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8.00 KB
  • 2021-09-26 发布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初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联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在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周期(间、前、中、后、末期)中,下列现象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 染色体数目加倍和形成 B. 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C.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形成 D. DNA的复制和中心粒的复制 ‎【答案】D ‎【解析】动物细胞DNA复制和中心体复制均发生在分裂间期,D正确;着丝点分裂为后期,细胞质分裂为末期,细胞板的出现是末期,纺缍体形成在前期,染色体加倍在后期,染色单体形成在间期,所以D选项正确。A、B、C错误。‎ ‎2.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是遗传物质必备的特点( )‎ A. 一定存在于染色体中 B. 能够自我复制 C. 分子结构相对稳定 D. 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遗传物质不一定存在于染色体中,如原核生物和病毒没有染色体,但它们也存在遗传物质,A错误;作为遗传物质要能够进行自我复制,B正确;作为遗传物质,其分子结构要具有相对稳定性,C正确;遗传物质要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细胞周期可分为间期和分裂期(M期),间期又分为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G2期)。如表所示为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所需时间(单位:小时),若在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则 ( )‎ 细胞周期 G1‎ S G2‎ M 合计 时长 ‎10‎ ‎7‎ ‎3.5‎ ‎1.5‎ ‎22‎ A. M期的全部细胞需要11.5小时才能达到G1期和S期的交界处 B. G2期的细胞数目将保持不变 C. 22小时之后,所有的细胞都将停留在G1期和S期的交界处 D. 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之前,处于S期的细胞数目将是最多的 ‎【答案】A ‎【解析】根据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细胞分裂的间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间隙期,称为G1期;合成期,称为S期;第二间隙期,称为G2期。其中G1和G2期主要是合成有关蛋白质和RNA,S期则完成DNA 的复制。‎ 题中加入过量DNA合成抑制剂,抑制了S期的DNA复制,M期需要M期(1.5小时)+ G1期(10小时)才能到达S期交界处,A正确;由于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所以细胞停止在S期之前,G2期细胞会逐渐减少,B错误;由于G2期细胞停留在G1期和S期的交界处所需时间最长,所以最长时间为15小时,C错误;由图表可以观察到,处于G1期细胞占细胞周期的最大比率,所以处于G1期的细胞数量将是最多的,D错误。‎ ‎4.“细胞核重编程”是指将人类成熟的体细胞重新诱导回干细胞状态,它们就有再分化形成多种类型细胞的可能,可应用于临床医学。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细胞核重编程和干细胞的再分化均与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相关 B. 干细胞分化成多种类型的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D.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答案】B ‎【解析】通过题干分析细胞核重编程涉及到分化,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细胞的全能性只是最后得到完整个体,而“细胞核重编程”诱导体细胞回到肝细胞状态,B错误;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C正确;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D正确。‎ ‎5.将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的时期是分裂前期 B. 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都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 C. 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D. 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每个子细胞中含3H标记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将洋葱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形成的子细胞中,每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有放射性标记、一条链不含有放射性标记;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由一个DNA分子复制形成的2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含有放射性,另一个DNA分子上不含有放射性,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2条染色单体上,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形成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分别进入两个细胞.‎ 解: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是由于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A错误;‎ B、第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DNA分子都含有放射性,因此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有放射性,B错误;‎ C、第二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染色体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只有一个DNA分子含有放射性,因此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正确;‎ D、完成2个细胞周期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不同,每个细胞中的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最少是0,最多是全部都含有放射性,D错误.‎ 故选:C.‎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6.