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2.50 KB
- 2021-09-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豌豆是( )
①自花传粉植物 ②异花传粉植物 ③闭花传粉植物 ④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⑤豌豆花大,易于去雄和人工授粉 ⑥是单性花,易于进行人工授粉
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⑥
【答案】C
【解析】实验材料的选取非常关键,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又是闭花授粉,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豌豆花大,易于去雄和人工授粉,豌豆植物还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如高茎与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用具有相对性状的植株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
【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实验
【名师点睛】孟德尔遗传实验成功的原因,实验材料的选取非常关键,豌豆是自花传粉,又是闭花授粉,不会受到干扰便于结果的统计;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得出基因分离定律,后分析多对相对性状,得出自由组合定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2.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总结出遗传学的两大定律,以下说法中属于假说的是( )
①F1代全部显现高茎
②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③F2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
④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⑤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⑥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②④⑤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3.基因型为YyRr(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自交,后代中至少有一对基因为显性纯合的概率是( )
A.4/16 B.5/16 C.7/16 D.9/16
【答案】C
【解析】Yy×Yy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YY:Yy:yy=1:2:1,为显性纯合的个体占1/4;Rr×Rr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1:2:1,为显性纯合的个体占1/4;因此,基因型为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没有基因为显性纯合的个体占(1-1/4)×(1-1/4)=9/16。后代中至少有一对基因为显性纯合的个体占1-9/16=7/16。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为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至少有一对基因为显性纯合的个体,即基因型为YY—或—RR,占7/16。
4.下图表示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细胞可能为初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B.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及染色单体0条
C.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产生的子细胞仅1个具有生殖功能
【答案】D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5.假定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4,有关图中细胞所处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③⑤⑥
B.②③④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
C.④⑥分别为减数第一次、第二次分裂后期
D.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④⑤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答案】C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6.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下列此种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a1、染色单体数为b、DNA分子数为c的图示中,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答案】C
【解析】(1)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为体细胞的2倍,且染色体数:DNA分子数=1:1,对应于图中②;
(2)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又加倍为体细胞水平,且染色体数:DNA分子数=1:1,对应于图中④。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名师点睛】染色体单体数目、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比例分析:
①染色体:DNA=1:2,不存在该种情况。
②没有染色体单体,染色体数目:DNA数目=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③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
④没有染色体单体,染色体数目:DNA数目=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7.下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哪两个图代表的生物的杂交可得到四种表现型、六种基因型( )
图1、图3 B.图3、图4
C.图2、图3 D.图1、图2
【答案】A
【解析】图1能产生4种配子,图2只能产生一种配子,图3能产生2种配子,图4只能产生一种配子。图后代出现4种表型必须是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产生两种表现型,另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也产生两种表现型;后代出现6种基因型必须是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产生两种基因型,另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产生三种基因型,只有图1和图3杂交才能符合,故A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8.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进行高茎豌豆间的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若后代中的全部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中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比为( )
A.3∶1 B.5∶1 C.9∶6 D. 8∶1
【答案】B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9.对于ZW型性别决定生物,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Z、W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B.杂交后代中雌雄个体的数量比接近1∶1
C.雌性个体内存在同时含有两条Z染色体的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或次级精母细胞中均含Z染色体
【答案】D
【解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Z、W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A正确;ZW×ZZ→ZW:ZZ=1:1,因此杂交后代中雌雄个体的数量比接近1:1,B正确;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含有两条Z染色体,含有Z染色体的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存在2条Z染色体,C正确;由于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级卵母细胞不一定含有Z染色体,D错误。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知识点总结:
1、ZW性别决定的生物的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型是ZZ;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都是伴随性染色体的遗传而遗传的,因此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
2、ZW是异型同源染色体,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级精母细胞的性染色体可能是Z,也可能是W。
10.高秆抗稻瘟病(DdRR)的水稻植株测交得到F1,F1再测交得到F2,则F2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A.高秆抗病∶高秆染病∶矮秆抗病∶矮秆染病=1∶1∶2∶2
B.高秆抗病∶高秆染病∶矮秆抗病∶矮秆染病=2∶2∶1∶1
C.高秆抗病∶高秆染病∶矮秆抗病∶矮秆染病=1∶1∶3∶3
D.高秆抗病∶高秆染病∶矮秆抗病∶矮秆染病=3∶3∶1∶1
【答案】C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1.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1∶2∶3∶4,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则其后代出现纯合体的概率为( )
A.30% B.26% C.36% D.35%
【答案】A
【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生物能产生4中配子,且Ab占1/10、aB占1/5、AB占3/10、ab占2/5。只有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才能形成纯合子,所以该生物进行自交后代出现纯合体的概率为1/10×1/10+1/5×1/5+3/10×3/10+2/5×2/5=3/10,即30%。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2.一个双链DNA分子,G+C占全部碱基的44%,其中一条链的碱基中,A是26%,C是20%,那么其互补链中的A和C分别占该链全部碱基的百分比是( )
A.30%和24% B. 28%和22% C.26%和20% D.24%和30%
【答案】A
【解析】已知DNA分子中,G和C占全部碱基的44%,即C+G=44%,则C=G=22%、A=T=50%-22%=28%。又已知一条链的碱基中,A占26%,C占20%,即A1=26%、C1=2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A1+A2)÷2,则A2=30%,同理C2=24%。
【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名师点睛】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C=T+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13.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体DNA上
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C.DNA解旋酶和DNA连接酶均作用于②部位
D.将该基因置于14N 培养液中复制4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
【答案】D
【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
【名师点睛】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
(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14.下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质的示意图,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图中P肽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的模板是核糖核苷酸,原料是20种游离的氨基酸
B.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转运
C.若P肽段功能缺失,可继续合成新生肽链,但无法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D.多个核糖体结合的①是相同的,但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答案】C
【考点定位】基因的表达
15.根据下列中心法则图解和抗菌药抗菌机理表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不准确的是( )
A.①②③反映了细胞生物遗传信息流
B.④⑤体现了HIV增殖过程的遗传信息流
C.利福平可对②产生影响
D.红霉素可抑制基因的表达
【答案】B
【解析】细胞类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为①②③,A正确;HIV为逆转录病毒,其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过程为图中的⑤①②③,B错误;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因此会抑制细菌的①②过程,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因此会抑制细菌的②过程,C正确;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表中抗菌药均具有抑制基因表达的作用,D正确。
【考点定位】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名师点睛】中心法则的图解:
从图解看出,遗传信息的转移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包括具有细胞结构的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以及DNA病毒)遗传信息传递.用实线箭头表示,包括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的翻译.
