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2.50 KB
  • 2021-09-28 发布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综合测试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单元综合测试二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下列对神经调节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不一定兴奋 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的逆转是由于 K+的大量内流 造成的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不一定是外负内正 D.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 解析:只有刺激强度达到一定的阈值才能产生动作电位,A 正确; 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与 Na+内流有关,B 错误;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后,导致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抑制时突触后膜的电位仍为外正内负, C 正确;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 D 正确。 2.如图为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 A.若在Ⅱ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 a 处可检测到电信号 B.在 b 处信号单向传递是因为前一个神经元释放蛋白质递质 C.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 D.在 b 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酶分 解 解析: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在Ⅱ处给予足够强的有 效刺激,在 a 处不能检测到电信号,A 错误;神经递质一般是小分子 物质,如乙酰胆碱,B 错误;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反 射弧不完整,故不属于反射活动,C 错误;b 为突触结构,突触前膜 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酶分解,D 正确。 3.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 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 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 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乙酰胆碱和 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相同 B.乙酰胆碱和 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后,不都能引起突触后膜 Na+通道开放 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 变化 D.若甲神经元上的 Ca2+通道被抑制,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 发生变化 解析:乙酰胆碱和 5-羟色胺属于不同的神经递质,受体具有特 异性,故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同,A 正确;5-羟色胺属于抑制性神 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不能引起突触后膜 Na+通道开放,B 正确; 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只能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不 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C 错误;若甲神经元上的 Ca2+通道 被抑制,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D 正确。 4.下列对膝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D ) A.效应器肌梭受到叩击后使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产生动作电 位 B.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舒张 C.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反射 D.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解析:兴奋在一个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不能由效应器传至感 受器,故 A 错误;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 起伸肌收缩,故 B 错误;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收 缩,不一定是反射活动,因为不能确定反射弧是否完整,故 C 错误; 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D 正 确。 5.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条件反射 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将减小或不出现 动作电位 C.当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 D.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等细胞间信息分子发挥完作用后会被 灭活 解析: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不属于反射,A 错误;动作电位 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形成的,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峰 值将减小或不出现动作电位,B 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结合,不进入受体细胞,C 错误;抗体与抗原结合,不属于细胞间的 信息传递,D 项错误。 6.下列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 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 C.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 器官 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 泌减少 解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对 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继而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A 正确;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 加,B 正确;促甲状腺激素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甲状腺激 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 正 确;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下丘脑活动增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分泌增加,D 错误。 7.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是血糖调控模 式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 A.低血糖状态时,通过①→②→③使血糖恢复正常,其主要原 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B.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 A 细胞受损 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两者起协同作用 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 糖,血糖水平过低 解析:由图可知,低血糖状态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通过 ①→②→③使肝糖原分解,血糖恢复正常,A 正确;胰岛 B 细胞受 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糖升高,B 错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 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两者起拮抗作用,C 错误;人体细胞膜上若缺 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D 错误。 8.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肌糖原分解→血糖稳定 B.大量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渗透压稳定 C.炎热环境→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散热增加→体温稳 定 D.血糖浓度升高→胰岛 A 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利用加 快 解析: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且肌糖原不能分解转 化为葡萄糖;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胰岛素由胰岛 B 细胞分泌。 9.如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 代表相关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激素②能促进甲状腺分泌,抑制下丘脑分泌 B.机体内激素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C.激素①分泌增加,能促进激素②和④的分泌 D.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 解析:由图可判断,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激 素的分泌,但促甲状腺激素不能抑制下丘脑的分泌,A 错误;图中甲 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控属于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对 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B 正确;激素①是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其分泌增加,能促进促甲状腺激素②的分泌,但不能促进 抗利尿激素④的分泌,C 错误;寒冷时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量均增加, ④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D 错误。 10.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 B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解析:激素的分泌受到机体内、外环境的影响,如一次性摄入糖 过多,会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A 正确;生长激素由垂体 合成分泌,切除动物垂体,该激素分泌量减少,B 正确;蛋白质类激 素的合成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调节转录,会影响蛋白质类激 素的合成量,C 正确;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 A 细胞分泌的,D 错误。 11.