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5.50 KB
  • 2021-09-26 发布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波峰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11月份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 命题人: 陈芳 审核人:赵玉春 一、 选择题(1-25每小题2分,26-35每小题2分,共45分)‎ ‎1、下图是正常情况下,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②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②③④‎ C.③中的蛋白质含量大于④⑤中的蛋白质含量 ‎ D.⑤处的渗透压大于②处的渗透压 ‎2、下列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 抗体 B. 乙酰胆碱 C. RNA聚合酶 D.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下列有关血浆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 血浆渗透压的稳定与蛋白质和无机盐含量相关 C. 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 pH 相对稳定 D. 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4、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A、C、D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B. DNA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 C. 乙酰胆碱和激素可存在于C中 D. D可以运输养料、二氧化碳、尿素和糖元等物质 ‎5、下图表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① ‎ A. ‎ 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出现肌肉收缩 C. 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 D. 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6、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B. 内环境稳态的实现不仅需要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还需要各器官和系统的协调活动 C. 所有的疾病都是由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 D. 血浆的渗透压主要由Na+和K+维持 ‎7、下图为有髓神经纤维的局部,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Na+、K+不能进出细胞,裸露的轴突区域(a、c、e)Na+、K+进出不受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的离子有阴离子 B. e区域处于静息状态,膜对Na+的通透性较大 C. b和d区域不会出现电位变化,不能产生兴奋 D. 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c→a和c→e ‎8、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结构②破坏,分别刺激A和①处,E均无效应 B.结构②破坏.分别刺激①和③处,E均无效应 C.结构②正常.分别刺激A和①处,E产生不同效应 D.结构②正常,分别刺激①和③处,E产生不同效应 ‎9、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分子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 B.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后可持续发挥作用 C.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 D.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 ‎10、夏季,健康人从炎热环境中进入低温空调房间后,会引起( )‎ A. 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B.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C. 垂体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 D. 和炎热环境比,散热将加快 ‎11、下列关于内分泌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体液调节反应比较缓慢,作用时间较短、范围广泛 B. 人的内分泌系统,包括分散在体内的一些有管腺和细胞 C. 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联系是神经与内分泌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 D. 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一种激素只能作用于一种器官或组织 ‎12、人体和动物正常生存需要合适的温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主要是依靠增加肌肉活动来增加热量的 B. 蒸发是人体有效的散热方式,皮肤是主要的散热调节器官 C. 恒温动物时刻耗散着大量的热量,体重净增长比变温动物少 D. 35℃以上的环境里,出汗是哺乳动物和鸟类最佳的散热机制 ‎13、下列有关HIV及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B.艾滋病是一种通过体液和空气传播的疾病 C.艾滋病患者出现痴呆的可能原因是HIV攻击的其脑细胞 D.HIV的遗传物质可直接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中 ‎14、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的 B. 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由特定腺体合成并分泌 C. 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D. 细胞的成熟情况不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 ‎1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B. 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影响 C.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老细胞则比较迟钝 D. 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16、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生长素通过直接参与代谢活动调节植物生长 B. 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 植物的向光生长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17、下列实验中能够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是 ‎18、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 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B. 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 C. 生长素能促进上胚轴切段生长 D.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形态学的上端 ‎19、关于植物激素的功能中,与顶端优势的作用原理一致的是 A. 茎的背地性 B. 茎的向光性 C. 除掉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杂草 D. 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20、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如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表示单子叶植物,除草剂最适浓度为a B. B表示单子叶植物,除草剂最适浓度为c C. A表示单子叶植物,除草剂最适浓度为c D. B表示单子叶植物,除草剂最适浓度为a ‎2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年龄金字塔底部是最年老的,顶部是最年轻的,宽度为各年龄组所占比例 B. 种群密度是检查保护和防治效果,进行害虫种群动态预报的基础 C. 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都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D. 总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比例都是1:1‎ ‎22、下列关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 B. 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C. 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D.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3、如图是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乙种群为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 B. 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D. 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24、下图表示某海岛一段时间内某种害虫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种群数量即指种群密度 B. AB段时种群中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 C. 该海岛上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D.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有利于该海岛上虫害的控制 ‎25、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叙述是( )‎ A. 用血细胞计数板可以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B. 血细胞计数板使用时先盖盖玻片,然后再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 C. 营养条件、温度、pH、酵母菌代谢产物均可能影响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 K 值 D. 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时,应注意从试管底部吸取,以得到更多酵母菌 ‎26、下图表示的是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捕食,乙种群的能量可以流向甲种群 B. 甲种群对乙种群的进化起抑制作用 C. 甲种群可以调节乙种群的个体数量 D. 一般来说,乙种群的个体数量多于甲种群 ‎27、某地火山爆发后形成的裸岩,先后经历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演替为次生演替 B.地衣苔藓阶段的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C.演替过程中,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 D.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群落结构逐渐复杂 ‎28、下图表示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甲曲线表示的是初生演替 B. A点时存在的物种,也可存在于E点,也有可能被取代 C. A→E点中代表顶极群落的应为D D. C→D→E变化可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9、下图是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需要消耗能量 B. 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D. 