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8.00 KB
- 2021-09-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普通班)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生物试题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60分)
1、 Lehrman 设计了一个关于斑鸠的实验,实验分三个组: ( l )全为雌鸟,单独饲养; ( 2 ) 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不提供筑窝材料; ( 3 )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提供筑窝材料。然后给各实验组每只雌斑鸠一窝卵,检查它们的孵窝情况。结果发现:第( l )组的雌斑鸠没有一只孵卵;第( 2 )组的雌斑鸠,从第 6 , 7 和 8 天,孵卵的雌性斑鸠比例越来越高,但不是所有的雌斑鸠都孵卵;第( 3 )组中,第 8 天,所有的雌斑鸠都开始孵卵。基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认为( )
A .雄性配偶能够引起雌鸟的全部孵卵行为
B .筑窝材料能引起雌鸟的全部孵卵行为
C .雄性配偶和筑窝材料是雌斑鸠孵卵的前提条件
D .实验设计不合理,不能得出任何结论
2、在某自然保护区中,A物种与B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推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
B.A物种种群数量受B物种种群影响,但B物种种群数量不受A物种种群的影响
C.A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因素的影响,还受迁入和迁出等因素的影响
D.A物种和B物种各自种群内均会出现种内斗争
3、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烟草释放挥发性物质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它们的关系是竞争
C.小麦种群因受到大风袭击影响了传粉,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无法避免小麦减产
D.物种的形成过程就是生物多样性的增加过程
4、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下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 h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下如乙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5 h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
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志重捕法
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D.培养5 h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
5、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某地区每年新增人口的个体数 B.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C.某地区每平方米草地中某种杂草的数量 D.某河流中每平方米鱼类的数量
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 C.先减后增 D.相对稳定
7、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龙葵
3.0
2.0
0.4
0
0
A.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
B.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取样方法
C.豚草入侵,不改变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
D.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增长
9、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10、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 )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⑦
C.②⑤⑥⑦ D.②④⑤⑥⑦
11、.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B.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
D.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12、下列动物调查研究中,不可用样方法获得种群密度的是 ( )
A.某种昆虫卵的密度 B.作物植株上的蚜虫密度
C.某地区蚯蚓的密度 D.某地田鼠的密度
13、如下图是某动物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是( )
A.种群密度保持稳定
B.种内斗争加剧
C.同化的能量减少
D.数量将呈“J”型增长
1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
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
B.可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15、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16、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的存活曲线均为凸型
B.狼蛛在森林底层的分布属于随机分布
C.所有生物的种群均可分为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D.自然增长率一般用单位时间出生或死亡个数占种群总个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
17、硅藻的生长需要硅酸盐.下图是对两种淡水硅藻﹣﹣针杆藻和星杆藻的研究结果,虚线表示海水中硅酸盐的浓度μmol/mL.如图a表示单独培养针杆藻、b表示单独培养星杆藻的情况,c表示两种硅藻在一起的培养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图中的曲线②表示星杆藻的生长情况
B.针杆藻的生长情况对硅酸盐的依赖程度更低
C.单独培养星杆藻时,其种群密度将会不断增大
D.相同条件下单独培养两种硅藻,针杆藻的K值更小
18、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B. D点表示种群的数量增长最快
C. 从B到D点,物种内的生存斗争加剧
D. D点进行捕捞最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
19、 某海岛屿由海底火上喷发形成,岛上植被茂盛,景色宜人,正逐渐成为旅游胜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
B.调查该岛屿上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标志重捕法
C.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D.开发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20、某草原上苍鹰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总数量调查法 B.标志重捕法
C.样方法 D.无法估测
2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
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
③东方绿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④
22、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
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
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
23、蒲公英种群密度取样调查过程是 ( )
①随机选取若干样方
②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目
③确定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为调查对象
④计算种群密度
⑤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A.①②③⑤④ B.①③②④⑤
C.③①②⑤④ D.①④②③⑤
24、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有剧烈变化的自然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25、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分别属于
A.个体,种群 B.个体,个体
C.种群,种群 D.种群,个体
26、右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 ( )
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的存活率
B.蝌蚪变态所需的时间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
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正相关
D.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
27、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
A.种群密度 B.性别比例
C.出生率 D.年龄组成
28、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
A 大肠内的全部微生物 B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
C 生物圈中全部的鹿 D 自然界中的鸟类
