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3.00 KB
  • 2021-09-28 发布

【生物】重庆市南岸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重庆市南岸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 B. 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不仅存在于细菌中,某些病毒也具有 C. 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胞繁殖快 D. 只要目的基因进入了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其中工具酶是限制酶和连接酶,A错误;‎ B、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不仅存在于细菌中,某些真核细胞中也具有,但不存在于病毒中,B错误;‎ C、细菌细胞体积小,繁殖周期短,遗传物质少,所以可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C正确;‎ D、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中,由于操作失误和不可预测的干扰等,并不是所有受体细胞都能按照预先设计方案进行重组和表达,真正能有效表达的只是一小部分,而且细胞中的基因也是选择性表达的,D错误。‎ ‎​故选C。‎ ‎2. 下列与抗利尿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 B.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会使尿量减少 C. 神经系统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D. 抗利尿激素促进水被重吸收进入肾小管腔 ‎【答案】D ‎【解析】‎ ‎【详解】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A项正确;‎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原尿中的水分重新进入血液,使尿量减少,B项正确,D错误;‎ 下丘脑调节水平衡,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C项正确;‎ ‎3.如图①~④分别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②为大小两种草履虫 B. ①为小麦与杂草 C. .③为大豆与根瘤菌 D. ④为细菌与噬菌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中的两种生物在数量上,随着一个逐渐增加,另一个逐渐减少直至死亡,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竞争,而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种间关系也属于竞争,A项正确;①中的两生物在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表示捕食,而小麦与杂草之间是竞争关系,B项错误;③中的两曲线,在数量上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为互利共生,而大豆与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C项正确;④中的两生物在数量上,随着一个逐渐增加,另一个先增后减,为寄生,而细菌与噬菌体属于寄生关系,D项正确。‎ ‎4. 酵母菌是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理想材料,血球计数板是酵母菌计数的常用工具.如图表示一个计数室及显微镜下一个中方格菌体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液中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和出芽生殖 B. 每天定时取样前要摇匀培养液 C. 每次选取计数室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格计数,目的是重复实验以减小误差 D. 若五个中格酵母菌平均数为上右图所示,则估算酵母菌的总数为6×106个/mL ‎【答案】C ‎【解析】‎ ‎【详解】A、培养液中含有氧气,所以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和出芽生殖,A正确;‎ B、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B正确;‎ C、每次选取计数室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格计数,目的是取样计数并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C错误;‎ D、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计数原则为“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因此计数相邻两边及夹角。据图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24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24÷16×400×104=6×106(个),D正确。‎ 故选:C。‎ ‎5.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牝鸡司晨”现象表明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B. 患红绿色盲夫妇生的孩子均为色盲,该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C. 长翅果蝇的幼虫在35℃下培养都是残翅,可能与温度影响酶活性有关 D.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都相同,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可能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性反转现象表明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A正确; B、患红绿色盲夫妇生的孩子均为色盲,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B正确; C、长翅果蝇的幼虫在35℃下培养都是残翅,说明果蝇的性状与环境有关,可能与温度影响酶活性有关,C正确; D、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可能不同,如AA和Aa均表现为显性,D错误。 故选D。‎ ‎6.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 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 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 二者所含的细胞器的种类与数目不一样 ‎【答案】B ‎【解析】‎ 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是通过细胞分化产生的,由于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存家鸡的各个品种是人们在大量变异个体中根据需要选择培育出来的 B. 青霉素耐药性菌株的出现是由于人类使用抗生素诱导变异的结果 C. 骡是马和驴杂交得到的一个新物种 D. 生长在沙漠干旱环境中的仙人掌为了防止水分的散失,叶定向突变为叶刺 ‎【答案】A ‎【解析】‎ ‎【详解】现存家鸡的各个品种是人们在大量变异个体中根据需要选择培育出来的,A正确;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青霉素耐药性菌株,才能在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下将其选择保留下来,B错误;骡是马和驴杂交得到的,但由于骡不育,因此骡不是一个新物种,C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叶突变为叶刺的仙人掌减少了水分的散失,被沙漠干旱环境选择保留下来,D错误;故选A。‎ ‎8.已知果蝇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如图表示某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 A. 萨顿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基因B、b与W、w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基因B与b的不同主要在于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D. 