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9.50 KB
- 2021-09-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必修)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是( )
A.C B.H C.O D.N
2.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的重要色素.下列离子中,参与叶绿素合成的是( )
A.Ca2+ B.Cu2+ C.Mg2+ D.Fe2+
3.某些保健品含有一定量的性激素(或性激素类似物),对青少年的发育会造成不良影响.从化学成分上分析,性激素属于( )
A.糖类 B.脂质 C.蛋白质 D.核酸
4.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极为重要的有机物,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B.蛋白质分子中可能含有硫元素
C.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D.蛋白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5.下面关于细胞中水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B.老年人体内的含水量低于幼儿体内的含水量
C.越冬植物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增多
D.水可以直接作为反应物参与生化反应
6.用低倍镜观察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换上高倍镜后异物仍在,异物可能在( )
A.物镜上 B.目镜上 C.镜筒中 D.材料中
7.下列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
A.蓝藻 B.乳酸菌 C.酵母菌 D.大肠杆菌
8.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主要由②和③组成
B.细胞识别与①有关
C.细胞膜的各种成分是静止不动的
D.可以选用猪的红细胞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9.利用药物抑制细胞呼吸,对下列过程影响最大的是( )
A.氧气进入肺泡细胞 B.氨基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D.二氧化碳进入叶肉细胞
10.如图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过程中的几个图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质壁分离过程中,图甲中③的颜色越来越深
B.丙→乙→甲可表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
C.图示3个细胞中,丙细胞中的细胞液浓度最低
D.如果用黑藻做此实验,细胞中的叶绿体有助于实验效果的观察
11.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 B.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
C.ATP中的P代表磷酸基团 D.ATP分子的结构简式为A~T~P
1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B.酶只能在活细胞中发挥作用
C.酶既能催化化学反应,也能调节代谢
D.低温下酶活性降低的原因是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13.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所需的能量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B.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在白天进行,暗反应在夜晚进行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均有ATP生成
D.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中均能产生CO2
14.由细胞形态判断,下列细胞中正常情况下可能具有分裂能力的是( )
A. B. C. D.
15.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相对数量的关系,该细胞可能处于( )
A.前期或中期 B.间期或末期 C.中期或后期 D.后期或末期
16.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细胞数目增加
B.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
C.细胞凋亡就是细胞坏死,是一种非正常死亡
D.癌变的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17.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指( )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体液 D.组织液
18.下列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环境中,人体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B.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
C.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在调节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D.向正常人体内注射甲状腺激素,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量增多
19.如图所示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兴奋可以从一个神经元通过①②③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B.释放⑤的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要消耗能量
C.物质⑤和⑥结合后一定会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D.⑥表示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20.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使得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下列有关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糖尿病患者的尿液量增多
B.糖尿病患者的尿液遇碘液呈蓝色
C.适度运动、饮食调理对改善血糖水平有帮助
D.有些糖尿病患者为缓解病情,需要注射胰岛素
21.人体剧烈运动时,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 )
A.小脑 B.下丘脑 C.脑干 D.大脑皮层
22.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具有特异性,细胞免疫则没有
C.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
D.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
23.2016年12月1日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为:“携手抗艾,重在预防”.下列行为中,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是( )
A.与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 B.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和拥抱
C.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 D.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
24.如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给予图示方向的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向右弯,乙向左弯 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
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 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
25.农业生产上,摘心能提高棉花的产量,依据的原理主要是( )
A.减少其蒸腾作用,保持水分
B.降低植株高度,便于采摘
C.破坏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
D.避免生枝过多,出现落花落果
26.下列关于动、植物激素类似物在生产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保幼激素类似物处理家蚕可以增加产丝量
B.用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交尾可以降低种群的出生率
C.喷洒适当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选择性地去除杂草
D.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青香蕉,可以加速其转变为黄香蕉
27.如图为某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将是( )
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保持稳定 D.无法确定
28.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湖泊里的全部鱼 B.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
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 D.一块农田里的全部绿色植物
29.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和“J”型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S”型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
B.“S”型曲线形成的条件是资源、空间有限等
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型增长
D.“J”型增长的种群个体数量不断增加
30.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每天定时取样,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
B.将培养液滴在计数室上后,再盖上盖玻片
C.培养后期的样液一般需要稀释后再取样计数
D.对压在方格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3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改变演替的方向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绘的现象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C.泥石流过后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D.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32.生态系统中含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
A.昆虫的性外激素 B.丹顶鹤求偶时的双双起舞
C.鸟类的鸣叫声 D.金钱豹用尿液划出领域范围
33.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是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 B.青蛙是初级消费者
C.蛇与鼠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D.该食物网有2条食物链
34.下列有关制作生态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合理搭配瓶内生物与非生物的成分
B.按合适的比例放入不同营养级的生物
C.生态瓶要避免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D.定期向瓶内投放食物,通入洁净空气
35.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外来物种入侵增加了本地生物多样性
B.迁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C.《退耕还林条例》的实施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D.屠呦呦从黄花蒿中分离提取青蒿素作为药用属于间接价值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36.甲图是某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部分放大.请据图回答:
(1)甲图所示的细胞最可能是 .
