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50 KB
  • 2021-09-27 发布

【生物】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解析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 一、选择题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T2噬菌体的增殖离不开大肠杆菌细胞 B. 草履虫的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 人的缩手反射只需要各种神经细胞的参与 D. 细胞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 ‎1、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2、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运动和繁殖等各种生命活动,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依赖活细胞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病毒,A正确;‎ B、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其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B正确;‎ C、缩手反射的完成需要多个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等的参与,C错误;‎ D、细胞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D正确;‎ 故选C。‎ ‎2.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下列关于风干种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风干种子燃烧后产生的灰分成分实质是无机盐 B. 种子在风干过程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大 C. 种子经风干后,其上的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D. 与风干前相比,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子在风干的过程中,自由水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而自由水的含量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因此风干种子的代谢逐渐减弱,据此答题。‎ ‎【详解】A、风干种子燃烧后产生的灰分中主要是无机盐,A正确;‎ B、种子在风干过程中,自由水含量减少,导致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增大,B正确;‎ C、风干的种子含水量减少,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C正确;‎ D、风干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细胞呼吸作用强度非常弱,D错误。‎ 故选D。‎ ‎3.下列四种现象中,与下图中模型不相符合的是 A. 一定量的14CO2培养小球藻,叶绿体中14C3化合物的含量变化 B. 一定量的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弱与保温时间关系 C. 大肠杆菌放入15NH4Cl中培养,含15N的DNA量与培养时间的关系 D. 在资源和空间有限条件下,一定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随着时间的延长,纵坐标的相对值先增加后降低,结合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过程、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DNA的复制及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等分析各个选项,据此答题。‎ ‎【详解】A、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先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然后三碳化合物还原生成有机物,所以一定量的14CO2培养小球藻,叶绿体中14C3化合物的含量先增加后降低,A正确;‎ B、一定量的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侵染过程中DNA进入大肠杆菌并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因此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度逐渐增强;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噬菌体,则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又逐渐减少,B正确;‎ C、将大肠杆菌放入15NH4Cl中培养,含15N的DNA量会逐渐增加,不会减少,C错误;‎ D、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其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D正确。‎ 故选C。‎ ‎4.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双链DNA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达1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非洲猪瘟病毒侵入猪体后,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 侵入猪细胞内的猪瘟病毒通过逆转录等过程进行自我复制 C. 参与疫情现场处置的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以防止感染人 D. 一旦发现患非洲猪瘟病的病猪必须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 非洲猪瘟病毒遗传物质是DNA,通过在宿主细胞中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进行增殖,由于病毒寄生在细胞内,故机体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对其发挥作用。‎ ‎【详解】淋巴因子可加强有关免疫细胞的功能,但不能与病毒直接结合,A错误;该病毒遗传物质是DNA,不会进行逆转录过程,B错误;病毒是专性寄生,根据“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双链DNA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可知该病毒在猪群体中传播,不会感染人体,C错误;一旦发现患非洲猪瘟病的病猪必须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止病毒在群体中的扩散,D正确。‎ 故选D。‎ ‎5.下列关于群落演替与物种丰富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 B. 初生演替中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C. 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 D. 