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1.50 KB
- 2021-09-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八)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表为四种不同细胞或生物的比较结果,正确的是( B )
选项
细胞
细胞壁
叶绿体
染色质
核酸种类
A
蓝藻
有
有
无
2
B
洋葱根尖细胞
有
无
有
2
C
蛙的红细胞
无
无
无
0
D
噬菌体
无
无
无
2
解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具有细胞壁、2种核酸(DNA和RNA),无叶绿体和染色质,A错误;洋葱根尖细胞是真核细胞,其细胞具有细胞壁、染色质和2种核酸(DNA和RNA),无叶绿体,B正确;蛙的红细胞是真核细胞,其细胞无细胞壁和叶绿体,有染色质和2种核酸(DNA和RNA),C错误;噬菌体属于DNA病毒,其个体没有细胞结构(无细胞壁、叶绿体和染色质),有1种核酸(DNA),D错误。
2.大多数细胞都很小,边长不到10-5 m,其意义是( A )
A.有利于物质交换
B.代谢旺盛
C.生活力强
D.分裂更快
解析:较小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较大,更易于保证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A正确。
3.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 ③中心体发生倍增 ④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C )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
解析:①、②、③、④分别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后期、前期、间期和
中期。
4.在子女与父母之间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作用的细胞是( A )
A.生殖细胞
B.神经细胞
C.血细胞
D.受精卵
解析:父方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母方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子代,所以在子女与父母之间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作用的细胞是生殖细胞,包括精子和卵细胞。
5.下列哪种方式不需要ATP直接供能( C )
A.细胞分裂
B.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
C.细胞渗透吸水
D.肌肉收缩
解析:水进入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
6.已知Y、y和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一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其自交后代中YyRr基因型的个体占总数的比值是( C )
A.3/16 B.1/2 C.1/4 D.9/16
解析:Yy×Yy,后代中Yy所占的比例是1/2,Rr×Rr,后代中Rr所占的比例是1/2,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其自交后代中YyRr基因型的个体占总数的比值是1/2×1/2=1/4。
7.某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其原因一定不是( D )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交叉互换
C.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D.发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
解析:基因突变、交叉互换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所携带的基因不相同;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而非发生在同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这不会导致同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的差异。
8.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女方的弟弟也是白化病患者,但女方双亲表现正常,这对正常夫妇生出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 D )
A.1/2 B.2/3 C.1/4 D.1/6
解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所以男方的父亲患病,所以男方是携带者Aa,女方的弟弟是白化病,双亲正常,所以她是Aa的概率为2/3,所以生出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1/4=1/6。
9.如图表示某物质进出细胞的转运速度与浓度的关系。该物质最可能是( C )
A.葡萄糖
B.氨基酸
C.甘油
D.钠离子
解析:由图可知,浓度梯度与物质转运速度成正比例,说明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葡萄糖、氨基酸、钠离子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A、B、D错误;甘油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影响因素是浓度差,符合曲线图,C正确。
10.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分子应该选用的放射性元素为( C )
A.C B.P C.S D.N
解析:由于DNA中不含有S元素,而在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所以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分子应该选用的放射性元素为S元素。
11.某小麦种群中TT个体占20%,Tt个体占60%,tt个体占20%,由于某种病害导致tt个体全部死亡,则病害发生后该种群中T的基因频率是( B )
A.20%
B.62.5%
C.50%
D.100%
解析:由题意可知,病害发生前的各种基因型频率是;TT=20%,Tt=60%,tt=20%,所以病害发生前T的基因频率=20%+1/2×60%=50%;病害发生后,tt全部死亡,TT的基因型频率=20%÷(20%+60%)=25%,Tt的基因型频率=60%÷(20%+60%)=75%,所以病害发生后T的基因频率=25%+1/2×75%=62.5%。
12.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B )
A.Na+浓度
B.渗透压
C.K+浓度
D.O2浓度
解析:Na+主要存在细胞外液中,故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中Na+浓度明显低于组织液;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等,这样才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K+
主要存在细胞内液中,故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中K+浓度明显高于组织液;O2从组织液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内,故组织液中O2浓度高于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
13.下列关于人体反射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
B.膝反射的效应器是伸肌
C.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
D.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解析: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膝反射的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
14.人在抽血时能有意识地控制不让手缩回,控制不让手缩回的神经中枢位于( D )
A.小脑
B.下丘脑
C.脊髓
D.大脑皮层
解析: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但其受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中枢的
调控。
1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人类活动与该理念相符合的是( D )
A.大量喷洒农药杀虫
B.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C.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D.植树造林防风固沙
解析:大量喷洒农药杀虫会造成环境污染;引入外来物种不慎可能会造成生态入侵,反而会降低生物多样性;应该退耕还湖,而不是围湖造田扩大耕地;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
16.下列关于人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体温恒定调节属于反馈调节
B.热量来源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产热
C.热量散出主要是汗液的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
D.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解析:体温平衡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主要的产热器官为骨骼肌和肝脏,主要散热途径为汗液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散热;参与体温调节的主要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参与血糖平衡调节。
17.科学家研究发现,SARS病人在病毒感染后能产生特殊的抗肺组织的“自身抗体”,可见,SARS病毒引起了机体的( B )
A.过敏反应
B.自身免疫病
