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4.50 KB
  • 2021-09-26 发布

【生物】江苏省宿迁市泗洪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三)(解析版)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DNA和ATP分子的元素种类相同 B. 淀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C.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时,其特定功能不发生改变 D. 胆固醇是构成动、植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核酸、ATP、磷脂组成元素均为C、H、O、N、P,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详解】DNA和ATP的组成元素均为C、H、O、N、P,A正确;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B错误;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的结构改变,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C错误;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植物细胞膜中没有,D错误。‎ 故选A。‎ ‎2.若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多肽、淀粉、纤维素、脂肪,下图表示细胞中一种常见的水解反应,上述化合物能发生此种反应的有(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①多肽、②淀粉、③纤维素是大分子物质,它们分别是由氨基酸、葡萄糖、葡萄糖缩合形成的,可以在相应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其单体;④脂肪不是大分子,它是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的。‎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此图属于大分子物质水解成一种小分子的过程。多肽是由多个氨基酸缩合形成的物质,能水解成其单体—氨基酸,①‎ 正确;淀粉能在相关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单体—葡萄糖,②正确;纤维素能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能水解成单体—葡萄糖,③正确;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不属于生物大分子,且组成单位甘油和脂肪酸的结构也不相同,④错误。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A.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②‎ B.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与①有关 C. 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D. ②是静止的,①是运动的,所以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该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中①为蛋白质分子、②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详解】由图可知,②是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A正确;细胞膜的功能多样性主要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膜上的①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B正确;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构成细胞膜的①磷脂分子和大多数②蛋白质都是运动的,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D。‎ ‎4. 胰岛B细胞和浆细胞的共同特征是 A. 细胞内储存着大量的ATP B. 具有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 mRNA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D. 分泌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含量很少,转化很迅速,A错误;胰岛B细胞和浆细胞具有分泌胰岛素和抗体的功能,胰岛素和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们合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所以胰岛B细胞和浆细胞具有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正确;胰岛B细胞和浆细胞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不同,所以合成的mRNA和蛋白质不同,C错误;胰岛B细胞和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分别是胰岛素和抗体,两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都不相同,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细胞无核膜及细胞器膜,因而不具生物膜 B. 生物膜功能复杂程度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 C. 线粒体外膜和内膜上均附着有大量的有氧呼吸酶 D. 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随着丝点的分裂而消失 ‎【答案】B ‎【解析】‎ 原核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膜也属于生物膜,故A项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B项正确;大量的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附着在线粒体内膜上,C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在分裂前期逐渐解体消失,而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D项错误。‎ ‎6.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 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细胞根据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A错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且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C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D错误。‎ ‎【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共性的理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都是DNA,虽然原核细胞不具有真核细胞的某些结构,但也能进行相应的生理功能,如蓝藻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对于这样的特例,需重点掌握,也是高考的重点。‎ ‎7.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Ⅰ阶段生成ATP和NADPH所需要的能量可以是光能也可以是化学能 B. Ⅰ阶段中生成的NADPH将作为还原剂参与暗反应 C. ③④过程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D. 若该植物是水稻,根部在水淹较长时间后,其④过程的产物Y是酒精和CO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Ⅰ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Ⅱ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场所是叶绿体基质;Ⅲ为细胞呼吸过程,⑤表示有氧呼吸,④表示无氧呼吸。