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00 KB
  • 2021-09-28 发布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单选题 ‎1. 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植物杂交实验,成功地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优点的是( )‎ A.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B.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合的 C. 豌豆具有许多明显的相对性状 D. 杂种豌豆自交后代容易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优点有: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一般在交配产生后代过程中不受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自然状态下一本为纯合子;而且豌豆具有许多明显的相对性状,易于区分。对于杂种豌豆自交后代容易发生性状分离,在其他生物体上也存在,所以不属于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选材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下列组合中,属于测交的是 A. Aa×Aa B. aa×aa C. Aa×aa D. AA×Aa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②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③测交:为测定杂合个体的基因型而进行的未知基因型杂合个体与有关隐性纯合个体之间的交配。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再与其隐性(或双隐性)亲本的交配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的一种回交。‎ ‎【详解】测交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亲本杂交,来测F1的基因型,C项符合要求。‎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测交的概念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测交的概念,明确测交是指杂合子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再根据概念准确判断各选项是否属于测交即可。‎ ‎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在F2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  )‎ A. 1/16 B. 2/16 C. 3/16 D. 4/16‎ ‎【答案】D ‎【解析】‎ 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yyrr)作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圆粒(YyRr),F1再进行自交,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是纯合体,即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F2中YYRR、YYrr、yyRR、yyrr四种个体能稳定遗传,占总数的4/16;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 ‎4. 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个亲本杂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亲本各产生两种配子 B. 后代有四种基因型 C. 后代有四种表现型 D. 后代基因型之比为1∶1∶1∶1‎ ‎【答案】C ‎【解析】‎ 每对性状分开计算,每一对性状,Aa×aa,则后代两种表现型,两种基因型,比例均为1:1,第二对性状,BB×Bb,后代一种表现型,二种基因型,比例为1:1,C选项错误,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 ‎5.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所占比例为 A. ddRR,l/8 B. ddRr,1/16‎ C. ddRR,1/16和ddRr,l/8 D. DDrr,l/16和DdRR,1/8‎ ‎【答案】C ‎【解析】‎ ‎【分析】‎ 已知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则F1为双杂合子DdRr,再根据自由组合定律推算出F2的情况。‎ ‎【详解】根据亲代的表现类型确定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rr和DDRR,接着由亲代杂交得到F1代,遗传因子为DdRr,F1代自交产生F2代,解题的关键是对F2代中表现类型和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进行分析。由已学过的知识可知,其F2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且纯合子在四种性状中各占其一。在比例为9∶3∶3∶l的四种性状中,9和1分别为双显性性状和双隐性性状,即本题中的亲本性状;而3和3是通过自由组合得到的重组性状。即本题所求的既抗病又抗倒伏的重组性状应在F2代中占3/16,其中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是ddRR,为l/16,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为ddRr,占2/16。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由组合定律,意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完全显性条件下,下列所示基因状况的生物自交,其子代性状分离比例为9∶3∶3∶1的是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由于AA为纯合,所以只有两对基因:Bb、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A正确。由于DD为纯合,又Aa、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后代在正常情况下性状分离比为3:1,B错误。由于AA、bb为纯合,所以只有一对基因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C错误;由于Aa、Bb、Dd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7:9:9:9:3:3:3:1,D错误; ‎ ‎7.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为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则Ttgg与TtGg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目依次是 A. 5和3 B. 6和4 C. 8和6 D. 9和4‎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两对基因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而每对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根据Ttgg与TtGg杂交组合中的每对基因杂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和表现型种类,然后用乘法定律解题。‎ ‎【详解】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其中每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所以Ttgg ‎ ×TtGg可以拆分为:Tt×Tt→TT、Tt、tt,基因型3种、表现型2种;gg×Gg→gg、Gg,基因型2种、表现型2种,综合起来,Ttgg与TtGg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数目为3×2=6种,表现型数目为2×2=4种。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8.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须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现有基因型均为AaBb的双亲,在他们所生后代中,视觉正常的可能性是 A. 2/16 B. 3/16 C. 9/16 D. 4/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因此只有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A_B_),视觉才正常,其余情况下视觉均异常.据此答题。