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7.50 KB
- 2021-09-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过程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的双眼皮与大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
B. 基因组成中有一对基因杂合,即为杂合子
C. 测交可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D. 隐性性状指的是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答案】B
【解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常用的是杂交和自交。隐性性状是指在杂种一代不能表现的性状。
【详解】A、人的双眼皮与大耳垂是不同的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由相同基因组成的配子结合形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做纯合子,由不同基因组成的配子结合形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做杂合子,所以基因组成中有一对基因杂合,即为杂合子,B正确;
C、测交是指让某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当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未知时,测交是不适用的,C错误;
D、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其在纯合时能表现出来,D错误。故选B。
【点睛】该题考查的有相对性状、杂合子、隐性性状的概念以及遗传学中杂交、自交、测交等方式的应用。
2.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与矮茎的比787:277,上述实验结果的实质是( )
A. 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具有显性作用
B. 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 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D. 控制高茎和矮茎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答案】D
【解析】F2中高茎与矮茎的比787:277,约为3:1,推测控制高矮茎性状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高茎对矮茎为显性。
【详解】A、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具有显性作用,但并非F2中高茎与矮茎的比约3:1的实质,A错误;
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即为结果,并非实质,B错误;
C、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非实质,C错误;
D、控制高茎和矮茎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即遵循分离定律,从而造成了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故选D。
3. 下列有关孟德尔杂交实验及“假说-演绎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是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重要因素
B. “配子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属于假说内容
C. “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D.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答案】B
【解析】为了解释3:1的分离比,孟德尔提出了假说。假说的内容主要是: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其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在形成配子即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雌雄配子结合,又恢复为一对。F1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F2有三种基因型(比例1:2:1),两种表现型。
【详解】A、豌豆闭花、自花授粉,相对性状多,是遗传的良好材料,A正确;
B、假说内容中“配子中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B错误;
C、“F1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因此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C正确;
D、“测交实验”是与隐性的个体杂交,能检测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故选B。
4. 下列关于人类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着性染色体遗传
C.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 X和Y染色体携带的基因种类和数量不同,不属于同源染色体
【答案】B
【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一对染色体。
【详解】A、生殖细胞中不仅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有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的表达,A错误;
B、性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着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
C、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属于核基因,在遗传中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错误;
D、X和Y染色体属于异形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特殊的同源染色体,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畴,不同细胞的基因的表达情况。
5. 在刑事领域,DNA能像指纹一样用来鉴定个人身份,这主要利用DNA的结构具有( )
A. 特异性 B. 稳定性 C. 多样性 D. 可变性
【答案】A
【解析】DNA分子具有稳定性、特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详解】DNA分子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体现了该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体现了其多样性;DNA分子中含有的氢键的数目越多,该DNA分子结构就越稳定;根据题意,要使DNA能像指纹一样用来鉴定个人身份,利用的是DNA分子的特异性。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DNA分子特点的内涵。
6. 用甲、乙两个小桶及分别标记为D、d的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模拟的是雌、雄亲本产生配子数量的比例
B. 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性生殖器官
C. 每次必须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并进行摇匀
D. 两小桶中的彩球总数可以不同,但每桶中两种彩球的数量一定要相等
【答案】A
【解析】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该实验模拟遗传因子的分离与配子的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A错误;
B、该实验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B正确;
C、每次必须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并进行摇匀,以保证两种配子的数目相等,C正确;
D、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而雌、雄配子的数目不一定相等,一般都是雄配子多于雌配子,故两小桶中的彩球总数可以不同。每桶中D、d两种彩球代表含等位基因的配子,故每桶中两种彩球的数量一定要相等,D正确。故选A。
【点睛】理解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原理、材料用具和目的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疾病,患者骨髓内会出现大量恶性增殖的白细胞。该病是由于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互换片段所致。这种变异属于( )
A. 染色体数目变异 B. 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C. 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 D. 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替换
【答案】B
【解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果蝇的缺刻翅的形成也是由于一段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