另一类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遗传信息传递.包括虚线箭头表示过程,即RNA复制、RNA逆转录.RNA的自我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在病毒单独存在时是不能进行的,只有寄生到寄主细胞中后才发生.
①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②逆转录病毒(如某些致癌病毒)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16.下列有关变异和人类疾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能够遗传的
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③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的过程中
④人工诱变所引起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的变异都是有利的
⑤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二倍体
⑥人类的大多数疾病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
A.2项 B.3项 C.4项 D.6项
【答案】A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的原因;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17.兔毛色的遗传受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C和c、G和g)控制,现用纯种灰兔与纯种白兔杂交,F1全为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灰兔∶黑兔∶白兔=9∶3∶4。已知当基因C和G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兔,但基因c纯合时就表现为白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c与G、g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亲本的基因型是CCGG和ccgg
C.F2白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
D.若F1中灰兔测交,则后代灰兔占1/2
【答案】D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
(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18.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列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B.甲和乙均可以导致丁的形成
C.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产生
D.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而甲不可以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乙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丙表示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丁表示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所以甲可以导致丁的形成;戊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所以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故D正确。
【考点定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名师点睛】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 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果蝇的缺刻翅的形成也是由于一段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 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
(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 如女性习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
(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如惯性粒白血病(第14号与第22号染色体部分易位,夜来香也经常发生这样的变异.
19.下列四组实例中,均是依据基因重组原理的一组是( )
①我国著名育种专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超级水稻品种
②英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多利羊”
③荷兰科学家将人乳高铁蛋白基因移植到牛体内,生产出含高铁蛋白的牛奶
④遨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而成的果实比普通青椒大一倍以上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②错误;荷兰科学家将人乳高铁蛋白基因移植到牛体内,生产出含高铁蛋白的牛奶,属于转基因技术,原理是基因重组,③正确; 遨游过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而成的果实比普通青椒大一倍以上,属于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④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名师点睛】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20.下图表示培育高品质小麦的几种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涉及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
B.a过程能提高突变频率,从而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a、c过程都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D.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答案】D
【考点定位】生物变异的应用
【名师点睛】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21.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培育杂合子优良品种可用自交法完成
②多倍体育种仅局限在植物范围
③欲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可用诱变育种的方法
④由单倍体育种直接获得的二倍体良种为纯合子
⑤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⑥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⑦我国用来生产青霉素的菌种的选育原理和杂交育种的原理相同
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⑦ D.④⑥
【答案】D
【解析】①培育杂合子优良品种需要用杂交法完成,错误;②培育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错误;③欲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可用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错误;④由单倍体育种直接获得的二倍体良种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正确;⑤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错误;⑥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正确;⑦我国用来生产青霉素的菌种的选育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杂交育种的原理基因重组不相同,错误。所以有关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④⑥。
【考点定位】生物变异的应用
22.作为基因的运输工具—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及理由是 ( )
A.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地保存下来并大量复制,以便提供大量的目的基因
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于目的基因的表达
C.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以便为目的基因的表达提供条件
D.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以便于进行筛选
【答案】A
【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名师点睛】运载体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1、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2、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以便于目的基因的插入; 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④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
23.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答案】C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自然选择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错误;由于遗传和变异,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C正确;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的,D错误。
【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名师点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4.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频率为60%,Aa基因型的频率为40%,aa基因型(致死型)的频率为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的个体占( )
A.2/3 B.49/100 C.11/17 D.49/91
