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 MB
  • 2021-09-27 发布

【生物】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通过“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 摩尔根选择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答案】B ‎【解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孟德尔用豌豆作为研究材料,利用假说-演绎法揭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格里菲斯用肺炎双球菌和小白鼠做实验,证明S型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摩尔根用果绳作实验材料,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 D、沃森和克里克等通过构建模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D正确。故选B。‎ ‎【点睛】熟悉遗传物质的发现、遗传规律传递有关的经典实验过程、原理记忆结果和结论是分析判断本题的关键。‎ ‎2.假定某动物细胞染色体数目2N=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 ⑤内有8个染色单体,②内有2个四分体 B. ②③④⑤均含同源染色体 C. ②③④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 D. ⑥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答案】B ‎【解析】图中,①为间期正常体细胞,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状态,③为有丝分裂中期,④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为有丝分裂后期,⑥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⑤内无染色单体,A错误;‎ B、②③④⑤均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 C、②③④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 D、从④是均等缢裂可以看出,应是精子形成过程中,该动物为雄性,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次级精母细胞,D错误。故选B。‎ ‎3.某同学总结了有关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核DNA、四分体的知识点,其中正确的是( )‎ A. 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两倍 B. 次级精母细胞后期的染色体的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 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相同 D. 4个四分体中有16条染色体,32个DNA分子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学生需熟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变化规律。‎ ‎【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进行复制,数目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DNA数目又减半,因此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核的DNA分子数目及染色体数目相同,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B错误;‎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相同,且都等于正常体细胞核的DNA分子数目及染色体数目,C正确;‎ D、一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一个四分体,所以4个四分体中有8条染色体,16个DNA分子,D错误。故选C。‎ ‎4.有关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分别为n、n和2n B. 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C.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亲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重要意义 D. 精子和卵细胞的融合既体现了细胞膜的识别功能,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B ‎【解析】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后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得到的精子、卵细胞染色体减半为n,但经过受精作用染色体数恢复为2n。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才能实现受精,体现了细胞膜的识别功能。‎ ‎【详解】A、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分别为n、n和2n,A正确;‎ B、受精时,精子几乎不带细胞质,卵细胞提供绝大部分的细胞质,因此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来自于母方,所以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方的多于父方,B错误;‎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亲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重要意义,C正确;‎ D、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使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膜融合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故选B。‎ ‎5.下列有关遗传学概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狗的长毛和短毛为一对相对性状 B.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不一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C. 性状分离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D. 表现型不同的个体,基因型一定不相同 ‎【答案】D ‎【解析】‎ 相对性状 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基因 基因 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等位基因 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表现型 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详解】A、狗的长毛和短毛为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 B、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可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上,B正确;‎ C、性状分离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C正确;‎ D、表现型不同的个体,基因型有可能相同,因为表现型还与环境有关,D错误。‎ 故选D。‎ ‎6.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这一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B. 孟德尔运用了数学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C. 假说中雌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 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答案】C ‎【解析】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 ‎2.分析方法科学;(单因子→多因子)‎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详解】A、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因为豌豆严格的自花传粉所以自然状态下基因型都是纯合,A正确;‎ B、孟德尔运用了数学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B正确;‎ C、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 D、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D正确。