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群落演替是指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所代替的现象,其类型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此外,统计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详解】A、群落在演替过程中,一些生物会消失,另外一些生物会出现,就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A正确;‎ B、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生物的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更强,B正确;‎ C、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通过统计样方内所有生物种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C错误;‎ D、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所以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D正确。‎ 故选C。‎ ‎6.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A、a控制,长翅与残翅是另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2只雌雄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雌果蝇:灰身长翅雄果蝇:灰身残翅雄果蝇:黑身长翅雌果蝇:黑身长翅雄果蝇:黑身残翅雄果蝇=4:2:2:2:1:1,不考虑其他等位基因且不含等位基因的个体均视为纯合子。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该亲本雌果蝇表现为灰身长翅,该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 B. 若验证灰身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可让其与黑身残翅雄果蝇交配 C. 子代黑身长翅中纯合子占2/3,子代灰身长翅中纯合子占2/9‎ D. 若该亲本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交配,则雌雄子代中均有4种表现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后代灰身与黑身的比例在雌雄性中都为2:1,没有性别的差异,说明灰身对黑身为显性性状,为常染色体遗传,且显性纯合致死,亲本相关基因型为都为Aa;后代雌性全部为长翅,雄性中长翅:残翅=1:1,表现为与性别相关联,说明长翅对残翅为显性性状,且该性状为伴X遗传,亲本相关基因型为XBXb、XBY。因此,关于两对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雌雄性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都表现为灰身长翅,A正确;灰身、长翅都是显性性状,若要验证灰身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可让其与黑身残翅雄果蝇(aaXbY)交配,B正确;子代黑身长翅(bbXBXB、bbXBXb、bbXB Y)中纯合子占2/3;由于灰身纯合致死,因此子代灰身长翅全部为杂合子,C错误;若该亲本雌果蝇(AaXBXb)与黑身残翅雄果蝇(aaXbY)交配,则雌雄子代中均有2×2=4种表现型,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后代的性状分离比确定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及亲本的相关基因型,并能够根据“2:1”的性状分离比确定显性纯合致死。‎ 二、非选择题 ‎7.回答下列问题:‎ ‎(1)所谓“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指的是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其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物种形成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最终由于___________的巨大差异而导致生殖隔离的产生。‎ ‎(3)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否则容易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对其利用应该遵循_______________原则。‎ ‎【答案】 (1). 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 (2). 突变和基因重组 (3). 基因库 (4). 自我调节能力 (5). 可持续发展 ‎【解析】‎ ‎【分析】‎ ‎1、“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 ‎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也就越高。‎ ‎【详解】(1)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 ‎(2)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最终由于基因库的巨大差异而导致生殖隔离的产生。‎ ‎(3)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否则容易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其利用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聪明的捕食者”、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点,属于简单题,主要是对于书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8.某研究小组利用图一装置来研究在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下,光照强度分别对植物甲、乙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二所示(整个过程呼吸强度不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想获得图二中A、B的值,图一装置应放在_______环境中,溶液A应是_________。为了使测得的结果更准确,还应再设置对照装置,该装置的容器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置_____;若实验组刻度左移5个单位,对照组刻度右移2个单位,则实际呼吸强度为_____个单位。‎ ‎(2)若要用图一装置来研究在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甲的光合作用的影响,则溶液A应为_____。‎ ‎(3)当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乙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量比植物甲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量______(填“多”或“少”)。‎ ‎【答案】 (1). 无光(或黑暗) (2). NaOH溶液 (3). 死的该植物幼苗、NaOH溶液 (4). 7 (5). 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或不同浓度的CO2缓冲液) (6). 少 ‎【解析】‎ ‎【分析】‎ 根据图二分析,图中A、B两点与纵坐标相交,此时的光照强度为0,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两点都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代表植物乙、甲的呼吸作用强度;a、b两点与横坐标相交,表示两种植物的光补偿点,此时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c、d表示两种植物的光饱和点;植物甲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都低于植物乙,说明植物甲最可能是阴生植物,植物乙最可能是阳生植物。