【答案】D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25.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若物种生存的环境相对稳定,则该物种就不会发生进化 ②由同一物种进化形成不同物种的外因有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等 ③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④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⑤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隔离 ⑥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答案】B
【解析】若物种生存的环境相对稳定,则该物种也会发生进化,因为变异是客观存在的,环境会对这些变异进行选择,从而使基因频率改变,①错误;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外部原因,②正确;新物种的形成大多数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但像多倍体生物的形成就不需要地理隔离,③错误;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除了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和种间互助来实现,还可以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④错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⑤正确;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⑥错误。
【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6.甲、乙两图表示某动物体内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丙图表示该生物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形,请据图回答∶
(1)甲、乙两图所代表的细胞发生的分裂方式分别是甲 __________,乙___________。
(2)就乙图而言,b~c的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__;h~i的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_。
(3)与甲图中的c~d相比,乙图中的c~d段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的显著特点是______ 。
(4)该生物一个细胞在乙图e~f段染色体数目变化为 。
(5)丙图中的A、B分别处于什么分裂什么时期?A:______________,B: 。
(6)丙图中B细胞形成的子细胞是 。
【答案】(1)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2)DNA复制 受精作用
(3)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4)2条 4 条
(5)有丝分裂后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6)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考点定位】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二倍体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判断步骤:
27.图1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2为对某一家族中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甲病)和另一种遗传病(乙病)调查后得到的遗传系谱图。调查发现Ⅰ-4的家族中没有乙病史,Ⅰ-4不含致病基因。试回答(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及等位基因分别用A与a、B与b表示):
(1)图1中①发生的时期是 。
若图1正常基因片段中的CTT突变成CTC,由此控制的生物性状是否会改变?(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原因是 。
(3)控制甲病的基因属于 (显或隐)性基因;乙病属于 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4)据图推知III-2的基因型为 ,III-3的基因型为 。
(5)若III-2与III-3婚配,其后代(M)只患甲病的可能性为 ;M同时患两种病且又是女孩的可能性为 ;若M已有一个两病兼发的哥哥,则M正常的可能性为 。
【答案】(1)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2)不会 密码子的简并性 (突变后转录对应的密码子与原来的密码子对应同一种氨基酸)
(3)隐 X
(4)AAXBY或AaXBY AaXBXB或AaXBXb
(5)5/32 0 9/16
【解析】(1)图1中①表示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28.下图为人体某种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 )
肌肉细胞 B.卵细胞 C.造血干细胞 D.人的成熟的红细胞
图中过程①是 ,此过程既需要 作为原料,还需要 进行催化,发生的场所是 。
图中过程②是 ,与①相比,除了原料、酶、模板和能量,还需要 。
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______________。若致病基因由正常基因的中间部分碱基替换而来,则两种基因所得b的长度是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在细胞中由少量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 。
【答案】(1)D
(2)转录 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酶
(3)翻译 tRNA
(4)等位基因 相同 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解析】(1)图示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a表示DNA分子,b表示mRNA分子。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可能发生转录和翻译。
(2)图中①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结合的RNA聚合酶进行催化
(3)过程②表示翻译过程,需要原料氨基酸、酶、模板和能量,以及搬运氨基酸的tRNA。
(4)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若两种基因所得b的长度是相等的,则致病基因是由正常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形成的.因为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肽链,所以在细胞中由少量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考点定位】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名师点睛】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信使RNA的过程.转录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转录的原料为4种核糖核苷酸,转录的产物为一条单链的mRNA,转录过程也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而翻译在核糖体中以信使RNA为模板,以转运RNA为运载工具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分子。
29.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A、a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以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作出的统计结果如下图: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 和 。
(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 和 ;丁的基因型是 。
(3)若F1自交,后代植株的表现型为光颖抗锈的比例是 ,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4)若以甲乙植株为亲本获得毛颖抗锈且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可采用杂交育种的实验程序,请完善实验步骤:
①第一步: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F1;
②第二步:让F1自交产生F2;
③第三步:选出F2中___________的个体___________,直至 为止,即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毛颖抗锈的新品种。
【答案】(1)毛颖 抗锈
(2)AArr aaRR aaRr
(3)3/16 1/3
(4)①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杂交
③毛颖抗锈 连续自交,逐代淘汰不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 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2)根据题意可知,F1均为毛颖抗锈(丙),说明毛颖相对于光颖是显性性状,抗锈相对于感锈是显性性状,则甲的基因型为AArr,乙的基因型为aaRR,丙的基因型为AaRr。由以上分析可知F1(丙)的基因型为AaRr.单独分析抗锈和感锈病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抗锈:感锈=3:1,说明亲本都是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单独分析毛颖和光颖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毛颖:光颖=1:1,属于测交类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综合以上可知丁的基因型是aaRr。
(3)F1基因型为AaRr自交后代中表现型比例为9:3:3:1,后代光颖抗锈(aaR )的比例是3/16。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3。
(4)①由题意分析已知,要得到毛颖抗锈且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应该让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杂交产生F1;
②再让F1自交产生F2;
③F2中毛颖抗锈的子粒有4种基因型BBSS、BbSS、BBSs和BbSs,其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可采用让F2连续自交法并逐代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保留毛颖抗锈,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考点定位】杂交育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