‎ ‎【详解】高等植物体内Ⅰ阶段生成ATP和NADPH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A错误;Ⅰ阶段中生成的NADPH将作为还原剂参与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B正确;过程③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在叶绿体基质进行,④为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正确;水稻根部长期水淹,根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即④无氧呼吸的产物Y是酒精和CO2,D正确。‎ 故选A。‎ ‎8.下图是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自变量是氧浓度,因变量是CO2和酒精生成量 B. 在氧气浓度为a或d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都只有一种 C. 在氧气浓度为c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3倍 D. 实验结果表明,有氧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 ‎【答案】C ‎【解析】‎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影响,自变量是氧浓度。根据图解可知,实验的因变量是CO2和酒精生成量,A项正确;在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产生的CO2量和酒精量相等,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在氧气浓度为d时,呼吸作用的产物只有CO2,没有酒精产生,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故B项正确;在氧气浓度为c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10mol(无氧呼吸产生CO2也是10mol),根据无氧呼吸反应式可推知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10÷2=5mol。此时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总量是20mol,则有氧呼吸产生CO2为20-10=10mol,根据有氧呼吸反应式可推知,此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10÷6=5/3mol。因此,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倍数是5/3÷5=1/3倍,故C项错误;实验结果表明,有氧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D项正确。‎ ‎【点睛】‎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不同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影响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能结合图中数据和细胞呼吸的总反应式进行相关计算,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9.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①产生的H20中的H和O分别来自一NH2和一COOH B. ②表示线粒体内膜,②处的[H]全部来自线粒体基质 C. ③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根吸收无机盐离子 D. ③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③处产生的[H]将在叶绿体基质中被消耗 ‎【答案】D ‎【解析】‎ 图中①表示脱水缩合过程,①产生的 H2O 中,H来自-NH2和-COOH,A错误;②表示线粒体内膜,②处的[H]来源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错误;③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膜,光反应产生的 ATP,只用于暗反应,C错误;③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膜,③处产生的[H]用于叶绿体基质中C3的还原,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能够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判断各阶段表示生理过程,重点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各阶段发生的场所。‎ ‎10.关于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苹果的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液体由蓝色变成砖红色 B. 脂肪鉴定的操作步骤依次是切片→制片→染色→洗去浮色→观察 C. 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和苏丹Ⅲ染液可用棕色瓶长期保存备用 D.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用碘液染色后,镜检时可观察到蓝色颗粒 ‎【答案】D ‎【解析】‎ ‎【分析】‎ 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 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苹果的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需水浴加热后,液体才由蓝色变成砖红色沉淀,A错误;脂肪鉴定实验的步骤为:切取子叶薄片→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B错误;斐林试剂应该现配现用,不能长期保存备用,C错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含淀粉,用碘液染色后,镜检时可观察到蓝色颗粒,D正确。‎ 故选D。‎ ‎11.分析下表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中pH为无关变量 B. 2号和3号对照,说明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 C. 3号和4号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D. 该实验能说明H202酶具有专一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2、3对比,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目的是探究酶的高效性;3、4温度不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3的自变量是有无酶,证明酶的催化作用。‎ ‎【详解】该实验中自变量有温度、不同的催化剂,因变量是气泡的多少,PH、过氧化氢的量等属于无关变量,A正确;2和3对照,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酶催化组气泡较多,可以证明酶的高效性,B正确;3和4的自变量是温度不同,可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正确;该实验不能说明酶的专一性,专一性的验证可以用同种酶催化不同底物或不同酶催化同种底物,D错误。故选D。‎ ‎12.下图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图1可表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 B. 图2可表示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物质乙 C. 所有物质进出细胞都离不开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D. 去除膜上的蛋白质对甲、乙的运输均有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可知,甲物质由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运输方式可代表协助扩散。图2中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物质乙由膜外低浓度向膜内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运输方式可代表主动运输。