A.大肠杆菌 B.叶肉细胞 C.根尖细胞 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2)甲图中的结构 (填图中序号)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3)甲图中⑧表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颗粒状细胞器,该结构的功能是 .
(4)乙图是甲图中结构 (填图中序号)的部分放大图,图乙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填反应名称)的 阶段.
37.如图甲为某细胞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某植物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图.请据图回答(在[]中填序号,在横线上填名称):
(1)甲图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位于[ ] .提取绿叶中色素时,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的目的是 .
(2)当CO2浓度为a时,低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 (填“>”或“=”或“<”)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
(3)CO2的固定发生的场所是[ ](填甲图中序号),高光强下,将CO2浓度从c点降低到b点,那么在短时间内,细胞中C3的含量变化是 .
(4)根据乙图分析,限制A点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38.图1是某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2的曲线图表示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请据图回答:
(1)曲线图中a~b对应的细胞分裂图象是 ,此时期细胞中发生的变化主要是 .
(2)为观察细胞分裂图象,需制作临时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 →染色→制片.
(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A、B、C、D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4)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细胞分裂图象是 .若该植物细胞正常情况下染色体数目是2n,则b~c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
39.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
(1)在反射弧的组成中,结构③的名称为 ,结构 (填数字序号)表示感受器.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填“单”或“双”)向的.
(3)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是 .
(4)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A、B处神经纤维内,然后在结构④某处施加一次有效刺激,却发现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那么施加刺激的位置在 .刺激结构④其他位置,电表指针发生偏转,具体情况是 .
40.图1表示碳循环过程,图2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丙属于 .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呼吁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力求减少图1中过程 (填图中的数字序号)的碳排放量.
(3)流入图2所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B和C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必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是( )
A.C B.H C.O D.N
【考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有:C、H、O、N、P、S;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有:C、H、O、N,其中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碳链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解答】解: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有:C、H、O、N,其中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碳链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因此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是C.
故选:A.
2.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的重要色素.下列离子中,参与叶绿素合成的是( )
A.Ca2+ B.Cu2+ C.Mg2+ D.Fe2+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部分无机盐离子的具体功能分析:
无机盐
功能
含量异常
I﹣
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
缺乏时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Fe2+
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缺乏时患贫血
Ca2+
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血钙过低时,会出现抽搐现象;血钙过高时,会患肌无力
Mg2+
组成叶绿素的元素之一
缺乏时叶片变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B
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油菜缺硼时,会出现“花而不实”
K+
促进植物体内淀粉的运输;动物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维持
缺乏时植物抗逆能力减弱,易受病害侵袭
Na+
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缺乏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解答】解:无机盐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故选:C.
3.某些保健品含有一定量的性激素(或性激素类似物),对青少年的发育会造成不良影响.从化学成分上分析,性激素属于( )
A.糖类 B.脂质 C.蛋白质 D.核酸
【考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解答】解: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类物质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故选:B.
4.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极为重要的有机物,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B.蛋白质分子中可能含有硫元素
C.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D.蛋白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
【解答】解:A、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A正确;
B、有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元素,如胰岛素,B正确;
C、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C正确;
D、蛋白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D.
5.下面关于细胞中水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B.老年人体内的含水量低于幼儿体内的含水量
C.越冬植物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增多
D.水可以直接作为反应物参与生化反应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1、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约占细胞质量的80%~90%,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运输.
