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1.50 KB
  • 2021-09-27 发布

【生物】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2,合计40分)‎ ‎1.人类的眼皮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双眼皮由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a)控制。有一对双眼皮夫妇,男方的母亲是单眼皮,女方的弟弟是单眼皮,但女方父母均为双眼皮。这对夫妇生出单眼皮孩子的几率是( D )‎ A.2/3 B.1/‎2 C.1/4 D.1/6‎ ‎[解析] 这对夫妇均为双眼皮,男方的母亲是单眼皮,可知男方的基因型为Aa;女方的弟弟是单眼皮,但女方父母均为双眼皮,可知女方的父母基因型均为Aa,女方的基因型为1/3AA、2/3Aa,这对夫妇生出单眼皮孩子的几率是(2/3)×(1/4)=1/6,故选D。‎ ‎2. 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性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个体所占比例是( A )‎ A.3/5 B.5/‎8 C.1/4 D.3/4‎ ‎[解析] bb无论是自交还是自由交配,结果始终是bb,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3/4,a的基因频率为1/4,所以自由交配后AA的个体为9/16,Aa的个体为6/16,aa的个体为1/16,但aa纯合致死,故AA的个体占9/15=3/5,即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3/5。故选A。‎ ‎3. 某植物的花色受自由组合的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此外,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1,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C )‎ A.白∶粉∶红=4∶3∶9 B.白∶粉∶红=3∶12∶1‎ C.白∶粉∶红=4∶9∶3 D.白∶粉∶红=6∶1∶9‎ ‎[解析] F1的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和比例为:‎9A_B_∶‎3A_bb∶3aaB_∶1aabb,据题图可知,3aaB_、1aabb都为白色,‎3A_bb为粉色,‎9A_B_中的6AaB_为粉色(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3AAB_为红色,因此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白∶粉∶红=4∶9∶3。综上,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 下列为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图像及相关物质变化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A )‎ A.子染色体A和B相同位置基因可能不同 B.甲图仅能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后期的图像 C.乙图中f~g段的变化与着丝粒分裂有关 D.乙图中k~l段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无关 ‎[解析] 据图分析,甲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图中曲线表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其中Ι表示有丝分裂,Ⅱ表示减数分裂,Ⅲ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由于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等情况,所以子染色体A和B相同位置基因可能不同,A正确;甲图可能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有可能表示第一极体,B错误;乙图中f~g段的变化与细胞质分裂有关,而与着丝点分裂无关,C错误;乙图中k~l段表示受精作用,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D错误。‎ ‎5. 某种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腿上刚毛(D)对截毛(d)为显性。现有这种果蝇的一个个体的基因组成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D )‎ A.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该果蝇个体发育时,翅部细胞中不能表达的基因有a、D、d C.在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基因A与a分离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基因型为AbD、abd或Abd、abD ‎[解析] 控制长翅(A)与残翅(a)、直翅(B)与弯翅 (b)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自由组合,所以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具有显性作用,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XDYd,在个体发育时的细胞分化过程中,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翅部细胞中不能表达的基因有a、D、d,B正确;在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A与a随着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正确;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两两相同,为AbXD、AbXD、abYd、abYd或AbYd、AbYd、abXD、abXD,D错误。‎ ‎6.下列关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B.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 C.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 D.具有代代相传的特点 ‎[解析]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A正确;父亲正常,父亲中带有正常基因的X染色体会传递给其女儿,其女儿一定正常,B正确;女儿患病,其中一条带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来自于父亲,故其父亲一定患病,C正确;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遗传的特点,D错误。故选D。‎ ‎7. 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均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利于保持亲子代遗传的稳定性 B.初级精母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 C.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行为是一致的 D.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 [解析] 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会导致基因重组,增加了同一双亲后代的多样性,而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A错误。精原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只能进行减数分裂,B错误。