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5.50 KB
  • 2021-09-26 发布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 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B.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 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前期同源染色体不联会,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类似有丝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 ‎【详解】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A正确;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错误;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正确;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类似,前期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正确,所以选B。‎ ‎【点睛】要注意同源染色体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配对;虽然减数分裂连续分裂两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2.如图所示曲线a和b不能分别用于表示下列哪一项 ( )‎ A. 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液浓度和吸水能力的变化 B. 萌发的植物种子在出土之前有机物种类和干重的变化 C. 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体积与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变化 D. 个体发育中细胞分化程度与细胞全能性高低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2、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收水分,鲜重增加;种子萌发前,消耗有机物使得干重减少,出芽后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增加。 3、增大细胞膜表面积与体积比,有利于物质的运输,以保证细胞正常生命代谢需要。 4、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脱分化困难,全能性越低。‎ ‎【详解】细胞质壁分离是由细胞渗透失水造成的,细胞失水越多,植物细胞液浓度越大,吸水能力越强,A符合题意;萌发种子在出土前,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导致有机物种类增加;但由于细胞呼吸旺盛,消耗的有机物增加,导致干重下降,B不符合题意;动物细胞体积越大,细胞膜表面积与体积比越小,细胞物质运输效率越小,C不符合题意;细胞的分化程度越低,细胞全能性越高,一般情况下细胞全能性与分化程度呈反相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CD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 B. 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BC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0个或1个Y染色体 C. 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DE段均表示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D. 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CD段都发生着丝点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图1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图2:图2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其中AB段表示分裂间期,BC段表示前期、中期和后期,DE段表示末期。‎ ‎【详解】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的分裂,A错误;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中B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含有1条Y染色体,但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数目为0或1,B正确;若图1表示有丝分裂,则DE段包含后期、末期,若图2表示有丝分裂,其DE段表示末期,C错误;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图1的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的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CD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形成2个子细胞,细胞中的DNA数量下降,D错误。‎ 故选B。‎ ‎4.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20条DNA分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该细胞开始缢裂,则该细胞染色体最可能正在进行( )‎ A. 同源染色体配对 B. 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 C. 染色体着丝点分裂 D. 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由于是某二倍体生物,说明该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含有同源染色体;题中“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20个DNA分子”,表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说明此时着丝点没有分裂,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题中“细胞膜开始缢缩”,表明细胞处于细胞分裂后期。则该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同源染色体分离,A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膜开始缢缩,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题中“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20个DNA分子”,表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说明此时着丝点没有分裂,C错误;“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而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B。‎ ‎5.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有几项( ) ‎ ‎①细胞生长,其表面积增大,导致细胞的物质交换效率升高 ‎ ‎②细胞衰老,呼吸速率减慢;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不变 ‎ ‎③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坏死,膜通透性降低 ‎④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 ‎ ‎⑤抑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裂和生长进程 ‎⑥细菌在无丝分裂过程中也需要进行DNA复制 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低。