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00 K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疆石河子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
A. 蛋白质 B. 核酸 C. 细胞 D. 器官
【答案】C
【解析】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详解】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进而构成生物体。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故选C。
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病毒离开了活细胞就不能生活和繁殖,故它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一部分
C. 对乳酸菌、颤藻等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物体
D. 人体内的每个细胞必须与其他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各自的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D
【解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由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
【详解】A. 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正确;
B. 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生命活动,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正确;
C. 乳酸菌、颤藻为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物体,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可以完成各种生命活动,C正确;
D.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既有各自独立的生命活动,又对与其他细胞构成的整体的生命活动起作用,D错误。
3.在“细胞学说”最初创立时,下列关于其主要内容的叙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B.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
C. 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 从老细胞核中长出一个新细胞,或者是在细胞质中像结晶那样产生新细胞
【答案】D
【解析】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其主要内容有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因此,A、B、C项不符合题意;当时细胞学说没有提出新细胞产生的方式,后来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补充,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即“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故D项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4. 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就组成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肪而言,其核心的组成元素是( )
A. C B. H C. O D. N
【答案】A
【解析】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有的还含有S、Fe等元素;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糖类、脂肪只含有C、H、O。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元素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故选A。
5.某种化合物元素组成包括 C、H、O、N、P 等,该化合物的功能不可能是
A. 参与细胞膜的构成 B. 催化代谢反应
C. 细胞的储能物质 D. 携带遗传信息
【答案】C
【解析】参与细胞膜构成的磷脂分子,含有元素C、H、O、N、P,A正确;某些RNA能催化代谢反应,B正确;细胞的储能物质有脂肪和糖类,都只含C、H、O,C错误;携带遗传信息的是核酸,核酸含有元素C、H、O、N、P,D正确。
考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6.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B. 变性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C. 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 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也与功能基团有关
【答案】A
【解析】细胞膜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而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运输氨基酸的是tRNA,A错误;变性的蛋白质中肽键没有被破坏,仍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B正确;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蛋白酶的催化,C正确;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也与功能基团有关,D正确。
7.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分别是
A. O、C B. H、C C. C、O D. O、N
【答案】A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其中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据此答题。
【详解】在生物体内,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在生物体内,碳链构成了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因此C是最基本的化学元素。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含量和作用,明确C是最基本的元素,O是生物体含量最多的元素。
8.仙人掌叶肉中含有两种核酸,包含的碱基种类有( )
A. 1种 B. 4种 C. 5种 D. 8种
【答案】C
【解析】仙人掌叶肉细胞是真核细胞,细胞中既含有DNA,也含有RNA,DNA中含有A、T、G、C四种碱基,RNA中含有A、U、G、C四种碱基,所以仙人掌叶肉细胞中含有五种碱基,故正确选项为C。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B. 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生命系统的分子层次
C. 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原核生物,体内均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
D. 动、植物细胞中含有核酸的共有细胞器有线粒体和核糖体
【答案】B
【解析】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生物的遗传物质等内容,旨在考查通过比较分析系统掌握知识点的能力。
【详解】生物界主要是细胞生物,它们的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有的是DNA,有的是RNA,所以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A正确。
蛋白质和核酸等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B错误。
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均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C正确。
动物细胞的核糖体和线粒体含有核酸,植物细胞中叶绿体、核糖体和叶绿体含有核酸,因此共有细胞器有线粒体和核糖体,D正确。
【点睛】易错点:凡是细胞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含有核酸的细胞器包括含RNA的细胞器和含有DNA的细胞器。
10. 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具有双层膜、单层膜和无膜结构的细胞结构分别是
①细胞膜 ②线粒体 ③内质网 ④核糖体 ⑤大液泡
⑥中心体 ⑦高尔基体 ⑧叶绿体 ⑨细胞核
A. ②⑧、①③⑤⑦和④⑥ B. ②⑨、①③⑤⑦和④
C. ②⑨、③⑤⑦和④ D. ②⑧⑨、①③⑦和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没有中心体、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和细胞核,具有单层膜的结构有细胞膜、内质网、大液泡、高尔基体,无膜结构有核糖体。
考点:考查细胞结构的知识。
点评:难度较小,熟记根尖成熟区的细胞结构。
11.如图X、Y、Z是细胞中的三种化合物,X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Y、Z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如果X被人的红细胞吸收,不需要消耗ATP
B. 维生素D可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与Y有关
C. 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Y
D. 构成细胞膜的Y、Z均可以运动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题图为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其中X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应是葡萄糖,Y由C、H、O、N构成,为蛋白质,Z由C、H、O、N、P构成,为磷脂。
【详解】A、葡萄糖进入人的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但不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维生素D和Z均是脂质类物质,它们相似相溶,维生素D可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与Z磷脂分子有关,B错误;
C、酶具有专一性,细胞膜会被蛋白酶水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组成物质中有Y(蛋白质),C正确;
D、构成细胞膜的Z(磷脂)和大多数的Y(蛋白质)都是可以运动的,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理解和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正确分析题图是解题的关键。
12.以动物受精卵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B. 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C. 实验①说明了细胞核对细胞质的重要性,实验②说明了细胞质对细胞核的重要性
D. 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答案】D
【解析】细胞核和细胞质都不能单独成活.1、细胞核不能脱离细胞质而独立生存,这是因为细胞核进行生命活动时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均由细胞质提供,如几乎不含细胞质的精子寿命很短.2、无核的细胞质也不能长期生存,这是由细胞的功能决定的.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其寿命较短.
