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9.55 KB
  • 2021-09-28 发布

【生物】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 )‎ A. 个体 B. 种群 C. 生态系统 D. 细胞 ‎【答案】D ‎【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详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属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D正确。‎ 故选D。‎ ‎2.细菌被归为原核细胞的原因是 A. 单细胞 B. 没有核膜 C. 细胞很小 D. 没有DNA ‎【答案】B ‎【解析】原核细胞最典型的特征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这也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 ‎【详解】单细胞以及细胞很小不是原核细胞的特征,真核生物中也有单细胞的生物,A、C错误。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这是原核细胞最典型的特征,B正确。细菌有DNA和RNA,D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是既有DNA也有RNA,D错误。‎ ‎3.组成小麦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 )‎ A. N B. O C. C D. H ‎【答案】C ‎【解析】C、H、O、N、P、S这六种元素的含量占到了细胞总量的97%,称为主要元素,C、H、O、N为基本元素,其中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详解】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是C,C正确。故选C。‎ ‎4. 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二肽,并生成一分子水,这一分子水中的氢来自于( )‎ A. 羧基 B. 氨基 C. 羧基和氨基 D. R基 ‎【答案】C ‎【解析】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 ‎【详解】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故选C。‎ ‎5.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糖是( )‎ A. 蔗糖和葡萄糖 B. 葡萄糖和核糖 C. 糖原和淀粉 D. 纤维素和糖原 ‎【答案】B ‎【解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单糖,是动植物体内都含有的糖;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体内特有的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体内特有的多糖,糖原是动物体内特有的多糖。‎ ‎【详解】A、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A错误; ‎ B、葡萄糖和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B正确;‎ C、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多糖,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C错误; ‎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特有多糖,D错误。故选B。‎ ‎6.在苹果匀浆中加入斐林试剂,50~65℃水浴加热2in,出现砖红色沉淀。这说明苹果含有( )‎ A. 淀粉 B. 蛋白质 C. 脂肪 D. 还原糖 ‎【答案】D ‎【解析】淀粉遇碘液变蓝;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用苏丹III(苏丹IV)检测,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红色)。‎ ‎【详解】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根据题干信息说明苹果中含有还原糖,D正确。故选D。‎ ‎7.下列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用针刺破细胞 B. 用镊子把细胞膜剥下来 C. 放在蒸馏水里胀破细胞 D. 用石英砂研磨细胞 ‎【答案】C ‎【解析】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细胞核膜和细胞器膜结构,所以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能分离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制作方法:把细胞放在清水里,利用渗透作用的原理,水会进入细胞,把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就可以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详解】A、细胞是微小的结构,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所以不能用针刺破细胞,A错误; ‎ B、细胞膜将细胞内物质与外界分隔开,无法用镊子把细胞膜剥下来,B错误;‎ C、把细胞放在清水里,细胞渗透吸水,使细胞胀破,C正确; ‎ D、用石英砂研磨细胞,将破坏细胞膜的结构,D错误。故选C。‎ ‎8.下列细胞器中,能分解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的是( )‎ A. 叶绿体 B. 溶酶体 C. 中心体 D. 线粒体 ‎【答案】B ‎【解析】溶酶体是一种单层膜的细胞器,它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详解】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A错误; ‎ B、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或损伤的细胞结构,B正确; ‎ C、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C错误; ‎ 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D错误。故选B。‎ ‎9.在作为母爱象征的粉红康乃馨中,使叶片呈绿色、花呈粉红色的色素分别分布在( )‎ A. 细胞核和细胞质基质 B. 叶绿体和线粒体 C. 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 D. 叶绿体和细胞液 ‎【答案】D ‎【解析】康乃馨叶片呈绿色的原因是叶片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光合色素,其中主要是叶绿素;花呈粉红色是由于花瓣中的液泡中含有花青素所致。‎ ‎【详解】叶片呈绿色主要是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花的颜色主要与液泡中的色素有关,因此使叶片呈绿色、花呈粉红色的色素分别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液中,D正确。故选D。‎ ‎10.肺是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血液中的CO2进入肺泡细胞的方式是( )‎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胞吞胞吐 ‎【答案】A ‎【解析】自由扩散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详解】甘油、O2、CO2等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特点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A正确。故选A。‎ ‎11.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在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在显微镜下能明显观察到( )‎ A. 细胞皱缩 B. 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 C. 液泡紫色变浅 D. 