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0.00 KB
  • 2021-09-26 发布

【生物】吉林省延边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吉林省延边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 信息类型 来源 作用对象 举例 ‎1‎ 植物激素 特定的器官 靶细胞 生长素 ‎2‎ 淋巴因子 T细胞 B细胞 溶菌酶 ‎3‎ 物理信息 某生物 同种生物 蜜蜂圆圈舞 ‎4‎ 神经递质 神经元 神经元、肌细胞等 肾上腺素 A. 1 B. 2 C. 3 D. 4‎ ‎【答案】D ‎【解析】‎ ‎【详解】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没有特定的分泌器官,A错误; B、溶菌酶不是淋巴因子,B错误; C、蜜蜂的圆圈舞属于行为信息,C错误; D、肾上腺素也可作为一种神经递质,由神经元细胞产生,可作用于神经元和肌细胞等,D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B. 农田生态系统退耕后成为荒地时,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随之降低 C. 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D. 一定程度的干扰下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单一食性的鸟类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调查种群密度时,要随机取样,选择草多的地方,蜘蛛数量多,导致结果偏高,A错误;‎ B. 农田生态系统退耕后成为荒地时,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增大,B错误;‎ C. 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属于群落,所以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 D. 杂食性鸟类食物种类较多,一定程度的干扰对它影响较小,D正确。‎ 故选D。‎ ‎3.科技人员选取福建某地三处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 纯茶园里物种丰富度最低 B. 杉茶间作园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最大 C. 推测间作园光能利用率高于纯茶园 D. 间作利于提高物种丰富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中可知,纯茶园物种数量少,物种丰富度最低,A正确; B、由图可知,杉茶间作园的物种数在10月份最大,但不能说各物种的种群密度最大,B错误; C、间作园物种数量多,分层现象明显,光能利用率高于纯茶园,C正确; D、间作,植物物种数量增多,利于提高物种丰富度,D正确。 故选B。‎ ‎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错误的是 A.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前要先振荡试管 B. 制作生态缸需要采用透明的材料如玻璃缸,并置于散射光环境中观察 C.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根最适浓度的实验中,设置了相互对照实验 D.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样方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前要先震荡试管,减少实验误差,A正确;‎ B.制作生态缸需要采用透明的材料如玻璃缸,并放置于散射光环境观察,避免阳光直射,B正确;‎ 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根最适浓度的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便于观察,得出结论,C正确;‎ D.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D错误。‎ 故选D。‎ ‎5.反馈是指一个系统作用的效果反过来又促进或抑制了这个系统的工作。如果是促进,该调节就是正反馈,反之则是负反馈。下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統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图A中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B. 甲、乙、丙三者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 C. 图A中存在正反馈调节,图B中存在负反馈调节 D. 乙一定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最可能是草本植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A中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因此图A中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还不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 B.由图1中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得出甲、乙、丙三者之间的捕食联系是乙→甲→丙,B正确;‎ C.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C错误;‎ D.无法知道乙→甲→丙是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所以乙不一定是生产者, D错误。‎ 故选B。‎ ‎6.某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B. 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 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D. 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很低 ‎【答案】C ‎【解析】‎ ‎【详解】A、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幼虫的密度,可利用样方法调查,A错误;‎ B、图中没有体现物种的丰富度,B错误;‎ C、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C正确;‎ D、根据题干中“某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可知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很高,D错误.‎ 故选C。‎ ‎7.某兴趣小组将含未知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a和b放在切去尖端的幼苗两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幼苗向右弯曲生长,则说明左侧细胞分裂快 B. 若幼苗向右弯曲生长,则说明a中生长素浓度比b高 C. 若幼苗直立生长,则说明a和b生长素浓度相等 D. 若幼苗不生长,则可能是ab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过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若幼苗向右弯曲生长,则说明左侧细胞伸长生长的速度快,A错误;‎ B、若幼苗向右弯曲生长,则说明a中生长素浓度可能比b中高,所起的促进作用可能比b中强,B错误;‎ C、若幼苗直立生长,则说明a和b生长素浓度所起的促进作用相同,但a和b生长素浓度不一定相等,C错误;‎ D、若幼苗不生长,则可能是a和b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细胞生长,D正确。