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2.50 KB
- 2021-09-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生物
一、选择题
1.脂质和糖类是细胞内重要的化合物,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脂肪是动物细胞膜中的主要脂质
B. 某些脂质和糖类可作为生物体的储能物质
C. 脂肪和淀粉的元素组成均为C、H、O
D. 脂质和糖类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A
【解析】
【分析】
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等)、二糖(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和多糖(糖原、纤维素、淀粉)。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类。
【详解】A、磷脂是细胞膜脂质中的主要成分,A错误;
B、脂肪、糖原、淀粉都可以作为细胞的储能物质,B正确;
C、脂肪和淀粉的元素组成均为C、H、O,C正确;
D、细胞膜上的糖被以及脂质中的性激素都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交流)有关,D正确。
故选A。
【点睛】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2.硝化细菌可以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化学能来制造有机物,下列关于硝化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能否利用光能是化能合成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
B. 硝化细菌在氧化N2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C. 硝化细菌的代谢有助于增加土壤中的NO3-
D. 将板结的土壤松土有利于硝化细菌等好氧菌的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无细胞核,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自养生物。
【详解】A、化能合成作用是利用对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光合作用通过对光能的吸收和转化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A正确;
B、硝化细菌不能利用氮气,(是固氮菌能利用氮气),是通过对NH3的氧化来获取能量,B错误;
C、将NH3转化为NO3-,可以提高土壤中的NO3-的含量,有利于植物的生长,C正确;
D、松土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好氧菌的分解活动,D正确。
故选B。
【点睛】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合成有机物,光能合成生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3.为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甲、乙、丙三组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组曲线最终不再上升,都达到了最大反应速率
B. 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甲组酶的活性均最高
C. 丙组在之后曲线趋于平稳的原因是淀粉已经消耗完
D. 0-丙组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自变量是温度和时间,因变量是产物浓度.
【详解】A、甲、乙曲线平稳是因为反应结束,此时反应速率为0,A错误;
B、0-的时间段内,丙组的酶活性较高,B错误;
C、各组加的淀粉量是相同的,丙组曲线平稳但是较低,说明产物生成较少,不是因为反应物消耗完,是因为温度较高使酶的活性丧失,反应结束,C错误;
D、根据曲线变化趋势可以判断丙组的酶促反应速率快后慢,D正确。
故选D。
【点睛】注意:本题只能判断甲条件下酶活性是三个温度中最强的,但不能确定最适温度。
4.细胞衰老与自由基攻击磷脂、蛋白质、DNA有关,下列说法错误是
A. 衰老细胞的生物膜遭受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
B. 衰老细胞中DNA损伤,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 衰老的细胞中色素积累,黑色素增加
D. 衰老细胞中水分减少,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根据自由基学说,自由基攻击磷脂,蛋白质,DNA,可以引起膜结构的损伤,衰老细胞的生物膜遭受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A正确;
B、自由基会攻击DNA,造成衰老细胞中DNA损伤,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
C、衰老的细胞中色素积累,黑色素减少,C错误;
D、衰老细胞中水分减少,代谢减弱,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正确。
故选C。
【点睛】衰老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故老年人头发会发白。
5.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S型肺炎双球菌在核糖体上合成荚膜
B. R菌转化为S菌的转化效率与S菌DNA的纯度有关
C. 被噬菌体侵染后,大肠杆菌中合成的mRNA和tRNA种类发生了变化
D.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保温时间延长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增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测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其他物质不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荚膜的成分是多糖,而核糖体合成的是蛋白质,A错误;
B、根据转化实验知道,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B正确;
C、被噬菌体感染后,由于注入了噬菌体的DNA,所以大肠杆菌中主要进行噬菌体相关的蛋白质的合成,因此转录出的mRNA发生了变化,而tRNA的作用是携带氨基酸,种类不变,C错误;
D、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保温时间的较长或者较短,都主要留在上清液中,对放射性强度影响不大,D错误。
故选B
【点睛】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的目的是为了让噬菌体充分侵染大肠杆菌,无论保温时间过长还是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出现噬菌体,进而影响放射性。