‎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图1可表示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A正确;根据分析可知,图2可表示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物质乙,B正确;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吐、胞吐,其中自由扩散和胞吐、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的运输,C错误;由图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运输均需要依靠载体蛋白,故去除膜上的蛋白质对甲、乙的运输均有影响,D正确。‎ 故选C。‎ ‎13.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进行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数目,结果如下图所示。以下对检测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 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在进行DNA复制 C. 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D. 该药物具有一定的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知,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细胞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都为80,而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都为40,所以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A项正确;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在逐渐加倍,所以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B项正确;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中DNA是加倍的,所以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b峰中,C项错误;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b峰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进而抑制细胞增殖,D项正确。‎ ‎【点睛】‎ 本题通过曲线图的形式考查有丝分裂在细胞周期中DNA含量变化规律,同时考查对实验的结果分析,旨在检测考生对有丝分裂中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究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分析本题曲线的突破口在a、b峰值对应的细胞中DNA含量正好有两倍关系。而细胞内只要DNA复制后,在分裂结束之前DNA含量都加倍,进而得出相应结论。‎ ‎14.细胞周期检验点(checkpoint)是细胞周期调控的一种机制,在真核细胞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是启动细胞DNA复制的必需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复制前复合体”形成,进而启动DNA复制。参照图所示的细胞周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 ①到④过程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 “复制前复合体”组装完成的时间点是②‎ C. 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但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有差异 D. 有的细胞可能会暂时脱离细胞周期,在特定的环境下会重新进入细胞周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又分为G1、S、G2期,间期的时间长于分裂期(M)。‎ ‎【详解】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故④到④过程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A错误;根据“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是启动细胞DNA复制的必需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复制前复合体”形成,进而启动DNA复制”,说明 “复制前复合体”组装完成的时间是在DNA复制前,即时间点①,B错误;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C错误;分裂完成后的子细胞有的可能会暂时脱离细胞周期,在特定的环境下会重新进入细胞周期,D正确。‎ 故选D。‎ ‎15.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周期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DNA 数目加倍早于染色体数目加倍 B. 细胞核的分裂早于细胞质的分裂 C. 染色单体的形成早于纺锤体的形成 D. 赤道板的形成早于细胞板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高等植物细胞周期中,DNA数目加倍在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在后期,A正确;‎ 在末期,细胞核的分裂早于细胞质的分裂,B正确;‎ 染色单体形成在间期,纺锤体形成在前期,因此染色单体的形成早于纺锤体的形成,C正确;赤道板是一个位置,是一个并不存在的假想的板,D错误。‎ ‎1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凋亡不会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B. 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的核酸不发生改变 C. 绝大多数细胞衰老时,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D.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物生命活动的全部过程,也包括胚胎发育,A错误;‎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中,细胞内的DNA不发生改变,但mRNA会发生改变,B错误;‎ C、绝大多数细胞衰老时,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C正确;‎ D、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都会正常表达,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及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7.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 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效率降低 C. 胚胎发育过程中有细胞的分化,尚未出现细胞凋亡的现象 D. 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都发生了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1 )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 )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 )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 5 )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 B. 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效率降低,B正确;‎ C. 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的现象,如部分器官退化,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C错误;‎ D. 