‎ ‎【详解】(1)A、B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的值为呼吸作用强度,测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应在无光条件下,因此图一中溶液A应为NaOH溶液;对照装置的设立是为了排除环境因素对瓶内压强的影响,故容器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置死的该植物幼苗和NaOH溶液;若实验组刻度左移5个单位,对照组刻度右移2个单位,则实际呼吸强度为5+2=7个单位。‎ ‎(2)若研究CO2浓度对植物甲的光合作用的影响,则自变量为CO2浓度,所以溶液为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 ‎(3)产氧量指真正光合速率,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为0,真正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为20,而植物甲的真正光合速率为50+10=60,所以植物乙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量比植物甲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量少。‎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明确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能够准确判断图二中各个字母代表的含义,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9.尿量生成受机体调节的影响,请回答下列有关尿量生成的问题:‎ ‎(1)某实验小组以家兔为实验材料,分别设置注射适量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和注射等量乙醇溶液的实验组,结果发现实验组家兔的尿量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乙醇能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2)该实验小组刺激家兔的迷走神经,发现家兔的尿量也明显增加,说明参与尿量调节的信息分子除了抗利尿激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若给家兔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推测尿量的生成量将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婴儿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成年人若脊髓从胸部折断会导致尿失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抑制 (2). 神经递质 (3). 增加 (4). 脊髓 (5). 脊髓从胸部折断,会使大脑皮层无法控制脊髓的活动,从而无法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解析】‎ ‎【分析】‎ 水平衡调节过程为:‎ ‎【详解】(1)根据题干可知,注射适量生理盐水的为对照组,注射等量乙醇溶液的为实验组,结果发现实验组家兔的尿量明显增多,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乙醇作用于大脑皮层抑制渴觉的产生,另一方面乙醇能抑制抗利尿激素的产生,使得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2)该实验小组刺激家兔的迷走神经,发现家兔的尿量也明显增加,说明参与尿量调节的信息分子除了抗利尿激素外还有神经调节产生的神经递质;给家兔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尿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出现尿糖,尿液的渗透压升高,吸水能力增强,导致尿量增加。‎ ‎(3)婴儿大脑发育不完整,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若脊髓从胸部折断会使大脑皮层无法控制脊髓的活动,从而无法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点睛】本题考查了水平衡调节以及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水平衡调节的过程、胰岛素的生理功能等知识点,并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10.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开花时顶端为雄花,叶腋处为雌花,如下图所示。甜玉米和糯玉米是控制淀粉合成途径中不同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籽粒中含有高可溶性糖或高支链淀粉的两种鲜食玉米。(注:控制甜性状的基因用F或f表示,控制糯性状的基因用H或h表示),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培育不同口感的鲜食玉米成为育种新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多对纯合玉米亲本杂交,让获得的F1自交,所得F2中非甜非糯︰非甜糯︰甜非糯=9︰3︰4,F2的性状呈现9︰3︰4这种比例而不是9︰3︰3︰1的比例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本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据此可知,消费者食用的甜非糯玉米的一个果穗上分布有___________的玉米粒。‎ ‎(2)为防止鲜食玉米与普通玉米杂交而使甜糯性状消失,在种植时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表现为甜非糯的玉米种子若干,请从(1)中的亲本、F1、F2中选择合适的样本设计一代杂交实验来探究该玉米种子的基因型(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当f基因纯合时,籽粒不表现糯性性状 (2). 非甜非糯与甜非糯,非甜糯与甜非糯 (3). 甜、非糯 (4). 将二者隔开一定的距离种植或隔开一定的时间种植,避免花期相互受粉 (5). 杂交组合:让这些玉米种子发育成的植株与亲本中的非甜糯植株杂交。预期结果:若子代均表现为非甜非糯,则该玉米种子的基因型为ffHH(1分);若子代均表现为非甜糯,则该玉米种子的基因型为ffhh;若子代表现为非甜非糯:非甜糯=1:1(或子代出现非甜非糯和非甜糯),则该玉米种子的基因型为ffHh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获得的F1自交,所得F2中非甜非糯︰非甜糯︰甜非糯=9︰3︰4,说明F1的基因型为FfHh,F2中非甜:甜=(9+3):4=3:1,说明非甜为显性性状,理论上F2中非甜非糯︰非甜糯︰甜非糯:甜糯应为9︰3︰3:1,F2中非糯:糯=(9+3):(3+1)=3:1,非糯为显性性状,但实际中没有出现甜糯,而是表现了甜非糯,说明当f基因纯合时,籽粒不表现糯性性状。‎ ‎【详解】(1)选择多对纯合玉米亲本杂交,让获得的F1自交,所得F2中非甜非糯︰非甜糯︰甜非糯=9︰3︰4,说明F1的基因型为FfHh,与F2‎ 理论值9︰3︰3︰1的比例相比较可知,甜糯的表现为了甜非糯,说明当f基因纯合时,籽粒不表现糯性性状,而是表现了非糯性状。根据分析可知,非甜、非糯为显性性状,多对纯合玉米亲本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FfHh,说明亲本为FFHH和ffhh或FFhh和ffHH,即亲本表现型为非甜非糯与甜非糯,非甜糯与甜非糯。由于甜非糯的基因型有ffhh、ffHH、ffHh,据此可知,消费者食用的甜非糯玉米的一个果穗上分布有甜、非糯的玉米粒。‎ ‎(2)为防止鲜食玉米与普通玉米杂交而使甜糯性状消失,在种植时可采用的方法是将二者隔开一定的距离种植或隔开一定的时间种植,避免花期相互受粉而进行杂交。‎ ‎(3)根据(1)中分析可知,甜非糯的基因型可能为ffhh、ffHH、ffHh,为鉴定其基因型,可让这些玉米种子发育成的植株与亲本中的非甜糯植株(FFhh)杂交,若该玉米种子的基因型为ffHH,则子代基因型为FfHh,均表现为非甜非糯;若该玉米种子的基因型为ffhh,则子代基因型为Ffhh,均表现为非甜糯;若该玉米种子的基因型为ffHh,则子代基因型为FfHh、 Ffhh,表现为非甜非糯:非甜糯=1:1(或子代出现非甜非糯和非甜糯)。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选择的杂交组合为:让这些玉米种子发育成的植株与亲本中的非甜糯植株杂交。