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4 MB
  • 2021-09-27 发布

高中生物必修二练习每章精选题(附详细解释)

  • 7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 一、选择题(每小题 2.5分,共 50分) 1.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具有 1∶1比例的是( ) ①子一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子一代的配子类型比[来源:学优 gkstk] ③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 ④子二代的基因型比 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解析: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具有 1∶1比例的有子一代的配子类型 比、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 、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 答案:C 2.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 A.eeffgg×EeFfGg B.EeFfGg×eeFfGg C.eeffGg×EeFfGg D.EeFfGg×EeFfGg 解析:测交是指杂合子与隐性类型(每一对基因都是隐性纯合)的个体进行杂交。在题目 给出的选项中,只有 A选项亲本中,有一方三对基因都是隐性纯合,符合题目的要求。 答案:A 3.对下列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 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解析: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即发生性状分离,则亲代有耳垂的个体为杂 合子,杂合子表现的肯定是显性性状。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可出现纯合子。亲代和子代都既有 高茎又有矮茎,无法判断显隐性。杂合子的测交后代中也可出现纯合子,如 Aa×aa→Aa、 aa(纯合子)。 答案:A 4.孟德尔揭示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他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 ) ①选取豌豆作实验材料 ②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③进行人工杂交实验 ④应用统计 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⑤选用了从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 ⑥先 选择豌豆再选择紫茉莉、草莓等植物作实验材料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解析:孟德尔通过选取豌豆作实验材料、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 结果进行分析和选用了从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等,成功地揭示出基因分 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B 5. 孟德尔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不必考虑的是( ) A.亲本的双方都必须是纯合子 B.两对相对性状各自要有显隐性关系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解析: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要求是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两对相 对性状中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即两对相对性状各自有显隐性关系;因为 以豌豆为实验材料,为避免自然条件下的自花传粉,故要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由于 不管是正交还是反交,结果都是一样,故显性亲本不一定作父本,隐性亲本不一定作母本。 答案:D 6.右图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3 号和 4 号为正常的异卵孪生兄 弟,兄弟俩基因型均为 AA的概率是( ) A.0 B.1/9 C.1/3 D.1/16 解析:由 1号和 2号生出 5 号(女)患者,可以推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1号和 2号 均为杂合子(Aa)。由于 3号和 4号为异卵双生,且均正常,所以他们的产生是相对独立的, 且基因型均可能是(1/3AA或 2/3Aa),按乘法原理,可以知道兄弟俩基因型均为 AA的概率 是 1/3×1/3=1/9。 答案:B 7.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 3次,在 F3中隐性纯合子比例为( ) A.1/8 B.7/8 C.9/16 D.7/16 解析:杂合子连续自交 3次,则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 1/8,纯合子的概率为 1-1/8= 7/8,则隐性纯合子概率为 7/8×1/2=7/16。 答案:D 8.如图为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以下是对该系谱图分析得出的结论,其中错误的 是 (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 A.该遗传病是隐性性状 B.家族中一定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有:2、4、5、6、8、9、12、13 C.家族中 10为杂合子的几率为 1/2 D.若家族中 14与一患者结婚,则他们生患病孩子的几率为 1/3 解析:8(母亲)、9(父亲)正常而 12和 13患病,可以确定该病是隐性性状。2为患者,6 的基因型一定为 Aa;7的基因型可能为 AA或 Aa,所以 10为杂合子的几率不一定为 1/2。 家族中 14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占 1/3,Aa占 2/3,他与一患者(基因型为 aa)结婚所生孩 子的患病几率为 2/3×1/2=1/3。 答案:C 9.豌豆种皮灰色对白色为显性,子叶黄色对绿色为显性。豌豆甲自交后代全部为灰种 皮黄子叶,豌豆乙自交后代全部为白种皮绿子叶。现将甲花粉授到乙柱头上,受精后所得到 的种子( ) A.种皮全呈白色,子叶全呈黄色 B.种皮全呈白色,子叶全呈绿色 C.种皮全呈灰色,子叶全呈绿色 D.种皮全呈灰色,子叶全呈黄色 解析:豌豆乙为母本,种皮的基因型与母本完全相同,故所结种皮为白色;豌豆甲、乙 均为纯合子,甲、乙杂交后代为杂合子,故子叶呈现显性性状,即为黄色。 答案:A 10.(2010·北京高考)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 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 BbSs 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 的比例是( ) A.1/16 B.3/16 C.7/16 D.9/16 解析:根据题意,黑色有白斑小鼠的基因型为 B_ss,基因型为 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 后代中出现 B_ss的概率为 3/16。 答案:B 11.人类中,显性基因 D对耳蜗管的形成是必需的,显性基因 E对听神经的发育是必 需的;二者缺一,个体即聋。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夫妇中有一个耳聋,也有可能生下听觉正常的孩子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 B.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的夫妇,只能生下耳聋的孩子 C.基因型为 DdEe 的双亲生下耳聋的孩子的几率为 7/16 D.耳聋夫妇可以生下基因型为 DdEe的孩子 解析:听觉正常与否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条件,其基因 型控制相应的表现型如下表: 性状 听觉正常 听觉不正常(耳聋) 基因型 D__E__ D__ee、ddE__、ddee 夫妇中一个听觉正常(D__E__)、一个耳聋(D__ee、ddE__、ddee)有可能生下听觉正常的 孩子。双方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D__ee),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ddE__)的夫妇也有可能生 出听觉正常的孩子。夫妇双方基因型均为 DdEe,后代中听觉正常的占 9/16,耳聋占 7/16。 基因型为 D__ee和 ddE__的耳聋夫妇,有可能生下基因型为 D__E__听觉正常的孩子。 答案:B 12.(2010·江苏高考)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 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 g、g-是显性,g对 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 株,g-g- 是雌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来源:学优GKSTK] A.Gg和 Gg- 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可产生三种配子 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解析:Gg和 Gg- 都是雄株,不能进行杂交。两性植株的喷瓜的基因型为 gg或 gg- ,因 此能产生的配子种类最多为两种。基因型为 gg- 的两性植株自交,可产生 g-g- 的雌株。两性 植株的基因型有 gg 或 gg- ,在群体内随机传粉的情况下,群体中的交配类型有:gg×gg; gg×gg- ;gg- ×gg- ,因此产生的子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答案:D 13.拉布拉多犬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毛色,其中黑色(B)对 棕色(b)为显性;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颜色的表达,颜色表达(E)对不表达(e)为显性。无论遗 传的毛色是哪一种(黑色或棕色),颜色不表达导致拉布拉多犬的毛色为黄色。一位育种学家 连续将一只棕色的拉布拉多犬与一只黄色的拉布拉多犬交配,子代小狗中有黑色和黄色两 种。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判断亲本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 A.bbEe×Bbee B.bbEE×Bbee C.bbee×Bbee D.bbEe×BBee[来源:学优] 解析:亲本是棕色和黄色,因此亲本的基因型可以推断为:bbE__、____ee,后代出现 黄色,说明亲本之一一定是 bbEe,后代中有黑色,没有棕色,所以另外一个亲本一定是 BBee。 解答此题也可以采用逐一验证法,看看每一个选项的后代是否符合要求。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 答案:D 14.多指症由显性基因控制,先天性聋哑由隐性基因控制,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独立遗 传。一对男性患多指、女性正常的夫妇,婚后生了一个手指正常的聋哑孩子。这对夫妇再生 下的孩子为手指正常、先天性聋哑、既多指又先天性聋哑这三种情况的可能性依次是( ) A.1/2、1/4、1/8 B.1/4、1/8、1/2 C.1/8、1/2、1/4 D.1/4、1/2、1/8 解析:根据亲子代表现型,可推出亲代基因型父:AaBb,母:aaBb,他们再生一个孩 子情况是: 手指(Aa×aa)正常(aa)为 1/2,多指(Aa)为 1/2; 听觉(Bb×Bb)正常(B__)为 3/4,先天性聋哑(bb)为 1/4;既多指又聋哑的概率为 1/2×1/4 =1/8。 答案:A 15.萝卜的根形是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现用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 交,F1全为扁形块根。F1自交,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 9∶6∶1,则 F2扁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A.9/16 B.1/2 C.8/9 D.1/4 解析:设 F1为 AaBb,若其自交,则理论上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9显显∶3显隐∶3隐显∶ 1隐隐。而题中 F1自交,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 9∶6∶1,则 F2中 很可能是 9显显∶(3显隐+3隐显)∶1 隐隐。所以,F2中扁形块根(A_B_)中纯合子(AABB) 占 1/9,杂合子占 8/9。 答案:C 16.(2010·安徽高考)南瓜的扁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 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 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 F1自交,F2获得 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株 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aBB和 Aabb B.aaBb和 Aabb C.AAbb和 aaBB D.AABB和 aabb 解析:由两圆形的南瓜杂交后代全为扁盘形可知,两亲本均为纯合子,而从 F1自交, F2的表现型及比例接近 9∶6∶1 看出,F1必为双杂合子。所以本题考查的是基因间的累加 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示相似的性状,两种基 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代表现型有 3种,比值为 9∶6∶1,所以两圆形的亲 本基因型为选项 AAbb和 aaBB。 答案:C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 17.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现有 GGYY与 ggyy 杂交得 F1,F1自交得 F2。F2植株所结种子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 是( ) A.3∶1和 3∶1 B.9∶3∶3∶1和 3∶1 C.5∶3和 9∶3∶3∶1 D.3∶1和 5∶3 解析:种皮是由母本的珠被发育成的,杂交后代的种皮性状要待产生 F2时方能表现, 而子叶的性状在形成时即已表现。据此可知:GGYY×ggyy―→F1――→ ⊗ F2过程中,F2植株 所结种子种皮颜色的分离比为 3∶1,母本上所结种子中的胚(F1)控制子叶的基因型为 Yy, F1所结种子中胚(F2)的基因型为(1YY∶2Yy∶1yy),则 F2所结种子中胚(F3)的子叶颜色的分 离比为 5∶3。 答案:D 18.某种鼠中,黄鼠基因 A对灰鼠基因 a 为显性,短尾基因 B对长尾基因 b为显性, 且基因 A或 b 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 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A.1/4 B.3/4 C.1/9 D.8/9 解析: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的 基因型是 AaBb,交配时会产生 9种基因型的个体,但是由于基因 A或 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 死,所以,只有 AaBB(2/9)、AaBb(4/9)、aaBB(1/9)、aaBb(2/9)四种基因型的个体能够生存 下来,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8/9。 答案:D 19.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 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 Y和 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 WwYy 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 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4种,9∶3∶3∶1 B.2种,13∶3 C.3种,12∶3∶1 D.3种,10∶3∶3 解析:由题意知,W抑制 Y基因表达,W_Y_的个体表现为白色,另外W_yy 的个体也 为白色,wwyy的个体表现为绿色,wwY_的个体表现为黄色,因此WwYy自交后代中表现 型有白、黄、绿 3种,比例为 12∶3∶1。 答案:C 20.牵牛花的红花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显性,阔叶基因(B)对窄叶基因(b)显性,它们独 立遗传。将红花窄叶纯系植株与白花阔叶纯系植株杂交,F1植株再与“某植株”杂交,它们 的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植株数分别为 354、112、341、108。 “某植株”的基因型应为(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7 A.RrBb B.rrBb C.Rrbb D.RRbb 解析:据题意知,F1的基因型为 RrBb。F1与“某植株”杂交的后代中:红花∶白花=(354 +112)∶(341+108)≈1∶1,则亲代基因型应为Rr×rr;阔叶∶窄叶=(354+341)∶(112+108)≈3∶ 1,则亲代的基因型应为 Bb×Bb,所以“某植株”的基因型是 rrBb。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 50分) 21.(6 分)豚鼠的毛色中,白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有编号为①~⑨的 9只豚鼠, 其中编号是奇数的为雄性,编号是偶数的为雌性。已知①×②→③和④,⑤×⑥→⑦和⑧, ④×⑦→⑨,③和⑧是白色,其余的均为黑色。用 B、b分别表示其显、隐性基因。请作答: (1)豚鼠的毛色中,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个体④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个体⑦为杂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 (4)若利用以上豚鼠检测⑨的基因型,可采取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②→③和④中,①、②均为黑色,而子代中③为白色,可判定黑色为显性性 状;豚鼠的毛色与性别无关,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①、②的基因型为 Bb,④的表现型 为黑色,其基因型为 BB或 Bb;同理⑤×⑥→⑦和⑧中,⑤、⑥均为黑色,⑧是白色,则 ⑦的基因型为 1/3BB或 2/3Bb,⑦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2/3;检测动物的基因型应用测交的方 法,即将该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根据后代的性状表现来判断待测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答案:(1)黑色 (2)BB 或 Bb (3) 2/3 (4)将其与⑧交配。若后代中出现白毛个体,说 明其是杂合子;若后代全为黑毛个体,说明其为纯合子 22.(12分)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 P、p基因控制),抗锈 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 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 独立遗传。以纯种毛颖感锈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 抗锈(丙)。再用 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比例作出的 统计结果如图: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8 (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丁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F1形成的配子种类是________。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 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2中基因型为 ppRR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光颖抗锈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________。 (5)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 F2的________。 (6)写出 F2中抗锈病的基因型及比例:________。(只考虑抗锈和感锈一对相对性状) 解析:由纯种毛颖感锈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 抗锈(丙),判断毛颖、抗锈为显性性状,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 PPrr、ppRR ;丙的基 因型是 PpRr。由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比例作出的统计结果图判断丁的基因型是 ppRr ; 因为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分离,而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因此 F1形成的配子 种类有 PR、Pr、pR、pr四种。由于只考虑抗锈和感锈一对相对性状,即 Rr和 Rr杂交,因 此 F2中抗锈病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RR∶Rr=1∶2。 答案:(1)毛颖、抗锈 (2)PPrr、ppRR ppRr (3)PR、Pr、pR、pr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分离,而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4)1/8 3/8 (5)1/2 (6)RR∶Rr=1∶2 23.(8分)野生岩鸽羽毛的颜色多种多样,现用灰色条纹岩鸽与白色无纹岩鸽作亲本进 行交配,其子代中灰色无纹∶白色无纹=1∶1;让 F1中的灰色岩鸽彼此交配,F2表现型及 比例为灰色无纹∶白色无纹∶灰色条纹∶白色条纹=6∶3∶2∶1。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岩鸽羽色的相对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羽色的遗传受________对等位基因的控制,________(遵循/不遵循)孟德尔的自由 组合定律。 (3)若该岩鸽羽色的灰色与白色的控制基因用 A、a表示,有纹与无纹的控制基因用 B、 b表示,则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让 F2中灰色条纹岩鸽彼此交配,其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 学优] (5)F2中致死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解析:分析题中的灰色无纹∶白色无纹∶灰色条纹∶白色条纹=6∶3∶2∶1,可知灰色∶ 白色=2∶1,可判断纯合灰色致死,致死个体占 1/4。无纹∶条纹=3∶1,符合性状分离比, 可进一步判断灰色、无纹为显性性状。亲本灰色(A_)与白色(aa)交配,后代出现白色个体, 故亲本关于该性状的基因型为 Aa。亲本条纹(bb)与无纹(B_)交配,后代只有无纹,则亲代关 于该性状的基因型为 BB。由此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和 aaBB。F2中的灰色条纹个体基 因型为 Aabb,其自交后代 AA个体致死,故其子代中灰色条纹∶白色条纹=2∶1。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9 答案:(1)灰色、无纹 (2)两 遵循 (3)Aabb、aaBB (4)灰色条纹∶白色条纹=2∶1 (5)1/4 24.(12分)某学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一项实验来验 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该小组用豌豆的两对性状做实验,选取 了黄色圆粒(黄色与圆粒都是显性性状, 分别用 Y、R表示)与 某种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 F1,并且把 F1的统计数据绘制成了 如上柱形图。请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你能推测出亲本豌豆的表现型与基因型吗?请写出推测 过程。 (2)此实验 F1中的纯合子占总数的比例是多少?请写出推测过程。 (3)有同学认为子代黄色与绿色比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但圆粒与皱粒的比不符合基因 的分离定律,你觉得该同学的想法有道理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 (4)如果市场上绿色圆粒豌豆销售形势很好,你能利用现有 F1中四种表现型豌豆,获得 纯合的绿色圆粒豌豆吗?请写出解决程序。(要求设计合理简单)[来源:学优 GKSTK] 解析:(1)由坐标中直方图可看出 F1中黄色∶绿色= 3∶1,圆粒∶皱粒=1∶1,可推测 出双亲豌豆基因型是 YyRr和 Yyrr。 (2)由(1)推断出亲本豌豆基因型 YyRr×Yyrr 可分析,F1中纯合子基因型有 YYrr、yyrr 两种,二者占总数的 1/4。 (3)由 F1中粒形、粒色两对性状表现及分离比可知,两对性状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要 想证明可选用 F1中黄色圆粒豌豆自交,统计分析自交后代中圆粒与皱粒的数目及比例,若 符合 3∶1则说明圆皱粒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4)要想培育绿色圆粒豌豆,可直接从 F1中选出绿色圆粒连续自交,淘汰不满足要求的 个体,直至不再发生性状分离即可。 答案:(1)能。