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50 KB
- 2021-09-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重庆市南岸区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在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植物不具有下列哪一层次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答案】D
【解析】单细胞: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即无系统层次;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病毒没有结构层次,因为它没有细胞结构,属于非细胞生物,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
【详解】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即无系统层次。
故选D。
【点睛】植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层次。
2.下列均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 青霉菌、小球藻 B. 酵母菌、破伤风杆菌
C. 蓝藻、硝化细菌 D. 醋酸杆菌、蘑菇
【答案】C
【解析】青霉菌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B错误;蓝藻、硝化细都属于原核生物,C正确;蘑菇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D错误。故选:C。
3.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内的蛋白质分子没有生命
B. 病毒的生命活动可以离开细胞
C.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 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一个细胞就能完成
【答案】B
【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详解】A、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糖类等没有生命,A正确;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B错误;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正确;
D、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单个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一个细胞就能完成,D正确。故选B。
【点睛】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下列不属于酵母菌与大肠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区别是
A. 有无核糖体 B. 有无线粒体
C. 有无细胞核 D. 有无染色质
【答案】A
【解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真原核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故选A。
【点睛】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其他各种复杂的细胞器。
5.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需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B. 在低倍镜下观察相应物像只需要使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焦距
C.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后视野一般会变暗需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D. 显微镜下看到了装片上的字母“p”,实际上的字母应该是“q”
【答案】C
【解析】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首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详解】A、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需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A错误;
B、在高倍镜下观察相应物像只需要使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焦距,B错误;
C、由低倍镜换至高倍镜,视野会变暗,需要调节反光镜和光圈增加亮度,C正确;
D、显微镜下观察的是倒立的物像,若看到的是字母“p”实际上的字母应该是“d”,D错误。故选C。
【点睛】显微镜下观察的是倒立的物像,若看到的是字母“p”实际上的字母应该是“d”。
6.核酸和磷脂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A. C、H、O B. C、H、O、N、P
C. C、H、O、N、P、S D. C、H、O、N
【答案】B
【解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详解】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磷脂的元素组成C、H、O、N、P。故选B。
【点睛】核酸和磷脂都是由元素C、H、O、N、P组成。
7.“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8%的盐酸作用是
A. 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 使细胞中的RNA水解成核糖核苷酸
C. 有利于DNA和蛋白质结合,更好染色
D.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答案】D
【解析】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
【详解】A、盐酸不能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A错误;
B、盐酸不能使细胞中的RNA水解成核糖核苷酸, B错误;
C、使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C错误;
D、本实验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D正确。故选D。
【点睛】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
8.人体的氨基酸中,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
A. 两者的结构完全不同 B. 酪氨酸的氨基
C. 两者的R基组成不同 D. 精氨酸的羧基
【答案】C
【解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详解】根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可以写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氨基酸种类和性质不同是由侧链基团R基不同。故选C。
【点睛】氨基酸种类和性质不同是由侧链基团R基不同。
9.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糖类依次是( )
A. 纤维素和糖原 B. 麦芽糖和乳糖
C. 淀粉和糖原 D. 葡萄糖和纤维素
【答案】C
【解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半乳糖等,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二糖分为麦芽糖、蔗糖和乳糖,麦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详解】由糖类的分类、分布和功能可知,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是糖原,故选C。
10.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一般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不能相互转化
B. 自由水的存在形式是与其他物质结合
C. 正常晒干的种子中不含结合水
D. 核糖体中的代谢活动可产生水
【答案】D
【解析】水在细胞内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自由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自由水的自由流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详解】A、自由水与结合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A错误;
B、自由水是指不与细胞中其他物质结合、可自由流动的水,B错误;
C、正常晒干的种子失去的是自由水,晒干的种子中还含有结合水,C错误;
D、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在核糖体内进行脱水缩合,能够产生水,D正确。故选D
【点睛】自由水与结合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11.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的细胞内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二十种氨基酸
