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4.00 KB
  • 2021-09-26 发布

【生物】重庆市万州区二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重庆市万州区二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1.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B. 数量相同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 C. 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D. 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蛋白质的功能主要取决于组成其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及形成其的空间结构,A正确。 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且形成长度不同的多肽链,B正确。 在NaCl溶液中会出现盐析现象,但其生物活性没有丧失,抗体将保持其活性,C错误。 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D正确。‎ ‎【名师点睛】熟知蛋白质多样性的形成及影响结构的因素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2.关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 B. 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有氧氧化 C. 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是需要能量的过程 D. 硝化细菌主要从硝酸还原成氨的过程中获取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是细胞中直接的能量物质,ATP的产生途径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自然界少数种类的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 ‎【详解】A、淀粉是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成葡萄糖的,该过程没有ATP的生成,A错误;‎ B、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有氧氧化,B错误;‎ C、暗反应产生葡萄糖的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的能量,C正确;‎ D、硝化细菌生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其将氨还原成硝酸的过程,D错误。‎ ‎3.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C.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D.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2、分析题文: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A、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因此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A错误;‎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 C、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是逆着浓度阶梯进行的,C错误; ‎ D、动物一氧化碳中毒减少能量供应,进而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正确。‎ 故选D。‎ ‎4.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 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1、酶活力的含义: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2、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酶的活力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者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详解】测定酶活性实验操作中,体积最大的物质一般最先加入;对反应条件最敏感的试剂一般最后加入。因此实验步骤为: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B. 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 C. 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 D. 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摩尔数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氧浓度、温度、水的含量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等。降低温度会降低呼吸酶的活性而使呼吸速率降低;适当减少氧的含量,降低有氧呼吸的强度同时无氧呼吸也较弱,有利于有机物的储存;减少细胞内水的含量,是呼吸速率降低,有利于有机物的储存。‎ ‎【详解】A、影响有氧呼吸的因素有氧气浓度和温度等,所以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A正确;‎ B、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进行的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B错误;‎ C、分生组织细胞的代谢旺盛、分裂能力强,其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大,C错误;‎ D、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摩尔数相同,等于1:1,D错误。‎ 故选A。‎ ‎6.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O2的产生停止 B. CO2的固定加快 C. ATP/ADP比值下降 D. NADPH/NADP+比值下降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黑布将培养瓶罩上,光反应停止,氧气的产生停止, A正确;‎ B、同时NADPH和 ATP 的产生停止,使暗反应 C3 的还原速度减慢,从而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B错误;‎ C、ADP生成 ATP减少,使ATP/ADP 比值下降,C 正确;‎ D、NADPH的产生减少,NADPH/NADP比值下降,D 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7.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含量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 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色的脂肪颗粒。 ‎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填“C”、“N”或“O”)。 ‎ ‎(3)实验第11 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和_____。‎ ‎【答案】 (1). 苏丹Ⅲ(Ⅳ) (2). 橘黄色(红色) (3). O (4). 