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6.50 KB
- 2021-09-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2018-2019学年沁阳一中高二年级第三次双周考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70分钟;命题人:卫文玲 审题人:杨建国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甲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乙图表示由四个单体构成的化合物。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甲图中的②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B.若甲图中④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则④可用无水乙醇提取
C.乙图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3个
D.乙图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5种
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细胞壁的细胞都具有核膜结构
B.核糖体不具有生物膜结构,因此其组成中不含有磷脂和蛋白质
C.利用蛋白酶处理染色体后,剩余的丝状物主要是DNA
D.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只有叶绿体
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合理的是( )
A.施N、Mg等无机肥,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有利于提高光合能力
B.施农家肥,可提高大棚中CO2的浓度,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C.酸菜易保存的原因是酵母菌产生的乳酸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D.慢跑、太极等运动可避免肌细胞内积累乳酸,防止肌肉酸痛
4.如图表示动物肌肉细胞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
A. 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
B. 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相同
C. 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
A. 钠离子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5. 如图曲线Ⅰ表示黄豆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最适温度、CO2浓度为0.03%)。在B点时改变某条件,曲线变为Ⅱ。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
A.与B点相比, A点叶绿体中的C3含量较低
B.在B点时,升高温度导致曲线由Ⅰ变为Ⅱ
C.制约A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
D.制约C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6.如图表示细胞中4类有机化合物的关系,每个椭圆形代表一类有机物,则列出这4种化合物名称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A.①﹣④:脂质、酶、蛋白质、激素 B.①﹣④:激素、脂质、蛋白质、酶
C.①﹣④:酶、蛋白质、激素、脂质 D.①﹣④:激素、脂质、酶、蛋白质
7.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8.下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①属于人体内环境
B.①中的氧气进入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数至少有11层
C.神经递质释放后必须通过血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
D.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③一般会增多
9.右图为被针刺后抬手动作的神经反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为组织液
B.图中传出神经元为c1和c2
C.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D.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会引起屈肌和伸肌运动
10.电流计与神经纤维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图2是在箭头处施加一定的刺激后,
根据电流计指针的变化做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无刺激时,电流计测得的是静息电位,且图1中a、b两处膜内K+浓度均比膜外高
B.若在中点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在箭头处施加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C.若减小图1中间的距离,则刺激时图2中的也随之减小,当时电流计指针
不偏转
D.若将点处电极移向膜外,在箭头处施加刺激,电流计指针变化曲线图与图2不同
11.下图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常见的一种联系方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构成2个突触
B.神经纤维兴奋是Na+大量外流的结果
C.刺激b处后,a、c处均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D.这种联系有利于神经元兴奋的延续或终止
12.实验室内有一群基因突变的老鼠,这些老鼠只要按时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它们就能
维持正常,当它们进食后,它们的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然而只
要让老鼠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这些突变老鼠出现
上述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胰岛细胞受损 B.甲状腺被切除
C.无法将血糖转换成肝糖原 D.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13、胰液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右图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咀嚼食物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方式属于条件反射
B.食物进入胃内后,引起胰液分泌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
C.激素能作用于胰腺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关
D.激素作用于胰腺后很快被灭活导致激素的作用时间短
14.下列关于胰岛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
A. CO2:细胞质基质产生→细胞膜→内环境
B. 聚合酶: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
C.胰岛素: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内环境
D.葡萄糖:内环境→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15、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史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时胰岛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16.下列哪种情况下尿液会相对增加( )
①剧烈运动 ②天气转冷 ③患糖尿病时
④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适当浓度的利尿剂 ⑤摄取过多过咸的食物时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17.下表为某患者血浆化验的部分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葡萄糖
12.28
3.89~6.11
mmol/L
钾
3.22
3.50~5.30
mmol/L
钙
2.81
2.02~2.60
mmol/L
A.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B.神经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
C.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D.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
18.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Y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
B.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属于非条件反射;②结构位于下丘脑
C.图示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从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并且抑制葡萄糖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
D.靶细胞“受体”的物质基础是脂质,此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19、某研究小组同学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如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给三组兔子注射:
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可判断A、B、C三组兔子第二次注射的物质依次是( )
