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7.00 KB
- 2021-09-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天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健康人在剧烈运动时,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可使血浆pH显著下降
B.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C. 酸碱度的相对稳定只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无关
D. 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
【答案】D
【解析】
【详解】A、正常情况下,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通过血浆中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pH会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B、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错误;C、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C错误;D、据图分析,A可表示体液调节,B可表示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D正确。故选D。
2.进行人体肌肉注射,药液进入人体后作用于靶细胞所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 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靶细胞
B. 淋巴液→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
D.
【答案】C
【解析】
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分别穿过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进入血浆和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返回血浆;血浆中的药液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综上分析,C正确,A、B、D均错误。
3.下图中①③⑥为相关细胞,②④⑤为相关液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
B. 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⑤的渗透压升高,引起全身浮肿
C. 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液
D. 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中⑥为红细胞,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因此图中⑥的形态会发生变化,A正确;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⑤所示的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②所示的组织液增多,进而出现全身浮肿,B错误;
图中①为毛细血管壁,其具体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③为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正确;
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即图中②,D正确。
4.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
①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②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③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④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⑤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⑥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A. ①③④ B. ⑤⑥ C. ②④⑤ D. ②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①错误;
②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②正确;
③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发生在组织液内,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③错误;
④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④正确;
⑤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消化道内的液体不是体液,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⑤正确;
⑥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⑥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⑤⑥中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②④⑤。
故选C。
5.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乙酰胆碱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者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时都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
B. 二者都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C. 二者都能够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电位长时间发生改变
D. 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K+、Na+的通透性都发生改变,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者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时都不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此过程通过胞吐实现,A错误;
B、二者都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正确;
C、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之后会被灭活或者转移,不能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C错误;
D、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但去甲肾上腺素(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Cl﹣的通透性增加,Cl-内流,D错误。
6.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 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可直接进入内环境
C. 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D. 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A、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错误;
B、唾液腺是外分泌腺,其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消化道,B错误;
C、机体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外界环境的变化及细胞的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
D、尿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其理化性质的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范畴,但可反映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否正常,D错误。
故选C。
7.图是人体内血糖代谢过程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如果图示的细胞是肝细胞,则图中A所示的物质最可能是肝糖原
B. 如果图示的细胞是肌细胞,则图中A所示的物质最可能是肌糖原
C. 图示中的3、4过程会使细胞中ADP的含量上升
D. 如果人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则图中②的过程将加快
【答案】C
【解析】
【详解】如果图示的细胞是肌肉细胞,则图中A所示的物质是肌糖原,若为肝细胞,则A所示物质为肝糖原,A和B正确; 3为葡萄糖跨膜运输过程、4为氧气跨膜运输过程,其中氧气为自由扩散,并不消耗能量(ATP),故ADP含量并不会上升,C错误;如果人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新陈代谢速率加快,因此,图中②的过程将加快,D正确;综上所述,选C项。