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c阶段包含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 B. I→J段发生了与NO段相同的行为 C. 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D. 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c阶段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A正确;I→J段发生了与NO段相同的行为,即都发生了着丝点分裂,B正确;GH段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OP段的一半,C错误;MN段包括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核DNA含量加倍,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图,确定a、b、c表示的生理过程,以及每一段表示的时期和可能进行的活动。‎ ‎7.有人把能够在所有细胞中表达、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因称为“管家基因”,而把只在特定细胞中表达的基因称为“奢侈基因”。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TP水解酶、膜蛋白、血红蛋白都是管家基因的表达产物 B.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过程需要奢侈基因表达产物的调控 C. 人的RNA聚合酶基因和抗体基因都属于管家基因 D. 细胞分化是奢侈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D ‎【解析】血红蛋白和某些膜蛋白不是所有细胞都存在的蛋白质,所以控制这部分蛋白质 的基因应该称为奢侈基因,A错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过程是因细胞内外渗透压的不同导致植物细胞自由扩散吸收水分的结果,该过程不需要特定蛋白质的合成,所以不需要奢侈基因表达产物的调控,B错误;人的RNA聚合酶基因是所有细胞都需要的基因,属于管家基因;人的抗体基因不是所有细胞都能表达的基因,应属于奢侈基因,C错误;细胞分化是体现细胞形态、功能的特殊化,实质就是奢侈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 ‎8.对下列示意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①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8‎ ‎②乙图细胞一定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③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④丁表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此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可能产生四种不同的精细胞 A. ①②③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甲图中生物含有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2)×(1/4)= 1/8;乙图细胞的每一极含有同源染色体,一定是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丙图所示家系中双亲正常,女儿患病,一定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丁表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考虑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此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可能产生四种不同的精细胞。‎ ‎【点睛】本题易判断④为错误,错因在于未考虑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认为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2种不同的精细胞.‎ ‎9.下列有关生物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有几项 ‎①在镜检某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AaB,此变异为基因突变 ‎②非同源染色体上某片段的移接,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③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④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生物的性状一定发生改变 A. 1项 B. 2项 C. 3项 D. 0项 ‎【答案】D ‎【解析】在镜检某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AaB,此变异为染色体变异,①错误。非同源染色体上某片段的移接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 ②错误。同卵双生兄弟之间的性状差异主要是基因突变导致的,③错误。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因为密码子具有兼并性,生物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④错误,A、B、C错误,D正确。‎ ‎10.下图表示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S型菌有荚膜且具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R型菌无荚膜也无毒性。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R型菌混合前必须将S型菌慢慢冷却 B. 无毒的R型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 C. 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 S型菌的DNA能抵抗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疾病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加热杀死的S型菌需要冷却后才能和R型菌混合,否则会杀死R型菌,A正确。无毒的R型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的一种类型,B正确。该转化实验只能证明有转化因子,但不能证明转化因子就是DNA,C正确。S型菌的因为有毒性会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疾病,D错误。‎ 点睛:在探究遗传物质的各个实验中,要牢记当时的实验结论是什么,而不是现在的总体结论是什么。‎ ‎11.