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单独分析一对基因传递情况,子代中黄色与绿色分 离比为 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Yy×Yy,圆粒与皱粒分离比为 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Rr×rr,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 YyRr×Yyrr,表现型是黄色圆粒、黄色皱粒 (2)1/4。Yy×Yy 的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 1/2,Rr×rr的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 1/2, 两对基因同时分析时,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 1/2×1/2=1/4 (3)没有道理。如果将 F1的黄色圆粒自交,则后代的 圆粒与皱粒的比应该是 3∶1,符 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4)能。将 F1中绿圆豌豆(yyRr)自交,淘汰绿色皱粒,再连续自交并选择,直到不发生 性状分离为止 25.(12分)某学校的一个生物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一项实验来验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该 小组用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做实验,选取了黄色圆粒(黄色与圆粒都是显性性状,基因分别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0 用 Y、R 表示)豌豆与某豌豆作为亲本杂交,F1 中黄色∶绿色 = 3∶1,圆粒∶皱粒 = 1∶ 1。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有关问题: (1)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为什么 F1 中出现黄色和绿色种子的比值是 3∶1。 (2)让 F1 中所有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律,后代中纯合黄色皱粒豌豆占的比例是 ________。 (3)请你利用亲本中的黄色圆粒豌豆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 的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实验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简明) ①种植亲本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让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统计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1)亲本形成配子时,含 Y和 y基因的配子比值是 1∶1,且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 机的。(用遗传图解表示也可) (2)1/8 (3)①自交 ②表现型及比例 ③若子代出现黄色圆 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 9∶3∶3∶1 一、选择题(每小题 2.5分,共 50分) 1.下列符号代表精子的染色体,A 和 a,B和 b 分别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哪四个 精子来自同一个 AaBb的初级精母细胞(不考虑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 A.Ab、Ab、ab、ab B.aB、Ab、AB、AB C.Ab、aB、Ab、aB D.AB、Ab、ab、aB 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 对于含 AaBb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初级精母细胞来说有两种分离情况:若一组是 A与 B组合, 另一组则是 a与 b组合,经第二次分裂和变形后分别形成两个 AB和两个 ab的精子;或者 是另一种分离情况,即形成两个 Ab和两个 aB的精子。但对于一个细胞来说只能有其中的 一种分离情况,因此只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 答案:C 2.基因型为 Mm 的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 MM、mm、Mm 的分开,分别发 生在(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1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时 ④精细胞形成精子时 A.①②③ B.③③② C.②②② D.②③④ 解析:基因型为 Mm 的动物,Mm 的分开为等位基因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 程中,而MM、mm 的分开则是复制后的基因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答案:B 3.如图所示的家族中一般不会出现的遗传病是( )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③X染色体显性遗 传病 ④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⑤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来源:GKSTK.Com] A.①④ B.②④ C.③⑤ D.①② 解析:伴 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为“子病母必病”,由图可以看出该遗传病一定不是伴 X显性遗传病。如是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则母亲患病所有孩子均患病,母亲正常所有孩 子均正常。 答案:C 4.下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 A.a过程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B.b过程细胞数目不变 C.c过程发生细胞融合 D.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解析:根据图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结合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的特点可 知:a过程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阶段,着丝点未分裂,仍然存在姐妹染色单体;b过程表示 减数第二次分裂阶段,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精细胞或是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成一 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或是一个极体分裂为两个极体,总之细胞数目会加倍;c过程表示精子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2 和卵细胞发生融合,完成受精作用;d过程表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整个过程一直存在同源 染色体。 答案:C 5.如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可能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解析:①图染色单体分开,向两极移动,每极有同源染色体,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②图 同源染色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中仍含有两条染色单体,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为② 图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表示精子的形成过程。③图只有两条染色体,是②图细胞染色体 数目的一半,因此③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④图染色单体分开, 每极中无同源染色体,而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④图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减数第 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C 6.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形成过程中都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 象 B.二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二者所含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一 半 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精子需变形,卵细胞不需要变形,其余完全 相同 D.形成 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 100个精原细胞和 100个卵原细胞 解析:精子和卵细胞都是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 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而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多 于正常体细胞细胞质中遗传物质的一半,精子则几乎不含细胞质。精子与卵细胞形成中除精 子需变形外还有细胞质的分裂分配情况不同、分裂结果不同等。1个精原细胞产生 4个精子, 只需 25个精原细胞就能产生 100个精子。 答案:A 7.仅考虑核 DNA,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 DNA 含量一定不同的是 (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3 A.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B.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C.卵原细胞和卵细胞 D.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 解析: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含量为 2N,DNA含量为 4N,次级卵母细胞中前期、中 期染色体数为 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 2N,DNA 数为 2N,所以初级卵母细胞 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后期染色体数目相等,而 DNA含量一定不同。 答案:D 8.一对夫妇生一对“龙凤胎”,一男孩一女孩,女孩是红绿色盲,男孩色觉正常,这 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 ) A.XbY、XBXB B.XBY、XBXb C.XBY、XbXb D.XbY、XBXb 解析:由女孩是红绿色盲患者可判断父母各提供了一个 Xb配子,又由男孩色觉正常可 判断母亲提供了 XB配子,因此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XbY和 XBXb。 答案:D 9.果蝇白眼为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红眼为显性性状。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 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 ) A.白♀×白♂ B.杂合红♀×红♂ C.白♀×红♂ D.杂合红♀×白♂ 解析:根据基因分离定律,C中所产生后代,雌性全部为红眼,雄性则全部为白眼。 答案:C 10.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核 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核 DNA 分子数目相同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 DNA分子数目相同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的数目相同 解析: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核 DNA分子数目的一半。 答案:C 11.下图是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 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 述中正确的是(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4 A.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 cd 期的细胞不含有 23对同源染色体 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 cd段某一时期 C.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 bc时期 D.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 ef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 23对 解析:bc段表示 DNA复制,cd段则表示染色体具有染色单体的阶段,即 cd可表示有 丝分裂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分裂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因此若表示减数 分裂,cd 期的细胞不一定含有 23 对同源染色体,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 cd段 的某一时期(即减数第一次分裂中),若表示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于 cd 段的某一时期,细 胞板则出现在 ef的某一时期,ef期所代表的后期细胞中应有 46对染色体。 答案:B 12.右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一种配子 B.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相等 C.形成配子时基因 A、a与 B、b之间自由组合 D.只考虑 3、4与 7、8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能形成四种配子,并且配子数量相等 解析:由图可知,该果蝇为雄性个体,图中 7 为 X染色体,8 为 Y染色体,因此,从 染色体情况上看,它能形成 X、Y两种配子。e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 等位基因,所以 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雄性个体中出现的概率高于在雌性个体中出现的概率。 A、a 与 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A、a 与 B、b 之间不能够自由组合。 只考虑 3、4与 7、8两对同源染色体时,该果蝇基因型可写成 DdXeY,产生 DXe、dXe、DY、 dY四种配子且数量相等,即各占 1/4。 答案:D 13.下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体 B.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5 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解析:由遗传系谱可知,该病属于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 病率女性人群高于男性人群。 答案:D 14.一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2N,此种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 a,减数第二 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 a′,染色单体数为 b,DNA分子数为 c,图示中属于有丝分裂后 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分别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和 DNA的数目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二倍,但减数第二次分裂 后期染色体和 DNA的数目均与正常体细胞的相同,此时染色单体消失。 答案:D 15.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全是红眼,F1雌雄自由交配所得 F2中红眼 雌果蝇 121只,红眼雄果蝇 60 只,白眼雌果蝇 0只,白眼雄果蝇 59只。则 F2代卵中具有 R和 r及精子中具有 R和 r的比例是( ) A.卵细胞:R∶r=1∶1 精子:R∶r=3∶1 B.卵细胞:R∶r=3∶1 精子:R∶r=3∶1 C.卵细胞:R∶r=1∶1 精子:R∶r=1∶1 D.卵细胞:R∶r=3∶1 精子:R∶r=1∶1 解析:由题意可知,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XRXR×XrY,F1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XRXr、XRY。 F1雌雄自由交配得 F2,F2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XRXR、XRXr、XRY、XrY,且比例为 1∶1∶1∶1。 由 F2的基因型及比例可以看出,卵细胞中 R∶r=3∶1 ,精子中 R∶r=1∶1 。 答案:D 16.某雌(XX)雄(XY)异株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6 杂交[来源:gkstk.Com][来 源:学优GKSTK][来源:gkstk.Com] 组合 亲代表现型[来源:学优] 子代表现型及株数 父本 母本 雌株 雄株 1 阔叶 阔叶 阔叶 234 阔叶 119、 窄叶 122 2 窄叶 阔叶 阔叶 83、 窄叶 78 阔叶 79、 窄叶 80 3 阔叶 窄叶 阔叶 131 窄叶 127 下列有关表格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仅根据第 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B.根据第 1组或第 3组实验可以确定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 C.用第 2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3∶1 D.用第 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 1/2 解析:根据第 1组实验可以确定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且阔叶为显性,窄 叶为隐性,因此第 1组组合的基因型为 XAY和 XAXa(假设阔叶基因为 A,窄叶基因为 a), 第 2组组合的基因型为 XaY和 XAXa,第 3组组合的基因型为 XAY和 XaXa,因此用第 2组 的子代阔叶雌株(XAXa)与阔叶雄株(XAY)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3∶1;用第 1组子代的阔 叶雌株(XAXA 和 XAXa)与窄叶雄株(XaY)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 1/4。 答案:D 17.(2011·上海高考)某同学养了一只黄底黑斑猫。宠物医生告诉他,猫的性别决定方式 为 XY型(XX为雌性,XY为雄性),b控制黄毛性状,B和 b同时存在时毛色表现为黄底黑 斑。若该同学选择一只黄猫与自己养的黄底黑斑猫配种,产下的小猫毛色和性别可能是 ( ) A.黄底黑斑雌猫、黄色雌猫或雄猫、黑色雄猫 B.黑色雌猫、黄色雌猫或雄猫 C.黄底黑斑猫或雄猫、黄色雄猫 D.黄底黑斑雌猫或雄猫 解析:因猫为 XY型性别决定方式,控制毛色的基因 B、b位于 X染色体上,且基因 B 与 b为共显性关系,则黄猫(XbY)与黄底黑斑猫(XBXb)交配,子代应为黄底黑斑雌猫(XBXb)∶ 黄色雌猫(XbXb)∶黑色雄猫(XBY)∶黄色雄猫(XbY)=1∶1∶1∶1。 答案:A 18.对于人类的某种遗传病,在被调查的若干家庭中发病情况如下表。据此所作推断, 最符合遗传基本规律的一项是( ) 类别 Ⅰ Ⅱ Ⅲ Ⅳ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7 父亲 + - + - 母亲 - + + - 儿子 + + + + 女儿 + - + - 注:每类家庭人数 150~200人,表中“+”为发现该病症表现者,“-”为正常表现 者。 A.第Ⅰ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第Ⅱ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第Ⅲ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 D.第Ⅳ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 解析:在第Ⅰ类调查中,母亲正常而儿子患病,因此,这种病不可能属于 X染色体上 的显性遗传病;第Ⅱ类调查的结果,不能确定此病的遗传方式,如 XbXb(母亲患病)×XBY(父 亲正常)→XbY(儿子患病)、XBXb(女儿正常);第Ⅲ类调查结果,不能确定此病遗传方式的显、 隐性,如:AA×AA→AA;第Ⅳ类调查发现,父母表现正常,但生出患病的后代,此病一 定属于隐性遗传。 答案:D 19.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母亲为携带者,父亲色盲,生下 4个孩子, 其中一个正常,2个为携带者,一个色盲,他们的性别是( ) A.三女一男或全是男孩 B.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 C.三女一男或两女两男 D.三男一女或两男两女 解析:由题意可知母亲的基因型为 XBXb,父亲的为 XbY,由此可推断出后代中儿女的 性状及基因型,携带者一定是女儿,但色盲患者可能是儿子也可能是女儿,所以选 C。 答案:C 20.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Ⅰ1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可以准确判断的是 ( )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4是携带者 C.Ⅱ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 1/2 D.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 1/2 解析:A项错误,由“无中生有”可确定是隐性遗传,但因所生患病的是男孩,故可能 是 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也有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B正确,若为 X染色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8 体上的隐性遗传病,Ⅱ3无致病基因,Ⅱ4为携带者;若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Ⅱ3和 Ⅱ4都为携带者遗传病;故任何情况下Ⅱ4肯定是携带者。C 错误,若为 X染色体上的隐性 遗传病,Ⅱ6不可能是携带者;若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Ⅰ1和Ⅰ2为 AA×Aa时, Ⅱ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 1/2;Ⅰ1和Ⅰ2为 Aa×Aa时,Ⅱ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 2/3。D错误,若 为 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 1/2;若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病,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 1/3。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 50分) 21.(8 分)下图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 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 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 等位。请回答: (1)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片段。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 Y染色体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图甲中的 ________片段。 (3)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图如图乙,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片段。 (4)假设控制某相对性状的基因 A(a)位于图甲所示 X和 Y染色体的Ⅰ片段,那么这对性 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吗?试举一例。 解析:(1)血友病是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基因位于甲图中的Ⅱ-2 片段,Y染色体 上无相应片段。(2)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应部分才能发生交叉互换,所以是Ⅰ片 段(因为 X和 Y的Ⅰ片段是同源的)。(3)从图乙中看出,患该病的全部为男性,则可以推出 该病致病基因位于甲图中 Y染色体的Ⅱ-1片段上。(4)不一定,举例见答案。 答案:(1)Ⅱ-2 (2)Ⅰ (3)Ⅱ-1 (4)不一定。例如母本为 XaXa,父本为 XaYA,则后 代男性个体为 XaYA,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后代女性个体为 XaXa,全部表现为隐性性状。 22.(12分)右图是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请据图回答: (1)此果蝇的性染色体为________,这是________性果蝇。 (2)此果蝇体细胞中,有________对常染色体,________对等位 基因,1和 3是________染色体, A和 a是________基因,A和 B 是________基因。 (3)果蝇产生的配子中,含 A、B、C、D基因的配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19 (4)图中 A与 a基因在遗传中应遵循基因的________定律;A、a与 B、b两对等位基因 同时遗传时应遵循基因的________定律;D与 d 基因在遗传中除了遵循基因的________定 律,还与________有关;D、d与 B、b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________定律,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该果蝇进行测交实验时,选用的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中果蝇的性染色体不一致,即一条 X,一条 Y,为雄性果蝇,每对染色体上都 有一对等位基因分布,若与该果蝇进行测交实验,应选择一只雌性隐性纯合个体。 答案:(1)5和 6 雄 (2)3 4 非同源 等位 非等位 (3)1/16 (4)分离 自由组合 分离 性别 自由组合 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上 (5)aabbccXdXd 23.(8分)某雌性动物体细胞内的核 DNA分子数为 2a,如图表示该雌性动物卵细胞的 产生及受精作用和受精卵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核 DNA分子数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1)__________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其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 合发生在__________段,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段(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2)________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其中间期在________段(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3)卵细胞与精子的相互识别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有关。受精时,只有精子的________ 进入卵细胞。 (4)受精过程使得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速率________。 (5)F点所表示的生理活动过程是________。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的含量变化是 2a→4a→2a→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 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的 DNA的含量变化是 2a→4a→2a。而受精作用包括精子和卵细胞相 互识别并融合的复杂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其实质是精子细胞核与 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的过程,从而将来自双亲的遗传物质结合起来,保证了物种前后代遗 传物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答案:(1)AE CD DE (2)FK FH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0 (3)糖蛋白(糖被) 头部 (4)加快 (5)受精作用 24.(12分)图中 A→G表示某基因型为 AaBb的高等动物睾丸内细胞分裂图像和染色体 数目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细胞图像 D→F属于________分裂; D→A属于________分裂。 (2)图中 C细胞和 A细胞分别叫做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图中一个 D细胞经 C细胞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 (4)图中 D细胞在分裂产生配子时 A和 a的分离和 a与 a的分开分别发生在坐标 G中的 ________、________阶段(用数字表示)。 (5)图 A、B、C、E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D→F属于有丝分裂,D→A属于减数分裂;C细胞和 A细胞 分别称之为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A与 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也 就是 G图中的 1 阶段,a与 a 的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也就是 G图中的 3 阶 段。A、B、C、E中只有 C、E含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1)有丝 减数 (2)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3)Ab、aB (4)1 3 (5)C、E 25.(10分)火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 ZW型。雌性火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ZW,雄性火鸡 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ZZ。某火鸡种场孵化的一批雏火鸡中出现了一只罕见的白化羽雌火鸡, 为研究火鸡的羽色遗传,为该白化羽雌火鸡选配了若干正常羽雄火鸡,结果 F1均为正常羽。 F1火鸡多次相互交配,后代中均有白化羽出现,白化羽火鸡都是雌性。通过 F1的雄火鸡与 此白化羽雌火鸡回交,先后得到 4只白化羽雄火鸡。控制火鸡羽色的基因用 B、b表示。请 分析回答: (1)火鸡白化羽性状属于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性状,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 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表现型为正常羽的雏火鸡中,雄性的基因型是________,雌性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F1的雄火鸡与白化羽雌火鸡回交,得到白化羽雄火鸡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 (4)若选择________羽的雄火鸡与________羽的雌火鸡杂交,就可通过体色直接判断出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1 子代火鸡的性别。 (5)正常羽雌火鸡 ZBW与白化羽雄火鸡 ZbZb杂交,正常情况下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为白化羽雌火鸡选配了若干正常羽雄火鸡,结果 F1均为正常羽,说明火鸡的白 化羽性状属于隐性性状。F1火鸡多次相互交配,后代中均有白化羽出现,出现的白化羽都是 雌性。说明控制白化羽的基因与性别有关,位于 Z染色体上。F1的雄火鸡的基因型为 ZBZb, 白化羽雌火鸡的基因型为 ZbW,ZBZb×ZbW→1/4 ZBZb (正常羽雄火鸡)、1/4 ZbZb (白化羽雄 火鸡)、1/4 ZBW (正常羽雌火鸡)、1/4 ZbW (白化羽雌火鸡)。 答案:(1)隐性 Z (2)ZBZB、ZBZb ZBW (3)1/4 (4)白化 正常 (5)白化羽雌火鸡: 正常羽雄火鸡=1∶1 一、选择题(每小题 2.5分,共 50分) 1.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 HMGIC 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 HMGIC 基因缺陷的 实验鼠与作为对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 而具有 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这说明( ) A.基因在 DNA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 C.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D.DNA具有遗传效应 解析:缺乏 HMGIC基因,小鼠体重保持正常,含有 HMGIC的基因,小鼠变得肥胖, 说明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答案:C 2.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 10条,其中染色体中的 DNA 用 3H 胸腺嘧啶 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 2代,则在形成第 2代细胞时的有丝 分裂后期,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 A.5条 B.40条 C.20条 D.10条 解析:根据 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双链被 3H标记,在不含 3H标记的培养液 中完成第一次分裂后,每条染色体的 DNA中一条链有 3H标记,另一条链没有标记。在不 含 3H标记的培养液中进行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半染色体被标记,一半染色体没有被标记。 答案:D 3.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 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对的是(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2 解析:DNA分子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A与 T配对,G与 C配对,A与 T之间形 成两个氢键,G与 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两条链反向平行,所以 A项正确。 答案:A 4.某双链 DNA分子中共有含氮碱基 1 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A+T)/(C+G)=2/5, 问该 DNA分子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 A.150个 B.200个 C.300个 D.400个 解析:双链 DNA 的一条链中,(A+T)/(G+C)与另一条互补链中(A+T)/(G+C)以及整 个 DNA分子中(A+T)/(G+C)相等。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上(A+T)/(C+G)=2/5,那么整个 DNA分子中(A+T)/(C+G)=2/5,因此可以推导出 A+T占 DNA分子碱基总数的 2/7。双链 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 1 400个,A=T,则 DNA分子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1 2 ×(1 400×2 7 )=200(个)。 答案:B 5.下列关于 DNA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大多数 DNA分子由两条核糖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为螺旋结构 B.外侧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 C.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间以氢键相连,且 A与 T配对,C与 G配对 D.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 解析:绝大多数 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为双螺旋结构,而不是由核 糖核苷酸长链盘旋,核糖核苷酸是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 答案:A 6.DNA指纹技术是法医物证学上进行个人认定的主要方法,DNA“指纹”是指 DNA 的( ) A.双螺旋结构 B.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解析:脱氧核苷酸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 DNA分子的特异性。 答案:D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3 7.(2010·山东高考)蚕豆根尖细胞在含 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 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 况是(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解析:由于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在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一个细胞 周期后,每个 DNA 分子中有一条链含放射性。继续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时,由于 DNA的半保留复制,所以 DNA 分子一半含放射性,一半不含放射性,每条染色单体含一 个 DNA分子,所以一半的染色单体含放射性。 答案:B 8.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C.RNA是遗传物质 D.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这两个实验只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得出“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 论,是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只有少数生物如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来源:学优] 答案:D 9.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 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 S型菌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 B.用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也有 35S标记 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 D.用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解析:R型肺炎双球菌无毒性,加热杀死后的 S型菌不能繁殖,故将其分别给小白鼠注 射,小鼠均不死亡;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被 35S标记,该物质没有进入被侵染的细菌中,故 子代噬菌体中无 35S标记;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用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 后离心,沉淀物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答案:A 10.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 35S和 32P标记 T2噬菌体的不同的有机物。下列被标记的部位 组合正确的是(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4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①代表的是氨基酸的 R基,②代表磷酸基团,③代表五碳糖,④代表含氮碱基, 含有 S的是①,含有 P的是②。 答案:A 11.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 DNA,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 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生物的传宗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 DNA和基因的行为 解析:遗传物质是 DNA或基因,而不是染色体,染色体上还含有蛋白质,蛋白质不是 遗传物质。 答案:C 12.如下图所示,甲、乙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交病毒”丙,用丙病毒 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 ) 解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因此用“杂交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则在植物细胞中产 生的新一代病毒与提供核酸的病毒相同。 答案:D 13.某一个 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中,腺嘌呤为 200个,复制 n 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 含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 3 000个,该 DNA分子已经复制了几次(是第几代)( ) A.三次(第四代) B.四次(第五代) C.五次(第六代) D.六次(第七代) 解析:依题意,一个 DNA 分子中 A=200个,设复制 n 次,消耗 A 3 000个,则(2n- 1)×200=3 000,所以 n=4。 答案:B 14.对甲、乙、丙、丁四种生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项目 甲 乙 丙 丁 细胞膜 有 无 有 无 遗传物质 DNA RNA DNA DNA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5 是否遵循孟德 尔遗传定律 否 否 是 否 其中最可能表示肺炎双球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膜,其遗传物质是 DNA,由于不能进行有 性生殖,所以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答案:A 15.已知一个完全标记上 15N的 DNA分子含 1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A)有 40个, 在不含 15N的培养液中经过 n 次复制后,不含 15N的 DNA分子总数与含 15N的 DNA分子总 数之比为 7∶1,需游离的胞嘧啶(C)为 m 个,则 n、m 分别是( ) A.3 900 B.3 420 C.4 420 D.4 900 解析:根据 DNA 分子的特点可知一个含 100 个碱基对的 DNA 分子,腺嘌呤(A)有 40 个,则 T有 40 个,G、C各 60个。由于 DNA 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则由不含 15N的 DNA分子总数与含 15N的 DNA分子总数之比为 7∶1可知共复制了 4次,产生了 16个 DNA 分子。需要游离的 C:(16-1)×60=900。 答案:D 16.将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 DNA 分子都已用 32P 标记的精原细胞,放在只含 31P 的原料中进行减数分裂。则该细胞所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 31P 和 32P标记的精子所占的比 例分别是 ( ) A.50%、50% B.50%、100% C.100%、50% D.100%、100% 解析:精原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 DNA分子都已用 32P标记,在减数分裂的间 期,进行 DNA分子的复制,复制的结果是形成一条链含 32P、一条链含 31P的 DNA 分子, 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每个精子中的两个 DNA分子中,每个 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 32P、一 条链含 31P。 答案:D 17.已知某 DNA分子中,G与 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35.8%,其中一条链的 T与 C 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32.9%和 1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 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 A.32.9%和 17.1% B.31.3%和 18.7% C.18.7%和 31.3% D.17.1%和 32.9% 解析:由于整个 DNA分子中 G+C=35.8%,则每条链中 G+C=35.8%,A+T=64.2%;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6 由于其中一条链中 T与 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32.9%和 17.1%,由此可以求出该链中,G =18.7%,A=31.3%,则其互补链中 T和 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31.3%和 18.7%。 答案:B 18.亚硝酸盐可使 DNA 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碱基脱氨基后的变化如下:C 转变为 U(U与 A配对),A转变为 I(I为次黄嘌呤,与 C配对)。现有一 DNA 片段为 —AGTCG—① —TCAGC—② , 经亚硝酸盐作用后,若链①中的 A、C发生脱氨基作用,经过两轮复制后其子代 DNA片段 之一为( ) A. —CGTTG— —GCAAC— B. —GGTCG— —CCAGG— C. —GGTTG— —CCAAC— D. —CGTAG— —GCATC— 解析:链①中的 A、C发生脱氨基作用后,链②不变,两轮复制过程的图解如下,形成 的甲、乙、丙、丁四条 DNA分子中,乙的碱基排列顺序与 C完全相同。 答案:C 19.用 15N标记细菌的 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 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四代,a、 b、c 为三种 DNA 分子;a 只含 15N,b 同时含 14N和 15N,c 只含 14N,如下图,这种 DNA 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7 解析:假设亲代 DNA分子为 1个,则繁殖四代后,得到 16个 DNA分子,其中只含 15N 的 DNA分子为 0个,同时含有 14N和 15N的有 2个,只含 14N的有 14个,它们呈现的比例 如图 D所示。 答案:D 20.利用同位素作为示踪元素,标记特定的化合物以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的方法叫 做同位素标记法。下列各项中所选择使用的同位素及相关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同位素 应用 A. 35S 标记噬菌体,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 B. 15N 标记 DNA分子,证明 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 C. 14C 标记 CO2,得知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 18O 分别标记 CO2和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解析: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时用 32P 标记噬菌体,因为 DNA 中含有 P元素,而不含 有 S元素,蛋白质含有 S元素。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 50分) 21.(8分)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个噬菌体和 细菌的有关结构或物质(如下表所示)。产生的 n 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 全一样。 噬菌体 细菌 DNA 或脱氧核苷酸 32P标记 31P标记 蛋白质或氨基酸 32S标记 35S标记 (1)子代噬菌体的 DNA 应含有表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元素,各有________个和 ________个。 (2)子代噬菌体中,只含 32P的有________个;只含 31P的有________个;同时含有 32P、 31P的有________个。 (3)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________元素,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子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8 代噬菌体蛋白质都含有________元素,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细菌细胞中核苷酸含 31P,而噬菌体核酸中含 32P,细菌氨基酸含 35S,噬菌 体蛋白质含 32S,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只有 DNA 侵入,合成子代 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宿主细胞,因此,每个噬菌体侵染细菌所形成的子代噬菌体的 DNA 中,只有 2 个含亲代噬菌体的 DNA 模板链,其余均只含 31P,而蛋白质外壳应全是由细菌 提供的原料构建的,即全含 35S。 答案:(1)31P 32P n 2(或 32P 31P 2 n) (2)0 n-2 2 (3)32S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内 35S 子代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以细菌内 35S标记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 22.