癌细胞的形态结构(癌细胞近似球形或椭球形)和遗传物质(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都发生了改变,D正确。‎ 故选C。‎ ‎18.下列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 B.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 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 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的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表现型由基因型决定,同时受到环境的影响;‎ ‎2、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纯合子是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AA(aa),杂合子是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的个体,如Aa。‎ ‎【详解】A、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基因型决定表现型,A正确;‎ B、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B正确;‎ C、杂合子自交会出现纯合子,如Aa自交,后代有纯合子aa和AA,C错误;‎ D、性状分离的原因是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基因与性状、性状与相对性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概念,要求考生识记相关概念,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9.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内容 B. “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2种配子(D∶d=1∶1)”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C. “决定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D. “测交实验”的目的在于对假说及演绎推理的结论进行验证 ‎【答案】A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孟德尔根据几组不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A错误; B、“F1‎ ‎(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2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B正确; C、“决定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C正确; D、对推理(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D正确。 故选:A。‎ ‎20.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1自交产生的F2性状表现类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 B. 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 C. 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D. P中白果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F1中白果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白色是显性性状,黄果是隐性性状,则题图中黄果均为aa,亲本中白果为Aa,F1中白果为Aa,F2中白果为1/3AA、2/3Aa。‎ ‎【详解】A. 由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A正确;‎ B. 由③出现性状分离可知白果是显性性状,B正确;‎ C. F1中黄果(aa)占1/2,白果(Aa)也占1/2,F1中黄果自交得到的F2全部是黄果,F1中的白果自交得到F2中,黄果:白果=1:3,所以F2中黄果与白果理论比例是(1/2+1/2×1/4):(1/2×3/4)=5:3,C正确;‎ D. 由于白色是显性性状,所以P中白果的基因型是Aa,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2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代谢旺盛的真核细胞,核孔的数目一般较多 B. 溶酶体可以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C. 蓝藻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 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都能发生生成水的反应 ‎【答案】AD ‎【解析】‎ ‎【详解】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多,有利于蛋白质和RNA的进出,A正确;水解酶在核糖体中合成的,B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是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核糖体中发生了脱水缩合过程,高尔基体中形成纤维素的过程中有水的生成,内质网中有机物的合成过程中也有水的生成,D正确。‎ ‎22.图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错误叙述是( )‎ A. 植物细胞都不具有的结构是a B. 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的场所是c C. 植物细胞在清水中不会涨破,是因为有结构i D. 图的下半部分可用来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结构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 上半部分是动物细胞模式图,下半部分是高等植物细胞模式图;a是中心体,b是线粒体,c是高尔基体,d是细胞质基质,e是叶绿体,f是核糖体,h是液泡,i是细胞壁。‎ ‎【详解】A、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A错误;‎ B、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胰岛B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 C、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撑的作用,因此植物细胞在清水中不会涨破,C正确;‎ D、紫色的洋葱内表皮细胞无叶绿体,因此该图的下半部分不能用来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结构,D错误。‎ 故选AB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区别,不同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对于相关知识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23.利用装置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将绿色植物E、F的叶片制成大小相同的“圆叶”,抽出空气,进行光合作用速率测定。图乙是利用装置甲测得的数据绘制成的坐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从图乙可看出,F植物适合在较强光照下生长 B. 光照强度为1 klx,装置甲中放置植物E叶片进行测定时,液滴向左移动 C. 光照强度为3 klx时,E、F两种植物的叶片产生氧气的速率相等 D. 光照强度为6 klx时,装置甲中E植物叶片比F植物叶片浮到液面所需时间短 ‎【答案】B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图甲装置中CO2缓冲液能够为叶片光合作用提供稳定的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中气体量变化为氧气的释放量;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单位时间产生葡萄糖的速率或者产生氧气的速率;呼吸速率=单位时间消耗的氧气或者产生的CO2。