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6.50 KB
  • 2021-09-26 发布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 月考生物 试卷分值 100分 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40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剧烈运动时,血浆 pH 保持相对稳定 B. 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C. 内环境中含有抗体和生长激素 D. 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存所必需的 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递质、血浆蛋白和抗体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 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 C. 毛细淋巴管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与淋巴 D. 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虽然产生较多的乳酸,但不会引起血浆酸碱度的明显下降 3.判断下列叙述全对的一项是 ( ) ①体液是指细胞外液 ②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③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④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 ⑤血浆中的水来自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⑥细胞内液不能构成人体内环境 ⑦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A. ①②④⑤⑥ B. ②④⑤⑥⑦ C. ②③④⑥⑦ D. ①②⑤⑥⑦ 4.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 B. 毛细淋巴管阻塞 C. 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D. 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5.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蛋白质 [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 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 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含量有关 C. 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D. 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6.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胰岛素、O2 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 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7.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 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 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 C. 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 D. 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 pH 相对稳定 8.抗洪战士为了抢险抗洪长时间不吃饭、不休息时,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 B. 肾上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均减少 C. 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 D. 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 9.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道防线 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⑥HIV 主要攻击人体的 T 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①④⑤⑦ B.①②③⑦ C.③④⑤⑦ D.②③⑥⑦ 10.下图为神经元某部分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②能将神经元内的钠 离子排出细胞,将细胞外的钾离子运入细胞,③④为磷脂分子,⑤为钠离子通道。据此判断,下列 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膜为突触后膜,其中 A 面为突触间隙 B. ②在参与离子运输的过程中消耗 ATP C. 突触小泡的磷脂分子能与③④发生融合 D. 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该结构能使⑤开启 1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B. 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C. 艾滋病病毒只破坏人体 B 细胞 D. 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12.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激素②能促进甲状腺分泌,抑制下丘脑分泌 B. 图中激素③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C. 激素①分泌增加,能促进激素②和④的分泌 D. 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 13.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 A 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14.下列关于动物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激素和酶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 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 激素和酶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D.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1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B.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胰腺分泌 C. 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 神经元轴突末梢只能形成 1 个突触小体,与其它神经元只能形成 1 个突触 16.根据图,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 b 物质有关 B. 静息状态下,膜靠近上方一侧为正电位,下方一侧为负电位 C. 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则神经递质的释放与 c 流动性有关 D. 假设这是突触后膜,则接受刺激的部位可能与 e 有关 17.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上不能由①→②传导 B. 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位计会先右后左偏转两次 C. 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D. 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最可 能暂时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18.科研发现,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如图为神经系统、免疫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关系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若图示免疫细胞为 T 细胞,则免疫活性物质为淋巴因子,可以促进浆细胞的増殖分化 B. 若把图中免疫细胞换成甲状腺细胞,则图中表示的激素可能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 C. 图示的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免疫细胞属于效应器,在突触前膜上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D. 图中的神经递质和激素都属于信号分子,与靶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失去活性 19.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B. 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 酸碱度的相对稳定性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0.目前艾滋病还没有可以治愈的方法。人类若感染 HIV,潜伏期一般为 2—10 年(如下图所示), 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其主要传播媒介是血液和精液 B. 在第一年内,造成 HIV 的浓度明显下降的原因是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C. T 细胞是在骨髓中分化成熟的细胞,可再增殖分化 D. 研制疫苗的主要困难在于 HIV 是 RNA 病毒,易变异 21.破伤风杆菌一般在较深伤口内繁殖,可产生外毒素使机体发病,而外毒素的毒性可被胰蛋白酶解 除。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破伤风杆菌的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 B. 破伤风杆菌分泌的外毒素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C. 破伤风杆菌分泌的外毒素不能直接作为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D. 破伤风杆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22. 如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在 b、c 两点之间连接有一个电流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 a 点,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 2 次偏转 B.在 a 点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Ⅰ、Ⅱ时,均不发生信号转换 C.在 c 点的右侧神经纤维上给一适宜的刺激,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 1 次 D.②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23.动物激素、神经递质、抗体共同的特点是( ) A. 都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B. 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C. 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 D. 在不同人体内种类各不相同 24.下列关于人体及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糖过高→下丘脑分泌促胰岛素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胰岛素→胰岛分泌胰岛素→血糖降 低 B. 病毒再次入侵人体→记忆 B 细胞迅速产生抗体→清除病毒 C. 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维持正常 D. 炎热刺激→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皮肤血管收缩 25.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 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C. 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D. 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26.下列关于激素说法正确的是( ) A. 动物激素由内分泌细胞产生,有专门管道(导管)分泌到体液中 B.