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8.00 K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5章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活化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B.无机催化剂、水浴加热都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效果更显著
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酶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是体内转化而来 ③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④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是固醇 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⑦酶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⑨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A.①②⑤ B.③⑦⑨
C.③④⑧ D.④⑤⑥
3.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最合理的是( )
选项
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
A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B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
C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D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4.枪乌贼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它有巨大的神经细胞,这种神经细胞能像红细胞一样,不断吸收K+。科学家用一种有毒物质使神经细胞中毒,吸收K+的功能就消失。如果注入一种物质,神经细胞又能恢复吸收K+的功能,一直到这种物质消耗完,请分析这种物质是什么( )
A.淀粉 B.ATP
C.葡萄糖 D.麦芽糖
5.某同学画了一个人体内部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指出图中产生ATP的途径及一处错误的地方( )
A.①②③④、人体内无③过程
B.①③④、人体内无②过程
C.①③④、人体内无③过程
D.①④、人体内无②过程
6.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小麦种子细胞呼吸的方式及其产物(呼吸底物都为糖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
B.乙装置有色液滴不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
C.丙装置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D.3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并设置对照实验
7.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的非绿色器官细胞呼吸与氧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氧气浓度为b时,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
B.当氧气浓度为a时,该器官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数量相等
C.曲线Ⅲ中该器官细胞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D.曲线Ⅰ也可以表示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与氧浓度的关系
8.交警为检测司机是否存在酒后驾驶的违章行为,用来检测司机呼出的气体的试剂是( )
A.斐林试剂 B.双缩脲试剂
C.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D.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9.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C6H12O6
的变化,在线粒体中则会发生C6H12O6→C3→CO2的变化
B.NADP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具有较大膜面积和复杂的酶系统,有利于新陈代谢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10.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曾提出了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量转化的假说。以下哪项科学实验能证明这一假说( )
A.英格豪斯证明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以改变空气成分的实验
B.恩格尔曼证明光合作用的有效光是红橙光和蓝紫光的实验
C.萨克斯证明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的实验
D.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的实验
11.
下列是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B.研磨叶片时加CaCO3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
C.色素分离的结果可以用上图表示(1、2、3、4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D.层析液可用93号汽油代替
12.
右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
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13.将某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装置中,用红外线测量仪进行测量,测定的条件和结果见下表:
黑暗时O2吸收量(mg/h)
6 000勒克斯光照时O2释放量(mg/h)
10℃
0.5
3.6
20℃
1.2
3.1
若将该叶片先置于20 ℃、6 000勒克斯光照条件下10小时,然后置于10 ℃黑暗条件下,则该叶片一昼夜葡萄糖积累的量为( )
A.2.91 mg B.11.25 mg
C.22.5 mg D.33.75 mg
14.下图表示大棚栽培的植物在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叶绿体内暗反应中C3和C5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选项中最可能导致这种变化的环境因素是( )
A.给植物增施氮肥和镁肥
B.大棚栽培的植物通过增施农家肥料补充CO2
C.给植物补充适宜强度的人工光照
D.夜间适当降低植物的环境温度
15.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种在湖边的玉米长期被水淹,生长不好,原因是有氧呼吸受阻
B.马铃薯块茎腐烂的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C.人体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
D.人体剧烈运动后会感到肌肉酸痛,因为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在细胞中积累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下列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水解和合成时所需要的酶不同
B.ATP水解时释放能量,合成ATP时储存能量
C.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可逆反应
D.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发生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生理过程一样
17.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都很低,对酶活性的影响是相同的
C.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积累量不再增加,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
18.
如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丁
D.发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和乙
19.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内物质的转变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④过程产生ATP最多,②过程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B.进行②过程的CO2都来自大气,产生的有机物存在于液泡中
C.进行③过程时,需要水参与,产生少量的ATP
D.给植物浇HO后,根细胞会产生少量C18O2,④过程不会产生HO
20.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多种指标表示,以下适合的是( )
A.植物体干重增加量 B.植物体鲜重增加量
C.O2释放量 D.CO2吸收量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8分)某课外活动小组的成员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酶活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作为检测因变量的指标。
(2)上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于是活动小组又进行________(填“对照”“对比”或“重复”)实验,得到与上图无显著差异的结果。查阅资料后发现,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推测,该实验中淀粉可能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作用下分解的。pH为3时的酶活性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pH为9时的酶活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常温、常压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经研究证实ATP是细胞的能量“货币”。请分析回答问题:
(1)ATP分子结构简式是________,中文名称是________。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 h有40 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方程式,标明条件)。
