个基因控制,或一个基因可能会控制多个性状,C项错误;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导致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D项正确。‎ ‎20.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个数,依次为( )‎ A. 33 11 B. 36 12 C. 12 36 D. 36 11‎ ‎【答案】B ‎【解析】1条多肽链含有11个肽键,说明该多肽链是由12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1个密码子,决定1个氨基酸,而mRNA是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转录形成,每个氨基酸需要1个tRNA运载。由此可推知:相应的mRNA中至少含3×12=36个碱基,合成这段多肽需要12个tRNA。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 ‎21.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X表示某种酶,请据图分析,下面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X为RNA聚合酶 B. 该图中最多含5种碱基、8种核苷酸 C. 过程Ⅰ在细胞核内进行,过程Ⅱ在细胞质内进行 D. b部位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可有T-A、A-U、C-G、G-C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图Ⅰ为转录过程,X为RNA聚合酶,A项正确;该图中含有DNA分子和RNA分子,因此最多含5种碱基(A、C、G、T、U)和8种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桃核苷酸),B项正确;图中能同时进行转录和翻译,说明发生在原核细胞中,过程Ⅰ转录和过程Ⅱ翻译均在细胞质内进行,C项错误;b部位处于转录过程中,b部位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可有T-A、A-U、C-G、G-C,D项正确。‎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并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或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图Ⅰ表示转录过程,其中a表示DNA分子,b表示DNA模板链,X为RNA聚合酶。图Ⅱ表示翻译过程。图中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表示图示生理变化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22.若某DNA模板链上的三个相邻碱基为CAT,则tRNA上的三个反密码子碱基为 (  )‎ A. GAT B. CUA C. GUA D. CAU ‎【答案】D ‎【解析】某DNA模板链上的三个相邻碱基为CAT,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后的密码子为GUA,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互补配对,tRNA上的三个反密码子碱基为CAU,选D。‎ ‎23.23.生物中某个基因内部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A. 置换单个碱基 B. 增加4个碱基对 C. 缺失3个碱基对 D. 缺失4个碱基对 ‎【答案】D ‎【解析】基因中三个相邻的碱基对决定mRNA中三个相邻的碱基,mRNA中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若基因中碱基对增加了一个,必然会引起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但如果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缺失4个碱基对,那么只会影响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中最初的几个氨基酸,而不会影响后面的氨基酸序列,这样可以减小蛋白质结构的影响,故选D。‎ ‎24.24.对于细菌而言,其可遗传变异可能来自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变异 D. 染色单体互换 ‎【答案】A ‎【解析】细菌是原核生物,其可遗传的变异只能来自基因突变,A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菌不会进行减数分裂,B错误。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C错误。染色单体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点睛: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细胞能发生这三种变异,真核生物的体细胞能发生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而原核生物只有唯一的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 ‎25.请据图像判定每个细胞发生变异的类型( )‎ ‎ ‎ A.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突变 B. ①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重组 C.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D. ①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②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③基因重组 ‎【答案】C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①是有丝分裂中期,其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是因为基因突变,B、D错误。②是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是因为基因突变,。③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可能是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或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 A错误,C正确。‎ 点睛: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可能是因为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因为交叉互换,但交叉互换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26.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活能力很差,但当气温升至25.5℃时,突变体的生活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 A. 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B. 突变是不定向的 C. 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都是有害的 D. 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中仅指一种突变体在不同环境中的有利和有害,说明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D项正确;随机性是指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是随机的,每个细胞都有概率发生,题意与之不符,A项错误;不定向性是指细胞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确定的,可能突变成对生物体有益的基因,也可能突变成对生物体有害的基因,题意与之不符,B项错误;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都是有害的,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7.下图中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②可以表示果蝇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B. ③可以表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C. ①可以表示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西瓜的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D. ④可以表示雄性蜜蜂体细胞的基因组成 ‎【答案】C ‎【解析】②细胞中含有两对基因,可表示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所以可以表示果蝇体细胞的基因组成,A正确;21三体综合征患者多出1条第21号染色体,③可以表示其基因组成,B正确;秋水仙素处理后的结果为染色体数目加倍,基因数目也加倍,而且基因至少两两相同,而图①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不能表示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细胞的基因组成,C错误;雄性蜜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属于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所以④可以表示雄性蜜蜂体细胞的基因组成,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明确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 ‎28.