‎ 故选D。‎ ‎8.下列与植物生长素发现史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达尔文实验的自变量分别是尖端的有无、遮光部位的差异 B. 詹森的实验在单侧光下进行,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 拜尔的实验在黑暗中进行,自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 D. 温特的实验证明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且命名为生长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达尔文实验的自变量分别是尖端的有无、遮光部位的差异,A正确;  B、詹森在胚芽鞘的切面上放一个琼脂片,再将切下的尖端放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B正确;  C、温特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C错误;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D正确。  故选C。‎ ‎9.下列对图示曲线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学生上完两节课后到放学前,X代表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Y代表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B. 剧烈运动后的短时间内, X代表血液中乳酸的含量,Y代表血浆的pH C. 饱餐半小时后,X代表肝细胞中糖原的含量,Y代表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D. 人体失水过多、食物过咸, X代表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Y代表尿液的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学生上完两节课后到放学前,血糖降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升高,胰岛素的含量降低,A正确;‎ B. 剧烈运动后的短时间内,乳酸的含量升高,血浆的pH略微降低,B正确;‎ C. 饱餐半小时后,血糖升高,促进肝糖原的合成,胰岛素分泌增加,C错误;‎ D. 人体失水过多、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增加,尿液的量减少,D正确。‎ 故选C。‎ ‎10.某科研小组将一组健康小鼠依次置于25 ℃、0 ℃、25 ℃环境中,在每一种环境中均生活15 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 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含量,共测了9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这些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鼠由25℃环境进入到0℃环境时,机体散热量减少 B. 据表分析,指标C代表皮肤血流量,指标B代表TSH C. TSH对TRH的释放存在负反馈抑制作用 D. 实验过程中,小鼠在25℃环境中产热大于散热,在0℃环境中散热大于产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小鼠由25℃环境进入到0℃环境时,通过神经调节,会导致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皮肤因毛细血管收缩而使皮肤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但由于环境温度与体温的温差增大,所以机体散热量增加,A错误;‎ B、表中信息显示,进入0℃环境时,首先增加的是A,随后增加的是B,但C却减少,据此结合题意可推知:A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B代表促甲状腺激素(TSH),C代表皮肤血流量,B正确;‎ C、TSH对TRH的释放不存在负反馈抑制作用,甲状腺激素对TRH的释放存在负反馈抑制作用,C错误;‎ D、实验过程中,小鼠在25℃环境中产热等于散热,在0℃环境中散热等于产热,D错误。‎ 故选B。‎ ‎11.下图是人体饥饿状态下肝脏部位的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甲、乙两处的箭头代表液体流动方向。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②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5层生物膜结构 B. ②中蛋白质含量过低会导致组织水肿 C. 甲处葡萄糖浓度低于乙处 D. 甲处O2浓度低于乙处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②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两层膜、组织细胞一层膜、线粒体外膜和内膜5层膜结构,A正确; B、②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低会导致组织液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C、人体饥饿状态下肝脏会分解肝糖原补充血糖,因此甲处葡萄糖浓度高于乙处,C错误; D、有氧呼吸会消耗氧气,因此甲处O2度低于乙处,D正确。 故选C。‎ ‎12.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B. 血浆中含有Na+、胸腺激素、纤维蛋白原等物质 C. 血浆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 淋巴起源于血浆,最终汇入组织液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Na+、胸腺激素、纤维蛋白原在血浆中都可以找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 C.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C错误;‎ D.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而淋巴不能转化成血浆,D错误。‎ 故选B。‎ ‎13.下列有关群落和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物种的丰富度 B. 光照是影响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阳生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始终是优势种 C. 生态系统中的植被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直接决定动物的种群密度 D.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脱落,可造成种群数量测量结果偏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错误; B.光照是影响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但阳生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并非一直是优势种,B错误; C.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但直接决定动物的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出率,C错误; D.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密度(N)÷第一捕获并标记个体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则部分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的结果比实际值偏大,D正确。 