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6.50 KB
  • 2021-09-26 发布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南昌二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格里菲思(F.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 )‎ A. 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 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 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 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是证明在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有某种“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没有明确是什么物质,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列四种病毒中,遗传信息贮存在DNA分子中的是 A. 引发禽流感的病原体 B. 烟草花叶病毒 C. 引起乙肝的病原体 D. 引起AIDS的病原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熟记病毒的类型是解题的关键,属于识记层次的考查。‎ ‎【详解】流感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HIV都是RNA病毒,乙肝病毒是DNA病毒,遗传信息就储存在DNA中,选C。‎ ‎【点睛】每一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 ‎3.下列与真核生物中核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分子 B. 细胞质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C. DNA和RNA分子中都含有磷酸二酯键 D. 转录时有DNA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核酸,涉及DNA的分布和结构、孟德尔遗传定律及DNA的转录,属于基本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质中都有少量的DNA,A正确. ‎ 细胞核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细胞质中的基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组成DNA和RNA分子的核苷酸都是通过磷酸二酯连接成核苷酸链的,C正确. ‎ 转录时,首先是DNA解旋,转录完成后DNA的两条链再恢复双螺旋结构,D正确.‎ ‎【点睛】DNA分布于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孟德尔遗传定律是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有性生殖中的遗传规律,因此细胞质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白化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 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 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遗传病,首先熟记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然后对其遗传特点进行分析判断,属于理解和识记层次的考查。‎ ‎【详解】白化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男性女性发病率相同,A错误.‎ 红绿色盲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分别来自于父亲和母亲,所以父亲是该病的患者,B正确.‎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C错误.‎ 隐性性状的遗传通常会表现为隔代遗传,D错误.‎ ‎【点睛】当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时,性状遗传总是与性别相联系;伴X隐性遗传病,女性是纯合子时才患病,所以患病率低于男性;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获得致病基因的机会多,所以患病率大于男性;显性遗传往往表现为多代连续遗传。‎ ‎5.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二者都属于可遗传变异 B. 二者都一定导致性状的改变 C. 基因突变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化 D. 基因突变后的性状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考查二者的特点及它们的区别,以考查通过比较分析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A正确.‎ 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性状的改变,B错误.‎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C错误.‎ 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性状可能看得到,D错误.‎ ‎【点睛】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是基因突变而性状不一定改变的原因之一;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顺序的改变,而基因突变只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 ‎6.一个mRNA分子有m个碱基(假设都能翻译),其中G+C有n个;由该mRNA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肽链。则其模板DNA分子的A+T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A. m m/3-1 B. m m/3-2 C. 2(m-n) m/3-1 D. 2(m-n) m/3-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基因表达过程中DNA、mRNA的碱基和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数量关系,考查基本规律和计算能力。‎ ‎【详解】信使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形成的肽链上的氨基酸数位m/3, m/3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2条多肽链时失去的水分子数是m/3-2。‎ DNA分子中两条链的A+T的数量相等,而mRNA上的碱基与非模板链的碱基组成相同(除了U和T的区别),所以双链DNA分子中A+T等于2倍的信使RNA上的A+U的数量。信使RNA上的A+U的数量=m-n,则DNA分子中A+T的数量=2(m-n),选D。‎ ‎【点睛】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关系有:A1=T2、T1=A2;DNA与相应的mRNA的碱基有T和U 的差异。‎ ‎7.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妻,夫妻双方的父亲都是红绿色盲。这对夫妻如果生育后代,则理论上(  )‎ A. 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 1‎ B. 儿子和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都为 1/2‎ C. 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 1/2‎ D. 儿子正常,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 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及概率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是:(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3)女性患病,其父亲、儿子一定患病;(4)男性患病,其母亲、女儿至少为携带者;(5)男性正常,其母亲、女儿一定表现正常。‎ ‎【详解】据题意夫妻表现型正常,双方的父亲都是红绿色盲,故丈夫的基因型是XBY,妻子的基因型是XBXb.生育后代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A错误;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0,B错误;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C正确;儿子正常概率为1/2,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0,D错误。故选:C。