29、下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30、某省水产研究所在某一个实验基地上共建了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
另外两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可看做
A.一个群落 B.一个生态系统
C.八个物种 D.八个种群
二、非选择题(40分)
31、
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着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如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解答下列问题。(8分)
(1)由图可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
(2)自然界中,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
(3)若此图表示老鼠种群的数量变化,则由图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依据图解,提出更有效的灭鼠方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栗斑腹鹀是一种世界性濒危鸟类,多栖息于有矮树的山坡草地等中,主食植物种子,夏季也吃小型昆虫。某地区由于修建车道、开垦耕地、火烧等原因导致栗斑腹鹀种群生境破碎化(如右图)。为研究生境破碎化后斑块面积及周边环境对栗斑腹鹀种群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食物资源相似的4个斑块,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10分)
斑块1
斑块2
斑块3
斑块4
面积/Km2
0.38
1.2
0.2
1.25
栗斑腹鹀
10
6
2
33
(1)栗斑腹鹀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元素,除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外,还可流向 、 。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画出各斑块中栗斑腹鹀种群密度柱状图。 。
(3)生境破碎化后4个斑块中的栗斑腹鹀种群是否存在地理隔离?理由是 。(4分)
(4)根据本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分)
33、在生态学中,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有两个层次,即个体的年龄组成和组成个体的构件年龄。组成个体的构件年龄是单体生物所没有的。例如一年生苔草的分枝可以月龄画成椎体,如图是施肥对某种苔草的无性系构件月龄结构的影响。请回答:(10分)
各月龄枝的百分比
(1)与对照组相比,施肥使苔草________的分枝成为优势。此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苔草的幼枝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它能吸引许多植食性动物,如五趾跳鼠。若在理想
状态下,对苔草施肥后,短时间内五趾跳鼠种群数量的增长将为________型增长,其年
龄组成类型最接近于________。
(3)五趾跳鼠是危害三北地区的主要害鼠之一,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种有效
控制五趾跳鼠数量的具体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34、图1表示利用人工生态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示意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2分)
(1)在研究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植物类群时,常用 法调查各种群的种群密度,并主要依据种群的 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图1
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这些植物在图2中可用 表示.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除了图中所示的生物群落外,还必须有 成分.
(3)输入该湿地的能量有 .碳在图2的A、B、C间以 的形式进行传递.
(4)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当生活污水过度流入人工生态湿地会使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一定限度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C
【解析】(2)说明仅仅有雄鸟是不够的,(3)既有雄鸟又有筑窝材料全部孵卵。实验设计符合对照原则,单因子变量等原则。
2、【答案】B
【解析】题图中显示A物种与B物种是捕食关系,B为捕食者。A物种种群数量增多,B物种种群有充足的食物,也随之增多;天敌的增多又会使A物种种群数量减少,二者相互影响。
3、【答案】B
4、【答案】A
【解析】比较甲、乙两图中中央两格酵母菌数,乙是甲的两倍,乙是稀释100倍后的镜检结果,故培养5 h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体型较大的动物,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计数不能用标志重捕法。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压在相邻两边的菌体。培养5 h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并不能确定是否已经达到K值。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C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决定的,读图可以看出国家③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值最大,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8、【答案】B
【解析】从题图看出,随着时间推移,豚草种群密度增大,狗尾草种群密度降低,龙葵被淘汰,因而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降低。由于豚草入侵,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发生了改变。豚草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大,种内斗争激烈,最终呈“S”型增长。
9、【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呈“S”型增长,在第10年时增长速率最快,即种群数量达K/2值,可估算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200×2=400(只)。
10、【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了种群的概念和特征,种群是同一物种的总和,而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不属于同一物种,①错误。种群内个体不存在生殖隔离故能自由交配,②正确。竞争不属于种内关系而属种间关系,③错误。种群的特征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出率和迁入率都是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重要因素,年龄组成可以起预测作用,④⑤⑥⑦正确。
11、【答案】C
12、【答案】D
13、【答案】C
【解析】据图知,幼年个体较少,老年个体较多,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因此种群密度将逐渐减小,同化的能量将减少,种内斗争将减弱。
14、【答案】C
【解析】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不可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15、【答案】D
【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而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仍表现为数量增加。在B点时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增长,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16、【答案】B
【解析】哺乳动物的存活曲线一般为凸型,有些为凹型,A错误;狼蛛在森林底层的分布属于随机分布,B正确;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有些昆虫无生殖后期,C错误;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D错误。
17、【答案】D
【解析】A、据分析可知,C图中曲线②表示铁杆藻的生长情况,A错误;
B、星杆藻的生长对硅酸盐的依赖程度比针杆藻更低,B错误;
C、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单独培养星杆藻时,其种群密度先增加后基本不变,C错误;
D、据a、b图可知,相同条件下单独培养两种硅藻,星杆藻的K值更大,针杆藻的K值更小,D正确.
故选:D.
18、【答案】C
【解析】A.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密度达到最大,达到K值,A错误;
B.B点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而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表示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数量为,B错误.
C.从B点到D点,种群密度越来越大,种群数量越来越多时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C正确;
D.B点时,种群增长率最大,进行捕捞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最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D错误.
故选:C.