B. 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C. 所有蛋白质都具有调节、运输的功能
D. 所有蛋白质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答案】D
【解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根据R基不同可以分为20种,根据能否在体内合成又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可以由高等动物自身合成;必需氨基酸不能自身合成,必需从食物中获得。
蛋白质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详解】A、人体的必需氨基酸不能自身合成,必需从食物中获得,A错误;
B、蛋白质相同需要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多肽的空间结构都相同,B错误;
C、胰岛素、抗体等物质是蛋白质,但没有运输作用,C错误;
D、所以蛋白质都有C、H、O、N四种元素,D正确。故选D。
【点睛】蛋白质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12.图1表示细胞中的化合物含量,图2表示细胞鲜重的元素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B. 若图1表示细胞干重,则A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图2中的元素c
C. 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B化合物被人体摄入后不能被直接吸收
D. 图2中元素是a是最基本的元素,被称为“生命的核心元素”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2有活性的细胞中a、b、c分别是O、C、H;
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图1中A、B化合物分别是水、蛋白质;
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则A表示蛋白质;
细胞中的化合物:水(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无机盐、脂质、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糖类。
【详解】A、所以A、B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a,即O,A正确;
B、A表示蛋白质,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O、N,故A中一定含有图2中的元素c,B正确;
C、若图1表示正常鲜重细胞,则B化合物为蛋白质,蛋白质被人摄入后会被消化为氨基酸再被吸收, C正确;
D、最基本元素是C,为图2中的元素b,D错误。故选D。
【点睛】活细胞中元素含量排列顺序为O、C、H。
13.脂质具有的生物学功能不包括( )
A. 构成生物膜 B. 调节生命活动
C. 储存能量 D. 携带遗传信息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成分,A正确;
B、脂质中的性激素具有调节代谢的作用,B正确;
C、脂质中的脂肪具有储存能量的作用,C正确;
D、核酸携带有遗传信息,是遗传物质,不属于脂质的功能,D错误.故选D.
14.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微量元素镁是合成叶绿素必需的 B.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必需的
C. 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太低会抽搐 D. 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答案】A
【解析】镁属于大量元素,A错误;铁是合成血红蛋白必需的,B正确;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太低会抽搐,C正确;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D正确。故选:A。
15.烟草、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中含有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核酸的种类依次是2、1、1 B. 核苷酸的种类依次是8、5、4
C. 五碳糖的种类依次是2、2、1 D. 含N碱基的种类依次是5、5、4
【答案】A
【解析】A.烟草、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中A. 核酸的种类依次是2、1、1,A正确;
B. 核苷酸的种类依次是8、4、4,B错误;
C. 五碳糖的种类依次是2、1、1,C错误;
D. 含N碱基的种类依次是5、4、4,D错误。故选A。
16.如图表示生物体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NA与RNA的①均含磷元素
B. 图中②表示还原糖是葡萄糖
C. N元素主要存在于③中,①②也有少量
D. 人体的遗传物质中③有5种,②有2种
【答案】A
【解析】图中结构为核苷酸的模式图,①为磷酸,②为五碳糖,③为碱基,细胞生物既含DNA,又含RNA,故有2种五碳糖,5种碱基,8种核苷酸;病毒中只含有DNA或RNA,故有1种五碳糖,4种碱基,4种核苷酸。
【详解】A、组成DNA和RNA的基本结构中都含有①磷酸基团中含有磷元素,A正确;
B、图中②表示核糖或脱氧核糖,B错误;
C、N元素主要存在于③中,①②中没有N元素,C错误;
D、人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NA中含有的碱基只有4种,D错误。故选A
【点睛】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由一份子磷酸、一份子碱基和一份子五碳糖组成。
17.以下关于检测还原糖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斐林试剂不需要现配现用 B. 番茄是检测还原糖的理想材料
C. 还原糖的检测需水浴加热 D. 双缩脲试剂稀释后可检测还原糖
【答案】C
【解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5)DNA加入二苯胺试剂后水浴加热,可观察到溶液变蓝色。
【详解】A、斐林试剂的使用需要现配现用,A错误;
B、番茄汁是红色的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番茄不是检测还原糖的理想材料,B错误;
C、还原糖和斐林试剂反应条件需要水浴加热,C正确;
D、斐林试剂是由质量浓度0.1g/mL NaOH溶液和为0.05 g/mL CuSO4溶液组成,双缩脲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 g/mL NaOH溶液和0.01 g/mL CuSO4溶液组成,故不能用双缩脲试剂稀释成斐林试剂,D错误。故选C。
【点睛】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18.蔗糖的水解产物为
A. 葡萄糖和半乳糖 B. 果糖和半乳糖
C. 葡萄糖和果糖 D. 果糖和麦芽糖
【答案】C
【解析】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详解】蔗糖是二糖,一分子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构成,蔗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故选C。
【点睛】一分子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构成;一分子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构成;一分子乳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构成。
19.下列不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
A. 脂肪 B. 糖原 C. 胰岛素 D. DNA
【答案】A
【解析】生物大分子一般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三类,脂肪不属于生物大分子。
【详解】A、脂肪不属于生物大分子,A符合题意;
B、糖原是多糖属于生物大分子,B不符合题;
C、胰岛素是蛋白质属生物大分子,C不符合题意;
D、DNA是核酸属于生物大分子,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和多糖。
20.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既不具有生物膜系统,也不具有生物膜
B. 原核细胞中存在的唯一细胞器核糖体是单层膜结构
C.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DNA、RNA
D. 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可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观察
【答案】D
【解析】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详解】A、生物膜包括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原核细胞有细胞膜,故具有生物膜,A错误;
B、原核细胞中存在的唯一细胞器是核糖体,但不具有膜结构,B错误;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没有叶绿体,C错误;