‎ ‎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4、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而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 ‎【详解】①细胞生长,其表面积增大,导致细胞的物质交换效率降低,①错误;②细胞衰老,呼吸速率减慢;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基因不变,②正确;③凋亡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细胞坏死,膜通透性增大,③错误;④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④正确;⑤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⑤错误;⑥细菌进行的是二分裂,不是无丝分裂,⑥错误。综合以上分析,只有②④正确。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研究发现,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促进细胞凋亡的一种关键蛋白质,正常细胞的Smac存在于线粒体中,当线粒体收到释放这种蛋白质的信号时,就将这种蛋白质释放到线粒体外,然后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下列相关推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Smac与IAPs反应加强将导致细胞中溶酶体活动减弱 B. Smac基因与IAPs基因一定都存在线粒体中 C. 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速度可能与线粒体Smac释放速度有关 D. Smac释放到线粒体外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Smac(线粒体促凋亡蛋白)为素材,考查细胞凋亡、物质运输方式等知识,要求考生熟记物质运输方式,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再结合题干信息“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细胞中一个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根据题意“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促进细胞凋亡的一种关键蛋白质”,而细胞凋亡与细胞中的溶酶体有关,所以Smac与IAPs反应加强将导致细胞中溶酶体活动增强,A错误;Smac基因与IAPs基因不都在线粒体中,后者存在于细胞核中,B错误;根据“正常细胞的Smac存在于线粒体中,当线粒体收到释放这种蛋白质的信号时,就将这种蛋白质释放到线粒体外,然后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可知,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速度与线粒体Smac释放速度有关,C正确;Smac(线粒体促凋亡蛋白)是大分子物质,从线粒体中释放出来的方式是胞吐,需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C。‎ ‎7.无论是减数分裂还是有丝分裂,都可以将生物组织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观察减数分裂一般选择雄性生物的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 B.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如果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一定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 C.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 观察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细胞增殖时,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中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睾丸中精子的形成过程是连续的,能统计到各个时期的细胞且数量多,而卵巢中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是不连续的,不能统计各个时期的细胞且数量少,故观察减数分裂一般选择雄性生物的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A正确;染色体变异能够用显微镜观察到,B正确;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正确;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有丝分裂和细胞减数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8.研究发现,VPS4B(一种蛋白质)能够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在癌细胞培养过程中,下调VPS4B的含量,细胞分裂周期各时期比例变化如下表。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细胞分裂周期各时期细胞数目比例(%)‎ G1期 S期 G2期 对照组 ‎51.54‎ ‎33.13‎ ‎15.33‎ 下调VPS4B组 ‎67.24‎ ‎19.78‎ ‎12.98‎ A. VPS4B的缺失或功能被抑制可导致细胞周期缩短 B. 核糖体中合成的VPS4B不需加工即可发挥调控作用 C. 下调VPS4B的含量可能成为治疗癌症的新思路 D. VPS4B可能在S期与G2期的转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文描述和表格信息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癌变与防治、细胞周期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详解】在一个细胞周期中,G1期是DNA复制前期,S期是DNA复制期,G2期是DNA复制后期。与对照组相比,下调VPS4B组的S期细胞明显减少,说明VPS4B的缺失或功能被抑制可导致细胞周期的阻滞,A 错误;VPS4B是一种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后需加工才可发挥调控作用,B错误;与对照组相比,下调VPS4B组的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明显减少,说明,下调VPS4B的含量可能成为治疗癌症的新思路,C正确;综上分析,VPS4B可能在G1期与S期的转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认真分析表格数据,抓住“对照组”与“下调VPS4B组”的相应细胞时期所对应的数值这一解题的切入点,采取对比法,找出数据的变化规律,并将“变化规律”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9.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过程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细胞若减数分裂形成4个子细胞,每个细胞DNA含量一定相同 B. 乙细胞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联会,此时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交叉互换 C. 丙细胞有4对同源染色体,此时非同源染色体会自由组合 D. 丁细胞只要发生了染色体交叉交换,①中同一基因座位上的基因一定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若甲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由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分配,且形成卵细胞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均可导致不同细胞的DNA含量不相同,A错误;乙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联会,此时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交叉互换,B正确;丙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2对同源染色体,此时非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C错误;丁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若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相同,则发生交叉互换后的①中同一基因位点上的遗传信息相同,若发生交叉互换的片段涉及等位基因,则发生交叉互换后的①中同一基因位点上的遗传信息不同,D错误。