某同学重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由于对其中一组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时有误(其他操作正确),导致两组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同位素分布情况 一 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 二 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放射性均较高 以上两组实验对噬菌体进行标记的元素分别是 A. 32P、35S B. 35S、32P C. 32P、14C D. 32P、32P ‎【答案】C ‎【解析】标记32P,则亲代噬菌体只标记了DNA,因此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当部分噬菌体未侵入细菌,则上清液中会存在少量放射性。标记4‎ C,则亲代噬菌体标记了DNA和蛋白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放射性均较高,C正确。‎ ‎12.结合题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15N标记某DNA分子的两条链,将其放入14N的环境中复制3次,含15N标记的DNA分子在子代中占1/8‎ B. 真核细胞中,过程②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生成的t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 C. 过程④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正常情况下,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内可发生的过程有①②③‎ D. 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合成蛋白质时,需要RNA聚合酶与起始密码子结合直至到达终止密码子才脱落 ‎【答案】C ‎【解析】分析图解,根据中心法则的内容可知,图中过程①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逆转录,过程⑤表示RNA的自我复制。‎ 用15N标记某DNA分子的两条链,将其放入14N的环境中复制3次,产生23=8个DNA分子,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含15N标记的DNA分子只有2个,即在子代中占     1/4,A错误;真核细胞中,过程②(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生成的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B错误;过程④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正常情况下,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内可发生的过程有①②③,而不会发生逆转录和RNA的自我复制,C正确;RNA聚合酶是通过识别基因中启动子中特定核苷酸序列而催化转录过程,不是参与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的,D错误。‎ ‎13.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用酒精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②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卡诺氏液作用是固定细胞的形态 ‎③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冲洗经卡诺氏液浸泡的根尖2次 ‎④染色体可被碱性染料染色,如醋酸洋红、龙胆紫、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用酒精和盐酸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①错误;②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②正确;③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的酒精溶液冲洗两次,用50%的酒精是充当解离液,③错误;④染色体可被碱性染料染色,如醋酸洋红、龙胆紫、改良苯酚品红染液,④正确;综上分析,②④正确,选D。‎ ‎14.如图表示基因控制生物件状的两个途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途径1:基因→蛋白质→性状 途径2:基因→酶(代谢)→性状 A. 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以途径2的方式控制性状 B. 途径1和2可以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 C. 途径1和2所表现的性状可能受多个基因控制 D. 途径1和2中的一个基因可能控制多个性状 ‎【答案】A ‎【解析】囊性纤维病致病的根本原因是CFTR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运输Cl-的CFTR跨膜蛋白的第508位的氨基酸缺失,体现了基因以途径1的方式控制性状,A 项错误;途径1和2分别表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活动来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可以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B项正确;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有的性状可能受多个基因控制,有些基因则会影响多种性状, C、D项正确。‎ ‎15.下列关于遗传的几项计算中,错误的是( )‎ A. N对基因均杂合(基因间均独立遗传)的个体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出现的概率为1/2N B. Aa(亲本)连续自交N代(每代均去除aa)后,则子N代中Aa出现的概率为2/(2N+1)‎ C. 某含100个碱基双链DNA中含有鸟嘌呤30个,则此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共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70个 D. 某含N对碱基的基因中含有胸腺嘧啶50个,则此基因中可能储存的遗传信息应小于4N种 ‎【答案】C ‎【解析】根据1对基因杂合的个体自交得纯合子的概率为1/2,2对基因杂合的个体自交得纯合子的概率为1/4,3对基因杂合的个体自交得纯合子的概率为1/8,……依次规律,N对基因均杂合(基因间均独立遗传)的个体自交后纯合子出现的概率为1/2N,A正确;Aa(亲本)连续自交N代(每代均去除aa)后,则子N代中出现的概率为2/(2N+1),B正确;某含100个碱基双链DNA中含有鸟嘌呤30个,则腺嘌呤为100/2-30=20个,此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共需游离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20×(2N﹣1)个,C错误;由于胸腺嘧啶的含量有限制,所以含N对碱基的基因中储存的遗传信息应小于4N种,D正确。‎ ‎【点睛】注意:Aa(亲本)连续自交N代,每代每代不去除aa和每代去除aa,子N代中Aa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2N、2/(2N+1)。‎ ‎16.如下图所示,将二倍体植株①和②杂交得到③,再将③作进一步处理。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 由⑤得到⑥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B. 