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2.00 KB
- 2021-09-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南省张家界市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②→器官→③→个体→④→⑤→⑥→⑦
A. 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只属于结构层次中的① B. 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属于④
C.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D. 高等绿色开花植物无结构层次③
【答案】D
【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故①为细胞,②为组织,③为系统,④为种群,⑤为群落,⑥为生态系统,⑦为生物圈。
【详解】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即属于结构层次中的①细胞层次,又属于结构层次中的个体层次,A错误;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属于⑥生态系统,B错误;生态系统中包括生物和非生物部分,所以生物的生活环境属于生命系统的一部分,C错误;高等绿色开花植物无③系统结构层次,D正确。故选D。
2.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若发现视野中微生物向图1箭头所示方向游走,请问应该把载玻片向图2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才能使其回到视野中央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C
【解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出玻片移动的方向选出选项即可。
【详解】由题意可知,视野中微生物向左下方游走,由于显微镜观察的是倒像,实际上微生物是向右上方移动,微生物越向右上方移动,呈现的物象就越向左下方偏离,要使其保持在视野中央,玻片应向左下方移动,即向图中丙方向移动。故选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视野中物象偏离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之间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对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的掌握。
3.下图所示四种不同生物,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和乙的主要区别是乙具有细胞壁
B. 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丙具有拟核
C. 甲和丙的主要区别是甲具有细胞结构
D. 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丁没有核膜
【答案】C
【解析】甲和乙均具有细胞壁,A错误;丙是病毒,没有拟核,B错误;甲是原核生物,具有原核细胞,丙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正确;乙是蓝藻,没有核膜,丁是变形虫,有核膜,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物结构知识的要点的识记和理解的能力以及识图能力。
4.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淀粉、蛋白质和核酸都是大分子物质
B. 脂肪、肝糖原、淀粉均为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C. 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能在无机自然界找到
D. 蛋白质是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答案】C
【解析】1、蛋白质、多糖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
2、脂肪和多糖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3、水是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详解】A、淀粉是多糖,属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也都是大分子物质,A正确;
B、脂肪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肌糖原、淀粉属于多糖,也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B正确;
C、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学元素都能在无机自然界找到,但是化合物不一定,C错误;
D、蛋白质是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5.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鉴定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B. 脂肪的切片鉴定法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C. 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
D. 在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
【答案】A
【解析】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2、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详解】A、鉴定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的混合液,A错误;
B、脂肪的切片法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
C、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也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进行检测,但使用乙液时要用蒸馏水进行稀释,C正确;
D、在使用苏丹Ⅲ鉴定脂肪的实验中,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D正确。
故选A。
6.图表示一个由20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分子中含有198个肽键
B. 参与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200个氨基
C. 200个氨基酸缩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582
D. 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3个—NH2
【答案】C
【解析】1、分析题图和题干可知,该蛋白质分子含有200个氨基酸,含有两条肽链,两条肽链之间通过一个肽键连接,因此该蛋白质中的肽键数=200-2+1=199个。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图中1条肽链的R基上的氨基与另一条肽链的R基上的羧基反应形成了一个肽键,因此这200个氨基酸中,至少含有201个氨基和201个羧基。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蛋白质中的肽键是199个,A错误;
B、由于肽链的R上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因此该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中的氨基数至少是201个,B错误;
C、由以上A的分析,200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该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为199个,所以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99×18=3582,C正确;
D、该蛋白质中含有2条肽链,至少含有2个氨基,D错误。故选C。
7.下面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结构②
B. 若②为核糖,则图示核苷酸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C. ③在生物体中共有8种
D. 人体内的③有5种,②有2种
【答案】D
【解析】如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①为磷酸,②为五碳糖,③为碱基,细胞生物既含DNA,又含RNA,故细胞中有2种五碳糖,5种碱基,8种核苷酸;病毒中只含有DNA或RNA,故有1种五碳糖,4种碱基,4种核苷酸。
【详解】A. 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表现在②和③两方面上,A错误;
B. 若②为核糖,则图示核苷酸为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B错误;
C. ③为含氮碱基,在病毒中共有4种,在细胞生物中共有5种,C错误;
D. 人体既含有DNA,又含有RNA,体内的③即碱基有5种,②即五碳糖有2种,D正确。
8.下列关于“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碳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最多