‎ 故选B。‎ ‎10.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等位基因一般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由图可知等位基因G、g和H、h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项中两个细胞大小相等,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条染色单体上有由DNA复制而来的两个相同的基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A正确;B项中两个细胞大小也相等,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与A项细胞不同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的方式不同,产生了基因组成为ggHH、GGhh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C项中4个细胞大小相同,为4个精细胞,两两相同,C正确;D项中虽然4个大小相同的精细胞也是两两相同,但是每个精细胞中不能出现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各选项涉及的细胞分裂图是否正确。‎ ‎11.已知精子内的顶体是由高尔基体特化而来。受精时顶体膜与精子细胞膜融合,释放顶体酶使卵子外层形成孔洞,以利于精卵融合形成受精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顶体内储存的顶体酶是在精子的溶酶体中合成的 B. 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是由ATP提供的 C. 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详解】顶体内储存的顶体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ATP是细胞中直接的能源物质,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由ATP水解提供,B正确;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D错误。 故选B。‎ ‎12.图中甲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 ①与② B. ①与③ C. ②与③ D. ②与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经过减数分裂后,一个四分体中的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别进入由1个精原细胞形成的四个精细胞中,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完成了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之后形成精细胞,所以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子应该分别含有来源相同的两条染色体,而题干图中用黑白色表示染色体的来源不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故四分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分配情况如下图:‎ ‎。‎ ‎【详解】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如果不发生交叉互换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应是完全相同的,但发生交叉互换后,因为交叉互换的是少数,故姐妹染色体中应是大部分相同,少部分不同,故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应是②与③或①与④,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在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四个精细胞中两两相同,但是题中要考虑交叉互换。‎ ‎13.下列为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图像及相关物质变化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子染色体A和B相同位置基因可能不同 B. 甲图仅能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后期的图像 C. 乙图中f-g段的变化与着丝点分裂有关 D. 乙图中k-l段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无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图中曲线表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其中Ι表示有丝分裂,Ⅱ表示减数分裂,Ⅲ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 ‎【详解】由于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等情况,所以子染色体A和B相同位置基因可能不同,A正确;甲图可能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有可能表示第一极体,B错误;乙图中f-g段的变化与细胞质分裂有关,而与着丝点分裂无关,C错误;乙图中k-l段表示受精作用,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D错误。‎ ‎14.下面左图为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右图表示是某二倍体雄性动物(基因型AABB)的一个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处于曲线图的c-d段时期 B. 该细胞有6条染色体,3对同源染色体 C. 若染色体②上有基因B,⑤的相同位点上有基因b,是因为在b-c段发生了交叉互换 D. 处于曲线图的c-d段的一个细胞内可以有0或1或2条Y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减数分裂中细胞分裂图形及DNA数量变化的识别。左图中根据DNA含量的变化2n-4n-2n-n,可以判断表示的是减数分裂的过程;ab段是DNA复制时期,即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bc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cd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de段可能是精细胞或者是卵细胞、第二极体时期。‎ ‎【详解】图中生物是雄性动物,细胞质均分,所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曲线图的c-d段时期,A错误;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B错误;因为该生物的基因型是BB,若染色体②上有基因B,⑤的相同位点上有基因b,是因为在b-c段发生了基因突变,C错误;处于曲线图的c-d段的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一个细胞内可以有0或1或2条Y染色体,D正确;故选D。‎ ‎【点睛】注意右图为某二倍体雄性动物(基因型AABB)的一个细胞分裂示意图。‎ ‎15.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几种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下图形。