故选D。‎ ‎14.某药物M会诱导正常小鼠发生体液免疫而导致糖尿病,现为探究该药物的致病机理,做了如下表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血清 注射药物M的小鼠血清 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 ‎-①‎ ‎+②‎ 注射药物M的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 ‎-③‎ ‎+④‎ 注:“+”表示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表示不出现抗原抗体反应 A. 药物M使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 B. 该种糖尿病小鼠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C. 该种糖尿病小鼠体内排出的尿量可能会增多 D. 药物M的致病机理与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的发病机理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分析表格中②④,抗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的抗体都能与胰岛素受体蛋白结合,说明药物M没有改变小鼠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A错误;‎ B.因为抗肝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蛋白的抗体与胰岛素受体蛋白结合,所以胰岛素不能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不能发挥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所以该种糖尿病小鼠不能用胰岛素进行治疗,B错误;‎ C.由于该小鼠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尿液渗透压增加,会导致大量的水分丢失,所以尿量增加,C正确;‎ D.药物M的致病机理是自身免疫病,而荨麻疹是过敏反应,D错误;‎ 故选C。‎ ‎15.某草原近年来爆发蝗灾,数万亩的天然草场遭受了蝗虫的蚕食,严重威胁当地的牧业生产。当地科学工作者通过相关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不同蝗虫的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 B. 该实验的自变量包括蝗虫的种类以及蝗虫的种群密度 C. 调查蝗虫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得到估计值,其间要注意随机选取样方 D. 对该草原危害最大的蝗虫是狭翅雏蝗,它与其他蝗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AB、由图可知,实验自变量为蝗虫密度和蝗虫种类,所以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不同蝗虫的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AB正确;‎ C、调查蝗虫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得到估计值,其间要注意随机选取样方,C正确;‎ D、由图可知,牧草随亚洲小车蝗种群密度增大而减小的幅度最大,所以对该草原危害最大的蝗虫是亚洲小车蝗,由于亚洲小车蝗与其它蝗虫都以牧草为食物来源,所以它与其他蝗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D错误。‎ 故选D。‎ ‎16.动物生态学家对林区周边区域进行了4种经济动物的调查,结果如表根据表中信息,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区域种群物种 一 二 三 四 五 A A1‎ A3‎ A5‎ B B2‎ B3‎ B4‎ C C1‎ C2‎ C3‎ D D1‎ D2‎ D3‎ D5‎ A. 被调查的4种动物中,分布最广的是物种D B. A1、A3、A5之间可能存在地理隔离,不存在生殖隔离 C. 第五号区域的物种多样性最低 D. 如选一区域,用标志重捕法调查4种经济动物的种群密度,最好选用第三号区域 ‎【答案】C ‎【解析】‎ ‎【详解】A.被调查的4种动物中,分布最广的是物种D,占四个区域,A正确;‎ B.A1、A3、A5是同种经济动物,所以是同一个物种,没有生殖隔离,但由于生活的区域不同,可能存在地理隔离,B正确;‎ C.表格中看出第四号区域物种多样性最低,C错误;‎ D.如果选一区域,用标志重捕法调查4种经济动物的种群密度,最好选用第三号区域,因为三号区域四种经济动物都有,D正确。‎ 故选C。‎ ‎17.下列与调查类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目测估计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 B. 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土壤中某些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C. 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蚜虫、跳蝻等昆虫的种群密度 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抽样检测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A错误;‎ B、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B正确;‎ C、用样方法调查蚜虫、跳蝻等昆虫的种群密度,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査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C错误;‎ D、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D错误。‎ 故选B。‎ ‎18.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 捕食者主要捕食乙和丙 B. 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C. 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资源减少 D. 甲、乙、丙三个种群在人工池塘中因彼此竞争一般呈均匀分布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A错误;‎ B、在没有捕食者的情况下,乙存活率极低,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B正确;‎ C、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的数量逐渐增加,说明乙可获得资源增加,C错误;‎ D、甲、乙、丙三个种群在人工池塘中因彼此竞争一般呈不均匀分布,D错误。‎ 故选B。‎ ‎19.不同群落丰富度有差别。为了调查群落中物种数的多少,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来统计。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最小样方面积。下图为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中样方面积与物种数的关系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图上可以看出,群落丰富度越大,其最小面积越大 B. 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以用标志重捕法 C. 样方面积太小,不能完全反映群落的物种数,所以样方面积越大越好 D. 随着样方面积不断加大,样方内物种数越来越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根据曲线图分析,热带雨林的物种数最多,说明群落丰富度越大,其最小面积越大,A正确;‎ B.