B. 单体的基本骨架是碳链
C. 多聚体有许多单体连接而成
D. 许多碳原子能连接成链或环
【答案】A
【解析】氧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最多,A项错误;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C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B项正确;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C项正确;许多碳原子能连接成链或环,D项正确。
9.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 某些无机盐是组成ATP、RNA和纤维素的必需成分
C. 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D.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随生物个体代谢的强弱而变化
【答案】B
【解析】考点是水和无机盐,考查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详解】A、自由水可以运输细胞所需的养料和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A正确。
B、纤维素属于糖类,多糖的元素组成只有C、H、O,与无机盐无关,B错误。
C、生物体内无机盐浓度影响体液的渗透压,从而影响细胞吸水和失水,C正确。
D、新陈代谢旺盛时,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将升高,D正确。故选B。
【点睛】细胞外液或细胞质溶液的浓度变化都会改变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因而影响细胞吸水或失水;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有的反应还需要水的参与,所以代谢旺盛程度和自由水的含量有关。
10.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所表示的成分在细胞膜上能执行多种功能
B. 由②参加的物质跨膜运输不一定为主动运输
C. 细胞膜的流动性与②有关而与③无关
D.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与②③都有关系
【答案】C
【解析】A、①是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作用密切相关,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A正确;
B、②是蛋白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正确;
C、细胞膜的流动性与组成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有关,C错误;
D、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与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有关,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关,D正确。
考点: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特点
11.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病菌
②动植物细胞都有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
③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可选用黑藻叶
④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⑤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增多
⑥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蛋白质、磷脂、色素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等成分
A. ②④ B. 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③
【答案】D
【解析】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①正确;
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的中心体广泛分布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内,高等植物细胞内不含中心体,②错误;
黑藻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可作为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实验的首选材料,③正确;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酶大多为蛋白质,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激素一部分是蛋白质,④错误;
衰老细胞内的线粒体数目减少,⑤错误;
不是所有生物的光合作用都在叶绿体中进行,例如原核生物中的蓝藻不含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⑥错误。
因此,D正确,A、B、C错误。
12. 下列关于健那绿染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一种活细胞染料
B. 是由0.5g健那绿溶于50ml酒精中配制而成
C. 是一种专一性染料
D. 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答案】B
【解析】健那绿染液是将0.5g健那绿溶解于50mL生理盐水中配制而成的,能使线粒体呈蓝绿色的活性染料,具有专一性,A、C、D正确;B错误。
13.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通过核孔能够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但无法实现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
B. 肝细胞比口腔上皮细胞的核仁大、核孔数目多
C.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D. 核膜是双层膜,其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答案】A
【解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A错误;
B、肝细胞属于分化不完全的细胞,还有一定的全能性,还具有一定的分裂能力,在间期需要合成大量的蛋白质,细胞的核仁大、核孔数目多,故比口腔上皮细胞的核仁大、核孔数目多,B正确;
C、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C正确;
D、核膜具有双层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D正确。故选A。
14.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B. 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会逐渐复原
C. 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存在显著差异
D.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答案】A
【解析】N为蔗糖溶液因为细胞壁是全透性,而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根尖分生区细胞全为不成熟细胞,不成熟细胞无液泡也就不存在原生质层。
【详解】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的物质即外界蔗糖溶液,A错误;
B、发生质壁分离后,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清水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B正确;
C、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可通过细胞壁进入细胞,但不透过细胞膜,说明二者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明显差异,C正确;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由于没有大液泡,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D正确。
故选A。
15.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全过程中,能正确表示细胞液浓度变化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升高,颜色加深,液泡逐渐变小,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逐渐分离;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降低,颜色加深,液泡逐渐变大,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逐渐复原。
