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7.00 KB
  • 2021-09-26 发布

2017-2018学年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 ‎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题,1—20题每小题1分,21—4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 C.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 D.由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后一定会形成新的物种 ‎3.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抗体,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4.正常人体内,下列物质或过程不会在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 ‎①葡萄糖;②血红蛋白;③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④二氧化碳;‎ ‎⑤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⑦乙酰胆碱的产生;⑧尿素 A.①②⑤⑧ B.③④⑥⑧ C.②③⑤⑦ D.①④⑥⑦‎ ‎5.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先导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D.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6.如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 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7.在人体内,下列物质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的( ) A.胰岛素和胰蛋白酶 B.甲状腺激素和呼吸酶 C.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D.生长激素和淀粉酶 ‎8.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疼痛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9.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甲、乙两种物质分别是( )‎ A.抗体,抗原 B.淋巴因子,抗原 C.抗体,淋巴因子 D.淋巴因子,抗体 ‎10.以下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一种信息分子,不能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 B.去掉番茄的雌蕊,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一段时间后可获得无子番茄 C.在宇宙飞船中,由于生长素不能横向运输,横放的植物幼苗将水平生长 D.乙烯只由发育的果实合成,并促进果实发育成熟 ‎11.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一个呈“S”型增长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 ‎12.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D.红树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3.下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不正确的叙述是 ( )。‎ A.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至少有3种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 C.二次免疫时,③只能由②增殖分化而来 D.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 14.当人体从25℃的环境中进入到5℃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产热和散热量均比25℃时增加 B.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C.细胞呼吸耗氧量减少 D.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15.为验证胰岛素能降血糖,某同学给几只刚进食的小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观察现象,若出现惊厥,则达到目的。该实验需要完善的是( )‎ ‎①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元 ②应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 ‎③应设置口服胰岛素的实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的清水 ‎④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抢救,另一半不予抢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16.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出血热再次暴发,其高死亡率令人不寒而栗,目前已死亡超过5000 人。该病毒由单股负链RNA分子等构成,研究发现,埃博拉病毒能通过诱导细胞启动微胞吞作用而侵入细胞,主要会导致T细胞凋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埃博拉病毒能侵入细胞内部,说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一定限度 B.推测埃博拉病毒能识别并结合细胞表面受体,从而启动细胞的转运机制 C.用已痊愈者的血清帮助患者治疗,是利用了血清中的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D.感染者的T细胞表达凋亡相关基因而导致数量减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减弱 ‎17.免疫工作者在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破坏骨髓和胸腺进行免疫研究后,分别向其体内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小鼠出现的变化是( )‎ A.甲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乙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 B.甲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乙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 C.甲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乙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 D.甲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能力,乙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 ‎18.如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B.a激素只到达甲状腺,c激素可到达全身细胞,但c只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过程 C.d表示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D.信息分子参与的a、c、d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 ‎19.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病毒,如图是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B.①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③是溶酶体,③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D.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 ‎20.在细胞间和细胞内的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受体对信号的识别。下面的甲、乙图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下列有关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图乙表示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方式,则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图乙的细胞膜能发生信息转变 B.图甲中的雌性激素只能被特定的受体结合,从而使雌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人体内其他激素的作用机制与图甲相似,即通过细胞内受体识别特定的激素 D.细胞表面受体、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内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21.用同位素 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 ‎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 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 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 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 14C的存在 ‎22.如图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图中GA1、GA8、 GA20、GA29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GA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若酶1或酶2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IAA,该植株茎内GA1 的合成可恢复正常 B.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较正常植株矮 C.酶2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高 D.对酶1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 ‎23.如图是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小于2f B.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生长素浓度大于h时抑制生长 C.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表现出根向地性,测得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g,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可能为2f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24.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a)。右图为实验示意图。右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 A.a B.b C.c D.d ‎25.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图1、图2所示的实验:探究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 B.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c<a=b=d,则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 C.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c<a=b<d,则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 D.胚芽尖端对胚芽鞘弯曲起关键作用 ‎26.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 A.小于92只 B.大于92只 C.小于161只 D.大于161只 ‎27.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实线、虚线表示)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个种群的数量波动都属于周期性波动 B.图中种群数量波动的原因涉及两种动物之间的数量互动关系 C.两个种群间可能是捕食关系,实线代表捕食者,虚线代表被捕食者 D.