‎ ‎【详解】A、图乙中曲线F所代表的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低,因此适应于较弱光照下生长,A错误;‎ B、将甲装置置于光下,在光照强度为1klx时,植物E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氧气含量在减少,因此测定时着色液滴向左移动,B正确;‎ C、图乙中光照强度为3klx时,相同时间内,E植物光合作用合成强度=10+20=30,而F植物光合作用合成强度=10+10=20,速率不等,即相同面积的E、F两种植物的叶片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之比为3:2, C错误;‎ D、光照强度为6klx时,E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F植物,释放的氧气更多,因此装置甲中E植物叶片比F植物叶片浮到液面所需时间短,D正确。‎ 故选BD。‎ ‎【点睛】本题以实验装置和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能够明确实验装置中气体变化的实质,能够准确分析曲线,利用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计算光合作用生成量。‎ ‎24.下图表示动物细胞生命历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生物的①过程的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B.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序的②过程能够通过细胞分化增加细胞的种类 C. ③过程中细胞含水量增加,酶活性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相对表面积减小 D. ④过程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没有积极意义 ‎【答案】AB ‎【解析】‎ ‎【分析】‎ ‎1、真核细胞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真核生物的①细胞增殖过程的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A正确;‎ B、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序的②细胞分化过程可以形成不同的细胞,因此能够增加细胞的类型,B正确;‎ C、③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含水量下降,C错误;‎ D、④细胞凋亡过程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D错误。‎ 故选AB。‎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生命历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裂的方式,识记衰老细胞的特点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5.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纯合子测交,F1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B. 纯合子自交,F1代发生性状分离 C. 杂合子测交,F1代发生性状分离 D. 杂合子自交,F1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AC ‎【解析】‎ ‎【分析】‎ 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测交是和隐形纯合子杂交,目的是检验生物个体基因型。‎ ‎【详解】A、纯合子测交,F1代不发生性状分离,A正确;‎ B、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其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 C、杂合子测交,F1代会发生性状分离,C正确;‎ D、杂合子自交,F1代会发生性状分离,D错误。‎ 故选AC。‎ ‎【点睛】本题考查单因子和双因子杂交实验,要求考生识记纯合子、杂合子和性状分离的概念,明确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 三、非选择题 ‎26.如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其中a、b、d、e、f代表小分子,A、B、E代表不同的生物大分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表示_______,其在原核细胞中共有______种。 ‎ ‎(2)若E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储能物质,则E是_______,其在人体中主要分布于______细胞。 ‎ ‎(3)物质d是_____,物质f是_______,其在动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由于含能量多而且占体积小被生物作为长期储备能源的物质。 ‎ ‎(4)物质b的名称是______。若某种B分子由n个b(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形成的两条链组成,则该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_________ 。‎ ‎【答案】 (1). 核苷酸 (2). 8 (3). 糖原 (4). 肝脏细胞和肌肉 (5). 雌性激素 (6). 脂肪 (7). 氨基酸 (8). mn-18(n-2)‎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def小分子分别表示核苷酸、氨基酸、性激素、葡萄糖,脂肪;ABEF生物大分子分别表示核酸、蛋白质、糖原或淀粉。‎ ‎【详解】(1)a表示核苷酸,由于原核细胞中含DNA和RNA,DNA含4种脱氧核苷酸,RNA含4种核糖核苷酸,所以共有8种核苷酸。‎ ‎(2)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有淀粉和糖原,其中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分布在人体的肝脏细胞和肌肉细胞,分别为肝糖原和肌糖原。‎ ‎(3)d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雌性第二性征的是雌性激素,物质f在动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由于含能量多而且占体积小被生物作为长期储备能源的物质,是脂肪。‎ ‎(4)b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总质量-脱水的质量=mn-18(n-2)。‎ ‎【点睛】本题考查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7.下图A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的局部示意图,B、C、D是三种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A中右侧细胞为________________细胞,左侧为__________细胞,图中不应该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在图A左侧细胞中,在间期复制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填序号)。‎ ‎(2)在B、C、D三种结构中,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中,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图C的_________________上(填名称),图B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 。‎ ‎(3)图D中核仁的功能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 (1). 植物 (2). 动物 (3). ③ 和⑬ (4). ② (5). D (6). 类囊体膜(基粒) (7). 嵴 (8). 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 ‎【解析】‎ ‎【分析】‎ 分析图A:左半部分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右半部分是高等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结构①为细胞膜;结构②为中心体;结构③为叶绿体;结构④为细胞质基质;结构⑤为核糖体;结构⑥为线粒体;结构⑦为高尔基体;结构⑧为液泡;结构⑨为高尔基体;结构⑩为线粒体;结构⑪为叶绿体;结构⑫为核糖体;结构⑬为中心体。