(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如女性习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
(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如惯性粒白血病(第14号与第22号染色体部分易位,夜来香也经常发生这样的变异)。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是由于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互换片段所致的,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正确;
故选B。
8.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重组可导致兄妹间的遗传产生差异
B. 纯合子自交会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C.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
D. 减数分裂可以发生基因重组而有丝分裂不能
【答案】B
【解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详解】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的类型有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二者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并且涉及到至少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纯合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理解基因重组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 下列有关遗传学经典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沃森和克里克搭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B. 摩尔根利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C.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是使R型菌产生稳传遗传变化的物质
D.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2P标记的实验组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增大误差
【答案】C
【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进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以实物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属于物理模型,A正确;
B、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B正确;
C、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的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C错误;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2P标记的是噬菌体DNA,实验中,噬菌体将DNA注入大肠杆菌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离心后,蛋白质外壳在上清液中,菌体在沉淀物中,沉淀物反射性很高,保温时间不宜过短或过长,若过短则噬菌体的DNA没有完全进入细菌,若保温时间延长,细菌裂解后释放出噬菌体,都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进而增大实验误差,D正确。故选C。
10. 图为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经过努力,绘制出的第一幅果蝇各种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部分),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朱红眼和深红眼是一对相对性状
B. 基因在该条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该条染色体是由其上的所有基因构成
D. 图中各基因都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答案】BD
【解析】据图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详解】A、相对性状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错误;
B、基因在该条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该条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包括所有基因和非基因片段,C错误;
D、图中各基因都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正确。故选BD。
11. 下图解释结肠癌发生的简化模型。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该图示中的原癌基因成功突变为抑癌基因II
B. 健康人的细胞中不会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C. 该图示说明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D. 腌制食品含有的亚硝酸盐可能是诱发结肠癌的物理因素
【答案】C
【解析】分析图解可知,癌细胞的发生以及转移是多个基因共同突变的结果。癌细胞的特点有: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之间彼此的黏着性降低,从而使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
【详解】A、该图示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II是非等位基因,不是基因突变而来的,A错误;
B、健康人的细胞中也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错误;
C、该图示说明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C正确;
D、腌制食品含有的亚硝酸盐是化学物质,可能是诱发结肠癌的化学因素,D错误。
故选C。
12. 下列有关真核生物双链DNA分子结构及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双链互补碱基对之间均以氢键相连
B. 不同DNA分子中(A+ C)/(T +G)的值均相同
C. DNA的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
D. 复制生成的两条子链中碱基的排列顺序相同
【答案】D
【解析】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DNA双链的互补碱基对之间以氢键相连,A正确;
B、双链DNA分子中,A=T,G=C的数目,因此不同DNA分子中(A+ C)/(T +G)的值均相同,B正确;
C、DNA的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C正确;
D、复制生成的两条子链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互补,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3. tRNA是将氨基酸转运到生产线上的搬运工。图是某tRNA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构①遵循A-U、C-G互补配对原则
B. 结构②是该tRNA结合氨基酸的部位
C. 结构③为密码子,由三个相邻碱基构成
D. 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答案】C
【解析】tRNA呈三叶草结构,内部含有氢键,-OH端携带氨基酸,且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在翻译过程中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
【详解】A、结构①是氢键,在碱基对之间,由于RNA含有的碱基是A、U、C、G,所有遵循A-U、C-G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
B、tRNA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构成反密码子,图中结构②就是该tRNA结合氨基酸的部位。B正确;
C、结构③为反密码子,由三个相邻碱基构成,能与mRNA上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C错误;
D、tRNA有61种,氨基酸约20种,且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D正确。
故选C。
【点睛】该题考查翻译过程中tRNA的结构、作用特点,要求考生能准确识图并熟记相关考点。
14. 艾弗里和同事利用接种有R型肺炎链球菌的培养基及除去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进行了著名的体外转化实验,实验的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组号
细胞提取物的处理方法
培养皿长菌情况
①
不作处理
?
②
添加蛋白酶
R型、S型
③
添加RNA酶
R型、S型
④
添加酯酶
R型、S型
⑤
添加DNA酶
?