‎ ‎【点睛】关键要据干的条件,夫妻表现型正常,双方的父亲都是红绿色盲,推出丈夫的基因型是XBY,妻子的基因型是XBXb。‎ ‎8.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某对蜜蜂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雌蜂是 AADD、AADd、AaDD、AaDd;雄蜂是 AD、Ad、aD、ad.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  )‎ A. AADd 和 ad B. AaDd 和 Ad C. AaDd 和 AD D. Aadd 和 A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雄蜂的基因型是 AD、Ad、aD、ad,因其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故其母本产生的卵细胞是AD、Ad、aD、ad ‎,得出其基因型为AaDd,再据子代雌蜂的基因型 AADD、AADd、AaDD、AaDd,逆推出父本雄峰的基因型为AD。‎ ‎【详解】据题意,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子代中雄蜂基因型是 AD、Ad、aD、ad,所以其母本的卵细胞是AD、Ad、aD、ad,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推出亲本雌蜂的基因型是AaDd,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子代中雌蜂基因型是 AADD、AADd、AaDD、AaDd,而卵细胞是AD、Ad、aD、ad,所以精子是AD,故亲本中雄蜂的基因型是AD。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这一条件,另要知道雄峰的减数分裂是特殊情况,减I后期染色体全部移向一极,产生的精子和其体细胞染色体一致,故雄峰的基因型和其精子的基因型相同。‎ ‎9.某人体检结果显示,其红细胞有的是正常的圆饼状,有的是弯曲的镰刀型。出现镰刀型红细胞的直接原因是 A. 基因突变 B. 细胞分化 C. 环境影响 D. 蛋白质差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基因突变,考查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的理解,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也考查审题能力。‎ ‎【详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患者相关基因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这根本原因;碱基的改变造成血红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蛋白质结构的异常是红细胞形态和功能改变的直接原因,选D。‎ ‎【点睛】关键是弄清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区别。‎ ‎10. 下图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①和②过程最恰当的表述分别是( )‎ A. 交换、缺失 B. 倒位、缺失 C. 倒位、易位 D. 交换、易位 ‎【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①图中与正常染色体相比较,基因的位置发生颠倒,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②图中染色体着丝点右侧的片段发生改变,说明与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易位;答案是C。‎ ‎【考点定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与三种可遗传变异有关的3个注意点 ‎(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均可传给后代。‎ ‎(2)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碱基对的改变,属于DNA分子水平上的变化;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变异,属于细胞水平上的变化。‎ ‎(3)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这种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而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的改变属于染色体变异,这种改变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1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 B. 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 C. 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D. 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而且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可见,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A、B正确;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正确;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12.囊性纤维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正常基因位于人的第7号染色体上,决定一种定位在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70%病人的CFTR蛋白因缺少第508位氨基酸而出现Cl-的转运异常,导致消化液分泌受阻,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患者常常在幼年时期死于感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FTR蛋白的结构改变可能是因为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序列缺少了三个碱基对 B. 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调节代谢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C. 除7号染色体外,正常人的其他染色体上也存在编码CFTR蛋白的相关基因 D. 人体只要存在该病致病基因就会表现出消化液分泌受阻,黏液增多等相关性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 题目以囊性纤维病为例考查从题干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表达等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患者缺失508位的一个氨基酸,一个氨基酸对应基因序列上三个碱基对,A正确.‎ 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B错误.‎ 编码CFTR蛋白的相关基因只位于7号染色体上,C错误.‎ 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当为隐性纯合子时才会表现出消化液分泌受阻,黏液增多等相关症状,D错误.‎ ‎【点睛】基因表达过程中,mRNA上的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对应基因上的三个碱基对。‎ ‎13.霍尔等人因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荣获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他们发现,若改变果蝇体内一组特定基因,其昼夜节律会发生变化,这组基因被命名为周期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果蝇细胞内周期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B.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周期基因能突变为白眼基因或长翅基因 C. 若果蝇体内周期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改变,其昼夜节律不一定发生变化 D. 周期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的替换、插入、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基因突变,涉及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和基因突变的特点等,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考查把握知识要点形成知识体系的能力。‎ ‎【详解】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A错误.