故选C。‎ ‎7.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别发生在 A.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的后期 B. 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四分体时期 ‎【答案】C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组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红果 黄果 ‎1‎ 红果×黄果 ‎492‎ ‎504‎ ‎2‎ 红果×黄果 ‎997‎ ‎0‎ ‎3‎ 红果×红果 ‎1511‎ ‎508‎ A. 番茄的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 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 C. 实验2的后代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 实验3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 ‎【答案】C ‎【解析】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所以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 ‎【详解】A、由组合3知,双亲表现型相同,子代出现红果:黄果≈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红果为显性性状,A错误; ‎ B、组合1的子代表现型红果:黄果≈1∶1,故亲本基因型分别为红果Aa、黄果为aa,B错误;‎ C、实验2后代均为红果,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子代红果番茄的基因型为Aa,属于杂合子,C正确;‎ D、实验3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因此子代中黄果的基因型为aa,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表格,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表中信息准确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各种亲本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9.一杂合植物(Ee)自交时,E对e完全显性,含有e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 )‎ A. 2∶1 B. 3∶‎1 ‎C. 5∶1 D. 1∶1‎ ‎【答案】C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详解】已知含有e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因此基因型为Ee的父本产生可育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E∶e=2∶1,母本产生的可育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E∶e=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EE∶Ee∶ee=(2/3×1/2)∶(2/3×1/2+1/3×1/2)∶(1/3×1/2)=2∶3∶1,因此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5∶1。故选C。‎ ‎10.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①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F1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③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⑤‎ ‎【答案】D ‎【解析】孟德尔在做两对杂交实验的时候,发现F2的分离比为9:3:3:1。提出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并且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遗传。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产生四种不同的配子(1:1:1:1),进而雌雄配子结合得到F2分离比9:3:3:1。‎ ‎【详解】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假设F1的基因型用AaBb表示:‎ ‎①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A_B_):3(A_bb):3(aaB_):1(aabb),①错误;‎ ‎②F1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为1(AB):1(Ab):1(aB):1(ab),②正确;‎ ‎③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③正确; ‎ ‎④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9种,比例不会是1:1:1:1,④错误;‎ ‎⑤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比例为1:1:1:1,⑤正确。‎ 综合以上正确的为②③⑤。故选D。‎ ‎11.南瓜所结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盘状南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右图所示,则“某南瓜”的基因型为(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A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据图可知,子代中白色:黄色=3:1,说明双亲都是杂合子,即Aa;盘状:球状=1:1,类似于测交,即Bb和bb,因此某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A正确。故选A。‎ ‎12.若某植物的基因型为EeFf,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在该植物的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后代总数的比例为( )‎ A. 3/16 B. 1/‎4 ‎C. 3/8 D. 5/8‎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植物的基因型为EeFf,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在该植物的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有E_ff、eeFf_、eeff3种。‎ ‎【详解】基因型为EeFf的植物自交后代中,E_F_:E_ff::eeFf_:eeff=9:3:3:1,其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占7/16,而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即AAbb,aaBB,aabb共占的比例为1/16+1/16+1/16=3/16。故选A。‎ ‎13.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和矮秆易感病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遗传。现用显性纯合子高秆抗病小麦和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得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 A. 自交结果中高秆抗病与矮秆抗病比例为9:1‎ B. 自交结果中高秆与矮秆比例为3:1,抗病与易感病比例为3:1‎ C. 测交结果为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比例为1:1:1:1‎ D. 自交和测交后代出现四种相同的表现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自交结果中高秆抗病与矮秆抗病比例为3:1,A错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自交结果中高秆与矮秆比例为3:1,抗病与易感病比例为3:l,B正确;测交是指F1‎ ‎(AABB)与隐性个体(AABB)杂交,其结果是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比例为l:l:l:l,C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自交和测交后代出现四种相同的表现型,D正确,所以选A。‎ ‎【点睛】基因型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1)一对任何基因型的亲本相交配,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的类型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相交所产生的基因型种类数的乘积。