A. 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20、人体肾上腺产生的糖皮质激素可以作为免疫抑制剂,下图所代表的免疫细胞可直接接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激素的受体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B.图中信号分子的作用引发细胞恢复静息电位
C.如图中所示的载体蛋白异常,将影响氨基酸的运输
D.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
21.研究发现,某些人不会得艾滋病,是因为这些人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出来的T细胞,表面一种受体发生改变,导致不能被HIV识别.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此类人群体内产生的细胞免疫不能防御HIV病毒
B. 每一种抗原不一定都要突破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C. 心态好的人一般不容易得癌症,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D. 如果某艾滋病患者能成功移植该造血干细胞,则其艾滋病可以治愈
22.用无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实验,过程如图①,结果如图②,实验中Ⅰ~Ⅳ组小鼠均感染细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Ⅰ~Ⅳ组小鼠在感染细菌的同时注射了细胞或血清
B.图中Ⅰ~Ⅳ组均为实验组
C.注射入Ⅰ、Ⅲ组小鼠体内的细胞对细菌的免疫功效不同
D.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免疫生成的抗体能有效抑制细菌的繁殖
23 .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这种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 )
A. 氨基酸、浆细胞、核糖体
B. 葡萄糖、效应细胞、高尔基体
C.氨基酸、效应细胞、高尔基体
D.核苷酸、浆细胞、核糖体
24.下图为人体感染某病毒后的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初次感染后体内免疫细胞的种类和数量都增加
B.初次感染后淋巴细胞的部分子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C.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是因为记忆细胞被激活,产生了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再次感染该病毒后,只需体液免疫的参与即可痊愈
25.金链花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病原体的侵袭,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支,
称为“扫帚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生长
B.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
C.侧芽生长失控是因为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增大
D.正常生长的金链花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不足
26.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正确的是( )
生长素浓度()
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例如)抑制生长
B. 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 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芽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27.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萌发的胚产生赤霉素诱导胚乳糊粉层细胞大量合成α-淀粉酶,
此过程会受到脱落酸的抑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保存种子的过程中应尽量降低脱落酸含量
B.赤霉素能调节胚乳糊粉层细胞的基因表达
C.赤霉素能够直接催化胚乳中淀粉水解为还原糖
D.去掉胚的小麦种子,用赤霉素处理,胚乳不可能出现还原糖
28、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吲哚乙酸,并传递到胚芽鞘下部的伸长
区,从而造成背光侧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
B.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确实是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29、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型增长
30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形成竞争关系
②年龄组成能够对种群密度变化进行预测
③种群“S”型曲线中,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④物种组成是区分群落的重要特征
⑤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的分层现象提供了资源基础
⑥校园内蒲公英的随机分布,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⑦松花江近岸区和江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1、(12分)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
(1)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 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在每个小枝的未端形成的杯状或球状结构每个神经元的众多分枝可以与多个其它神经元的
相接触,同其形成突触.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除能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外,在特定情况下,也能使肌肉收缩和 .
(2)为揭示动作电位产生的生理机制,科学工作者做了如下实验:将蟾蜍的神经元浸浴在由低至高的三种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然后给予相同的剌激,记录膜电位变化,结果如下图.该实验的结果说明:动作电位的形成是 造成的,而动作电位的大小与 有关.蟾蜍的神经元在高浓度氯化钠溶液中产生兴奋时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mv.
(3)河豚毒素能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结合.先用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细胞,一段时间后再将神经细胞移至高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给予足够刺激,结果膜电位变化大幅下降.分析原因是:
.
32、(11)内环境稳态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实现。下图甲表示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具有极强的感染性);图乙表示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制。
1.甲图所示过程为病毒未侵入人体细胞内所引起的免疫反应,一旦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内,就需要通过 方式共同将其清除。图中细胞②可以通过产生 ,来增强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2.甲图具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有 (填序号),细胞 (填序号)受到抗原刺激后其细胞周期会缩短,进一步分化为 细胞。
3.由图乙可知,对免疫细胞或免疫器官的调节,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
还可通过分泌有关 进行调节。免疫细胞能接受这二者的调控,
是因为其细胞表面具有 。
4. 人体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体温维持在39℃,此时人体产热量 散热量。人体还会
出现呼吸速率加快等临床症状,调节此过程的中枢位于 。
5. 某男子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后,还有可能再次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患病,其原因可能
是 。
33、(10分)研究发现某种豚鼠毛色的遗传涉及4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
Cb、Cs、Cc、Cx分别控制黑色、银色、乳白色、白色.为确定该组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
某科研小组做了如下几组杂交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子代豚鼠毛色出现黑色和白色的现象称为_ __
(2)据图分析,如果一个个体的表现型为黑色,则其基因型可能有_ __种。
乙和丙的杂交后代中,银色个体占___.
(3) 已知复等位基因之间可相互突变.若发育成实验一中的豚鼠甲(黑色)的受精卵
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并未改变表现型.为探究该个体突变的方向,请设计简单的实验,
并完成结果预测及分析.
实验思路:让该只黑色雄性豚鼠与多只 交配,观察子代的表现性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分析:
①若子代全为黑色,则说明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___;
②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则说明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CbCs;
③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则说明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___.