2、水与代谢强度的关系:
①当自由水比例增加时,生物体代谢活跃,生长迅速.如干种子内所含的主要是结合水,干种子只有吸足水分﹣﹣获得大量自由水,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
②
与抗逆性的关系:当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较多时,代谢强度就会下降,抗寒、抗热、抗旱的性能提高.旱生植物比水生植物具有较强抗旱能力,其生理原因之一就是结合水含量较高.
【解答】解:A、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正确;
B、人体衰老的特征之一是身体细胞的含水量下降,老年人体内的含水量低于幼儿体内的含水量,B正确;
C、越冬植物的抗寒能力强,其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减少,C错误;
D、叶绿体光反应阶段的反应底物是水,D正确.
故选:C.
6.用低倍镜观察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换上高倍镜后异物仍在,异物可能在( )
A.物镜上 B.目镜上 C.镜筒中 D.材料中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显微镜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物镜、目镜或装片.判断方法如下:先移动装片,污物动则在装片上;不动再转换目镜,污物动在目镜上,不动就在物镜上.
【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知,换上高倍镜后异物仍在,说明异物不在物镜上,A错误;
B、由于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同时又不在物镜上,因此可能在目镜上,B正确;
C、异物不可能存在于镜筒中,C错误;
D、由于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即不在材料中,D错误.
故选:B.
7.下列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
A.蓝藻 B.乳酸菌 C.酵母菌 D.大肠杆菌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解答】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
B、乳酸菌(乳酸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
C、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C正确;
D、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D错误.
故选:C.
8.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主要由②和③组成
B.细胞识别与①有关
C.细胞膜的各种成分是静止不动的
D.可以选用猪的红细胞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分析】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分子.
【解答】解:A、细胞膜主要由③磷脂和②蛋白质组成,A正确;
B、B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与糖蛋白有关,①是糖蛋白,B正确;
C、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都是运动的,所以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
D、猪的红细胞细胞核和具有膜的细胞器,可以选用猪的红细胞制备纯净的细胞膜,D正确.
故选:C.
9.利用药物抑制细胞呼吸,对下列过程影响最大的是( )
A.氧气进入肺泡细胞 B.氨基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D.二氧化碳进入叶肉细胞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利用药物抑制细胞呼吸,则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减少,影响的主动运输,而氨基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因此影响最大.
【解答】解:A、氧气进入肺泡细胞是自由扩散,影响因素是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A错误;
B、氨基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B正确;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影响因素是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和载体,C错误;
D、二氧化碳进入叶肉细胞是自由扩散,影响因素是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D错误.
故选:B.
10.如图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过程中的几个图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质壁分离过程中,图甲中③的颜色越来越深
B.丙→乙→甲可表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
C.图示3个细胞中,丙细胞中的细胞液浓度最低
D.如果用黑藻做此实验,细胞中的叶绿体有助于实验效果的观察
【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分析】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解答】
解:A、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失水,则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在质壁分离过程中颜色越来深,A正确;
B、丙→乙→甲过程中质壁分离现象越来越弱,可表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B正确;
C、图示3个细胞中,丙细胞中失水最多,所以细胞液浓度最高,C错误;
D、叶绿体有颜色,如果用黑藻做此实验,细胞中的叶绿体有助于实验效果的观察,D正确.
故选:C.
11.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 B.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
C.ATP中的P代表磷酸基团 D.ATP分子的结构简式为A~T~P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解答】解:A、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核苷,A错误;
B、ATP中的T代表3个(磷酸基团),B错误;
C、ATP中的P代表磷酸基团,C正确
D、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D错误;
故选:C.
1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B.酶只能在活细胞中发挥作用
C.酶既能催化化学反应,也能调节代谢
D.低温下酶活性降低的原因是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考点】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A正确;
B、酶能在活细胞中好而细胞外发挥作用,B错误;
C、酶只具有催化功能,C错误;
D、高温下酶活性降低的原因是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低温只会降低酶的活性,不会破坏酶的结构,D错误.
故选:A.
13.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所需的能量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B.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在白天进行,暗反应在夜晚进行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均有ATP生成
D.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中均能产生CO2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细胞呼吸的方式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C6H12O62C3H6O3+能量.
