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4.32 KB
- 2021-09-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的是( )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解析:选A。B、C、D选项皆与抗体有关,为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2011年大连市第二十高中高二检测)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花病毒、结核杆菌是抗原
B.抗原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
C.抗体一般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
D.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
解析:选C。天花病毒、结核杆菌都能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都是抗原;抗原具有三个特性: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抗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化学本质是球蛋白。
3.下图为人体免疫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为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免疫
B.通过过程V产生的“某物质”是淋巴因子
C.细胞①③分别为吞噬细胞和T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细胞⑤会迅速增殖、分化
解析:选D。该过程应为特异性免疫的体液免疫;过程V产生的“某物质”是抗体;细胞③为B细胞,细胞②是T细胞,细胞⑤是记忆细胞。因此,A、B、C三项均不正确。
4.(2010年高考福建卷)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A.浆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效应T细胞
解析:选D。细胞免疫过程的效应阶段,T细胞或记忆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并激活其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将抗原释放出来。然后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细胞沉淀或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所消灭,所以本题中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是效应T细胞。
5.如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大量形成浆细胞
B.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产生抗体的效率低,保持时间较短
C.图中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
D.图中说明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
解析:选D。图中抗原第一次注射时,抗体的产生慢而少,第二次注射时,抗体的产生快而多,说明产生抗体多少与接种的次数有关,与接种量无关。
6.(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_____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______,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_____。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______。
解析:(1)A组实验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即体液免疫能力丧失,说明免疫反应离不开淋巴细胞。
(2)要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可给A组大鼠注射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反应并产生相应的抗体,进而将抗原消灭掉。
(3)动物体内的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或效应B淋巴细胞),浆细胞(或效应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动物的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其中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和淋巴因子等。
答案:(1)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 (2)抗原 (3)浆细胞(或效应B淋巴细胞) 编码抗体的基因 红细胞
1.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及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
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特异性免疫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往往针对多种病原体发挥作用,包括皮肤、黏膜构成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及杀菌物质构成的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只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起作用,针对性强,但作用范围小,出现慢,并且是建立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的,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2011年江苏启东中学高二检测)下列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的形成过程与高尔基体有关
B.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中的有关基因指导合成的
C.浆细胞都是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所形成的
D.淋巴因子通过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解析:选A。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浆细胞可由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淋巴因子大多是通过加强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而不是直接与抗原结合。抗体属于一种分泌蛋白,它的合成、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有关。
3.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 )
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
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T细胞和B细胞的来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及两种免疫的关系。切除胸腺,幼年小鼠不能再产生T细胞,T细胞是幼鼠细胞免疫必不可少的免疫细胞,故幼鼠的细胞免疫缺陷。而体液免疫中,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后需要经T细胞呈递给B细胞,只有极少数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所以体液免疫功能因缺少T细胞的呈递而下降。
4.(2010年高考江苏卷)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解析:选A。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类,两类免疫过程中大都有T淋巴细胞参与,而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所以先天性无胸腺的裸鼠会丧失全部细胞免疫能力和大部分体液免疫能力,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对异体组织也无免疫排斥反应,因此人类癌细胞也可以在其体内增殖。
5.下列哪组的内容不全属于免疫系统( )
A.淋巴结、吞噬细胞、溶菌酶
B.肾脏、淋巴细胞、淋巴因子
C.骨髓、扁桃体、胸腺
D.抗体、B细胞、T细胞
解析:选B。免疫系统在组成上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淋巴结、骨髓、扁桃体和胸腺都属于免疫器官;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B细胞和T细胞属于淋巴细胞;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肾脏不属于免疫器官。
6.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解析:选D。考查学生对免疫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学生只要准确掌握“抗原、抗体”概念及相关内容,就能轻松得分。血清里的抗体能特异性地和相应抗原结合,使抗原得到清除。
7.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
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
C.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灭抗原
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
解析:选C。效应T细胞是通过与靶细胞的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的溶酶体,使靶细胞通透性发生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而进行细胞免疫,而并非直接杀灭抗原,因此C项是错误的。
8.(2010年高考浙江卷)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选C。注射乙肝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形成特定的淋巴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如果有同样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目的就是激发机体二次免疫反应的机制,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特定淋巴细胞。
9.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
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
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C。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人体感染HIV后需经过0.5~20年,平均7~10年的时间才能发展为AIDS病人,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10.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解析:选C。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一种异常反应,不是一种保护性适应,与正常反应一样需要淋巴细胞参与,由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浆细胞产生抗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机体并不发生敏反应。
11.下图为特异性免疫的有关过程,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下列标号的细胞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2)Ⅰ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参与该物质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用同一抗原刺激⑤时,⑤就会________形成大量的________,产生更强的________________。
(4)若切除某小狗的胸腺,则其免疫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题干的图中获取的信息有:①某种细胞的形成与胸腺有关,这种细胞能进攻靶细胞;②另一种细胞能分泌物质Ⅰ;③上述两种细胞均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解答本题时详细分析每一步细胞变化,然后组织语言回答。从图中可知:①为造血干细胞,③为在胸腺中成熟的T细胞,④为攻击靶细胞的效应T细胞,②为B细胞,⑤为记忆细胞,⑥为产生抗体的浆细胞,Ⅰ为抗体,化学本质为球蛋白,是一种分泌蛋白,与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当相同抗原第二次刺激时,记忆细胞会很快产生大量抗体,T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同时在体液免疫中呈递抗原。
答案:(1)①造血干细胞 ④效应T细胞 (2)球蛋白
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 (3)增殖 效应细胞 特异性免疫 (4)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受到影响
12.如图1为某病毒侵入机体初杀伤过程图解,据图回答:
(1)细胞①为________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靶细胞裂解后,抗原要靠________的进一步清除。
(3)如图2细胞为________细胞,它是直接由________分化而来的。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________;其产生的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答案:(1)效应T细胞 细胞免疫
(2)抗体 (3)浆 B细胞 体液免疫 蛋白质
13.(创新探究)请回答下列与免疫有关的问题:
(1)下图是科学家根据自然免疫的原理研究人工免疫,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回答:
①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注入的加热杀死的肺炎双球菌虽已死亡并失去毒性,但其仍能引起小鼠机体的________效应。小鼠产生的抗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合成的,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产生后主要分布于小鼠的________中。
(2)在防疫工作中,从破伤风患者体内获得血清,给未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的人发生外伤时注射,也能治疗或紧急预防。请你设计实验对此加以证明。实验材料:一批体重50 g左右、身体状况相近的小白鼠、注射器等。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图示实验可知加热杀死的肺炎双球菌可使小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通过与A的比较可作出合理的假设。(2)实验要证明人工被动免疫的存在。其中的自变量为是否注射患者的血清,因变量是小鼠的存活与否,其余的无关变量需要严格控制。
答案:(1)①已灭活的病原微生物体内的抗原物质仍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其他正确答案亦可) ②免疫 效应B淋巴细胞 核糖体 球蛋白 血清
(2)实验原理:注射外源抗体可使机体获得一定的免疫力(或注射破伤风患者的血清后,血清中的抗体可使侵入的破伤风杆菌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从而被吞噬细胞消灭) 第一步:从破伤风患者体内提取血清 第二步:选取数只身体状况相近的小白鼠,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对照组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实验组先注射血清,再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预期结果:对照组小鼠死亡,实验组的小鼠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