‎ ‎(2)子代某一基因型的概率是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基因型概率的乘积。即某一具体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比例应等于按分离定律拆分,将各种性状及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求出后,再组合并求乘积。‎ 如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个体相交,求:‎ ‎①子代基因型为AABBCC的概率。‎ ‎②子代基因型为A_BBC_的概率。‎ 先拆分为AA×AA、BB×BB、CC×CC,分别求出AA、BB、CC的概率:依次为1/2、1/2、1/2,则子代基因型为AABBCC的概率应为1/2×1/2×1/2=1/8;分别求出A_、BB、C_的概率:依次为3/4、1/2、1,则子代基因型为A_BBC_的概率应为3/4×1/2×1=3/8。‎ ‎14.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果蝇(XY型性别决定)后代的性别由雄性亲本决定 B. 鸡(ZW型性别决定)后代的性别由雄性亲本决定 C. 人类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数量相等 D. 人类精子中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小 ‎【答案】B ‎【解析】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基因在染色体上,并随着染色体传递。‎ ‎【详解】A. 由于果蝇的性别决定类型是XY型,雌性只能产生含X的一种配子,雄性能产生含X和Y的两种配子,所以果蝇后代的性别由雄性亲本决定,A正确;‎ B. 由于鸡的性别决定类型是ZW型,雄性只能产生含Z的一种配子,雌性能产生含Z和W的两种配子,所以果蝇后代的性别由雌性亲本决定,B错误;‎ C. 由于X与Y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分离,所以人类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数量相等,C正确;‎ D. 人类精子中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小,果蝇精子中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D正确。故选B。‎ ‎15.观察下列四幅遗传系谱图,图中肯定不是伴性遗传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C ‎【解析】遗传图谱判断单基因病类型的常用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病看女患,女患父子无病则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病看男患,男患母女无病则非伴性。‎ ‎【详解】根据口诀,①为隐性病,且有女患的父亲正常,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病,②为显性病,且有男患者的女儿正常,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病,③④都有可能为伴性病。故选C。‎ ‎16.如图为某家庭肾源性尿崩症遗传系谱,经鉴定Ⅱ-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Ⅰ-1、Ⅱ-2均为杂合子 C. Ⅱ-1和Ⅱ-2再生一孩子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2‎ D. Ⅲ-1与正常男性婚配再生一孩子不患此病的概率是1/4‎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由Ⅰ-1和Ⅰ-2正常、Ⅱ-3患病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Ⅱ-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Ⅰ-1,故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A、据分析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假设用A、a来表示相关基因,则Ⅰ-1的基因型为XAXa、Ⅱ-2的基因型为XAXa,均为杂合子,B正确;‎ C、Ⅱ-1的基因型为XaY、Ⅱ-2的基因型为XAXa,再生一孩子为患病男孩(XaY)的概率是1/4,C错误;‎ D、Ⅲ-1(XaXa)与正常男性(XAY)婚配生一孩子不患此病的概率是1/2,D错误。‎ 故选B。‎ ‎17.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别给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均不死亡 B. 用含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 C. 用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 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答案】A ‎【解析】1、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项目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培养细菌 用小鼠(体内)‎ 用培养基(体外)‎ 实验原则 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 S型细菌体内各成分的相互对照 实验结果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实验结论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DNA是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 两实验的联系 ‎①所用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 ‎②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而体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说明“转化因子”就是DNA;③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标记噬菌体 含35S的培养基含35S的细菌35S蛋白质外壳含35S的噬菌体 含32P的培养基含32P的细菌内部DNA含32P的噬菌体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 含35S的噬菌体细菌体内没有放射性35S 含32P的噬菌体细菌体内有放射线32P 结论:进一步确立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分别给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均不死亡,A正确;‎ B、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中有35S标记,用它侵染细菌,细菌中的蛋白质不会进入细菌,在细菌中合成的子代噬菌体不会有标记,B错误;‎ C、用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感染烟草,可证明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C错误;‎ D、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中带有32P标记,侵染细菌,带标记的DNA会进入细菌内,离心后,在沉淀物中出现较强的放射性,D错误。故选A。‎ ‎18.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B.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 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朊病毒除外),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核酸分为DNA和RNA,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病毒中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详解】A、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 B、原核生物属于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B正确;‎ C、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RNA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 D、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C。‎ ‎19.如图表示双链DNA分子结构的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为尿嘧啶,②为脱氧核糖,③为磷酸 B. ④的具体名称是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C. DNA分子一条单链上的相邻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D. 