【详解】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引起质壁分离,所以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而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与质壁分离相反,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小。因此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先变大后变小。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要求考生掌握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原因,明确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变化情况,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16.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中能反映该特点的是( )
①人--鼠细胞的融合试验 ②变形虫能伸出伪足 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K+的吸收 ④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⑤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常考查的流动性的实例:1、草履虫取食过程中食物泡的形成以及胞肛废渣的排出。2、变形虫捕食和运动时伪足的形成。3、白细胞吞噬细菌。4、胞吞和胞吐。5、受精时细胞的融合过程。6、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膜的缢裂过程。7、细胞杂交时的细胞融合。8、精子细胞形成精子的变形。9、酵母菌的出芽生殖中长出芽体。10.人--鼠细胞的杂交试验。11、质壁分离和复原。
【详解】①人细胞与小鼠细胞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①正确;②变形虫能伸出伪足,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②正确;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K+的吸收过程是主动运输,不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③错误;④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与膜的流动性无关,④错误;⑤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⑤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生理特征(选择透过性)和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一定难度,流动性实例判断依据--看细胞膜的形态、大小是否发生了改变,需要平时多加练习,才能正确把握。
17.如图是物质出入细胞方式概念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消化酶释放的方式是③
B. ④的含义是“是否消耗ATP”
C.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⑤
D. ⑥的含义是“是否为逆浓度运输”
【答案】B
【解析】1、物质运输的方式分为非款膜运输和跨膜运输,非跨膜运输包括胞吞、胞吐;跨膜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叫被动运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根据是否需要载体协助来划分的;主动运输、胞吞、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
2、分析题图可知,①是分子大小,②是胞吐,③是胞吞,④是否消耗能量,⑤是主动运输,⑥是被动运输,⑦是协助扩散.
【详解】A、消化酶释放属于胞吐过程,即图中的②,A错误;
B、根据运输过程是否需要消耗能量,跨膜运输分为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因此④的含义是“是否消耗能量”,B正确;
C、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⑦协助扩散,C错误;
D、⑥的含义是否需要载体的协助,D错误;故选B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18. 关于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同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相同
B. 随着温度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下降
C. 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该酶的保存
D. 高温下酶失活是酶空间结构破坏的结果
【答案】B
【解析】本题B项出现明显知识性错误: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故活化能是一定的,而酶的作用本质是降低活化能,温度降低只是使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减弱。其它三项均正确,因为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在高温下空间结构易被破坏而失活,最适温度是酶活性最强的温度,但不是保存酶的最适合温度,一般是适当的低温保存。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知识,学生对活化能的概念理解方面易出错,属基础题。
19.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肌肉改变形状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
A. 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 肌糖元的氧化分解
C. 脂肪的氧化分解 D. ATP的水解
【答案】D
【解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
【详解】葡萄糖的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需要先转化为ATP中的能量,才能用于肌肉收缩,A错误;肌糖元的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需要先转化为ATP中的能量,才能用于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B错误;脂肪的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需要先转化为ATP中的能量,才能用于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C错误;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直接用于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D。
20.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A. ②③⑤ B. ②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⑤
【答案】B
【解析】有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细胞中基质): C6H12O62丙酮酸(C3H4O3)+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2丙酮酸(C3H4O3)+6H2O6CO2+20[H]+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无氧呼吸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
第二个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
【详解】①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①错误;
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需要不同酶的催化,②正确;
③无氧呼吸不需要消耗氧气,③错误;
④有氧呼吸生存大量ATP,无氧呼吸生存少量ATP,④正确;
⑤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生存丙酮酸,⑤正确。故选B。
21.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色素缺失的豌豆变异植株,提取其色素并进行了纸层析分离,结果如下图(图中数字代表正常植株的色带位置)。以下关于该变异植株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缺失叶绿素b,植株对蓝紫光、红光吸收的能力减弱
B. 缺失胡萝卜素,植株对蓝紫光吸收能力减弱
C. 缺失叶绿素a,植株对红光吸收的能力减弱
D. 缺失叶黄素,植株对蓝紫光吸收的能力减弱
【答案】D
【解析】由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光合色素的功能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①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③是蓝绿色的叶绿素a,④是黄绿色的叶绿素b;图中缺失的是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该变异植株缺失叶黄素,因此对蓝紫光吸收的能力减弱,A、B、C均错误,D正确。
22. 下列各项应用中,主要是利用细胞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①手指受伤时,选择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
②利用葡萄糖、粮食和酵母菌制酒