‎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但只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白眼基因或长翅基因与周期基因是非等位基因,B错误.‎ 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性状发生变化,C正确.‎ 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中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D错误.‎ ‎【点睛】因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性状的改变;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碱基序列的改变。‎ ‎14.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两者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能够通过表达,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 B. 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C.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子,末端有终止密码子 D. 人白化病是由于基因异常而合成过多的酪氨酸酶,将黑色素转变为酪氨酸,表现出白化症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基因与性状,涉及遗传信息的传递、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和基因与RNA的结构等,考查通过分析比较系统掌握知识的能力,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基因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A错误.‎ 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质的结构异常而产生的性状改变,符合选项所述,B正确.‎ 基因的前端有启动子,末端有终止子,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位于mRNA上,C错误.‎ 白化病是由于基因异常而不能合成酪氨酸酶,因此酪氨酸不能转变为黑色素,从而表现出白化症状,D错误.‎ ‎【点睛】基因通过表达控制生物的性状,通过细胞分裂中的复制在亲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密码子位于mRNA上。‎ ‎15.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AABb)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A. 甲细胞表明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B. 乙细胞表明该动物细胞是交叉互换导致的 C. 丙细胞表明该动物细胞是交叉互换导致的 D. 甲、乙、丙均属于可遗传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细胞分裂,涉及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别、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等,考查通过分析比较系统掌握知识的能力,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甲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一条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A正确.‎ 乙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一条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出现可能是交叉互换也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的,B错误.‎ 丙细胞原本有B、b等位基因,图示B基因来源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是交叉互换导致的C正确.‎ 甲、乙、丙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二者均属于可遗传变异,D正确.‎ ‎【点睛】姐妹染色体上的基因是通过复制形成的,原本是相同的基因,如果出现等位基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若有丝分裂,则是基因突变;若减数分裂而原本是纯合子,则是基因突变;若原本杂合子,要看染色体片段是否发生了改变。‎ 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基因重组。‎ ‎16.如图是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1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能进行减数分裂 B. 图2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 C. 图3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 D. 图4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一个染色体组含四条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染色体组、二倍体、单倍体与多倍体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概念的内涵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详解】染色体组数的判断方法之一是:‎ 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二倍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图1代表的生物,其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可能是四倍体生物产生的单倍体,因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成对存在,所以能进行减数分裂,A正确;图2代表的生物,其体细胞含有3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2条染色体,可能是三倍体,B错误;图3代表的生物,其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3条染色体,可能是二倍体,C正确;图4代表的生物,其体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可能是单倍体,D正确。‎ ‎17.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 B. 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 C. 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 D. 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题干背景,X探针与Y探针分别具有一段与X和Y染色体相同的碱基序列,可以分别与X和Y染色体结合,使相应染色体呈现荧光标记,A正确;‎ B、据图分析,妻子具有3条X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至于妻子是否由于X染色体上具有致病基因导致的伴性遗传,本题的图形中没有显示相关基因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不能判断,B错误;‎ C、妻子的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形成既有可能是父母中一方减数分裂异常产生异常的配子所导致,也可能是受精卵形成之后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配异常导致,不能判断,C错误;‎ D、由图形显示分析,流出胎儿的遗传配子既有可能来自母亲产生的XX卵细胞与父亲产生的含Y精子的结合的结果,也有可能来自母亲产生的含X的正常卵细胞与父亲产生的含XY精子的结合的结果,因此,对于该对夫妇来说,选择性生育并不能解决该遗传病出现的问题,D错误.‎ 故选:A.‎ ‎18.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 )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A. 雌:雄=1:1 B. 雌:雄=1:2‎ C. 雌:雄=3:1 D. 雌:雄=4:1‎ ‎【答案】D ‎【解析】‎ 如果卵细胞为Z,则另外三个极体为Z、W、W,如果卵细胞为W,则另外三个极体为Z、Z、W,WW不能存活,则ZZ:ZW=1:4,D正确 ‎19.下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表示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 B. 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C. 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 D. 