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 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用于供能 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 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 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 解析:足球比赛是一个长时间的运动过程,长时间运动机体消耗 大量能量,需不断氧化分解血糖(葡萄糖)供能,当血糖浓度在一定范 围内降低,会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 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A 正确;机体大量出汗 导致失水过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尿液量,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 透压,B 错误;运动员在射门过程中可以接收外界信号,并使神经系 统支配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组成)运动,所以说在 神经与肌肉协调作用下起脚射门,C 正确;球员的相互配合是在大脑 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大脑皮层为高级神经中 枢,对信号进行处理,运动员接收信号,对于不同情况作出不同反应, 相互配合,D 正确。 12.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 B 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C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解析: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二者具有拮抗作用,共同调节 血糖平衡,A 错误;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 随血液运输到机体的各组织、器官,传递各种信息,B 错误;影响胰 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因素主要是体内血糖浓度的高低,C 正 确;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胰岛 B 细胞数量减少,D 错 误。 13.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 T 细胞过 度激活为效应 T 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 B 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 岛 B 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 T 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 B 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 T 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解析:患者体内某种 T 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 T 细胞后,选择性 地攻击胰岛 B 细胞,该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为自身免疫病,A 正 确;由于患者胰岛 B 细胞死亡,因此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 理水平,B 错误;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 亡,并未传递抗原给胰岛 B 细胞,C 错误;治疗该疾病应该注射免 疫抑制剂,减少胰岛 B 细胞的裂解死亡,D 错误。 14.小鼠胚胎干细胞可诱导成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将胰 岛样细胞移植给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小鼠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B.移植前,患病小鼠体内靶细胞缺失胰岛素受体 C.移植后,小鼠体内靶细胞加强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 存 D.小鼠体内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解析:胚胎干细胞是一类来自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具有发育全 能性的细胞,A 项正确;移植了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细胞后,患病 小鼠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水平,说明移植前患病小鼠产生胰岛素的能力 弱或无法产生胰岛素,B 项错误;移植后,由于移植细胞分泌胰岛素, 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促进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C 项正确;小鼠体内的血糖浓度低时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血糖浓度 高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所以血糖浓度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 反馈调节,D 项正确。 15.B 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并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 B 细 胞;T 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直接参与消灭抗原细胞或病原体。这两 大类淋巴细胞被抗原激活的机理是( B ) A.淋巴细胞对抗原分子或病原体的吞噬行为 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识别 C.淋巴细胞膜与糖脂类抗原分子之间的融合作用 D.B 细胞抗体或 T 细胞淋巴因子对抗原分子的特异性结合 解析:淋巴细胞可以识别抗原或病原体,但不能吞噬抗原分子或 病原体;淋巴细胞表面受体对抗原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淋巴细 胞膜与糖脂类抗原分子应该是特异性结合,而不是融合;抗体与抗原 特异性结合,而淋巴因子不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16.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解析:皮肤毛细血管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皮肤是主要的散热 器官,A 错误;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安静时主要的 产热器官是肝脏,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增加,B 正确;人体热量来 源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 正确;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 体温变化的功能,D 正确。 17.血液中 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 列解释合理的是( D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 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 解析: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与 Na+内流有关,膝反射减弱可能与 Na+内流不足有关,与动作电位能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无关,A 项 错误;神经元去极化时,Na+大量快速内流,与 K+无关,B 项错误; 血液中 K+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神经细胞内 K+更易排出,加大静息 膜电位绝对值,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不会逐渐减弱,可兴奋 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会增大,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 18.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 C.血液中某激素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 D.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解析:正常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A 正确;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B 错误; 激素的分泌量和分泌器官有关,且激素由分泌器官分泌后进入血液, 故血液中某激素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C 正确;激素的分泌量 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如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 食物过咸时,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升高, D 正确。 19.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癌症的发生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B.体液免疫中,抗体是消灭抗原的唯一武器 C.体液免疫过程有 B 细胞参与,也有 T 细胞参与 D.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解析:免疫系统具有监控、清除癌变细胞的功能,故癌症的发生 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有关,A 正确;体液免疫过程中消灭抗原是多 种细胞及抗体共同作用的结果,B 错误;参与体液免疫过程的细胞有 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等,C 正确;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人 体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 正确。 20.下列有关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肌细胞无氧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到血浆中,血浆的 pH 无明显变化 B.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 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 D.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相对稳定 解析: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释放到血浆中,血浆中含有缓 冲物质,故血浆的 pH 无明显变化,A 错误;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 电流的方向由未兴奋部位传导到兴奋部位,而兴奋传导的方向为从兴 奋部位传导至未兴奋部位,二者方向相反,B 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C 错误; 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皮肤感受器兴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导到 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中枢分析综合,再通过传出神经将兴奋传到 皮肤、血管、内分泌腺等,最终使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D 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 60 分) 21.