(12分)猪流感病毒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某学校生物兴 趣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常见的流感病毒都是 RNA病毒,同时提出疑问:猪流感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还是 RNA?下面是兴趣小组探究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还 是 RNA设计的实验步骤,请将其补充完整。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猪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液,猪胚胎干细胞,DNA水解酶和 RNA水解酶等。 (3)实验步骤: 第一步:把猪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 A、B、C三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取等量的猪胚胎干细胞分成三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把 A、B、C三组处理 过的核酸提取液注射到三组猪胚胎干细胞中。 第三步:将三组猪胚胎干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从培养好的 猪胚胎干细胞中抽出取样品,检测是否有猪流感病毒产生。 (4)请预测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 A、B、C 三组都出现猪流感病毒,则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既不是 DNA也不是 RNA。 解析:本题的实验目的是探究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还是 RNA。根据酶的专一 性利用给定的材料用具设计不处理核酸提取液和分别用 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核酸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29 提取液的三组实验相互对照,根据实验结果便可得出结论。[来源:学优 GKSTK] 答案:(1)探究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还是 RNA (3)第一步:分别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 DNA 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 A、B两组,C组 不进行处理 (4)①若 A、C两组出现猪流感病毒,B组没有出现,则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②若 B、C两组出现猪流感病毒,A组没有出现,则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23.(12分)分析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1: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 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前,人们已经证实了 DNA 分 子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构成的长链,自然界中的 DNA并不以单链形式存在,而是由两条链 结合形成的。 材料 2:在 1949 年到 1951 年期间,科学家 Chargaff 研究不同生物的 DNA 时发现, DNA分子中的嘧啶核苷酸的总数始终等于嘌呤核苷酸的总数;即 A的总数等于 T的总数, G的总数等于 C的总数,但(A+T)与(G+C)的比值是不固定的。 材料 3:根据 R.Franklin 等人对 DNA 晶体的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DNA 分子由许多 “亚单位”组成,而且每一层的间距为 3.4埃,而且整个 DNA分子长链的直径是恒定的。 以上科学研究成果为 1953 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 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奠定了基础。 请分析回答: (1)材料 1表明 DNA分子是由两条____________组成的,其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 [来源:学优] (2)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总数始终等于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总数,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总数等于 T的总数,G的总数等于 C的总数,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与 T的总数和 G与 C的总数的比值不固定,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R.Franklin 等人提出的 DNA分子中的“亚单位”事实上是________;“亚单位”的 间距都为 3.4埃,而且 DNA分子的直径是恒定的,这些特征表明________________。 (6)基于以上分析,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各对应碱基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成功地构建了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解析:材料表明了当时科学界对 DNA的认识是:DNA分子是以 4 种脱氧核苷酸为单 位连接而成的双链结构。嘧啶核苷酸的总数始终等于嘌呤核苷酸的总数,说明 DNA分子中 嘌呤与嘧啶之间一一对应,A的总数等于 T 的总数,G的总数等于 C的总数,说明二者可 能是一种对应关系;而 A与 T的总数和 G 与 C 的总数的比值不固定,则说明 A 与 T 之间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0 的对应和 C与 G之间的对应是互不影响的。所以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各对应碱基之间的关 系是 A与 T配对,C与 G配对,结果发现与各种事实相符,从而获得了成功。[来源:学优] 答案:(1)脱氧核苷酸长链 脱氧核苷酸 (2)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之间一一对应 (3)A与 T一一对应,C与 G一一对应 (4)A与 T之间的对应和 C与 G之间的对应互不影响 (5)碱基对 DNA分子的空间结构非常规则 (6)A与 T配对,C与 G配对 24.(8分)如图是 DNA分子复制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1]表示________过程,需要________酶的作用。 (2)图中的[2]过程表示以母链为模板进行的碱基的________,参与配 对的物质是游离在周围的________。 (3)图中的[3]过程表示形成两个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这一过程包括子链中脱氧核苷酸的________与________交互连 接以及子链与母链在空间结构上的____________化。参与此过程的酶有 ____________等。 (4)DNA复制,一般是严格的________________复制,DNA复制的遗 传学意义是为________在上下代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准备了物质基础。遗传信息的传递 使亲代生物的性状可在子代得到表现,例如(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中[1]表示解旋过程,需要解旋酶的作用。解旋酶的作用是打破两条链之间 的氢键。 (2)图中[2]表示以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参与配对的物质是周围环境中 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3)图中[3]过程表示形成两个新的 DNA分子,这一过程包括子链中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 糖与磷酸交互连接以及子链与母链在空间结构上的螺旋化,参与此过程的酶有 DNA聚合酶 等。 (4)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可确保亲子代之间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答案:(1)解旋 解旋 (2)互补配对 脱氧核苷酸 (3)DNA 脱氧核糖 磷酸 螺旋 DNA聚合酶 (4)半保留 遗传信息 传递 子女长得像父母 25.(10分)在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的实验进行探究,包括著名的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1 A.将一部分 S型细菌加热杀死; 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 种见图中文字所示); C.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见图)。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 DNA。请利用 DNA酶作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 R型细菌转化成 S型细菌 的物质是 DNA”,并预期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来源:学优 GKSTK] ①设计实验方案: 第一步:从 S型细菌中提取 DNA; 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将其均分为三份,标为 A、B、C,分别作如下处理。 组合编号 A B C 处理 不加任何提取物 g.________ h.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通过第 4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能使 R型细菌转化 成 S型细菌。 (2)设计实验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答案:(1)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 R型细菌转化成 S型细菌 (2)①第二步:g.加入提取的 S型细菌的 DNA h.加入提取的 S型细菌的 DNA和 DNA 酶 第三步:将 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②A、C组培养基中未出现 S型菌落, 只有 B组培养基中出现 S型菌落;说明 DNA分子能使 R型细菌转化为 S型细菌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2 一、选择题(每小题 2.5分,共 50分) 1.(2011·海南高考)关于核酸生物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的复制需要消耗能量 B.RNA分子可作为 DNA合成的模板 C.真核生物的大部分核酸在细胞核中合成 D.真核细胞染色体 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解析:真核细胞染色体 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复制过程需消耗能量;逆转 录是以 RNA为模板合成 DNA的过程;真核细胞核酸的合成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 答案:D 2.(2010·海南高考)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B.DNA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 mRNA的 C.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D.DNA病毒中没有 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来源:学优]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少量的 DNA,能够进行 DNA 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遵循中心法则;DNA能够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 mRNA,进一步通过翻译完成蛋白质 的合成,所以 DNA 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DNA 病毒在寄主细 胞中能进行 DNA复制、转录、翻译,故其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答案:D 3.下图表示在人体细胞核中进行的某一生命活动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过程共涉及 5种核苷酸 B.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该过程的产物无差异 C.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 DNA聚合酶 D.该过程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和 ATP的消耗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3 解析:本题涉及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因为 DNA 单链上的碱基 A与 U发生配对。在转 录过程中不仅需要解旋酶、RNA聚合酶,还需要能量,不同组织细胞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 达,转录的基因不同,产物也不同。 答案:D 4.如图为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途径,下表为几种抗生素的作用机理,结合图表分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抗菌药物 抗菌机理 青霉素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源:gkstk.Com]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 DNA 解旋酶的活性(可促进 DNA 螺旋化) 红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 利福平 抑制 RNA聚合酶的活性 A.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可以分别抑制细菌的①和③过程 B.青霉素和利福平均能抑制细菌的①过程[来源:学优GKSTK] C.结核杆菌的④⑤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①~⑤过程可发生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 解析:青霉素和利福平抑制细菌生长的方式不同,但与①DNA复制无关。结核杆菌细 胞中没有④——以 RNA为模板自我复制和⑤——逆转录过程。在人体的健康细胞中也不会 有④⑤过程。 答案:A 5.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基因都存在于染色体上 B.基因中的 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 C.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变化,必将导致密码子的改变,从而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D.有些性状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 解析:真核细胞中的基因大部分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还有少量的基因位于线粒体 和叶绿体。mRNA 上的 3 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而非基因中。若基因中的一个碱 基发生变化,不一定导致密码子的改变,也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生物的有些性状 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如人的身高。 答案:D 6.下面是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4 A.①过程是转录,它以 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四种核苷酸为原料合成 mRNA B.②过程中只需要 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 C.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致 D.某段 DNA上发生了碱基对的改变,则形成的 mRNA、蛋白质一定会改变 解析:A项①中转录以 DNA的一条链为模板;B项②中翻译过程至少还需要 tRNA;D 项中某段 DNA上发生了碱基对的改变,形成的蛋白质不一定会改变。 答案:C 7.(2011·上海高考)原核生物的 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但 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 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 ( ) A.原核生物的 tRNA合成无需基因指导 B.真核生物 tRNA呈三叶草结构 C.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进入细胞核 D.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 DNA 解析:原核生物的细胞内无核膜,核糖体可以靠近拟核内的 DNA 分子,因此以 DNA 为模板合成的 mRNA在转录完成之前即可与核糖体相结合进行翻译过程。 答案:D 8.如图代表人体某细胞中发生的某一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能给该过程提供模板的是 mRNA B.图中的这一过程有水产生 C.有多少种密码子,就有多少种 tRNA与之对应 D.图中的这一过程不能完全体现“中心法则”的内容 解析:此过程为翻译,以 mRNA为模板,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由于终止密码子不对应 氨基酸,也就无相应的 tRNA与之对应,即 tRNA有 61种,而密码子有 64种。 答案:C 9.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二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5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子,末端有终止密码子 B.基因能够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 C.基因型不同,表现型肯定也不同 D.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 解析:密码子位于 mRNA上,而非基因上;基因型不同的个体其表现型也有可能相同;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B 10.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研究端粒和端粒酶的科学家。位于染色 体两端的一种特殊构造——端粒,能控制细胞分裂次数,并且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变短, 而癌细胞中存在延长染色体端粒的端粒酶。据此推断体细胞不能无限分裂的原因可能是 ( ) A.缺少合成端粒酶的氨基酸 B.缺少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 C.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 D.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没有表达 解析:由题干分析,细胞分裂次数的多少与端粒酶有关,因此体细胞不能无限分裂的原 因可能是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没有表达。 答案:D 11.下列结构中有可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的一组是( ) ①细胞核 ②中心体 ③叶绿体 ④线粒体 ⑤高尔基体 ⑥内质网 ⑦核糖体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⑦ D.①③④⑦ 解析: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都能发生复制和转录过程,而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所以上述四者均可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 答案:D 12.下列对转运 RNA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密码子共 64种,转运 RNA共 61种,说明有 3种密码子不被识别和翻译 B.每种氨基酸都可由几种转运 RNA携带 C.转运 RNA能识别所有信使 RNA 的密码子 D.转运 RNA转运氨基酸到细胞核 解析:终止密码子不被识别和翻译,所以转运 RNA 和密码子并非一一对应。tRNA 作 为翻译时的“搬运工”,其上的 3个特定的碱基(构成反密码子)专一地与 mRNA上特定的 3 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且识别由这个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一种 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6 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多种 tRNA来转运,翻译的场所在核糖体。 答案:A 13.(2011·安徽高考)下面的甲、乙图示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解析:图甲表示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图乙表示转录过程,乙的产物是单链的 mRNA 分子;甲、乙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甲、乙过程均需要解旋酶的参与;在一个细胞周期 中,核中 DNA分子只复制一次,而转录可以进行多次。 答案:D 14.假设有一段 mRNA上有 60个碱基,其中 A有 15个,G有 25个,那么转录该 mRNA 的 DNA分子区段中,C和 T的个数共有( ) A.15个 B.25个 C.40个 D.60个 解析:该段 mRNA上有 60个碱基,则转录成该 mRNA的 DNA分子中应有 120个碱基。 DNA是双螺旋结构,分子中有两条链。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则在双链 DNA分子中,A+G=C+T,所以 C+T=60个。 答案:D 15.下列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能揭示生物遗传实质的是( ) A.从 DNA→DNA的复制过程 B.从 DNA→RNA的转录过程 C.从 RNA→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D.从 RNA→DNA的逆转录过程 解析:DNA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答案:A 16.(2010·天津高考)根据下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 ) DNA双链 [来源:学优] [来源:学优 gkstk] T G mRNA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7 tRNA 反密码子 A 氨基酸 苏氨酸 A.TGU B.UGA C.ACU D.UCU 解析:密码子为 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因此根据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 碱基配对关系,DNA 的信息链有两种可能,若 DNA 信息链含碱基 T、G,可推知 mRNA 上相应位置上的碱基分别是 A、C,由 tRNA 上反密码子最后一个碱基 A 可推知 mRNA上 相应位置上的碱基为 U;因此苏氨酸的密码子为 ACU。若另一条链为信息链,则其碱基顺 序为 ACA,由此可推知密码子为 UGU,与选项不符,因此应选 C。 答案:C 17.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相对应的密码子 B.CTA肯定不是密码子 C.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 D.信使 RNA上的 GCA在人细胞中和猪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解析:密码子是指 mRNA上决定一个特定氨基酸的碱基三联体,因此密码子中肯定不 含碱基 T。密码子共有 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 61种,而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 应的密码子,一种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终止密码子不能决定氨基酸,只能作为蛋白质 合成终止的信号。密码子在生物界中是通用的。 答案:C 18.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与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绝大多数酶是基因转录的重要产物 B.酶和基因都是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有些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相应代谢过程实现的 D.只要含有某种酶的基因,细胞中就有相应的酶 解析:大多数酶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只有少数酶(RNA)才是转录的产物。染色体的主要 成分是蛋白质和 DNA,此处的蛋白质是结构蛋白。基因表达具有选择性,有某种基因也不 一定能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 答案:C 19.艾滋病病毒属于 RNA 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它决定某性状的一段 RNA 含碱 基 A 23%、C 19%、G 31%,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 DNA中应含有碱基 T( ) A.23% B.25% C.31% D.50% 解析:由题意知,RNA分子中 U=1-(23%+19%+31%)=27%,则 A+U=50%。