生物试题答案(三)
1、答案:D
解析:甲图中①可表示蛋白质,②可表示糖类或脂肪,③可表示、、、磷脂等,④可表示叶绿素。“②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暗示该物质为脂肪;④为叶绿素,可用无水乙醇提取;乙图中单体若是氨基酸,则该四肽彻底水解时,肽键断裂,需要消耗3分子水,则水解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3个;乙图中若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碱基,共6种产物。
2、答案:C
解析:原核生物有细胞壁但没有核膜,故A错误;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但含有蛋白质,故B错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有DNA和蛋白质,用蛋白酶处理后,蛋白质被水解,剩余的物质主要是DNA,故C正确;含有色素的细胞器除了叶绿体还有液泡,故D错误。
3、答案:C
解析:叶绿素的元素组成为C、H、O、N、Mg,A合理。农家肥富含有机物,在土壤微生物分解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无机盐、水等,可提高大棚中CO2的浓度,有利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B合理。酸菜易保存的原因是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C不合理。有氧运动能够保证细胞充足能量供应,不会大量进行无氧呼吸生成乳酸,D合理
4、答案:B
解析:A项对,肌肉细胞只能利用葡萄糖合成肌糖原,而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形成葡萄糖,所以葡萄糖只能由膜外进入膜内,可判断甲侧是细胞外,乙侧是细胞内;B项错,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而甘油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C项对,图示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是Na驱动;D项对,由图可知Na+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运输。
5、答案:D
解析:点的光照强度比点弱,所以点的含量较点处高,A错误; 本来处于最适温度下的点,升高温度会导致酶的活性降低,则曲线应在曲线I的下方,B错误; 点限制其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错误;在大于光饱和点的光照强度处增加浓度,会提高光合作用强度,D正确。
6、答案:C 解析:略
7、 答案:C 解析:组织液渗透压增大时对水的吸收力增强,引起组织水肿,细胞不会吸水反而会失水,A项错误;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在细胞内进行,不属于内环境中的变化,B项错误;血浆能够保持稳定,与血浆中含有、等离子有关,C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肺泡壁中的环境不属于内环境,故A错误;肺泡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最少穿过肺泡壁(2层膜)、毛细血管壁(2层膜)、红细胞(2层膜)、毛细血管壁另一端(2层膜)、组织细胞的细胞膜(1层)、线粒体(2层膜),共11层膜,22层磷脂分子,故B错误;神经递质被突触前膜释放到组织液中,故C错误;过敏反应能引起组织水肿,故D正确。物质跨膜运输、组织水肿解决物质穿膜层数时,需要注意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是由一层细胞组成;同时注意氧气被利用是要进入到线粒体中,此外,还要区分磷脂分子层还是磷脂双分子层。
9、答案:D 解析: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A项正确;图中的和都是从神经中枢传出的传出神经(根据突触结构判断),B项正确;神经元没受刺激时,为静息电位,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电位为外负内正,C项正确;此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在箭头处施加刺激,会引起伸肌收缩,屈肌无反应,D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静息电位是膜内位的电位差,即以膜外为零点位,膜内的电位值。结合图1所示,电流计测出的未受刺激时的电位即为静息电位,且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的浓度均比膜外高,A正确;若在中点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在箭头处施加刺激后,电流只能传导处,电流计指针发生一次偏转,不能传导处,所以没有第二次电流计偏转,B正确;若减小图1中间的距离,则刺激后之间,处于静息状态的时间间隔越短,即图2中则随之减小,当时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C错误;若将点处电极移向膜外,电流计中起始为0电位,在箭头处施加刺激后,电流传到处,电流计变化是先变为负电位,再恢复为0电位;当电流传导处,再变为正电位,之后再恢复为0电位,显然曲线图与图2不同,D正确。
11、答案:D 解析:略
12、答案:D 解析:据题意分析,按时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它们就能维持正常,当它们进食后,它们的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稳定状态,说明胰岛素分泌正常,胰岛细胞未受损,A项错误;当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刺激胰岛素释放,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对糖的摄取、储存和利用,包括促进血糖转换成肝糖原,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C项错误;根据题意“然而只要让老鼠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说明小鼠无法升高血糖,升高血糖与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相关,跟甲状腺激素无关,B项错误;肝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将无法结合胰高血糖素,不能将升高血糖信息传递给肝细胞,D项正确。