适宜的光照、所需的矿质元素 ‎【解析】‎ ‎【分析】‎ ‎1、脂肪的鉴定,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者被苏丹Ⅳ 染成红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或者红色的脂肪颗粒。‎ ‎2、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有光(光反应),同时需要根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元素,用来合成有机物。‎ ‎3、油料作物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要水解为糖类,由于脂肪中含的C、H较多,而氧较少,因此水解为糖类的过程中需要增加氧元素。‎ ‎【详解】(1)种子的胚乳贮存营养物质,如果要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苏丹Ⅲ(Ⅳ)或者苏丹Ⅳ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橘黄色或者红色的脂肪微粒。‎ ‎(2)种子萌发时首先必须进行大分子有机物的水解,这需要种子吸收大量的水分。干重增加应该是脂肪水解时加入的水的质量,故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 ‎(3)如果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幼苗必须进行光合作用,提供的条件是适宜的光照、所需的矿质元素。‎ ‎【点睛】本题考查油料作物种子萌发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油料作物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理解脂肪和糖类组成元素上的区别,这是该题考查的难点;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识记脂肪的鉴定原理和方法,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8.下图表示动物细胞中重要有机物A、B、C、D、E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其中X、Y代表某些化学元素,a、b、c分别为A、B、C的单体。据图回答:‎ ‎(1)Y代表的元素为______。 ‎ ‎(2)D所代表的具有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作用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构成生物膜支架的E的合成场所主要是_________。 ‎ ‎(3)图中能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 ‎ ‎(4)某C物质由n个c组成且仅为一条链,其分子式为CmHpNqOwS2,并且是由下列4种c组成的,那么该物质彻底水解后将会得到丙数目为_________。 ‎ ‎【答案】 (1). N、P (2). 胆固醇 (3). (滑面)内质网 (4). DNA(或“脱氧核糖核酸”)、RNA(或“核糖核酸”或“mRNA”) (5). q-n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A是DNA,B是mRNA,C是蛋白质,D是糖或脂肪,E是磷脂,a是脱氧核苷酸,b是核糖核苷酸,c是氨基酸,X是N,Y是N、P。‎ ‎【详解】(1)核酸和磷脂的组成元素有C、H、O、N、P,因此Y为N、P。‎ ‎(2)图中D可以表示糖类、脂肪和固醇,其中胆固醇具有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作用;构成生物膜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脂质的合成场所是(滑面)内质网。‎ ‎(3)图中能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名称是DNA(或“脱氧核糖核酸”)、RNA(或“核糖核酸”或“mRNA”)。‎ ‎(4)所有氨基酸中只有乙中含有2个羧基,丙中含有2个氨基,因此丙氨基酸的数目=所有的氮原子数-氨基酸数=q-n。‎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内的化合物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内化合物是组成元素、种类以及功能,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识记脂质的分类和功能以及合成的场所,理解蛋白质的结构组成和有关计算,能够根据题意分析氨基酸的结构组成特点,结合蛋白质的计算关系利用氮元素守恒解决问题。‎ ‎9.某科研小组对萝卜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研究。研究者将新鲜的萝卜磨碎,过滤制得提取液后,做了两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实验1分两组进行,其主要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实验2的两次实验温度均保持在30 ℃,只是第二次实验时萝卜提取液的使用量减半,其余实验操作都相同,则引起A、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 ‎(3)实验2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失活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可知,在进行酶活性的测定时,可根据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酶活性。‎ ‎【答案】 (1). 酶的高效性 (2). 酶含量的不同 (3). 0~2、11~14 (4). 产物的生成量 (5). 底物(反应物)的消耗量 ‎【解析】‎ ‎【分析】‎ ‎1、分析题图甲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一种是萝卜提取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另一种是Fe3+,因变量是氧气的产生量,实验的原理是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由于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加入萝卜提取液的实验先达到平衡点,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2、分析图乙:该图是多因素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横轴表示PH,PH是一个自变量,如果验2的两次实验温度均保持在30℃,只是第二次实验时萝卜提取液的使用量减半,则另一个自变量是酶的数量,因变量是酶促反应速率,剩余量越大,说明酶促反应速率越小。‎ ‎【详解】(1)由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和无机催化剂,因变量是氧气的产生量,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作用的高效性。‎ ‎(2)如果实验2的两次实验温度均保持在30℃,只是第二次实验时萝卜提取液的使用量减半,其余实验操作都相同,A、B曲线在同样PH条件下,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是酶含量不同。‎ ‎(3)分析题图2可知,过氧化氢酶失活的pH范围是小于2或者大于等于11,即在0~2和11~14的范围内。‎ ‎(4)由图可知,在进行酶活性的测定时,可根据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产物的增加量或反应物的消耗量表示酶活性。‎ ‎【点睛】本题考查酶的有关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和酶的特性,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能够根据图中曲线的分析获取有效信息,正确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进而判断实验的目的,理解酶的活性的含义,通过图2曲线分析和题意理解再次两曲线差异的原因并能够正确表述。