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答案】B ‎【解析】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第一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正常状态,第二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的质壁分离状态,第三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质壁分离复原状态。‎ ‎【详解】该实验过程中,在盖玻片一侧滴加0.3g/mL 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引液体在盖玻片下移动,使植物细胞完全浸在液体中,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发生细胞分离,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液泡颜色变深,但细胞体积基本不变,B正确。故选B。‎ ‎12. 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这一事实说明( )‎ A. 酶具有专一性 B. 酶具有多样性 C. 酶具有高效性 D. 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不能说明BCD,选A。‎ 考点:本题考查酶的专一性,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13.ATP的结构式可以简写为( )‎ A. A~P-P-P B. A-P~P~P ‎ C. A~P~P~P D. A-P-P-P ‎【答案】B ‎【解析】ATP的结构简图如下所示:‎ ‎【详解】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缩写,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T表示其数量为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ATP的结构简式便可解答本题。‎ ‎14.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为了充分研磨叶片,需加入( )‎ A. 碳酸钙 B. 无水乙醇 ‎ C. 丙酮 D. 二氧化硅 ‎【答案】D ‎【解析】叶绿体中色素提取时各物质的作用为:无水乙醇用来提取色素;层析液用来分离色素;二氧化硅可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详解】A、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破坏,A错误; ‎ B、无水乙醇是一种有机溶剂,是用来提取叶绿体中色素,B错误; ‎ C、丙酮是一种有机溶剂,可用来提取叶绿体中色素,C错误; ‎ D、研磨叶片时加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D正确。故选D。‎ ‎15.下列有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错误的是( )‎ A. 都需要酶参与 B. 都有CO2产生 C. 都生成丙酮酸 D. 都有ATP产生 ‎【答案】B ‎【解析】有氧呼吸是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是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的过程,释放的能量较少,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详解】A、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都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都需要多种酶参与,A正确; ‎ B、有氧呼吸能产生CO2,而无氧呼吸不一定能产生CO2,B错误;‎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C正确; ‎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是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都有ATP产生,D正确。‎ 故选B。‎ ‎16.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被称为 A. 细胞癌变 B. 细胞衰老 C. 细胞凋亡 D. 细胞坏死 ‎【答案】C ‎【解析】细胞癌变因为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裂,而变成了不受有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的过程,A错误;细胞衰老是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功能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B错误;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C正确;细胞坏死是细胞结构被破坏或细胞代谢被迫中断而死亡的现象,D错误。‎ ‎17.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有( )‎ A. 细胞容易衰老死亡 B. 细胞分化能力强 C. 细胞处于静止状态 D. 细胞能无限增殖 ‎【答案】D ‎【解析】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癌细胞的特征:(1)癌细胞失去接触抑制,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易扩散转移。‎ ‎【详解】A、癌细胞能无限增殖,更不容易衰老死亡,A错误;‎ B、癌细胞不分化,B错误;‎ C、癌细胞处于分裂状态,C错误;‎ D、癌细胞能无限增殖,D正确故选D。‎ ‎18.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内的脂质具有的功能 A.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B. 是构成细胞膜等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C. 减少体内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 D. 催化体内能源物质分解,有利于机体抵御寒冷天气 ‎【答案】D ‎【解析】脂质中的性激素可以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A 正确;脂质中的磷脂是是构成细胞膜等生物膜的重要物质,B正确;脂质中的脂肪能够减少体内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C正确;催化体内能源物质分解的物质是酶,而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本质是RNA,D错误。‎ ‎19.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氮碱基m和1分子五碳糖a构成下图化合物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为核糖,则b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B. 若m为腺嘌呤,则b可能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C. 若a为核糖,则由b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D. 人体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内,都有8种b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图中a为五碳糖,m为碱基,b为核苷酸,若a为核糖,则b为核糖核苷酸;若a为脱氧核糖,则b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详解】A、若a为核糖,则b为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A错误;‎ B、若m为腺嘌呤,则b可能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也可能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正确;‎ C、若a为核糖,则由b组成的核酸是R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C错误;‎ D、人体内含有2中核酸,b有8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内只有1种核酸,b只有4种,D错误。故选B。‎ ‎20.下列有关人体中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内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值不变 B. 