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了赤道板 ‎②甲图所示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后正常形成的2个子染色体携带遗传信息相同 ‎③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④乙图所示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N ‎⑤丙图结果可能来自于植物的雄蕊和雌蕊以及动物精巢等部位细胞 ‎⑥如果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可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 A. ②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⑥ D. ②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图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之间的比例为1:2:2,并且染色体数为2N,因此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 图丙中,A组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即染色体数目减半,可以表示减二的前期、中期、末期;B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中、末期,减Ⅰ时期和减Ⅱ后期;C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N,为体细胞的两倍,只可能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 ‎【详解】①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但赤道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①错误;②由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正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遗传信息是相同的,故甲图所示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后正常形成的2个子染色体携带遗传信息相同,②正确;③乙图所示细胞中DNA含量为4N,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相同,为2N,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③正确;④乙图细胞含有染色单体,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一极的染色体应为体细胞的一半。若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为2N,则只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而有丝分裂后期不含姐妹染色单体,④错误;⑤丙图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4N,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最少为N,说明还可以发生减数分裂,故丙图结果可能来自于植物的雄蕊和雌蕊以及动物精巢等部位细胞,⑤正确;⑥C组细胞染色体数为4N,只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⑥错误。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等数量变化,能够根据数量确定分裂时期,并能够识记相关时期的细胞特点,进而对选项逐项分析。‎ ‎16.下图为某遗传过程图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减数分裂发生在图中①和②过程 B. 受精作用发生在图中③过程 C. 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图中①、②过程中 D. 图中子代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机率是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①和②表示杂合子Aa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③表示雌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产生后代的过程。‎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减数分裂发生在图中①和②过程,A正确;受精作用发生在图中③过程,B正确;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发生在图中①、②过程中,C正确;图中子代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机率是1/3,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明确基因的分离定律和组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且D选项是在显性个体中求纯合子的概率。‎ ‎17.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A. 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 B. 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 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 D. 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则子一代为杂合子,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A正确;若子一代雌雄性都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B正确;若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不为3:1,C错误;若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则表现型比例为3:1,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弄清楚子一代的基因型、表现型以及子二代基因型、表现型比例成立的前提条件。‎ ‎18.如图表示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操作及理论解释,下列选项描述错误的是(  )‎ ‎ ‎ A. 图甲①和②的操作不能同时进行,②操作后要对A植株花进行套袋处理 B. 图乙揭示减数分裂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1、2的分离,等位基因D、d分别进入雌雄配子中 C. 图丙可以解释为何测交后代两种性状比为1:1‎ D. 孟德尔采用山柳菊做实验失败的原因之一是花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①表示去雄,②表示人工异花传粉。分析图乙:等位基因D和d随着同源染色体(1和2)的分开而分离。分析图丙: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详解】图甲①过程要在花粉成熟前,②过程要在花粉成熟后,因此这两个操作不能同时进行,②操作后要对母本套袋处理,防止外来花粉干扰,A正确;图乙揭示的是D、d这对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1和2)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遗传给后代,这里产生的含D和d的配子是同一性别的配子,B错误;图丙为测交实验遗传图谱,可以解释为何测交后代两种性状比为1:1,C正确;孟德尔采用山柳菊做实验失败的原因自然状态下很难是纯种,花小等,D正确。‎ ‎【点睛】易错选项B,由于等位基因D和d是位于同一个体的原始生殖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同时产生的含D和d的配子性别相同。‎ ‎19.