D、健那绿染液活细胞中线粒体染液,观察线粒体可选择口腔上皮细胞,D正确。故选D。
【点睛】含有DNA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含有RNA的结构有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
21.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能观察到叶绿体基粒
B. 叶绿体在细胞中是均匀分布的
C. 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D. 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
【答案】C
【解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我们可以看到叶绿体呈现绿色,而且叶绿体在细胞中是移动的,分布不均匀的。
【详解】A、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不能看到叶绿体中的基粒结构,A错误;
B、叶绿体在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光线强的一侧较多,B错误;
C、由于叶绿体里含有叶绿素,而使叶片显现绿色,C正确;
D、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叶肉细胞也含有线粒体,只不过线粒体是无色透明的,无法直接观察出来,需要进行染色才观察到,D错误。故选:C。
2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A. 激素、抗体分泌到细胞外
B. 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
C. 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答案】C
【解析】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详解】A、激素、抗体分泌到细胞外属于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A正确;
B、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融合属于细胞间的物质交流,B正确;
C、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属于核膜的功能,C错误;
D、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属于细胞膜饿的功能,D正确。故选C。
【点睛】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23.在胰腺细胞中,参与合成并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器有
A. 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 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
C.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D.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答案】C
【解析】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通过胞吐的方式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这个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由此可见,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详解】A、中心体与细胞的分裂有关,与胰岛素的合成无关,A错误;
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与胰岛素的合成无关,B错误;
C、胰岛素的合成和运输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C正确;
D、中心体与细胞的分裂有关,与胰岛素的合成无关,D错误。故选C。
【点睛】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线粒体提供能量。
24.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核膜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B.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
C. 核糖体的形成一定与核仁有关 D. 核孔有利于DNA和RNA进出细胞核
【答案】A
【解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真核细胞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孔道。
【详解】A、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其中核膜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A正确;
B、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错误;
C、原核生物核糖体的形成和核仁无关,C错误;
D、核孔对物质的出入具有选择性,DNA不能从细胞核进人细胞质,D错误。故选A。
【点睛】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5.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以下关于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B. 模型只能定性但是不能定量地描述认识对象
C. 模型的美观与否是第一位的,其次是科学性、准确性
D. 拍摄的洋葱内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照片就是物理模型
【答案】A
【解析】生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而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详解】A、模型建构包括建构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等,A正确;
B、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B错误;
C、模型的科学性、准确性是第一位的,其次才美观与否,C错误;
D、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属于实物,不属于物理模型,D错误。故选A。
【点睛】生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照片不是模型属于实物。
26.下列有关黄桷树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核糖体:rRNA、蛋白质 B. 细胞壁:纤维素、果胶
C. 细胞骨架:纤维素 D. 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
【答案】C
【解析】黄桷树细胞属于真核细胞、植物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脂质又以磷脂为主,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真核细胞中,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详解】A、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
B、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B正确;
C、细胞骨架是由纤维蛋白构成,而不是纤维素,C错误;
D、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脂质又以磷脂为主,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糖类,D正确。故选C。
【点睛】细胞骨架的组成成分是纤维蛋白。
27. 在细胞内,许多由膜组成的像深海中的潜艇一样、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的结构,和在其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的结构分别是
A. 高尔基体、囊泡 B. 内质网、高尔基体
C. 囊泡、线粒体 D. 囊泡、高尔基体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在细胞分泌物的过程中,要形成大量的囊泡,携带者被运输的物质,通过外排的形式进行,其中高尔基体在此过程中是中转站。
A.高尔基体、囊泡 对应关系不对。
B.内质网、高尔基体中的内质网不对
C.囊泡、线粒体中的线粒体不对。
D.囊泡、高尔基体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泌物分泌的过程。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分泌物跟么的过程。
28.下图表示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该图最能说明
A. 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形态 B. 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功能
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 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密切相关