A. 该实验采用减法原理控制实验的自变量
B. 实验①和⑤中培养皿上长出的菌落种类不同
C. 实验②、③和④说明相应处理后的细胞提取物仍具转化活性
D. 本实验很好的说明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的DNA就是转化因子
【答案】C
【解析】艾弗里和他的同事把活的R型菌和S型菌不同的提取物分别混合,观察培养基上的长菌情况,实验结论是:DNA是转化因子,蛋白质不是。
【详解】A、该实验采用减法原理控制实验的自变量,A正确;
B、①长出R型和S型菌,⑤长出R型菌,长出的菌落种类不同,B正确;
C、实验②、③和④结果都有R型菌和S型菌,说明具转化活性的不是相应处理的细胞提取物,C错误;
D、本实验很好的说明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的DNA就是转化因子,D正确。故选C。
【点睛】理解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目的是解答本题关键。艾弗里实验的目的是,把DNA和其他物质分开来,单独的研究各自的遗传效应。
15. 已知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中解旋酶的活性,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功能。图为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其中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和④需要的原料和模板均不同
B. 环丙沙星能够显著抑制细菌内的①②过程
C. 红霉素能通过抑制③过程来抑制细菌繁殖
D. 上述①~④生理过程都需要ATP提供能量
【答案】B
【解析】图示为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依次表示DNA的复制、转录、翻译、RNA的复制、逆转录过程。各过程需要的条件均包括:模板、原料、能量、酶。
【详解】A、过程①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模板是DNA的两条链,过程④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模板是RNA链。A正确;
B、已知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中解旋酶的活性,图中只有①过程需要解旋酶参与,②过程需要的是RNA聚合酶,因此环丙沙星能够显著抑制的是细菌内的①过程。B错误;
C、由题干信息“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功能”,可知红霉素阻断的是翻译过程,因此红霉素能通过抑制③过程来抑制细菌繁殖。C正确;
D、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所以①~④生理过程需要的能量就是由ATP提供的。D正确。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比较记忆中心法则各过程的条件,同时要有效获取题干中的信息,并将其与所学知识有效联系起来。
16. 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中轻者眼球稍微能转动,重者不能转动。下列不符合该病遗传特点的是( )
A. 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B. 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位是患者
C. 男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其女儿均发病
D. 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其女儿均正常
【答案】D
【解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有:男病其母女必病,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遗传的特点。
【详解】A、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A正确;
B、只要带一个显性致病基因就会使人患病,因此患者带有显性致病基因肯定来自其双亲,因此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位是患者,B正确;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男病其母女必病,C正确;
D、女患者有可能把带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通过卵细胞遗传给女儿,所以其女儿有可能患病,D错误。故选D。
【点睛】要求考生掌握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遗传给女儿,且只能由母亲传来。
17. 人类的ABO血型由等位基因IA、IB、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血型
A
B
AB
O
基因型
IAIA、IAi
IB IB、IBi
IAIB
ii
A. 正常人体细胞中可同时存在IA、IB、i三种基因
B. 组成IA、IB、i的碱基数目和碱基的比例均相同
C. 一个AB型血男性和O型血女性婚配,所生子女的血型不可能为O型
D. 一个A型血男性和B型血女性婚配,生出一个O型血女孩概率为1/8
【答案】C
【解析】IA、IB、i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详解】A、据表格可知,正常人体细胞最多存在三个基因中的两个,A错误;
B、等位基因都是突变产生的,故组成IA、IB、i的碱基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可能完全相同,B错误;
C、IAIB与ii婚配, 不可能生出ii后代,C正确;
D、一个A型血男性(如IAIA)和B型血女性(如IB IB)婚配,不会产生O型血女孩,D错误。
故选C。
18. 纯合黄色(YY)豌豆与绿色(yy)豌豆杂交得F1,F1自交,选取F1所结的黄色种子全部种下,植物长成后,自然状态下受粉,则这些植株所结的种子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例是( )
A. 1∶1 B. 3∶1 C. 5∶1 D. 6∶1
【答案】C
【解析】F1所结的黄色种子中,YY占1/3,Yy占2/3,其中1/3YY自交后代均为YY(黄色),2/3Yy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后代为2/3(1/4YY、1/2Yy、1/4yy),因此这些植株所结的种子中,黄色与绿色的比例是(1/3+2/3×3/4):2/3×1/4=5:1,选C。
【点睛】本题首先要求学生明确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株,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其次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准确判断出F1所结黄色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再根据题干要求进行计算。