‎ ‎10.某科研小组在测定某种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总光合速率时,根据记录数据绘制的柱状图如图1所示,图2为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暗反应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分析,该实验中光照强度和温度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变量。‎ ‎(2)据图1可知,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光照下该植物较适合生长在________℃的环境中;在15℃时,总光合作用速率为呼吸作用速率的________倍。‎ ‎(3)当温度从5℃升至20℃时,图2中a、b过程均会加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当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图2中A、B、C的含量较先受到影响的是________。‎ ‎【答案】 (1). 无关、自 (2). 25 (3). 3.5 (4). 温度升高,相应酶活性增加 (5). C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计算:‎ ‎(1)净光合速率和总光合速率的关系: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2)净光合速率和总光合速率的判定方法:①若为坐标曲线形式,当光照强度为0时,CO2吸收值为0,则为总(真正)光合速率,若是负值则为净(表观)光合速率。②若所给数值为有光条件下绿色植物的测定值,则为净光合速率。③有机物积累量为净光合速率,制造量为总光合速率。‎ ‎2、分析图1可知:纵坐标表示净光合速率,横坐标表示温度,可见该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分析图2可知,A是C5、B是C3、C是[H],过程a是CO2固定、过程b是C3的还原。‎ ‎【详解】(1)由图1的坐标轴可知,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用光照下CO2的吸收量表示)和呼吸速率(用黑暗中CO2的释放量表示),因此光照强度是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最好是适宜强度。‎ ‎(2)植物的生长与净光合速率有关,净光合速率越大,越有利于生长。分析图1可知,在25℃下,光照下吸收的CO2量最多,因此表明该温度下较适合植物生长。在15℃下,黑暗中释放的CO2是1mg/h,而光照下吸收的CO2‎ 是2.5mg/h,表明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mg/h和2.5mg/h。总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1mg/h+2.5mg/h=3.5 mg/h。因此总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3.5倍。‎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2中过程a和b需要多种酶的催化,而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由图1及(2)的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25℃,因此从15℃升高到25℃,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活性升高,所以过程a和b均会加速。光照强度由强变弱,会导致光反应减弱,因此ATP和[H]的生成会先受到影响而减少。‎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能够正确识图判断获取有效信息,判断出实验的目的,推导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无关变量,识记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当条件骤变时光合作用过程中ATP、[H]以及C3、C5和有机物的含量的变化,把握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有关计算,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 ‎11.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 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菌种 (2). 发酵时间 (3). 好氧菌 (4). 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 (5). 氨基酸和肽 (6). 脂肪酸和甘油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以传统发酵技术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干可知本实验有两个自变量,不同的菌种和发酵时间;发酵容器内上层有氧气,发酵效果好,说明该发酵菌是好氧菌;32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无下降趋势说明发酵时间不够,需延长发酵时间才能有下降趋势,才能确定最高点。‎ ‎(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和发酵时间。  ‎ ‎(2)发酵容器内上层为有氧环境,底层为无氧环境,若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则说明该发酵菌是好氧(需氧)微生物。 ‎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可在原操作的基础上,继续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的发酵时间。‎ ‎(4)从大豆到豆豉的过程中,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被脂肪酶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 ‎12.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深加工可生产酒精、玉米胚芽油和果糖等。流程如下:‎ ‎ ‎ ‎(1)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经充分水解后的产物可被酵母菌利用发酵生产酒精。培养酵母菌时,该水解产物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____,发酵过程中检测酵母菌数量可采用______________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 ‎(2)玉米胚芽油不易挥发,宜选用__________法或____________法从玉米胚芽中提取。‎ ‎(3)玉米淀粉经酶解形成的葡萄糖可在葡萄糖异构酶的作用下转化成果糖,利用___________技术可使葡萄糖异构酶重复利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纤维素分解菌可用于玉米秸秆还田。用_______________染色法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其大小能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一份经发酵做玉米馒头,另一份煮玉米粥,这两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较少的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碳源 (2). 显微镜直接计数 (3). 压榨 (4). 萃取 (5). 固定化酶 (6). 刚果红 (7). 菌株产酶能力或酶活性强弱 (8). 