下面有关单倍体和染色体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个体称为单倍体 B. 一个染色体组中无等位基因 C. 有性生殖的配子细胞中染色体肯定为一个染色体组 D. 普通小麦含6个染色体组、42条染色体,它的单倍体含3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 ‎【答案】C ‎【解析】单倍体通常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则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A正确;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一个染色体组内无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B正确;有性生殖的配子细胞中染色体不一定为一个染色体组,如由四倍体物种形成的配子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普通小麦含6个染色体组、42条染色体,则它的配子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所以单倍体中也含3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单倍体、染色体组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染色体组及单倍体的概念,大小、‎ 形态功能各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携带着生物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内无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是单倍体。‎ ‎29.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 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B.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C. 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D. 染色体中的DNA缺失了三个碱基对 ‎【答案】A ‎【解析】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正确;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染色体中的DNA缺失了三个碱基对,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 ‎30.如下图是三种因相应结构发生替换而产生变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变异类型类似于过程①‎ B. 过程②的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C. 过程③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D.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过程③‎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①表示基因突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A正确;②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确;过程③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C正确;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31.鸡冠的性状有多种,纯合子豌豆冠鸡与玫瑰冠鸡交配,子一代(F1)全是胡桃冠,F1雌雄交配,F2出现了冠形为单冠的鸡,表现型和数量如下表。‎ F2‎ 胡桃冠 豌豆冠 玫瑰冠 单冠 公鸡 ‎72‎ ‎24‎ ‎24‎ ‎8‎ 母鸡 ‎72‎ ‎24‎ ‎24‎ ‎8‎ 合计 ‎144‎ ‎48‎ ‎48‎ ‎16‎ 回答问题:‎ ‎(1)鸡冠形状的遗传受___________对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定律,该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F2中随机挑选豌豆冠鸡和玫瑰冠鸡各一只,形成一个杂交组合:豌豆冠(♀)×玫瑰冠(♂),或豌豆冠(♂)×玫瑰冠(♀)。‎ ‎①不考虑正交、反交的区别,只考虑基因型,则该杂交的基因型组合可能有____________种。‎ ‎②理论上,若杂交组合的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的概率是__________。‎ ‎【答案】 两 自由组合定律(或: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 4/9‎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分析表格:图中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接近9:3:3:1的比例,该比例为双杂合子自交产生的性状分离比,由此可见该性状涉及2对等位基因;又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无关联,因此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由试题分析可知,鸡冠形状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或: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①用A、a和B、b表示控制鸡冠性状的基因,F1自交后代F2的表现型比例接近9:3:3:1的比例,说明F1的基因型是AaBb,且表现型为胡桃冠。F2出现了单冠的鸡,说明单冠是隐性性状(aabb),结合题干信息“纯合子豌豆冠鸡与玫瑰冠鸡交配,子一代(F1)全是胡桃冠”进一步推出 豌豆冠鸡的基因型为A_bb,玫瑰冠鸡的基因型为aaB_;或者豌豆冠鸡的基因型为aaB_,玫瑰冠鸡的基因型为A_bb。因此F2中豌豆冠鸡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玫瑰冠鸡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因此不考虑正交、反交的区别,只考虑基因型,则该杂交的基因型组合可能有2×2=4种。②理论上,若杂交组合的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即2×2),则需要杂交的两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其后代才会出现四种表现型且其比例1:1:1:1。从F2中随机挑选豌豆冠鸡和玫瑰冠鸡各一只,出现Aabb和aaBb的概率为 2/3×2/3=4/9。因此理论上,若杂交组合的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的概率是4/9。‎ ‎32.图中甲、乙是两个家庭系谱图,分别表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图乙中的Ⅱ-6不含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__性遗传。‎ ‎(2)图甲中Ⅲ-8与Ⅲ-7为异卵双生(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Ⅲ-8表现型是否一定正常?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病是由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性基因控制。‎ ‎(4)若图乙中Ⅲ-9与正常男性结婚怀孕后,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是________。‎ ‎【答案】 常 显 不一定 基因型有两种可能 X 隐 1/8‎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传递方式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遗传系谱图,获取信息解决遗传问题的能力,难度适宜。先分析该病的遗传方式,然后再根据遗传方式进行计算。甲病:根据I1、I2和II5,女儿正常的基因来自父亲,父母虽有正常的基因但仍得病,致病基因为显性。如果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女儿必从父方得到带有显性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而致病,所以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根据Ⅱ5、Ⅱ6和Ⅲ8,由“无中生有”可知,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只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1)根据试题分析可知,甲病的遗传病类型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甲病的遗传病类型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设甲病的致病基因是A,正常基因为a,根据Ⅲ7个体可知,Ⅱ3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是aa和Aa,所以Ⅲ-8表现的基因型为Aa或aa,因为Ⅲ-8有两种基因型,所以表现型不一定正常。‎ ‎(3)由试题分析可知,乙病的遗传病类型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4)若图乙中Ⅲ-9(由系谱图可知基因型为1/2XBXB、1/2XBXb)与正常男性(基因型为XBY)结婚,后代患该遗传病的概率为1/2×1/4=1/8。