19. 牵牛花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阔叶(B)对窄叶(b)为显性。纯合红花窄叶和纯合白花阔叶杂交的后代再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红花阔叶、白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窄叶的比依次是3︰1︰3︰1,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该植株的基因型是(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C
【解析】该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说明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自由组合比3︰1︰3︰1=(3︰1)×(1︰1)。
【详解】因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阔叶(B)对窄叶(b)为显性,所以纯合红花窄叶基因型为AAbb,纯合白花阔叶基因型为aaBB,二者杂交的后代为AaBb,表现为红花阔叶,该植株与某植株杂交,后代中红花阔叶、白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窄叶的比依次是3︰1︰3︰1,两种性状分别分析可知,红花︰白花=3︰1,亲本基因型为Aa×Aa,阔叶︰窄叶=1︰1,亲本基因型为Bb×bb,综合可知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0. 某种观赏植物(2N=18)的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纯合蓝色植株与纯合红色植株杂交,F1均为蓝色;F1自交,F2为蓝:紫:红=9:6:1。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用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
A. 紫:红=3:1 B. 紫:红=2:1
C. 紫:蓝= 3:1 D. 紫:蓝 =2:1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9:6:1的比例是解题的切入点。题中已知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F2为蓝:紫:红=9:6:1,该比例为9:3:3:1的变式,由此确定双显性的为蓝色,双隐性的为红色,其它均为紫色。据此解题。
【详解】设用A、a和B、b这两对基因表示,根据F2为蓝:紫:红=9:6:1的比例可以确定双显性的为蓝色,双隐性的为红色,其它均为紫色。由此可确定F2中的紫色植株的基因型有1/16AAbb、2/16Aabb、1/16aaBB、2/16aaBb,即比例为1:2:1:2,它与aabb的红色植株授粉,后代只有紫色植株和红色植株,其中红色植株有2/6×1/2+2/6×1/2=1/3,则紫色植株为2/3,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紫:红=2:1,B正确。故选B。
21. 蝗虫的性别决定属于XO型,O代表缺少一条性染色体,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控制体色褐色(A)和黑色(a)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复眼正常(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使精子致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测定蝗虫的基因组序列,需要测12条染色体
B. 蝗虫群体中关于复眼性状的基因型共有4种
C. 杂合复眼正常雌体和复眼正常雄体杂交,后代雄体中复眼异常的比例为1/4
D. 纯合褐色复眼正常雌体和黑色复眼异常雄体杂交,后代均为褐色复眼正常雄体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蝗虫的伴性遗传,但由于其特殊的性别决定方式,导致后代在复眼性状上存在差异,绘制遗传图解描绘亲子代之间的基因传递规律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A、蝗虫只含有1种性染色体,测定其基因组序列的时候,只需要测量11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即可,A正确;
B、复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群里中关于复眼性状的基因型有XBXB、XBXb、XBO、XbO,由于基因b使精子致死,所以种群中不会存在XbXb个体,B正确;
C、杂合复眼正常雌体XBXb和复眼正常雄体XBO杂交,后代雄体中复眼异常XbO的概率为1/2,C错误;
D、纯合褐色复眼正常雌体AAXBXB和黑色复眼异常雄体aaXbO杂交,由于含Xb的精子全部致死,所以后代全部为AaXBO,表现型为褐色复眼正常雄体,D正确。故选C。
22. 唐氏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变异引发的疾病,下表是关于母亲生育年龄与子女唐氏综合征发病率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母亲的生育年龄(岁)
20~24
25~29
30~34
35~39
40~44
45~50
唐氏综合征发病(0/00)
1.19
2.03
2.76
3.32
9.42
16.38
A. 唐氏综合征患者体内含有异常的致病基因
B. 新生儿患唐氏综合征只与其母亲年龄有关,与父亲年龄无关
C. 抽样调查时应兼顾地区差异等因素,以增大调查取样的随机性
D. 应加强35岁以上孕妇的基因检测以降低后代唐氏综合征患病的概率
【答案】C
【解析】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里的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了一条。
【详解】A、唐氏综合征患者第21号染色体 有3条,是染色体数目异常,无致病基因,A错误;
B、新生儿患唐氏综合征与父母年龄都有关,B错误;
C、抽样调查时应兼顾地区差异等因素,以增大调查取样的随机性,C正确;
D、应加强40岁以上孕妇的基因检测以降低后代唐氏综合征患病的概率,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意在考查考生对人类遗传病相关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3. 下图为用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进行实验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为单倍体育种,其特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 过程②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C. 过程⑤发生了细胞分化,其实质是细胞的全能性
D. 植株a和b基因型相同,二者均能进行减数分裂
【答案】B
