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9.00 KB
- 2021-09-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采用以下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 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遗传因子组成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C.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应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①鉴定一只白羊(显性性状)是否为纯种用测交,如果测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则说明该个体是杂合子,如果测交后代就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说明该个体是纯合子;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应采用杂交的方法,若后代表现型只有亲本中的一种,说明该种表现型是显性,另外的就是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宜采用连续自交的方式,以淘汰杂合子;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常用测交的方法。故选D。
【点睛】①测交法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已知生物性状的显隐性,此方法常用于动物遗传因子组成的检测;②植物常用自交法,也可用测交法,但自交法更简便。
2.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 )
A. 染色体自我复制 B. 着丝点分裂为二、两条染色单体分开
C. 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 D. 染色体恢复成染色质细丝
【答案】B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的过程:
Ⅰ、间期:染色体复制
Ⅱ、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②中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④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Ⅲ、减数第二次分裂
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
②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④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详解】A、染色体自我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A错误;
B、着丝点分裂为二、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B正确;
C、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染色体都会恢复成染色质细丝,D错误。
故选B。
【点睛】熟记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变化过程及特点便可解答本题。
3.一条复制过的染色体,其染色体、染色单体数和DNA数依次为( )
A. 1、2、2 B. 2、2、4 C. 1、4、4 D. 2、2、2
【答案】A
【解析】
【分析】
(1)一般情况下,染色体的条数等于着丝粒数,有几个着丝粒就有几条染色体。
(2)染色体复制后,一个着丝粒连接着两条相同的染色单体。
【详解】染色体在未复制之前,每条染色体含有1条染色体、1个DNA分子,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粒的数目不变,即染色体的数目不变,但DNA数目加倍,且出现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数目等于DNA数目。所以,一条复制过的染色体含有1条染色体、2个DNA分子、2条染色单体。
故选A。
【点睛】理清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的方法关键是( )
A. 单独直接观察不同成分的作用 B. 同位素标记法
C. 病毒侵染法 D. 杂交实验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
【详解】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的方法是:将S型细菌中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离,再单独、直接研究它们各自的效应,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故选A。
【点睛】明确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便可解答本题。
5.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
A. 细菌的核苷酸和自己的氨基酸 B. 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
C. 自己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D. 自己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噬菌体是DNA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
【详解】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注入细菌细胞内,然后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利用细菌内的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并以细菌细胞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成新的噬菌体,当噬菌体达到一定数量时,细菌裂解而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因此,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全部来自细菌。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以下两点:(1)噬菌体合成子代核酸的模板是自身DNA。(2)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来自细菌。
6.有三个核酸分子,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4条多核苷酸链,这三个核酸分子可能是( )
A. 一个DNA、两个RNA B. 2个DNA、一个RNA
C. 三个DNA D. 三个R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和RNA的比较: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存在场所
结构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A、C、G、T
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一般是双链结构
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
A、C、G、U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一般是单链结构
【详解】(1)组成DNA分子的含氮碱基为A、C、G、T,基本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RNA分子的含氮碱基为A、C、G、U,基本单位是四种核糖核苷酸。已知三个核酸分子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说明三个核酸分子中既有DNA也有RNA。
(2)DNA分子一般是双链结构,RNA分子一般是单链结构。这三个核酸分子共有4条多核苷酸链,则这三个核酸分子可能是一个DNA分子和两个RNA分子。
【点睛】掌握DNA分子和RNA分子结构组成的异同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在DNA水解酶的作用下,彻底水解DNA分子可以获得( )
A. 4种核苷酸 B. 4种脱氧核苷酸
C. 磷酸、核糖和四种碱基 D. 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碱基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详解】在DNA水解酶的作用下,DNA
分子初步水解生成脱氧核苷酸,而脱氧核苷酸还可以继续水解生成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故DNA分子彻底水解生成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
故选D。
【点睛】易错点:审题时要注意是“初步水解”,还是“彻底水解”。核酸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
8.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遗传物质主要存在部位依次是( )
A. DNA、细胞核、细胞质 B. 核酸、染色体、细胞核
C. DNA、染色体、细胞质 D. DNA、染色体、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1)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2)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3)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细胞质中也存在少量的DNA。
考点: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
【名师点睛】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其中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而RNA只是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
2、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9.在DNA分子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的连接结构是( )
A. 氢键 B. —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C. 肽键 D. —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双链DNA分子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A错误;
B、-磷酸-脱氧核糖-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B错误;
C、肽键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C错误;
D、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的,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扣住关键词“单链”答题,明确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的,若审题不清,误认为是“双链间”则会误选A选项。
10.从某一生物的组织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其中C+G=46%,又知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为28%,问另一条链中A占该链全部碱基的( )