若对此果蝇进行测交,应选择黑身白眼雄果蝇作父本 ‎【答案】A ‎【解析】‎ 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等人选择果蝇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基因B、b与W、w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基因B与b是等位基因,其不同主要在于基因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因为此果蝇为雌性个体,而测交是杂合体与隐性个体杂交,所以若对此果蝇进行测交,应选择黑身白眼雄果蝇作父本,D正确。‎ ‎9.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O2的消耗 ‎②叶绿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O2的产生 ‎③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的含量较多 ‎④ATP与ADP的转化速率越快,细胞代谢耗能越多 ‎⑤夜间,叶绿体中C3的还原所需的ATP可以来自线粒体 ‎⑥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但不一定都分布在线粒体中 ‎⑦在酶促反应中,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为化学反应提供的活化能更多使之具有高效性 ‎⑨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⑩DNA能控制蛋白质类酶的合成,但不能控制RNA类酶的合成 A. 3项 B. 4项 C. 5项 D. 6项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①正确; ②叶绿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为光反应过程,一定伴随着氧气的产生,②正确; ③ATP在体内的含量不高,消耗后可迅速产生,③错误; ④ATP与ADP处于动态平衡中,它们转化速率越快,说明细胞代谢耗能越多,④正确; ⑤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还原所需的ATP来自光反应,⑤错误; ⑥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但原核生物并没有线粒体,因此,呼吸酶不一定都分布在线粒体中,⑥正确;‎ ‎⑦在酶促反应中,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可以用单位时间底物的减少量或反应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⑦正确;‎ ‎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够降低的活化能更多,使之具有高效性,⑧错误;‎ ‎⑨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低温使分子运动能力减弱,从而使酶和底物结合率降低,并未破坏酶的空间结构,⑨错误;‎ ‎⑩RNA类酶也是由DNA转录合成的,⑩错误。‎ 故选C。‎ ‎10.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干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AFP从血液中消失,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会持续性显著增高,所以当血液中该指标超过正常值时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认体内是否出现了癌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肝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参与AFP的合成和运输 B. 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而容易发生扩散 C. 指导合成AFP的基因属于原癌基因,发生突变后才表达 D. 可以推测当成人肝细胞AFP的合成增加分裂周期会变长 ‎【答案】A ‎【解析】‎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分泌蛋白,其运输和加工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A正确;肝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而容易发生扩散,B错误;指导合成AFP的基因是人体正常基因,C错误;肝细胞突变为癌细胞,其分裂周期变短,AFP合成会增加,D错误。‎ ‎11.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四个精子之一基因型是AB,那么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 A. AB、ab、ab B. Ab、aB、ab C. aB、AB、AB D. AB、AB、AB ‎【答案】A ‎【解析】‎ 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四个精子共有两种类型,且两两相同,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2个精子相同,四个精子中一个基因型是AB,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AB、ab、ab。‎ ‎1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作为生命系统的一个结构层次,其边界是细胞壁 B. 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是细胞产生能量的细胞器 C. 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D. 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A错误;‎ B、高尔基体不能产生能量,B错误;‎ C、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如代谢较旺盛的细胞线粒体较多,蛋白质合成较多的细胞核糖体较多,C正确;‎ D、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在核糖体合成,D错误。‎ 故选C。‎ ‎13.有这样几则广告语:①这种食品由纯天然谷物制成,不含任何糖类,糖尿病患者也可放心大量食用   ②这种饮料含有多种无机盐,能有效补充人体运动时消耗的能量  ③这种营养品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20种必需氨基酸  ④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请判断上述广告语中,有多少条在科学性上有明显的错误(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答案】D ‎【解析】‎ ‎【详解】天然谷物主要含有淀粉,淀粉属于多糖,糖尿病患者不能大量食用,①错误;无机盐不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能量,②错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其中8种为必需氨基酸,③错误;钙属于大量元素,④错误,选D。‎ ‎14.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 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D.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故选:D。‎ ‎15. 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 )‎ ‎①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拟核) ②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但有拟核,其中含有DNA ③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又不一样 A. ① B. ② C. ①②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①正确;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含有DNA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②正确;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又不一样,体现了细胞的差异性,③错误。故选:C。‎ ‎16. 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而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1。