无机盐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C. 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溶剂 D. 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答案】A ‎【解析】水在细胞内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①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②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A、细胞内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值与细胞的代谢强度有关,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A错误;‎ B、细胞中有些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如HCO3-等,B正确;‎ C、作为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自由水的功能之一,C正确;‎ D、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正确。故选A。‎ ‎21.与主动运输相比,协助扩散的特点是 A. 需要消耗能量 B. 运输速率与物质的浓度无关 C. 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D. 顺浓度梯度运输 ‎【答案】D ‎【解析】‎ ‎【详解】主动运输的特点可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与主动运输相比,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综上,D符合题意。故选D。‎ ‎22.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B. ②与某种RNA和蛋白质合成有关 C. 单层膜的③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 ④能让各种分子进出细胞核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①是染色质,②是核仁,③是核膜,④是核孔。‎ ‎【详解】A、①表示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A正确;‎ B、②表示核仁,与核糖体和rRNA的合成有关,B错误;‎ C、③是核膜,核膜是双层膜结构,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C错误;‎ D、④是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错误。故选A。‎ ‎23.据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该材料说明了细胞膜( )‎ A.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 B. 细胞膜的成分中有脂质 C. 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D. 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答案】C ‎【解析】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可知内皮素只有与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与相应的信号分子结合来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属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正确。故选C。‎ ‎24.下列对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B. 催化生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发生改变 C. 过酸和低温影响酶促反应的机理是相同的 D.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作用更加显著 ‎【答案】D ‎【解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 ‎【详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A错误;‎ B、酶在催化生化反应前后性质不发生改变,B错误;‎ C、过酸会导致酶变性失活,低温只是抑制了酶的活性,两者影响酶促反应的机理不同,C错误;‎ D、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D正确。故选D。‎ ‎25.若小白鼠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产物为CO2和H218O,则反应物中氧元素的情况是( )‎ A. 只有H2O中含18O B. 只有O2中含18O C. 只有C6H12O6中含18O D. C6H12O6和O2中都含18O ‎【答案】B ‎【解析】有氧呼吸三阶段反应:‎ ‎①;‎ ‎②;‎ ‎③。‎ ‎【详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所以CO2中的氧原子来自于丙酮酸和水,而丙酮酸是由葡萄糖分解产生的,所以CO2中的氧原子来自于葡萄糖和水,故葡萄糖和H2O中氧原子为普通氧原子;产物H218O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由氧气和[H]反应生成,所以反应物O2中的氧原子为18O,因此反应物中只有O2中含18O,B正确。故选B。‎ ‎26.下图表示在最适宜温度和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某种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A点时,适当提高温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B. B点时,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 C. C点时,酶活性和化学反应速率升至最大值 D. AB段表明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中的A、B、C三点:AB段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点和C点反应速率已经达到最高,继续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变化,此时可能是酶的量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 ‎【详解】A、图示是在最适宜温度和pH条件下测得的,故A点时适当提高温度反而会降低反应速率,A错误;‎ B、B点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此时反应物浓度不再是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反而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B正确;‎ C、图示表示的是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酶活性不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C错误;‎ D、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逐渐增大,D错误。‎ 故选B。‎ ‎27.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中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 ATP中含有磷元素 B. ATP中远离A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 C. 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D. ATP合成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D ‎【解析】ATP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依赖于ADP与ATP的相互转化来维持细胞中ATP含量的相对稳定。