【详解】实验①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A错误;实验②和实验③说明了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B错误;实验①说明了细胞质对细胞核的重要性,实验②
说明了细胞核对细胞质的重要性,C错误;该实验可以证明细胞核和细胞质都不能单独成活,细胞只有保持结构完整性才能正常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各部分之间是协调活动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细胞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提供保障,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代谢中心.任何一部分的缺失都将使生命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13.下列有关质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具有识别和控制物质进出功能 B. 具有保护功能
C. 具有磷脂分子组成的双层膜 D. 磷脂分子在膜两侧分布不对称
【答案】C
【解析】1、磷脂构成了质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2、糖蛋白的功能为细胞识别,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3、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详解】A、质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具有识别和控制物质进出功能,A正确;
B、某些质膜上的糖蛋白具有保护和润滑的功能,B正确;
C、质膜是单层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C错误;
D、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在膜两侧分布不对称,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质膜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4.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或功能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动物细胞膜含有的脂质有磷脂、胆固醇、脂肪等
B.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 蛋白质在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
D. 膜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的种类和结构有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考查对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理解。解答此题,可在熟记细胞膜成分、功能的基础上分析膜蛋白的功能,进而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
【详解】脂肪不参与细胞膜的组成,A项错误;分别用不同的荧光物质标记人、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人、鼠细胞融合后,不同荧光物质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的组成分子具有流动性,B项正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在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C项正确;细胞选择性吸收物质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项正确。
【点睛】4种常考的“膜蛋白”及其功能区分
(1)糖蛋白:信号分子(如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的受体蛋白。
(2)载体蛋白:协助跨膜运输(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3)具催化作用的酶:如好氧型细菌其细胞膜上可附着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此外,细胞膜上还可存在ATP水解酶(催化ATP水解,用于主动运输等)。
(4)识别蛋白:用于细胞与细胞间相互识别的糖蛋白(如精卵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等)。
15.如图表示物质跨膜转运的一种方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这种转运方式可逆浓度梯度进行
B. 载体蛋白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
C. 细胞产生的能量增加会提高物质的转运速率
D. 乙醇分子是以这种方式进入细胞的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为协助扩散,该方法不可逆浓度梯度进行,A错误;图中显示载体蛋白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B正确;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D错误。
16. 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
B. 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液泡的有无是无关变量
D. 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无关变量
【答案】C
【解析】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pH是无关变量,A项错误;对比实验中没有空白对照组,B项错误;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自变量是外界溶液,液泡的有无是无关变量,C项正确;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因变量,D项错误。
【考点定位】实验的变量。
17.下列各项中除哪种因素外,其余的都可破坏酶的分子结构,从而使酶失去活性
A. 强碱 B. 强酸 C. 低温 D. 高温
【答案】C
【解析】高温、过酸、过碱都可破坏酶的分子结构,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但不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18.萤火虫尾部发光器能发光机理如图所示。ATP快速荧光检测仪中含有荧光素、荧光素酶等物质,用来快速检测食品表面的微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TP是细胞中的能量货币,细胞中储存大量ATP为生命活动供能
B. ATP快速荧光检测仪只能检测是否有微生物残留,不能检测数量
C. ATP快速荧光检测仪既可以检测残留的需氧型微生物,也可以检测厌氧型微生物
D. 荧光素酶可以催化荧光素转化为荧光素酰腺苷酸
【答案】C
【解析】ATP快速荧光检测仪中含有荧光素、荧光素酶等物质,用来快速检测食品表面的微生物,原理是荧光素与ATP接触形成荧光素酰腺苷酸,后者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被氧气氧化发光。
【详解】A、ATP是细胞中的能量货币,但细胞中储存的ATP较少,需要ATP与ADP不断转化来为生命活动供能,A错误;
B、微生物残留量越多,产生的ATP越多,所发荧光强度越强,所以用荧光检测仪也能检测微生物的数量,B错误;
C、ATP快速荧光检测仪能检测残留的所有能产生ATP的微生物,包括需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C正确;
D、由图可知,荧光素酶可以催化萤光素酰腺苷酸转化为氧合荧光素,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ATP快速荧光检测仪的原理,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9.植物的光合作用受温度和光照强度影响,下图表明植物在三种不同光照下消耗CO2的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在-5℃~5℃时,温度和光强都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
B. 在10℃~30℃时,温度是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
C. 在光强相同的情况下,0℃时的光合强度一定小于15℃时的光合强度
D. 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4倍光强时的光合强度一定大于1倍光强时的光合强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在-5℃—5℃时,温度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而光照强度不是,故A错误;在10℃—30℃时,光照强度是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故B错误;无论是在哪种光照强度下,在光强相同的情况下,0℃时的光合强度一定小于15℃时的光合强度,故C正确;由图可知在5℃之前4倍光强和1倍光强的光合作用相同,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tRNA是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重要分子,下列能正确表示其基本组成的是