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 A. 3:1 B. 1:3 C. 3:2 D. 1:1‎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分析可知,aa纯合致死,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让AA和Aa作为亲本随机交配,且其比例为1:1,则A的基因频率为3/4,a的基因频率为1/4,其后代AA的基因频率为3/4×3/4=9/16,Aa的基因频率是2×3/4×1/4=6/16,aa的基因频率为1/4×1/4=1/16,又因为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所以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个体,且两者比例为9:6,即3:2,故选:C。‎ ‎17.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 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C. 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内膜上都分布着合成ATP的酶 D. 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答案】B ‎【解析】‎ 核膜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同时具有选择透过性,一般小分子物质为跨膜运输,部分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DNA则不能通过核孔,A正确;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由磷脂双分子层,B错误;呼吸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上,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光反应的场所),C正确;葡萄糖进入神经细胞是主动运输过程,主动运输需消耗细胞内能量和载体协助,D正确。‎ ‎18.如图,图Ⅰ表示某动物细胞(2N=4)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图Ⅱ中①〜④表示该动物有性生殖时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b、c分别表示某时期一个细胞中三种物质或结构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图Ⅰ中甲、丁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而核DNA数目相同 B. 该动物性腺中存在图Ⅰ所示的所有细胞分裂方式 C. 图Ⅱ中处于③时期的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 图Ⅱ中②对应的时期包含了图Ⅰ中的丙 ‎【答案】C ‎【解析】‎ A. 图Ⅰ中甲中4条染色体,4个DNA;丁细胞2条染色体,4个DNA;A正确;‎ ‎ B. 该动物性腺中性原细胞既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也可以进行有丝分裂,故存在图Ⅰ所示的所有细胞分裂方式,B正确;‎ C. 由图Ⅰ中的丙图细胞细胞质均分可以看出该动物为雄性个体,图Ⅱ中③时期的细胞不可能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C错误;‎ D. 图Ⅱ中②由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一样的,而图Ⅰ中的丙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正好与②中一致,D正确。‎ ‎19.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 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C. 当植物缺镁时,叶绿素减少,b点将向左移 D. 将温度提高到30℃时,a点上移,b点右移,d点上移 ‎【答案】C ‎【解析】‎ ‎【详解】A、a点时为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正确;‎ B、b表示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正确; ‎ C、b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当植物缺Mg时,光合速率降低,只有增大光照强度才能提高光合速率,才能等于呼吸速率,即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错误; ‎ D、温度从25℃提高到30℃后,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加快。图中a点代表呼吸速率,现呼吸速率加快,故a点上移;d点表示最大光合速率,现光合速率减慢,故d点上移,正确;‎ 故选C。‎ ‎20.如图为取自同一哺乳动物不同细胞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基因型为MMN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图甲、乙、丙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 ‎②图甲、图乙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图丙图丁中不具有同源染色体 ‎③图丁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④若相应基因如图丁所示,则说明该细胞在此之前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图甲合图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①错误;‎ ‎②图甲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图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②错误;‎ ‎③由图乙可知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因此图丁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③错误;‎ ‎④该生物的基因型为MMNn,若相应基因如图丁所示,则说明该细胞在此之前发生了基因突变,④错误。‎ 故选D。‎ ‎21.下图为中心法则图解,a-e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b、d过程只能在细胞分裂时进行 B. 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只有a、b、c C. 结构完整的活细胞都可以发生a、b、d D. 图中所有过程都可在细胞内发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图中b为转录过程,d为翻译过程,高度分化不分裂的细胞也能进行基因的表达,如胰岛B细胞可合成胰岛素,A错误;中心法则表示的是遗传信息的流动,图中所有过程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B错误;a表示DNA复制,只有能分裂的细胞才能进行DNA的复制,C错误;a、b、d过程可以发生在生物体的细胞中,而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也可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故图中所有过程都可在细胞内发生,D正确。‎ 故选D。‎ ‎22.下列关于DNA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DNA分子中G与C这一碱基对含量相对较高,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较大 B. DNA分子碱基排列顺序及空间结构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C. 原核生物的DNA上不存在密码子,密码子只存在于mRNA上 D. DN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碱基互补配对形成了氢键 ‎【答案】B ‎【解析】‎ DNA分子中G-C碱基对之间3个氢键,A-T之间2个氢键,则G、C碱基对含量较高时,其结构稳定性较大,A正确;DNA分子的多样性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实质就是4种碱基)的数量和排列顺序,B正确;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DNA上都不存在密码子,密码子只存在于mRNA上,C正确;DNA分子中的碱基对通过氢键相连,遵循碱基互补原则,保证了DNA分子的稳定性,D正确。‎ ‎23.将某一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用14C充分标记,其同源染色体上的DNA用32P充分标记,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均含有14C和32P B. 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含14C的染色体可能是含32P染色体的两倍 C.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 D.