如果在一个植物群体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为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繁殖的能力,则随机交配得到的下一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 1/16 B. 1/9 C. 1/8 D. 1/4‎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在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为50%,基因型 aa的比例占25%,由于aa个体失去繁殖能力,所以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为AA:Aa=1:2。‎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为AA:Aa=1:2,其产生的配子中A占2/3,a占1/3,因此它们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3×1/3=1/9,故选B。‎ ‎20.下列与孟德尔遗传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时必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B. 孟德尔通过演绎推理证明了他所提出的假说的正确性 C. 若以玉米为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所选的亲本必须是纯合子 D. 孟德尔根据亲本和隐性纯合子测交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5)具有热爱科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详解】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时,在自交实验的过程中不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A错误;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证明了他所提出的假说的正确性,B错误;若以玉米为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所选的亲本可以是杂合子,C错误;孟德尔根据亲本和隐性纯合子测交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豌豆的特点、人工异花传粉的具体过程;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及测交的概念,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1.某种品系的鼠毛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结果,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 )‎ 杂交 亲本 后代 杂交A 灰色×灰色 灰色 杂交B 黄色×黄色 ‎2/3黄色、1/3灰色 杂交C 灰色×黄色 ‎1/2黄色、1/2灰色 A. 杂交A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可说明亲本是纯合子 B. 由杂交B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 C. 杂交B后代中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 D. 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杂交B中,黄色×黄色→后代出现灰色,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黄色相对于灰色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杂交A中两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杂交C后代分离比为1:1,属于测交,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据此答题。‎ ‎【详解】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根据题意“科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可说明子代数量足够多,故杂交A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可说明亲本为纯合子,也可以根据杂交组合B判断灰色为隐性性状,故亲本均为纯合子,A正确;由杂交B中出现性状分离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B正确;杂交B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后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应为AA(黄色):Aa(黄色):aa(灰色)=1:2:1,即黄色:灰色=3:1,而实际黄色:灰色=2:1,这说明显性纯合致死,即杂交B后代中黄色毛鼠只有杂合子,C错误;根据表中杂交实验结果可知,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后代分离比推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各组亲本的基因型,这需要考生熟练掌握后代分离比推断法:(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22.下列各项实验中应采取的最佳交配方法分别是 ‎①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 ‎ ‎②鉴别一株长穗小麦是否为纯合子 ‎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 ‎ ‎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A. 杂交、测交、自交、测交 B. 测交、自交、自交、杂交 C. 杂交、自交、测交、杂交 D. 测交、测交、自交、杂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 杂交是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的方式,可以是同种生物个体杂交,也可以是不同种生物个体杂交。自交是指植物中自花受粉和同株异花受粉,可以是纯合子(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自交、杂合子自交。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主要用于测定F1的基因型,也可以用来判断另一个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鉴定生物是否是纯种,对于植物来说可以用测交、自交的方法,其中测交是最简单的方法;对于动物来讲则只能用测交的方法.采用自交法,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中没有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采用测交法,若后代中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①由于兔子是动物,所以鉴别一只白兔是否是纯合子适宜用测交的方法;②鉴别一株长穗小麦是否为纯合子,适宜用自交的方法,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没有出现性状分离为纯合子;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淘汰性状分离的个体;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适宜用杂交的方法,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各项试验中应采用的最佳交配方法分别是测交、自交、自交、杂交,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杂交、自交和测交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3.若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就称为复等位基因。例如,人类 ABO 血型系统有A型、B型、AB型、O型,由IA、IB、i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基因IA和IB对基因i是完全显性,IA和IB是共显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人类 ABO 血型系统有6种基因型 B. 