13、答案:C 解析:咀嚼食物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方式,直接由脊髓神经中枢参加,为非条件反射,故A错。食物进入胃内后,一方面通过激素作用于胰腺,另一方面通过神经传导兴奋作用于相关神经中枢,再通过神经作用于胰腺,引起胰腺分泌胰液,故为神经-体液调节,故B错。激素与胰腺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传递相关信息,故C正确。激素起作用后很快灭活,有利机体源源不断产生激素和维持激素含量稳定,但是比起神经调节,激素作用时间很长,故D错。
14、答案:B 解析:略
15、答案:C 解析:略
16、答案:B 解析:剧烈运动会大量出汗尿液量减少;天气转冷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所以尿量增多;糖尿病患者吃的多、喝的多、尿的也多;利尿剂的作用是促进排尿,尿量会增多;摄取过多过咸的食物时,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所以选B。
17、答案:D 18、答案:B
19、答案:C 解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进入人体后会逐渐被甲状腺吸收利用,题图的纵坐标为甲状腺的放射量,第一次注射后4天的曲线先上升后下降,说明甲状腺激素合成后逐渐释放进入血液,4天后注射无放射性甲状腺激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通过反馈调节使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故甲状腺内的放射量下降最慢,维持较高水平,对应图中的C组曲线;若4天后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所以甲状腺内放射量下降最快,对应图中的B组曲线;A组为对照组。
20、答案:D
解析:图中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不同,故A错误;图中信号分子可能引发电位发生变化,膜外变为负电位,说明能够引起细胞兴奋,故B错误;图中所示的载体蛋白能够影响葡萄糖的主动运输,故C错误;糖皮质激素能够作为免疫抑制剂,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移植器官后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此糖皮质激素能够用于治疗这两种疾病,故D正确。
21、答案C 解析:A、T细胞,表面一种受体发生改变,导致不能被HIV识别.则T细胞不能识别HIV,则细胞免疫不能防御HIV病毒,A正确;
B、每一种抗原不一定都要突破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如HIV通过血液传播,B正确;
C、心态好的人一般不容易得癌症,体现了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C错误;
D、某艾滋病患者能成功移植该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出来的T细胞,表面一种受体发生改变,导致不能被HIV识别,则T细胞不会被破坏,因此能治愈艾滋病,D正确.
22、答案:C 解析:Ⅰ~Ⅳ小鼠在注射细胞或血清前都必须先注射细菌;从实验结果图②可知,注射细胞与血清是在感染的后一天,即注射细菌的时间是在注射细胞或血清的前一天,A错误;分析图①可知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故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由图②可知注射血清的Ⅱ、Ⅳ组脾脏中活细菌数量变化趋势相同(活细菌数量增加较快),由这一信息可推知相应抗体不能有效抑制脾脏中细菌的繁殖;组注射小鼠细胞的Ⅰ组脾脏中活细菌数量基本不增加,说明相应细胞对细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即细菌为胞内寄生菌;所以C正确,B、D错误。
23、答案:A 24、答案:D 25、答案:B
26、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例如)抑制根和芽的生长,但对茎还是促进作用,故A错误。由图可知、、点对应的是根、芽、茎生长最快的浓度,故B正确。点对芽也是促进作用,故C错误。由图看不出细胞的年龄状态与生长素的关系,故D错误。
27、答案:B 28、答案:A
29、答案:C 解析: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丰富、环境条件适宜;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下降,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第1~37天,成虫数量呈“”形增长,所以C正确。
30、答案:D
非选择题
31、(1)轴突 细胞体、树突 腺体分泌
(2)钠离子内流 膜外钠离子浓度(或膜两侧钠离子浓度差) 120
(3)河豚毒素与构成钠离子通道的糖蛋白结合后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影响钠离子内流. (或:钠离子内流依靠细胞膜上的特殊通道)(2分)
解析:(1)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轴突未梢的未端形成的杯状或球状结构.突触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及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除能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外,在特定情况下,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
(2)动作电位的形成是钠离子内流造成的,而动作电位的大小与膜外钠离子浓度有关.蟾蜍的神经元在高浓度化氯钠溶液中兴奋时的电位变化是由-70上升至+50,因此电位变化是120mv.
(3)动作电位的形成是钠离子内流造成的,河豚毒素与构成钠离子通道的糖蛋白结合后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影响钠离子内流,故会使膜电位变化大幅下降.
32、(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淋巴因子
(2) ①②④ ④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 激素 相应的特异性受体
(3) 等于 脑干
(4) 埃博拉是单链RNA病毒,遗传物质不稳定易突变(第一次感染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的时间较短等,答案合理即可)(2分)
33、(1)性状分离
(2)4 1/4
(3)白色雌性豚鼠 ①CbCb ②黑色:银色=1:1(2分)
③黑色:乳白色=1:1(2分) Cb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