C.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D.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解析:由题意可知,SARS病毒感染后产生的“自身抗体”
会导致自身肺组织被破坏,即引发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由于接触过敏原而引起;自身免疫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因免疫功能过低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为艾滋病。
18.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接种后,培养液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抽样检测时,需将培养液静置几分钟后再吸取
C.营养条件不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向计数室滴加样液后再盖上盖玻片
解析:接种前,培养液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接种后,培养液不能再进行灭菌处理;抽样检测时,需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再吸取;营养条件不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向计数室滴加样液。
19.甲为甘蔗叶肉细胞内某结构,乙为该结构中某部位的局部放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乙图是甲图中①②部位的局部放大
B.乙图中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C.结构③消耗ATP,结构④中产生ATP
D.甘蔗根尖细胞中无甲图所示结构,不具有细胞全能性
解析:乙图含有色素,是③类囊体薄膜的放大图,A错误;叶绿体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B正确;结构③是类囊体薄膜,能够生成ATP和[H],结构④是叶绿体基质,需要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C错误;甘蔗根尖细胞中无甲图所示叶绿体结构,但是具有全套遗传物质,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潜能,D错误。
20.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红绿色盲患者,为了解子女的基因型,下列哪种情况下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 D )
家庭类型
患者
胎儿性别
①
妻子
女性
②
妻子
男性或女性
③
妻子
男性
④
丈夫
男性或女性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根据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当妻子患病时,双亲基因型(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分别为XbXb、XBY,后代男性一定为患者,女性一定为携带者,所以不需基因检测。当丈夫为患者时,妻子有可能是携带者,所以后代无论男女均有可能为患者。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2分)如图为人体细胞生命历程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
(1)与①相比,细胞②的表面积/体积的值较 ,因此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较 。
(2)c过程称作 ,造成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具有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3)正常的骨骼肌常呈现红色,是因为骨骼肌细胞中含有肌红蛋白。请推测上皮细胞中 (填“能”或“不能”)合成肌红蛋白, (填“含有”或“不含有”)肌红蛋白基因。
(4)上皮细胞在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时会发生癌变,这是因为紫外线属于 致癌因子,在紫外线作用下,上皮细胞中的 和 发生了突变。细胞癌变后核糖体数目增多,其原因是
。
(5)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根据细胞核的哪些特征判断出衰老的细胞?
。
解析:(1)与①相比,细胞②的表面积/体积的值较小,因此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较弱。
(2)c过程称作细胞分化,造成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具有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正常的骨骼肌常呈现红色,是因为骨骼肌细胞中含有肌红蛋白。上皮细胞由于不能合成肌红蛋白,所以不呈现红色,但上皮细胞含有肌红蛋白基因,只是不表达。
(4)紫外线属于物理致癌因子,在紫外线作用下,上皮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细胞癌变后核糖体数目增多,其原因是癌细胞分裂旺盛,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旺盛。
(5)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根据细胞核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等特征判断细胞是否衰老。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
(1)小 弱
(2)细胞分化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不能 含有
(4)物理 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癌细胞分裂旺盛,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旺盛(2分)
(5)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22.(14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如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 、 。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 ,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
。
(3)结合图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
(4)大自然中,猎物可以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叫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 、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X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可遗传的变异)、Y是自然选择、Z是隔离。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的所有个体的总和叫种群;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基因库。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4)大自然中,猎物可以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叫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
样性。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
(1)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因库
(3)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4)共同进化 基因多样性(1分) 物种多样性(1分)
23.(14分)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食物网共有 条食物链。食物网中各个生物种群的数量能基本上维持相对稳定,这与生态系统的
调节机制有关。
(2)假设该食物网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a,上一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均等分配,能量传递效率按照10%计算,则鹰和狼同化的能量分别为 、 。
(3)标志重捕法应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若被标记的鼠更容易被蛇捕食,则调查的鼠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 。
解析:(1)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食物网中各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2)若生产者的固定量是a,上一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均等分配,则鹰的同化量是:×a×10%×10%×10%+×a×10%××10%×
10%+×a×10%××10%=;狼的同化量是:×a×10%××10%+×
a×10%×10%=。
(3)为了减小误差,标志重捕法应该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设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量为n,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为M,其中带标记数是m,则种群数量N=n×,若被标记的鼠更容易被蛇捕食,则m会偏小,则调查的鼠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
(1)5 负反馈 (2)
(3)减少产生误差(3分) 偏大(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