‎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视觉正常必须是同时含有基因A和B,其次要充分利用AaBb自交后代中如下比例: A_B_∶A_bb∶aaB_∶aabb=9∶3∶3∶1。故A_B_的视觉正常,占总数的9/16。‎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再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子代各种基因型及比例,进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9.在减数分裂中,有关染色体行为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①同源染色体分离②联会③形成四分体④复制⑤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A. ②④①③⑤ B. ④①②③⑤ C. ②④③⑤① D. ④②③①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详解】①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四分体;④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⑤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在减数分裂中,有关染色体行为变化顺序正确的是④②③①⑤,故选D。‎ ‎10. 在减数分裂中,含有与体细胞相同的染色体数,但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 A. 第一次分裂的中期 B. 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C. 第二次分裂的前期 D. 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答案】D ‎【解析】‎ 减数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次级性母细胞中,使级性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暂时加倍,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此时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选D。‎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过程及其染色体数变化 ‎11. 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选项是( )‎ ‎①分裂间期DNA复制与相关蛋白质合成 ‎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③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部分DNA交换 ‎④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减数分裂不同于有丝分裂的主要特点是:(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①、②项叙述的都是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所共有的特点。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考生要掌握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 项目 ‎ 有丝分裂 ‎ 减数分裂 ‎ 染色体复制的次数、时期 ‎ 一次,有丝分裂间期 ‎ 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 分裂的细胞 ‎ 一般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 ‎ 体细胞 ‎ 细胞分裂次数 ‎ 一次 ‎ 二次 ‎ 子细胞的性质 ‎ 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 ‎ 精子或卵细胞 ‎ 联会、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 无 ‎ 有 ‎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 ‎ 无 ‎ 有 ‎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 有,后期 ‎ 有,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 不变 ‎ 减半 ‎ 子细胞中核遗传物质的组成 ‎ 一定相同 ‎ 不一定相同 ‎ 子细胞的数目 ‎ ‎1个母细胞→ 2个子细胞 ‎ ‎1个精原细胞→4个精子;1个卵母细胞→1个卵细胞+3个极体 ‎ 两者联系 ‎ 减数分裂是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 ‎12.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由于 A. 着丝点的分裂 B.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 DNA的复制 D.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而着丝点不分裂,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所以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所以B正确。A、C、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3.在下图中属于次级卵母细胞继续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平均分配示意图的是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后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 ‎【详解】图A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后期,属于初级卵母细胞,A错误;图B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后期,属于次级卵母细胞,B正确;图C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后期,属于初级精母细胞,C错误;图D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后期,属于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4.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的类比推理,从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以下哪项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 A. 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B.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 C. 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形成的 D.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回忆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的内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形成的,这是DNA的结构而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故选C。‎ ‎【点睛】对于染色体和基因的平行关系的内容的理解和识记是解题的关键。‎ ‎15.已知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萨顿的假说,下列关于果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说法正确的是 A. 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的基因 B. 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基因 C. 果蝇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以同时来自于父方,也可以同时来自于母方 D. 