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行为是不一致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有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有丝分裂没有,C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联会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正确。‎ ‎8 .图为某动物精原细胞(染色体数目2n,核DNA数目‎2a)分裂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上的基因,①③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 D ) ‎ ‎ ‎ A.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4a B.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核DNA数目为‎2a C.正常情况下,基因A与a、B与b的分离发生在细胞①和②中 D.正常情况下,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 ‎[解析] 据图示可知,①是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DNA经复制后数目为‎4a,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临时加倍为4n,A错误;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为2n,DNA数目由‎4a减为‎2a,B错误;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基因A与a、B与b的分离只发生在细胞②中,C错误;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有两种类型,两两相同,故有一个与图示精细胞相同的Ab精细胞,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D正确。‎ ‎9. 研究员将某实验动物的第5号染色体上的一段DNA敲除,结果培育出的实验动物需要甘油三酯的量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并可以遗传给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敲除的DNA片段具有遗传效应 B.动脉硬化的产生与生物变异有关 C.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就位于第5号染色体上 D.利用DNA片段的敲除技术可以研究相关基因的功能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敲除”,要求考生能根据所学知识解读题给信息,判断出敲除的DNA片段具有遗传效应,与甘油三酯代谢有关。根据题意,将某实验动物的第5号染色体上的一段DNA敲除,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实验动物需要甘油三酯的量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并可以遗传给后代,说明该变异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敲除的DNA片段具有遗传效应,A、B正确;上述信息只能表明敲除的DNA片段与甘油三酯代谢有关,不能表明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就位于第5号染色体上,C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利用DNA片段的敲除技术可以研究相关基因的功能,D正确。‎ ‎10. 若两条链都含32P的DNA分子的分子量是M,两条链都不含32P的DNA的分子量为N。现将含32P的DNA的细菌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上让其分裂a次,则子代细菌的DNA的平均分子量是( B )‎ A. B. C. D. ‎[解析] 根据半保留复制的原则,分裂a次后,两条链都含32P的DNA有0个,只有一条链含32P的DNA有2个,两条链都不含32P的DNA有(‎2a-2)个,易得DNA的平均分子量为B项所述。‎ ‎11.关于表观遗传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DNA的甲基化与环境因素无关 B.DNA的甲基化影响基因的翻译过程 C.表观遗传现象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D.DNA的甲基化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 ‎12. 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B.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C.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D.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解析]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其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A正确;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然后用这两种细菌分别培养噬菌体使其被标记并侵染未标记的细菌,B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 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和酶等,但模板是噬菌体的DNA,D错误;故正确的选A。‎ ‎13. 下列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B )‎ A.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 B.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分离出活的S型菌 C.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指导合成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D.将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长出的菌落有R型和S型两种 ‎[解析] 本题考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查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明确遗传物质探究实验的原理、结果和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说明RNA是遗传物质,A项正确;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分离出活的S型菌,只能说明死亡的S型菌含有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物质,但不能确定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B项错误;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指导合成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将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长出的菌落有R型和S型两种菌落,二者均说明DNA是遗传物质,C项、D项正确。‎ ‎14.下列有关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一种tRNA可携带多种氨基酸 B.翻译时,rRNA上的碱基与tRNA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 C.有的氨基酸只有一种相对应的密码子 D.