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 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dd,则⑨的基因型可能是aBd D. ③至④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生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⑤得到⑥的育种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dd,能产生4种配子,则⑨的基因型可能是aBd,也可能是ABd、Abd或abd,C正确;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所以由③至④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大多数不利于生产,D错误。‎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17.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基因A、a和D、d控制,图1为两种病的家系图,图2为Ⅱ10体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关基因定位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Ⅱ6个体的基因型为aaXDXd C. Ⅲ13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 D. Ⅲ12与Ⅲ14婚配后代正常的概率为5/48‎ ‎【答案】C ‎【解析】分析系谱图可知1和2个体无病,而其女儿6号个体患有甲病,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3和4号个体患有乙病,9和10号个体也有乙病,而他们的女儿都有乙病,说明乙病最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6号个体患有甲病和乙病,但其儿子没有乙病,说明其是乙病的杂合子,所以基因型是aaXDXd,B正确。13号个体既有甲病又有乙病,一定是aaXDX-,其母亲是杂合子的概率是1/2,所以其是杂合子的概率是1/4,C错误。12没有甲病和乙病,其母亲有甲病,所以其是甲病携带者,14没有甲病但其父母是甲病携带者,所以其有2/3是甲病携带者,患有乙病,是乙杂合子的概率是1/4,所以他们的后代中患甲病的概率是2/3*1/4=1/6,不患乙病的概率是1/4*1/2=1/8,后代正常的概率是5/6*1/8=5/48,D正确。‎ ‎18.下列实验材料的选择理由不合理的是( )‎ A. 孟德尔选择豌豆的理由之一是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B. 赫尔希和蔡斯选择T2噬菌体的主要理由是其结构简单,只有蛋白质和DNA C. 摩尔根选用果蝇的理由之一是果蝇繁殖快,易饲养,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D. 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做实验是为了证明两种球菌能相互转化 ‎【答案】D ‎【解析】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这是孟德尔选用豌豆的原因之一,A正确;赫尔希和蔡斯选择T2噬菌体的理由是其结构简单,只有蛋白质和DNA,通过标记它们特有的元素S和P,从而在遗传中单独观察两种化合物的作用,B正确;果蝇常常被选为一场雪实验材料的理由是果蝇繁殖快,易饲养,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后代数量多等,C正确;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做实验是为了证明存在某种转化因子,D错误。‎ ‎19.无子西瓜的培育、高产青霉素菌株的产生、杂交育种所依据的原理分别是( )‎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分离 ③基因重组 ④染色体变异 A. ③②① B. ④①② C. ①③④ D. ④①③‎ ‎【答案】D ‎【解析】获得无子西瓜的育种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④染色体变异;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①基因突变;杂交育种的原理是③基因重组;答案是D。‎ ‎【考点定位】生物变异的应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名师点睛】知识拓展: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 诱变育种 ‎ 单倍体育种 ‎ 多倍体育种 ‎ 方法 ‎ 杂交→自交→选优 ‎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原理 ‎ 基因重组 ‎ 基因突变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 ‎20.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豌豆植株在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B. 有性生殖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C. 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性状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D. 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DNA分子结构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答案】A ‎【解析】豌豆进行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即使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子细胞还是一样的,而一对等位基因也不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A正确。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性状的基因可能是多个等位基因,C错误。碱基对改变而引起的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才是基因突变,DNA上没有遗传效应的碱基对的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 点睛:基因重组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一种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离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要切记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不属于基因重组。‎ ‎21.母亲色盲,父亲正常,生下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不色盲儿子。雌色体变异发生在什么细胞之中?若父亲色盲,母亲正常,则此染色体变异发生在什么细胞之中?若父亲正常,母亲色盲,生下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色盲儿子,则此染色体变异又发生在什么细胞之中?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一组是 A. 精子、卵细胞、精子或卵细胞 B. 精子、精子或卵细胞、卵细胞 C. 卵细胞、精子、精子或卵细胞 D. 