6.某自由交配多年的昆虫种群中刚毛和截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利用种群中的不同个体进行实验,探究基因的显隐关系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判断最准确的组别是
组别
杂交亲本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基因位置
显隐性
1
(♀)刚毛×截毛(♂)
刚毛:截毛=1:1
常染色体
不能确定
2
(♀)截毛×截毛(♂)
全为截毛
常染色体
截毛为隐性
3
(♀)刚毛×刚毛(♂)
刚毛雄性:刚毛雌性:截毛雌性=2:1:1
X和Y的同源区段
刚毛为显性
4
(♂)刚毛×截毛(♀)
刚毛雌性:截毛雄性=1:1
X的特有区段
截毛为隐性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截毛和刚毛的显隐性和基因的位置有多种可能性,可能截毛为显性、刚毛为隐性或截毛为隐性、刚毛为显性;可能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上或XY的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A、截毛和刚毛在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以及同源区段均可以出现l:1的结果,比如;;,A错误;
B、无论截毛是显性还是隐性,如果是纯合子的交配,无论基因的位置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后代都均为截毛,B错误;
C、根据后代性状分离,可以推出杂交亲本为:为唯一情况,C正确;
D、根据杂交结果可以推出以及两种情况,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细心进行分析,无论是隐性纯合子还是显性纯合子交配的后期均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或杂合子进行交配才能确定显隐性。
7.ATP是细胞中重要的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与ATP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_________(写出两类即可)。
(2)异养生物细胞中合成ATP时,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
(3)细胞中以下活动需要消耗ATP的是______________。
①淀粉的水解 ②植物细胞中蔗糖的合成
③水的光解 ④RNA的合成 ⑤CO2与C5形成C3
(4)dATP(d表示脱氧)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可以作为_____________合成的原料。
【答案】 (1). 磷脂、核酸 (2). 细胞呼吸时有机物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 (3). ②④ (4). DNA
【解析】
【分析】
ATP含有一分子腺嘌呤、核糖和三分子磷酸,2个高能磷酸键。ATP与AD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详解】(1)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细胞中磷脂、核酸的组成元素也是C、H、O、N、P。
(2)异养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通过细胞呼吸时有机物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3)①淀粉的水解不需要消耗ATP,①不符合题意;
②植物细胞中蔗糖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②符合题意;
③水的光解不消耗ATP,③不符合题意;
④RNA的合成需要消耗ATP,④符合题意;
⑤CO2与C5形成C3不消耗ATP,⑤不符合题意。
故选②④。
(4)dATP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脱氧核糖及3分子磷酸组成,去掉两个磷酸基团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可以作为DNA合成的原料。
【点睛】ATP去掉2个磷酸是RNA合成的原料,dATP去掉2个磷酸是DNA合成的原料。
8.下图是某哺乳动物(雄性)体内四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
(1)上图中的分裂均可在此动物的__________(填器官)中发生,其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___________。
(2)图丙中和1号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填编号)。丙、丁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
(3)甲图中心体倍增的时期是___________,纺锤体的来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一个乙细胞分裂产生了一个ABB的精子,则其余三个精子的类型为___________。
【答案】 (1). 睾丸 (2). 乙、丁 (3). 3、7 (4). 4、2 (5). 间期 (6). 中心粒周围发出的星射线形成 (7). A、ab、a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丙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丁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详解】(1)上图中既有有丝分裂又有减数分裂,故发生在该雄性动物的睾丸中,其中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丁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2)图丙中1号和3、7均为同源染色体。丙含有4个染色体组,有同源染色体;丁含有2个染色体组,无同源染色体。
(3)中心体在间期倍增,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前期由中心粒周围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4)由图可知,乙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若一个乙细胞分裂产生了一个ABB的精子,说明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该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精子为ABB和A,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精子均为ab。
【点睛】若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若其产生的精子中含有ABB,说明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若产生的配子为AaB,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