预期结果为:若子代均表现为非甜非糯,则该玉米种子的基因型为ffHH;若子代均表现为非甜糯,则该玉米种子的基因型为ffhh;若子代表现为非甜非糯:非甜糯=1:1(或子代出现非甜非糯和非甜糯),则该玉米种子的基因型为ffHh。‎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异常分离比的分析和归纳,难度较大,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遗传实验的思路才能解答问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中国杏树的栽培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但对杏果的利用一直停留在鲜食果肉或杏仁上。研究人员不断创新开发,成功酿制出杏果酒,其色泽淡黄、果香浓郁、营养丰富;检测发现果酒中总黄酮达20%,是目前天然可食植物制品黄酮含量最高的饮品,具有抗癌防衰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酿制出杏果酒的开始时一般要先通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在酸性条件下,可用______________检测酒精的存在。若要进一步检测所得杏果酒中活体酵母菌的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法,但此种方法最终计算得出的菌体数往往比实际数目低。‎ ‎(2)酿制杏果酒时,不需要对杏果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制作成功的杏果酒若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会逐渐消失而出现醋酸味,尤其是气温高的夏天更易如此,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的环境条件是糖源______(填“充足”或“缺少”)。‎ ‎(4)黄酮易溶于有机溶剂乙醇,常采用______________法提取果肉中的黄酮。‎ ‎【答案】 (1). 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 (2). 重铬酸钾溶液 (3). 稀释涂布平板法 (4). 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该环境而受抑制 (5). 空气中含有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6). 缺少 (7). 萃取法 ‎【解析】‎ ‎【分析】‎ 参与果酒制作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1)果酒制作的菌种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酿酒时先通气让其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隔绝空气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产生的酒精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与重铬酸钾反应,产生灰绿色;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2)由于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该环境而受抑制,因此酿制杏果酒时,不需要对杏果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3)制作成功的杏果酒若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会逐渐消失而出现醋酸味,尤其是气温高的夏天更易如此,是因为空气中含有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能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4)黄酮易溶于有机溶剂乙醇,因此常采用萃取法提取果肉中的黄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和过程,注意不同的发酵过程中使用的菌种是不同的,代谢类型及其发生的条件、检测方法等都是不同的。‎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随着社会的发展,器官移植日渐普遍。大多数移植器官都来自意外事故中失去生命的人体,由于每年适合移植的器官太少,科学家开始寻找新的“人体配件”,比如说从动物身上获取。‎ ‎(1)当患者获得他人或动物器官时,其__________会很快断定异物进入身体,而现在还没有特效药来阻止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还没有任何药物能让人体把猪心当做人类心脏对待。‎ ‎(2)研究工作在不断继续,借助基因技术,科学家已改变了猪的几种遗传物质,使它们的心脏和人类心脏更加接近。α-1,3半乳糖苷转移酶是猪细胞表面存在而人体内没有的抗原,利用基因打靶技术对猪细胞α-l,3半乳糖苷转移酶基因进行改造,去除α-l,3半乳糖苷转移酶引起的免疫排斥,主要过程如图。‎ ‎①构建打靶载体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酶的名称)。打靶载体构建后,“靶基因”即α-l,3半乳糖苷转移酶基因________(填“能”或“不能”)表达,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利用克隆技术,使突变ES细胞增殖、分化,培育出不合成α-1,3半乳糖苷转移酶的猪器官,但还不能将此器官直接移植入人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人体细胞克隆组织或器官,和本身的组织或器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不仅可能消除人体器官移植中的排异反应,而且可以解决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严重缺乏的难题。比如说,能用心脏病患者的一个细胞克隆出一个新的心脏,然后移植到患者体内,患者不需要通过药物来避免排异反应,因为克隆出的心脏所用的原材料就来自他本人。‎ ‎(4)我国“全面二胎”政策给一些高龄夫妇带来了福音,他们借助试管婴儿技术实现了自己的二胎愿望。试管婴儿技术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克隆技术,其技术手段有体外受精、_________和胚胎移植。‎ ‎【答案】 (1). 免疫系统 (2).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3). 不能 (4). 基因结构被破坏 (5). 人体对猪细胞还存在其他抗原引起的排斥反应 (6). 遗传物质和性状 (7). 不属于 (8). 早期胚胎培养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据图分析,将新霉素抗性基因插入α-1,3半乳糖苷转移酶基因形成打靶载体,然后将打靶载体导入胚胎干细胞(野生ES细胞),与含有同源序列DNA分子重新组合,发生置换,形成突变ES细胞基因,该过程的实质是基因重组。‎ ‎【详解】(1)当患者获得他人或者动物的器官时,其免疫系统会断定异物进入身体,因此需要用药物来压制排异反应,才能让新器官和身体融合。‎ ‎(2)①构建打靶载体需要切割新霉素抗性基因和α-1,3半乳糖苷转移酶基因,并将两者连接起来,因此需要的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插入新霉素抗性基因后,“靶基因”结构被破坏了,所以不能表达。‎ ‎②由于人体对猪细胞还存在其他抗原引起的排斥反应,因此得到的器官还不能直接移植入人体。‎ ‎(3)利用人体细胞克隆组织或器官,和本身的组织或器官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和性状,这样不仅可能消除人体器官移植中的排异反应,而且可以解决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严重缺乏的难题。‎ ‎(4)试管婴儿技术实际上属于有性生殖,因此不属于克隆技术,其技术手段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明确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能够分析题图中新霉素抗性基因形成突变ES细胞基因的详细过程,进而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