‎ ‎33.仔细阅读图一和图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一中下列编号所代表的中文名称:④________;⑨________。‎ ‎(2)图二所示过程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3)若用32P标记的1个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在释放出来的300个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占总数的____________。‎ ‎(4)图二中的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C,则DNA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占_________。‎ A.1/2 B.1/2n-1 C.1/2n D.1/2n+1‎ ‎【答案】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氢键 碱基互补配对 1/150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及DNA 分子的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并利用相关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图一中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③是鸟嘌呤碱基,④是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5是腺嘌呤碱基,6是鸟嘌呤碱基,7是胞嘧啶碱基,8是胸腺嘧啶碱基,⑨是氢键;图二是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1)根据试题分析可知,④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⑨是连接碱基之间的氢键。‎ ‎(2)图二是DNA分子的复制过程,DNA分子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用32P标记的1个噬菌体,实际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分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复制形成的DNA分子中有2个含有32P,因此在释放出来的300个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占总数的2/300=1/150。‎ ‎(4)如果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C,则以该错误链为模板合成的DNA都是错误的,以另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DNA都是正确的,因此不论复制多少次,发生差错的DNA总是占50%。故选:A。‎ ‎34.如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图中过程①是_________,此过程既需要____________作为原料,还需要_________酶进行催化。‎ ‎⑵ 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__________。在细胞中由少量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转录 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 —AGACTT— 等位基因 一个mRNA分子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结合某种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本题题图为解题切入点。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信使RNA的过程。转录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转录的原料为4种核糖核苷酸,转录的产物为一条单链的mRNA,转录过程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而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信使RNA为模板,以转运RNA为运载工具,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分子。‎ ‎(1)图中①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是转录过程,该过程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同时还需要RNA聚合酶进行催化。‎ ‎(2)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丝氨酸和谷氨酸的密码子分别为UCU、GAA,所以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GACTT—。‎ ‎(3)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因为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肽链,所以在细胞中由少量b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35.玉米籽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回答。‎ ‎(1)已知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黑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若用碘液处理杂合的非糯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________。‎ ‎(2)取基因型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其基因型为________;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__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籽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_______(一致、不一致)。‎ ‎(3)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所示。‎ ‎①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 ‎②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证明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答案】 蓝色∶棕色=1∶1 AB、Ab、aB、ab 秋水仙素 一致 缺失 黄色∶白色=1∶1‎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玉米籽粒的非糯性与糯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B和b)。两对等位基因同时分析,独立遗传,它们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产生4种配子(AB、Ab、aB、ab ),比例为1:1:1:1。‎ ‎(1)杂合的非糯性植株(Bb)经减数分裂可产生两种花粉(B和b),比例为1:1。若用碘液处理含非糯基因B的花粉显蓝黑色,处理含糯性基因b的花粉显棕色,所以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蓝黑色∶棕色=1∶1 。‎ ‎(2)基因型为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性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而可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花粉,即AB:Ab:Ab:ab=1:1:1:1。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得单倍体植株,其基因型及比例与4种花粉的基因型及其比例相同;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可得纯合体植株,这些植株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所得籽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一致。‎ ‎(3)9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根据植株甲的染色体及基因组成(Aa)如图二所示。若A基因在异常染色体上,则植株甲作父本时,产生的花粉只有a一种,而作为母本时,产生A和a两种卵细胞,所以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1∶1;若A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则植株甲作父本和作为母本,都产生A和a两种雌雄配子,所以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3∶1。‎ ‎【点睛】本题关键要注意第(3)小题中信息“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由此推断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卵细胞却能参与受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