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9.50 KB
- 2021-09-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2020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
一、 选择题:本题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核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RNA分子,可降解特定的mRNA序列。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酶与脂肪酶仅有三种元素相同
B.核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C.核酶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
D.核酶不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
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所涉及的仪器、试剂及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脂肪的鉴定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③证明DNA半保留复制
④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 ⑤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 ⑥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A.①②⑤均需使用光学显微镜 B.④⑥均需使用无水乙醇
C.②③均需使用离心技术 D.②③⑤均需使用同位素标记法
3.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经济价值。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遮光比例(%)
叶绿素a/b
叶绿素含量
(mg/g)
净光合速率()
植株干重(g)
0
4.8
2.1
8.0
7.5
10
5.3
2.3
9.6
9.9
30
5.2
2.4
8.9
9.2
50
4.4
2.6
5.2
7.2
70
4.1
2.9
2.7
4.8
90
3.3
3.0
0
3.2
A.遮光处理对其干重没有影响
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
C.叶绿素a/b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判断指标
D.遮光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
4.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黄曲霉菌能否产生黄曲霉毒素属于相对性状
B.温度、pH等环境因素不会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C.不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
D.黄曲霉毒素能够致癌属于生物的表现型
5.I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高,但摄入糖后,体内血糖浓度很难降至正常水平,导致患者尿中出现葡萄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摄糖后血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多
B.患者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可能受损而导致胰岛素含量升高
C.患者的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会导致尿量增加
D.患者难以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法使血糖恢复正常值
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在生活实践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下图为人工培育含SOD植物新品种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SOD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B.②、③分别表示脱分化、再分化,两个过程不需要无菌操作也可完成
C.SOD催化O2形成H2O2的机制是为该反应提供活化能
D.该育种方式利用了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7.美洲钝眼蜱携带多种病菌,只要被它咬过的人吃到红肉,就会产生过敏反应,但吃白肉不发生过敏反应。据调查红肉中含有α-半乳糖甘酵素的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被美洲钝眼蜱咬过后人体会产生抗α-半乳糖甘酵素的抗体
B.美洲钝眼蜱的唾液中可能含有α-半乳糖甘酵素
C.过敏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D.白肉中同样含有α-半乳糖甘酵素
物种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实验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实验组
2.00
8.70
22.90
8.豌豆蚜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和豌豆蚜。研究人员施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检测两种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用样方法对利马豆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B.施蔬果剂后豌豆蚜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
C.该生态系统蝉大眼蝽属于第二、三营养级
D.据表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豌豆蚜
9.将某种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测定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下图中的曲线①表示在各种温度下该酶活性相对于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该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下图中的曲线②。据此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A.曲线①可知80℃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
B.曲线②的各数据点是在对应温度下测得的
C.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
D.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急剧下降
10.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X、Y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据图分析可知雌性个体有伴X染色体基因的异常表现
C.Y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Y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
D 图中流产胎儿多余的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亲
11.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图中曲线Ⅰ、Ⅱ表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某种培养液可以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
B.a-b时,膜内钠离子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有关
C.适当提高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值
D.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的钠离子由内流转变为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
12.灰沼狸生活在南非,营集群生活。一些个体在群中其它个体取食时,占据高处放哨。放哨者通常第一个发现接近的捕食者,并且发出告警声后,迅速到达安全的地方。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组别