一个正常人体内一般不会同时含有三种复等位基因 C. IA、IB、i三个复等位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D. A型血男性和B型血女性婚配生下的孩子,其血型最多有4种可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可能产生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也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2、根据题意,人类的ABO血型是受IA,IB和i三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的。IA和IB对i基因均为显性,IA和IB为共显性关系,即两者同时存在时,能表现各自作用。A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AIA和IAi,B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BIB和IBi,AB型为IAIB,O型为ii。‎ ‎【详解】人类ABO血型系统有A型、B型、AB型、O型四种,由IA、IB、i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共有6种基因型,分别是IAIA、IAi、IBIB、IBi、IAIB、ii,A正确;根据6种基因型可知,一个正常人体内一般不会同时含有三种复等位基因,B正确;IA、IB、i三个复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错误;A型血男性(IAi)和B型血女性(IBi)婚配生下的孩子,其血型最多有4种可能,D正确。 故选C。‎ ‎24.萝卜的花有红色、紫色和白色三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选用紫花植株分别与红花、白花、紫花植株杂交,产生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红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红花植株 B. 白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白花植株 C. 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既有红花植株,也有白花植株 D. 可用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详解】紫花×紫花→紫花∶红花∶白花=2∶1∶1,说明紫花为杂合子,红花与白花均为纯合子,因此红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红花植株,白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白花植株,A、B正确;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均为紫花植株,C 错误;紫花对白花为显性,可用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 ‎【点睛】以“紫花×紫花→紫花∶红花∶白花=2∶1∶1”为切入点,明辨紫花为杂合子,白花和红花均为纯合子,据此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 ‎25.人类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对应的性状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B Bb bb 男 非秃顶 秃顶 秃顶 女 非秃顶 非秃顶 秃顶 A. 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所生孩子一定秃顶 B. 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所生孩子一定非秃顶 C. 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生了一个儿子,有1/2秃顶的概率 D. 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最好生女孩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类的秃顶和非秃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B和b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型为BB的个体男女表现均为非秃顶,基因为bb的个体男女表现均为秃顶;基因Bb的男性个体表现为秃顶、女性个体表现为非秃顶。‎ ‎【详解】秃顶男女结婚,如果基因型为Bb(男)和bb(女),则后代女孩的基因型中含Bb,表现为非秃顶,故A错误;非秃顶的两个人结婚,如果基因型为BB(男)和Bb(女),则后代男孩的基因型是BB和Bb,其中Bb为秃顶,故B错误;非秃顶男(BB)与秃顶女性(bb)婚配后,后代基因型为Bb,若生的是儿子,则100%为秃顶,若是女儿,则100%为非秃顶,因而,最好生女儿,故C错误,D正确;综上所述,选D项。‎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相关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关联以及从题干表格中获取信息并应用的能力。‎ ‎26.某种两性花的植物,可以通过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繁殖后代。在25℃条件下,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都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植株开白花,但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植株花色不同,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 B. 若要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30℃条件下进行杂交实验 C. 在25℃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 D. 在30℃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在25℃条件下生长可能出现红花植株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基因)的控制,但也会受生活环境的影响;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由题干,该植物“在25℃条件下,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都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植株开白花”,说明该植物花色的性状受基因的控制;由题干“但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可知该植物花色的性状也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详解】由题干知,基因型是AA和Aa的该植物在25℃条件下都开红花、而在30℃条件下均开白花,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A正确;探究一株该植物的基因型是AA、Aa还是aa,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条件下进行自交,并在25℃的条件下培养后代,如果后代全部是红花植株、说明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如果都开白花、说明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如果既有开白花的植株,也有开红花的植株,则说明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错误;由题干知,在25℃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此种基因型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仍为aa、表现为白花,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C正确;由题干知,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其中AA、Aa在30℃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在25℃条件下生长会出现红花植株,D正确。 