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点差,应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B错误;‎ C、样方面积太小,不能完全反映群落的物种数,但也不是样方面积越大越好,应该是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最小样方面积,C错误;‎ D、在最小面积内,随着样方面积不断加大,样方内物种数越来越多;超过最小面积,样方内物种数不再增多,D错误。‎ 故选A。‎ ‎20.热带雨林中常见“绞杀”现象,即某些大型藤本缠绕在高大乔木之上,依靠乔木的支撑爬到雨林高层接受光照,最终将乔木缠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藤本植物借助乔木争夺更多的光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大型藤本植物属于生产者,和高大乔木的关系是共生 C. 农田里菟丝子也缠绕在大豆等其它植物上,种间关系是寄生 D. 乔木被大型藤本绞杀后及时分解,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物质循环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藤本植物借助乔木争夺更多的光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B. 大型藤本植物属于生产者,和高大乔木的关系是竞争关系,B错误;‎ C. 农田里菟丝子也缠绕在大豆等其它植物上,种间关系是寄生,C正确;‎ D.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可以加快物质循环,D正确。‎ 故选B。‎ ‎21.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四个部分组成 B. 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都是微量高效的有机物 C. 植物体各个部位都可以合成乙烯 D. 弃耕农田上所发生的演替与人工制作的生态缸中所发生的演替的演替方向往往相反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组成,A错误;‎ B.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都是微量高效的有机物,B正确;‎ C.植物体各个部位都可以合成乙烯,C正确;‎ D.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弃耕农田上所发生的演替使群落朝着结构更复杂的方向演替,而人工制作的生态缸中所发生的演替的演替使生态系统朝着崩溃的方向演替,D正确。‎ 故选A。‎ ‎22.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图中b=h+c+d+e+f+i B. 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C. “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 D. 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b=c+h=h+d+f,A错误;‎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a)×100%,B错误;‎ C、狼粪便中的能量来自e,属于兔子的同化量(c),C正确;‎ D、缩短食物链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C。‎ ‎23.某莲藕池塘中存在着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存在3条食物链,每条食物链都含有3个营养级 B. 图中所有的生物可以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 该池塘实施莲藕和鱼共同种养模式后,鱼粪便中的物质元素可以流入莲藕 D. 若蜘蛛的同化量增加1J,则莲藕的同化量至少需要增加100J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分析图中有3条食物链,有两条链存在4个营养级,A错误;‎ B.图中缺少分解者,所以不能构成生物群落,B错误;‎ C.鱼粪便中的元素可以被分解者分解后,被生产者莲藕吸收利用,C正确;‎ D.若蜘蛛的同化量增加1J,则莲藕的同化量至少需要增加1÷20%÷20%=25J,D错误。‎ 故选C。‎ ‎24.下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有机污水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B. 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 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绿藻属于生产者,真菌属于分解者 D. 真菌和浮游动物都是异养型生物,都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绿藻、黑藻只能利用城市污水中的无机物、水等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A错误;‎ B、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而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中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是一个种群在空间上分布的情况,B错误;‎ CD、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绿藻、黑藻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化化学能,属于生产者;浮游动物等属于消费者,真菌属于分解者,两者均为异养型生物,生态系统的基石指的是生产者,C正确,D错误。‎ 故选C。‎ ‎25.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的语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这条食物链中黄雀属于第三营养级 D. “螟蛉有子,螺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现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B正确;‎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雀属于第四营养级,C错误;‎ D.“螟蛉有子,螺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现象,D错误。‎ 故选B。‎ ‎26.如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其中I、II、III、IV、V代表不同生物类群,①②代表相关的生理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I、II、III、IV、V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 该生态系统通过捕食关系构成的联系是I→II→III→IV C. 经过②过程释放的能量会重新经过①过程进入生物群落 D. 碳元素在I、II、III、IV、V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由上分析可知,图中I是生产者,II、III、IV是消费者,V是分解者,共同构成生物群落,A正确;‎ B. 分解者不参与构成捕食链,该生态系统构成捕食关系是I→II→III→IV,B正确;‎ C. 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重复利用,C错误;‎ D.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正确。‎ 故选C。‎ ‎27.