【解答】解:A、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有机物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分解产生提供,A正确;
B、暗反应在白天和夜晚都可以进行,与光无关,B错误;
C、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均有ATP生成,C正确;
D、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中均能产生CO2,D正确.
故选:B.
14.由细胞形态判断,下列细胞中正常情况下可能具有分裂能力的是( )
A. B. C. D.
【考点】细胞的分化.
【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解答】解:A、图示为精子,其已经高度分化,一般不再分裂,A错误;
B、图示细胞还未高度分化,可能具有分裂能力,B正确;
C、图示为骨骼肌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C错误;
D、图示为神经元,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D错误.
故选:B.
15.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相对数量的关系,该细胞可能处于( )
A.前期或中期 B.间期或末期 C.中期或后期 D.后期或末期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分析图解:图中看出,染色体数:DNA数=1:2,表明此时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表明此时间段内存在染色单体.
【解答】解:A、前期或中期时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因此相对数量为1:2,A正确;
B、间期DNA复制前和末期,一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相对数量为1:1,B错误;
C、后期时,由于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相对数量为1:1,C错误;
D、后期或末期时,一条染色体上均只含有1个DNA分子,相对数量为1:1,D错误.
故选:A.
16.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细胞数目增加
B.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
C.细胞凋亡就是细胞坏死,是一种非正常死亡
D.癌变的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考点】细胞的分化;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癌变的原因.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非正常性死亡.
3、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
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解答】解:A、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加,A错误;
B、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B错误;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而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因此细胞凋亡不是细胞坏死,C错误;
D、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因此癌变的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正确.
故选:D.
17.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指( )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体液 D.组织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体液由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
故选:B.
18.下列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环境中,人体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B.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
C.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在调节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D.向正常人体内注射甲状腺激素,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量增多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甲状腺素对动物的作用:①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②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A正确;
B、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B正确;
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二者具有协同作用,C正确;
D、由于存在负反馈调节,向正常人体内注射甲状腺激素,导致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过多,抑制下丘脑的活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量减少,D错误.
故选:D.
19.如图所示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兴奋可以从一个神经元通过①②③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B.释放⑤的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要消耗能量
C.物质⑤和⑥结合后一定会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D.⑥表示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其中①为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后膜;④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⑤为神经递质;⑥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解答】解:A、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需要通过突触结构,突触包括①为突触前膜、②为突触间隙和③为突触后膜,A正确;
B、⑤为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的,该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错误;
C、物质⑤神经递质和⑥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错误;
D、⑥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D正确.
故选:C.
20.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使得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下列有关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糖尿病患者的尿液量增多
B.糖尿病患者的尿液遇碘液呈蓝色
C.适度运动、饮食调理对改善血糖水平有帮助
D.有些糖尿病患者为缓解病情,需要注射胰岛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糖尿病: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太少;缺乏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使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表现:高血糖、多食、多尿、多饮、身体消瘦.(三多一少)
【解答】解:A、糖尿病患者由三多一少的症状,其一尿液量增多,A正确;
B、糖尿病患者的尿液韩鸥葡萄糖,遇碘液不呈蓝色,B错误;
C、餐后适度运动使糖耐量受损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水平,C正确;
D、胰岛素可以降血糖,D正确.
故选:B.
21.人体剧烈运动时,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 )
A.小脑 B.下丘脑 C.脑干 D.大脑皮层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大脑皮层是许多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神经中枢,如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有许多重要的神经功能区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等.脑干中有专门调节人体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解答】解:A、小脑与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有关,A错误;
B、下丘脑是调节血糖、水盐平衡等生命活动的中枢,B错误;
C、脑干中有专门调节人体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C正确;
D、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D错误.
故选:C.
22.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具有特异性,细胞免疫则没有
C.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
D.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人体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解答】解:A、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是人体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
B、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异性,B错误;
C、体液免疫过程中B淋巴细胞能产生记忆细胞,C正确;
D、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是再次免疫,D正确.
故选:B.
23.2016年12月1日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为:“携手抗艾,重在预防”.下列行为中,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是( )
A.与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 B.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和拥抱
C.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 D.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
【考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解答】解:A、“与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属于通过血液进行传播,A错误;
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因此与艾滋病人握手和拥抱不会感染艾滋病毒,B正确;
C、“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属于通过血液进行传播,C错误;
D、“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属于性传播途径,D错误.