卵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精子 ‎【答案】B ‎【解析】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如果母亲色盲、父亲正常,生下一个性染色体为XXY不色盲的儿子,说明是产生了XBY的精细胞,C、D错误。若父亲色盲,母亲正常可能是因为XBXB的卵细胞与Y结合,也可能是XB与XbY的精细胞结合形成的,A错误。若父亲正常,母亲色盲,生下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色盲儿子,只能是XbXb的卵细胞与Y结合形成的,B正确。‎ 点睛:做这类变异习题时需要先将基因型写出,然后根据基因型分析即可。‎ ‎22.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 ‎②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 ‎④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⑤水稻的遗传物质是DNA A. ①②④ B. 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答案】B ‎【解析】①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①错误;②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②错误;③生物的遗传物质不是DNA,就是RNA,所以③正确;④有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有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没有那种生物的遗传物质有两种,④错误;⑤水稻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⑤正确;综上分析,本题正确选项是B。‎ ‎【点睛】本题需要辨析清楚各种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因为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23.人体内某一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其内有44条常染色体与2条X染色体,此细胞不可能是:( )‎ ‎①初级精母细胞 ‎ ‎②次级精母细胞 ‎ ‎③初级卵母细胞 ‎ ‎④卵细胞 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人体内某一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其内有44条常染色体与2条X染色体,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含有2条X染色体,所以此细胞不可能是①初级精母细胞(含有Y染色体)和④卵细胞(只有1条X染色体),因此A项正确,B、C、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4.如图为雄性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Ⅰ片段上还是Ⅱ-1片段上,现用一只表现型为隐性的雌果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果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①雌性均为显性,雄性均为隐性;②雌性均为隐性,雄性均为显性,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 A. Ⅰ片段;Ⅰ片段 B. Ⅱ-1片段;Ⅰ片段 C. Ⅱ-1片段;Ⅱ-1片段 D. Ⅱ-1片段或Ⅰ片段;Ⅰ片段 ‎【答案】D ‎【解析】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如果基因位于Ⅱ-1片段,那么隐性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显性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则后代雌果蝇均为显性、雄果蝇均为隐性,符合①;如果基因位于Ⅰ片段,那么隐性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显性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a或XaYA或XAYA,则后代对应的表现型依次为雌果蝇均为显性、雄果蝇均为隐性,雌果蝇均为隐性、雄果蝇均为显性,雌雄果蝇全为显性,符合①②。综上分析,本题正确选项是D。‎ ‎25.人衰老的红细胞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 ‎①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 ‎②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 ‎③某些酶的活性降低 ‎④呼吸速率上升 ‎⑤色素积累增多 ‎⑥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⑦细胞核体积增大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⑤⑥⑦‎ C. ①②③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①细胞衰老后,细胞中水分减少,细胞萎缩,①正确;②细胞衰老后,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②正确;③细胞衰老后,某些酶的活性降低,如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③正确;④细胞衰老后,细胞呼吸速率减慢,④错误;⑤细胞衰老后,细胞中色素积累增多,⑤正确;细胞衰老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⑥正确;⑦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⑦错误;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关键要识记衰老细胞的特征,尤其应注意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26.将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的个体杂交,得F1后,F1自交得F2,再将F2自交得F3,在F3中出现的基因型 AA∶ Aa∶aa等于 ( )‎ A. 3∶2∶3 B. 3∶4∶3 C. 5∶2∶5 D. 1∶2∶1‎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再将F2自交得F3时,AA和aa不发生分离,Aa发生分离,所以F3中出现基因型AA=1/4+2/4×1/4=6/16,Aa=2/4×2/4=4/16,aa=1/4+2/4×1/4=6/16,AA∶Aa∶aa=6:4:6=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7.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数字表示细胞,字母表示生理现象,细胞⑧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⑨可以无限增殖,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c过程表示细胞分化,④⑤⑥⑦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差异是由于细胞所携带的基因不同 B. d、e过程分别表示细胞衰老和癌变现象,其中d过程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C. 