8. 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A. 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 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 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 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答案】D
【解析】
题目中提到的心脏病是免疫系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例如还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故选D项。A项是在器官移植中由于细胞免疫引起的排异反应。B项涉及的是过敏反应,C项是免疫缺陷病。
9.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那么 ( )
A. 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为b
B. 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d
C. 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
D. 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分布的多,长得快,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侧浓度比a大,且生长速度要比a处快,图中b不相符,A错误。重力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近地侧分布的多,远地侧分布的少,根对生长素不敏感,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c,不可能是d,B错误;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因此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可以表示生长素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C正确;茎和根相比较,茎对生长素不敏感,D错误。
10.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以下不能说明的是
A.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干旱处理的时间和植物幼苗的类型
B. ABA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C. ABA对植物适应干旱环境有积极作用
D. 干旱时,ABA能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干旱处理的时间和植物幼苗的类型,A正确;ABA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但从图中不能得出这一点,B错误;对比分析左右两图可知:在干旱缺水条件下,脱落酸抑制茎叶的生长,同时促进根的生长,脱落酸的这种作用,有利于植物适应缺水环境,C正确;D正确。
11.如图表示的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其中不符的是( )
A. 分泌物通过体液只能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B. 在某些情况下,靶细胞也可是分泌细胞
C. 若该图表示人体的激素调节,则分泌细胞是内分泌细胞
D. 体液调节中分泌物的作用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A错误;在血糖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的一些神经作用的靶细胞是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都属于分泌细胞,B正确;若该图表示人体的激素调节,能分泌激素的是内分泌细胞,C正确;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后,会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D正确。因此,与示意图不符的是A选项。
12.植物体中,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的伸长,两者关系如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赤霉素对①有促进作用,对②有抑制作用
B. 如果植物缺乏赤霉素或生长素,可能是有关酶不能合成造成的
C. 生长素一般是由植物从土壤中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获得的
D. 通常情况下,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图分析,赤霉素可能有对促进生长素合成,抑制生长素分解的作用,A正确;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果植物缺乏赤霉素或生长素,可能是基因突变使有关酶不能合成造成的,B正确;生长素一般是由植物体内的前体物质(色氨酸)转化形成,而不是植物从土壤中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获得的,C错误;通常情况下,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细胞伸长就是赤霉素和生长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13.如图为人体某神经调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针刺肌肉后,图中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肌肉
C. 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达脊髓中枢,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
D. 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脊髓中枢内突触的抑制有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针刺肌肉后,兴奋不能通过电流表,电流表不发生偏转,A错误;
B.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B错误;
C.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大脑皮层,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C错误;
D.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因为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对低级神经中枢脊髓的调控作用,使脊髓中枢的突触产生了抑制,D正确。
故选D。
1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胸腺先天性缺失的人,发生恶性肿瘤的概率高于正常人
B. 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促进浆细胞增殖分化
C. 体液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而使之裂解
D. 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将自身物质当作异物进行攻击
【答案】A
【解析】
【详解】A、胸腺先天性缺失的人,失去了对体内肿瘤细胞的监控清除功能,发生癌变的可能性较髙,A正确;
B、浆细胞是髙度分化的细胞,不增殖,B错误;
C、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是细胞免疫的内容,C错误;
D、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引起机体发生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D错误。
故选A。
15.如图甲、乙分别表示某一反射弧的组成及其局部神经纤维放大,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兴奋在正常人体内的反射弧中传导是双向的
B. 乙图中在神经元细胞膜内局部电流方向是由b流向a、c
C. 根据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情况,判断乙图中的b为未兴奋部位
D. 若图甲中③处受损,电刺激⑤处肌肉不收缩
【答案】B
【解析】
【详解】兴奋在正常人体内的反射弧中传导是单向的,A错误;乙图中在神经元细胞膜内局部电流方向是由b流向a、c,而膜外相反,B正确;图乙中b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为兴奋部位,C错误;若图甲中③处受损,电刺激⑤处,兴奋可以传到效应器,因此肌肉收缩,D错误。
16.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空气质量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是PM2.5的浓度,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内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PM2.5进人人体的肺泡中,成为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 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有利于维护机体功能