图B为线粒体结构示意图。图C为叶绿体结构示意图。图D为细胞核结构示意图,其中⑭表示核膜,⑮表示核仁。‎ ‎【详解】(1)图A中右侧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为植物细胞;左侧细胞无细胞壁,但有中心体,为动物细胞;图A的左侧为动物细胞,动物细胞没有③叶绿体,图A的右侧为高等植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不存在⑬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动物细胞要复制中心体②。‎ ‎(2)图B、C、D依次表示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D细胞核中;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图C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基粒 )上;图B线粒体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嵴。‎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点睛】此类问题常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问题的技巧是:一是明辨各种细胞结构,正确识别各种细胞器;二是准确掌握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分布及特点,并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28.下图为呼吸作用过程部分示意图及氧气浓度对气体交换影响的曲线图,解答下列题:‎ ‎ ‎ ‎(1)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横线上: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_________。②产[H] 的阶段是___________。‎ ‎(2)图中B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E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3)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会因缺氧而变黑、腐烂,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上的________点的生物学含义是无氧呼吸消失点。‎ ‎(5)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此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一样多,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与无氧呼吸的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CD (2). AC (3). 细胞质基质 (4). 酒精和二氧化碳 (5). 水稻根细胞缺氧,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有毒害作用 (6). 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 (7). P (8). 1 :3‎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图1是细胞呼吸的方式和物质变化,图中的长方框是丙酮酸,A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的过程,B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过程,C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D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E是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分析图2:图2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的变化,其中CO2生成量的曲线代表总呼吸速率变化,O2吸收量曲线代表有氧呼吸速率变化。在O点时,氧气浓度为0,此时植物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在P点之前,CO2生成量大于氧气吸收量,说明该阶段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在P点之后,CO2生成量等于氧气吸收量,说明该阶段只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1)图1中表示有氧呼吸的途径是ACD;能产[H]的阶段是有氧呼吸第一和第二阶段即AC。 ‎ ‎(2)图中B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E表示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和二氧化碳。‎ ‎(3)稻田定期排水主要为了防止根部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植物根有毒害作用。‎ ‎(4)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有机物分解减少。曲线上的P点,CO2生成量等于氧气吸收量,说明该点只进行有氧呼吸,为无氧呼吸消失点。‎ ‎(5)BC为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即有氧呼吸过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AB表示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AB=BC说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等;由于消耗等摩尔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是3:1,那么产生等量的二氧化碳,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1:3。‎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能正确分析图1;掌握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能正确分析图2,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9.图甲是利用小球藻(一种单细胞绿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乙是用图甲中A组装置进行实验,测得的小球藻净光合速率与光质、CO2浓度的关系(不考虑光质对呼吸作用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蓝藻相比,小球藻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都是自养生物,因为它们都能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B组实验时,向试管中通入18O2,则一段时间后,在小球藻呼吸产物中出现含18O的CO2,试解释是这种CO2产生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密闭且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定图甲中A、B两组试管中氧气的变化,初始氧气浓度均为300mg/L,24h后,A组试管氧气浓度为500 mg/L,B组试管氧气浓度为116mg/L,则A试管中,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速率为__________mg/L•h。‎ ‎(3)依据图乙曲线,当小球藻处于黄光、CO2浓度为300μL•L-1时,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当小球藻细胞由曲线中b点状态迅速转移到a点状态时,短时间内叶绿体中的C5含量将会____________。‎ ‎(4)据图乙所示实验结果,为提高温室作物的产量,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小球藻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 进行光合作用,将CO2和H2O转化为有机物 (3). 18O2经小球藻的有氧呼吸消耗转变为H218O,后者参与线粒体内有氧呼吸中丙酮酸分解过程,产生C18O2 (4). 16 (5). 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 (6). 