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 ‎30、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C直接参与靶细胞的物质氧化分解过程,使机体产热量增加 B.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通过反馈调节使激素A、B含量均下降 C.寒冷刺激时,激素B分泌量增加,作用于靶细胞后立即失活 D.激素A在图示毛细血管所指两个部位均有分布 ‎31、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 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 C. 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 D.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32、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 上图可反映出激素分泌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 C. 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D. 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33、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a直立生长,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右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34、研究人员做了以下实验: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折,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比较①②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顶芽能促进侧芽的生长 B.比较②③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细胞分裂素能促进侧芽的生长 C.根据①③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顶芽会抑制侧芽的生长 D.将②组结果与①③进行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端优势 ‎35、如图表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在t1之前,酵母菌呼吸作用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 在t1之前,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既有[H]的产生,也有[H]的消耗 C. 在t1→t2时段,无氧呼吸是酵母菌单位时间内消耗葡萄糖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D. 在t2→t3时段,乙醇含量过高是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 一、 非选择题(共5个小题,共55分)‎ ‎36、下图是人体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此图中_________(填图中的数字)共同构成了人体内环境,对于人体大多数细胞来说_________(填图中的数字)是它们的内环境。‎ ‎(2) 液体②与①比较,明显减少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毛细血管中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__________。‎ ‎(3) 某些人接触花粉使结构A的通透性增大,造成局部组织水肿,属于免疫功能过强引发的__________。‎ ‎(4) 人体为维持内环境的稳态,通过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 ‎37、下图是维持人体稳态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的体温冷觉中枢在_____________;在寒冷环境中,②的分泌量_____________, 产热量_____________散热量。‎ ‎(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c减少,激素c是____________。当垂体分泌的激素增多时,激素c的分泌量 _____ (增加、减少、不变)。‎ ‎(3)当人紧张时,内脏神经兴奋,兴奋以__________形式向前传导,引起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作用于肾上腺细胞,使体内b的分泌量增加,引起呼吸、心跳加快。‎ ‎(4)如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由图可知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______结合后,一方面使_________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_________合成。‎ ‎38、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会导致系统的稳态失调。请回答下列关于稳态调节的问题:‎ ‎(1)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会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________,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2)冬季在户外,我们感到寒冷,是因为低温刺激了冷觉感受器,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外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从而产生兴奋。‎ ‎(3)寨卡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某人感染寨卡病毒后,出现了发热症状,并在一周后痊愈。‎ 寨卡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____________。‎ 寨卡病毒侵入机体后,发生了免疫反应。B淋巴细胞接受病毒刺激后在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___。治愈的病人再次受到寨卡病毒侵染后,较短的时间内不会再患此病,最可能的原因是内环境中含有抗体和______,二次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 。‎ ‎(4)尿液无法正常排出会导致人体的稳态失调。先天性脊柱裂患者(下肢能运动)的脊髓骶2或骶3发育障碍,膀胱失去自主排尿的能力。为解决这一难题,肖传国 教授首创了“肖氏反射弧”(如图,即将控制腿部运动的传出神经与控制膀胱排尿功能的内脏传出神经吻合),患者可通过拍大腿实现自主排尿。据图分析,“肖氏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A、B、C和E都是神经,其中属于传入神经的是________________。直接刺激A处或拍大腿都会排尿,在这两种情况下A处兴奋传导方向是________(填“前者单向、后者双向”“前者双向、后者单向”“二者均单向”或“二者均双向”)。“肖氏反射弧”手术重建后,患者下肢运动________(填“受”或“不受”)影响。‎ ‎39、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控。下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的影 ‎ 响,图乙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表丙是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丙: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a~e 依次增大)‎ 组别 清水 浓度a 浓度b 浓度c 浓度d 浓度e 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4‎ ‎(1)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 2m,则其向光侧 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 ‎(2)从图乙可以看出________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该激素对叶和果实的作用是_ ____。‎ ‎(3)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被称为“第六大植物内源激 素”。表丙中实验结果能否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具有两重性?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_____。‎ ‎(4)请完善进一步探究油菜素内酯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 ‎①在浓度梯度 ____________ 之间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②取同一批种子使其萌发,从中选取株高、长势相同的芹菜幼苗,均分为 4 组(或 4 组 以上),每组 30 株,编号;‎ ‎③分别喷洒_______________ 的上述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到对应组的芹菜幼苗上;‎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______________ ,再计算平均值。‎ ‎40、研究人员对某牧场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冷蒿是该牧场的优势种,用样方法调查冷蒿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中发现该牧场还生长着披碱草、针茅、黑麦等多种牧草,所有这些牧草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该牧场中的长爪沙鼠数量的调查结果,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查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其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长爪沙鼠种群密度的估算值比实际值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共45分,1-25每题1分,26-35每题2分)‎ ‎1-10 ACADB BBACD 11-20 CDCAD BCCCB ‎21-30 BADAD CDCDA 31-35 BCAAB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 ‎36、(共6分,每空1分)【答案】⑴ ①②④ ②‎ ‎(2) 蛋白质 ①→②→③‎ ‎(3) 过敏反应 (4)负反馈 ‎37、(共20分,每空2分)【答案】(1)大脑皮层 增加 等于 ‎(2)胰高血糖素 不变 ‎(3)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  神经递质 ‎(4)胰岛素受体 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蛋白) ‎ 蛋白质、脂肪、糖原(答全)‎ ‎38、(共13分,除标记外每空1分)‎ ‎【答案】 (1)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 ‎(2)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 ‎(3)抗原 淋巴因子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 更快、更强 ‎(4)传出神经末梢(或E的末梢)及其支配的膀胱 A、C(2分) ‎ 前者双向、后者单向(2分) 受 ‎39、(共8分,每空1分)【答案】 (1)小于 m (2)脱落酸 促进衰老脱落 ‎ ‎(3) 否 该实验结果只表明 a~e 各浓度均有促进作用,没体现抑制作用 ‎ ‎(4)①b~d ③等量且适量 ④芹菜株高 ‎40、(共8分,每空1分)【答案】 (1)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 ‎(2)不能 生物群落应包含该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 ‎(3)逐渐增加 处于幼年期的个体数量较多,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童较少(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 ‎(4)480 大(偏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