故选B。‎ ‎27.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A、a代表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①小球的黑色和白色分别表示雌、雄配子 ‎②小球的颜色可以不同但形态必须相同以免抓取时产生误差 ‎③甲、乙中小球数量必须相同,A:a的值可以不同 ‎④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棋子可以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a),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据此答题。‎ ‎【详解】①小球的黑色和白色分别表示含有a基因的配子、含有A基因的配子,①错误;②小球的颜色可以不同但形态必须相同,这样可以避免主观因素影响,以保证抓取每种配子的概率相同,②正确;③由于雄配子数量多于雌配子,故甲、乙中小球数量可以不同,但每个小桶内的A与a的小球数量必须相同,③错误;④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小球,是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④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掌握该实验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明确甲、乙小桶中摸出的A、a数量基本相等所表示的含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28.已知红花为显性,红花与白花杂交所生后代中红花∶白花=7∶1。亲代红花纯合子与杂合子之比为( )‎ A. 1:1 B. 2:1 C. 3:1 D. 4: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红花为显性(用R、r表示),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红花的基因型为RR或Rr,白花的基因型为rr。‎ ‎【详解】由于红花为显性,红花与白花杂交所生后代中红花:白花=7:1,说明后代中白花1/8.由于红花纯合子与白花杂交所生后代都是红花,只有红花杂合子与白花杂交所生后代才会出现白花,且红花:白花 ‎=1:1,所以可判断1/8为1/4×1/2,说明亲代红花中杂合子占1/4.因此,亲代红花纯合子与杂合子之比为3:1.故选C。‎ ‎【点睛】突破口:本题关键要注意红花中只有杂合子才能通过测交产生1/2的白花,但白花在所有后代中只占1/8,说明杂合子红花只占1/4。‎ ‎29.某哺乳动物背部的皮毛颜色由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任何两个基因组合在一起,各基因都能正常表达,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体现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 B. 该动物种群中关于体色纯合子有3种 C. 分析图可知,该动物体色为白色的个体一定为纯合子 D. 若一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的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本题图中体现了第一条途径。基因A1、A2和A3分别控制酶1、酶2和酶3的合成,由图知,只要无基因A1或基因A1不表达就会缺乏酶1,体色就为白色,所以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2A2、A3A3和A2A3三种。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1A3,棕色个体基因型为A1A2。‎ ‎【详解】由图知,基因A1、A2和A3分别控制酶1、酶2和酶3的合成,进而控制该动物的体色,能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性状,A正确;A1、A2和A3任何两个基因组合在一起,各基因都能正常表达,因此该动物种群中关于体色的纯合子有3种:A1A1、A2A2、A3A3,B正确;图中信息显示:只要缺乏酶1,体色就为白色,因此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2A2、A3A3和A2A3三种,而A2A3属于杂合子,C错误;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1A3,该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的棕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1A2,说明该白色个体必定含有A2基因,其基因型为A2A2或A2A3,若为A2A2,子代只能有棕色(A1A2)和白色(A2A3)两种类型,与题意不符,若为A2A3,则子代只能有棕色(A1A2)、黑色(A1A3)和白色(A2A3‎ ‎、A3A3)三种类型,与题意相符,D正确。‎ 故选C。‎ ‎30.某常染色体遗传病中,基因型为AA的人都患病,Aa的人有50%患病,aa的人都正常。下图的两个患病家系中,己知亲代中4号与其他三人的基因型不同。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 子代的4人中,能确定出基因型的只有7号 B. 6号与7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C. 若5号与7号结婚,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3/8 D. 两个家庭再生孩子患病的概率相等 ‎【答案】A ‎【解析】‎ 依题意和分析系谱图可知:亲代4人均正常,他们的基因型不可能是AA,而应是Aa或aa又因为亲代中4号与其他三人的基因型不同,若1号、2号均为aa,所生孩子不可能患病,所以1号、2号、3号的基因型均为Aa,4号的基因型是aa。进而推知:子代的4人中,5号的基因型为aa(占1/3)或Aa(占2/3),6号的基因型为AA(占1/3)或Aa(占2/3),7号的基因型为Aa,8号的基因型为aa(占1/2)或Aa(占1/2)。综上分析,子代的4人中,能确定出基因型的只有7号,A正确;6号与7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B错误;5号为1/3aa或2/3Aa,7号为Aa,二者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1/3×1/2×1/2Aa+2/3×(1/4AA+1/2×1/2Aa)=5/12,C错误;1号与2号再生孩子患病的概率=1/4AA+1/2×1/2Aa=1/2,3号与4号再生孩子患病的概率=1/2×1/2Aa=1/4,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以题意信息(特别是“AA的人都患病、Aa的人有50%患病”和“亲代中4号与其他三人的基因型不同”)为切入点,结合图示中亲代和子代的表现型以及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准确定位亲代中1至4号的基因型,进而推知子代中5至8号可能的基因型及其出现的概率,进而对各选项作出分析判断。‎ 二、非选择题 ‎31.下列两图为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坐标图和细胞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过程为_____分裂,②为_____数目的变化;‎ ‎(2)图甲c阶段中NO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LM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 ‎(3)图乙中D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 ‎(4)图乙中A可能位于图甲中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段,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图甲的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 ‎【答案】 (1). 有丝 (2).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 (3). 着丝点分裂 (4). 