受试者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甲组
前3天没参与站岗放哨的灰沼狸
用25g熟蛋喂食10个个体
站岗频繁且时间长
不喂食10个个体
站岗不频繁,且时间短
乙组
前3天参与站岗放哨的灰沼狸
用25g熟蛋喂食10个个体
站岗频繁且时间长
不喂食10个个体
站岗不频繁,且时间短
据上述现象及实验,无法推断出:
A.站岗放哨是利己又利他的动物行为 B.站岗放哨者与取食者是互利共生关系
C.实验结果与是否经历过站岗放哨无关 D.站岗放哨行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3.防御素是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物体中。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防御素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利于维持机体稳态
B.防御素高温变性后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不会产生紫色反应
C.加入NaCl后防御素会从溶液中析出,此过程不会造成其失活
D.防御素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破坏此细胞的核仁将影响防御素的形成
14.为探究适宜环境下,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需要振荡均匀后取样
B.生长旺盛期的培养液上层比下层酵母菌数量多
C.涂布平板法计数可用接种等量无菌水组做对照
D.涂布平板法统计的酵母菌数目会比实际值略大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5.科学研究发现,癌变前衰老的肝细胞能被由肿瘤抗原引导的免疫反应清除。利用该成果可对癌变前衰老的细胞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监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衰老的肝细胞内基因的表达停止,多种酶活性降低
B.肝细胞衰老的过程中,会产生与癌细胞相似的膜蛋白
C.免疫系统被抑制的患者体内,衰老的肝细胞不会积累
D.细胞癌变后将脱离正常分化,细胞内酶活性进一步降低
16.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开始刺激后,胰岛素浓度升高的原因是血糖浓度升高
B.开始刺激后,大鼠肝糖原分解将加快
C.开始刺激后,胰高血糖素浓度将会升高
D.该图示表明神经系统也可能参与血糖调节
17.给脑桥(位于大脑和小脑之间)注射能阻止γ-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引起排尿反射的最低尿量值)降低。相关推理正确的是
A.脑桥释放的γ-氨基丁酸能抑制排尿
B.γ-氨基丁酸使高位截瘫患者排尿顺畅
C.人体排尿反射的低高级中枢位于脑桥
D.不同年龄段的人排尿阈值都是不相同的
18.某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网)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个种群,且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为食,各种群生物体内某种重金属含量如图所示: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重金属含量微克/公斤·鲜重
0.0027
0.0025
0.026
0.025
0.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五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网)最可能为甲→乙→丙→丁→戊
B.甲、乙、丙、丁、戊五个种群的所有生物个体统称为一个生物群落
C.在甲、乙、丙、丁、戊生物种群之间碳的流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D.据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甲与乙、丙与丁分别处于同一营养级
19.最新《自然》载文: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一种新型抗生素(Lysocin E),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突变
B.按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变异定向积累的结果
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D.施用新型抗生素(Lysocin 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灭绝
20.从某高等动物浆细胞(L)中提取全部的mRNA,并以此为模板合成相应的DNA单链(L-cDNA),提取来自同一个体的胰岛B细胞(P)的全部mRNA(P-m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mRNA与L-cDNA进行分子杂交,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B.限制酶能特异性识别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破坏磷酸二酯键
C.能与L-cDNA互补的P-mRNA中含有编码呼吸酶的mRNA
D.浆细胞不能分泌胰岛素是因为缺乏编码胰岛素的相关基因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4分。
21.(11分)番茄喜温不耐热,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3℃。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控制的条件下,研究夜间低温条件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白天保持25℃,从每日16:00时至次日6:00时,对番茄幼苗进行15℃(对照组)和6℃的降温处理,在实验的第0、3、6、9天的9:00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
(1)图1结果显示,夜间6℃处理后,番茄植株干重 对照组。这表明低温处理对光合作用的抑制 对呼吸作用的抑制。
(2)研究人员在实验中还测定了番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度和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2所示。请依据图中结果分析夜间6℃低温处理,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 。
(3)光合作用过程中,Rubisco是一种极为关键的酶。
①研究人员在低夜温处理的第0、9天的9:00时取样,提取并检测Rubisco的量。结果发现番茄叶片Rubisco含量下降。提取Rubisco的过程在0~4℃下进行,是为了避免 。
②为研究Rubisco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提取番茄叶片细胞的总RNA,经 过程获得总cDNA。根据番茄Rubisco合成基因的 设计引物,再利用 技术扩增Rubisco合成基因。最后根据目的基因的产量,得出样品中Rubisco合成基因的mRNA的量。
③结果发现,低夜温处理组mRNA的量,第0天与对照组无差异,第9天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低夜温抑制了Rubisco合成基因 过程,使Rubisco含量下降。
(4)低夜温处理还改变了光合产物向不同器官的分配,使实验组番茄叶、茎、根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高于对照组,果实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变化的意义是 。
22.(10分)薇甘菊原产于中南美洲,后来入侵我国,它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致使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薇甘菊入侵某生态系统后植物种类数及碳储量变化如表所示:
未被侵入时期
轻微入侵时期
重度入侵时期
种类(种)
150
121
69
碳储量
(吨/公顷)
植被
56.2
50.9
43.5
凋落物
2.0
3.5
5.4
土壤
161.9
143.2
117.7
(1)薇甘菊入侵后导致植物群落的丰富度 (填“上升”或“下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 (填“升高”或“降低”)。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 (填“增强”或“减弱”)。
(2)田野菟丝子的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之间存在 关系,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数量。
