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00 KB
- 2021-09-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西陆川县中学2017年秋季期高二开学基础知识竞赛试卷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消失在分裂后期
C.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结构、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D.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是由于细胞内水分减少导致的
2、下列基因的遗传无法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B.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C.一对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
3、下列有关真核生物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②基因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③基因存在于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 ④基因表达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⑤DNA分子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基因 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⑦基因的分子结构首先由摩尔根发现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4、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B.细胞癌变可以由病毒感染引起
C.原癌基因只存在于癌细胞中 D.癌细胞的转移与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有关
5、下列生物的遗传物质,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是( )
A.人类的白化病 B.色盲的遗传
C.豌豆种子形状的遗传 D.肺炎双球菌荚膜性状的遗传
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
A. B.蛋白质 C.多糖 D.
7、将用15N标记的一个分子放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中复制次,则后代中含15N的单链占全部单链的比例和含有15N的分子占全部分子的比例依次是( )
A., B., C., D.,
8、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9、人体的受精卵在子宫中正常发育成胎儿的过程中,下列反应或现象不会发生的是( )
A.的合成和水解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C.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 D.中心粒的加倍和移动
10、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造了某女性血友病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凝血功能全部恢复正常,那么她与正常男性婚后所生子女中( )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女儿中各一半正常
C.儿子全部有病,女儿全部正常 D.儿子全部正常,女儿全部有病
11、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染色体组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D.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消失
12、白绵羊与白绵羊杂交,后代出现了白绵羊和黑绵羊,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B.等位基因分离 C.基因重组 D.性状分离
13、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坏死直接受基因控制 B.基因都能翻译为蛋白质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D.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14、囊性纤维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对正常夫妇均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家庭的其他成员无该病患者。如果他们向你咨询将出生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有多大,你会怎么告诉他们( )
A."你俩没有一人患病,因此你们的孩子也不会有患病风险"
B."你俩只是该治病基因的携带者,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孩子"
C."根据家系遗传分析,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16"
D."由于你俩的弟弟都患有该病,因此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9"
15、用杂合子的种子尽快获得显性纯合体植株的方法是( )。
A.种植→F2→选性状不分离者→纯合体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
16、母马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64,公驴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62.则母马与公驴杂交后代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
A.61 B.62 C.63 D.64
17、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相比较,减数分裂过程特有的是( )
A.染色质形成染色体 B.复制1次 C.出现四分体 D.着丝粒分裂
18、20世纪50年代以前,水稻都是高秆的。由于高秆容易倒伏,不利于密植而影响产量。为了尽快培育出矮秆水稻新品种,以利于合理密植而提高产量,最好选择下列哪种育种方法( )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19、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片段的增添、缺失和替换所引起的改变
B.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C.基因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D.基因突变会造成某些基因的丢失
20、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C.噬茵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21、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及染色体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单倍体生物体的体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
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
C.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后,芽尖的细胞中都含有4个染色体组
22、某种品系的鼠毛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结果。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
杂交
亲本
后代
杂交A
灰色×灰色
灰色
杂交B
黄色×黄色
2/3黄色、1/3灰色
杂交C
灰色×黄色
1/2黄色、1/2灰色
A.杂交A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为纯合子
B.由杂交B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
C.杂交B后代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
D.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23、根据F图中人类遗传病系谱图中世代个体的表现型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②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
C.③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 D.④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4、下列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时前者细胞内性染色体的数量是后者的两倍
B.后者在后期时细胞内存在大小形态相同的同源染色体
C.中期时前者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与后者相等
D.着丝点分裂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
25、下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
A.1号 B.2 号 C.3号 D.4号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27.(12分)结合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一部分图解,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菌混合培养。
(1)上述实验证明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___________。R菌被转化为S菌这一事实,在今天看来,属于哪种变异?
(2)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________方法,进一步表明________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用数字表示)。
(3)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适度保温,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存在________(上清液或沉淀物)中。
28.(12分)右图为某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细胞内,该图所示基因表达过程包括
和 两个阶段。
(2)肽链是由多个氨基酸经 形成的。
(3)图中DNA-RNA杂交区域中与DNA上腺嘌呤配对的碱基是 (中文名称)。RNA聚合酶是在细胞中 (填细胞器名)上合成的。图示过程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是 。
29.(16分)下图表示的是遗传信息在生物体内各种物质之间的传递过程。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在人体活细胞中都能进行的过程是______。在人体肝脏中,有些细胞正进行②过程,说明该细胞正在进行______,进行②过程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2)⑤过程表示________,进行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3)③过程主要发生在某些________病毒侵入生物体细胞中的情况下,需要________酶的参与。
(4)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可以通过控制 ________ 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 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生物答案
1-5. B A B C D 6-10 A B A C C 11-15 A B C D C
16-20 C C B B C 21-25. C C D A B
26、(10分)
(1)yyRr YyRr
(2)黄色皱粒 绿色皱粒 1∶1 3/4
(3)YyRr或YyRR 4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2:2:1:1(2分)
27. 【答案】
(1)DNA 基因重组
(2)同位素标记/示踪 DNA ②①④③
(3)沉淀物
28.【答案】
(1)转录 翻译
(2)脱水缩合
(3)尿嘧啶 核糖体 拟核(细胞质)
29.【答案】
(1)④⑤ 有丝分裂 细胞核 (2)翻译 核糖体
(3) RNA 逆转录 (4)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