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0 KB
- 2021-09-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 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1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课下提能
一、选择题
1.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往往引起人们争论的主要原因是( )
①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
②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不会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
③转移基因的功能和结构往往都是已知的
④外源基因不少是异种生物的基因,其功能在新生物体内可能会发生改变
⑤目前对基因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基因的调控机制等了解有限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解析:选 C 动物取食转基因作物后,要经过消化吸收才进入身体,目的基
因不可能直接进入动物细胞,①错误;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可能会威胁其他
生物的生存,造成生物安全问题,②错误;科学家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
作用及基因的调控机制等都了解得相当有限,⑤正确;虽然转移的基因结构和功
能都是已知的,但是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所以在转基
因产品中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结果,③④正确。
2.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基因污染也逐渐产生,下列有关基因污染的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基因植物可能会与野生植物杂交,造成基因污染
B.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转基因作物基因污染只在近亲植物间进行,对人类没有影响
D.基因污染较难清除
解析:选 C 基因转移到近亲植物造成污染后,有可能发生外源基因在近亲
植物体内改变原有代谢途径等其他情况,在没有进行研究检测前,不能说明基因
污染对人类没有影响。
3.下列关于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
B.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
C.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
D.目前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上
解析:选 B 我国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求对
转基因产品及其加工品加贴标注,以方便消费者自主选择。但国际上并非大多数
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了可能的危害,A 正确,B 错误;目前对
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和转基因产品对环境
安全的影响上,但这些通过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等是可以解决的,C、
D 正确。
4.下列选项不属于由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的弊端的是( )
A.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如抗除草剂作物的产生会破坏农田的生物多样
性
B.使近亲野生物种具有抗性基因,可能会变成“超级杂草”
C.转基因生物的食品加工带来食品污染
D.转基因生物的大规模繁殖导致生态入侵
解析:选 C C 项所述食品加工带来的食品污染不属于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
的弊端。
5.下列有关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发育和健康产生诸多危害
B.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导致外源基因转入人体细胞
C.食用含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食品可显著增强人抵抗病菌的能力
D.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解析:选 D 目前还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发育和健康造成危害的实例,
A 错误;食用转基因食品不会导致外源基因转入人体细胞,B 错误;转基因食品
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不会在人体内表达,故不会增强人抵抗病菌的能力,C 错误;
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D 正确。
6.(2019·洛阳期中)下列关于转基因产品与环境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B.转基因产品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在今后有可能得到解决
C.如果转基因植物的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
到人体内
D.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解析:选 D 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造成
环境安全问题,A 正确;转基因产品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在今后有可能得到解
决,B 正确;转基因花粉中若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
体内,造成食物安全问题,C 正确;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
境,但转基因植物可能会与野生植物杂交,造成基因污染,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
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D 错误。
7.(2019·成都期末)基因污染是指外源基因通过转基因作物或家养动物扩散
到其他栽培作物或自然野生物种中,并成为后者基因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基因污
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污染是一种不能扩散的污染
B.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外来物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从而产生
“超级杂草”
D.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选 A 基因污染会随着生物的繁殖而不断扩散,A 错误;转基因生物
具有某些特殊性质,他们在某地区生存条件下的竞争能力较强,可能成为“外来
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存在,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正确;
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使杂草成为用除草剂
除不掉的“超级杂草”,C 正确;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具有新
性状,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正确。
8.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但不必担心( )
A.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与正常鲤鱼的杂交,进而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
B.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
C.运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
产物
D.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从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
解析:选 A 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不能产生可育配子,不能与正常鲤鱼杂交,
不必担心,A 正确;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
性,需要担心,B 错误;运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
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如抗除草剂的杂草,需要担心,C 错误;目的基因通过花
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造成基因污染,从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需要担
心,D 错误。
9.(2019·邢台检测)转基因作物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对农作物进行精确地改造
而产生的。转基因作物一方面在产量、抗逆性及品质等方面有显著改进,极大地
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
类健康存在危害。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为此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说:“毫无疑问,
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可能带来危害,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安全,现在是,