下图所示为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图可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循环过程 B. 图中作物→家畜→食用菌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 C. 生态农场相对封闭,能实现物质的自给自足 D. 此生态系统的优点是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不能循环的,A错误;‎ B.食用菌属于分解者,而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是在捕食关系的生物之间,B错误;‎ C.物质循环是在生物圈内,该生态系统内物质不可能自给自足,C错误;‎ D.该生态系统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D正确。‎ 故选D。‎ ‎28.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 选项 表示内容 甲 乙 丙 A 碳元素的流向 消费者 CO2库 生产者 B 内环境成分的关系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D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下丘脑 甲状腺 垂体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如该图代表碳元素的流向,甲、丙都指向乙,乙为CO2库,生产者光合作用能固定CO2,所以丙为生产者,甲为消费者;A正确;B、如该图代表内环境成分中,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且淋巴只能进入血浆,所以乙为血浆,丙为组织液,甲为淋巴; B错误;C、如该图代表能量流动,能量流动为单向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能量都可流向分解者,所以丙不可能是分解者,也不可能有相互流动; C错误;D、如该图代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释放相应激素,所以丙为甲状腺,D错误。故选A。‎ ‎29.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包含在⑤中 B. 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③中 C. ④可用于植食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 ①⑤⑥⑦⑧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所以图中已经没有成分表示植物的呼吸消耗量了,A错误;‎ 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未被同化量⑦中,B错误;‎ C.植食动物同化的能量中经过呼吸作用后积累出来的有机物中的能量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C正确;‎ D.①⑤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D错误。‎ 故选C。‎ ‎30.细胞分泌物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以下依据高尔基体囊泡内容物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若为促胰液素,则该细胞中含有其特有的促胰液素基因 B. 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表面有神经递质和葡萄糖受体 C. 若为消化酶,则内容物被排出细胞后进入血液最终到达消化道 D. 若为神经递质,则神经递质作用的细胞一定会产生兴奋 ‎【答案】B ‎【解析】‎ ‎【详解】A. 若为促胰液素,则该细胞中含有促胰液素基因,但不是特有的,A错误;‎ B. 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为胰岛B细胞,其表面有神经递质、葡萄糖、胰高血糖素的受体,B正确;‎ C. 若为消化酶,则内容物被排出细胞后通过导管进入消化道,C错误;‎ D. 若为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包括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因此神经递质作用的细胞不一定会产生兴奋,还可能会抑制,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31.瘦素是动物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的食欲,机体脂肪储存量越大,瘦素分泌越多,其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1)图1中有_____个突触,在突触传递时的信号转换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瘦素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瘦素是脂肪细胞的储能物质 B.瘦素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 C.瘦素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 D.瘦素受体分布在下丘脑神经元细胞膜上 ‎(3)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导致食欲降低,对其机理分析合理的是________。‎ A.引起神经元A兴奋,信号分子X释放增加 B.引起神经元B兴奋,信号分子Y、Z释放增加 C.引起神经元B受抑制,信号分子Y、Z的释放减少 D.引起信号分子X与Y的比值降低 ‎(4)大多数肥胖者血液中瘦素水平比非肥胖者高,但其食欲并未降低,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瘦素还可直接抑制脂肪合成,促进其分解。而人体大量进食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将葡萄糖转变为脂肪。此时,胰岛素与瘦素关系如图2所示。请在图2括号中用符号“+”(促进)或者“﹣”(抑制)表示出两者在调节脂肪代谢中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3 (2).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 BCD (4). AC (5). 瘦素的受体异常、瘦素无法运输到下丘脑、血液中存在瘦素抑制剂 (6). ‎ ‎【解析】‎ ‎【详解】(1)相邻两个神经元之间构成突触,图1中有3个突触,在突触传递时的信号转换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A.瘦素是动物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蛋白质不属于储能物质,A错误;‎ B.瘦素是动物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故瘦素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B正确;‎ C.激素分泌后,随着体液运输至全身各处,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发挥作用,C正确;‎ D.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的食欲,故瘦素受体分布在下丘脑神经元质膜上,D正确。‎ 故选BCD。‎ ‎(3)A.结合题图和以上分析知,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神经元A兴奋,使信号分子X的分泌量增加,A正确;‎ BC.结合题图和以上分析知,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神经元B抑制,信号分子Y、Z释放减少,B错误;C正确;‎ D.结合题图和以上分析知,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神经元A兴奋,神经元B受抑制,使信号分子X与Y的分泌量会分别增加和减少,所以X和Y的比值会增加,从而使饱中枢兴奋,D错误。