故选:B.
24.如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给予图示方向的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向右弯,乙向左弯 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
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 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
【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植物的向光生长主要受生长素调控;生长素是尖端产生的,可以向下运输;植物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位置;生长素运输受单侧光影响;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的,哪侧长得快,则向对侧弯曲.
【解答】解:甲图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两侧生长素浓度相同,所以甲直立生长不弯曲;
乙图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的向下运输,所以乙不生长不弯曲;
所以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甲不弯曲、乙不弯曲.
故选:D.
25.农业生产上,摘心能提高棉花的产量,依据的原理主要是( )
A.减少其蒸腾作用,保持水分
B.降低植株高度,便于采摘
C.破坏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
D.避免生枝过多,出现落花落果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顶端优势的应用.解答时可以从顶端优势的概念、原理、应用方面来分析.
【解答】解:顶端优势指的是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原理:由顶芽形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加大,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敏感而被抑制生长;同时,生长快的顶端,夺取侧芽的营养,造成侧芽营养不足. 顶端优势的原理在果树整枝修剪上应用极为普遍,人工切除顶芽,就可以促进侧芽生产,增加分枝数.在生产实践中经常根据顶端优势的原理,进行果树整枝修剪,茶树摘心,棉花打顶,以增加分枝,提高产量.
故选:C.
26.下列关于动、植物激素类似物在生产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保幼激素类似物处理家蚕可以增加产丝量
B.用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交尾可以降低种群的出生率
C.喷洒适当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选择性地去除杂草
D.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青香蕉,可以加速其转变为黄香蕉
【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分析】五大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解答】解:A、用蜕皮激素类似物处理家蚕可以促进成虫的到来,用保幼激素处理可以增加产丝量,A正确;
B、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引诱雄虫,破坏了性别比例,种群的出生率下降,B正确;
C、生长素具有两重性,高浓度抑制生长,喷洒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选择性地去除杂草,C正确;
D、促进果实成熟的是乙烯,不是生长素,D错误.
故选:D.
27.如图为某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将是( )
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保持稳定 D.无法确定
【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年龄组成:
(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解答】解:据图分析,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故选:A.
28.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湖泊里的全部鱼 B.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
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 D.一块农田里的全部绿色植物
【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且符合种群的特征.
3、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解答】解:A、一个湖泊里的全部鱼存在多种鱼,不符合种群概念中“同一种生物”,A错误;
B、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属于同一地点、同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属于种群,B正确;
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C错误;
D、一块农田里的全部绿色植物能包含多个物种,不符合种群概念中“同一种生物”,D错误.
故选:B.
29.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和“J”型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S”型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
B.“S”型曲线形成的条件是资源、空间有限等
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型增长
D.“J”型增长的种群个体数量不断增加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解答】解:A、“S”型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A正确;
B、“S”型曲线形成的条件是资源、空间有限等,B正确;
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S”型增长,C错误;
D、“J”型增长的种群个体数量不断增加,D正确.
故选:C.
30.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每天定时取样,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
B.将培养液滴在计数室上后,再盖上盖玻片
C.培养后期的样液一般需要稀释后再取样计数
D.对压在方格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分析】采用抽样检测法使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在计数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1、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下,这样使酵母菌分布均匀,防止酵母凝聚沉淀,提高计数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求得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误差小.
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对培养液进行稀释以便于酵母菌的计数.
4、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计数同侧相邻两边上的菌体数,一般可采取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处理,另两边不计数.
5、计数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平均数值来计算,对每个样品可计数三次,再取其平均值.计数时应不时地调节焦距,才能观察到不同深度的菌体.按公式计算每mL(或10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
6、血球计数板的清洁.血球计数板使用后,用自来水冲洗,切勿用硬物洗刷,洗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或用95%的乙醇、无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脱水使其干燥.通过镜检观察每小格内是否残留菌体或其他沉淀物.若不干净,则必须重复清洗直到干净为止.
【解答】解:A、实验过程中,每天定时取样,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A正确;
B、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后,吸取多余的培养液后即可镜检开始计数,B错误;
C、培养后期的样液中酵母菌数量过多,一般需要稀释后再取样计数,C正确;
D、对压在方格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D正确.