将来也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但与此同时,这种新的科技成果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
利益,这也是毋庸置疑的。”据以上材料,你认为下列说法欠妥的是( )
A.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技术的一
种产物
B.若转基因作物产生了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反思转基
因技术
C.科学家必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
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D.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
效控制
解析:选 B 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
技术的一种产物,A 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政府会研究转基因技术,使科技带
给人们更多利益,同时会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安全,避免转基因技术成果给人类带
来危害,而不是危及了人类健康和环境后再反思转基因技术,B 错误;科学家必
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
的防范措施,C 正确;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
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D 正确。
10.基因工程等生物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引发了许多关于科技与伦理的争论。
有人欢呼,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改变一切;有人惊呼,它将引发道德危机。对此,
我们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 )
①摒弃现有的道德规范,推动科技发展 ②发挥道德规范的作用,限制负面
效应 ③科技的发展必须以现有道德规范为准绳 ④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 D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改善了人类
的生活条件,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同时,如果运用不当,将会出现一系列社会
问题,涉及道德与伦理。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是限制其负面效
应,适当调整现有的道德规范,以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要趋利避害,
而不能因噎废食。
11.(2019·邯郸期中)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势必会打破自然界物种的界限,改
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下列哪
项是对上述观点的完全反驳( )
A.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B.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可以保护农田土壤环境
C.转基因生物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是具有某种特
征的同一物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某些化合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能会造
成二次污染
解析:选 C 对题中观点的完全反驳即认为转基因生物不会对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造成破坏。转基因生物所转入的只是一两种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外源基因,
并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是具有某种特征的同一物种,不
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2.下列有关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转基因食品只能用作牲畜饲料
B.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然存在争议
C.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的营养物质种类差别很大
D.目前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和实验尚未做出具体规定
解析:选 B 转基因食品也可以食用,A 错误;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仍然存在争议,B 正确;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的营养物质种类差别不大,
C 错误;为了加强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标识管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我国对
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了标识制度,D 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转基因生物就是利用 DNA 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生物
(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当这些外源基因与受体生物的基因整合后,外源基
因就能随受体生物细胞的分裂而增殖,并能表达出受体生物原本没有的性状,且
能遗传给后代。
(1)不同生物间基因移植成功,说明生物共用一套________;从生物进化的
角度看,说明这些生物具有________。
(2)转基因技术将给农业、医药等诸多领域带来革命,目前取得了许多成就,
同时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试各举一至两个实例。
(3)有人提出“吃基因补基因”,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试从新陈代谢的角
度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不同生物间的基因之所以能够移植成功,是因为不同的生物共用一套
遗传密码(或密码子)。吃基因不一定补基因,因为基因被吃入后,可能被消化酶
消化而失去作用,但其分解产物可作为合成 DNA 的原料。
答案:(1)遗传密码(或密码子) 亲缘关系(共同祖先)
(2)成就:将抗病基因转移到水稻中形成抗病水稻新品种;将人的干扰素基
因转移到猪的体内,培育生产人干扰素的猪。不良后果:转基因作物通过花粉传
播可与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杂交,从而导致基因逃逸,可能产生优势种,危及生
物多样性。(3)开放性题目,只要用生物学知识回答即可。(如不赞成,因为基因
被吃入后,与其他生物大分子一样被消化分解,不可能以原状进入细胞,更不可
能补充或整合到人体原有的基因中去;赞成,基因被吃下去后,消化分解为简单
物质,可以作为合成 DNA 的原料。)
14.研究中发现,番茄体内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导
致害虫无法消化食物而被杀死。为对付异常猖獗的玉米螟,人们成功地将番茄的
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体内,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玉米螟的爆发。
(1)如果以玉米的叶肉细胞作为重组 DNA 的受体细胞,则需要通过________
技术将其培育成工程植物。
(2)抗玉米螟的玉米就是无虫玉米,不必防治害虫。你赞成这种说法吗?为
什么?
(3)对于这种转基因玉米的食用安全性,引发了人们的争论,有人认为是安
全的,有人认为是不安全的。你持什么观点?列举一个理由支持你的观点。
解析:(1)把叶肉细胞培育成工程植物,应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
化和再分化过程使细胞的全能性表达出来。(2)玉米螟是玉米害虫的一种,在玉
米的生长过程中还应该防止其他害虫的危害。蛋白酶抑制剂对其他害虫并不一定
有效。(3)答案是开放的,支持与不支持均可,但理由必须能支持自己的观点。
答案:(1)植物组织培养 (2)不赞成,因为抗玉米螟的玉米能抵抗玉米螟,
但不能抵抗其他害虫。 (3)只要理由能支持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例如:①不安
全,这种蛋白酶抑制剂被人食用后可能抑制人体消化酶的活性,使人因无法进行
正常的消化作用而患病。②安全,人与害虫的消化酶存在结构差异,蛋白酶抑制
剂对人体的消化酶没有影响。③安全,人食用的是煮熟后的玉米,高温破坏了蛋
白酶抑制剂,故其进入人体后不能再起作用。
15.(2019·广州检测)多年来,许多美国人对每天的食品中含 60%~80%的转
基因成分“一无所知”。请回答下列与生物安全性相关的问题。
(1)一向挑剔、苛刻的美国人对转基因食品的这种漠视态度,反映了转基因
食品是________(填“相对”或“绝对”)安全的。
(2)科学家对转基因生物可能带给人类健康和环境方面的风险表示关注和担
忧,请列举转基因生物的潜在危险。(至少写出 3 种)
(3)对于植物来说,导入外源基因容易引起基因污染,科学家将外源基因导
入叶绿体或线粒体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目前尚未发现因食用转基因食物而使人体健康受到威胁的实例,
因此转基因食品是相对安全的。(2)转基因生物的潜在危险有生物入侵、破坏原
来的生态平衡、过敏反应、抗生素抗性、疾病流行等,因此人们对它的安全性还
存在着怀疑。(3)若将外源基因导入叶绿体或线粒体内,则花粉粒中不含有转入
的基因,故可避免基因污染。
答案:(1)相对 (2)生物入侵、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过敏反应、抗生素抗
性、疾病流行等(至少写出 3 种)。 (3)在叶绿体或线粒体内的目的基因不会通过
花粉传递,因而一般不会在下一代中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