A. 14% B. 24% C. 26% D. 1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双链DNA分子中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故A=T,G=C。
【详解】由题意知,该DNA分子中,G+C=46%,则A+T=1-46%=54%,因此双链DNA中A=T=54%/2=27%。又知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为28%,则该链中A占双链的28%/2=14%,所以另一条链中A占双链的比例是27%-14%=13%,故另一条链中A占该链全部碱基的比例是13%×2=26%。
故选C。
【点睛】在理解DNA分子结构的基础上,能够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规律进行相关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 在全部解旋之后才开始碱基配对
C. 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子链
D. 复制后,每个新DNA分子中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分子复制过程包括解旋、合成子链和复旋三个阶段。
①解旋: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作用下,把螺旋的双链解开。
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两条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模板链互补的新子链。
③复旋:模板链与新合成的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形成2个新的DNA分子。
【详解】A、在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中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形成两条单链,A错误;
B、DNA分子复制是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B错误;
C、解旋后以两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C错误;
D、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即复制后,每个新DNA分子中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D正确。
故选D。
【点睛】掌握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某DNA分子复制三次后,所得到的第四代DNA分子中,含有第一代DNA中脱氧核苷酸链的条数是( )
A. 1条 B. 2条 C. 4条 D. 8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DNA是半保留复制,所以最初的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始终保留在复制多代后的两个DNA分子中,即某DNA分子复制三次后,所得到的第四代DNA分子中,含有第一代DNA中脱氧核苷酸链的条数还是2条,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细胞内与遗传有关的物质,从复杂到简单的结构层次是( )
A. DNA→染色体→脱氧核苷酸→基因
B. 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
C. 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D. DNA→染色体→基因→脱氧核苷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3、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基因(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基因的不同在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因此,细胞内与遗传有关的物质,从复杂到简单的结构层次是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内在联系。
14.某基因中含有1200个碱基,则由它控制合成的含有两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中最多含有肽键的个数是 ( )
A. 198 B. 398个 C. 400个 D. 798个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不考虑非编码区、终止密码子等条件下,在转录、翻译过程中,DNA中的碱基数、mRNA中的碱基数及相应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的比值为6∶3∶1。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详解】某基因中含有1200个碱基,转录形成的mRNA中含有600个碱基。在不考虑终止密码子的条件下,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1个密码子,编码1个氨基酸,因此该mRNA中含有200个密码子,所编码的蛋白质中含有200个氨基酸。可见,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含有两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中最多含有肽键的个数是200-2=198,A正确,B、C、D均错误。
15.基因控制性状表现的主要途径是( )
A. RNA→蛋白质(性状) B. DNA→RNA→蛋白质(性状)
C. DNA→蛋白质(性状) D. RNA→DNA→蛋白质(性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详解】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基因控制性状需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即DNA→RNA→蛋白质(性状);RNA病毒的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有两类:①含有逆转录酶的病毒:RNA→DNA→RNA→蛋白质(性状);②含有RNA复制酶的病毒:RNA→蛋白质(性状)。综上所述,基因控制性状表现的主要途径是DNA→RNA→蛋白质(性状)。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掌握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途径和中心法则的基础上,认真审题,注意题干中的“主要途径”,弄清楚主次之分。
16.下列变异中,不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 )
A. 人类的色盲 B. 人类的白化病
C. 无籽西瓜 D. 玉米的白化苗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详解】A、人类的色盲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
B、人类的白化病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
C、无籽西瓜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
D、玉米的白化苗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C。
【点睛】识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实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基因突变,这是因为基因突变( )
A. 突变率很低 B. 能产生新的基因
C. 导致有害突变较多 D. 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的特点:a、普遍性;b、随机性;c、低频性;d、多数有害性;e、不定向性。
3、生物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A、基因突变的突变率很低属于基因突变的特征,不能说明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A错误;
B、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进而产生新的基因型,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B正确;
C、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属于基因突变的特征,不能说明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C正确;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均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说明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D错误。
故选B。
【点睛】掌握基因突变的主要特征及其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基因突变包括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
B. 由于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C. 由于内外因素干扰,使DNA复制发生差错
D. 基因突变虽然能产生新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的原因:①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射线等;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③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基因突变的特点:a、普遍性;b、随机性;c、低频性;d、多数有害性;e、不定向性。4、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详解】A、基因突变包括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发突变。自然突变是指自然条件(如温度、光照、干湿度等)剧烈变化引起的基因突变。人工诱发突变是指通过人为的方法,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等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显著提高突变频率,A正确;
B、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B正确;
C、基因突变是由于内外因素的干扰使DNA复制发生差错导致的,C正确;
D、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也能产生新的基因型,D错误。
故选D。
【点睛】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便可准确判断各个选项。
19.对单倍体的正确叙述是( )
A.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B. 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C.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D. 生殖细胞中一组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详解】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因此,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体细胞可能含有1个染色体组、也可能含有2个或多个染色体组。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单倍体的概念的理解,明确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可能含有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