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种多肽链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考查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基因表达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详解】根据图示,图中表示4条mRNA链正在合成,每一条RNA上都有多个核糖体在合成肽链,A错误. ‎ 原核细胞中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B正确.‎ 多个核糖体分别完成多条多肽链的翻译,C错误. ‎ 相同的模板,表达出多条相同的多肽链,D错误.‎ ‎【点睛】原核细胞基因转录没有完成就开始翻译,并且一条RNA是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这样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20. DNA 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 P)变成了尿嘧啶。该 DNA 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 DNA 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 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A. 胸腺嘧啶 B. 腺嘌呤 C. 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 胞嘧啶 ‎【答案】D ‎【解析】‎ 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分子经过两次复制后,以突变链为模版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U—A,A—T碱基对,而另一条正常,以正常链为模版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中含有G—C、C—G碱基对,因此被替换的可能是鸟嘌呤G,也可能是胞嘧啶C。故选D。‎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 ‎21.下图中a、b、c表示一条染色体的一个DNA分子上相邻的3个基因,m、n为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RNA聚合酶能识别并结合基因上特定的序列,然后开始转录 B. m、n片段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不属于基因突变 C. 基因a、b、c均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普遍性 D. 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基因a、b、c不一定都能表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详解】RNA聚合酶能识别并结合基因上RNA聚合酶结合位点,然后开始转录,结合位点是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A正确.‎ ‎ m、n也会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但因为不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不属于基因突变,故B正确。‎ 基因a、b、c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但这体现的是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而不是普遍性,C错误。‎ 基因具有选择性表达的特点,所以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基因a、b、c不一定都能表达,D正确.‎ ‎【点睛】任何基因都可以发生突变,这是随机性;选择性表达是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即个体的任何部位和个体任何生长发育期的选择性表达。‎ ‎2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 A. 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对引起基因突变 B. 插入DNA分子中某碱基序列之间引起基因突变 C. 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D. 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DNA的组成、突变的特征和原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DNA分子的元素组成中不含I元素,因此不能直接插入DNA分子或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而引起基因突变,AB错误。‎ 放射性物质具有诱导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作用,C正确。‎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是成熟的体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增殖,因此不会发生基因突变,即使突变也不会遗传给后代,D错误。‎ ‎【点睛】DNA 含有C、H、O、N、P五种元素,没有碘元素;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细胞变异不能传递给子代。‎ ‎23.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 号和一条21 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 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C. 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 种 D. 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时,还丢失了一小段染色体,明显是染色体变异,故A错误;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期形态比较固定,所以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故B错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应该产生仅具有异常染色体、同时具有14号和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14号染色体、仅具有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21号染色体、仅具有14号染色体的生殖细胞,C正确;当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正常的14号和21号两条染色体在一起时,就能产生正常的精子,因而生育出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D错误。‎ 考点:本题通过染色体变异和精子形成过程图例的分析,考查学生对染色体变异以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移动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24.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如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 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B.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C.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答案】D ‎【解析】‎ ‎【详解】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即使有,也只会出现个别现象,而不会导致部分个体都出现红色性状,A错误;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就是自由分离的,这不会导致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B错误;在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最可能的原因是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是发生了交叉互换,即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缺失染色体上的B基因交换到正常染色体上,从而产生了带有B基因的正常雄配子,C错误、D正确。‎ ‎25.以下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B. 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 若发生基因突变则一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D. 