【解析】单倍体育种包括两个环节,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其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当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变化的时候,细胞发生了分化,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过程①属于花药离体培养,是单倍体育种的一个环节,A错误;
B、对单倍体幼苗施用秋水仙素,可以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
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
D、由于该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a是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的二倍体植物,而b是单倍体植物,两者的基因型肯定不同,后者无法进行减数分裂,D错误;故选B。
24. 向含有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和除去DNA和mRNA的细胞提取液的四只试管中,分别加入酪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和半胱氨酸,一段时间后发现,加入苯丙氨酸的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氨基酸的种类
B. 细胞提取液中除去DNA和mRNA目的是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 该实验说明了多聚尿嘧啶序列编码苯丙氨酸组成的肽链
D. 该实验很好的证明了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
【答案】D
【解析】1.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
2.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氨基酸的种类,从而检测是否有多肽链出现,A正确;
B、为了防止细胞提取液中的DNA重新合成新的mRNA以及原有mRNA干扰最终结果,因此需要将细胞提取液中的DNA和mRNA除去,B正确;
C、只有加入苯丙氨酸的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因此,该实验说明在多聚尿嘧啶序列编码的指导下合成了苯丙氨酸组成的肽链,C正确;
D、在不知道密码子包括碱基数目的情况下,该实验不能证明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D错误。故选D。
25. 多组黄色小鼠(Avy Avy)与黑色小鼠(aa)杂交,F1中小鼠表现出不同的体色,是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些过渡类型。经研究,不同体色小鼠的Avy基因中碱基序列相同,但其上二核苷酸胞嘧啶(CpG)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甲基化程度越高,A 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
A. 基因的甲基化可能抑制Avy基因的转录
B. 基因的甲基化使Avy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C. 无法用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解释基因的甲基化现象
D. 基因的甲基化对表型的影响可遗传给后代
【答案】B
【解析】黄色小鼠(AvyAvy)与黑色小鼠(aa)杂交,F1基因型都为Avya,但小鼠毛色不同,关键原因是Avy中二核苷酸胞嘧啶(CpG)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甲基化不影响基因DNA复制,但影响该基因的表达,所以会影响小鼠的毛色出现差异。
【详解】A、据题干信息“甲基化程度越高,A 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可知:基因的甲基化可能抑制Avy基因的转录,A正确;
B、据题干信息“不同体色小鼠的Avy基因中碱基序列相同”,可知基因的甲基化使Avy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孟德尔的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基因的甲基化现象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C正确;
D、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F1小鼠体色就越偏黑,故基因的甲基化对表型的影响可遗传给后代,D正确。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6. 图1为某种高等动物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图2为该种动物不同时期的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核DNA含量变化关系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细胞甲的名称是________,该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________(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2)图1中的细胞乙所处的时期是________,该细胞中含有________ 个染色体组。
(3)图2中曲线bc段对应的M值应为________,曲线ab段可能是DNA分子的结构最不稳定的时期,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
(4)图1中细胞甲和细胞丙在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会存在差异,请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两者的差异及这种差异的意义:________。
【答案】初级精母细胞 不一定相同 有丝分裂后期 4 1/2 DNA分子复制时需要解旋成单链 细胞甲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并能经过复杂的变形形成精子,尾长,能够摆动,有利于与卵细胞结合;细胞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体积较大,为受精卵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解析】甲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2中cd表示着丝点分裂。
【详解】(1)图1中的细胞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上有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所以该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
(2)图1中的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3)一条染色体上可以有一个或两个DNA,对应的M值是1/2,N值是1;曲线ab段可能是DNA分子的结构最不稳定的时期,其原因主要是DNA分子复制时需要解旋成单链。