‎ 故选AC。‎ ‎(4)大多数肥胖者血液中瘦素水平没有降低,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其体内瘦素的受体失去功能(瘦素无法运输到下丘脑、血液中存在瘦素抑制剂),从而使食欲失去控制。‎ ‎(5)当人体大量进食后,人体的血糖浓度会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此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吸收(摄取)葡萄糖并将其转变为脂肪,使瘦素含量增加,瘦素促进脂肪分解。瘦素对胰岛素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可维持体内脂肪含量的稳定。故瘦素和胰岛素关系为: ‎ ‎32.原产于南美的红火蚁是危害性极大的外来入侵物种,其食性杂,食物包括多种植物、小型动物及腐肉等。下图表示入侵早期,红火蚁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 ‎(1)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红火蚁属于________。同一个蚁巢中,不同形态的红火蚁生活在不同的蚁室,_______ (填“能”或“不能”)体现群落的空间结构。‎ ‎(2)在图示的时间段内,红火蚁种群数量呈_______型增长,判断依据是_______。‎ ‎(3)对被红火蚁入侵的原生草地和人工草坪两处群落进行调查,其中人工草坪受到破坏更明显,原因是________。这说明红火蚁入侵后,会使当地群落演替的_______发生明显变化。‎ ‎(4)在适宜温度、湿度等信息因素作用下,蚁后和雄蚁会进行交配产卵,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影响_____________。‎ ‎【答案】 (1). 消费者、分解者 (2). 不能 (3). J (4). 此时间段内种群的增长率>0且保持不变(或出生率>死亡率且保持稳定) (5). 人工草坪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6). 速度和方向 (7). 生物种群繁衍 ‎【解析】‎ ‎【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红火蚁的“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腐肉等”,因此红火蚁属于消费者、分解者;同一个蚁巢中的红火蚁属于一个种群,而不是群落,故同一个蚁巢中,不同形态的红火蚁生活在不同的蚁室,不能体现群落的空间结构。‎ ‎(2)红火蚁入侵后,会使当地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发生明显变化,图中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可以看出在此时间段内出生率>死亡率且保持稳定,种群的增长率保持不变,红火蚁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3)人工草坪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自我调节能力弱,红火蚁入侵后,人工草坪中的本地蚂蚁种数减少最多,因此对本地蚂蚁的物种多样性影响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工草坪。红火蚁入侵后,会使当地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发生明显变化。‎ ‎(4) 在适宜温度、湿度等信息因素作用下,蚁后和雄蚁会进行交配产卵,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影响生物种群繁衍。‎ ‎33.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乙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属于该湖泊生态系统基石的生物是__________。‎ ‎(2)图乙中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_______(填字母);图中F表示__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用字母及数字表达)。‎ ‎(3)湖泊生态系统可很快消除轻微污染,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能力。该湖泊风景区环境优美,盛产多种美食,旅游业发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4)图乙中由桑树净光合作用C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其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外,还包含_________中的能量。‎ ‎【答案】 (1). 小球藻、念球藻 (2). C(或 A-B) (3). 未利用的能量 (4). (E + F + G + H)÷A×l00% (5). 自我调节或自净(或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 (6). 直接 (7). 蚕的粪便 ‎【解析】‎ ‎【详解】(1)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在图中小球藻和念球藻属于生产者,是基石。‎ ‎(2)根据分析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桑树固定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C(或 A-B),F可以代表蚕未被利用的能量,例如蚕丝中的能量,第一营养剂是桑树,同化的能量为A,而第二营养剂是蚕,同化的能量是E + F + G + H,所以传递效率为(E + F + G + H)/A×l00%。‎ ‎(3)生态系统消除污染体现了其具有自我调节或自净(或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旅游体现了生物多样的直接价值。‎ ‎(4)净光合作用C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遗体残骸中外,还包括蚕的粪便中的能量。‎ ‎34.某实验小组选取若干长度为2cm的胚芽鞘,用碳素笔从胚芽鞘的尖端画一条直线到最下端,如图所示,然后将实验材料置于黑暗处培养2~3天后,观察a和b段颜色的深浅。分析回答问题:‎ ‎(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经过2~3天后,a段颜色较b段颜色____________(填“深”或“浅”)。为了增加实验结论的正确性,甲同学说要设置多组重复实验,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误差;乙同学说该实验应设置没有画线的胚芽鞘作为对照组,通过对照得出结论更有说服力。请你作出评价__________(填“甲正确”“乙正确”或“甲和乙都正确”)。‎ ‎(3)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为避免由于实验设计不周而造成浪费,往往需要做______________。如果配制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较高时,插条用____________法进行处理。‎ ‎【答案】 (1). 生长素作用的部位/胚芽鞘伸长生长的部位 (2). 深 (3). 甲正确 ‎ ‎ (4). 预实验 (5). 沾蘸 ‎【解析】‎ ‎【详解】(1)根据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长素作用的部位或胚芽鞘伸长生长的部位。‎ ‎(2)2-3天后,a段生长没有b段快,所以a段颜色较深。该实验自身前后形成对照,不需要设置没有画线的胚芽鞘作为对照组,而多次重复试验可以避免偶然误差,所以甲同学说法正确。‎ ‎(3)为避免由于实验设计不周而造成浪费,往往需要做预实验。如果配制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较高时,插条用沾蘸法进行处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