9.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时的外界二氧化碳浓度称为二氧化碳补偿点,一定条件下植物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低CO2浓度为CO2饱和点。下图是在叶片温度为25℃,菜豆叶片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
(1)CO2合成糖类的过程主要包括了暗反应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阶段。
(2)从图中分析可知影响菜豆叶片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影响菜豆CO2补偿点和饱和点大小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3)菜豆在700 lx条件下CO2饱和点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古农书《齐名要术》中提到“正其行、通其风”,结合本题分析其对农业增产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O2的固定 (2). C3的还原 (3). 光照强度、CO2浓度 (4). 光照强度 (5). 700 lx条件下,光照充足,光反应加快,为暗反应提供了更多的还原氢和ATP,暗反应加快,提高了植物对CO2的利用率,使植物可以利用更高的CO2浓度才达到最大光合速率 (6). 作物种植时正行,通风良好,可以保证大量空气(CO2)通过叶片,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因变量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700 lx条件下,光合速率最大。
【详解】(1)CO2经过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形成糖类。
(2)由图可知,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均影响菜豆叶片光合速率。不同光照强度下菜豆CO2补偿点和饱和点均不同,其中光照强度为700 lx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饱和点最大。
(3)700 lx条件下,光照充足,光反应加快,为暗反应提供了更多的还原氢和ATP,暗反应加快,提高了植物对CO2的利用率,使植物可以利用更高的CO2浓度才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故菜豆在700 lx条件下CO2饱和点较高。
(4)作物种植时正行,通风良好,可以保证大量CO2通过叶片,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
【点睛】光照强度主要通过影响光反应影响光合速率,二氧化碳浓度主要通过影响暗反应影响光合速率。
10.豌豆种子子粒饱满(R)对子粒皱缩(r)为显性,均易感染黄斑病。现利用基因工程将两个抗病基因T(显性)导入基因型为Rr的个体,筛选出两个T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病植株甲、乙、丙、丁。并用植物组培的方法分别培育得到大量甲、乙、丙、丁品系(T基因均能正常表达),现欲探究抗病基因与R、r基因的位置关系,将多株甲、乙、丙、丁植株分别自交得到子代,统计结果如下表。
组别
品系
自交后代各表现型及个体数(株)
1
甲
饱满抗病152 皱缩抗病51
2
乙
饱满感病64 饱满抗病126 皱缩抗病60
3
丙
饱满抗病452 饱满感病156 皱缩抗病149 皱缩感病51
4
丁
饱满抗病453 饱满感病32 皱缩抗病156 皱缩感病10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此过程________(填“会、不会”)发生孟德尔遗传定律。
(2)若不考虑交叉互换,根据表中1、2、3组实验结果,推测相关的基因可能的位置如图1,则甲、乙、丙品系分别对应__________(填序号)。并在图2框中画出丁品系相关基因的位置。__________
(3)为验证图2中丁品系基因的位置,利用皱缩非转基因植株与丁杂交,推测其后代比例应为(不写表现型):_____________。
【答案】 (1).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 不会 (3). ②①③ (4). (5). 3:3:1:1
【解析】
【分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甲自交后代中饱满抗病:皱缩抗病=3:1,故推测甲中一个T与R在一条染色体上,一个T与r在一条染色体上;
乙自交后代饱满感病:饱满抗病:皱缩抗病=1:2:1,说明2个T均导入r所在的染色体上;
丙自交后代中:饱满抗病:饱满感病:皱缩抗病:皱缩感病=9:3:3:1,说明2个T导入同一条染色体上,且不在R、r所在的染色体上;
丁自交后代中:饱满:皱缩=3:1,抗病:感病=15:1,且2对性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2个T位于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且与R、r在非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1)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的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该过程中可以发生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故不会发生孟德尔遗传定律。
(2)甲自交后代中饱满抗病:皱缩抗病=3:1,故推测甲中2个T与R、r连锁,对应图②;乙自交后代饱满感病:饱满抗病:皱缩抗病=1:2:1,说明2个T均导入r所在的染色体上,对应图①;丙自交后代中:饱满抗病:饱满感病:皱缩抗病:皱缩感病=9:3:3:1,说明2对相对性状受2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故2个T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对应图③。根据丁自交后代中抗病:感病=15:1可知,控制抗病的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故2个T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与R、r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如图所示:。
(3)用皱缩非转基因植株即rrtttt与丁杂交,若丁中基因位置如上分析,则测交后代中饱满:皱缩=1:1,抗病:感病=3:1,故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饱满抗病:皱缩抗病:饱满感病:皱缩感病=3:3:1:1。
【点睛】本题的关键需要根据甲、乙、丙、丁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2个T
的位置,然后再进行相关的计算,如丁为。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酸菜是国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腌制好的酸菜醇香酸脆,令人食欲大增。我国从南到北,酸菜的腌法不同,风味多变。下图是太行山区老百姓腌制酸菜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酵主要利用乳酸菌,腌制过程中没有刻意加入乳酸菌,乳酸菌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