19、【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火山后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要经历漫长的演替过程,故A正确。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应用样方法,故B错误。不同地段物种的差异属于水平结构,故C正确。开发旅游应该有人的参与会使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故D正确。
20、【答案】B
21、【答案】A
【解析】一定区域内,同一物种所有个体构成一个种群,多个物种种群生物可构成群落,再加上无机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22、【答案】C
23、【答案】C
【解析】样方法为植物种群密度调查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掌握基本步骤即可正确作答:①确定对象;②随机确定样方;③统计各样方数量;④计算,求平均值。
24、【答案】D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湖泊生态系统中属于淡水生态系统,水域中动植物种类较多,浅水区(层)深水层、底层生物分布相对稳定。海洋生态系统占地球表面积的70%,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生态系统、结构层次复杂,种类繁多,自动调节能力和稳定性最强。只有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在不同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密度和群落的结构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25、【答案】A
【解析】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可以看出应该是指个体水平的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这是对种群特征的描述。
26、【答案】D
【解析】曲线不能提供食物短缺能降低蝌蚪存活率的信息;蝌蚪变态所需的时间与种群密度应该成正相关,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
27、【答案】C
【解析】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是出生率。
28、【答案】B
【解析】
29、【答案】D
【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而超过d点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年龄组成才属于衰退型;维持在b点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增长,维持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0、【答案】D
【解析】每个池塘中都只养了一种鱼,分别构成一个种群。
二、非选择题(必修)
31、【答案】(1)增加
(2)出生率和死亡率 计划生育
(3)既杀死老鼠又清除垃圾,严密保存食物,使老鼠的生存环境有限,无法繁衍生存,即增加老鼠生存环境的阻力,从根本上控制种群数量,减轻鼠害
【解析】
由图示可看出,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加,使人类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加,以降低人口数量。自然界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因素是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在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上只能是进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出生率,根据图示,种群数量的多少决定于环境条件是否充裕,所以要想将鼠的种群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就要从改变老鼠的生活环境上考虑,将此环境的信息由鼠自身的种群反映出来,从而控制鼠对人类的危害。
32、【答案】
(1)消费者 下一营养级生物 分解者
(2)见右图。
(3)不存在 ,可以在4个斑块间飞行,能进行基因交流
(4)斑块面积大小对种群密度没有显著影响,周边环境对种群密度影响显著
【解析】
(1) 栗斑腹鹀主食植物种子,夏季也吃小型昆虫,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的去向有呼吸消耗的能量、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所以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外,还可流向下一营养级、分解者。
(2)从图中可以知道,斑块1 的种群密度约26只/Km2, 斑块2 的种群密度5只/Km2, 斑块3 的种群密度10只/Km2, 斑块4的种群密度约26只/Km2。根据种群密度绘出图,见图。
(3)生境被破坏后,由于栗斑腹鹀可以在4个斑块间飞行,能进行基因交流,不存在地理隔离。
(4)斑块1面积最小和斑块4面积最大的种群密度是一样大小,但是斑块2距离航道最近种群密度最小,可得出结论斑块面积大小对种群密度没有显著影响,周边环境对种群密度影响显著。
33、【答案】(1)月龄较小 施肥有利于幼枝的发生 (2)“J” 增长型 (3)①养殖并释放五趾跳鼠的天敌 ②减少五趾跳鼠的食物来源
【解析】
34、【答案】(1)样方法 年龄组成
(2)垂直 A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生产者固定的光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有机物
(4)水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为植物提供N、P
等无机盐和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
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适用样方法;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该湿地中挺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出现于地面以上不同的深度,从而使整个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上下层次的出现,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除了常规的生产者固定的光能外,还有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碳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4)人工湿地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产生大量的N、P,被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吸收,导致其生长迅速.生态系统的自由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
35、【答案】(1)a 过度繁殖 (2)b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出生率 死亡率
【解析】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一是假定无资源、空间等限制条件下的指数增长模型(J型增长曲线),因为资源和空间是无限大的,所以生物可以充分发挥它的繁殖潜力,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过度繁殖”,如图中曲线a;二是有资源、空间等限制条件下的增长模型(S型增长曲线),因为在实际的生态系统中,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种群增长的起始阶段,种群很少,每个个体都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所以还以某种形式的指数增长模式增长,但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每个个体得到的资源和空间越来越小,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种群内某些个体因承受不了生存压力,死亡率也开始增加,种群增长速度放慢,越接近环境的容纳量,种群的增长速度越慢,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的增长率等于零,如图中的曲线b。
36、【答案】(1)样方法 随机取样,不掺入主观因素
(2)计算所有样方的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3)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 cm×100 cm),以减小误差;
②取样的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对种群密度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种群密度的估计值(或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4)①84 ②
a.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感染等
b.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至少在调查期间不能消失
c.标记符号不会改变标记动物与其捕食者间的关系
③偏大
【解析】(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样方的大小视对象而定,在取样时应做到随机取样。
(2)种群密度应取所有样方的平均值。
(3)详见答案。
(4)对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标记重捕法。种群密度N=×M(标记个体数),在标记重捕法中,标记技术极为重要。例如,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等。若在调查研究期间标记物脱落,则m值降低,N值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