20.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以得到多倍体,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 )
A. 干扰减数分裂的进行 B.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 抑制着丝点的分裂 D. 使细胞连续进行染色体复制
【答案】B
【解析】
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进而使后期分开的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本题答案为B。
【考点定位】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
21.用二倍体植物的配子与同源四倍体植物的配子结合,产生的新个体 ( )
A. 二倍体 B. 三倍体
C. 四倍体 D. 六倍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详解】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含有1个染色体组,四倍体植物的配子含有2个染色体组,这两种配子结合形成的新个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叫做三倍体。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
22.某植株基因型是Rr,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并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基因型可能是
A. RRrr B. RR和rr C. Rr D. Rr和rr ( )
【答案】B
【解析】
某植株基因型是Rr,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并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基因型可能是RR和rr。
【考点定位】单倍体育种
23.导致人类发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最根本原因是 ( )
A. 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发生改变
B. 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
C. 合成血红蛋白的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
D. 缺氧时,红细胞呈镰刀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图解如下:
【详解】A、由以上的分析可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即A/T→T/A,A正确;
B、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B错误;
C、合成血红蛋白的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C错误;
D、缺氧时,红细胞呈镰刀型,这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不是其产生的原因,D错误。
故选A。
【点睛】明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原因,分清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再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个选项便可。
24.普通小麦是六倍体,体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它的单倍体植株细胞中含有染色体( )
A. 7条 B. 14条 C. 21条 D. 42条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了单倍体的相关知识。
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组的个体。单倍体的特点一般是植株矮小瘦弱,一般高度不育。普通小麦是六倍体,体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它的配子中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减半,数目为21条。故选C。
25.由于杂交而产生的变异属于 ( )
A. 基因突变 B. 不遗传变异
C. 基因重组 D. 染色体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比较
项目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生物种类
所有生物(包括病毒)均可发生,具有普遍性
自然状态下,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核遗传
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均可发生
产生结果
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型、新的性状。
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状。
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引起基因数目或顺序变化
镜检
光镜下无法检出,可根据是否有新性状或新性状组合确定
光镜下可检出
【详解】杂交指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型,属于基因重组。
故选C。
【点睛】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
26.生物体产生新的基因是由于 ( )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变异 D. 等位基因的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比较
项目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生物种类
所有生物(包括病毒)均可发生,具有普遍性
自然状态下,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核遗传
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均可发生
产生结果
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型、新的性状。
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状。
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引起基因数目或顺序变化
镜检
光镜下无法检出,可根据是否有新性状或新性状组合确定
光镜下可检出
【详解】A、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
B、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能产生新基因,B正确;
C、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但不会产生新基因,C错误;
D、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产生新的基因,D错误。
故选B。
【点睛】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
27.对用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花粉培育出的植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此植株为六倍体 B. 此植株高度不育
C. 此植株为单倍体 D. 植株细胞内含三个染色体组
【答案】A
【解析】
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花粉培育出的植株是单倍体植株,A错误;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能用于杂交育种,B正确;此植株是单倍体植株,C正确;体细胞中有六个染色体组,所以配子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D正确。
【考点定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单倍体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单倍体与染色体组的关系,掌握单倍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
28.实施基因工程第一步的一种方法是把所需的基因从供体细胞内分离出来,这要利用限制性内切酶。从大肠杆菌中提取的一种限制性内切酶EcorI,能识别DNA分子中的GAATTC序列,切点在G与A之间。这是应用了酶的( )
A. 高效性 B. 专一性 C. 多样性 D. 催化活性受外界条件影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限制酶能够专一性识别某段DNA,在特定切点切割DNA,为酶专一性,B正确。酶比较无机催化剂效率高,为酶高效性,A错。细胞代谢需要多种酶,为酶的多样性,C错。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D错。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9.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B. 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C. 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D. 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考查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掌握。选项D不是拉马克的观点,拉马克认为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现代科学认为,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给后代的。
考点: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掌握
点评:本题较简单,属于识记水平。
30.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基因重组 B. 染色体变异
C. 自然选择 D. 基因突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基因重组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之一,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之一,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
故选C。
【点睛】识记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1.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
A. 生物个体间有强有弱
B. 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矛盾
C. 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
D.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达尔文认为生物过度繁殖导致个体数增加,但环境资源是有限的,生物个体间为了有限的资源而展开生存斗争,由于遗传变异导致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的类型。综上所述,达尔文认为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是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32.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是( )