(2)腌制一般选用大缸,白莱装缸时,在缸内先铺白菜,并逐层撒一定量盐,要不断的将每层白菜压实,不留空隙,装至缸口处,放一多孔的盖子,盖子上放一干净重物(如石头),再次将蔬菜压实,最后加盖。一两天后,缸内就会出现大量水分,同时白菜下陷,水分完全淹没白菜丝。大约十几天后就有明显酸味,可以食用。
①缸内出现大量水分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封缸时并未严格密封,结合装缸的操作分析缸内形成缺氧环境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③腌制加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菜腌制的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可定量测定。
①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______________发生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欲在50mL的比色管内配制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为1、2、3、4、5、6的标准显色液,需准备_________支比色管。
②比色操作时,将透明澄清的酸菜滤液加入检测试剂,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样品颜色的变化,并与标准显色液比较,找出_____________,记录对应的亚硝酸盐含量。
【答案】 (1). 蔬菜表面 (2). 由于腌制时加入盐,形成高渗环境,白菜细胞渗透失水 (3). 装坛时蔬菜压实,减少了空气间隙,析出的水淹没蔬菜也可以隔绝空气 (4).
析水、调味、防腐 (5). 比色法 (6). 对氨基苯磺酸 (7). 7 (8). 与标准显色液最相近的颜色
【解析】
【分析】
发酵技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详解】(1)腌制酸菜过程中若没有刻意加入乳酸菌,乳酸菌主要来自蔬菜表面。
(2)①由于腌制时加入盐,形成高渗环境,白菜细胞渗透失水,故缸内会出现大量水分。
②装坛时蔬菜压实,减少了空气间隙,析出的水淹没蔬菜也可以隔绝空气,故封缸时并未严格密封,缸内也会形成缺氧环境。
③腌制过程中加盐可以析出其中的水分,调节味道,还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腐败变质。
(3)①可以用比色法对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欲在50mL的比色管内配制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为1、2、3、4、5、6的标准显色液,需要另取一只比色管作为空白对照,故需准备7支比色管。
②比色操作时,将透明澄清的酸菜滤液加入检测试剂,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样品颜色的变化,并与标准显色液比较,找出与标准显色液最相近的颜色,记录对应的亚硝酸盐含量。
【点睛】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需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增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兰花是大众喜爱的花齐,具有庞大的市场价值。兰花的生产早已形成了成熟的组织培养生产链。下图是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流程。
外植体 A B 再分化 胚状体→植物体
(1)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过程中A、B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一般为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培养基,其主要成分除有机营养成分外,无机营养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一般选用蔗糖而不选用葡萄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和“再分化”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更换培养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种后2~5d,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4)植物组织培养除了能实现快速繁殖外,还有哪些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点即可)。
【答案】 (1). 高度分化植物细胞中具有发育为完整个体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 (2). 脱分化 (3). 愈伤组织 (4). 固体 (5). 水和无机盐 (6). 在为植物提供相同的能量下,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容易形成高渗透压的环境,造成植物组织渗透失水而不利于生长发育(或葡萄糖易被细菌、真菌利用造成污染(通用能源物质) (7). 主要是更新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以及植物激素的比例,从而满足植物组织不同阶段的发育需求 (8). 外植体消毒不彻底 (9). 作物脱毒、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详解】(1)高度分化植物细胞中具有发育为完整个体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故其具有全能性。外植体经过A脱分化,可以形B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可以形成试管苗。
(2)组织培养一般选择固体培养基,其主要成分包括水和无机盐等无机成分和糖类等有机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在为植物提供相同的能量下,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容易形成高渗透压的环境,造成植物组织渗透失水而不利于生长发育,故培养基一般选用蔗糖而不选用葡萄糖。
(3)在A和“再分化”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更新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以及植物激素的比例,从而满足植物组织不同阶段的发育需求,故需要更换培养基。接种后2~5d,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可能是外植体消毒不合格。
(4)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实现快速繁殖,还可以用于作物脱毒、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
【点睛】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