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解析] tRNA具有专一性,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被不止一种tRNA携带,A错误;翻译时,mRNA上的碱基与tRNA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B错误;有的氨基酸只有一种相对应的密码子,多数氨基酸有多种相对应的密码子,C正确;mRNA是模板,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D错误。故选C。‎ ‎15. 某种RNA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那么Y抑制该病毒增殖的机制是( C )‎ A.抑制该病毒RNA的转录过程 B.抑制该病毒的翻译过程 C.抑制该RNA病毒的逆转录过程 D.抑制该病毒RNA的自我复制过程 ‎[解析] RNA病毒的遗传物质需要经逆转录形成DNA,然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Y物质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应抑制该病毒的逆转录过程。‎ ‎16. 尿嘧啶核糖核苷(简称尿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如果选用含有3‎ H-尿嘧啶核糖核苷的营养液,处理活的小肠黏膜层,几小时后检测小肠绒毛,发现整个小肠黏膜层上均有放射性出现。推测与之密切相关的过程是图中的( B )‎ A. ‎① B.② C.③ D.①和②‎ ‎[解析] 小肠黏膜层上均有放射性出现是3H-尿嘧啶核糖核苷被利用,说明合成了mRNA,发生了转录过程。‎ ‎17.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 B.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C.细胞癌变的实质是抑癌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 D.健康的饮食方式可以降低细胞癌变的发生率 ‎18.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儿子,与红绿色盲有关的基因是B—b,与白化病有关的基因是A—a,下图中不可能存在于该夫妇体内的是( D )‎ ‎[解析]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儿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双亲正常而子女患病,说明双亲常染色体的基因均为Aa,若后代患红绿色盲而亲本表现型正常,则母亲是杂合子,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故D错误。‎ ‎19.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基因突变改变了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 B.基因突变可发生在DNA的任何部位,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C.线粒体基因突变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多样性主要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解析] 基因突变就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只发生在基因内部,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B错误;线粒体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多样性主要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错误。‎ ‎20.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可能引起基因重组 C.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基因重组 D.同胞兄妹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解析]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A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B正确;同源染色体分离是等位基因的分离,不是基因重组,C错误;同胞兄妹肯定是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D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错选得0分。合计20分)。‎ ‎21. 如图所示的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且在常染色体上。假定图中Ⅲ1和Ⅲ2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6,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之一是一些个体必须是杂合体,这些个体包括( CD )‎ A.Ⅰ1 B.Ⅰ2 C.Ⅱ3 D.Ⅱ4‎ ‎ [解析] 根据题意,如图所示的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且在常染色体上,设致病基因为a,则Ⅱ1为aa,Ⅲ1为Aa,若Ⅲ1和Ⅲ2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6,则Ⅲ2为1/3AA、2/3Aa,则Ⅱ3和Ⅱ4都是Aa,CD正确。‎ ‎22. 下列有关遗传物质发现的经典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D )‎ 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是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一个推论 B.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使用噬菌体和同位素标记法 ‎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也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 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A正确;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这样可以将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因此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使用噬菌体和同位素标记法,C正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两个实验都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23. 在同一生物体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D )‎ A.不同DNA分子中,碱基的种类可能相同 ‎ B.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 ‎ C.不同mRNA分子中,不可能含有相同的密码子 ‎ D.不同核糖体中,不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 ‎[解析] 不同DNA分子中,碱基的种类可能相同,都含有ATGC四种,A正确;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如ATP合成酶基因,B正确;不同mRNA中存在相同的密码子,如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C错误;同一个mRNA翻译出的多肽链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相同,D错误。‎ ‎24. 如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1的染色单体与2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解析] 由图示可看出,发生交叉互换后,等位基因A与a在同源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上均有分布,故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时。