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00 KB
- 2021-09-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上期高二生物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 B.H2O2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2、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原
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4、水平放置的幼苗,经过一段时间根向下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①重力作用,背离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 ②光线作用,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 ③根对生长素反应敏感 ④根对生长素反应不敏感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一组是
①一株大树上的全部的角蝉 ②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③海洋中的全部藻类植物 ④一片稻田中全部的植物 ⑤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
A.①④ B. ②③ C. ①⑤ D.④⑤
6、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A.小于92只 B.大于92只 C.小于161只 D.大于161只
7、下列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和虾 B.一棵枯树及其上面的苔藓、蘑菇
C.一座山上的所有的树 D.一片草原上的各种草、昆虫、牛、羊等全部生物
8、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9、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A.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B.一片竹林中竹子的高矮不同
C.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植物
D.森林中树木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10、分析右图,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
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
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
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
11、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12、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13、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影响因素不同 B.起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14、某一地段上的一个生物群落被另一个生物群落取代的过程是
A.群落的特征 B.群落的结构 C.群落的功能 D.群落的演替
15、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原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原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甲
乙
丙
丁
2 800
2 400
2 000
1 600
1 200
800
400
0
有机物总量(g)
16、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右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17、 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生产者是
A.光合细菌、酵母菌 B.光合细菌、硝化细菌
C.乳酸菌、酵母菌 D.硝化细菌、乳酸菌
18、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
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9、 在生态系统中,以朽木和粪便为营养的蕈类、粪金龟子、蚯蚓等生物为
A.次级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初级消费者
20、曲线1和曲线2如右图,代表物种1和物种2的耐热范围,在什么温度下物种2竞争得过物种1
A.温度在t1—t2范围内
B.温度在t2—t3范围内
C.温度在t2以下
D.温度在t3以上
21、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其种群数量变化,不正确的是
A.先呈“S”型增长,后呈“J”型增长
B.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
C.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不会增长
D.K值是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22.某研究小组对草原田鼠的种群密度的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为l公顷,第一 次捕获并标记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记鼠l2只。运用数学方法可估算出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为
A.46只 B.25只 C.12只 D.96只
23.下列各项属于种群描述的是
A.某草原上全部的山羊 B.一块草地上各种毒蛇
C.草原上所有的杂草 D.一片森林中全部的树木
24.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种群密度不断加大
B.种内竞争剧烈
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
D.出生率总是低于死亡率
25.下列生物群体可称为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C.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全部生物
D.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
真菌
26.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27.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A.细菌和真菌 B.所有植物 C.落叶和土壤 D.所有动物
28.在一个湖泊中,鲢鱼、鳙鱼生活在湖泊上层,青鱼、草鱼生活在湖泊的底层。鱼的这种分布规律属于
A.种群垂直结构 B.种群水平结构
C.群落水平结构 D.群落垂直结构
29.在西部大开发中,对部分耕地采取“退耕还草、还林”生态工程,在这个工程中农田的演替属于
A.初生演替 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
C.次生演替 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
30.被钓上钩的鲤鱼往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钓钩上,从而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竞争 D.互利共生
31.滨螺是沿海常见的捕食者,以很多藻类为食,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右图为藻类种类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各种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
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
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
32.用于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中各生物问关系
C.群落的演替过程 D.群落中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
33、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34.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蜘蛛、蟾蜍均属于初级消费者
C.若土壤遭到污染,则猫头鹰体内的污染物浓度可能最高
D.食虫鸟和蛇在不同食物链上均属于同一营养级
35.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活动中,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取的样方大小一般为100cm×100cm
B.该探究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
C.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放人70%酒精中杀死
二、 非选择题(共30分)
36.(11分)图1、图2表示种群增长的相关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1是某池塘中鲫鱼生长曲线图,为了能够持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则每次捕捞后,池塘鲫鱼的剩余量应保持在 水平。
(2)图2表示一个人工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图分析可知甲、乙两个种群间的关系可能是 。
(3)图2中t3~t5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是 型,乙种群的年龄组成 是 型,乙种群在 时间达到K值。
(4)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特设计了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据图判断被捕食者是 。
②图乙中栉毛虫数量下降为0的原因是 。
③沉渣能影响种群数量,但影响上述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37、(9分)请据图回答:
(1)右图解表示一个 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阳光是它的 。
(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 ,含能量最少的生物类群是 。
(3)蛇占有 条食物链,占有第 营养级。
(4)螳螂与黄雀的关系是 ,次级消费者有 ,分解者是 。
38、(10分)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 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
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 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
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 B 细胞, 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相应的 ;当 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 。
②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 。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 ,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 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 、存 活率 。
高二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C 4.D 5.C. 6.C. 7.D. 8.D. 9.C. 10. C.
11.B 12.D 13.B 14.D 15.D 16.D 17.B.18.C. 19.C. 20.B.
21.A. 22.D 23.A 24.B 25.C 26.D 27.C 28.D 29.C 30.B
31.B 32.A 33.D 34.C 35.C
二、非选择题
36.(11分)
(1)K/2
(2)竞争
(3)衰退型 增长型 t5
(4)①大草履虫(2分)
②因沉渣的隐蔽作用,栉毛虫无法捕捉足量的食物(大草履虫)
而死亡(2分)
③出生率和死亡率(2分)
37、(9分)
(1)生态系统 能源
(2)绿色植物 蛇
(3)2 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4)竞争和捕食 螳螂、黄雀 细菌
38、(10分)
(l)活细胞 抗原决定簇
(2)①抗体 同种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②接种病毒 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 病毒浓度不同
③低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