由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8 RNA逆转录形成的 DNA分子中也是 A+T=50%,而双链 DNA分子中 A=T,所以 T=25%。 答案:B 20.已知 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 为终止密码子。某原核生物 的一个信使 RNA碱基排列顺序如下: AUUCGAUGAC……(40个碱基)……CUCUAGAUCU,此信使 RNA控制合成的肽链中 含肽键的个数为( ) A.20个 B.15个 C.16个 D.18个 解析:在起始密码子 AUG与终止密码子 UAG之间共有 45个碱基,起始密码子决定一 个氨基酸,而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共 16个氨基酸,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链中有 15个肽键。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 50分) 21.(8分)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①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模板是亲代 DNA的________条链。 (2)逆转录酶催化________(填序号)过程,能进行该过程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 需要解旋酶的过程包括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 (3)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的最后阶段为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 )过程,场所是 ____________。 (4)在实验室中,科学家用链霉素可使核糖体与单链 DNA结合,来合成多肽。请用虚线 在图中表示这一过程。 解析:(1)①是 DNA的复制,模板是亲代 DNA的两条链,原料是 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 酸。 (2)逆转录酶是催化逆转录反应,即③,只发生于 RNA病毒中,DNA的复制和转录都 要先解旋,即都需要解旋酶。 (3)遗传信息表达的最后阶段是翻译,场所是核糖体。 (4)若单链 DNA也可指导蛋白质合成,则遗传信息也可由 DNA→蛋白质。 答案:(1)脱氧核苷酸 两 (2)③ RNA ①② (3)⑤ 核糖体 (4)提示:图中加一条虚线由 DNA 指向蛋白质 22.(8 分)美国某研究小组最近发现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合成了反义 RNA,反义 RNA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39 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 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癌变, 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称为________,在________中进行。 (2)与②过程直接有关的核酸除图中所示外还有________。 (3)与邻近基因或抑癌基因相比,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对是__________,如果细胞中 出现了杂交分子,则抑癌基因被沉默,此时__________(填序号)过程被抑制。 (4)抑癌基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干分析知①为转录过程,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②过程为翻译,翻译时除以 mRNA为模板外,还需要 tRNA 做“搬运工”,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而杂交分 子是由 RNA 形成的,故杂交分子中特有 A 与 U的碱基对;细胞中出现了杂交分子,则② 过程被抑制。抑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细胞的不正常增殖。 答案:(1)转录 细胞核 (2)tRNA (3)A-U ② (4)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 23.(10分)(2009·江苏高考)下图为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请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过程①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2)从图中分析,核糖体的分布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溴化乙啶、氯霉素分别抑制图中过程③、④,将该真菌分别接种到含溴化乙啶、 氯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线粒体中 RNA聚合酶均保持很高活性。由此可推测该 RNA 聚合酶由____________中的基因指导合成。 (4)用α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 RNA含量显著减少,那么推测α鹅膏 蕈碱抑制的过程是________(填序号),线粒体功能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 解析:(1)图中①为转录过程,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能量、酶和原料等物质。(2)由图可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0 知,除细胞质基质中含有核糖体外,线粒体也含有核糖体。(3)分析题意,线粒体中 RNA 聚 合酶均保持很高活性,可见不是通过线粒体中的过程③、④合成的,故应是由细胞核中基因 指导合成的。(4)细胞质基质中 RNA含量显著减少,说明α鹅膏蕈碱抑制的是细胞核中过程 ①,进而会对线粒体的功能产生影响。 答案:(1)ATP、核糖核苷酸、酶 (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核 DNA(细胞核) (4)① 会 24.(10分)人体内胆固醇含量的相对稳定对健康有重要意义。胆固醇是血浆中脂蛋白复 合体的成分,一种胆固醇含量为 45%的脂蛋白(LDL)直接影响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LDL可 以与细胞膜上的 LDL受体结合,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之后 LDL在溶酶体的作用下释放 出胆固醇。当细胞中胆固醇含量较高时,它可以抑制酶的合成和活性,也可以抑制 LDL受 体的合成。请结合下图细胞中胆固醇来源的相关过程回答: (1)①过程为________,催化该过程的酶主要是________。 (2)完成②过程需要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 3个)。 (3)脂蛋白是蛋白质和脂质的复合体,细胞中既是蛋白质加工又是脂质合成“车间”的 是____________(填细胞器)。 (4)当 LDL受体出现遗传性缺陷时,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过程为 DNA→RNA 的转录过程,需 RNA聚合酶。 (2)②过程为 mRNA→蛋白质的翻译过程,需模板、原料、酶、tRNA、能量等条件。 (3)内质网既是蛋白质加工又是脂质合成车间。 (4)LDL受体出现遗传性缺陷时,LDL的作用不能正常进行,故会使血浆中的胆固醇增 多,造成高胆固醇血症。 答案:(1)转录 RNA聚合酶 (2)模板、原料、能量、酶、核糖体、tRNA等 (3)内质网 (4)血浆中胆固醇增多(或血浆中脂蛋白增多),造成高胆固醇血症 25.(14 分)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的 RNA 病毒,HIV 侵染 T 淋巴细胞并繁殖新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1 一代病毒的过程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 (1)图中①表示病毒正在侵染 T淋巴细胞,进入寄主细胞的是病毒的________。 (2)遗传学上将过程②称为________。 (3)③和④的信息传递过程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 (4)若目前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 RNA,如果设计了以下实验来证明其遗 传信息的传递方向,请补充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结论。 实验步骤: ①将提取到的病毒 RNA均分为两份,放入试管 A、B; ②向试管A中加入一定量的核糖核苷酸和________酶,向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________ 和________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一段时间后,提取 A、B两试管中产物利用甲基绿、吡罗红试剂判断结果。 预期结果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HIV进入寄主细胞的是其 RNA。 (2)②过程为 RNA→DNA,因此为逆转录过程。 (3)③、④分别为转录和翻译过程。 (4)RNA 作为遗传物质,其遗传信息的传递可能是 RNA 复制,也可能是逆转录,因此 进行人工模拟 RNA复制和逆转录即可,但对照实验要注意变量唯一原则。预期结果结论; 若是 RNA复制则 A试管中产物应呈红色,B试管中产物不呈现红色;若 RNA进行逆转录, 则 B试管中产物应呈现绿色,A试管中产物不呈现绿色。 答案:(1)RNA (2)逆转录 (3)转录和翻译 (4)实验步骤:②RNA聚合 脱氧核苷酸 逆转录 预期结果结论:若 A试管中产物呈现红色,B试管中产物不呈现红色,则是 RNA复制 过程;若 B试管中产物呈现绿色,A试管中产物不呈现绿色,则是逆转录过程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2 一、选择题(每小题 2.5分,共 50分) 1.田间种植的三倍体香蕉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其变异不可能来自(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变化[来源:学优 gkstk] 解析:基因重组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而三倍体香蕉的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答案:A 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因某些原因使果蝇Ⅱ号染色体上的 DNA 分子缺失了一个 基因,这种变异属于( ) A.染色体变异 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 解析:DNA 分子缺失了一个基因,涉及基因数目的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而 基因突变是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答案:A 3.下图所示细胞代表四个物种的不同时期细胞,其中含有染色体组数最多的是( ) 解析:在一个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选项相同染色体有 3条,应分为 3个染 色体组;B选项 6条染色体两两相同,也应分为 3个染色体组;C选项无同源染色体,应为 1个染色体组;D选项相同染色体 4条,应分为 4个染色体组。 答案:D 4.人类苯丙酮尿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结构改变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数目改变 解析:人类苯丙酮尿症是将苯丙氨酸转变成酪氨酸的酶遗传缺陷造成的一种疾病,属于 基因突变范畴。 答案:A 5.下列变化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 A.玉米子粒播于肥沃土壤,植株穗大粒饱;播于贫瘠土壤,植株穗小粒瘪 B.黄色饱满粒与白色凹陷粒玉米杂交,F2中出现黄色凹陷粒与白色饱满粒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3 C.在野外的棕色猕猴中出现了白色猕猴 D.21三体综合征患者第 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 解析:A选项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而 B选项为基因重组,D选项中多了一条染色体, 属于染色体变异。 答案:C 6.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相同的 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C.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 D.细胞分裂的中期不发生基因突变 解析: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不同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是由环境决定的;一个 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在没有外来因素的影响时,基因突变多发生在分裂间期,如果有 外来因素影响,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任何时期。 答案:C 7.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C.纯合子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D.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解析: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C 8.右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上面的部分基因,下列选项的 结果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是( ) 解析:A中染色体缺失了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属于染色体片段的易位, 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中属于染色体片段颠倒,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中属于基因突 变(b→B)。 答案:C 9.利用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与利用月季花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相比, 关于其变异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4 A.前者不会发生变异,后者有很大的变异性 B.前者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后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前者一定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后者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D.前者一定不会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后者可能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 解析:扦插属营养繁殖的一种,不会发生基因重组,但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 异。种子繁殖属有性生殖,在产生种子的过程中,由于有基因重组,所以由种子发育形成的 个体与亲本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性。 答案:B 10.家系图中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Y染色体遗传病、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病、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的依次是( ) 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解析:①③中出现“无中生有”,为隐性遗传病;①中女性患者的父亲表现正常,属于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③中女性患者后代中男性全部患病,女性正常,女性患者的父亲患病, 可以判断最可能为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④中患者全部为男性,最可能为伴 Y染色体遗 传病;②中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为患者,可以判断最可能为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答案:C 11.下列遗传病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是( ) A.抗维生素 D佝偻病 B.原发性高血压 C.青少年型糖尿病 D.猫叫综合征 解析:原发性高血压和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猫叫综合征为染色体变异引 起的遗传病。 答案:A 12.(2011·安徽高考)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 的放射性同位素 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 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 细胞内的 131I可能直接( ) A.插入 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序列改变 B.替换 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解析:131I不能插入 DNA分子中,也不能替换 DNA分子中的碱基;大剂量的放射性同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5 位素 131I会导致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上皮细胞属于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后不会 遗传给下一代。 答案:C 13.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②单倍体只含有一条染色体 ③单倍体是含有本物种 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④单倍体只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 ⑤未经受精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 A.①⑤ B.③⑤ C.②③ D.④⑤ 解析:单倍体是指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是由未受精的卵细 胞发育形成的,人们对植物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也可得到单倍体。 答案:B 14.下列关于作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把两个小麦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杂交育种方法[来源:gkstk.Com] B.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 C.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一定是纯合的二倍体 D.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解析:在育种过程中,将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通常采用杂交育种选 育获得;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单倍体育种不能 产生新基因,因此不能形成抗病的水稻品种;单倍体若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经秋水仙素处理 后得到的植株是纯合的二倍体,若单倍体含有两个以上的染色体组,则加倍以后不一定是纯 合子;袁隆平采用杂交育种原理,选育出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 答案:A 15.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 )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解析:因为分裂间期所占周期时间长,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B项中可以 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在视野内看到二倍体和四倍体的细胞;C项中因为观察的标本已经 是死细胞,所以没法看到动态的变化;D项中低温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变异的原理是一样 的。 答案:C 16.(2010·新课标全国卷)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6 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 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 DNA序列 C.细胞的 DNA含量 D.细胞的 RNA含量 解析: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否为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 白花植株细胞中基因的不同,即基因的 DNA序列。 答案:B 17.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一项工作是测定人类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假定通过该 项技术测定了一个不含致病基因的正常人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和甲、乙、丙、丁四个表现型 正常的人对应的染色体,其结果如下表[表中未涉及的染色体的 DNA 与正常 DNA(未发生基 因突变的 DNA)的碱基排列顺序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染色体 正常人 甲 乙 丙 丁 11 ===== CTT ===== CAT ===== CTT ===== CAT ===== CTT 16 ===== ATT ===== ATT ===== GTT ===== ATT ===== GTT A.测定人类基因组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是要测定人的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 DNA序列 B.若上述四人中甲、乙为女性,丙、丁为男性,则甲和丁、乙和丙组成家庭更符合优 生要求 C.若符合优生要求的上述两家庭各生一女 A和一男 B,则 A、B婚配生出一个具有两 种病后代的概率是 1/256 D.若表中未标明碱基的那条链为模板链,则甲个体第 11条染色体上的 DNA转录成的 密码子为 CAU 解析:人的一个染色体组只含有 23条染色体,由于 X染色体和 Y染色体上的基因,存 在一部分不相同的区域,所以 X、Y染色体均需测序。由表中看出,发生的基因突变是:甲、 丙的第 11条染色体的基因,乙、丁的第 16条染色体基因。由于四人均表现正常,可见均为 隐性突变,设甲、乙、丙、丁四人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甲、丁 婚配生的女 A基因型为 AaBb的概率为 1/4,乙、丙婚配生的男 B基因型为 AaBb 的概率为 1/4,A、B婚配所生后代两病兼患基因型为 aabb,概率为 1/16×1/4×1/4=1/256。 答案:A 18.下面是某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该片段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异亮氨酸 —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 AUA)。如果箭 头所指碱基对 T—A缺失,该片段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7 ↓ —ATACGGGAGGCGGATGTC— —TATGCCCTCCGCCTACAG— ↑ A.—异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 B.—异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谷氨酸— C.—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 D.—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 解析:由于题干中所给的密码子较少,所以应从原有的题干序列中找寻氨基酸与密码子 的对应关系,从左侧“ATA”对应“AUA”密码子开始向右读,缺少“T-A”后,使此处密码 子变为“GAG”,它与第三个密码子是相同的。 答案:B 19.(2010·江苏高考)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 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 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 解析:据题意可知,该植株发生基因突变之后当代性状就改变了,由此推出该基因突变 属于显性突变,该植株为杂合子;该植株为杂合子,自交后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子;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是两种不同的变异,不可以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来判断基因突变的 位置;D项中仅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而没有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故得到的是高度不育 的单倍体植株。 