A. 鸟嘌呤——磷酸——核糖 B. 磷酸——核糖——胸腺嘧啶
C. 磷酸——核糖——尿嘧啶 D. 腺嘌呤——脱氧核糖——磷酸
【答案】C
【解析】组成转运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组成的,在核糖上分别连接有磷酸和碱基,碱基种类有A、U、G、C。综上分析,选C。
21.在有氧呼吸的下列反应阶段中,不能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只有( )
A. [H]传给O2生成H2O B. C6H12O6分解为丙酮酸和[H]
C. 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 D. ADP与磷酸反应生成ATP
【答案】B
【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同时产生少量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释放少量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详解】A、[H]传给O2生成H2O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A不符合题意;
B、C6H12O6分解为丙酮酸和[H]属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发生在线粒体中,B符合题意;
C、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C不符合题意;
D、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能发生ADP与磷酸反应生成ATP,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是对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和发生的场所的考查,对有氧呼吸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22. 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相同的是 ( )
A. ATP水解后能量的用途 B. 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来源
C. ADP转化成ATP的场所 D. 一分子ATP中高能磷酸键的数目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不同的生物体内,ATP水解后能量的用途不一定相同,A错误;不同的生物体内,ADP转化成ATP所需能量的来源不一定相同,如植物细胞可来自光能和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而动物细胞只能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B错误;不同的生物体内,ADP转化成ATP的场所不一定相同,如植物细胞中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动物细胞中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错误;不同的生物体内,一分子ATP中高能磷酸键的数目相同,都是2个,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做临时装片时需要将花生子叶纵切
B. 染色后需要用清水洗去多余的苏丹Ⅲ染液
C. 只能在花生子叶细胞之间观察到油脂滴
D. 转换高倍镜后只能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
【答案】D
【解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详解】生物组织必须制成薄片透光性才好,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做临时装片时需要将花生子叶横切,A错误;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溶于酒精,实验中滴加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B错误;油脂微滴存在于细胞内,只有细胞破裂,才会流出到细胞外,所以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脂肪滴部分存在于细胞中,部分位于组织细胞之间,C错误;转换高倍镜后只能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材、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积累。
24. 在对遗传病的分析研究中,常对患者及其亲属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照相、放大、分组、比较分析,这是因为
A. 中期持续时间短
B. 中期的染色体包含两个染色单体
C. 中期的染色体最粗大,容易分析比较发现其异常
D. 中期染色体形态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故常用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作为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材料。
【详解】在对遗传病的分析研究中,常对患者及其亲属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照相、放大、分组、比较分析,这是因为中期的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容易分析比较发现其异常。故选:C。
25.关于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凋亡是细胞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不正常死亡的过程
B. 细胞死亡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
C. 细胞坏死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控制
D. 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的
【答案】D
【解析】细胞死亡包括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细胞坏死是细胞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不正常死亡的过程,A项、B项错误;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控制,C项错误;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的,D项正确。
26.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都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B. 由于受到细胞内物质的限制,高度分化的动物的体细胞不表现出全能性
C. 癌细胞不保留原来细胞的所有特点,而出现癌细胞共同的新特点
D. 细胞衰老后,线粒体数量和体积都减少
【答案】B
【解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细胞衰老是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功能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正常发育的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后,即有秩序地发生分化,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可是在某些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有的细胞会变得不受控制而无限增殖,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细胞的癌变就可看作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转化而来的,除保留了原来细胞的某些特点外,癌细胞还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无限增殖的能力。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不同,高度分化的组织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说有全能性;动物的体细胞不表现出全能性,其原因是受到了细胞内物质的限制,但细胞核则不同,细胞核中有该物种的全套基因,所以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衰老的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发生许多变化,如线粒体的数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体积则随年龄增大而增大,细胞核体积不断增大,核膜不断向内折叠等。
【详解】A. 细胞分化、衰老都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癌变属于异常分化,不属于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A错误;
B. 由于受到细胞内物质的限制,高度分化的动物的体细胞不表现出全能性,但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正确;
C. 癌细胞仍保留原来细胞的某些特点,C错误;
D. 细胞衰老后,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D错误。