【答案】D
【解析】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分析题图中的实验可知,蝾螈受精卵有核的部分能正常进行细胞的分裂、分化完成发育过程,无核的部分不能正常发育,由此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密切相关。
故选D。
【点睛】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9.细胞膜功能上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
A. 胆固醇含量 B. 磷脂含量
C.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D. 糖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C
【解析】细胞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也有少量的糖类存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则细胞膜的功能取决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含量越多,功能越复杂。
【详解】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但不是决定细胞膜的功能,A错误;
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错误;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取决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C正确;
D、细胞膜的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有关等,D错误。故选C。
【点睛】细胞膜的功能取决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含量越多,功能越复杂。
30.将细胞膜中的磷脂提取后,放入盛有清水和氯仿(CHCl3)的容器中(氯仿密度比水大),图中能正确反映磷脂分子分布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详解】因为氯仿密度比水大,在容器中水在上层,氯仿在下层,而磷脂的头部是亲水性的,尾部是疏水性的,因此磷脂在盛有清水和氯仿的容器中头部在上,尾部在下,B正确,A、C、D错误。
【点睛】正确解答此题需要掌握磷脂分子的结构及结构特点。本部分知识是课本的思考与讨论的知识,学生易忽略。
31.下列不能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是
A. 白细胞吞噬病菌 B. 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
C. 人细胞与小鼠细胞融合 D. 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积累碘
【答案】D
【解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流动性的原因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都是可以流动的,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详解】A、白细胞吞噬病菌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中产生了囊泡,囊泡和细胞膜融合将蛋白排除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人细胞与小鼠细胞的融合首先是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的融合的过程,因此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积累的碘主要是依靠细胞膜的主动运输实现的,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故选D。
【点睛】细胞膜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32.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主要用于摄取特殊大分子物质,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网格蛋白参与细胞膜的内陷运动 B. 该过程需要细胞识别,不消耗能量
C. 囊泡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 该过程会导致细胞膜的膜面积减小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生物大分子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膜内陷,将大分子包在囊泡中,进而内吞形成囊泡,把大分子物质摄入细胞内,该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实现。
【详解】A、网格蛋白与细胞膜的内陷运动有关,A正确;
B、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需要受体和大分子物质的识别,需要细胞内部供能,B错误;
C、构成囊泡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正确;
D、内陷后形成的囊泡是由细胞膜产生的,故该过程会导致细胞膜的膜面积减小,D正确。
故选B。
【点睛】胞吞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且需要消耗能量。
33.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被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且消耗 ATP
B. 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升高
C. 肝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H2O和O2
D. 红细胞可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
【答案】B
【解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K+、Ca2+等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详解】A、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中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也不消耗ATP,A错误;
B、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B正确;
C、肝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收H2O和O2,C错误;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D错误。故选B。
【点睛】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34. 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细胞中的方式是
A.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 胞吞、主动运输
C. 主动运输、胞吞 D.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答案】B
【解析】免疫球蛋白是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的,而半乳糖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内的,所以B选项正确。
35.下列关于细胞膜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罗伯特森经电子显微镜观察提出了“亮—暗—亮”的结构
B. 欧文顿通过上万次实验的结果提出了: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C. 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和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
D. 流动镶嵌模型由桑格和尼克森提出,并已被大多数人接受
【答案】A
【解析】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由此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1959年罗伯特森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三层结构模型,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是静态的统一结构,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详解】A、罗伯特森经电子显微镜观察提出了“暗—亮—暗”的结构,A错误;
B、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容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为什么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脂质,B正确;
C、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和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D正确。故选A。