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果蝇的精子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没有成对的基因,故A错;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染色体,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故B错;果蝇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故C错误;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和三个极体,这三个极体的基因组成是 A. AB、aB、ab B. AB、aB、Ab C. aB、aB、aB D. Ab、aB、aB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题意可知,A和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和b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某生物的一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和三个极体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因此,这三个极体的基因组成是Ab、aB、aB,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7.下面是两个有关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其中两个家系的7号个体色盲基因分别来自Ⅰ代中 A. 甲的2号,乙的2号和4号 B. 甲的4号,乙的2号和4号 C. 甲2号,乙的1号和4号 D. 甲的4号,乙的1号和4号 ‎【答案】B ‎【解析】‎ 分析甲家系可知,7号是男患者,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6号个体,由于6号的父亲3号正常,无色盲基因,因此6号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Ⅰ代中的4号;分析乙家系可知,7是女患者,致病基因来自其父亲5号和母亲6号个体.5号的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Ⅰ代中的2号;6号的父亲3号正常,无色盲基因,因此6号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Ⅰ代中的4号。‎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有:①隔代遗传或交叉遗传;②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③女性患者父亲、儿子都是患者。‎ ‎18. 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②若女孩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是由父方遗传来的 ‎③人类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没有色盲基因b,也没有它的等位基因B ‎④男性色盲不传儿子,只传女儿,但女儿可以不显色盲,却会生下患色盲的外孙,代与代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连续现象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故③正确;其遗传特点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并表现隔代交叉遗传,故①④正确;女孩的色盲基因可能由其父方遗传来的,也可能是由母方遗传来的,故②错误。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点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1)男性多于女性。(2)交叉遗传。即男性(色盲)→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男性的女儿)→男性(色盲,男性的外孙,女性的儿子)。(3)一般为隔代遗传。即第一代和第三代有病,第二代一般为色盲基因携带者。‎ ‎19. 一红绿色盲的女子与色觉正常的男子婚配,则 A. 所生女儿全部色盲 B. 所生儿子全部色盲 C. 女儿中有一半色盲 D. 儿子中有一半色盲 ‎【答案】B ‎【解析】‎ 红绿色盲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设致病基因为b。患红绿色盲的女子基因型为XbXb,色觉正常的男子基因型为XBY,其儿子都是患者(XbY),其女儿表现型均正常(XBXb),选B。‎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熟知“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根据亲本的表现型写出基因型,然后再判断子代的表现型即可判断。‎ ‎20.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让其侵染细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形态完全相同,而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A.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 可在DNA中找到15N、32P C.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 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组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的组成元素可以判断,15N、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DNA、蛋白质.而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噬菌体只将DNA注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并且DNA是进行的半保留复制,因此只能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15N和32P.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用15N 、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其中15N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了噬菌体的DNA,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DNA进入细菌内部,在细菌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又由于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所以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找到15N和 32P标记的DNA,不能找到35S和15N标记的蛋白质外壳,故选B。‎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同位素的标记情况,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1.某双链DNA分子共含有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A+T):(G+C)=2:5。则该DNA分子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A. 100个 B. 200个 C. 300个 D. 600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由题意知,已知一条单链中(A+T):(G+C)=2:5,则双链DNA分子中(A+T):(G+C)=2:5,所以A+T=1400×2/7=400,又在双链DNA分子中A=T,故T=1/2×400=200个,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关DNA分子中的碱基计算,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DNA分子中碱基的数量关系及DNA的复制。‎ ‎22. 地球上的生物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DNA不同,每一种生物的DNA又具有特异性。决定DNA遗传特异性的是( )‎ A. 脱氧核苷酸链上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特点 B. 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的比值 C. 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 D. 碱基排列顺序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考查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对其特异性的理解。不仅不同的生物DNA不同,同一生物不同个体的DNA之间也有差异。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中。DNA分子上一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构成特定的基因,能够最终表达具有一定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所以说DNA的遗传特异性取决于它的碱基排列顺序,正确选项是D。其余选项,在不同的DNA片段之间没有区别,即所有DNA片段的脱氧核苷酸链都是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嘌呤总数和嘧啶总数的比值都是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都是A、T配对,G、C配对,因此A、B、C三项都不可能成为DNA遗传特异性的根据。