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0.98 KB
- 2021-09-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B.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C.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
D.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逐渐减少
答案 D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对单细胞而言,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B.对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衰老必然导致生物个体衰老
C.对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
D.对多细胞生物来说,体内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
答案 B
解析 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但对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并不意味着个体的衰老和死亡,多细胞生物体内每天都有衰老和死亡的细胞;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制的,细胞的寿命与细胞的分裂次数有关。
3.一般情况下,下列细胞中分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 ( )
①卵细胞 ②受精卵 ③胚胎干细胞 ④造血干细胞 ⑤神经细胞
A.⑤①②③④ B.⑤③①②④
C.⑤①④②③ D.⑤①④③②
答案 D
解析 多细胞生物体一般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成的,可见受精卵的分化程度最低;分化程度越高增殖分化能力就越小,神经细胞终生不再增殖分化,可见其分化程度最高;胚胎干细胞比造血干细胞更能分化成多种细胞,说明分化程度更小;卵细胞虽然分化程度很高,但有少量的生物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说明卵细胞还没有完全分化。
4.衰老的红细胞不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 )
A.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B.某些酶的活性降低
C.细胞核体积增大
D.细胞膜的通透性功能改变
答案 C
解析 核增大,染色质收缩,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和酶的活性降低。这都是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但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不会发生核体积增大的现象。
5.“程序性细胞死亡”学说认为,生物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基因控制,许多细胞会正常地走向死亡。下列不属于这种细胞死亡现象的是 ( )
①癌细胞的扩散 ②蝌蚪发育成为青蛙的过程中尾部消失了 ③寄生细胞因病毒的复制、释放而消亡 ④花冠在传粉后凋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6.乳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来自外胚层。乳腺细胞能够合成乳蛋白,不能合成唾液淀粉酶,而唾液腺细胞正相反。对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多选) ( )
A.唾液腺细胞没有合成乳蛋白的基因
B.乳腺细胞没有合成唾液淀粉酶的基因
C.两种细胞都有合成乳蛋白、唾液淀粉酶的基因
D.两种细胞中相关基因选择性地表达
答案 CD
解析 考查了细胞分化及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构成生物体的每一个体细胞都是由受精
卵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每个细胞中都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随着个体的不断发育,细胞之间出现了分化,不同的细胞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其原因是在不同细胞中基因的表达不一样。
7.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分化不使细胞数目增加
B.分化的细胞所呈现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变化,源于细胞内化学物质的改变
C.细胞分化的前途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就已决定,不能逆转
D.动物不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潜能的体细胞
答案 D
解析 细胞分化是在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细胞内主要由于蛋白质的种类发生变化而使细胞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细胞的数目并不增加。细胞分化的前途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就已决定 ,不可逆转。高等动物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只是其全能性受到限制。
8.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衰老是细胞生理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
B.白化病人的头发白色是头发基部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所致
C.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D.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代谢速度减慢
答案 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得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酪氨酸酶不能合成,则酪氨酸就不能转化为黑色素,出现白化的症状。由此可见,细胞衰老使头发变白与白化病使头发为白色是不同的机理所致。前者基因正常,是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所致,后者是基因异常所致。
9.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 )
A.将诱变处理的番茄种子培育成植株
B.将紫罗兰的叶肉细胞培育成植株
C.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融合并培育成植株
D.将转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成植株
答案 A
解析 考查对细胞全能性概念的理解。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番茄种子不是一个细胞,种子是由许多已分化的细胞构成的,种子培育成植株不能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10.成纤维细胞是梭形的,变成球形;球形的囊胚细胞变成梭形分别为 ( )
A.前者是癌变,后者是分化
B.前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后者减少
C.前者不受环境影响,后者易受环境影响
D.前者细胞中酶活性降低,后者升高
答案 A
解析 成纤维细胞癌变后,形态发生改变而变成球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减小,细胞分裂旺盛,酶的活性是增加的,但分裂过程仍受环境的影响。而球形的囊胚细胞变成梭形,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11.备受关注的“苏丹红事件”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苏丹红Ⅰ号色素是一种人造化学制剂,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苏丹红Ⅰ号”是一种含有致癌物质的添加剂,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它在人类的肝细胞中显现出可致癌的特征
B.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C.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苏丹红Ⅰ号”有可能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从而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转化为癌细胞
D.目前医学上常用化学药物强烈地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化学药物作用的时期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
答案 D
解析 “苏丹红Ⅰ号”属于化学致癌因子,可以使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使正常细胞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恶性增殖细胞。用药物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使癌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