(10 分)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 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 A-C 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 是 C(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 氮能(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 A-C 通过胞吐 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 D 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 兴奋。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乙酰胆碱的合成过程中物质 C 是循环 利用的,教材中给出的一些已知的神经递质中包括多巴胺和一氧化 氮。(2)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的。(3)若 D 酶失活,那么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突触后神 经元就会持续兴奋。 22.(12 分)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 问题: (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 0.01%的肾上腺素 0.2 mL 后,肾上腺素作 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 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肾上腺素对心脏起 作用后被灭活,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填“催 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 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 心 脏 活 动 的 调 节 属 于 神 经 调 节 。 乙 酰 胆 碱 属 于 神 经 递 质 ( 填 “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 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 有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答出一个 特点即可)。 解析:(1)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使心脏活动加强加快而使血压 升高,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激素一经靶细 胞、靶器官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激素的作用是传递信息。(2) 剪断实验兔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了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脏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该过程属于 神经调节。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释放后经扩散通过突触 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3)激素 弥散于全身的体液中,却只能被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的特异性受体 识别之后发挥作用。神经递质释放后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 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二者的共同特点之一是都 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23.(12 分)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 腺激素水平会升高。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是分级的, 其中由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 素。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 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甲状腺激素作 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高效(其他合 理答案也可)(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1)当机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 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 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 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2)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提高 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还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和功能。(3)激素作用的特点除了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外,还有微 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等。 24.(12 分)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 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 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 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 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缺氧时间。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 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的外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 0 mV。 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 mV 变为-65 mV 时,神经细胞的兴 奋性水平降低。 (3)在缺氧处理 20 min 时,给予细胞 25 pA 强度的单个电刺激, 不能(填“能”或“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刺激强度低 于阈强度。 (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 ATP 主要在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 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 ATP 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主 动运输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是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 变的可能机制之一。 解析:(1)该实验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 响,因此自变量应为缺氧时间。(2)静息状态时膜电位分布为外正内 负,图中的静息电位是负值,说明是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将膜外侧 电位水平定义为 0 mV,当静息电位由-60 mV 变为-65 mV 时,据 图甲可知,分别对应的缺氧时间为 10 min 和 20 min。依图乙可知, 缺氧 10 min 时对应的阈强度比缺氧 20 min 时对应的阈强度低,故静 息电位由-60 mV 变为-65 mV 时,该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降低。 (3)阈强度为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缺氧时间为 20 min 时, 阈强度约为 35 pA,给予细胞 25 pA 强度的单个电刺激小于阈强度, 因此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4)有氧状态下,ATP 的合成主要通过有 氧呼吸完成,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 生的 ATP 最多,因此 ATP 主要在线粒体内膜上合成。物质跨膜运输 的三种方式中需要 ATP 供能的只有主动运输,因此无氧状态下,细 胞内 ATP 含量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 响。 25.(14 分)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对各种应激 刺激(如寒冷刺激、病菌入侵等)作出反应。 (1)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 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在该过程中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 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突触处完成信号 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2)受寒冷刺激后,人体通过如图所示途径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 泌增多,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其中激素 A、B 分别是促肾上 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过程①的调节机制称为负 反馈调节。 (3)儿童按计划免疫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机体会产生抗 体、记忆 T 细胞和记忆 B 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结核杆菌侵入机体, 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 疫;另一方面进行细胞免疫,主要过程是:记忆 T 细胞增殖分化为 效应 T 细胞,并与宿主细胞结合导致其裂解死亡。从细胞的生命历 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细胞凋亡。 解析:(1)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但题干中强调“突然”,说 明该反射是以脊髓为中枢的低级反射,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或神经冲 动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然后在突触处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 下一个神经元。(2)图示类似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图。下丘脑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 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 质,使其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再通过负反馈调节抑 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3)根据题意,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记忆 T 细胞,再次接触结核杆菌,引起的细胞免疫主要是:抗原刺激记忆 T 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效应 T 细胞;效应 T 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结合 使其裂解死亡,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