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的走向相反 ‎【答案】D ‎【解析】A、①为胸腺嘧啶,②为脱氧核糖,③为磷酸,A错误; B、④的具体名称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B错误; C、DNA分子两条链之间的相邻碱基通过氢键连接,C错误; D、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的反向平行,D正确。故选D ‎20.若以1分子含100个碱基对的DNA(不含放射性)为模板,其中腺嘌呤60个,在含15N的环境中进行复制2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B. 子代DNA中,两条链均含有15N的DNA分子有4个 C. 细胞内DNA复制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D. 复制过程中,需要消耗120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答案】B ‎【解析】1、DNA复制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 2、DNA复制的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3、DNA分子复制的计算规律: (1)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2/2n。 (2)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①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②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详解】A、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A正确;‎ B、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DNA中,两条链均含有15N的DNA分子有(22-2)=2个,B错误;‎ C、细胞内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发生,C正确;‎ D、该DNA分子中A=T=60个,所以G=C=1/2(200-120)=40个。由此计算2次复制需要以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为(22-1)×40=120个,D正确。故选B。‎ ‎21.下图简要概括了真核细胞中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相关物质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①表示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B. 图中②表示转录,该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与DNA复制过程中有所不同 C. 图中③表示翻译,该过程离不开④‎ D. 图中④上的密码子决定其携带的氨基酸的种类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图中①表示基因,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tRNA。‎ ‎【详解】A、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真核生物中,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少部分不以染色体为载体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正确;‎ B、从基因到RNA是转录的过程,该过程的原料为A、U、C、G核糖核苷酸,碱基配对存在A-U,无A-T,而DNA复制过程的碱基配对则相反,正确;‎ C、mRNA到蛋白质的过程为翻译过程,该过程需要tRNA转运相应的氨基酸,以此该过程离不开tRNA,正确;‎ D、tRNA不含密码子,tRNA的反密码子决定其携带的氨基酸的种类,错误;故选D。‎ ‎【点睛】考查三种RNA的组成、功能和场所:‎ ‎22.如图为中心法则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B. ⑤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 C. 过程②和③为基因的表达 D. ①④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答案】D ‎【解析】分析题中中心法则图解可知:①为DNA复制,②为转录,③为翻译,④为RNA复制,⑤为逆转录。‎ ‎【详解】A、①过程表示DNA复制,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如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等,A正确;‎ B、⑤为逆转录,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B正确;‎ C、 ②过程为转录,③为翻译,二者合起来称为基因的表达,C正确;‎ D、①过程DNA的复制存在T与A配对,不存在A与U配对,但是④过程RNA的复制不存在T与A配对,而是A与U配对,D错误。故选D。‎ ‎23.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为DNA复制过程,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B. b过程中,所用原料为核糖核苷酸 C. 密码子位于⑤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 D. c过程发生的场所是核糖体,把氨基酸运输到核糖体上的“工具”是⑤‎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图中①是DNA,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②是mRNA,b表示转录过程;③是核糖体,④是多肽链,⑤是tRNA,c表示翻译过程。 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a为DNA复制过程,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A正确;‎ B、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b过程为转录,是合成RNA的过程,所以该过程所用原料为核糖核苷酸,B正确;‎ C、⑤是tRNA,其一端三个相邻碱基是携带氨基酸的反密码子,C错误;‎ D、c过程为翻译,发生在核糖体,把氨基酸运输到核糖体上的“工具”是⑤tRNA,D正确。‎ 故选C。‎ ‎24.下列关于三种可遗传变异来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导致基因突变 B.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C.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会导致染色体变异 D. 所有生物体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D ‎【解析】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自由组合型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改变。‎ ‎2、所有生物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由于只有真核生物才有染色体,因此染色体变异只发生在真核生物中,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发生基因重组。‎ ‎【详解】A、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会导致基因突变,A正确;‎ B、减数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是基因重组的类型之一,B正确;‎ C、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 D、所有的生物都会发生基因突变,但不是所有的生物都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错误。故选D。‎ ‎25.图甲为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图乙为染色体部分变化示意图,下列对图甲、图乙的①和②最恰当的表述分别是 A. 图甲:易位和缺失;图乙:基因重组和易位 B. 图甲:倒位和缺失;图乙:易位和易位 C. 图甲:倒位和易位;图乙:基因重组和易位 D. 图甲:倒位和易位;图乙:基因重组和基因重组 ‎【答案】C ‎【解析】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包括染色体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装或易位等改变。根据基因的排列位置,图甲中①是倒位;图甲中②是易位;图乙中①是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间的染色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乙中②是非同源染色体间易位,属于染色体易位;综上分析可知,正确选项为C。‎ ‎26.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单倍体生物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可含有两个个染色体组 B.