答案:B 20.(2011·江苏高考)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是(多选)( ) A.DNA 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都有 DNA 的复制,在 DNA 复制的过程中可能发 生基因突变;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故只有减数分裂过 程中能发生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都可以 发生,引起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部分 片段则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引起的变异为基因重组;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8 裂的后期,都可能发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的分离异常,引起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答案: ACD 二、非选择题(共 50分) 21.(9 分)下图 1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 2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 谱图(控制基因为 B与 b),请据图回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 GAA,GAG)。 (1)α链碱基组成为____________,β链碱基组成为____________。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对)的________改变, 这一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在________时。 (3)Ⅱ6基因型是________,Ⅱ6和Ⅱ7婚配后生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要保证Ⅱ9 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________。 (4)假设两种纯合突变体 X和 Y都是由控制某一性状的 A基因突变产生的,检测突变基 因转录的 mRNA,发现 X第二个密码子中的第二个碱基由 C变为 U,Y在第二个密码子的 第二个碱基前多了一个 U。与正常个体相比,________突变体的性状变化可能更大,试从蛋 白质水平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 DNA分子中 GTA对应α链 CAT,β链以α链为模板互补碱基为 GUA。 (2)从图 1看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的种类改变(T A → A T ), 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在 DNA复制时期。 (3)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6与Ⅱ7生有病Ⅲ10,可见Ⅱ6、Ⅱ7基因型均为 Bb, Bb×Bb→1 4 bb(患病),而生男孩概率为 1 2 ,所以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1 8 。要保证Ⅱ9子女不患此 病,理论上应与基因型为 BB的男子婚配。 (4)X突变体是碱基种类改变,对应氨基酸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但其他氨基酸一般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49 不会改变,Y突变体是碱基数目多了一个 U,Y突变的结果可能使氨基酸种类、序列等发生 改变,其改变量大。 答案:(1)CAT GUA (2)种类 DNA复制 (3)Bb 1/8 BB (4)Y Y突变体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比 X突变体可能更多(或: X突变体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可能只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Y突变体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 可能从第一个氨基酸后都改变) 22.(8分)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 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4条。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 (1)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______的植株。 (2)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 现________(填“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________(填“结实”或“不结实”),体细 胞染色体数为________条。 (3)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能发育成植株,该植株花粉表现________(填“可 育”或“不育”),结实性为________(填“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________。 (4)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 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择以上两种植株中的________植株。 解析:(1)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 应取自基因型为 RrBb 的植株。 (2)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能够进 行减数分裂形成可育的配子,因此二倍体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4,其花粉表现为可育, 能够结实。 (3)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体细胞)能发育成植株,该植株花粉可育,能够结 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4。 (4)自然加倍植株(纯合子)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因此为获得稳定 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自然加倍植株。 答案:(1)RrBb (2)可育 结实 24 (3)可育 结实 24 (4)自然加倍 23.(12分)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那么,用一 定时间的低温(4℃)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呢?请就 低温对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影响是否与秋水仙素的影响相同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材料用具:长出根尖的洋葱(2N=16)若干,培养皿若干,清水,冰箱,2%的秋水仙素 溶液。 (1)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取 3个洁净的培养皿,分别标号为 1、2、3。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 3组根尖分别制成装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经过不同处理的根尖细胞内染色 体数目。 (3)结果预测与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以“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引出要探究的课题。由实验目的可知,本实 验应设立 3个环境:①常温下;②低温下;③秋水仙素处理。而这里最易被忽视的是第①组 常温状态(空白对照)。将 3个状态下的实验结果相对比便可得出结论。 答案:(1)低温同秋水仙素一样,可以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低温能够影响酶 的活性(或纺锤体形成),使细胞不能正常进行有丝分裂 (2)②将 3组生长状况相同的洋葱根尖分别放入 3个培养皿中,其中 1号放在室温下,2 号放在 4℃冰箱中,3号放在滴加了 2%的秋水仙素的溶液中,同样处理 12 h (3)①若 1号和 2 号相同,染色体数目没有改变,则低温不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 倍 ②若 2号和 3号一样,染色体数目加倍,则低温可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4.(6分)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关于“调查人群中某项性状的遗传”的课题方案如下。 (1)调查流程: ①确定调查的性状、目的和要求:下列________项不能作为调查性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来源:学优 gkstk] A.能否卷舌 B.发际形状 C.体重 D.血型 ②制订调查计划:小组选择发际形状后,将下表发到同学手中填写。 家庭成员发际形状调查表 性状 祖 父 祖 母 外 祖 外 祖 父 亲 母 亲 兄弟 姐妹 自 己A1 A2 A3 B1 B2 B3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1 父[来 源:GKSTK.Com] 母 发 际 V型 直型 说明:请在上表亲属的相应性状(能够了解到的)的空格中打上“√”。 请指出本表的不足之处,并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施调查活动:同学根据自己家庭情况如实填写。 ④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撰写调查报告。 (2)结果分析 ①在家庭调查中可依据________和调查数据判断显隐性。 ②调查结论如与权威数字相差很大,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遗传病的调查一般先确定调查目的、性状等;再制订科学的调查计划,调查人群 基数要大,要随机、真实,数据统计表要合乎要求;调查结束后要统计数据,得出结论。 答案:(1)①C 该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②“自己”一栏,应要求填写性别 ④整理、分析统计结果 (2)①性状分离现象 ②调查的群体太小、取样不随机、表格填写不真实、统计出错等(任写出合理的两项即 可) 25.(15分)据报道,在全球范围内存在近百例“狼人”,他们全身 96%以上面积覆盖着 浓密的毛发,看上去非常像传说中的“狼人”,但实际上他们患有一种罕见的病症——先天 全身多毛症。日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示了这种奇特病症的根源在于染色体变异。研究人员 扫描了 16位包括多毛症患者和他们未患有多毛症亲属的基因,并对先天全身多毛症家族病 史的家庭进行了分析,发现他们体内 17号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患者亲属体内 17号染 色体缺失了 50万~90万个 DNA碱基对,而多毛症患者却缺失了 140万个 DNA 碱基对。 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研究证明先天全身多毛症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染色体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生物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罕见的先天全身多毛症虽然给患者及家人带来了痛苦,但对研究人类遗传病具 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引起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很多,辐射与化学药物是导致染色体变异的重要原因。用硫 酸铜溶液(质量浓度 300 mg/L)培养蚕豆种子,发现萌发的幼苗根尖细胞中出现微核(在有丝 分裂间期,可在细胞核附近看到一到几个很小的圆形结构,这就是微核,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2 的结果);微核率是出现微核的细胞数与观察的细胞总数之比,因此微核率可以用来评价环 境诱变因子对生物遗传物质损伤程度的指标。请利用萌发的蚕豆种子,200 mg/L、250 mg/L、 300 mg/L、350 mg/L、400 mg/L不同浓度梯度的硫酸铜溶液,设计实验探究诱变因子的剂量 与生物遗传物质损伤程度的关系。 ①实验步骤: a.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蚕豆种子平均分成若干组。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取萌发的幼苗根尖制成装片进行观察。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及结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先天全身多毛症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分为染色体结 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由题意可知,17号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因此属于染 色体的结构变异。 (2)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区别是: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是染色体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 (3)这种罕见的先天全身多毛症虽然给患者及家人带来了痛苦,但对遗传学的临床研究、 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指导优生优育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4)利用萌发的蚕豆种子,200 mg/L、250 mg/L、300 mg/L、350 mg/L、400 mg/L不同浓 度梯度的硫酸铜溶液,设计实验探究诱变因子的剂量与生物遗传物质损伤程度的关系,在设 计实验时注意等量原则、对照原则、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分析要全面、条理、准确、规 范。 答案:(1)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2)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的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是染色体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 改变 (3)遗传学的临床研究、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指导优生优育等 (4)①b.分别用等量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处理对应组的蚕豆种子 d.统计并计算不同处理组的微核率 ②a.若蚕豆根尖的微核率随硫酸铜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多,说明诱变因子剂量与生物遗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3 传物质的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或成正比) b.若蚕豆根尖的微核率随硫酸铜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诱变因 子剂量与生物遗传物质的损伤程度没有关系 一、选择题(每小题 2.5分,共 50分) 1.下列哪项不属于拉马克的进化观点( ) A.用进废退 B.获得性遗传 C.环境改变引起生物变异 D.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 解析:拉马克的主要观点如下:物种是可变的,所有现存的物种,包括人类都是从其他 物种进化、繁衍而来的;生物本身存在由低级向高级逐渐进化的内在趋势;环境变化是物种 变化的原因,并把生物进化的原因总结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两个原则。自然选 择决定进化方向属于达尔文的观点。 答案:D 2.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生存斗争仅指种内斗争 B.不遗传的变异在进化上是有意义的 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D.生物的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生存斗争不仅指种内斗争,还包括种间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不 遗传的变异在进化上是没有意义的;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 方向。 答案:C 3.育种专家用高秆抗锈病水稻与矮秆不抗锈病水稻杂交,培育出了矮秆抗锈病水稻, 这种水稻出现的原因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条件的改变 解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答案:B 4.基因工程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原理分别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4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解析: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和多 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B 5.育种专家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改良某些农作物的原有性状,其原因是诱变育种( ) A.提高了后代的出苗率 B.提高了后代的遗传稳定性 C.产生的突变大多是有利的 D.能提高突变率以供育种选择 解析:诱变育种就是在人为条件下,使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发生改变,然后从突变中选 择人们所需的优良品种。而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多方向性等特点,因此,只有通过人工方 法来提高突变频率产生更多的变异,才能从中获取有利性状;而出苗率的大小是由种子胚的 活性决定的,后代遗传稳定性是由 DNA稳定性等决定的。 答案:D 6.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 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 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B.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繁殖能力弱[来源:学优GKSTK] C.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 解析:蟹的体色有多种表现型是生物变异的结果,某一性状的出现不是新形成的适应性 更强的性状。中间体色的个体数目明显占优势是因为与环境相适应(容易获得食物,不容易 被天敌捕食等),某种性状的生物个体数目少不是某一固定因素造成的。 答案:A 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控制作用的是 DNA的多样性 B.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 4种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 C.生物界的多样性是由蛋白质的多样性体现的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5 解析: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具有多样性。 答案:B 8.(2010·山东高考)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解析: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实质在 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而不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 变异所决定。 答案:D 9.(2012·海南高考)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 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解析:基因突变率虽然低,但却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生物的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不同,表现型相同,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同; 也可能表现型不同,对环境的适应性也不同。环境发生的变化如果影响到某些基因型,由于 环境的选择作用,就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如果环境发生的变化不影响种群中各基因型 的适应性,也可能不起选择作用,使基因频率不变。因为只有种群内个体之间才有基因交流, 所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非群落。 答案:D 10.(2011·广东高考)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 有超强耐药性基因 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 β-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双 选)( ) A.定向突变 B.抗生素滥用 C.金属 β-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 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他细菌获得耐药基因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抗药性的产生是由于抗生素滥用对耐药基因进 行定向选择,且耐药基因所表达的酶能使多种抗生素失活,B、C正确;超级细菌是原核生 物,无染色体,D错误。 答案:BC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6 1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B.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虎狮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D.若一种群中 BB 个体占 81%,Bb 占 18%,bb 个体占 1%,则在基因库中 B 的频率 为 90% 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定的;“虎狮兽”不能产生后代, 因此尽管母虎和雄狮可以交配,但仍存在生殖隔离;由所提供基因型频率可以计算出 B 的 频率为 90%。 答案:D 12.用现代生物技术能制造出新的生物品种,这主要是由于 ( ) ①现代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完成高频率的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②现代转基因技术可迅速改变生物的基因组 ③现代生物技术可迅速使新品种形成种群 ④现代技术可使新品种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现代生物技术能加速实现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组的改变、生物的繁殖,进 而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答案:A 13.用纯合的高秆抗锈病水稻(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水稻(ddtt)进行育种获得纯合矮秆 抗锈病水稻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 F1,F1再自交得 F2,然后再选育;另一种方法是用 F1 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 F2中,重组类型占 5/8 B.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占 2/3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 F1基因型是 DdTt,F1自交得 F2,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得 F2中重组类型占 3/8。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 1/4。后一种方法 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答案:C 14.下表关于基因工程中有关基因操作的名词及对应的内容,正确的组合是( ) 选项 供 体 剪 刀 针 线 运载体 受 体 A. 质粒 限制性 DNA连 提供目的基 大肠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7 内切酶 接酶 因的生物 菌等 B. 提供目的基 因的生物 DNA连 接酶 限制性 内切酶 质粒 大肠杆 菌等 C. 提供目的基 因的生物 限制性 内切酶 DNA连 接酶 质粒 大肠杆 菌等 D. 大肠杆菌等 DNA连[来源:学优 gkstk] 接酶 限制性 内切酶 提供目的基 因的生物 质粒 解析:供体是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受体是接受目的基因的生物,剪刀是限制酶,针线 是 DNA连接酶,常用的运载体是质粒。 答案:C 15.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实现了物种间的 DNA重组 B.全过程都在细胞外进行 C.可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D.