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两个有放射性,两个没有放射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若进行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会分开,因此四个细胞中有两个细胞都含有14C,另外两个细胞都含有32P,A错误;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可能含14C的染色体和含32P染色体相等,也可能只含14C,也可能只含32P,可能不含14C和32P,B错误;若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分裂两次,DNA复制两次,由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因此,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C正确;若进行减数分裂,DNA只复制一次,但细胞分裂两次,因此,四个细胞中都有放射性,D错误;本题答案选C。‎ ‎24.图为小鼠体内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两种细菌在小鼠体内含量的变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R型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在S型细菌糖蛋白的诱导下发生突变产生的 B. 该实验中注射的是R型活细菌和S型死细菌的混合物,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S型死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C. bc段数量下降是由于大量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结果 D. 实验中DNA高温下变性但随温度降低又恢复其活性是实验成功的根本因素之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R型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在S型细菌DNA的作用下发生了基因重组,A错误;该实验中注射的是R型活细菌和S型死细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S型死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B错误;bc段数量下降是由于R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开始时大部分会被免疫系统消灭,C错误;实验中DNA高温下变性但随温度降低又恢复其活性,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实验成功的根本因素之一,D正确;故选D。‎ 二、实验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 ‎25.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利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如图A所示的实验。‎ ‎(1)配制好的培养基灭菌通常可以使用_________法。步骤③与步骤②中培养基成分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甲进行过程④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推测同学甲用此方法接种时出现图B结果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乙也按照同学甲的接种方法进行了过程④的操作:将1mL样品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8和57。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需要震荡培养其目的是提高培养液溶氧量,同时使__________,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 ‎(5)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高压蒸汽灭菌 (2). 石油是唯一碳源 (3). 稀释涂布平板法 (4). 涂布不均匀 (5). 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6). 5.7×107 (7). 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8). 筛选出分解石油能力最好的细菌 ‎【解析】‎ 本题考查分解石油的细菌的筛选,要求考生明确微生物的接种、筛选方法,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操作流程图,筛选出所需要的石油分解菌,并能对计数结果进行计算。‎ ‎(1)根据题意,要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配制好的培养基灭菌通常可以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图中步骤②是扩大培养来自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步骤③是利用添加石油扩大培养分解石油的细菌,步骤③与步骤②中培养基成分的最大区别是步骤③的培养基中石油是唯一碳源。‎ ‎(2)过程④是对分解石油的细菌进行分离,分析B图可知,分解石油的细菌在培养基表面分布较为均匀,说明同学甲进行过程④的操作中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图B中培养基表面左侧的菌落数目明显比右侧多,推测同学甲用此方法接种时出现图B结果可能的操作失误是接种时涂布不均匀;在接种前需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同学乙也按照同学甲的接种方法进行了过程④的操作:将1mL样品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8和57。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56+58+57)30.1x100x1000=5.7×107。‎ ‎(4)步骤⑤需要震荡培养其目的是提高培养液溶氧量,同时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 ‎(5)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筛选出分解石油能力最好的细菌,其中石油剩余量最少的一组所含的细菌就是分解石油能力最好的细菌。‎ ‎26.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迎春枝条作实验材料,做了研究萘乙酸(NAA)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实验的预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计进一步的探究实验:‎ ‎ ‎ ‎(1)材料用具:生长旺盛的一年生迎春枝条若干、烧杯、量筒、培养皿、NAA、蒸馏水等。‎ ‎(2)配制溶液:配制浓度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浓度梯度差为0.5ppm)NAA溶液9份,编号1~9。‎ ‎(3)实验步骤: ‎ 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步: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 ‎ 第四步:每天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4)该实验应控制好的两个主要无关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设计本实验的观察记录表。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配制溶液:2ppm、2.5ppm、3ppm……6ppm (2). 第一步:将迎春枝条随机均分为9份 (3). 第二步:将9份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在1~9号NAA溶液中 (4). 各组枝条处理时间长短一致 (5). 所用植物材料尽可能做到条件相同 (6). ‎ ‎【解析】‎ ‎【详解】(2)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可确定进一步探究的浓度范围应在2~6 ppm之间,再根据浓度差为0.5 ppm的要求,可确定要配制的浓度梯度为2 ppm、2.5 ppm…6 ppm为9种不同的浓度。 ‎ ‎(3)第一步:将迎春枝条随机均分为9份;‎ 第二步:将9份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在1~9号NAA溶液中; ‎ 第三步: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 ‎ 第四步: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进行统计记录 ‎ ‎(4)本实验自变量是NAA的浓度,除了NAA的浓度不同外,其它条件(无关变量)均应相同,如各组枝条处理时间长短一致、所用植物材料尽可能做到条件相同。