27.研究人员尝试打开皮肤细胞中与大脑细胞功能相关的基因并关闭无关基因, 以诱导皮肤细胞转变成脑细胞。 该过程模拟了下列生命活动中的
A. 细胞分裂 B. 细胞生长
C. 细胞分化 D. 细胞变形
【答案】C
【解析】1、细胞分裂是指活细胞增殖其数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的过程,真核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研究人员尝试打开皮肤细胞中与大脑细胞功能相关的基因并关闭无关基因,实质是使细胞内基因进行了选择性表达,从而诱导皮肤细胞转变成脑细胞,该过程模拟的是细胞分化,C正确。
28.下列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B. 取一张新鲜菠菜叶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叶绿体的结构和细胞质的流动
C. 用KNO3取代蔗糖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可观察到细胞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D. 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时,往往在细胞的角隅处先出现质壁分离
【答案】B
【解析】1.根据甲基绿吡罗红与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可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 2.质壁分离的原理是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可以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详解】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因此用甲基绿吡罗红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A正确。叶绿体的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光镜下只能观察到叶绿体的形状,不能看到结构,B错误。当外界KNO3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随着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进入细胞,最终会使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出现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C正确。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一般是在细胞的角隅处先出现的,D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项是C,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原因没有理解透彻,只要出现自动复原一定是外界溶液进入了细胞液,导致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29.如图表示人体的一些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①过程细胞中的核膜、核仁始终存在
B. ②过程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 ③过程中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下降
D. 原癌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过程④的发生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一些生命活动,①是细胞增殖过程,该过程能使细胞数目增多;②是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能使细胞种类增多;③是细胞衰老过程,该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历程,对机体的有利的;④是细胞癌变过程,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
【详解】图中①过程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方式,无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核膜和核仁的消失和重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会出现核膜、核仁消失和重建,A错误;②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B错误;③过程细胞的衰老,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下降,C正确;癌变是积累效应,基因突变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导致癌症,故原癌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过程④细胞癌变的发生,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人体的一些生命活动图,考查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0.关于教材中相关实验选材及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B. 洋葱鱗片叶的外表皮,既可以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又可以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C.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时,低倍镜观察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D. 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增大细胞膜对染色剂的通透性并使DNA与蛋白质分开
【答案】C
【解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蛋白质鉴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和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A液,振荡后再加入B液,A错误;洋葱鱗片叶的外表皮细胞具有紫色的大液泡,可以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但是不能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时,低倍镜观察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C正确;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作为解离液的成分之一,使得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D错误。
二、综合题
31.如图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病毒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________内才能进行。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________展示了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
(4)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完成此生理过程的结构基础是其内含有的________,因而它是一类自养生物。
【答案】 C 无细胞结构 活细胞 A、B 无成形的细胞核 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及遗传物质DNA D B 光合片层(或叶绿素和藻蓝素)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 A图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细菌细胞);
B图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蓝藻细胞); C图没有细胞结构,为病毒;D图细胞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
(1)根据以上分析知,题图A、B、C、D四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中,图C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题图A、B、C、D四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中,A和B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DNA、核糖体等结构或物质,这体现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统一性。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D图展示了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
(4)B蓝藻细胞虽不具有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以及病毒的结构上的区别,确定图中四幅图代表的生物种类以及结构特点和代谢特点。