增加 (7). 采用自然光照(白光)、适当增加C02浓度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考生可通过分析曲线获取有用信息,再结合题意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分析曲线图可知: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白光组最有利于植物净光合速率的提高,因为白光是复色光,植物在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吸收其他波长的光,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提高。‎ ‎(1)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与蓝藻相比,小球藻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小球藻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两者都是自养生物,因为它们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将CO2和H2O转化为有机物。‎ ‎(2)图甲中,B组实验小球藻只进行呼吸作用,向试管中通入18O2,18O2经小球藻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转变为H218O,后者参与线粒体内有氧呼吸中丙酮酸分解过程,产生C18O2,所以一段时间后,在小球藻呼吸产物中出现含18O的CO2;根据题意可知,A试管24h氧气浓度增加量500-300=200mg/L为净光合作用量,B试管24h氧气浓度减少300-116=184mg/L为呼吸消耗量,因此,小球藻24h实际光合作用量为200+184=384mg/L,则A试管中,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速率为384÷24=16 mg/L•h。‎ ‎(3)依据图乙曲线,当小球藻处于黄光、CO2浓度为300μL•L-1时,小球藻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当小球藻细胞由曲线中b点状态迅速转移到a点状态时,光质由黄光变为红光,光合作用变强,短时间内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的量增加,C3被还原的量增加,C3减少、C5含量增加。‎ ‎(4)分析图乙曲线可知: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白光组最有利于植物净光合速率的提高,而且在实验CO2浓度范围内,随着CO2浓度的升高,三种光照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均逐渐增大。因此,温室种植作物时,可采用自然光照(白光)、适当增加CO2浓度等措施,以提高温室作物产量。‎ ‎30.为研究高温—干旱对沙漠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新疆某实验小组利用花花柴作为实验对象,分别测定了三种环境(绿地常温、绿地高温、沙漠高温)一天中五个时间点花花柴的净光合速率,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本实验中自变量为____________,并且以________为对照组,以________________为实验组。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选取正常无衰老、受光方向相同的叶片作为监测对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11点到19点,净光合速率呈现岀了不同趋势,在绿地常温和绿地高温下净光合速率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趋势;沙漠高温组的净光合速率呈现相反的趋势。从图中可看出花花柴能适应沙漠高温环境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经检测,11点到19点,绿地常温条件下花花柴叶片胞间CO2浓度呈小幅度高—低—高的趋势,出现小幅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沙漠高温条件下,花花柴叶片胞间CO2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15点,可能的原因是高温缺水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温度和湿度 (2). 绿地常温 (3). 绿地高温、沙漠高温 (4). 防止或减少无关变量对本实验的影响 (5). 先增高后降低 (6). 能在相对低温时,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 (7). 光合作用旺盛,消耗CO2多 (8). 光合作用较弱,CO2几乎不消耗 (9). 气孔导度明显降低,CO2无法释放 ‎【解析】‎ ‎【分析】‎ 本实验是研究高温—干旱对沙漠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所给柱形图可知,研究的自变量为温度和湿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其它无关变量在各组中应保持相同也适宜。实验中以绿地常温作为对照组,由所给实验数据可知,11点到19点,在绿地常温和绿地高温下净光合速率均能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而沙漠高温组的净光合速率呈现相反的趋势。‎ ‎【详解】(1)由分析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自变量为温度(高温和常温)和湿度(绿地和沙漠),因变量是光合速率。以绿地常温做为对照组,以绿地高温、沙漠高温做为实验组。叶片的生长状态是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各组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故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选取正常无衰老、受光方向相同的叶片作为监测对象,其目的是防止或减少无关变量对本实验的影响。‎ ‎(2)由图中所给实验数据可知,11点到19点,在绿地常温和绿地高温下净光合速率均呈现了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而沙漠高温组的净光合速率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花花柴能适应沙漠高温环境的原因可能是:能在相对低温时,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合成较多的有机物,以满足自身生长的需求。‎ ‎(3)植物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低,说明此时光合作用旺盛,消耗的二氧化碳多。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大,说明光合作用能力弱,消耗的二氧化碳少;植物在高温缺水的条件下,气孔导度会明显下降,使二氧化碳不能释放,故沙漠高温条件下,花花柴叶片胞间CO2‎ 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15点,可能的原因是高温缺水条件下光合作用较弱,CO2几乎不消耗;气孔导度明显降低,CO2无法释放。‎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1.如图甲、乙、丙分别是一些二倍体生物细胞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细胞增殖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2)图甲中处于图乙BC段的有________,图丙②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 ‎(3)图③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⑤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⑤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_对,造成存在等位基因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5)图甲⑥代表的个体最多能产生________种染色体组合不同的配子。‎ ‎【答案】 (1). 物质准备 (2). ①③④ (3). ①和③ (4). 初级精母细胞 (5). 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6). 0 (7).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基因重组) (8). 