波动过程中,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在发生变化 ‎28.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一个岛屿,在1937—1942年期间,这个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年份(年)‎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种群数量(个)‎ ‎25‎ ‎46‎ ‎208‎ ‎440‎ ‎770‎ ‎1380‎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1380个 B.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该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减弱 C.在1937—1942年期间,该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S”型 D.该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29.为了研究重金属污染物Pb2+对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杜氏盐藻分别置于A~E五种培养液中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定期取藻液测定杜氏盐藻密度,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A培养液中,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A培养液中杜氏盐藻种内竞争程度第8天比第16天强 C.Pb2+对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D.培养液中的Pb2+浓度越大,杜氏盐藻密度越小 ‎30.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B.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D.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31、 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终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32、 如图是麻风树林中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解,已知麻风树 同化的总能量为N.方框中字母代表能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麻风树注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N B.D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C.B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该图解中不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3.某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的种群密度会下降 ‎34.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35.下列活动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 C.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36.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获得下表数据,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营养级 Ⅰ Ⅱ Ⅲ Ⅳ 分解者 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kJ)‎ ‎141.0‎ ‎15.9‎ ‎0.9‎ ‎221.7‎ 呼吸消耗的能量(kJ)‎ ‎501.2‎ ‎79.1‎ ‎13.2‎ ‎0.5‎ ‎192.6‎ A.该生态系统从第Ⅱ营养级到第Ⅲ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28%‎ B.第Ⅰ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863.9 kJ C.生态系统的能量不能循环流动 D.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37.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38.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39.2016年夏,四川某地区福寿螺再现稻田。由于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并能通过各种渠道蔓延扩散,它们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其生存环境的营养结构如图。‎ 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福寿螺属于第二营养级,它急剧增多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天敌 B.外来入侵物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C.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只有蛇和青蛙 D.图中若每只幼螺从5克长到150克,则至少要消耗水稻725克 ‎40.实验表明,IAA 的短距离运输以细胞到细胞的方式进行,且输入与输出细胞的载体不同,其中输出与 PIN 蛋白相关。PIN 蛋白会通过胞吐(依赖于生长素应答因子 ARF)输出 IAA,图 2 为部分作用机理。据图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 A.从图 1 可知,IAA 的运输只能从胚芽鞘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B.IAA、AUX/IAA 与 TIR 1 蛋白结合,促进 IAA 输出 C.虽然 IAA 输入与输出细胞的载体不同,但均消耗 ATP D.TPL 与 AUX/IAA 蛋白结合物含量升高,有助于 IAA 的输出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简答 (本大题共4题,每空2分,共40分。)‎ ‎1.(10分)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即把辣椒刺激和热刺 激产生的感觉等同起来。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 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请分析回答:‎ (1) 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 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 使 人产生热痛的感觉,此时如果喝热饮会 (加重,减轻)疼痛。‎ (2) 夏季吃辣味火锅时人们会大汗淋漓同时面部发红,原因是在下丘脑参与下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 。此时人们常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吹低温空调和喝大量冷饮,在低温刺激下人体产生的肾上腺素和激素X增加;大量饮水,激素Y分泌减少。激素X和激素Y的分泌均受下丘脑的调节,下图是下 丘脑和垂体示意图,激素X的分泌与下丘脑 _____________(A,B)处细胞有关。‎ ‎2.(10分) 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 ℃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请分析并回答:‎ ‎(1)‎ 振荡培养的目的是:增加溶液中的 ‎_‎ 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 ‎(2)‎ 生长素类似物 A 应溶解于 中 ‎,‎ 以得到 ‎5‎ 种浓度的 A 溶液 ‎。‎ 切段浸 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图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________________mm。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 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2分)研究发现,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引起收缩;作用于心肌细胞,却降低收缩频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乙酰胆碱经神经元的突触前膜释放,进入 ,随后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细胞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骨骼肌细胞发生兴奋而收缩。‎ (2) 现有患者经检测发现,体内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浓度水平异常增高。已知,这种抗体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后,可使受体退化并阻碍其再生。则该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是骨骼肌 ‎__________(痉挛/松弛)。‎ (3) 为了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上述两种肌细胞产生不同反应是否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研究人员进行下面实验。‎ 实验步骤:‎ 用骨骼肌细胞膜上的 做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 ‎②利用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特点,将上述抗体分别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③一段时间后,用 分别作用于这两种细胞,观察它们收缩反应变化的情况。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骨骼肌细胞 ,心肌细胞 ,则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与心肌细胞的不同,表明乙酰胆碱作用特点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 ‎4.(8分)近几年来,工业污染使得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某地进行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程实验。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见下表。根据调查结果,分析 回答:注:海蓬子和互花米草都生长在潮间带。‎ 主要植物类型 昆虫种类数 昆虫密度实验前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区 海蓬子 互花米草 ‎47‎ ‎20‎ ‎14只/m2‎ ‎2.3只/m2‎ 对照区 海蓬子 海蓬子 ‎47‎ ‎40‎ ‎13只/m2‎ ‎11只/m2‎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2)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 。‎ ‎(3)根据下侧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鸟的食物有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后,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 。(传递效率按20%计算)‎ ‎②互花米草与植食昆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 的作用。‎ 生物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题,1—20题每小题1分,21—4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0 BCBCA BBDBA 11-20 BCCAC AADCC ‎21-30 CDCBD CCDBC 31-40 BBBCC BCDCD 二.本题共4题,每空2分,共40分。‎ 1、 ‎(1)香草酸受体 大脑皮层 加重 ————10分 ‎(2)散热 B 2、 ‎⑴氧气 (2)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 切段中内源激素 ———— 10分 ‎(3)7.0 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 3、 ‎(1)突触间隙 (2)松弛 ————— 12分 ‎(3)①乙酰胆碱受体 ③乙酰胆碱 不收缩 收缩频率降低 ‎4、(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 8分 ‎(2)速度和方向 ‎ (3)①7/9 ②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