‎ 考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特异性的理解 点评:本题可以较好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及其特异性的特点。‎ ‎23. 某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在一条链中所用碱基模块A∶C∶T∶G为1∶2∶3∶4,则该双螺旋模型中上述碱基模块的比应为 ( )‎ A. 1∶2∶3∶4 B. 3∶4∶1∶2 C. 1∶1∶1∶1 D. 2∶3∶2∶3‎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C与G配对,所以A=T、C=G.‎ ‎【详解】已知一条链上A:C:T:G=1:2:3:4,即A1:C1:T1:G1=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2:C2:T2:G2=3:4:1:2则该双螺旋模型中A:C:T:G=(A1 +A2)/2:(C1+ C2)/2:(T1+ T2)/2:(G1+ G2)/2=2:3:2:3。综上所述, 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24. 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大多数DNA分子由两条核糖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为螺旋结构 B. 外侧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 C. 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间以氢键相连,且A与T配对,C与G配对 D. 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 ‎【答案】A ‎【解析】‎ 大多数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为螺旋结构,A项错误;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B项正确;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间以氢键相连,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即A与T配对,C与G配对,C项正确;DNA分子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项正确。‎ ‎【考点定位】DNA结构 ‎【名师点睛】理清脉络,形成知识网。‎ ‎25. DN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 )‎ A. 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B. 模板,温度,能量和酶 C. 模板,原料,温度和酶 D. 模板,原料,温度和能量 ‎【答案】A ‎【解析】‎ DN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同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考点定位】 DNA分子的复制 ‎【名师点睛】 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26.已知DNA分子的一条母链上的部分碱基排列顺序为一A—C一G—T—,那么,以另一条母链为模板,经复制后得到的对应子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A. 一T一G—C—A— B. 一A—C—G—T—‎ C. —U—G—C—A— D. —A—C—G—U—‎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的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复制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该过程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 T、C-G、G-C、T-A)。据此答题。‎ ‎【详解】已知DNA分子的一条母链上的部分碱基排列顺序为-A-C-G-T-,则另一条母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为-T-G-C-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另一条母链为模板,经复制后得到的对应子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为-A-C-G- T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识记遗传信息的复制过程,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根据题干信息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7. 具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A. 60个 B. 80个 C. 120个 D. 180个 ‎【答案】D ‎【解析】‎ DNA中T+C=1/2*200,则C有60个,则DNA连接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22-1)*60=180。‎ ‎28. DNA一般能准确复制,其原因是 ‎①DN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模板 ‎②DNA复制发生于细胞周期的间期 ‎③碱基互补配对是严格的 ‎④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均和亲代DNA相同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NA规则双螺旋结构经解旋后为DNA复制提供两条模板(即复制的标准);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性,因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复制的准则,它保证子代DNA是以亲代DNA提供的两条模板为标准合成的,故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复制,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29.根据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的碱基有5种 B. ②表示核糖 C. ④表示核糖核苷酸 D. ④表示脱氧核糖核苷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碱基种类的不同,DNA的基本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酸,A为4种碱基,B为脱氧核糖,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学基础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0. 从下列物质的结构层次看,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 )‎ A. 脱氧核苷酸→基因→染色体→DNA B. 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 C. 基因→脱氧核苷酸→染色体→DNA D. 基因→DNA→脱氧核苷酸→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成百上千的脱氧核苷酸构成了基因,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选B。‎ ‎【考点定位】脱氧核苷酸、基因、DNA与染色体的关系 ‎【名师点睛】基因与脱氧核苷酸、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关系 ‎ 内容 ‎ 基因与脱氧核苷酸 ‎ 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称为遗传信息 ‎ 基因与DNA ‎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 ‎ 基因与染色体 ‎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 图解如下:‎ 二、综合题 ‎31.用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得到的F1表现为黄色圆粒,F1自交得到F2,请回答下列问题。‎ ‎(1)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F1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__________。‎ ‎(2)F2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 ‎(3)F2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有4种,某研究性小组的同学从F2中随机选取一粒黄色圆粒甲,欲鉴定其基因型,于是选择了表现型为___________的豌豆乙与甲一起播种,进行杂交试验,若子代只出现黄圆、黄皱两种表现型,则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YyRr (2). YR:Yr:yR:yr=1:1:1:1 (3). 