与细胞①相比,细胞②的物质运输效率更高 D. f过程中有新的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图中ab表示细胞分裂,该过程会使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种类不变;c表示细胞分化,该过程会使细胞种类增多,但细胞数目不变;因为细胞⑧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因此d为细胞衰老过程;细胞⑨可以无限增殖,为癌细胞,则e为细胞癌变过程;f为细胞凋亡过程。‎ 图中c过程表示细胞分化,④⑤⑥⑦所携带的基因相同,它们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差异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d、e过程分别表示细胞衰老和癌变现象,其中d细胞衰老过程中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B正确;与细胞①相比,细胞②的体积变小,其物质运输效率更高,C正确;f为细胞凋亡过程,该过程中有新的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D正确。‎ ‎28.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个体细胞中任意两个染色体组之间的染色体形态、数目一定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 ‎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各个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④体细胞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般不能产生正常可育的种子 A. 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对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其一个体细胞中任意两个染色体组之间的常染色体形态都相同,但性染色体形态不相同,所以①错.②③是染色体组概念,由于含有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一般不能产生正常可育的配子,D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染色体变异、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 染色体组的相关知识 ‎(1)定义: 一个正常配子所含的染色体数叫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一整套完整的基因 ‎(3)形成过程:减数分裂 ‎(4)举例:人的精子或卵细胞内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29.—批小麦种子有两种基因型3/5AaBB,2/5aabb,完全显性遗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现将这批小麦混种下去,下一代其中有几种基因型,且A__B__占总数多少?‎ A. 4种 9/20 B. 6 种 51% C. 6 种 39% D. 4 种 27%‎ ‎【答案】B ‎【解析】AaBB和aabb是混合种植的,也就是相当于随机授粉,3/5AaBB产生的配子有3/10AB和3/10aB,2/5aabb产生的配子2/5ab,后代中应有9/100AABB、18/100AaBB、9/100aaBB、24/100AaBb、24/100aaBb和16/100aabb6种基因型,A、D错误。而A__B__占总数(9+18+24)/100,即51%,B正确,C错误。‎ 点睛:随机交配应用配子的方法进行解答,对于杂合子一定要记得乘以2。‎ ‎30.(2011•江苏)关于“噬细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 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 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A错误;应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培养,B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细菌内,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所致,C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因此该实验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名师点睛】学生对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误差分析理解不清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误差分析 ‎(1)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 ‎①培养时间短⇒部分噬菌体还未吸附、侵染至大肠杆菌细胞⇒离心后未吸附至大肠杆菌细胞的噬菌体分布在上清液⇒32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放射性也较高。‎ ‎②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大量繁殖⇒大肠杆菌裂解死亡,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离心后噬菌体将分布在上清液⇒32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放射性也较高。‎ ‎(2)搅拌后离心,将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细胞分离 ‎①搅拌不充分⇒留在大肠杆菌细胞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随大肠杆菌细胞分布在沉淀物中⇒35S标记的一组沉淀物放射性较高。‎ ‎②搅拌过于剧烈⇒大肠杆菌细胞被破坏⇒释放出其中的噬菌体⇒32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 ‎31.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含有a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a个 ‎②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 ‎③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 ‎④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1/2n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含有a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a个,①正确;‎ ‎②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②正确;‎ ‎③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中染色体均被标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四个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不能确定,③错误;‎ ‎④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2/2n,④错误。