‎ ‎(5)本实验的观察记录表如下:‎ ‎。‎ ‎27.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B)和蜡质(b)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见图1)。科学家利用玉米染色体的特殊性进行了图2所示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 ‎(1)籽粒有色与籽粒无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若用来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该相对性状应满足2个条件:条件1是所选相对性状________,条件2是所选相对性状_________。‎ ‎(2)8号染色体片段转移到9号染色体上的变异现象称为_________。‎ ‎(3)图2中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联会。‎ ‎(4)图2中的亲本杂交时,F1出现了四种表现型,其中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出现,最可能是因为亲代__________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_________,产生了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重组型配子。‎ ‎(5)由于异常的9号染色体上有__________作为C和b的细胞学标记,所以可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染色体来研究两对基因的重组现象。将F1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组织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选取处于________的细胞,观察到_________的染色体,可作为基因重组的细胞学证据。‎ ‎【答案】 (1). 容易区分 (2). 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 易位(染色体结构变异) (4). 能 (5). 初级卵母 (6). 交叉互换 (7). bc (8). 结节和片段 (9). 有丝分裂中期 (10). 有片段无结节 ‎【解析】‎ ‎【详解】(1) 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验性状应该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易于区分。‎ ‎(2)一条染色体的一部分片段转移到另外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称为染色体变异,并且这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 ‎(3)图2中的母本染色体上含有两对等位基因,只在两端稍微有所区别,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这两对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会发生配对,所以这两对等位基因所在的部分染色体能发生联会。  ‎ ‎(4)正常情况下,图2表示的类型进行杂交,由于母本有结构异常片段的存在,只能产生Bc的配子,后代不会出现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但是如果出现的话,说明母本产生了bc的配子,要产生 bc这种配子,需要初级卵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  ‎ ‎(5)从图中可以看出异常的9号染色体上有结节和片段,与正常的9号染色体有明显的区别,可以作为C和b的细胞学标记,可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染色体来研究两对基因的重组现象;将F1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有丝分裂中期的组织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因为如果观察到有片段无结节的染色体,可作为基因重组的细胞学证据。‎ ‎28.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实验如下: ‎ 实验原理:温度等条件可以影响酶的活性;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麦芽糖;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时,物质含量越多,其吸光度越大,因此可测出物质的相对含量。‎ 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浓度的淀粉酶A和淀粉酶B溶液、水浴缸、温度计等。‎ 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                        组别  ‎ ‎     步骤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Ⅰ、设置水浴缸温度(℃) ‎ ‎20 ‎ ‎30 ‎ ‎40 ‎ ‎50 ‎ ‎20 ‎ ‎30 ‎ ‎40 ‎ ‎50 ‎ Ⅱ、取8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5分钟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Ⅲ、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分钟 ‎ 酶A ‎ 酶A ‎ 酶A ‎ 酶A ‎ 酶B ‎ 酶B ‎ 酶B ‎ 酶B ‎ Ⅳ、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分钟 ‎ 实验结果:用分光光度计对各组淀粉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无关变量有___(至少写出2种)。‎ ‎(2)该实验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底物淀粉的剩余量之前,需要沸水浴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酶A在20℃时活性较高      B.酶B在40℃时活性较高 C.大于50 ℃时,酶A部分失活         D.酶A的活性小于酶B的活性 ‎(4)若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应是____。‎ ‎(5)酶的作用机理可以用图中____________线段来表示, 30℃时用酶B催化淀粉水解,与酶A相比,b在纵轴上将________(填“上移”或“下移”)。‎ ‎【答案】 (1). 温度、酶的种类 (2). 溶液的量、反应时间、pH等 (3). 使淀粉和淀粉酶的反应终止 (4). B (5). 在30~50oC之间设立较小等温度梯度的分组实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6). ab (7). 下移 ‎【解析】‎ ‎【详解】(1) 自变量是在实验过程中人为改变的量,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本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即酶的种类和温度。因变量是在实验过程中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量。其他为无关变量如溶液的量、反应时间、pH等。 ‎ ‎(2)该实验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底物淀粉的剩余量之前,需要沸水浴处理,其目的是高温使酶失活,从而使淀粉和淀粉酶的反应终止。‎ ‎( 3)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时, 物质含量越多,其吸光度越大。由图可知,酶A在20oC条件时淀粉含量较多,酶活性相对其他温度时较低,A错误;由图可知,酶B在40℃时淀粉测量相对值最低,活性较高,B正确;在20-50o C范围内,酶A活性在增强,不能判断50oC以后的趋势,C错误; 由图可知,在20-50o C范围内,酶A活性在增强,酶B活性先增强后减弱,D错误。‎ 故选B。‎ ‎(4)由是研究结果可知,酶B在30~40o C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升高,在40~50o C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故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可在30~50o C之间设立较小等温度梯度的分组实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故 酶的作用机理可以用图中ab段来表示。 30℃时酶B的活性大于酶A,故30℃时用酶B催化淀粉水解,与酶A相比,b在纵轴上将下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