由于发生了基因重组导致Aa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变异,涉及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考查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属于能力水平的考查。‎ ‎【详解】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互换导致基因重组,A错误.‎ 单倍体生物是由配子发育来的个体,体细胞可能不只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 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的碱基序列的改变,所以基因突变后其结构一定会改变,C正确.‎ Aa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是因为个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两种基因组成的配子,配子随机结合后产生两种表现型的子代,D错误.‎ ‎【点睛】基因重组包括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组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组,前者是因为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后者是因为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的问题;只要是配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论有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 ‎26.哺乳动物的某核基因在细胞中表达(转录和翻译)时,由于mRNA中某碱基C通过一种生理代谢发生了替换,使密码子CAA变成了终止密码子UAA,最终合成的多肽链变短,出现异常蛋白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①中需要能量和原料脱氧核苷酸的参与 B. 该蛋白质结构异常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C. 过程①②在该细胞核中同时发生,以提高效率 D. 上述过程没有改变该mRNA中嘧啶碱基的比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基因表达的过程,涉及转录和翻译的场所、原料的基本知识,以及从题干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图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详解】过程①是转录,合成RNA需要原料核糖核苷酸的参与,A错误.‎ 根据题意,该蛋白质结构异常的原因是mRNA中的碱基改变,不是基因突变,B错误.‎ 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过程②是翻译,在细胞质中进行,C错误.‎ mRNA中的一个胞嘧啶变成了尿嘧啶,所以嘧啶碱基的比例没有改变,D正确.‎ ‎【点睛】DNA 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原核细胞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 二、非选择题 ‎27.基础知识填空,请用专业术语回答。‎ ‎(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DNA序列的,需要测定_____条染色体,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性。当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____。‎ ‎(2)细胞中的一组______________,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叫做一个__________。‎ ‎(3)育种工作者经常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获得____________,然后经人工诱导使其重新恢复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该育种方法的优点(写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RNA的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__碱基。‎ ‎(5)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就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答案】 (1). 24 (2). 近 (3). 非同源染色体 (4). 染色体组 (5). 花药(粉)离体培养 (6). 单倍体植株 (7).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自交后代一般不出现性状分离) (8). 识别并转运氨基酸 (9). mRNA上3个相邻的 (10). 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析】‎ ‎【分析】‎ 考点是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识记程度,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 ‎【详解】(1)测定人类基因组需要测定22对常染色体中的各一条和两条性染色体,共24条染色体。DNA分子杂交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DNA中碱基序列相同程度越大,因此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 ‎(2)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有控制本物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套遗传信息。‎ ‎(3)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包括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和用秋水仙素等人工诱导使其重新恢复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单倍体育种短时间内(一般需要两年)就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子品种,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4)tRNA在翻译过程中能转运特定的氨基酸与mRNA上的密码子结合。密码子是信使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5)秋水仙素能够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造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多倍体。‎ ‎【点睛】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应基因控制的是生物的相同性状,测基因组时测其中一条,而X、Y染色体的基因有差异,测两条;染色体组只含有体细胞染色体的一半,但含有本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 ‎28.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证明细胞中过程①时,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和_____________技术;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③发生时,产物除了多肽链还有_______。1957年,克里克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名为中心法则,之后随着科学的进步,科学家不断补充和完善中心法则。请写出根尖成熟区细胞遵循的中心法则的内容:_____________。‎ ‎(2)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③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______ (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 ‎【答案】 (1). 密度梯度离心 (2). 细胞核 (3). 水 (4). 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 (5). DNA→RNA→蛋白质 (6). 26% (7). T∥A替换为C∥G(A∥T替换为G∥C) (8). 