C. PM2.5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的反射活动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D. PM2.5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肺泡与外界环境相通,PM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没有进入内环境,A错误;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引起免疫失调,B错误; 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脑干,不在下丘脑,C正确;由于人体内环境中有维持内环境PH稳定的缓冲物质,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一定会致血浆呈酸性,D错误。
17.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箭头指示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c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甲
B. 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
C. 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
D. 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c时间段甲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人体进行了二次免疫反应,A正确;甲、乙两曲线可以看出,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有较大差异,B正确;由题图可知,甲、乙两种抗体没有连续,所以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C正确;抗体与抗原结合,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失活,每个抗体分子不能多次与抗原结合发挥作用,D错误。
综上,本题答案为D。
18.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非条件反射
B. 当神经细胞兴奋时,Na+会内流,但胞内Na+浓度仍低于胞外
C. 当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
D. 神经递质、激素、酶等细胞间信息分子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
【答案】B
【解析】
痒觉和痛觉均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A项错误;当神经细胞兴奋时,Na+会内流,但胞内Na+浓度仍低于胞外,B项正确;神经递质只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传递信息,不会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受体细胞),C项错误;酶是催化剂,不是信息分子,而且酶发挥完作用后也不会被灭活,D项错误。
19.寨卡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会攻击胎儿的神经元。科研人员开发出全新的DNA寨卡疫苗,这种疫苗含有一段根据寨卡病毒核酸合成的DNA片段,注射到动物体内后,有的细胞会分泌出很多类似寨卡病毒的小粒子,这些粒子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寨卡病毒的感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些粒子就是疫苗在动物体内表达后产生的病毒蛋白,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
B. DNA疫苗和传统疫苗的区别之一是DNA疫苗本身不是抗原,不直接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 寨卡病毒会攻击胎儿的神经元,引起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属于免疫缺陷症
D. 实验动物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的标志是产生特异性抗体和效应T细胞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
据题干信息分析,注射的疫苗是根据寨卡病毒核酸合成的DNA片段,说明这些粒子就是疫苗(DNA)在动物体内控制合成的病毒蛋白,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A正确;
DNA疫苗和传统疫苗的区别之一是DNA疫苗本身不是抗原,不直接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而其控制合成的粒子是抗原,可以引起免疫反应,B正确;
寨卡病毒会攻击的是胎儿的神经元,引起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没有引起免疫系统的功能下降,不属于免疫缺陷综合症,C错误;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是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合成,细胞免疫主要是效应T细胞与抗原侵入的靶细胞特异性结合,D正确。
20.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②发烧时采用加盖棉被,增加排汗来辅助降低体温
③恒温动物维持体温恒定,是直接通过神经系统完成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
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⑤人体对花粉等产生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多
A. 二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①正确;
②发烧时可采用辅助降温措施,若采用加盖棉被会导致散热不畅,不能达到降温目的,②错误;
③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③错误;
④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④错误;
⑤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导致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最终导致组织液增多,形成组织水肿,⑤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⑤,A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下图表示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
(1)①⑦在反射弧中分别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当图中的感受器感受到寒冷的刺激时,图中内分泌腺是________。该内分泌腺在相关腺体的作用下合成并分泌某种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以使机体抵御寒冷。这种调节方式为激素的_______调节,同时也能体现激素的_______调节。
(3)当图中的感受器感受到血糖含量降低时,图中的内分泌腺细胞为______细胞(写出两种),它们分别分泌____________激素。
(4)图中表示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传入神经 (2). 传出神经 (3). 甲状腺 (4). 分级 (5). 反馈(位置颠倒亦可) (6). 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 (7).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8). 神经系统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解析】
【详解】(1)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由图可知,①是传入神经,⑦是传出神经。
(2)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所以内分泌腺是甲状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激素的分级调节,同时也能体现激素的反馈调节。
(3)使血糖含量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所以内分泌细胞是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两种激素在调节血糖时有协同作用。
(5)由图可知,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受下丘脑控制,即神经系统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22.在病毒感染或毒素剌激下,免疫细胞能产生并释放淋巴因子等信息分子,机体通过这些信息分子与相应受体构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以维持或改变内环境的稳态。请回答:
(1)抗原作用于B细胞后,在________的作用下B细胞被激活。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被激活的T细胞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反应有_____________。
