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7.00 KB
  • 2021-09-28 发布

2019-2020学年新突破同步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练习:单元质量测评(四)(含第5、6章)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单元质量测评(四)(含第 5、6 章)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作食物链,下列食物链 的书写正确的是( ) A.阳光→水稻→害虫→青蛙 B.草→植食昆虫→食虫鸟 C.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 D.植物遗体→真菌→动物 解析:阳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作为食物链的起点,A 错误;C 项中的箭头方 向反了,应该是由低营养级指向高营养级,C 错误;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D 错误。 答案:B 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属于第一营养级 B.青蛙是初级消费者 C.蛇只属于第三营养级 D.该食物网有 2 条食物链 解析:草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A 正确;青蛙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B 错误;蛇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C 错误;该食物网有 4 条食物链,D 错误。 答案:A 3.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 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a 肯定是生产者,b 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b→c 构成一条食物链 C.a 与 b、b 与 c 为捕食关系 D.a 与 c 为竞争关系 解析:根据图中数量关系可以判断 a、b、c 三者构成的捕食关系为 c→b→a,a 至少为次 级消费者;a 与 c 不存在竞争关系。 答案:C 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 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是( ) A.甲乙丁丙 B.丁甲丙乙 C.甲→乙→丙→丁 D.甲乙丙丁 解析:据图可知,甲同化的有机物的能量最多,乙和丙同化的有机物的能量差不多,丁 同化的有机物的能量最少,故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如 A 项所示。 答案:A 5.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物种甲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 确的是( ) A.A 表示物种甲同化的能量 B.E 表示物种甲呼吸散失的能量 C.C 表示物种甲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D.A 中的能量包括粪便中的能量 解析:分析物种甲的能量去路可知,A 表示物种甲同化的能量,B 表示物种甲用于自身生 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C 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 表示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 散失的能量,E 表示物种甲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物种甲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 答案:D 6.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 B.能完成图示过程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A、B 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D.进行 A 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 解析:物质是能量的载体,因此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A 正确;图中 A 过程表示 光合作用,B 过程表示呼吸作用,蓝藻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但是没有叶绿 体和线粒体,B 错误;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C 正确;A 过程是利用二氧化碳合成(CH2O),该 过程可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生产者均属于自养生物,D 正确。 答案:B 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 各项中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一般情况下,次级消费者增加 1 kg,生产者至少增加 100 kg C.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解析:①是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一般情况下,次级消费者 增加 1 kg,至少消耗应按 20%传递效率计算,故生产者至少增加 25 kg,因为一部分能量生产 者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是不可逆转的,所 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只能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流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 流动、逐级递减,因②同化量还要满足于次级消费者的自身的呼吸消耗,②不可能等于③+ ④。 答案:C 8.某人对某一湖泊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 量,NP 表示生物体储存的能量(NP=GP-R),R 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列叙述中不正 确的是( ) GP NP R ① 15.91 2.81 13.10 ② 871.27 369.69 501.58 ③ 0.88 0.34 0.54 ④ 141.20 62.07 79.13 ⑤ 211.85 19.26 192.59 A.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 B.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 5.5% C.若本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多 D.④营养级 GP 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该营养级的粪便中 解析:根据食物链中各营养级同化量逐级递减,可判断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 是 ②→④→①→③ , A 正 确 ; 能 量 在 第 三 营 养 级 和 第 四 营 养 级 间 的 传 递 效 率 为 0.88÷15.91×100%≈5.5%,B 正确;①②③④⑤的 NP 均为正值,故若本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 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多,C 正确;④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 化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 错误。 答案:D 9.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 J·m-2·a-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 1 357 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解析: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 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该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 780+4 200)÷31 920×100%=25%;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 量共计 1 483-126=1 357(J·m-2·a-1);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 不能和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B 10.下列不是利用能量流动的原理使农作物产量增加的是( ) A.使用除草剂和人工除草 B.使用农药消灭害虫 C.温室种植时,降低夜间的温度 D.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 解析:使用除草剂和人工除草可以减少农作物的竞争对手,使光能更多地流向农作物; 使用农药消灭害虫可以使农作物保留更多的能量;温室种植时,降低夜间的温度可以减少呼 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但并不是利用了能量流 动的原理。 