根据题意,放射性标记来自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而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32P标志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部分ATP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ATP中含有磷元素,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部分ATP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ATP中远离A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部分ATP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而“其含量变化不大”,说明这个部位是重新合成的,说明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C正确;‎ D、题干中没有提供 ATP 合成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的信息,D错误。故选D。‎ ‎28.气孔关闭会导致光合作用效率下降,主要原因是( )‎ A. 水光解产生[H]的量不足 B. 暗反应过程中产生的C3数量减少 C. 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O2不足 D. 光反应中产生的ATP数量减少 ‎【答案】B ‎【解析】气孔关闭一般不影响水光解产生[H]、O2、ATP的过程,但会影响CO2的吸收,从而影响二氧化碳的固定,产生的C3数量减少。‎ ‎【详解】A、气孔关闭一般不影响水光解产生[H]的过程,故A错误;‎ B、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无法进行二氧化碳的固定,生成的三碳化合物含量下降,故B正确;‎ C、气孔关闭一般不影响水光解产生O2的过程,故C错误;‎ D、气孔关闭一般不影响水光解产生[H]、O2、ATP的过程,故D错误。故选B。‎ ‎29.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克隆多利羊的技术能够体现细胞全能性 B. 同种生物分化程度低的体细胞全能性也低 C. 活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 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能体现细胞全能性 ‎【答案】C ‎【解析】细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全能性实现的标志是最终发育成的一定是一个个体,据此分析。‎ ‎【详解】A、克隆羊的诞生说明动物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错误;‎ B、一般来说细胞全能性高低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全能性越低,B错误;‎ C、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是对细胞全能性的准确描述,C正确;‎ D、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体现了细胞分化,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故该过程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C。‎ ‎30.如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四种细胞在b→a期间可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 B. 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C. 图中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D. 观察有丝分裂的过程,最好选择甲植物做实验材料 ‎【答案】A ‎【解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题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分析题图可知按顺时针方向,各细胞的分裂间期为扇形图中的a→b段,分裂期是扇形图中的b→a段。‎ ‎【详解】A、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故正常情况下四种细胞在b→a期间可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A正确;‎ B、图中的 a→b表示分裂间期,由于DNA的复制使DNA数目加倍,而染色体数目不变,B错误;‎ C、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并且题干提出“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细胞周期”,因此图中的a→b→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C错误;‎ D、各图中的b→a表示分裂期,据图可知题图甲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分裂期占比例最大,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应选分裂期时间所占细胞周期比例最大的细胞,故最好选择丁,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 ‎31.在某动物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H标记的亮氨酸,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如图甲所示,其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细胞器内放射性强度变化分别对应图乙所示三条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科学家追踪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__,此过程在图甲中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图甲中③内放射性强度变化对应图乙中__________(填字母)曲线,它的膜面积在分泌蛋白形成前后会__________(填“变大”或“基本不变”或“变小”)。‎ ‎【答案】 同位素标记法 ①→②→③ C 基本不变 ‎【解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据图可知,甲图中①是核糖体,②是内质网,③是高尔基体,根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过程,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故A、B、C依次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详解】(1)该实验中,科学家追踪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研究方法称为同位素标记法,甲图中①是核糖体,②是内质网,③是高尔基体,因此此过程在图甲中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①→②→③。‎ ‎(2)图甲中③是高尔基体,其放射性强度变化对应图乙中C曲线,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在分泌蛋白形成前后先增大后减小,故表现为基本不变。‎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学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2.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膜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物质,A、B、C表示运输方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Ⅰ是由__________分子组成的。甲、乙两侧对应细胞内部的是__________侧。‎ ‎(2)若用蛋白酶处理该细胞膜,使膜上的载体蛋白分解,该处理对物质__________(填序号)的跨膜运输没有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乙侧物质③增加到一定浓度时,物质转运速率不再增加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 ‎(4)若该图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吸收物质①时,与O2浓度__________(填“有”或“无”)直接关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磷脂 甲 ② 物质的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 载体蛋白的数量 无 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与O2浓度无直接关系 ‎【解析】据图分析,图中A需要能量,表示主动运输;B表示自由扩散,C表示协助扩散,Ⅰ是磷脂双分子层,甲表示细胞膜内侧,乙是细胞膜外侧。