12.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癌细胞是畸形分化的体细胞
B.肝炎病毒会使病毒DNA整合到肝细胞中,由于基因重组引发肝癌
C.常吃含苏丹红的食品会增加癌症的发病率,其变异来源是基因突变
D.癌症的发生与心理状态无关
答案 D
解析 如果性格过于孤僻、经常压抑自己的情绪、不乐于与人交流,就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可见,癌症的发生与不良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关系。
13.下列关于人体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癌细胞能无限增殖,不发生分化
B.细胞的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是细胞癌变的原因
C.有些病毒能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D.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表面物质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答案 B
解析 细胞癌变的原因是由于原癌基因被激活造成的。
14.在人体细胞正常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
A.细胞形态发生改变
B.细胞器数量发生改变
C.细胞内mRNA的种类、数目发生改变
D.细胞核DNA发生改变
答案 D
解析 在正常分化过程中,细胞核DNA没有发生改变。
二、非选择题
15.如图表示动物干细胞进行的一系列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填数字标号),①过程中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_。
(2)③过程表示________,其实质是________。
(3)科学家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D细胞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他们将3H标记的________注射到细胞内,发现带有3H的物质依次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等细胞器中。
(4)细胞膜能将分泌物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体现了细胞膜的哪一功能?________________。
(5)若将D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分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②
(2)细胞分化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亮氨酸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4)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5)差速离心法
解析 图中①②表示细胞分裂,其中①为间期,②为分裂期,③表示细胞分化;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
16.下图表示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内填字母)
(1)图示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一个细胞周期应包括[ ]和[ ]。
(2)占细胞周期约5%~10%的是[ ]。
(3)细胞的不断增殖必须通过____________(用箭头和字母表示)的过程,但是如果没有[ ]________,生物体是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的。
(4)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都能发生D过程,但是在________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答案 (1)有丝分裂 A B (2)B
(3)A→B→C→A D 细胞的分化 (4)胚胎
17.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的关系。
(1)导致癌变发生的原因是正常细胞中的________基因由抑制状态转变成激活状态。
(2)治疗癌症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化疗,因为化疗采用的化学药物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的相互作用,此类药物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有些化疗的药物还可以干扰DNA的复制以及________合成。
(3)研究人员从人体的DNA中筛选克隆出内皮抑素基因,将此基因转移到双歧杆菌制成口服制剂,此制剂在用于临床治疗之前,应该先进行动物实验,以确定制剂对机体内重要内脏器官的安全性。
实验材料是转基因双歧杆菌口服制剂和健康鼠4只,鼠的性别、体重如下表所示:
代号
甲
乙
丙
丁
性别
雌
雌
雄
雄
体重
78 g
76 g
99 g
101 g
①将实验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其中________为实验组,________为对照组(填写代号)。
②实验中,每日除要为小鼠提供相同的食物和水外,还要给实验组定时服用________,对照组服用________。
答案 (1)原癌 (2)间 蛋白质(RNA) (3)①甲与丙(乙与丁) 乙与丁(甲与丙) ②双歧杆菌制剂 等量的水
解析 癌细胞的产生与基因突变有关,原癌基因在一定的因素作用下被激活成为癌基因,从而使细胞只能分裂而不能正常分化,使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如果使DNA不能复制,细胞也就无法完成分裂。DNA的复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进行,所以,化疗药物作用于细胞分裂的间期,同时化疗药物还能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对癌细胞的增殖起到抑制作用。第(3)题是采取对照实验的方法,证明转基因双歧杆菌对健康鼠的影响。对照实验要注意等量对照,因此在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时,对性别和体重的考虑要做到等量。实验中应对实验组服用双歧杆菌制剂,而对照组应服用等量的水。
18.近期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请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1)体外分别培养某种癌细胞和正常体细胞,图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是________。在体内,癌细胞可能侵袭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具有________的特性。
(2)细胞癌变后,膜表面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会成为
________,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在应答中直接使癌细胞裂解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
(3)端粒酶是与染色体末端结构相关的一种细胞组分。表中数据显示细胞癌变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请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细胞类型
增殖代数
端粒酶活性
正常体细胞
50~60
无
癌细胞
无限
有
实验目的:研究端粒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
实验材料:癌细胞,端粒酶抑制剂,细胞培养液等。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及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抗原 效应T细胞 扩(分)散转移
(3)实验步骤:
①将癌细胞分成A、B两组
②A组加入端粒酶抑制剂,B组不加,进行培养
③记录并比较A、B两组的增殖代数(分裂次数)
结果预测及分析:A组比B组增殖代数减少,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有关;A组仍然无限增殖,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无关
(4)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或抑制细胞分裂)或免疫治疗(输入淋巴因子、DNA疫苗)
解析 一般正常的体细胞分裂不会超过50~60代,当细胞代数达到这个限度,大部分细胞会死亡,但少数细胞由于基因发生突变可以继续分裂,且分裂无限进行(只要外界条件适宜),这就是癌变。癌细胞的特点有三:①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无限增殖。②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③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根据以上特点可知,a曲线反映出了癌细胞无限增殖的特点。效应T细胞会对靶细胞(癌细胞)发起攻击,使其裂解死亡。(3)小题设计的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该类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通过审题,准确确定实验的变量为“有无端粒酶抑制剂”,设计时注意编号和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最后得出实验结果(即预测),并注意分析(即结论)。至于治疗法的设计,题中都有所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