答案:D 11.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B、D、E、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 C.碳循环进行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 D.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及生物群落内部往复循环,这种循 环带有全球性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而选项 A 中无食物链和 食物网;图中 A 为生产者,D、E 为消费者,C 为大气中的 CO2 库,B 为分解者,所以食物链 应为 A→D→E;碳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密不可分的;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二 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的,在生物群落的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答案:C 12.下列是根据如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CO2 B.参与③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③过程增强后,②过程随之增强,不能通过增强③减少大气中的 CO2 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①过程的依赖 解析: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③过程指的是生产者固定 CO2。增 大③过程能减少大气中 CO2 的量,但这不是最主要的方法,减少大气中 CO2 的量最主要的方 法是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以减少人类对化石燃料的利用。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13.(12 分)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甲)和碳 循环示意图(图乙),图乙中 A、B、C、D 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回答问题: (1)湖泊中,鲢鱼与河蚌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鲢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 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发生改变。 (3)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湖泊进行填埋,此举会造成生态系统的 ________稳定性降低。 (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________。(填字母) (5)水蚤吃小球藻,而河蚌吃小球藻和水蚤,则河蚌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水蚤的粪便 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来源于第________营养级。 解析:(1)湖泊中,鲢鱼与河蚌均以水蚤为食,故两者的种间关系是竞争。(2)由于光照减 弱,鲢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3) 对湖泊进行填埋,影响了此地生物的种类,使营养结构变得简单,故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 性降低。(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 A(非生物成分)和 D(分 解者)。(5)由小球藻→水蚤→河蚌,小球藻→河蚌可得,河蚌属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水蚤的 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故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来源于第一营养级小球藻。 答案:(1)竞争 (2)垂直(答“空间”也可) (3)抵抗力 (4)A 和 D (5)二和第三 一 14.(13 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 成分,A、B、C、D 是乙中的四种生物。 (1)丙代表________,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 ]________的________作用 完成的。 (2)写出图中存在的食物网? (3)A 与 B 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除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外,还有____________等方式。 (4)______调节是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5)碳在甲、乙、丙之间主要是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解析:(1)据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碳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 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实现的。(2)根据乙中能量的数值可知,B、C 属于同一个营养级。(3)生态 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是负反馈调节。(5)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答案:(1)分解者 甲 生产者 光合 (2) (3)行为信息 (4)负反馈 (5)有机物 15.(15 分)湿地公园建设的核心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科研人员对某一受到污染的湿 地公园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为找出更好的污染治理措施,科研人员做了相关研究,下表表 示对几种生物研究的相关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 毒素含量(μg·L-1) 铵盐吸收率 有机物去除率 硅藻 0.1 52% 0 蓝藻 0.554 78% 0 红假单胞光合细菌 0 87% 92% (1)表格中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________,据表分析,治理水华效果最好的生物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发现该湿地公园主要河道沿途有许多生活污水的排污口,则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 的能量有____________,进一步调查发现,在轻度污染的条件下公园中的物种丰富度有所增 加,在此过程中,公园中群落演替的类型是________。 (3)在该生态系统中,线虫以藻类为食,鲫鱼以藻类和线虫为食,在该食物网中,鲫鱼与 线虫的关系是____________,鲫鱼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若去掉线虫,鲫鱼获得的总能量 变 化 趋 势 是 ________( 填 “ 增 加 ” 或 “ 减 少 ”) , 其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学专家提醒:不能因为该湿地公园具有污水处理能力而向公园中大肆排放污水, 否 则 必 将 破 坏 该 湿 地 公 园 生 态 系 统 的 稳 定 性 , 这 是 因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表格中的生物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据表分析,治理水华效果最好的 生物是红假单胞光合细菌,理由是其不产毒素且对铵盐和有机物的去除率高。(2)输入该湿地 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的化学能。进一步调查发现,在轻度污染的 条件下公园中的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在此过程中,公园中群落演替的类型是次生演替。(3) 在该生态系统中,线虫以藻类为食,鲫鱼以藻类和线虫为食,则鲫鱼和线虫的关系是捕食与 竞争,鲫鱼属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若去掉线虫,鲫鱼获得的总能量增加,其原因是食物链 缩短,能量浪费少。(4)由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不能因为该湿地公园具 有污水处理能力而向公园中大肆排放污水,否则必将破坏该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1)生态系统的基石 红假单胞光合细菌 (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的)化 学能 次生演替 (3)捕食和竞争 二、三 增加 食物链缩短,能量浪费少 (4)(湿地公园)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