③稻田定期排水
④光下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1.选用“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2.水稻的根系适于在水中生长,这是因为水稻的茎和根能够把从外界吸收来的氧气通过气腔运送到根部各细胞,而且与旱生植物相比,水稻的根也比较适应无氧呼吸.但是,水稻根的细胞仍然需要进行有氧呼吸,所以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如果稻田中的氧气不足,水稻根的细胞就会进行酒精发酵,时间长了,酒精就会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使根系变黑、腐烂。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酵母菌在适宜的通气、温度和pH等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则进行酒精发酵.醋酸杆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在氧气充足和具有酒精底物的条件下,醋酸杆菌大量繁殖并将酒精氧化分解成醋酸。
【详解】手指受伤时,选择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可以抑制无氧呼吸的病原体的繁殖,有利于受伤部位细胞的有氧呼吸,①正确;
酵母菌制酒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②正确;
稻田定期排水是为了避免水稻根部长期缺氧进行无氧呼吸导致酒精中毒而烂根,③正确;
光下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④错误;
由上可见,B正确。
故选B。
23.下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是光合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B. 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 ③是三碳化合物,在[H]、ATP和酶的作用下,被还原形成(CH2O)
D. ④是ATP,在叶绿体基质中生成
【答案】D
【解析】1、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形成氧气和还原氢的过程,该过程中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1分子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分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的过程;
2、图中①是光合色素,②是光反应的产物之一,氧气,③是三碳化合物,④是ATP。
【详解】A、①是光合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A正确;
B、根据图示,在光反应阶段,水分解形成了②和还原氢,因此②是氧气,氧气可以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正确;
C、三碳化合物在[H]、ATP和酶的作用下,被还原氢形成(CH2O),C正确;
D、④是ATP,ATP形成于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D错误。故选D。
24.叶绿体与线粒体是植物细胞内两个重要的细胞器,在光照条件下,它们各自产生的部分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下面能正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
①叶绿体产生的葡萄糖可进入线粒体内被利用
②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
③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可进入线粒体内被利用
④线粒体产生的水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
⑤线粒体产生的ATP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答案】B
【解析】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不能进入线粒体,故①错误;线粒体产生的CO2可以被叶绿体再利用,故②正确;叶绿体产生的O2可以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故③正确;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产生的H2O可以进入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故④
正确;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可以供暗反应阶段利用,不需要从线粒体中获取ATP,故⑤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5.下图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曝于光下后,根据其吸收二氧化碳量制成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B. 曲线BD段表示绿色植物仅进行光合作用
C. 在B点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
D. 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的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当达到一定的光照强度后,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不再增强,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详解】A、曲线AB段光照强度较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表现为释放CO2,A错误;
B、曲线BD段表示光照强度较高,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表现为吸收CO2,B错误;
C、B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表现为不吸收CO2也不释放CO2,C正确;
D、由曲线可知,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但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之变化,在整个过程中可认为呼吸作用强度不变,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中理解层次的要求,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曲线关系,分析时分AB段、B点、BD段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大小关系即可。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分别是衣藻(左图)和蓝藻(右图)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两者在结构上的相同点是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_,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__。
(3)它们的营养方式均为____________(填“自养型”或“异养型”),因为它们能进行____________,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4)根据结构上的相同点,可得出的结论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具有__________性。
【答案】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衣藻(或左图) 蓝藻(或图) 自养型 光合作用 统一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是蓝藻和衣藻的结构模式图.其中蓝藻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衣藻细胞含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
【详解】(1)蓝藻和衣藻都含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和细胞质等,这反映了细胞的统一性。
(2)有核膜包裹的细胞属于真核细胞,是衣藻(或左图),无核膜包裹的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是蓝藻(或右图)。
(3)它们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故营养方式均为自养型。
(4)根据结构上的相同点,可得出的结论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具有统一性。
【点睛】题以蓝藻和衣藻为素材,结合两者的结构模式图,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生物的类别,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27.下图甲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图乙中的③④⑤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其中X代表几种不同的物质,Y代表三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请分析:
(1)图甲中b、c分别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①过程是指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什么?__________。
(3)若图甲为真核细胞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则②过程中参与的细胞器有哪些? _____________。
(4)图乙中③④⑤分别体现了蛋白质怎样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氨基酸 肽键 脱水缩合 核糖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催化功能(催化) 运输功能(运输) 免疫功能(免疫)
【解析】分析图甲:a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包括C、H、O、N等;b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c是连接氨基酸残基的肽键。①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②是蛋白质的加工过程。
分析图乙:Y代表三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其中③表示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④表示具有运输功能的蛋白质;⑤表示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b、c分别表示氨基酸、肽键。
(2)图甲中①表示脱水缩合,场所是核糖体。
(3)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图中②表示蛋白质的加工过程,参与该过程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乙中③④⑤分别体现了蛋白质的催化功能、运输功能、免疫功能。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的种类及功能,掌握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8.下图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若B是低等植物细胞,其细胞质中的细胞器除图中所示外,还可能有A中的[ ]____________,其作用与细胞的______________有关。若B是蓝藻细胞,则其细胞质中只有[ ]____________一种细胞器。
(2)若要分离出A中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若B是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则紫色色素存在于[ ]________中;若B是根尖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 ]__________。
【答案】①中心体 有丝分裂 ③核糖体 差速离心法 ⑨液泡 ⑩叶绿体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结构①~⑩表示中心体、内质网、核糖体、细胞核、细胞膜、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详解】(1)低等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除B图中所示外,还应有图A中的①中心体;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只含有③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
(3)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的色素存在于⑨液泡中;若B是根尖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不含⑩叶绿体。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的理解,正确区分不同细胞里应含有的细胞器种类,理解不同细胞器的功能。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9.如图为某同学利用洋葱无色内表皮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示意图,其中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的实验中,“质”是指植物细胞的_________(结构),“壁”是指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_(结构)。
(2)该同学发现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原因最可能是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在步骤D观察到了质壁分离现象,其实验结果应为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原生质层 细胞壁 胭脂红溶液浓度过大(或外界溶液浓度过大) 质壁分离时间过长 ① 胭脂红不能透过原生质层(细胞膜),但可以透过细胞壁
【解析】1、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2、胭脂红是大分子化合物,不能透过生物膜;由于细胞液无色,因此可以依据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的颜色区域大小,可判断细胞是发生质壁分离还是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详解】(1)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的实验中,“质”是指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结构,“壁”是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结构。
(2)该同学发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不能复原,原因最可能是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造成质壁分离不能复原,可能是胭脂红溶液浓度过大、质壁分离时间过长导致细胞失水过多死亡。
(3)由于胭脂红不能透过生物膜,可以透过细胞壁,故在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为红色,原生质层为无色,故为图象①。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实验中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30.根据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方格内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__。
(2)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括号内: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____________。②其中产能最多的是__________阶段。③产[ H ]的阶段是____________。④氧气参与____________阶段的反应。
(3)图中A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E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丙酮酸 A、C、D D A、C D 细胞质基质 C2H5OH(酒精) CO2 C6H12O6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C6H12O6 2 C3H6O3(乳酸)
【解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相同,第二阶段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形成乳酸或酒精与二氧化碳。
【详解】(1)根据图示并结合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可知,方格内物质是丙酮酸.
(2)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A、C、D;②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既D阶段;③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产生[H],既AC阶段;④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既D阶段。
(3)葡萄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或酒精与二氧化碳,所以E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4)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表示为C6H12O6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人体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表示为C6H12O6 2 C3H6O3(乳酸)。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识记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和无氧呼吸产物是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