‎ ‎【详解】(1)图中Ⅰ是由磷脂分子组成的。乙侧有糖蛋白,故甲、乙两侧对应细胞内部的是甲侧。‎ ‎(2)若用蛋白酶处理该细胞膜,使膜上的载体蛋白分解,而据图可知,物质②的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该处理对物质②的跨膜运输没有影响。‎ ‎(3)③表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当乙侧物质③增加到一定浓度时,物质转运速率不再增加的主要限制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4)若该图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吸收物质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而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其吸收物质①的方式与O2浓度无直接关系。‎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和识图能力。‎ ‎33.图1表示有丝分裂各时期核DNA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某时期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图1中AD段过程后,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值会__________。观察洋葱根尖细胞临时装片时,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图1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段过程原因是__________‎ ‎(2)图2所示时期处于图1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段过程。高等植物细胞与图2所示细胞此时期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个培养基中培养细胞一段时间后,若在培养基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处于图1中__________(填字母)点时期的细胞数量将会不断增加。‎ ‎【答案】减小 EF 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 DE 高等植物细胞的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 B ‎【解析】分析题图,图1表示有丝分裂各时期核DNA的数量变化曲线,AD表示间期,DE表示前期,EF表示中期,FG表示后期,HI表示末期;图2‎ 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某时期模式图,此时着丝点未分裂,染色体排列散乱,处于前期。‎ ‎【详解】(1)AD表示间期,经过图1中AD段过程后细胞会有适度的生长,体积变大,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值会减小。观察洋葱根尖细胞临时装片时,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中期即图1中的EF段,原因是中期时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 ‎(2)图2所示时期处于前期,相当于图1中的DE段过程。高等植物细胞与图2所示细胞在前期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高等植物细胞前期时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 ‎(3)DNA的合成在S期,对于图1中的BC段,当在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时,DNA合成被抑制,即S期的细胞被抑制,导致处于图1中B点时期的细胞数量将会不断增加。‎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学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4.科研人员用3个相同的透明玻璃容器将生长状况相似的3株天竺葵分别罩住形成密闭气室,在其他环境因素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气室中二氧化碳浓度,绘制了下图。假设天竺葵的呼吸作用强度始终不变,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组天竺葵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B组天竺葵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的呼吸速率,若要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C组天竺葵的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所需CO2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在0~x1时间范围内,C组天竺葵植株的平均实际光合速率是__________ppm/s。‎ ‎(4)在此条件下,若想确定完全光照是否是天竺葵生长的最适宜光照强度,请在本实验的基础上写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大于 增大光照强度 密闭气室和细胞呼吸 在30%光照和完全光照之间,设置多个梯度的光照强度进行实验,其他条件与原实验相同,测定比较单位时间内各密闭气室的二氧化碳浓度 ‎【解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密闭气室中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纵坐标表示CO2浓度,对比可知,A组只进行呼吸作用,故CO2浓度上升,B、C组光照,其中B组CO2浓度基本不变,C组CO2浓度显著下降,说明完全光照条件下天竺葵光合作用速率最强,且30%光照强度下净光合速率几乎为0,据此分析。‎ ‎【详解】(1)A组在黑暗条件下,天竺葵只进行呼吸作用,其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据图可知,B组天竺葵的密闭气室内CO2浓度不变,说明该条件下天竺葵的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和天竺葵植株的呼吸作用强度相同,因此,B组天竺葵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小于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若要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可增大光照强度。‎ ‎(3)C组天竺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所需CO2来自于密闭气室中的CO2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在0~x1时间范围内,A组CO2浓度为y3,说明呼吸作用强度为(y3-y2),而C组CO2浓度为y1,即C组净光合作用强度为(y2-y1),则C组天竺葵植株的总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强度+呼吸作用强度=(y2-y1)+(y3-y2)=(y3-y1),因此C组天竺葵的平均实际光合速率是ppm/s。‎ ‎(4)在此条件下,若想确定完全光照是否是天竺葵生长的最适宜光照强度,需要进一步设置光照强度梯度进行实验,实验思路如下:在30%光照和完全光照之间,设置多个梯度的光照强度进行实验,其他条件与原实验相同,测定比较单位时间内各密闭气室的二氧化碳浓度。‎ ‎【点睛】本题综合考察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关系、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析题图获取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计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理解曲线图,并能根据图示信息对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和净光合作用强度进行判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