【点睛】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和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细胞膜就有流动性。
36.某同学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置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向清水中加入蔗糖,洋葱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体积交化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细胞保持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a~b段,细胞液发生渗透失水,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B. 在b~c段,达到渗透平衡,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相同
C. 在c~d段,液泡膜和细胞膜都会出现磷脂分子的运动
D. 在d~e段,细胞大量吸收蔗糖,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答案】C
【解析】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
(1)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2)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在a~b段,细胞吸水后细胞液的渗透压降低,细胞吸水能力减弱,A错误;
B、在b~c段的前期,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由于细胞壁的限制,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平衡,但此时细胞内溶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溶液浓度;在b~c段的后期,随着蔗糖的逐渐加入,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逐渐升高,导致细胞液的浓度和蔗糖溶液的浓度逐渐接近;c点为临界点,此时继续增大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失水,B错误;
C、在c~d段,液泡体积减小,液泡膜和细胞膜都会出现膜脂的流动现象,C正确;
D、细胞不能吸收蔗糖,d~e段在蔗糖溶液中,无法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D错误。故选C。
【点睛】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发生质壁分离,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37.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若该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的大小关系最恰当的是
A. S1=2S2 B. S2>2S1 C. S1>2S2 D. S1<2S2
【答案】C
【解析】口腔上皮细胞为真核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器膜与核膜等生物膜。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组成生物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因此将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铺成单层,其面积恰好是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由于口腔上皮细胞中除了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因此将口腔上皮细胞中的脂质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必然大于细胞膜面积的2倍,即S1>2S2。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真核细胞的结构、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并紧紧围绕题意中的“提取脂质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这一解题的切入点来分析各选项。
38.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具有细胞膜且一定含有磷脂分子 B. 都含有DNA但不一定都含有RNA
C. 都具有细胞质且一定含有高尔基体 D. 都含有蛋白质但不一定含有脂质
【答案】A
【解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真原核细胞都含有细胞膜且都含有磷脂分子,A正确;
B、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但是所有细胞都含有DNA和RNA,B错误;
C、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高尔基体,C错误;
D、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所有细胞中都含有脂质,D错误。
故选A。
【点睛】真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真核细胞中有各种复杂的细胞器。
39.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为12392,在合成这个蛋白质分子过程中,脱水量为1944,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为128,则该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几条肽链
A. 2条 B. 3条 C. 4条 D. 5条
【答案】C
【解析】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
(1)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2)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量-失去水分子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详解】1、根据脱去水分子的相对质量为1944可以知道:脱掉水分子的数量为1944÷18=108;
2、假设该分子的含有的肽链数为x,则(x+108)×128-1944=12392,计算得出x=4。
故选C。
40.在如图装置中,A、B、C中为不同浓度、不同体积的蔗糖溶液。A、B、C之间用半透膜隔开,一段时间后达到渗透平衡,形成了下图所示液面高度差(h1>h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无法判断上述过程中蔗糖分子能否通过半透膜
B. 无法判断上述过程中装置中的水分子移动方向
C. 实验前A、B、C中蔗糖溶液的浓度:A>C>B
D. 实验前A、B、C中蔗糖溶液的高度:A>C>B
【答案】C
【解析】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渗透平衡时液面差△h与浓度差的大小有关,浓度差越大,△h越大;图中由于漏斗内的溶液浓度高,因此烧杯中的水分子或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使漏斗内液面升高,渗透平衡时△h会产生压力与漏斗内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
2、当溶质分子可以穿过半透膜时,水和溶质都自由穿过半透膜,达到渗透平衡后,液面相平。
【详解】A、平衡后的A、B、C的液面上有高度差,说明溶质分子也就是蔗糖分子不能穿过半透膜,A错误;
B、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透过半透膜,故水分子移动方向是双向的,B错误;
C、根据试验后A、B、C中蔗糖溶液的高度A>C>B可以判断其浓度A>C>B,试验前其蔗糖溶液的浓度也为A>C>B,C正确;
D、该试验只能判断试验后蔗糖溶液的高度是A>C>B,无法判断试验前蔗糖溶液的高度,D错误。故选C。
【点睛】水分子为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透过半透膜。
二、非选择题
41.下图是三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__,病毒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_________内才能进行,按照________的不同病毒可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
(2)图中属于细菌的是_________,绝大多数细菌营腐生或寄生生活,属于_________生物。
(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___________,淡水富营养化导致其大量繁殖可引起______。
【答案】C 活细胞 遗传物质(核酸种类) A 异养 [B]蓝藻 水华
【解析】根据题文分析:A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细菌细胞);B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蓝藻细胞);C没有细胞结构,为病毒有遗传物质(DNA或RNA)和蛋白质构成。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C为病毒,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按照其遗传物质的不同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2)图中A为细菌,为异养型生物。