故选:B.
3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改变演替的方向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绘的现象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C.泥石流过后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D.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考点】群落的演替.
【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解答】解:A、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A错误;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绘的现象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B正确;
C、泥石流过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
D、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D错误.
故选:B.
32.生态系统中含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
A.昆虫的性外激素 B.丹顶鹤求偶时的双双起舞
C.鸟类的鸣叫声 D.金钱豹用尿液划出领域范围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和营养信息.
(1)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
(2)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行外激素等,就是化学信息.
(3)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
【解答】解:A、昆虫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A错误;
B、丹顶鹤求偶时的双双起舞属于行为信息,B错误;
C、鸟类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
D、金钱豹用尿液划出领域范围属于化学信息,D错误.
故选:C.
33.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是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 B.青蛙是初级消费者
C.蛇与鼠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D.该食物网有2条食物链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即草→蝗虫→青蛙→蛇→鹰、草→鼠→蛇→鹰、草→鼠→鹰.
【解答】解:A、草是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A正确;
B、青蛙是次级消费者,B错误;
B、蛇与鼠之间存在捕食关系,C错误;
D、该食物网有3条食物链,D错误.
故选:A.
34.下列有关制作生态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合理搭配瓶内生物与非生物的成分
B.按合适的比例放入不同营养级的生物
C.生态瓶要避免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D.定期向瓶内投放食物,通入洁净空气
【考点】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解答时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组成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等方面入手.
【解答】解: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一定要合理搭配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A正确;
B、生态瓶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B正确;
C、生态瓶摆放在光照下,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使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C正确;
D、生态瓶里有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可以确保该生态系统顺利进行,D错误.
故选:D.
35.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外来物种入侵增加了本地生物多样性
B.迁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C.《退耕还林条例》的实施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D.屠呦呦从黄花蒿中分离提取青蒿素作为药用属于间接价值
【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3、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解答】解:A、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导致生态入侵,不仅没有增加本地生物多样性,可能还会破坏本地生物多样性,A错误;
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B错误;
C、《退耕还林条例》的实施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
D、屠呦呦从黄花蒿中分离提取青蒿素作为药用属于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36.甲图是某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部分放大.请据图回答:
(1)甲图所示的细胞最可能是 B .
A.大肠杆菌 B.叶肉细胞 C.根尖细胞 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2)甲图中的结构 ⑦ (填图中序号)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3)甲图中⑧表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颗粒状细胞器,该结构的功能是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
(4)乙图是甲图中结构 ④ (填图中序号)的部分放大图,图乙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有氧呼吸 (填反应名称)的 第三 阶段.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分析题图:甲图是某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叶绿体、②是细胞壁、③是细胞膜、④是线粒体、⑤是细胞质基质、⑥是内质网、⑦是细胞核、⑧是附着型核糖体、⑨是高尔基体.乙图:所示的膜结构能够将氢和氧气合成水,即能够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线粒体内膜,据此答题.
【解答】解:(1)解:ABCD、甲图所示细胞为植物细胞,不可能是大肠杆菌细胞,具有叶绿体,不可能是根尖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只能是叶肉细胞.B正确;
故选:B.
(2)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3)附着在内质网上的颗粒状细胞器是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乙图所示的膜结构能够将氢和氧气合成水,即能够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线粒体内膜.
故答案为:
(1)B
(2)⑦
(3)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4)④有氧呼吸 第三
37.如图甲为某细胞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某植物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图.请据图回答(在[]中填序号,在横线上填名称):
(1)甲图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位于[ ③ ] 类囊体 .提取绿叶中色素时,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的目的是 有助于研磨充分 .
(2)当CO2浓度为a时,低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 > (填“>”或“=”或“<”)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
(3)CO2的固定发生的场所是[ ④ ](填甲图中序号),高光强下,将CO2浓度从c点降低到b点,那么在短时间内,细胞中C3的含量变化是 下降 .
(4)根据乙图分析,限制A点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光照强度 .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据图分析:甲图表示叶绿体的结构,其中①是叶绿体外膜,②是叶绿体内膜,③是类囊体薄膜,④是叶绿体基质.图乙中,b点表示低光强条件下该植物的二氧化碳光饱和点,c点表示高光强条件下的二氧化碳饱和点.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1)据图甲分析,光合作用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③上.提取光合作用的色素时,加入的二氧化硅的作用是有助于研磨充分.