(4)细胞甲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并能经过复杂的变形形成精子,尾长,能够摆动,有利于与卵细胞结合;细胞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体积较大,为受精卵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点睛】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物质变化的相关知识。在识别曲线图时,纵坐标是染色体与核DNA含量的比值,比值为1/2时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比值为1时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可以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判断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据此答题。
27. 生物体细胞中存在ARC基因、基因1、基因2等基因,基因1、基因2转录后形成前体RNA,前体RNA在相应酶的作用下被加工形成miR-223和HRCR,从而参与细胞中的生命活动。下图为三种基因的部分生命活动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需要的酶是________,与过程②相比,过程①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________。
(2)该生物体细胞在进行过程②时,短时间内少量的mRNA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原因是________。
(3)构成HRCR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由图推测,分裂旺盛的细胞中该物质的含量________(填“较少”或“较多”)。
(4)研究发现,在一些实体肿瘤中也存在图中三种基因的生命活动,为了限制肿瘤快速生长,可以通过调节图中过程③和④来实现,进行调节的思路是________。
【答案】 RNA聚合酶 T—A 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核糖核苷酸 较多 促进③抑制④
【解析】①、②分别表示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的产物是RNA,其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产物是蛋白质,需要mRNA做模板。
【详解】(1)过程①表示转录,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该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T—A、G—C;过程②表示翻译,该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U—A、G—C;因此过程①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T—A。
(2)通常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该生物体细胞在进行过程②时,短时间内少量的mRNA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3)HRCR是环状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HRCR增多时,可以与更多的miR-223结合,从而使ARC基因表达的凋亡抑制因子的数量增多,抑制细胞凋亡。所以分裂旺盛的细胞中该物质的含量较多。
(4)为了限制肿瘤快速生长,就要减少凋亡抑制因子的合成,因此要使③过程增强,让更多的miR-223与ARC基因转录的mRNA结合,那么④过程就得减弱。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图中ARC基因、基因1、基因2在表达过程中影响关系,梳理其中的原理,再者要熟记基因表达过程的基本知识点。
28. 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两类,下图为这两类病毒的化学组成,其中b、c、d均为大分子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具有规则双螺旋结构的是物质______(填字母),该物质能精确复制的原因是______。
(2)赫尔希和蔡斯用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时,选用了图中______(填“病毒e”或“病毒f”)对应的病毒类型;为实现其设计思路,他们用35S、32P分别标记了图1中的______(填序号)部位。
(3)为确定新冠病毒属于病毒e类型还是f类型,在不考虑在宿主细胞内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下,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为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组别
实验处理
统计并记录
甲
培养在含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
分别接种新冠病毒一段时间后,检测其放射性
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实验中,乙组应做的处理为_______。若_______,则新冠病毒为病毒f类型。
【答案】 b 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地模板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病毒e ①② 培养在含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的培养基中 甲组病毒无放射性而乙组病毒具有放射性
【解析】根据遗传物质,病毒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a表示C、H、O、N元素,②③④构成核苷酸,b表示DNA,c表示RNA,d表示蛋白质,e表示DNA病毒,f表示RNA病毒。
【详解】(1)图中具有规则双螺旋结构的是物质b(DNA);该物质能精确复制的原因是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地模板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赫尔希和蔡斯用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时,选用的实验材料是T2噬菌体,是病毒e(DNA病毒);为实现其设计思路,他们用35S、32P分别标记了蛋白质的R基和DNA的磷酸,对应的编号是①②。
