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00 K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3 节 群落的结构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
1.群落的概念及研究的问题 4,7,12
2.种间关系 1,6,8,9,10,11,14
3.群落的空间结构 2,5,15
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3,13
1.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
关系的是( B )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解析:农田中,豌豆和杂草都是生产者,因争夺阳光、水和矿质元素等共
同资源而形成竞争关系;田鼠可以以草籽为食,田鼠和杂草属于捕食关
系,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
体属于寄生关系。
2.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解析:乔木层的疏密程度通过影响阳光透过的程度,进而影响生活在乔
木下的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3.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A 装置的花盆,用普通的花盆即可,不需要改造
B.B 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A 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 B 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
解析:A 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其中
的花盆需要去底,然后换上金属网;B 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
动物进行采集,用 B 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
精溶液中,也可以放到试管中。
4.(2018·吉林长春期末)如图表示从南极经过赤道到北极,在纬度梯
度上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小
B.该现象表明某个地区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光照 条
件
C.随纬度升高,物种丰富度逐渐变小
D.如果环境严重受污染,生物多样性很可能升高
解析: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物种丰富度变大;由图示可知物种丰富度的
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条件;如果环境严重受污染,生物多样性会降低。
5.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
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解析:植物分层因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
层;树林动物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草坪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
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动物分层主
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食物和微环境不同。
6.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 )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解析:苗和草都是植物,生长在一起,因争夺营养物质和空间而进行斗
争,属于竞争关系。
7.下列有关群落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生物间及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整体
B.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C.一定区域内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D.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解析: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为一个种群;一定区域内全部生
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为一个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关系的
各种生物的总和为一个群落。
8.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D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解析: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
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
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二者不能构成竞争关系;菜粉蝶幼虫与
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
主要采食花蜜,二者不能构成种间竞争;噬菌体寄生于细菌中,利用细
菌的原料进行增殖,二者构成寄生关系;两种绿藻属于两个物种,二者
竞争阳光、养料等生存资源,同时根据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可推测是竞
争关系。
9.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
虫 A 的暴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
良好,害虫 A 的暴发也受到了抑制。 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D )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 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 A
C.乙的出现使害虫 A 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 A 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解析:由题目所给信息“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
虫 A 的暴发也受到了抑制”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
构对害虫 A 是不利的,且乙的出现使害虫 A 的环境容纳量下降;由题目
所给信息“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暴发受到了抑制”可判断出乙和害虫
A 之间不存在互相抑制的关系。
10.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大豆、柑橘等植物体
上。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植物体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影响植物体的光合作用 ②吸收植物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③和
植物体竞争土壤内的水分和营养 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菟丝子是非绿色植物,是一种寄生植物,它与大豆、柑橘等植物间
是寄生关系,会吸收它们的水分和营养物质,②正确;菟丝子的生长,会
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①正确。
11.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
系。某研究小组在 4 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 1 200 只蝌蚪(甲、
乙、丙各 400 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 3 种
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池塘
编号
捕食者
数量/只
蝌蚪存活率/%
甲 乙 丙
1 0 87 7 40
2 2 58 30 25
3 4 42 32 11
4 8 20 37 10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D )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解析: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和丙蝌蚪存活率逐渐降低,说明捕食
者的食物来源以甲、丙两种蝌蚪为主;三种蝌蚪由于食性相同构成种间
竞争关系,但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了不同数量的捕食者后存活率发生改
变,影响了它们原有的竞争结果;池塘 1 中,在没有加入捕食者时乙蝌蚪
存活率最低,说明乙蝌蚪竞争力最弱,容易被淘汰;随着捕食者数量的
增加,乙的存活率升高,乙蝌蚪获得的资源相对增加。
12.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
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 50 cm,网身长
145 cm,网目孔径 0.169 mm)各随机取样 3 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物种 1 物种 2 物种 3 物种 4 物种 5
甲 样本 1 55 10 0 15 12
类
群
样本 2 52 30 0 23 13
样本 3 44 20 0 20 15
乙
类
群
样本 1 33 40 12 40 0
样本 2 35 60 10 41 0
样本 3 33 50 18 35 0
物种 6 物种 7 物种 8 物种 9 物种 10
甲
类
群
样本 1 0 42 0 21 10
样本 2 0 41 0 22 12
样本 3 0 39 0 20 11
乙
类
群
样本 1 10 25 11 15 22
样本 2 12 30 14 27 21
样本 3 11 25 12 16 19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C )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 2 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 4 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 7 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 10 的种群密度大
解析:甲类群只有 7 种生物,乙类群有 9 种生物,所以甲类群的丰富度小;
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且甲类群中的物种 4 的种群密度相对乙类群较小;
乙类群的丰富度大,且乙类群中的物种 7 种群密度相对甲来说较小。
13.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
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身体 ,不适合用手直
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
,理由是 。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理由
是 。
(3)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
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 ,线虫与
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
解析:(1)土壤中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
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属
于好氧型,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所以采集大量的
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时,最好选择图中吸虫器 B;70%酒精可渗透进入使
细胞死亡,但基本不破坏细胞结构,从而固定细胞(生物),同时酒精有
消毒作用,能杀死大部分生活状态的细菌,防止腐烂,因此要采集大量
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D。(3)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
群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可见,线虫与酵母菌之间是捕食关系,
而跳虫与甲螨具有共同的食物,因此两者之间具有竞争 关系。
答案:(1)较强 微小
(2)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D 该
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3)竞争 捕食
14.下图①~④为 A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 大小两种草履虫、C 狐与
兔、D 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
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判断 A~D 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
A. ;B. ;C. ;D. 。
(2)造成②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 。
(3)④与②相比,④中 a 的数量不会降为零,原因是 。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 b 死亡,对 a 有利的曲线是 。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
解析:根据图形分析,一般来说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
捕食是两种生物当被捕食者增多(减少)时,捕食者亦随着增多(减少);
竞争是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寄生可能
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答案:(1)③ ② ① ④
(2)竞争食物,使一种大草履虫死亡(饿死)
(3)寄生关系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4)②和④
(5)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15.(2018·湖北华科附中月考)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
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单位是 g/m2 或 J/m2)变化如图所示(b 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
列问题。
(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种间关系是 ,原因是
。
(2)ab 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
。
(3)乔木在幼苗阶段为了尽快生长,突破灌木层的遮挡,会表现出顶端
优势,这与生长素的 有关。
(4)与 cd 段相比,ef 段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 ,原因是
。
解析:(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都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它们会
竞争阳光、水和无机盐等,因此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2)图中
ab 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镶嵌分布,体现群落水平结构的特点。(3)
顶端优势的形成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有关。(4)与 cd 段相比,ef 段的
植物分层现象明显,而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所以植物
的垂直分层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因此 ef 段动物的分层比 cd 段复
杂。
答案:(1)竞争 它们会竞争阳光、水和无机盐
(2)水平结构 (3)两重性
(4)复杂 植物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植物的垂直分层决定动物
的垂直分层,ef 段植物的垂直分层比 cd 段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