(2)图乙中,当CO2浓度为a时,低光强下净光合速率为负值,的净释放,该植物有二氧化碳说明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大于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
(3)二氧化碳的固定场所是叶绿体基质④.高光强下,将CO2
浓度从c点降低到b点,那么在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合成减少,去路不变,最终导致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下降.
(4)根据乙图分析,b点时在低光强条件下已经达到二氧化碳饱和点A,此时限制A点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原因不再是自变量二氧化碳浓度,而是光照强度.
故答案为:
(1)[③]类囊体 有助于研磨充分
(2)>
(3)④下降
(4)光照强度
38.图1是某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2的曲线图表示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请据图回答:
(1)曲线图中a~b对应的细胞分裂图象是 B ,此时期细胞中发生的变化主要是 染色体复制 .
(2)为观察细胞分裂图象,需制作临时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 漂洗 →染色→制片.
(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A、B、C、D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B→D→A→C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4)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细胞分裂图象是 D .若该植物细胞正常情况下染色体数目是2n,则b~c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2n或4n .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分析图1:A细胞处于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分裂间期;C细胞处于分裂末期;D细胞处于分裂中期.
图2中曲线表示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其中ab段表示分裂间期,bc段表示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de段表示分裂末期
【解答】解:(1)曲线图中a~
b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分裂图象B也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此时细胞中正在进行染色体复制.
(2)制作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A细胞处于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分裂间期;C细胞处于分裂末期;D细胞处于分裂中期,在一个细胞周期中,A、B、C、D发生的先后顺序是B间期→D中期→A后期→C末期.
(4)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细胞分裂图象是中期D,此时染色体的形态稳定,数目清晰,bc段表示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裂后期,若该植物细胞正常情况下染色体数目是2n,则分裂前期、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2n,在分裂后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4n.
故答案为:
(1)B 染色体复制(或答“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漂洗
(3)B→D→A→C
(4)D 2n或4n
39.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
(1)在反射弧的组成中,结构③的名称为 神经中枢 ,结构 ① (填数字序号)表示感受器.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单 (填“单”或“双”)向的.
(3)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是 负→正→负 .
(4)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A、B处神经纤维内,然后在结构④某处施加一次有效刺激,却发现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那么施加刺激的位置在 AB的中点 .刺激结构④其他位置,电表指针发生偏转,具体情况是 偏转2次,方向相反 .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分析】(1)判断感受器的方法有二:一是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二是根据突触上兴奋传导的方向判断.因此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3)刺激C后,该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当兴奋往前传递的时候,该处又会回到静息状态,即“外正内负”,故,其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转变成正电位,再转变成负电位.
(4)当刺激AB中点时,由于距离微电流计两端的距离相等,那么兴奋到达距微电流计两端的时间相同,故指针不会发生偏转.
【解答】解:(1)分析图象可知,③应是神经中枢,①表示感受器.
(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3)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刺激前为静息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刺激后变成动作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当兴奋传导后,又恢复成静息电位,故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转变成正电位,再转变成负电位.
(4)刺激的位置在A与B的中点时,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故两个电极的电位会由负电位同时变成正电位,然后再恢复成负电位,故指针不会偏转;若刺激结构④其他位置,两个电极先后发生电位变化,所以电表指针发生偏转2次,方向相反..
故答案为:
(1)神经中枢 ①
(2)单
(3)负→正→负
(4)AB的中点 偏转2次,方向相反
40.图1表示碳循环过程,图2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丙属于 生产者 .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二氧化碳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呼吁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力求减少图1中过程 ⑤ (填图中的数字序号)的碳排放量.
(3)流入图2所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1250千焦 ,B和C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5%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分析图1:乙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丙表示生产者,甲表示分解者,丁表示消费者;①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③表示光合作用,④表示呼吸作用,⑤表示燃烧,⑥表示捕食.
分析图2:A表示生产者,BC表示消费者,D表示分解者.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丙为生产者.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因此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呼吁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力求减少图1中过程⑤的碳排放量.
(3)流入图2所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即1250千焦;B和C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2)CO2⑤
(3)1250千焦 15%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