(3)DNA特有的碱基是T,RNA特有的碱基是U,乙组应做的处理为培养在含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的培养基中;若甲组病毒无放射性而乙组病毒具有放射性,则新冠病毒为病毒f类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DNA和RNA的异同点,并且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掌握相关知识点及其内在的联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9. 蚕豆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患者因体内缺乏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食用蚕豆后会出现红细胞膜缺陷导致的溶血性贫血。下图为某同学调查的蚕豆病男孩患者(IV5)家族的相关遗传系谱图,请回答问题: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为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经确定,该蚕豆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此推断,患者IV1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是由第I代中的某个个体传递来的,请用成员编号和“→”写出致病基因的传递途径________,该男孩父母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B超检测第III代中5号已怀孕,医生建议她进一步做羊水进行胎儿的基因测序,原因是________。
(4)蚕豆病患者平时注意控制好饮食和药物的摄入,一般不会发病,由此说明基因与基因、______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伴X隐性遗传 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且男性患病率高 I2→II3→III2→IV1 XB Xb× XBY III -5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的概率为1/2,胎儿有1/8的概率患病 基因和基因表达产物、基因与环境
【解析】该题主要考察了人类遗传病在遗传系谱图中的分析过程和相关计算,突破点为确定蚕豆病的遗传方式,在图示中可以看出该遗传病为“无中生有为隐性”,并且在该家系中可以观察出患病的均为男性,其很有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1)分析图示可以看出,该家系中正常的夫妻可以生育出患病的儿子,出现了性状分离的现象,可判定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且男性患病率高,因此最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
(2)患者IV1基因型应该为XbY,其致病基因Xb应该来自于其母亲III2,推测III2的基因型应该为XBXb,其致病基因应该来自于她的母亲II3,因此II3的基因型应该为XBXb,而II3的父亲表现型正常,其致病基因只能来源于I2,因此致病基因的传递途径为I2→II3→III2→IV1;该男孩的父亲表现型正常,基因型为XBY,母亲基因型为XBXb;
(3)III -5的父亲表现型正常,基因型为XBY,母亲基因型为XBXb,因此III -5的基因型可能为1/2XBXB、1/2XBXb,她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胎儿有1/8的概率患病,因此需要提前做羊水检测;
(4)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般基因与基因、基因和基因表达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点睛】本题的重点为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定和基因型的推断,能通过个体表现型及亲子代关系推导基因型是本题的考察重点。
30. 樱花为雌雄同株的植物,其花色由基因A、a和B、b共同决定,其中基因B决定深粉色,基因b决定浅粉色。基因A对a完全显性,且基因a会抑制基因B、b的表达。研究者选取浅粉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深粉花,F1自交,F2表现为深粉色、浅粉色、白花且比例为9:3:4。回答下列问题:
(1)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
(2)F2深粉色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现有各种花色的纯合品系植株,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某白花植株的基因型。
实验思路:________。
结果预测:
①若后代全部表现为深粉色,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答案】 AAbb、aaBB 4 8/9 选取纯合的浅粉色植株与该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aaBB 若后代表现为深粉色∶浅粉色且比例为1∶1 若后代全部表现为浅粉色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深粉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浅粉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白色的基因型为aa__;浅粉花植株(A_bb)与白花植株(aa__)杂交,子一代全部为深粉色花(A_B_),说明亲本浅粉花基因型为AAbb,白花基因型为aaBB,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4,是9∶3∶3∶1的变形,说明控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中浅粉花基因型为AAbb,白花基因型为aaBB。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则子二代中深粉色植株(A_B_)的基因型有2×2=4种,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1-1/3×1/3=8/9。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白色的基因型为aa__,可能为aabb、aaBB、aaBb,现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其基因型,应该用纯合的浅粉色植株(AAbb)与该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后代全部表现为深粉色,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②若后代表现为深粉色∶浅粉色且比例为1∶1,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③若后代全部表现为浅粉色,则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写出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再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确定相关个体的基因型,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