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为二倍体 C. 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茎秆粗壮,果实、叶片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 D. 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在形态、功能上各不相同,X、Y染色体形态不同,可以存在于同一染色体组中 ‎【答案】D ‎【解析】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比较 二倍体 多倍体 单倍体 概念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染色体组 两个 三个或三个以上 一至多个 发育起点 受精卵 受精卵 配子 ‎【详解】A、单倍体生物是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可有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A正确;‎ B、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为二倍体,B正确;‎ C、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茎秆粗壮,果实、叶片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C正确;‎ D、X、Y染色体形态不同,但是同源染色体,不能存在于同一染色体组中,D错误。‎ 故选D。‎ ‎27.下列4种育种方法中,变异类型相同的是(  )‎ ‎①用玉米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②用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③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抗病抗倒伏小麦品种 ④用X射线处理青霉菌得到高产菌株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玉米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变异类型都是染色体变异;杂交育种获得抗病抗倒伏小麦品种变异类型是基因重组;X射线处理青霉菌得到高产菌株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 ‎【详解】①用玉米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是单倍体育种,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变异;‎ ‎②秋水仙素处理西瓜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是多倍体育种,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变异;‎ ‎③杂交育种获得抗病抗倒伏小麦品种,是杂交育种,变异类型是基因重组;‎ ‎④X射线处理青霉菌得到高产菌株,是诱变育种,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 ‎①②的变异类型相同,故选A。‎ ‎28.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4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 60%和36% B. 60%和50% ‎ C. 40%和50% D. 40%和36%‎ ‎【答案】B ‎【解析】已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 ‎【详解】由题意知,AA=40%,aa=20%,则Aa=1-40%-20%=40%,A的基因频率是:A=40%+40%÷2=60%;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40%+40%×1/4=50%。故选B。‎ ‎29.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表现型,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 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C. 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D. 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答案】A ‎【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表现型,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A正确;‎ B、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B错误;‎ C、染色体变异也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 D、进化时基因频率的改变可以由自然选择自然选择、遗传漂变、迁移等其他因素引起,D错误。故选A。‎ ‎30.下列有关生物的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导致基因库变化的原因 B. 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进行着相互选择,实现共同进化 C. 从分子水平上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 D.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C ‎【解析】种群中基因频率改变一定会导致种群基因库的改变,A正确;共同进化过程可以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如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进行着相互选择就是共同进化的体现,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C错误;生物多样性从不同的层次上可以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30分)‎ ‎31.研究者在对小鼠(2N=40)细胞分裂研究的相关实验中发现,蛋白质Cyclin B3在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发挥独特的调控作用。甲为小鼠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部分染色体),乙为小鼠某个细胞发生三个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中染色体条数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并回答:‎ ‎(1)图乙____时期(填罗马数字)代表减数分裂过程,图甲细胞在图乙中所处的时期是________段内(填字母),此细胞中出现的变异方式可能是________‎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2)已知小鼠性别决定类型与人类相同,研究小鼠基因组计划时需要测定____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图甲细胞的名称是______,产生图甲细胞的小鼠的性别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3)研究发现Cyclin B3缺失的卵母细胞能够形成正常的纺锤体,但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说明Cyclin B3缺失导致卵母细胞阻滞在_________时期(填文字)。‎ ‎【答案】Ⅰ EF AB 21 次级卵母细胞 雌性 图甲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配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解析】分析甲图:甲图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1与2上的基因T与t的出现可能是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 分析乙图:乙图表示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曲线,Ⅰ表示减数分裂,Ⅱ表示受精作用,Ⅲ表示有丝分裂。‎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图乙中Ⅰ阶段为减数分裂,Ⅱ阶段为受精作用,Ⅲ是有丝分裂,图甲细胞为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期细胞图,在图乙中所处的时期是EF段内。染色体1与2上的基因T与t的出现可能是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 (2)家鼠是XY型性别决定的动物,其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的染色体数量=常染色体总数÷2+X+Y,由图乙可知,家鼠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0对共40条,故完成家鼠基因组计划时需要测定38÷2+X+Y=21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由于图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故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所以图甲细胞所在家鼠的性别是雌性。 (3)卵母细胞能够形成正常的纺锤体,但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说明仍在中期,未能顺利进入减一后期。‎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所处的时期;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曲线图中个区段代表的时期,再结合图中信息答题。‎ ‎32.下图四组遗传图解其遗传方式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且亲本都为纯合子。请你洞察几组颜色背后的遗传学奥秘,并做出相关的判断和分析推理。‎ ‎(1)若控制豌豆花色遗传的基因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则①组中亲本(P)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F2紫花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 ‎(2)②组F2的白兔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 ‎(3)让③组中F2的黄壳与白壳燕麦杂交,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 ‎(4)④组中F2的白茧个体基因型有________种。‎ ‎【答案】 AAbb aaBB(顺序可调换) 黄∶白=2∶1 7‎ ‎【解析】根据各组合的F1自交或自由交配的后代均为9:3:3:1的变式,说明四组中的相关性状均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F1均为双杂合子。①组:A_B_表现紫色,其它均表现白色;②组:A_B_表现灰色,A_bb(或aaB_)表现黑色,aaB_(或A_bb)和aabb均表现白色;③组:A_B_和A_bb(或aaB_)表现黑色,aaB_(或A_bb)表现黄色,aabb表现白色;④组:A_bb(或aaB_)表现黄色,其它均表现白色。‎ ‎【详解】(1)若控制豌豆花色遗传的基因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则①组中F1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亲本的表现型和题干“亲本都为纯合子”可推知其基因型为AAbb、aaBB。F2紫花中基因型组成为1AABB、4AaBb、2AaBB、2AABb,与F1基因型(AaBb)相同的概率为4/9。‎ ‎(2)②组F2的白兔的基因型为aaB_(或A_bb)和aabb,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和aabb,占2/4,即1/2。‎ ‎(3)③组F2中黄壳燕麦基因型为aaB_(或A_bb),白壳燕麦基因型为aabb,假设黄壳燕麦的基因型为aaB_(1aaBB、2aaBb),与基因型为aabb白壳燕麦杂交,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色燕麦(aaBb): 白壳燕麦(aabb)=2:1;假设黄壳燕麦的基因型为A_bb,与基因型为aabb白壳燕麦杂交,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色燕麦(Aabb): 白壳燕麦(aabb)=2:1。‎ ‎(4)④组中F2的白茧个体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或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7种。‎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从题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及迁移应用能力。‎ ‎33.图1是人体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过程②的局部放大,请据图回答:‎ ‎(1)图1过程发生在人体的细胞中。该细胞与人体其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存在稳定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过程①为______,在玉米的叶肉细胞中能发生乙过程的场所有________;‎ ‎(2)过程②称为_________。由图2可知,决定苏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此过程中,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_______。‎ ‎(3)已知过程①产生的mRNA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其模板链对应的区段中胞嘧啶占29%,则模板链中腺嘌呤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4)如果合成的mRNA由351个基本单位构成,则对应合成完整的一条肽链,最多需要脱掉_______分子的水(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答案】 胰岛B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转录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翻译 ACU 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或多肽链) 25% 116‎ ‎【解析】分析图1:图1中,①表示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②表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分析图2:图2表示正在进行翻译过程。‎ ‎【详解】(1)图1过程发生在人体的细胞中,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即遗传信息的表达;胰胰岛B细胞与人体其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存在稳定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过程①为转录过程,在玉米的叶肉细胞中能发生乙过程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2)②是翻译过程;由于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所以决定苏氨酸的密码子是ACU.此过程中,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翻译的效率。‎ ‎(3)根据过程①产生的mRNA链中G+U=54%,可知模板链对应的区段中C+A=54%,又C为29%,因此A为54%-29%=25%。‎ ‎(4)如果合成mRNA由351个基本单位构成,则对应合成完整的一条肽链最多含有351÷3=117个氨基酸,所以最多需要脱掉117-1=116分子的水。‎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4.通过各种方法改善农作物的遗传性状,提高粮食产量一直是科学家不断努力的目标。如图表示一些育种途径,请回答相关问题。‎ ‎(1)途径①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所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2)最常用的试剂M是________,该试剂能让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途径②相对于途径①,其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 ‎(3)可定向改变生物遗传性状的是途径________,途径③育种方法所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经途径③所得到的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秋水仙素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④ 染色体变异 AAaaBBbb ‎【解析】分析题图,途径①是杂交育种,途径②是单倍体育种,途径③是多倍体育种,途径④是基因工程育种,据此分析。‎ ‎【详解】(1)据图分析,途径①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2)试剂M是秋水仙素,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途径②为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途径④是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途径③为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经途径③获得的多倍体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BBbb。‎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要求学生识记几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特点,难度适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