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具有显著催化作用的物质 C. 激素只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调节特定过程的反应速率 D. 只要温度等条件适宜,激素能在破坏了细胞结构的组织匀浆中发挥作用 27.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疋确的是( ) A. 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 B. 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 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 过敏反应一定是在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刺激时才发生 28.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是由 Na+、K+维持的,受到刺激时,这种平衡被打破,主要是( ) A.膜外 Ca+流入细胞 B.膜外 Na+流入细胞 C.膜内 K+流出细胞 D.膜外 K+流入细胞 29.如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模式图,图中的甲、乙、丙表 示相关 结构,①、②、③表示相关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和③对甲的作用相反,二者相互拮抗,共同调节甲分泌① B. 甲为内分泌系统的枢纽,②和③对其均为反馈调节 C. 几乎全身的细胞都是③的靶细胞 D. ①②③合成和分泌都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30.吃的东西过咸时,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 A. 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B. 下丘脑和上丘脑 C. 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D. 上丘脑和下丘脑 31.某培养液中的小鼠离体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后,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如图所 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适当提高培养液中钠离子浓度可以提高曲线Ⅱ上 C 点值 B. b 时,膜内钠离子浓度小于膜外 C. 该实验中某溶液可以用适当浓度的 KCl 溶液代替 D. 图中Ⅱ曲线中的 cd 段,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从神经细胞流出 32.下图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该调节方式的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B.体温调节可能涉及这种调节方式 C.若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则靶细胞一定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D.该调节方式的信息传递需经过体液运送,并存在反馈调节 33.在生长季节,玉米植株被雨后大风吹倒一段时间后会呈现如图所示的生长状况.该图不能说明 ( ) A. 在该段时间内玉米光合作用合成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量 B. 生长素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C. 根的向地生长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 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3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 B.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C.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萘乙酸,并可以传递到达胚芽鞘下部的伸 长区,从而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35.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B.在太空中,植物的根不会表现出向地弯曲生长的特性 C.温特实验中,如果将琼脂块放置正中间,并给予单侧光照射,生长素会在琼脂块中进行横向运 输 D.在存在呼吸抑制剂的条件下,极性运输会受到抑制 36.如图,若茎的 a 侧生长素浓度在 B 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 b 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 准确的一项是( ) A. 在 BD 范围内 B. 在 OA 范围内 C. 在 BC 范围内 D. 在 BA 范围内 37.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能获得无籽的番茄,其原因是( ) A.生长素促进了子房发育成果实 B.生长素抑制了番茄种子的发育 C.生长素抑制番茄的受精 D.生长素使子房发育快、种子发育慢 38.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2,4-D 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还可用生根的平均长度作为观察指标 B. 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插条的状况、芽的数量、2,4-D 的浓度等 C. 生长素类似物 2,4-D 浓度为 800mg/L 时,抑制插条生根 D. 该实验可确定 400mg/L 是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39.右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 方向给以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 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B. 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C. 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D. 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40.植物生长素具有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的特性。以下哪一现象或应用不能说明 生长素调节具有“两重性”( ) A.在自然状况下,大型乔木的树冠多呈圆锥形 B.被大风刮倒的树木,其露出地面的根总是向地生长 C.置于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朝窗外生长 D.棉花的顶芽比侧芽生长快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60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60 分。) 41.(12 分)如图甲表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若甲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则表示效应器的序号是______,具有分析综合功能的结构序号 是______. (2)当兴奋传至结构②处时,该兴奋部位膜内电位变为______. (3)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中传递方向的特点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奋 性神经递质作用到结构⑥上,⑥上发生的信号转换为______. (4)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如果它对 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18 分)右图是人体部分稳态的调节示意图(A、B、C 表示激素),据图回答: (1)下丘脑内存在着中间神经元。若使用某种药物使分解某种神经递质的酶失活,则会使突触后膜 ____________。 (2)血糖浓度降低,会刺激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胰岛,引起_______细胞分泌激素 C 增多,激 素 C 的主要靶器官是________,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冷时激素 B 的分泌会__________,调节细胞代谢速率以适应寒冷环境,激素 B 分泌过多也会影 响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_______;炎热时,出汗后会导致此人血 浆渗透压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释放,促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 尿量。 (4)甲亢患者情绪易激动,自身免疫功能易紊乱,这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43. (18 分)图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免疫方式是_____________,不能识别抗原的是图中细胞___________。 (2)人体在幼年患过麻疹后,终身不再患麻疹。当麻疹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 主要过程是_______(用序号表示)。图中既可参与细胞免疫,又参可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是________。 (3)据图所示,细胞 D 是由____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免疫学研究证明,如果细胞 D 产 生了针对核蛋白的化学物质,会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该疾病在免疫学中属于_______________。接 触性皮炎通常是由有毒的常春藤、油漆等引起的,这在免疫中称为__________反应。 (4)坐标图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图 中①表示___________ ,②与①相比作用后抗体的变化特点是 ___________。 44. (12 分)如图 1 表示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 请结合图 1 中有关数据回答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问题: (1)当生长素浓度为 10-6mol/L 时,生长素对根和芽生长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选填“促 进”、“抑制”或“不促进不抑制”). (2)图 2 中顶芽 A 的生长素向侧芽 B 运输,而不能反过来由 B 向 A 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叫做______, 其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 (3)图 3 所示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生长素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的两重性特征.两块琼脂 块含有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 m 和 n,且 m>n,用来处理去掉尖端的芽.根据实验结果可知,n 的浓 度为______时,芽弯曲程度最大. (4)如图 4 所示,如果茎表现为向光弯曲生长, b 侧生长素浓度在 D 点,则 a 侧生长素浓度范围 是______.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B 2. C 3. B 4. D 5. A 6. C 7. C 8. C 9. C 10. C 11. D 12. B 13. D 14. A 15. A 16. B 17. B 18. A 19. B 20. C 21. B 22. B 23. A 24. C 25. C 26. C 27. D 28. B 29. A 30. A 31-35 CCBCC 36-40AAABC 41.(除特殊标记外毎空 2 分,共 12 分) (1)①(1 分) ③ (1 分) (2)正电位 (3) 单向传递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化学信号→电信号 (4)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的结合(3 分) 42、(毎空 2 分,共 18 分)(1)持续兴奋或抑制 (2)胰岛 A 细胞 肝脏 促进肝糖原分 解为葡萄糖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增多 反馈调节 升高 抗利尿激素 (4)神经-体液-免疫 43、(毎空 2 分,共 18 分)(1)体液免疫 D (2)④⑦⑧ 细胞 A、细胞 B (3) 细胞 C、细胞 E 自身免疫病 过敏 (4)第一次感染病原体 快速、大量的增加 。 44(毎空 2 分,共 12 分)(1) 促进 抑制 (2)极性运输 主动运输 (3)10-8mol/L (4)在 OB 段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