(3)关于薇甘菊的成功入侵,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入侵种群在迁入新环境后发生适应性变化,把原来用于防御原产地天敌的能量投入到生长和繁殖中。为验证该假设,研究者将薇甘菊入侵种群和对照种群种植在与入侵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相同的环境中,除草、治虫,测定株高、分枝数和生物量。
①实验中,对照种群应从 获取。
②若测定结果为薇甘菊入侵种群 ,则该结果支持上述假设。
23.(10分)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性别差异有着紧密联系,雌激素能促进巨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科研人员为了研究雌激素对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进行相关实验深入研究。
(1)雌激素作为固醇类激素,可通过 (方式)进入靶细胞,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结合到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调节基因的 。
(2)用浓度为200ng/mL的雌激素动物细胞培养液处理巨噬细胞,对照组不添加雌激素,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雌激素对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 图2 雌激素对Dnmt1基因表达的影响
据图1分析,雌激素处理对于巨噬细胞的增殖具有 作用。
(3)科研人员提取培养48h的巨噬细胞总RNA,利用反转录PCR法检测Dnmt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2分析,雌激素可以 巨噬细胞Dnmt1基因(DNA甲基转移酶1基因)的表达,DNA甲基转移酶1可以对核基因进行修饰,在不改变基因 序列的前提下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据图1图2分析,雌激素处理前后Dnmt1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与巨噬细胞增殖的变化趋势 。
(4)科研人员推测雌激素对巨噬细胞增殖和Dnmt1表达的影响,可能受oct4基因的表达的调控。科研人员检测了雌激素处理前后oct4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雌激素对oct4基因表达的影响
综上所述,请你阐明雌激素对巨噬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
(5)研究发现,人类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与雌激素对于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高度相似,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请你提出一种治疗乳腺癌的思路: 。
24.(12分)水稻为二倍体植物,科研人员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突变株58S,该突变株在短日照下表现为可育,长日照下表现为雄性不育。
(1)为确定58S突变株雄性不育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应在 条件下进行 实验,观察子代是否出现雄性不育个体。
(2)为研究突变株58S水稻雄性不育的遗传规律,分别用不同品系的野生型(野生型58和野生型105)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实验结果见表1。
表1突变体58S与野生型58和野生型105杂交实验结果
组别
亲代
F1
F2
实验一
58S(♂)×野生型58(♀)
全部可育
683可育
227雄性不育
实验二
58S(♀)×野生型58(♂)
全部可育
670可育
223雄性不育
实验三
58S(♂)×野生型105(♀)
全部可育
690可育
45雄性不育
实验四
58S(♀)×野生型105(♂)
全部可育
698可育
46雄性不育
通过实验 比较说明58S雄性不育性状为位于野生型58细胞核的单基因隐性突变。实验三和实验四的F2中可育与不可育的比例均约为15:1,说明58S雄性不育性状是由 基因决定的。
(3)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株新的雄性不育单基因隐性突变体105S,为研究105S突变基因与58S突变基因的关系,将突变体105S和58S进行杂交,若子一代 ,则说明两者的突变基因互为等位基因;若子一代 ,则说明两者的突变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
(4)研究发现,水稻的可育性主要由(M,m)和(R,r)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基因型不同其可育程度也不相同,相关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可育性程度
基因型
MMRR
MMrr
MmRr
Mmrr
mmRR
mmrr
可育性%
97%
84%
61%
20%
5%
1%
从上表可以推测基因与可育性的关系是: 。
25.(11分)为使水稻获得抗除草剂性状,科研人员将除草剂草甘膦抗性基因转入水稻植株,获得抗草甘膦转基因水稻。
注:GUS基因表达产物经染色能从无色变成蓝色
(1)将草甘膦抗性基因作为 ,与Ti质粒用相同的 和DNA连接酶处理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2)用 处理农杆菌后获得感受态细胞,将其与基因表达载体混合完成转化后,在添加 的培养基中,经筛选1得到含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
(3)取某品种水稻的幼胚,先进行 处理,然后接种到培养基中,水稻幼胚细胞发生 形成愈伤组织。用含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侵染该愈伤组织。
(4)除了鉴定愈伤组织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以外,还可以利用GUS基因表达产物的鉴定进行图中的筛选2,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 。两次筛选后得到的转基因愈伤组织经过细胞的 过程,获得转基因水稻。
(5)为获得具有抗除草剂性状的转基因水稻,还需要在个体水平进行抗性测试。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筛选出对草甘膦具有抗性的转基因水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2.C 3.C 4.A 5. A 6.D 7.D 8.D
9.B 10.C 11.B 12.B 13.B 14.D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5.B 16.ABC 17.ACD 18.CD 19.AC 20.AD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4分。
21.(11分)
(1)低于(1分) 强于(1分)
(2)夜间6℃低温处理后,导致气孔开放度下降,使CO2 供应不足,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暗反应,最终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2分)
(3)高温使酶失活(1分) 逆转录(1分) (特定)碱基序列(1分) PCR(1分) 转录(1分)
(4)适应低温环境的自我保护(2分)
22.(10分)
(1)下降(1分) 降低(1分) 增强(2分)
(2)寄生(2分)
(3)①原产地(2分) ②株高、分枝数、生物量都大于对照组(2分)
23.(10分)
(1)自由扩散(1分) 转录(表达)(1分)
(2)促进(1分)
(3)显著提高(提高)(1分)碱基(碱基对、脱氧核苷酸)(1分)基本相同(相同、一致)(1分)
(4)雌激素通过促进oct4基因表达进而促进Dnmt1基因表达,导致巨噬细胞的增殖(2分)
(5)降低乳腺细胞中oct4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乳腺细胞中Dnmt1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乳腺细胞雌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水平(答对一点就给2分)
24.(12分)
(1)短日照(1分) 自交(1分)
(2)实验一实验二(2分) 非同源染色体的两对隐性(2分)
(3)全部为雄性不育(2分) 全部可育(2分)
(4)M和R都能提高个体的可育性,但M的效果更明显,且促进作用与M和R的数量正相关(答其中两点给2分,答一点给1分)
25.(11分)
(1)目的基因(1分)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1分)
(2)CaCl2 (1分) 潮霉素(1分)
(3)消毒(1分) 脱分化(1分)
(4)表达(1分) 再分化(1分)
(5)选取长势相同的野生型和转基因水稻,用等量相同浓度的草甘膦农药喷洒,相同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测水稻的生长情况(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