受精作用 (5). (第二)极体 (6). D (7). CD或OP (8). GH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a和b依次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LM表示受精作用;c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图中: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1)图甲中a过程中核DNA先增后减,最后与分裂前相同,说明为有丝分裂过程。图c中LM表示受精作用,②的数量加倍,NO段②加倍是直线上升,应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加倍,故②为染色体数目变化。‎ ‎(2)根据(1)中分析可知,图甲c阶段中NO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LM段形成的原因是受精作用。‎ ‎(3)由于该生物为雌性,图乙中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第一极体,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第二极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以形成的生殖细胞均不含同源染色体,故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D。 (4)图乙中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位于图甲中的CD或OP段。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甲中的GH段。‎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已知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Y、y控制的,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两点)。‎ ‎(2)从实验_______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显性性状。‎ ‎(3)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个体中绿色子叶占____________‎ ‎(4)若实验二F1中黄色子叶:绿色子叶为2:1,则丙与戊杂交后代中黄色子叶占_________,此时如果让实验二中的F1在自交和自由交配两种情况下,后代中黄色子叶分别占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答案】 (1).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合子、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等 (2). 二 (3). 黄色 (4). 1/6 (5). 2/3 (6). 2/5 (7). 1/2‎ ‎【解析】‎ ‎【分析】‎ 性状分离法可用来判断显隐性,所以可根据实验二黄色自交的后代有黄色和绿色判断黄色为显性性状。根据实验一中黄色和绿色杂交,后代黄色:绿色=1:1,说明实验一中相当于测交实验。根据实验二判断的黄色为显性性状,可知实验一的亲本为Yy×yy。‎ ‎【详解】(1)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有: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闭花受粉植物、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等。 (2)因为实验二中黄色子叶的个体自交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所以可从实验二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黄色是显性性状。‎ ‎(3)实验中一黄色子叶丙(Yy)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1/3YY,2/3Yy)杂交,所获得的子代中yy所占比例为2/3×1/4=1/6。 (4)若实验二F1中黄色子叶:绿色子叶为2:1,说明YY纯合致死,则丙(Yy)与戊(Yy)杂交后代中黄色子叶占2/3。如果此时让实验二中的F1(2/3Yy、1/3yy)自交,则后代中黄色子叶(Yy)为(2/3×1/2)÷(1-2/3×1/4)=2/5。若让实验二中的F1(2/3Yy、1/3yy)自由交配,根据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Y:y=(2/3×1/2):(2/3×1/2+1/3)=1:2,故Yy的个体占(1/3×2/3×2)÷(1-1/3×1/3)=1/2。‎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某研究小组按照孟德尔杂交实验的程序,做了如下两组实验:‎ 第一组:用纯种的灰身果蝇(BB)与黑身果蝇(bb)杂交,得到F1代,让F1代自由交配后,将F2代中的所有黑身果蝇除去,使F2代中的所有灰身果蝇再自由交配,产生F3代。‎ 第二组:用纯种的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代,让F1代自交后,将F2代中的所有矮茎豌豆除去,使F2代中的所有高茎豌豆再自交,产生F3代。‎ 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组实验中F2代中黑身果蝇所占的比例是______;第二组实验中,F2代的显性性状中,杂合体的高茎豌豆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2)第一组实验中F3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实验中F3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画出第二组实验从P代到F2代的遗传图解: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4 (2). 2/3 (3). 灰身果蝇∶黑身果蝇=8∶1 (4). 高茎豌豆∶矮茎豌豆=5∶1 (5). ‎ ‎【解析】‎ ‎【分析】‎ 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交配,植植物指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动物指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间交配。自由交配是指群体中的个体随机进行交配,基因型相同和不同的个体之间都要进行交配。按广义的定义来说,植物和动物都包括自交和杂交,只是动物仍然是在雌雄个体之间进行。‎ ‎【详解】(1)第一组实验中用纯种的灰身果蝇(BB)与黑身果蝇(bb)杂交,得到F1代基因型为Bb,让F1代自由交配后,F2代中黑身果蝇bb所占的比例是1/4;同理,第二组实验中,用纯种的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代基因型为Dd,让F1代自交后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因此F2代的显性性状中,杂合体的高茎豌豆所占的比例是2/3。‎ ‎(2)第一组实验中的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去除F2中所有黑身果蝇,则剩余果蝇中,BB占1/3、Bb占2/3,则B的基因频率为2/3、b的基因频率为1/3。让F2灰身果蝇自由交配,F3‎ 中BB所占的比例为2/3×2/3=4/9、Bb占2×2/3×1/3=4/9、bb占1/3×1/3=1/9,所以F3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8:1。第二组实验中的F2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将F2代中的所有矮茎豌豆除去,则剩余高茎豌豆中,DD占1/3、Dd占2/3。让F2代中的所有高茎豌豆再自交,F3中高茎豌豆所占的比例为1/3+2/3×3/4=5/6,矮茎豌豆所占的比例为2/3×1/4=1/6。因此,F3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高茎豌豆:矮茎豌豆=5:1。‎ ‎(3)第二组实验中亲本基因型为DD×dd,子一代基因型为Dd,子一代自交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表现型和比例为:高茎:矮茎=3:1。故遗传图解如下:‎ ‎。‎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和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关键是扣住“自由交配”一词,采用基因频率来答题,注意准确计算,避免不应该犯的错误。‎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