(2)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三个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________。
(3)用小刀将数十只萤火虫的发光器割下,干燥后研成粉末状,取两等份分别装入两只小玻璃管中,各加入少量的水,使之混合,可以观察到玻璃管中发出淡黄色荧光。约过15
min荧光消失,如图所示。这时再将ATP溶液加入其中一只玻璃管中,将葡萄糖溶液加入另一只玻璃管中,发现加ATP溶液的玻璃管中发出荧光,而加葡萄糖溶液的管中不发荧光。
上述对照实验说明:
①萤火虫发光是将________________能转变成________________能的过程。
②这一过程所需的能量由________提供。
③________________不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④萤火虫尾部发光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
23.(12分)如图是真核细胞内呼吸作用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物质X是________。
(2)物质Y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颜色变化,即由蓝色变成绿色再变成________。在酵母菌内②和⑤过程中,物质Y产生的场所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3)人体内不能进行________(填标号)过程,原因是________。
(4)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实现的能量转换是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换成________。
(5)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要及时松土,其目的是促进________(填标号)过程的进行,从而产生大量能量,有利于植物根系对________的吸收。
24.(12分)下图表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请回答问题。
(1)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图中[ ]____________________上。
(2)光反应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进行的,暗反应是在[ ]____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的。
(3)光反应的生理意义:光反应所产生的[③]________和[ ]________是暗反应所必需的。
(4)暗反应包括[⑥]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
25.(11分)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A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对照组
实验组一
实验组二
实验组三
实验组四
实验处理
温度/℃
36
36
36
31
25
相对湿度/%
17
27
52
52
52
实验结果
光合速率/mg CO2·dm-2·h-1
11.1
15.1
22.1
23.7
20.7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并可推测,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
(2)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________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麦叶片气孔开放时,CO2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第5章检测
1.解析:酶和无机催化剂均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相比之下,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效果更显著;水浴加热通过提供能量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答案:B
2.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类物质,少数酶为RNA;酶只有催化功能。
答案:C
3.解析:加热能够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可溶性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并且斐林试剂中Cu(OH)2也会和HCl发生中和反应,A、B错误;酶具有专一性,蔗糖酶不能分解淀粉,不能用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
答案:D
4.解析:细胞吸收离子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需要载体,浓度梯度一般由低到高,从题目中与K+浓度无关,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所以与载体也无关系,就知道与能量有关,有毒物质抑制了细胞的呼吸作用,没有能量供应,加入一种物质后,恢复了吸收K+的功能,而可直接利用的能量是ATP,所以选ATP。
答案:B
5.解析:在有氧条件下,人体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在无氧条件下,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能产生能量,则图中能产生ATP的途径是①④,人体内无②途径。
答案:D
6.解析:甲装置中设置了温度计,可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A项正确;乙装置中放置清水,有色液滴的移动表示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变化,有色液滴不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量等于呼出的二氧化碳量,B项正确;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均能产生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C项错误;3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并设置对照实验,避免微生物及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项正确。
答案:C
7.解析: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器官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曲线Ⅲ表示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曲线Ⅱ表示该器官进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总量。当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速率为0,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当氧气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量相等,但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3倍;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其细胞呼吸与氧浓度的关系如曲线Ⅱ所示。
答案:A
8.解析:斐林试剂用于检验还原糖;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用于检测酒精,遇酒精由橙色变为灰绿色;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用于检测二氧化碳。
答案:C
9.解析: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而不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A错误;NADP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光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并不是随水的生成而产生,B错误;线粒体是把稳定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并不能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C错误;叶绿体内有很多基粒,线粒体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嵴,都具有较大膜面积和复杂的酶系统,有利于新陈代谢高效而有序地进行,D正确。
答案:D
10.解析: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了植物更新空气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没有涉及能量的转化,A错误;1880年,恩格尔曼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黑暗、无空气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的部位集中,如果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证明O2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没有涉及能量的转化,B错误;1864年,萨克斯将暗处理的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没有颜色变化,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光能转化为淀粉中稳定的化学能,C正确;20世纪30年代,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没有涉及能量的转化,D错误。
答案:C
11.解析: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而分离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研磨叶片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色素分离的结果如图中所示,1、2、3、4分别表示的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93号汽油在化学性质上与层析液相似。
答案:D
12.解析:以暗反应阶段为切入点,考查暗反应过程、实质,以及与光反应阶段的联系。CO2的固定实质上是CO2与叶绿体基质中的C5结合生成C3,C3被[H]还原,再经一系列变化,生成有机物(糖类),释放出C5