(2)在病毒感染或毒素刺激下,机体出现发烧症状。研究发现,温度感受器的细胞膜上存在某些淋巴因子的受体,受体与淋巴因子结合可引起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分泌活动的一系列改变。在上述过程中,能引起下丘脑分泌活动改变的信息分子有_________,促进机体产热的激素有_______。
(3)研究发现,某类病原微生物侵染人体后,患者体内产生抗胰岛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最终引起胰岛B细胞的损伤而导致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的损伤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的结果,这一类疾病被称作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淋巴因子 (2). 分裂、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等 (3). 神经递质与甲状腺激素 (4). 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 (5).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 (6). 自身免疫病
【解析】
【详解】(1)根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可知,抗原作用于B细胞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被激活。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被激活的T细胞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反应有分裂、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等。
(2)温度感受器的细胞膜上存在某些淋巴因子的受体,受体与淋巴因子结合可引起神经元兴奋(膜电位改变),进而引起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分泌活动的一系列改变。在上述过程中,能引起下丘脑分泌活动改变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与甲状腺激素,促进机体产热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
(3)分析题意可知,患者胰岛细胞的损伤是机体进行的结果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这是一类疾病,称作自身免疫病。
23.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体的食欲。下图是关于瘦素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据图1可知,瘦素是在________细胞中合成的,瘦素作用于靶细胞需要通过__________运输才能完成,瘦素能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2)正常人体中与图1中a激素呈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如果a激素合成与分泌量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1可得,瘦素作用的靶器官是②下丘脑,其接受瘦素的信号后,经过反应和处理形成一定的刺激传至结构④大脑皮层,令其产生饱觉,进而减少摄食行为,这属于_________调节。
(4)图2是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相关神经元,调节其摄食行为,图2中共有____条反射弧,若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的膜内电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些肥胖患者是由于自身抗体攻击神经元细胞上的瘦素受体造成的,这类肥胖病人不能通过注射瘦素治疗该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脂肪 (2). 体液(血液) (3). 决定瘦素受体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表达(或基因选择性表达) (4). 肾上腺素 (5). 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含量增加) (6). 神经—体液 (7). 0 (8). 负电位 (9). 瘦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
【解析】
【详解】(1)依题意并分析图1可知: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在脂肪细胞中合成。需要通过体液运输才能作用于靶细胞。由于决定瘦素受体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表达(或基因选择性表达),因此瘦素能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
(2)图1显示:a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使得糖原分解加强,说明a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与胰高血糖素呈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肾上腺素,二者作用的结果都能升高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导致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而胰岛素也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所以,如果a激素合成与分泌量减少,则最可能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含量增加或血糖浓度升高。
(3)据图1可得,瘦素作用的靶器官是②下丘脑,其接受瘦素的信号后,经过反应和处理形成一定的刺激传至结构④大脑皮层,令其产生饱觉,进而减少摄食行为,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4)图2中缺少感受器、效应器等反射弧的组成部分,不能构成完整的反射弧,所以图2中共有0条反射弧。若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会导致阴离子内流,使突触后膜仍然维持静息电位,此时膜内电位是负电位。
(5)由题意“某些肥胖患者是由于自身抗体攻击神经元细胞上的瘦素受体造成的”可知:该类肥胖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该类肥胖病人是因为体内发生瘦素抵抗现象而引起,即瘦素与其受体识别的能力下降,所以不能通过注射瘦素治疗该类疾病。
24.玫瑰是人们喜爱的观赏花卉,但玫瑰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极低,故常通过扦插来繁殖。为研究不同浓度的NAA对玫瑰插条生根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预实验:取生长状态相似的多株玫瑰植株上的一年生枝条,剪成长度相同的插条35支,切口上平下斜,每个插条保留2个芽和一片嫩叶,去掉成熟叶。将插条随机均分成7组,采用浸泡法处理24 h后扦插,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统计生根数目,结果如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
A
B
C
D
E
F
G
NAA浓度/ppm
0
2
4
6
8
10
12
生根总数
10
15
35
35
25
20
15
平均根数/株
2
3
7
7
5
4
3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
(2)处理插条的方法除了浸泡法外,还可使用________法,后者的NAA浓度比浸泡法________。
(3)表中数据能否说明NAA对插条生根具有两重性?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4)实验中各组需要处理和扦插多个插条,最后取平均值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在进一步探究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应探究的NAA浓度范围________ppm。
(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___________的结果。
【答案】 (1). NAA的浓度(不同浓度的NAA) (2). 沾蘸 (3). 高 (4). 否 (5).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插条生根均表现为促进作用 (6).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减小实验误差 (7). 4~6 (8). 程序性表达
【解析】
【详解】(1)据表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NAA的浓度(不同浓度的NAA)。
(2)处理插条的方法除了浸泡法外,还可使用沾蘸法,后者的NAA浓度比浸泡法高。
(3)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插条生根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因此表中数据不能说明NAA对插条生根具有两重性。
(4)实验中各组需要需要处理和插多个插条,最后取平均值是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减小实验误差。从表格数据可知,NAA浓度在4~6ppm时,生根总数和每株的平均根数都最多,因此在进一步探究NAA促进抽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应探究的NAA浓度范围4~6ppm。
(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