‎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名师点睛】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 ‎(4)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2、DNA分子复制的计算规律 ‎(1)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2/2n。‎ ‎(2)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 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32.一雌蜂和一雄蜂交配产生F1,在F1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中,雄蜂基因型共有AB、Ab、aB、ab 4种,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 4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A. aabb×AB B. AaBb×Ab C. Aabb×aB D. AABB×ab ‎【答案】A ‎【解析】在蜂群中蜂王与工蜂都是雌性个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属于二倍体生物,其中工蜂不具有生殖能力.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属于单倍体生物,因此雄蜂的基因型与上一代蜂王产生的卵一样.雄蜂通过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所以,雄蜂精子的基因组成与其体细胞的基因组成一样。 F2代雄蜂的基因型共有AB、Ab、aB、ab4种,推出F1蜂王产生的卵有四种,即AB、Ab、aB、ab4种,只有当蜂王的基因型为AaBb时,才能产生这四种卵。由F2代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4种,可以看出雌蜂是由一个ab的精子分别和AB、Ab、aB、ab4种卵细胞受精后发育而来的。由于精子的基因组成是ab,则F1‎ 中的雄蜂基因型为ab.F1中的雄蜂基因型为ab,可以推出亲本的雌蜂基因型是aabb,又因为F1蜂王的基因型为AaBb,说明亲本雄峰的基因型是AB。‎ 二、综合题 ‎33.高度分化的细胞会逐渐衰老和凋亡,这与细胞内存在的相关基因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人体衰老时皮肤干燥、发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细胞的衰老,细胞核的形态、结构变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胚胎发育中尾的消失、五指的分离都与细胞凋亡有关,细胞凋亡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3) IAPs是细胞内一种控制细胞凋亡的物质,其作用原理是与细胞凋亡酶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IAPs的核心结构是RING区域,若要促进癌变细胞的凋亡,则可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RING区域的功能。‎ ‎【答案】 细胞水分减少,体积减小 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对于生物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减弱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衰老细胞的特征,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导致皮肤干燥、发皱的原因是细胞水分减少,体积减小;而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IAPs是细胞内抑制细胞凋亡,依靠的核心RING区域的功能发挥的结果。现要促进细胞凋亡,则应减弱核心RING区域的功能才可能达到目的。‎ ‎(1)细胞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是人体衰老时皮肤干燥、发皱的原因。细胞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2)细胞凋亡对于生物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3) IAPs与细胞凋亡酶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而IAPs的核心结构是RING区域,如果减弱该区域的功能,则能有效地促进细胞的凋亡。‎ ‎【点睛】本题需要在熟记衰老细胞的特征的基础上,注意题干信息的要求,如第(2)小题,只需答出细胞核有关的衰老细胞的特征。第(3)小题应抓住“IAPs是抑制细胞凋亡”的关键信息等。‎ ‎34.下图表示某DNA片段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⑦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图中表示DNA复制的过程是________(填字母),图中表示基因表达的过程是________(填字母)。其中a、b过程在人体细胞中既可以发生在细胞核,也可以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中。‎ ‎(2)在b过程中,与DNA结合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该过程形成的RNA的模板链和非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该RNA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过程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mRNA上的密码子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在人体的成熟红细胞、胰岛细胞、癌细胞中,能发生b、c过程但不能发生a过程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中①所示为某个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DNA两条链中N分别为15N和14N),将该细胞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形成的4个细胞中含有15N的细胞个数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 a b、c 线粒体 RNA聚合酶 26% tRNA上的反密码子 胰岛细胞 1个或2个 蛋白质的结构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中abc过程可知,a为DNA复制,b为转录,c为翻译。其中①为具有不同标记的双链DNA,②为单链的mRNA,③为核糖体,④为肽链,⑤为tRNA,⑥为DNA复制产物,两个具有相同遗传信息的双链DNA分子,⑦为氨基酸。‎ ‎(1)由图可知,a表示DNA复制。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分别是图中的b和c过程。DNA复制和转录过程的发生场所即是DNA分布场所,主要是细胞核,少数在线粒体(人体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2)在转录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与DNA结合,才能催化RNA的合成。