A. 具有亲本遗传性状的个体 B.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
C. 体型较大的个体 D. 结构较为复杂的个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达尔文认为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导致生物出现生存斗争。个体之间存在着变异,有些变异有利于生物在环境中生存,为有利变异;有些变异不利于生物在环境中生存,为不利变异。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并留下后代的机会更多。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33.马(2N=64)和驴(2N=62)杂交能产生后代称为骡子,能够正常发育,但不能生育,这种情况称之为( )
A. 杂交育种 B. 人工诱变 C. 基因重组 D. 生殖隔离
【答案】D
【解析】
马和驴杂交形成的骡子是高度不育的,这是因为马和驴是不同的物种,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选D。
34.遗传咨询的内容不包括( )
A. 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 B. 向社会公布咨询对象的遗传病类型
C. 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 D. 推算后代再发风险
【答案】B
【解析】
【分析】
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
1、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
2、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
3、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
4、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进行产前诊断等。
【详解】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推算后代再发风险、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均属于遗传咨询的内容,向社会公布咨询对象的遗传病类型不属于遗传咨询的内容,且侵犯了咨询对象的合法权益。
故选B。
【点睛】识记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5.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DNA序列
B. 2003年,人类基因组的测序任务已圆满完成
C. HGP表明基因之间确实存在人种的差异
D. HGP表明人的体细胞中约有基因3.0-3.5万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2、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中国,中国承担1%的测序任务。
3、人类基因组计划:1990年启动→2001年 2月公开发表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2003年人类基因组测序任务完成。
4、测序结果:人类基因组由大约31.6亿个碱基对组成,已发现的基因约为2.0万-2.5万个。
5、意义: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断和预防等具有重要意义。
【详解】A、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A正确;
B、2003年,人类基因组的测序任务已圆满完成,B正确;
C、HGP表明人种之间基因虽相差不到千分之一,但确实存在差异,C正确;
D、类基因组由大约31.6亿个碱基对组成,已发现的基因约为2.0万~2.5万个,D错误。
故选D。
【点睛】识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测序结果及其影响等便可解答本题。
36.在遗传学上,把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叫做( )
A. 显性和隐性 B. 相对性状
C. 性状分离 D. 遗传规律
【答案】C
【解析】
性状分离是指杂种自交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C正确。
【考点定位】性状分离的概念。
37.下列有关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 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C.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 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具有显性作用,在相同的环境下,显性纯合子(如DD)和杂合子(如Dd)的表现型相同,但基因型却不同,A、B项正确,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若所处的环境不同,则表现型不一定相同,C项错误;在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D项正确。
考点:基因型和表现型关系
38.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 )
A. 9:3:3:1 B. 1:1:1:1
C. 3:1:3:1 D. 3: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用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将每一对结果相乘,据此分析。
【详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的个体杂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3:1)=3:1:3:1,C正确。
39.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
A. D和D B. D和d C. d和d D. Dd和Dd
【答案】B
【解析】
由等位基因的概念可知,D和d属于等位基因;D和D、d和d都不是等位基因;Dd和Dd是相同的基因型,不是等位基因.
【考点定位】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名师点睛】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如A和a.
40.基因型为Ttgg和TtGg(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数分别是
A. 5和3 B. 6和4 C. 8和6 D. 9和4
【答案】B
【解析】
【分析】
T/t和G/g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据此答题便可。
【详解】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先分开单独分析(即Tt×Tt和gg×Gg),再进行组合。Tt×Tt→TT、Tt、tt,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gg×Gg→gg、Gg,2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因此,Ttgg和TtGg杂交后代基因型的种数为3×2=6,表现型的种数是2×2=4。
故选B。
【点睛】解题思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二、非选择题
41.基因突变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突变是 _________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
________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_______材料。基因重组的类型有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_________________的自由组合;随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普遍性 (2). 随机性 (3). 不定向性 (4). 低频性 (5). 少利多害性 (6). 新基因 (7). 根本 (8). 原始 (9). 非等位基因 (10). 基因重组
【解析】
【分析】
由题干可知本题涉及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知识,回忆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基因重组的类型,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便可。
【详解】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随机性:可以发生在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可以发生在同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不定向性:可以向不同方向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等位基因。低频性:在自然状态下,突变率低。少利多害性:一般对生物都是有害的。
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始材料。
基因重组的类型:一种类型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另一种类型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点睛】识记基因突变的特点、意义和基因重组的类型便可解答本题。
42.基因工程就是按照___________,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并加以___________,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___________地改造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基因的“剪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该物质能识别________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基因的“针线”即____________,常用的运载体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 人们的意愿 (2). 修饰改造 (3). 定向 (4). 遗传性状 (5).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6). 一 (7). DNA连接酶 (8). 质粒 (9). 噬菌体 (10). 动植物病毒
【解析】
【分析】
由题干可知本题涉及基因工程的原理,回忆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便可。
【详解】
基因工程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并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基因的“剪刀”是指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如EcoRI限制酶能够专一识别GAATTC序列,并G与A切点切割。基因的“针线”即DNA连接酶,催化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片段进行连接。运载体: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的工具,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点睛】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及其最基本的工具便可解答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