‎ ‎25. 果蝇的大翅和小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用大翅雌果蝇和小翅雄果蝇进行交配,再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实验结果如下:‎ F1:大翅雌果蝇、雄果蝇共1237只。(XBXb与XBY)‎ F2:大翅雌果蝇2159只,大翅雄果蝇1011只,小翅雄果蝇982只。‎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A.果蝇翅形大翅对小翅为显性 B.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果蝇的翅形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根据实验结果可证明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F2中雌果蝇基因型相同(XBXb与XBXB),雄果蝇有两种基因型 ‎[解析] 大翅雌果蝇和小翅雄果蝇进行交配,F1全是大翅果蝇,所以大翅对小翅为显性。根据题中信息“F2:大翅雌果蝇2159只,大翅雄果蝇1011只,小翅雄果蝇982只”可知,大翅∶小翅≈3∶1,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又因为大翅果蝇雌雄不等,可推知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2中雌果蝇有两种基因型。‎ 三、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26.‎ ‎ 边境牧羊犬被喻为世界上最聪明的狗,其毛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种基因控制。第一种基因控制毛色,其中黑色为显性(B),棕色为隐性(b)。第二种基因控制颜色的表达,颜色表达是显性(E),颜色不表达为隐性(e)。无论遗传的毛色是哪一种(黑色或棕色),颜色不表达狗的毛色为黄色。一位育种学家连续让一只棕色狗(bbE_)与一只黄色狗(_ _ee)交配,所生小狗全为黑色(B_E_),用子代雌雄黑狗(BbEe)互交,结果生下的小狗有黑色、黄色和棕色三种体色。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实验中,亲代棕毛狗和黄毛狗的基因型分别是bbEE 、 BBee。‎ ‎(2)理论上说,F2中各种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应为黑毛狗∶棕毛狗∶黄毛狗=9∶3∶4(4分),其中黄毛狗的基因型及其数量比应为BBee∶Bbee∶bbee=1∶2∶1(4分),如果让F2中黄毛狗与亲代棕毛狗交配,其后代出现棕毛狗(bbE_)的概率是50%。(1/4bbee与bbEE:1/4、1/2Bbee与bbEE:1/4)‎ ‎(3)这两对基因的传递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要利用以上家系设计测交实验验证该规律,可以从F2黄毛狗中选出合适基因型个体(bbee)与任一异性F1黑毛狗(BbEe)进行实验,结果应该出现的毛色及比例是黑毛狗∶棕毛狗∶黄毛狗=1∶1∶2。‎ 解析:(1)由题干可知,一位育种学家连续让一只棕色的狗(bbE_)与一只黄色的狗(_ _ee)交配,所生小狗全为黑色(B_E_),所以亲代棕毛狗和黄毛狗的基因型分别是bbEE、BBee。(2)F1黑毛狗(BbEe)雌雄交配,按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知,F2表现型及比例为B_E_(黑色)∶B_ee(黄色)∶bbE_(棕色)∶bbee(黄色)=9∶3∶3∶1,所以理论上说,F2中各种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应为黑毛狗∶棕毛狗∶黄毛狗=9∶3∶4,其中黄毛狗的基因型有 3种,即BBee、Bbee、bbee,如果让F2中黄毛狗与亲代棕色狗(bbEE )交配,其后代出现棕毛狗(bbE_)的概率是1/2×1=50%。(3)因为毛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种基因控制,所以这两对基因的传递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如果要利用以上家系设计测交实验验证该规律,可以从F2黄毛狗中选出bbee基因型个体与任一异性 F1黑毛狗BbEe进行实验,结果出现黑毛狗∶棕毛狗∶黄毛狗=1∶1∶2。‎ ‎27. Ⅰ.如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苯丙酮尿症的直接原因是患者的体细胞中缺少酶①(填编号),致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为酪氨酸,只能转变为苯丙酮酸。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 ‎ ‎(2)若在其他条件均正常的情况下,直接缺少酶③(填编号)会使人患尿黑酸症。‎ ‎(3)由此可以看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解析] 图示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其中酶①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酶⑦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苯丙酮酸,若酶①缺乏,苯丙酮酸积累过多会引起苯丙酮尿症;酶②能将酪氨酸转化为尿黑酸;酶③能将尿黑酸转化为乙酰乙酸;酶④‎ 能将乙酰乙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酶⑤⑥能将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如果人体细胞中缺少酶①,致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为酪氨酸,只能转变为苯丙酮酸,苯丙酮酸随尿排出,会患苯丙酮尿症;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对婴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2)由题图可知,正常情况下,尿黑酸在酶③的作用下会转变成乙酰乙酸,进而被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缺少酶③,人体的尿黑酸不能转变成乙酰乙酸,因此会患尿黑酸症。(3)由题图可以看出,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Ⅱ.如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2)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G与尿嘧啶U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G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A所占的碱基比例为26%。‎ ‎[解析]α链中G+U=54%,G=29%,则U=25%,故其模板链(设为1链)对应区段中C1=29%,A1=25%;又其模板链对应区段中G1=19%,则T1=1-54%-19%=27%,故另一条链(设为2链)对应区段中,A2=27%,则整个DNA区段中A=(27%+25%)/2=26%。‎ ‎(3)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③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T—A替换为C—G(A—T替换为G—C)。‎ ‎(4)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选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解析] (1)细胞中过程②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3)根据异亮氨酸和苏氨酸的密码子可知,异亮氨酸变为苏氨酸很可能是T—A替换为C—G造成的。(4)由于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故DNA进行转录过程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