9:3:3:1 (4). 绿色皱粒 (5). YYRr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绿色皱粒豌豆(yyrr)的杂交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F1的基因型为YyRr,F1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YR:Yr:yR:yr=1:1:1:1。‎ ‎(2)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 ‎(3)F2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有YYRR、YyRR、YYRr、YyRr共4种,欲鉴定其基因型,选择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豌豆乙与甲一起播种,进行杂交试验,若子代只出现黄圆、黄皱两种表现型,则甲的基因型为YYRr。‎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下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1)该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 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性遗传病。‎ ‎(2)9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他是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 。‎ ‎(3)6与7再生个患病男孩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常 (2). 隐 (3). AA或AA (4). 2/3 (5). 1/8‎ ‎【解析】‎ ‎【分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时,首先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判断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然后根据“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然后在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问题。‎ ‎【详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0号是女性患者,而其父母正常,所以该病是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2)由于8号患病而其父母正常,所以3号和4号都是Aa.因此,9号的基因型是AA或Aa,他是杂合子的概率是2/3。‎ ‎(3)由于10号患病而其父母正常,所以6号与7号都是Aa.他们再生个患病男孩的可能性是1/2×1/4=1/8。‎ ‎【点睛】本题考查了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掌握判断方法和识记判断口诀;能够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相关计算,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应用层次的考查.‎ ‎33.下图是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的坐标图和分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坐标图中纵坐标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I段表示发生了________作用 ‎(3)CD段,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4)在分裂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 ‎(5)图①的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核中DNA的含量 (2). 受精作用 (3). 1∶2∶2 (4). ①④ (5). ①② (6). 初级卵母细胞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坐标图中BC段表示含量加倍,说明为DNA变化曲线;AD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EH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HI表示受精作用。分裂图中:①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②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③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1)根据坐标图中的曲线,BC段逐渐加倍,所以纵坐标表示DNA变化曲线。‎ ‎(2)HI表示DNA数目加倍,恢复后与体细胞相同,说明发生了受精作用。‎ ‎(3)CD段,每条染色体上含两条染色单体,所以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量之比为1:2:2。‎ ‎(4)在分裂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①④;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①②。‎ ‎(5)分裂图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说明该动物为雌性,所以分裂图①的细胞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曲线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及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34.如图所示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序号的名称[1]______[2]______‎ ‎(2)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 ‎(3)若3为胞嘧啶,则4应是_____(写中文名)。两者之间通过_____相连。‎ ‎(4)图中DNA的两条链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 ‎(5)由于______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因此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6)已知该DNA中有100个碱基对,其中碱基 A有40个。若复制4次,在复制过程中将需要__________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参加。‎ ‎【答案】 (1). 磷酸 (2). 脱氧核糖 (3). 5脱氧核苷酸 (4). 鸟嘌呤 (5). 氢键 (6). 反向平行 (7). 碱基对 (8). 900‎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其中1为磷酸,2为脱氧核糖,3、4为含氮碱基,5为脱氧核糖核苷酸,6为碱基对,7为氢键,8为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详解】(1)由分析可知,1是磷酸,2是脱氧核糖。‎ ‎(2)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5脱氧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脱氧核苷酸分为四种。‎ ‎(3)若3为胞嘧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应是鸟嘌呤;双链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键相连。‎ ‎(4)在双链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构成双螺旋结构。‎ ‎(5)构成DNA分子的碱基有4种(A、C、G、T),但由于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因此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6)已知原来DNA中有100个碱基对,其中A为4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因此一个DNA分子中有60个C,DNA分子复制4次,形成24=16个DNA 分子中,因此在复制过程中将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60×(16-1)=900个。‎ ‎【点睛】本题结合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