玉米馒头 ‎【解析】‎ ‎【分析】‎ ‎1、统计细菌数量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细菌,但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试剂数目低,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另一种方法是直接计数法,这种方法要借助显微镜,且统计的数目也包括死亡的细菌。‎ ‎2、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萃取和压榨等,由于玉米胚芽油不易挥发,故不能采用蒸馏法,宜采用压榨法和萃取法提取.利用固定化酶技术可使酶重复利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透明圈的大小则反映了纤维素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透明圈越大,说明分解菌的分解能力越强。‎ ‎【详解】(1)纤维素经充分水解后的产物为葡萄糖,可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碳源,统计细菌数量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细菌,但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试剂数目低,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另一种方法是直接计数法,这种方法要借助显微镜,且统计的数目也包括死亡的细菌。‎ ‎(2)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萃取和压榨等,由于玉米胚芽油不易挥发,故不能采用蒸馏法,宜采用压榨法和萃取法提取。‎ ‎(3)利用固定化酶技术可使酶重复利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可以用刚果红检测纤维素是否被分解: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而不能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纤维素被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透明圈的大小则反映了纤维素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透明圈越大,说明分解菌的分解能力越强。‎ ‎(5)发酵做玉米馒头,经过酵母菌利用玉米糖类进行细胞呼吸,部分糖类能量以热能释放和被酵母菌利用进行生命活动,故玉米馒头能量较少。‎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鉴定和计数、芳香油的提取方法以及固定化酶技术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芳香油的提取方法以及依据的原理,理解固定化酶技术的操作过程和优点,掌握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方法原理和实验现象,把握微生物的计数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计数法的过程以及优缺点,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生物——选修 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3.阅读如下材料:‎ 材料甲:科学家将牛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中,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科学家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转基因烟草。‎ 材料乙:T4溶菌酶在温度较高时易失去活性,科学家对编码T4溶菌酶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表达的T4溶菌酶的第3位的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在该半胱氨酸与第97位的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了一个二硫键,提高了T4溶菌酶的耐热性。‎ 材料丙:兔甲和兔乙是同一物种的两个雌性个体,科学家将兔甲受精卵发育成的胚胎移植到兔乙的体内,成功产出兔甲的后代,证实了同一物种的胚胎可在不同个体的体内发育。‎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甲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__。在培育转基因植物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农杆菌的作用是__________‎ ‎(2)材料乙属于_______工程范畴。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丙属于胚胎工程的范畴。胚胎移植是指将获得的早期胚胎移植到______种的、生理状况相同的另一个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新个体的技术。在材料丙的实例中,兔甲称为___________体,兔乙称为____________体。‎ ‎【答案】 (1). 显微注射法 (2). 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 (3). 农杆菌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4). 蛋白质工程 (5). 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 (6). 同 (7). 供 ‎【解析】‎ ‎【分析】‎ 据题干分析:‎ 资料甲表示基因工程,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 资料乙表示蛋白质工程,即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资料丙表示胚胎移植,即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详解】(1)基因工程中,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常用显微注射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在培育有些转基因植物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农杆菌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2)资料乙中可以看出,科学家对编码T4溶菌酶的基因进行了改造,提高T4溶菌酶的耐热性,该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在该实例中,引起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 ‎(3)胚胎移植是指将获得的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况相同的另一个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新个体的技术。资料丙中,兔甲是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兔乙是接受胚胎的个体,称为受体。‎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胚胎工程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理解农杆菌转化法的操作过程以及农杆菌的作用,理解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识记胚胎工程的概念,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点正确分析资料中的信息,考查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点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