可能通过对天然基因库的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带来不利 解析:基因工程实现了物种间的 DNA重组,可定向改造生物性状,可能对生物圈的稳 态带来不利,但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答案:B 16.上海医学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人白蛋白基因的转基因牛。他们还研究出一 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药物蛋白含量提高了 30多倍。 以下与此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转基因动物”是指体细胞中产生新基因的动物 B.“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指设法使牛的乳腺细胞中含有更多的人白蛋白基因 C.只在转基因牛乳汁中才能获取人白蛋白,是因为人白蛋白基因只在牛乳腺细胞中是 纯合的 D.转基因牛的肌肉细胞中也有人白蛋白基因,但不发生转录、翻译,故不合成人白蛋 白 解析:动物的新基因既可来自基因工程,也可来自基因突变;因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 细胞时用的受体细胞是受精卵,所以含有转基因的受精卵在形成个体时,所有细胞都会含有 转入的基因。但在机体发育过程中,基因要进行选择性表达。 答案:D 17.现有三个番茄品种,A种的基因型为 aaBBDD,B种的基因型为 AAbbDD,C的基 因型为 AABBdd,三种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若通过杂交筛选育种要获得 aabbdd植株,且每年只繁殖一代,至少需要的时间为(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8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解析:aaBBDD×AAbbDD―→AaBbDD一年; AaBbDD×AABBdd―→AaBbDd一年; AaBDd――→ ⊗ aabbdd一年; 种植 aabbdd种子一年,得 aabbdd植株; 所以需要 4年的时间。 答案:C 18.已知玉米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 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 F1。右图为 F1植株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的部分染色体(即与上述两对基因有关的 染色体)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 B.该细胞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正常情况下,2号染色体上有 r基因 D.该细胞发生的变异为可遗传变异[来源:学优] 解析:图中染色体变化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且每一极的染色体均有同 源染色体,故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正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是复制而来的,应 完全相同,但 1、5号却出现了不同(D、d),故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为可遗传变异。有丝 分裂过程中不可能有基因重组。[来源:学优] 答案:B 19.在对某工厂职工进行遗传学调查时发现,在男女各 400名职工中,女性色盲基因的 携带者为 30人,患者为 10人,男性患者为 22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 A.4.5% B.5.9% C.6% D.9% 解析:X染色体数目=400×2+400=1 200,色盲基因数目=30+10×2+22=72,则 色盲基因频率为 72/1 200×100%=6%。 答案:C 20.在某作物育种时,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再将③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下 列分析错误的是(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59 A.由③到④过程一定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⑤×⑥的育种过程中,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若③的基因型为 AaBbdd,则⑧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1/4 D.由③到⑧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 解析:由③到④过程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不存在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 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 50分) 21.(6分)如图所示为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E、F为六个物种,请 据图回答: (1)已知甲岛上 B物种为有翅蝉,过了相当长时间后,逐渐演化成了残翅蝉 E和超长翅 蝉 F,请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结合甲岛上多风的自然条件推测甲岛上 B物种演化的过 程。 (2)甲岛上 B物种偶尔有一次乘着季风,飞到了乙岛上,试分析 B物种进入乙岛后可能 会给乙岛上 C物种带来的影响? (3)B演化为 E、F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多风的环境下,B物种的变异个体中,只有能够抵御海风的超长翅蝉 F和残翅 蝉 E能够生存下来,其余的会被大风吹到海里而遭淘汰。B物种作为外来物种,有可能和 C 物种和谐共处,也有可能因为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还有可能会把当地的物种淘汰,成为该 岛的优势物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答案:(1)甲岛上 B物种通过大量繁殖,产生了大量的新个体,新个体中含有许多新的 变异性状,其中,只有超长翅的 F物种和残翅的 E 物种在甲岛多风的环境中能够适应环境 而生存下来,其他的被淘汰。 (2)甲岛上 B物种到达乙岛上后,可能面临以下情况:一是与 C物种和谐相处,共同发 展;二是与 C物种形成竞争,并被淘汰;三是与 C物种形成竞争,最终处于优势,淘汰 C 物种。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0 (3)出现生殖隔离 22.(9分)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 2006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果之一是将偃 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 小偃 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 杂种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 (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 F1不育,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要 使 其 可 育 , 可 采 取 的 方 法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得到的可育后代是几倍体?________________。 (2)假设普通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得到的 F1可育但更像偃麦草,如果要选育出具有更多普 通小麦性状的后代,下一步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 (3)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 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见下图),请在下面填出下图中相应的生物学名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六倍体和二倍体杂交得到的子代是不育的,因为 F1联会紊乱,产生正常配子 的概率很小;要想使这个个体可育,通常的办法就是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2)为了使杂交后代的性状更像小麦,应让后代不断和普通小麦杂交,这样后代中的小麦遗 传物质就会占有较高比例。(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①突 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②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③隔离导致物种的 形成。 答案:(1)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形成可育配子的概率很小 使用一定浓度的 秋水仙素对幼苗或正在发芽的种子进行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八倍体 (2)将杂交后代与普通小麦反复杂交 (3)①突变和基因重组(或可遗传的变异) ②种群基因频率 ③生殖隔离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1 23.(10分)如图为四种不同的育种方法,分析回答: (1)图中 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方式,一般从 F2开始选种,从 F2以后一般 采用________的方法来获得可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2)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新品种,最好采用__________育种方法。请用图中字母和 箭头说明该育种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 A→D 方向和 E方向培育成的新品种,本质上的区别是:前者____________, 后者____________。 (4)E 和 F 都是在种子或幼苗期进行处理,处理所引起的变化都发生在细胞的 ____________生理过程中。 (5)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利用上述育种方法选择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都能定向改变该种群的________,导致该种群按一定方向发展进化。 解析:图中 A是杂交,B是花药离体培养,C 是秋水仙素处理,D是 F1自交,E是人 工诱变,F是秋水仙素处理(多倍体育种),即图中 A→D是杂交育种,A→B→C→G→H是 单倍体育种,E是诱变育种,F是多倍体育种。 答案:(1)自交 (2)单倍体 A→B→C→G→H (3)只是出现了新的基因型 出现了新的基因 (4)有丝分裂 (5)基因频率 24.(15分)太空中的空间环境可为生物的变异提供条件,如利用飞船搭载了蚕卵、鸡蛋、 猪精液、农作物种子、植物种苗等,进行有关空间生命的科学研究。 (1)在挑选航天员时,航天员的遗传特征不容忽视。研究表明,有些人由于遗传方面的 原因对宇宙辐射特别敏感,一旦受到辐射就容易出现严重的反应,甚至产生________导致癌 症。如图为对宇宙辐射特别敏感病的遗传系谱图(假定对宇宙辐射特别敏感病由单基因控 制),其中Ⅳ15已被有关部门初步确定为我国航天员人选,尽管其综合条件优越,但航天医 学工程问题专家却谨慎地表示不乐观,原因是Ⅳ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还需进一 步做基因检测。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2 (2)“神舟七号”所搭载的上述物种可用于基因结构改变的研究,猪精液可以吗?为什 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飞船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刚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马铃薯常用的品种是杂合子,农业生产常用块茎繁殖。如果选马铃薯种子也搭乘飞 船经太空返回后得到了淀粉少而不抗病(Aabb)和淀粉多且抗病(aaBb)的品种,要选育出淀粉 少、抗病(AaBb)的马铃薯新品种,试设计育种方案。(写出思路过程即可)[来源:学优] 解析:(1)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由于Ⅲ9和Ⅲ10不患病而Ⅳ16为患者则此遗传病为隐 性遗传病,Ⅱ8患病,而Ⅲ14正常,故该遗传病不可能为伴 X隐性遗传病,应为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病,所以Ⅳ15可能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2)、(3)基因突变最易发生在 DNA复制时,因为 DNA解旋后结构不稳定易使碱基对发 生变化,而 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周期的间期。 (4)首先让淀粉少而不抗病毒和淀粉多且抗病毒的两种杂交,得到种子后种植,从中选 出淀粉少、抗病毒(AaBb)品种,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 答案:(1)基因突变 有 2/3的可能性携带对宇宙射线敏感病致病基因 (2)不可以。因为精子是经减数分裂产生的,不再分裂,不适于基因结构改变的研究 (3)刚萌发的种子细胞分裂旺盛,在间期 DNA复制时基因易发生突变 (4)淀粉少抗病马铃薯的选育过程如下: 第一代 Aabb×aaBb ↓ 第二代 AaBb,Aabb,aaBb,aabb 种子种植,选出淀粉少、抗病(AaBb)品种 ↓ 第三代 AaBb―→用块茎无性繁殖 25.(10分)(2011·广东高考)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 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拟用以下方法控制病 毒的传播。 (1)将 S 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 S 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 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 S 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 __________细胞。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3 和__________。 (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 A 基 因或 B 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 A 基 因频率是________,F2群体中 A 基因频率是________。 (3)将 S 基因分别插入到 A、B 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图),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 野生型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获得转基因动物,受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如果转基因成功,目的基因(S 基 因)能进行复制和表达,所以在蚊子体内可检测出 S基因、S蛋白以及 S基因转录的 mRNA。 (2)AABB×aabb,F1的基因型为 AaBb,所以 F1中 A 基因的频率为 50%,F1随机交配,F2 中有致死现象,即基因型为 A-bb(3/16)和 aaB- (3/16)的个体死亡,则 F2 存活个体中 AA∶Aa∶aa=3∶6∶1,故 F2中 A基因的频率为 60%。(3)群体中 S基因频率逐代升高,而 S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以抑制蚊子体内病毒的增殖,使蚊子体内的病毒平均数逐代减少。 答案:(1)受精卵 S基因 S基因的 RNA S蛋白 (2)50% 60% (3)下降 群体中 S基因频率逐代升高,而 S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以抑制蚊子体内病毒 的增殖 一、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50分) 1.(2010·广东高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B.每种氨基酸仅由一种密码子编码 C.DNA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DNA是蛋白质合成的间接模板,直接模板是 mRNA;有的氨基酸可以由几种密 码子编码;DNA复制是基因的传递过程,而转录和翻译才是基因的表达过程;绝大多数生 物以 DNA为遗传物质,所以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D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4 2.(2012·江苏高考)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 F1的基因型 D.F2的 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解析:配子形成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若两对基因控制 一对相对性状,则非等位基因之间可存在相互作用;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的基因组成不同, 但都表现出显性性状;测交实验可以用于检测 F1的基因型,也可用于判定 F1在形成配子时 遗传因子的行为;F2出现 3∶1的性状分离比依赖于多种条件,如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 基因控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所有胚胎成活率相等、群体数量足够多等。 答案:D 3.下列不属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证据的是( ) A.基因有完整性和独立性,但染色体的结构会发生变化,从染色体转变成染色质 B.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C.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都会发生自由组合 解析: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是同一物质在不同细胞时期的不同形态,都具有完整性和 独立性。 答案:A 4. 马与驴杂交所得的骡子一般都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这是因为( ) A.骡子的基因发生了重组 B.骡子的染色体结构发生了变异 C.骡子的染色体数目不稳定 D.骡子的染色体联会紊乱 解析:马的体细胞有 64条染色体,驴的体细胞有 62条染色体,马和驴杂交的后代—— 骡子的体细胞内有 63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答案:D 5.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 DNA和 RNA;病毒 体内含有 DNA或 RNA,下表表示各种生物中核酸、核苷酸、碱基、五碳糖种类数。其中正 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生物 (细胞) 烟草叶 肉细胞 烟草花 叶病毒 T4噬菌体 豌豆根 毛细胞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5 核酸 2 1 1 2 核苷酸 2 4 4 8 碱基 5[来源:GKSTK.Com] 4 4 5 五碳糖 2 2 1 1 解析:细胞内有 DNA和 RNA两种核酸,含氮碱基有 A、G、C、T、U 5种,核苷酸有 8种,五碳糖有 2种;病毒内含有 DNA或 RNA,只含其中的一种核酸,含氮碱基有 A、G、 C、T(或 U)4种,核苷酸有 4种,五碳糖有 1种。 答案:C 6.格里菲思(F.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 ) A.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 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解析: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 S 型细菌体内有促进 R型细菌转化成 S型细菌的转化因 子,但没有证明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答案:D 7.诱变育种有很多突出优点,也存在一些缺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结实率低,发育迟缓 ②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因而加快育种进 程 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④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⑤有利个体不多, 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 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 解析:结实率低、发育迟缓、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是多倍体的特点。 答案:B 8.生物世界广泛存在着变异,人们研究并利用变异可以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 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式是( )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杂交筛选技术培育出高产的超级稻 B.用 X射线进行大豆人工诱变育种,从诱变后代中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 C.通过杂交筛选和人工染色体加倍技术,成功培育出抗逆能力强的八倍体小黑麦 D.把合成β胡萝卜素的有关基因转进水稻,育成可防止人类 VA缺乏症的转基因水稻 解析: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转基因技术和杂交筛选技术可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 会产生新的基因。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6 答案:B 9.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 1 C.基因型为 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 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中 解析:基因频率的改变才能说明物种进化;Aa自交后代,A的基因频率始终等于 a的 基因频率;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原因是伴 X隐性遗传时,男性只要有色盲基因就患 病,而非色盲基因频率在男女群体中不同。 答案:B 10.在艾弗里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 DNA酶处理从 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DNA并与 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 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 A.证明 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 S型活细菌的 DNA B.补充 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可以直接证明 S型菌 DNA不是促进 R型菌转化为 S型菌的因素 D.与“以 S型菌的 DNA与 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解析:该步骤是艾弗里完成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重要步骤,其作用是与 S 型菌中完整的 DNA进行转化作对照。 答案:D 11.用 15N标记含有 100个碱基对的 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 60个,该 DNA分子在 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 A.含有 15N的 DNA 分子占 1/8 B.含有 14N的 DNA分子占 7/8 C.第四次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20个 D.复制结果共产生 16个 DNA分子 解析:由于 DNA 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经过四次复制形成 16 个 DNA 分子,有 2 个 DNA分子中一条链含有 15N,另一条链含有 14N,其余 14个 DNA 分子两条链全部含有 14N, 因此所有的 DNA分子都含 14N,该 DNA分子中含有胞嘧啶 60个,由此计算出含有鸟嘌呤 60 个,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各有 40 个,第四次复制过程中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 40×(24-1)=320个。 答案:B 12.下列有关某雄性动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7 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 2对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 2对姐妹染色单体 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 8条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动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 解析:图中的四个细胞①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③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②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④属于精细胞。