32.下面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
(1)该图示中含有________种氨基酸,含有的R基是________,肽键是________;
(2)由图可知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________个游离的氨基、________个游离的羧基。
【答案】4 ②、④、⑥、⑧ ③、⑤、⑦ 2 3
【解析】上图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①为游离的氨基,②、④、⑥和⑧为R基,③、⑤和⑦为肽键。据此答题。
【详解】(1)由于②、④、⑥和⑧为不同的R基,所以该图示中含有4种氨基酸,肽键的结构式为-CO-NH-,故图中③、⑤和⑦为肽键。
(2)R基②上含有游离的氨基,⑥和⑧上含有游离的羧基,又由于每条肽链的首端和尾端分别含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所以由图可知该蛋白质中至少有2个游离的氨基、3个游离的羧基。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对蛋白质结构形成的理解能力。
33.科学家发现了囊泡准确转运物质的调控机制.如图表示细胞的局部亚显微结构和功能模式图,①~⑥表示细胞的结构,a、b表示大分子通过细胞膜的两种方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形成的囊泡内的物质是抗体,该过程可描述为:首先氨基酸在________上合成链状结构,经内质网初加工,然后由囊泡转运给________再加工修饰形成成熟蛋白.用3H标记的氨基酸,在图中细胞结构上标记物出现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写序号)。
(2)囊泡定向转移的过程________(消耗/不消耗)能量;“a”释放的关键步骤是囊泡与________的融合过程,这种物质运输方式称为________,这种方式的运输对象一般是________物质。
(3)囊泡能将物质准确运输到目的地并“卸货”,是由于囊泡膜表面有特殊的“识别代码”,能识别相应受体。这种“识别代码”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
(4)②是溶酶体,溶酶体的边界是________,其成分在溶酶体形成过程中不断________。溶酶体还与细胞生命历程中的________密切相关。
【答案】核糖体 高尔基体 ③⑥⑤① 消耗 细胞膜 胞吐 大分子 糖蛋白 溶酶体膜 更新 凋亡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的局部亚显微结构和功能模式图,其中结构①为细胞膜;结构②为溶酶体;结构③为核糖体;结构④为线粒体;结构⑤高尔基体;结构⑥为内质网。a表示胞吐;b表示胞吞。据此答题。
【详解】(1)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利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用3H标记氨基酸,在图中细胞结构上标记物出现的先后顺序为③⑥⑤①。
(2)囊泡的定向转移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释放的关键步骤是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这种融合过程主要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种物质运输方式称为胞吐,这种方式的运输对象一般是大分子物质,如分泌蛋白。
(3)囊泡膜表面有特殊的“识别代码”,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能识别相应的受体。
(4)②是溶酶体,溶酶体的边界是溶酶体膜,其成分在溶酶体形成过程中不断更新。溶酶体还与细胞生命历程中的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的局部亚显微结构和功能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运分泌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34.下图甲为动物细胞内囊泡参与的生理过程图,图乙为图甲部分过程放大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囊泡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其参与到物质运输过程中依赖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细胞内不同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由膜上______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结构⑤是______,其中含有大量的水解酶,所以被称为细胞的“消化车间”,其中的水解酶合成场所是____。
(3)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到细胞膜并分泌到细胞外,其原因是依赖于图中蛋白质A和蛋白质B之间的_____来完成的,这些“货物”排到细胞外的现象叫____,此过程______(是或否)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磷脂双分子层 流动性 蛋白质 溶酶体 核糖体 识别 胞吐 是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及功能。要求学生熟知细胞的结构、细胞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
(1)囊泡膜和细胞膜一样,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其参与到物质运输过程,涉及到膜融合,依赖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细胞内不同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由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决定.
(2)结构⑤含有大量的水解酶,是溶酶体,其中的水解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3)乙图中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这些“货物”排到细胞外的现象叫胞吐,整个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35.如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乙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顺序已打乱),请回答:
(1)甲图中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段,乙图中[1]表示________(名称)。
(2)乙图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 其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图________, 消失于图________。
(3)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甲图中的2N=________。
(4)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是甲图中的________段,此时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之比为________
【答案】gn 细胞板 C→E→D→A→B→F C A 6 de或kl 1:2:2
【解析】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ab和hi均表示间期的S期DNA复制,bc和ij均表示G2期;cd和jk均表示前期;de和kl均表示中期;ef和lm均表示后期;fg和mn均表示末期。图乙中A为后期,B为末期,C为间期,D为中期,E为前期,F为末期。
【详解】(1)细胞周期是指从细胞一次分裂结束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为止,故甲图中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gn段,乙图中[1]表示末期形成的细胞板。
(2)乙图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C间期→E前期→D中期→A后期→B末期→F末期。间期由于DNA复制形成染色单体,故染色单体形成于图C间期,后期由于着丝点的断裂导致染色单体消失,故染色单体消失于图A后期。
(3)有丝分裂前期的染色体数量与体细胞相同,根据图E中含有6条染色体可知,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为6条,未进行DNA复制时核DNA数为6条。所以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甲图中的2N=6。
(4)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形态最稳定、数目最清晰,所以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是甲图中的de或kl段,由于此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所以此时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之比为1:2:2。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及各细胞分裂图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