不完全相同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人体内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的复制、细胞分化等知识,首先要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然后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详解】(1)证明细胞中DNA复制方式即①过程时,首先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然后用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析子代DNA的组成,以判断复制方式;②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是转录过程,主要场所是DNA的主要储存场所-细胞核;③是发生在核糖体上的翻译过程,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生成多肽链和水。克里克将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成熟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所以没有DNA的复制,遵循的中心法则就是基因表达涉及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表示为DNA→RNA→蛋白质。‎ ‎(2)α链是mRNA,其中G占29%,所以U占25%,则其模板链中C占29%、A占25%,再者模板链中G占19%,所以T占27%,于是模板链的互补链中A占27%,以此α链对应的DNA双链区段中A的总数为(25%+27%)÷2=26%.‎ ‎(3)观察可知,异亮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与苏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中一个不同碱基,是第2个碱基,所以是由U变为C,则模板基因中碱基替换情况是A∥T替换成G∥C.‎ ‎(4)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人体不同细胞中相同DNA上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所以转录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 ‎【点睛】图中①是DNA复制过程,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先回忆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然后结合问题的具体要求进行解答.‎ ‎29.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___________.‎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1:杂交组合:_________预期结果:子一代中_____________‎ 实验2:杂交组合:_______预期结果:子一代中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能 (2). ♀黄体×♂灰体 (3). 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4). ♀灰体×♂灰体 (5). 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遗传规律的知识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详解】(1)同学甲的实验结果显示:在子代雌性中,灰体:黄体=1:1,在子代雄性中,灰体:黄体=1:1‎ ‎,即该性状分离比在雌雄个体中相同,所以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是两种表现型,子代也是两种表现型,不能证明黄体为隐性。‎ ‎(2)要证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应选择父本是显性性状、母本是隐性性状或者杂合子的组合,因此让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中的♀黄体与♂灰体杂交或♀灰体与♂灰体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设黄体基因为g,则甲同学杂交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GXg 和XgY,二者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的基因型分别为XGXg、XgXg、XGY、XgY。则两种方案的实验杂交组合情况如下:‎ 实验1的杂交组合为:♀黄体(XgXg)×♂灰体(XGY),其子一代的基因型为XGXg 和XgY,即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实验2的杂交组合为:♀灰体(XGXg)×♂灰体(XGY),其子一代的基因型为XGXG、XGXg、XGY、XgY,即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点睛】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显隐性比为1:1时,不能说明显隐性关系;判断基因位置时,父本是显性、母本是隐性或者杂合子时,基因在X染色体上和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时杂交的结果不同,所以这是判断基因位置的两种方案。‎ ‎30.某二倍体植物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基因B、b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 ‎(1)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上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基因M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C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由_____变为_____。正常情况下,基因R在细胞中最多有_____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_____(填“a”或“b”)链中。‎ ‎(2)某宽叶植株的细胞内多了一条染色体,如图所示。研究发现在减数分裂时,三条染色体可以随机两两联会,剩余的一条随机移向一极。该植株减数分裂能产生配子的基因组成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缺失一条4号染色体的高茎植株减数分裂时,偶然出现一个HH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基因型为Hh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且这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正常,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GUC (2). UUC (3). 4 (4). a (5). B:Bb:BB:b=2:2:1:1 (6).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后的染色体未移向两级 (7).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变异,涉及基因突变、交叉互换、染色体数目变异,考查结合减数分裂分析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能力层次的考查。‎ ‎【详解】(1)由起始密码子(mRNA上)为AUG结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基因M和基因R转录的模板分别为b链和a链。对M基因来说,箭头处C突变为A,对应的mRNA上的G变成U,所以密码子由GUC变成UUC;正常情况下,基因成对出现,若此植株的基因为RR,则DNA复制后,R基因最多可以有4个。‎ ‎(2)减数分裂时,三条染色体可以随机两两联会,剩余的一条随机移向一极,那么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按这样规律的组合。于是减数分裂后配子有一份BB和b,两份Bb和B,所以基因组成及其比例为BB:Bb:B:b=1:2:2:1。‎ ‎(3)由于细胞中本来缺失一条4号染色体,因此出现一个HH型配子,这两个H只能是4号染色体在减二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两条子染色体没有分离,随着染色体进入了一个配子造成的。‎ ‎(4)植株中原本有H和h基因,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的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H和h,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导致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等位基因互换了位置。‎ ‎【点睛】种类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所以mRNA的碱基组成与模板链互补,与DNA另一条链相同,除了U和T的差异;减二中出现等位基因有两种可能,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若原来是纯合子则肯定是基因突变,若原来是杂合子,则很可能是交叉互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