该生物正常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4条。 答案:D 13.(2011·天津高考)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 如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 DNA 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 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B.c~d 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C.e 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 D.f~g 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解析:由题图 DNA 的变化特征可推出 a~b为有丝分裂过程,该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 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d 为有丝分裂的分裂期,且之前已经用秋水仙 素处理,故在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加倍;玉米是二倍体,其单倍体中的基因经复制形成的基 因和原来的基因完全一样,e 点后的细胞为纯合体,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f~g 为有丝分裂末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分离。 答案:D 14.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右图 为此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示意图(白化病基因 a、色盲基因 b)。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此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 2个染色体组 B.在形成此精原细胞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C.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母亲 D.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3/8 解析: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与体细胞相同,含有 2个染色体组;形成精原细胞的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8 过程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出现四分体;患病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母亲;该男性的基 因型为 AaXbY,正常女性为基因型为 AaXBXb,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3/16。 答案:D 15.某生物的基因型为 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 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则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解析:由 AaBB获得 AABB时,可以用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措施;获 得 aB时,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 AaBBC 时,多了一个外源基因, 所以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 AAaaBBBB时,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用多倍体育种的方法。 答案:B 16.已知某个核基因片段碱基排列如图所示: ①—GGCCTGAAGAGAAGA— ②—CCGGACTTCTCTTCT— 若该基因由于一个碱基被置换而发生改变,氨基酸序列由“—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 —赖氨酸—”变成“—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脯氨酸的密码子是 CCU、 CCC、CCA、CC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 GAA、GA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 AAA、AAG;甘 氨酸的密码子是 GGU、GGC、GGA、GG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导致了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B.翻译上述多肽的 mRNA是由该基因的①链转录的 C.若发生碱基置换的是原癌基因,则具有该基因的细胞一定会癌变 D.若上述碱基置换发生在配子中,将不能传递给后代 解析:上述过程为基因突变的过程,由于谷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为 GAA、GAG,它与 DNA的非模板链是相同的,与模板链是互补的,所以②链是模板链。由于突变没有引起氨 基酸数目改变,所以为碱基替换。癌症的发生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突变积累的结 果。若上述碱基置换发生在配子中,将有可能传给后代。 答案:A 17.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 2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69 ①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②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③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 ④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由甲图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序变化可知,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该变异既可以发 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也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乙图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没 有平均分配而导致的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均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 到。 答案:C 18.下列有关图中的生理过程(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是( ) A.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有转录和翻译 B.①链中(A+T)/(G+C)的比值与②链中此项比值相等 C.一种细菌的③由 480个核苷酸组成,它所编码的蛋白质的长度一定为 160个氨基酸 D.遗传信息由③传递到⑤需要 tRNA作工具 解析:图中以 DNA的一条链②为模板合成链③的过程,应为转录,因此③为 mRNA。 ③与④结合形成多肽链⑤,该过程为翻译;(A+T)/(G+C)为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该比例 在两条互补链中相等;遗传信息由③传递到⑤的过程为翻译,需要 tRNA 转运氨基酸;③由 480个核苷酸组成,即 160个密码子,这些密码子中有不决定氨基酸的终止密码子,因此编 码的蛋白质长度应小于 160个氨基酸。 答案:C 19.下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70 A.小鼠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该小鼠种群的进化 B.X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D.Z表示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种产生 解析:生物性状的改变有可能仅是环境的改变引起的,并不一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 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所以生物不一定进化;X代表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三个 方面,它们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Y表示自然选择,会淘汰不利性状,决定了生物进化 的方向;Z表示生殖隔离,它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答案:C 20.一对黑色豚鼠生了一白、一黑两只小豚鼠,若这对豚鼠再生两只小豚鼠,一只为黑 色、一只为白色的概率是( ) A.1/4 B.3/8 C.3/16 D.7/16 解析:由题意一对黑色豚鼠生了一白、一黑两只豚鼠,可推断出亲代均为杂合子 Aa, Aa×Aa→1AA∶2Aa∶1aa。再生一只黑色豚鼠的概率为 3/4,一只白色豚鼠的概率为 1/4, 生下一只黑色、一只白色有两种情况:①先生一黑色后生一白色的概率为 3/4×1/4=3/16, ②先生一白色后生一黑色的概率为 1/4×3/4=3/16。所以生下一只黑色、一只白色的概率为 3/16+3/16=3/8。 答案:B 21.某生物的三对等位基因(A和 a、B和 b、E和 e)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 因 A、b、e 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经一系列 转化变为黑色素。假设该生物体内黑色素的合成必须由无色物质转化而来,如图所示: 现有基因型为 AaBbEe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 A.1/64 B.8/64 C.3/64 D.27/64 解析:黑色个体的基因型是 A__bbee,则 AaBbEe×AaBbEe 产生 A__bbee 的概率为 3/4×1/4×1/4=3/64。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71 答案:C 22.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黑人含量最多,白人含量最少。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 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 a,B和 b)控制;显性基因 A和 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 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 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分别为 ( ) A.9种,1∶4∶6∶4∶1 B.3种,1∶2∶1 C.9种,9∶3∶3∶1 D.3种,3∶1 解析:据题意,AABB(纯种黑人)×aabb(纯种白人)―→AaBb×AaBb―→1/16AABB∶ 4/16(AABb+AaBB)∶6/16(AAbb+AaBb+aaBB)∶4/16(Aabb+aaBb)∶1/16(aabb),即子代可 能出现 9种基因型,5种表现型,依肤色由深到浅的比例为 1∶4∶6∶4∶1。 答案:A 23.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来源:GKSTK.Com]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进化的必要条件[来源:学优 gkstk] C.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解析:若地理隔离时间足够长,使种群间的基因库差异较大时,可导致生殖隔离进而形 成新物种,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要经过地理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 变,不一定要经过隔离。环境对不定向的变异起选择作用。 答案:C[来源:学优] 24.在欧洲的人群中,每 2 500人就有一个患囊状纤维变性的患者,此病为常染色体上 的 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现有一男性携带者与一表现正常的女性婚 配,其后代出现此病的概率是( ) A.1/100 B.49/5 000 C.1/50 D.1/102 解析:设人群中正常者(AA)概率为 p2,患者(aa)概率为 q2,根据遗传平衡定律:q2=1/2 500, 得 q = 1/50 , p = 49/50 。 该 婚 配 女 子 为 携 带 者 的 概 率 = 2pq/(p2 + 2pq)= (2×49/50×1/50)/(2×49/50×1/50+492/502)=2/51。所以根据遗传规律两者婚配所生病孩的概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72 率=1/4×2/51=1/102。 答案:D 25.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 和 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③→⑥过程与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解析:分析题图,①→②过程和①→④→⑤过程为杂交育种过程,但培育目标不同,前 者是为了获得 AAbb个体,后者是为了获得 aaBB个体。杂交育种操作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⑦过程是多倍体育种过程;③⑥表示的单倍体育种过程,其中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 培养;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②过程发生的变异为基因重组,发 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⑦的变异发生于有丝分裂前期。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 50分) 26.(7 分)下图一是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2n=4条), 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如图二是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请据图回 答。 [来源:学优] (1)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处于减数分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73 裂过程的是__________,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最多的是 __________。 (2)图二数学模型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段可 以表示图一中________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变化。 (3)m 所代表的数值是________。 解析:(1)由甲图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动物。甲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期图,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乙图为有丝分裂后期图,细胞内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丙图 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精细胞。 (2)bc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bc段可以表示图一中乙细 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变化。 (3)由于图二是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体细胞内有两个染色体组, 而 m 是相对值,因此其代表的数值为 2。 答案:(1)精细胞 甲、丙 甲、乙 乙 (2)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乙 (3)2 27.(10 分)(2010·海南高考)某动物种群中 AA、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3、0.4 和 0.3,请回答: (1)该种群中 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_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__、不发生 __________、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 aa的 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 ____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 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 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 AA、Aa和 aa的 基因型频率__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解析:(1)因为 AA=0.3、Aa=0.4、aa=0.3,所以 a=0.4×1/2+0.3=0.5;由 a=0.5, 可以计算出后代中 aa的基因型频率是(0.5)2=0.25,且该基因型的频率不会发生改变,但是 该结论的前提条件是种群足够大、不发生基因突变(或突变)、不发生选择、没有迁入迁出, 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3)AA=0.3、Aa=0.4、aa=0.3,题中叙述的情况下相当于植物 的自交,结果如下: 0.3(AA×AA)得到 0.3AA,0.4(Aa×Aa)得到 0.1AA、0.2Aa、0.1aa,0.3(aa×aa)得到 0.3aa, 所以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后代中 AA=0.3+0.1=0.4、Aa=0.2、aa=0.3+0.1=0.4,同 理可以计算该代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后代中 AA=0.45、Aa=0.1、aa=0.45,所以基 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74 答案:(1)0.5 (2)足够大 基因突变(或突变) 选择 0.25 不会 (3)0.4 0.2 0.4 会 28.(12分)下面是关于动植物伴性遗传的相关问题: (1)小家鼠的正常尾与弯曲尾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为 A和 a)。某实验动物养殖场现 有三个小家鼠养殖笼,每笼中均有正常尾和弯曲尾小家鼠,且正常尾和弯曲尾性别不同(正 常尾全为雌性、弯曲尾全为雄性或正常尾全为雄性、弯曲尾全为雌性)。各笼内雌雄小家鼠 交配后的子代情况如下: 甲笼:雌雄小家鼠均为弯曲尾; 乙笼:雌性小家鼠为弯曲尾,雄性小家鼠为正常尾; 丙笼:雌雄小家鼠均为一半为弯曲尾,一半为正常尾。请分析回答: ①相对正常尾,弯曲尾是________性状,控制弯曲尾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②甲、乙、丙三个养殖笼中,亲代正常尾小家鼠的性别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③丙笼中亲代小家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女娄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属 XY型性别决定,正常植株呈绿色,部分植 株呈金黄色,且金黄色仅存在于雄株中(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 B、b表示),以下是某校生 物研究小组完成的三组杂交实验及结果。 第Ⅰ组:绿色雌株和金黄色雄株亲本杂交,后代全为绿色雄株; 第Ⅱ组:绿色雌株和金黄色雄株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雄株 金黄色雄株 =1 1 第Ⅲ组:绿色雌株和绿色雄株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雌株 绿色雄株 金 黄色雄株=2 1 1 ①相对绿色,女娄菜植株的金黄色是________性状。 ②根据第Ⅰ、Ⅱ组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两组子代均没有出现雌株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写出第Ⅲ组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解析:(1)可将此题转化为表格形式,判断分析回答;(2)根据三组杂交实验及结果分析 可知,对于 XbY雄株个体,产生的雄配子 Xb不能成活。 答案:(1)①显性 X ②雄性 雌性 雄性 ③XAXa和 XaY (2)①隐性 ②雄配子 Xb不能成活 ③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75 29.(10分)(2010·江苏高考)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 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_______。 (3)如果Ⅱ4、Ⅱ6 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 算: ①双胞胎(Ⅳ1与Ⅳ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 ②双胞胎中男孩(Ⅳ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女孩(Ⅳ2)同时患 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1)因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甲病的女儿,故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2)父亲患病,而女儿有正常的,儿子患病而母亲正常,故不可能是伴 X染色体显 性遗传,若是 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则父亲患病女儿都患病。(3)①因Ⅱ4、Ⅱ6不携带致 病基因,设甲病的致病基因为 a,Ⅱ3的基因型为 1/3AA、2/3Aa,Ⅱ4的基因型为 AA,则 Ⅲ1 的基因型为 1/3Aa;Ⅱ5的基因型为 1/3AA、2/3Aa,Ⅱ6 的基因型为 AA,则Ⅲ2 的 基因型为 1/3Aa;故Ⅲ1 和Ⅲ2 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 1/3×1/3×1/4=1/36。Ⅳ1 和Ⅳ2 为双卵双生,故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1/36×1/36=1/1 296。②甲病的致病基因在常 染色体上,双胞胎中男孩(Ⅳ1)和女孩(Ⅳ2)患甲病的可能性都为 1/36。若Ⅱ4、Ⅱ6不携带 致病基因,乙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是在 Y染色体上,后代的男孩肯定患乙病,女孩肯定不 患病,故双胞胎中男孩(Ⅳ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1/36×1=1/36,故双胞胎 中女孩(Ⅳ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1/36×0=0。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伴 X显性遗传 (3)1/1 296 1/36 0 30.(11分)下图是五种不同的育种方法图解,请据图回答: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 76 (1)上述________过程(填写字母)所利用的原理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2)G过程所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H和 I过程分别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 (3)上述育种过程中,哪两个过程所使用的方法相同? ________(填写字母),具体使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回答两个),其作 用 机 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 A~I过程中,哪些过程作用前后没有改变作用对象的基因型?________(填写字 母)。 解析:(1)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但提供最初原材料的是基因突 变,因此是 E过程。(2)G过程为转基因技术,其原理属于基因重组。得到的含外源基因的 植物细胞还需经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新个体,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3)C和 F 过程的处理都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如低温处理或秋水仙素 处理等,它们的作用机理相同,即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 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从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4)H和 I过程为有丝分裂,产生的子 细胞中的染色体不变,染色体上的基因也不改变。 答案:(1)E (2)基因重组 脱分化(或去分化) 再分化 (3)C、F 低温处理或秋水仙素 处理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4)H、I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