根据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过程形成的RNA的模板链和非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即是模板链中G=29%=非模板链中C,非模板链G=模板链中C=19%;所以与该RNA对应的DNA区段中,G+C共占整个DNA区段29%+19%=48%,该双链DNA区段余下的A+T=1-48%=52%,由于A=T,所以该DNA区段中腺嘌呤A所占的碱基比例为52%÷2=26%。‎ ‎(3)翻译过程通过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在人体的成熟红细胞内有缺乏细胞核,所以a、b、c过程均不能发生,胰岛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所以胰岛细胞内不能发生DNA复制过程,但可发生转录和翻译过程,癌细胞由于可以无限增殖,所以a、b、c过程都能发生。‎ ‎(4)该精原细胞的两个DNA分子中,两条链的N分别为15N和14N,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产生的2个细胞是:①1个细胞的2个DNA都是一条链15N和14N,一个细胞的2个DNA都不含有15N,或者②2个细胞都是1个DNA含15N和14N,1个DNA只含14N。第①种情况的2个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可能产生4个细胞的情况为:1个细胞的DNA都含15N和14N,3个细胞的DNA都只有14N,或2个细胞的DNA都含15N和14N,2个细胞的DNA只含14N。第②种情况继续进行第二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4个细胞,可能是:2个细胞含的DNA是1个只含14N,1个含15N和14N,另外两个细胞都只含14N的DNA。综上所述,形成的4个细胞中含有15N的细胞个数可能是1个或2个。‎ ‎(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基因发生了1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导致血红蛋白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导致血红蛋白结构遗传,因此红细胞呈现镰刀型,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点睛】本题中难点在第(5)小题。第(5)小题涉及DNA分子双链复制后在连续的有丝分裂的细胞内的分配去向。‎ ‎35.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幼蚕体色中的有斑纹和无斑纹性状分别由Ⅱ号染色体上的A和a基因控制。雄蚕由于吐丝多、丝的质量好,更受蚕农青睐,但在幼蚕阶段,雌雄不易区分。于是,科学家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限性斑纹雌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回答:‎ ‎(1)家蚕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 ‎(2)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______。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图中的限性斑纹雌蚕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3)在生产中,若要选育雄蚕,可利用限性斑纹雌蚕和表现型为____________的雄蚕杂交培育,可以根据体色辨别幼蚕性别的后代。请用适当的文字简要描述选育雄蚕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8 (易位) 杂交育种 aaZWA 无斑纹 后代中有斑纹的均为雌蚕,应淘汰;无斑纹的为雄蚕,应保留 ‎【解析】(1)家蚕含56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含有28条染色体 ‎(2)图中变异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的移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由于A基因移接到W染色体上,所以限性斑纹雌蚕的基因型为aaZWA ‎(3)在生产中,只要含A基因斑纹,则含W染色体为雌。因此应选择无斑纹雄与其杂交,保留无斑纹,则为雄 ‎36.下面是两个单基因遗传病家族系谱图,请分析回答:(阴影代表有病)‎ ‎(1)甲图中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是___性遗传病。‎ ‎(2)如果用 分别表示甲图中该致病基因的男女携带者,请分析后将甲图进行改画,并指出不能确定基因型的个体是________(不能确定基因型的个体不改画)。 ‎ ‎(3)乙图为某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该遗传病最有可能是 (______)‎ A.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 B.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C.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 D.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答案】 常 隐 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甲图中正常夫妇Ⅰ1和Ⅰ2生出患病的Ⅱ4,或者正常夫妇Ⅱ1和Ⅱ2生出患病的Ⅲ2可推知,甲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根据乙图中患病的Ⅱ2的父母亲正常或者患病的Ⅳ5的父母亲可推知,该病的致病基因也为隐性基因;再根据Ⅱ3是患病的母亲,其儿子不全患病,说明该病不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所以乙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患甲病的Ⅱ4的双亲正常,满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甲病为隐性基因致病。若为伴X染色体遗传,则患病女的父亲应该患病,但父亲是正常的,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致病,即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根据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甲病的Ⅱ4的基因型设为aa,其正常双亲(Ⅰ1和Ⅰ2)基因型都为Aa,Ⅱ4的两个子女都正常,则他们(Ⅲ3和Ⅲ4)的基因型也均为Aa;患病的Ⅲ2号的基因型为aa,则其正常的双亲(Ⅱ1和Ⅱ2)的基因型都为Aa;图甲中Ⅱ3号正常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由此绘出的系谱图见参考答案。‎ ‎(3)从Ⅳ 5 个体分析,双亲正常而其患病,即“无中生有”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假设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Ⅱ 3 的基因型就为X a X a ,其儿子一定全患病,这与系谱图中该女性的儿子有不患病者相矛盾,故该病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选B。‎ ‎【点睛】本题关键是根据系谱图推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尤其应注意图乙中推断过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