,其能量变化是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综上分析,A、B两项错误,C项正确;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光反应阶段生成的[H]和ATP减少,故C3的还原减慢,生成的C5减少,所以短时间内C5含量会减少,D项错误。
答案:C
13.解析:叶片置于20 ℃、6 000勒克斯光照条件下10小时,O2的净释放量=3.1×10=31 mg。则叶片置于10 ℃黑暗条件下(24-10)小时,O2的吸收量=0.5×(24-10)=7 mg。则叶片一昼夜O2的净释放量=31-7=24 mg。根据光合作用反应式,产生6 mol O2,同时会产生1 mol葡萄糖,得知该叶片一昼夜葡萄糖积累的量=180×24÷(32×6)=22.5 mg。
答案:C
14.解析:氮、镁是构成植物体内叶绿素的重要元素,增施氮肥和镁肥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使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加,促进C3的还原,导致C3的含量减少,C5的含量增加。CO2和C5结合生成C3,CO2增多会导致C3的含量增加,C5含量减少。补充适宜强度的光照,使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加,加速C3的还原,导致C3含量减少,C5含量增多。夜间适当降低植物的环境温度对光合作用没有影响,C3和C5的含量基本不变。
答案:B
15.解析:被水淹的玉米无法获取足够的O2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错误;人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C正确;剧烈运动时氧气供应不足,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积累能使人感到肌肉酸痛,D正确。
答案:B
16.解析:生物体进行的“ATP→ADP+Pi+能量”的过程和“ADP+Pi+能量→ATP”的过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生理过程,它们发生的场所、所需要的酶是不同的,A正确;ATP水解时释放能量供给各种生命活动需要,合成ATP时储存能量,B正确;因为两个过程发生的场所、所需要的酶不同,所以不是可逆反应,C错误;植物细胞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ATP和消耗ATP,也可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而动物细胞不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ATP,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D错误。
答案:AB
17.解析: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此时反应速率最快,对应图乙中A点的速率AD正确;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Ta温度低,酶活性低,但是酶结构没有被破坏,Tb温度过高,酶结构被破坏,变性失活,B错误;图乙中Tb到Tc的温度范围内,酶已失活,C错误。
答案:BC
18.解析:据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故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丁;发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叶绿素。
答案:ABCD
19.解析:②过程是暗反应,此过程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错误;进行②过程的CO2除来自大气外,还可以由自身呼吸作用提供,合成的有机物存在于叶绿体中,B错误;③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要水的参与,并产生少量的ATP,C正确;给植物浇H2 18O后,植物根细胞吸收的HO可参与呼吸作用生成C18O2,也可运输到叶片参与光合作用生成18O2,18O2可进入线粒体参与④过程产生HO,D错误。
答案:C
20.解析:光合作用反应式是CO2+H2O(CH2O)+O2,由此看出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可利用CO2吸收量、(CH2O)生成量、O2释放量作为观察指标。植物体鲜重增加量包括有机物积累量,还包括植物从外界吸收水的量,所以不能用植物体鲜重增加量来表示。
答案:ACD
21.解析:(1)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题中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此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淀粉酶的活性,该指标不能直接观察,通过检测1 h后淀粉剩余量来推测酶活性的高低。(2)重复实验可以进一步证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题中说明盐酸可以水解淀粉,pH为3时,酶的活性会降低,但是pH为3和pH为9时,产生的结果一样,是因为盐酸催化了淀粉的水解,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3)pH为1时,淀粉酶的活性丧失,1 h后,pH为7时淀粉的剩余量小于pH为1时淀粉的剩余量,说明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答案:(1)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pH 1 h后淀粉剩余量 (2)重复 淀粉酶 盐酸 小于 两种条件下反应速率基本相同,但pH为3时,有盐酸催化淀粉分解干扰实验结果 (3)1 h后,pH为7时淀粉的剩余量小于pH为1时淀粉的剩余量
22.解析:
(1)ATP的中文名称是腺苷三磷酸,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特殊磷酸键。ATP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十分迅速。(2)ATP由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脱去三个磷酸基团后只剩下A,即腺苷。(3)分析题意:荧光消失后,加入ATP的一组发出荧光,而加入葡萄糖的一组没有发出荧光,这说明该过程所需的能量由ATP提供,葡萄糖不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萤火虫尾部发光的意义在于求偶炫耀,便于交尾。
答案:(1)A-P~P~P 腺苷三磷酸 ATPADP+Pi+能量
(2)腺苷
(3)①化学 光 ②ATP ③葡萄糖 ④求偶炫耀,便于交尾
23.解析:图示中物质X为O2,物质Y为CO2,产生CO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和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人体内由于不含催化酒精发酵所需的酶,故不能产生酒精。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将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及时松土有利于促进有氧呼吸的进行,从而加速植物根系对无机盐的吸收。
答案:(1)O2
(2)黄色 线粒体基质 细胞质基质
(3)⑤ 缺乏催化该过程所需的酶
(4)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5)①②③ 无机盐
24.解析:(1)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在光反应中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2)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的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3)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将用于暗反应。(4)暗反应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过程。
答案:(1)② 类囊体的薄膜
(2)类囊体的薄膜 ⑧ 叶绿体的基质
(3)[H] ④ ATP
(4)CO2的固定 ⑤ C3的还原
25.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1)根据题中实验结果可知,相同温度条件下,小麦光合速率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加快,但相对湿度相同时,小麦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由此可推知中午时对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增大,植物细胞的蒸腾作用减弱,气孔关闭的少,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CO2的吸收受影响程度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降低,因此,增加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2)比较实验组二、三、四可知,小麦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1 ℃左右,而第四组为25 ℃,还远低于最适温度,所以适当提高第四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3)CO2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也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1)湿度(或相对湿度) 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改变时光合速率变化较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增加
(2)四 该实验组的环境温度未达到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不需要 不需要
相关文档
-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2021-09-289页
-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1教案: 22021-09-283页
- 2020高中生物专题复习训练卷 专题12021-09-285页
- 2020版同步导学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021-09-286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2021-09-2812页
- 【生物】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21-09-288页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单元整合2021-09-2834页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2021-09-2841页
- 高中生物二轮必修模块典题精练272021-09-2810页
- 2019-2020学年新一线指导同步苏教2021-09-2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