16‎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⑤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⑥为雄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图。‎ 分析乙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可代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E段可代表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丙图:a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DNA.①中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属于与体细胞相同,可代表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②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含量=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代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 ‎【详解】(1)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2)根据前面对图甲中分裂细胞所处时期和图乙中各段所对应的细胞分裂时期的分析可知,图甲中处于图乙BC段的有①③④;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丙②可代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其对应图甲中的①和③。‎ ‎(3)图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其产生的是子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由于⑤细胞分裂均等,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可以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4)图甲⑤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但存在的等位基因B和b,造成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可能是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或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 ‎(5)⑥代表的生物体细胞内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每对同源染色体可以产生2种配子,所以该生物最多可产生2×2×2×2=16种配子。‎ ‎【点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熟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变化,判断甲图中细胞分裂时期和分裂方式;其次需要熟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数量和DNA分子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而确定乙图和丙图中个线段或柱形对应的细胞分裂时期。‎ ‎32.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和有尾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选育纯种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有尾猫,且无尾猫与有尾猫的比例为2:1。由此推断:‎ ‎(1)猫的有尾和无尾是一对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有尾,无尾)是显性性状,控制此性状的基因的传递符合遗传规律中的________定律。无尾猫自交,后代总会出现既有无尾猫又有有尾猫的现象称作____________。‎ ‎(2)无尾猫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有尾猫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无尾猫自交,后代无尾猫与有尾猫的比例为2:1,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让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出现无尾猫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答案】相对性状 无尾 (基因)分离 性状分离 Aa aaAA个体无法存活(或“无尾猫没有纯合的个体”) 1/2‎ ‎【解析】‎ 试题分析:(1)猫的有尾和无尾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于无尾猫自交多代,每一代中总会出现有尾猫,说明无尾是显性性状,控制此性状的基因的传递符合遗传规律中的基因分离定律,出现了性状分离。‎ ‎(2)无尾猫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AA:Aa:aa=1:2:1,正常情况下,后代无尾:有尾=3:1,现在无尾猫与有尾猫的比例为2:1,说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无法存活,因此无尾猫的基因型为Aa,有尾的基因型为aa。‎ ‎(3)无尾猫基因型为Aa,有尾猫基因型为aa。因此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出现的基因型以及比例为:Aa:aa=1:1,因此后代出现无尾猫的比例为1/2。‎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裂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3.福橘是我国的传统名果,科研人员以航天搭载的福橘茎尖为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研究。‎ ‎(1)利用植物细胞的______性,对福橘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了福橘完整植株,由细胞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中细胞经历了分裂、______、衰老、凋亡等生命历程。‎ ‎(2)科研人员对组织培养的福橘茎尖细胞进行实验观察,拍摄了两幅显微照片如图a和b所示。‎ ‎①福橘茎尖临时装片经过______、漂洗、______和制片几个步骤制成。‎ ‎②照片a和b中的福橘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期和______期。‎ ‎③正常情况下,染色体会先移至细胞中央赤道板附近,之后着丝点分裂,______分开,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图a中箭头所指位置出现了落后的染色体,落后染色体的出现很可能是______(结构)异常导致的。‎ ‎【答案】 (1). 全能 (2). 分化 (3). 解离 (4). 染色 (5). 中 (6). 后 ‎ ‎ (7). 姐妹染色单体 (8). 纺锤体(丝)‎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详解】(1)福橘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了福橘完整植株,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经历了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等生命历程。‎ ‎(2)①福橘茎尖临时装片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几个步骤制成。‎ ‎②照片a和b中的福橘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和后期。‎ ‎③正常情况下,染色体会先移至细胞中央赤道板附近,之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图a中箭头所指位置出现了落后的染色体,落后染色体的出现很可能是纺锤体(丝)异常导致的。‎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了解细胞的生命历程,掌握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