(3)图中B为蓝藻,蓝藻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淡水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华。
【点睛】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
42.下图展示了甲、乙两种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所示,一般具有双链结构的是生物大分子_____(填“甲”或“乙”),它的双链结构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该生物大分子的主要载体是__________。
(2)图中结构4、5的中文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分别被彻底水解后的产物均为________种,相同产物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甲 脱氧核糖核酸 染色体(染色质) 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 6 磷酸 、A 、C、G
【解析】1、甲图含有碱基T,为一条DNA单链,中1是磷酸、2是腺嘌呤、3脱氧核糖,4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2、乙图:含有碱基U,为RNA单链。5是核糖。
【详解】(1)一般情况下DNA是双链RNA是单链,根据分析可知甲是DNA,乙是RNA;DNA双链的中文名字是脱氧核糖核酸;真核细胞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与蛋白质共同构成染色体。
(2)图中4为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5核糖是构成RNA的组成成分。
(3)DNA被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为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碱基共6种,R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磷酸、核糖和4种碱基共6种;相同的产物为磷酸、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
【点睛】DNA和RNA从组成成分上看主要区别在于:DNA由脱氧核糖、磷酸、A、C、G、T组成;RNA由核糖、磷酸、A、C、G、U组成。
43.根据下图所示的化合物结构简式,请回答问题:
(1)该化合物中含有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________,水解该化合物时被破坏的是_________。
(2)该化合物中有____种氨基酸构成,形成这种化合物的不同氨基酸的R基编号是_______。
(3)该化合物属于_____肽,形成该化合物的反应叫做______________。
【答案】 2、2 肽键 3 bdg 三 脱水缩合
【解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根据R基不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为20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由肽键连接形成肽链;该图是肽链的结构,a是氨基,b、d、g是R基,c、e是肽键,f是羧基,三个R基各不相同,因此三个氨基酸是三种。
【详解】(1)该化合物中d中含有一个氨基a是氨基共2个氨基,g中含有一个羧基f也是羧基共2个羧基;该化合物是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连起来,故水解是破坏的化学键是肽键。
(2)该化合物中共有b、d、g三个R基,且每个R基均不同,共有3种氨基酸。
(3)该化合物是由3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三肽。
【点睛】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根据R基不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为20种。
44.下图是某动物细胞部分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中①~⑨表示细胞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未展示出动物细胞应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其内部含有多种__________,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2)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填两种)。该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 (填数字)。
(3)消化酶是重要的分泌蛋白,在生物体中发挥_______作用。消化酶合成旺盛的细胞,其细胞核内的_____________(填数字)较大,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研究消化酶合成和分泌的路径应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溶酶体 水解酶 叶绿体、液泡 ② 催化 ⑧ 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同位素标记法
【解析】根据图文分析:图为某动物细胞部分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细胞膜、②为线粒体、③为高尔基体、④为染色质、⑤为中心体、⑥为核糖体、⑦为核膜、⑧为核仁、⑨为内质网。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该图展示动物细胞应有的细胞器,但没有溶酶体,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以及吞噬并杀死入侵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细胞器由叶绿体和液泡;该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②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4)消化酶是分泌蛋白,能够催化食物消化从而能被人体吸收;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消化酶合成旺盛的细胞核糖体数量较多,细胞核内的⑧核仁的功能是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故⑧核仁的体积较大;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路径应采用的试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
【点睛】核仁的功能是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5.下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下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丙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___________,两种物质的跨膜运输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的功能特点。
(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
【答案】原生质层 载体(蛋白) 选择透过性 等于 低于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表示磷脂双分子层;乙图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乳酸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图丙代表渗透作用的装置,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由于两侧浓度相同,所以液面不发生变化。
【详解】(1)图丙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
(2)从图乙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乳酸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二者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3)在单位体积的1mol/L的葡萄糖溶液和1mol/L的乳酸溶液中,溶质分子数相等,水分子数也相等,葡萄糖分子和乳酸分子都不能通过以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半透膜,因此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图乙在的蛋白质①是运输葡萄糖的载体,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图丙的半透膜,则A侧溶液浓度下降,B侧溶液浓度上升,则水分从左侧运输到右侧,则左侧液面将低于右侧液面。
【点睛】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