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4.00 KB
  • 2021-09-28 发布

2021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学案:第16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Word版含解析

  • 3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16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最新考纲 高频考点 核心素养 伴性遗传(Ⅱ)‎ ‎1.伴性遗传特点及相关基因传递规律 ‎2.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判断的实验设计 ‎1.科学思维——归纳与演绎:以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为基础,解释伴性遗传的杂交实验,总结伴性遗传特点及基因传递规律,并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2.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伴性遗传特点及基因传递规律 考点1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和证据 基因在染色体上 ‎1.萨顿的假说 基因 染色体 生殖过程中 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形态结构相对稳定 存在 体细胞 成对 成对 配子 成单 成单 体细胞中来源 成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形成配子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实验证据——摩尔根的果蝇眼色实验 ‎(1)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2)研究过程 ‎①观察实验 ‎③提出假说,进行解释 假说: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而Y染色体上没有。‎ 图解:‎ ‎④演绎推理,验证假说 白眼雌果蝇与亲本红眼雄果蝇交配,最后实验的真实结果和预期完全符合,假设得到了证实。‎ 图解:‎ ‎⑤得出结论: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 )‎ ‎2.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能说明“‎ 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 )‎ ‎3.萨顿通过果蝇的白眼和红眼这一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 )‎ ‎4.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孟德尔定律,但表现为伴性遗传。( × )‎ ‎5.染色体和基因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个基因。( √ )‎ ‎6.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 √ )‎ ‎7.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 )‎ ‎8.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 )‎ ‎1.(必修2P31拓展题T1改编)生物如果丢失或增加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就会出现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然而昆虫中的雄蜂、雄蚁等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虽然减少一半,但仍能正常生活,为什么?‎ 提示: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虽然减少一半,但仍具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这一组染色体,携带有控制该种生物体所有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2.(必修2P30图2-11改编)如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D )‎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黄身和白眼基因的区别是碱基的种类不同 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果蝇的每个细胞中不一定都能表达 解析: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并不是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遵循孟德尔定律;不同基因间差别既可能为碱基种类不同,也可能为基因的碱基数目或排列顺序不同。‎ ‎ 依据假说以及摩尔根实验的解释图解,尝试分析如下信息内容: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F和f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与比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杂交子代中,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是11,雌性个体中都是直毛,没有分叉毛。‎ ‎(2)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XFXf、XFY,请写出推导过程:由图可知,子代雄性个体有直毛与分叉毛,基因型为XfY、XFY,则母本的基因型为XFXf,又知雌性子代中只有直毛,说明直毛是显性性状,则父本的基因型为XFY。综合上述亲本的基因型为XFXf、XFY。‎ ‎●考向突破1 萨顿假说的判断 ‎1.(2020·江西南昌摸底)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多个基因 B.基因与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是因为在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C.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解析:基因并非都位于染色体上,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基因位于拟核DNA或细胞质的质粒DNA上,真核细胞的基因主要在染色体上,少数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上;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但在配子中只有成对中的一个;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并未证明;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2020·邯郸模拟)下列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D )‎ A.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均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B.基因、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 C.杂合子Aa中某条染色体缺失后,表现出a基因控制的性状 D.基因发生突变而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解析:“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表现在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均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基因、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A、B两项不符合题意;杂合子Aa中,当A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后,若缺失片段含有A基因,则该个体就会表现出a基因控制的性状,这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C项不符合题意;基因发生突变而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D项符合题意。‎ 整合提升 类比推理和假说—演绎法的比较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并不是以实验为基础,推理与事实之间不具有必然性,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 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基础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结论的得出以实验检验为依据,结果具有可靠性。‎ ‎●考向突破2 摩尔根相关实验分析 ‎3.(2020·甘肃天水一中模拟)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 P F1‎ ‎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C )‎ A.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 B.由组合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16‎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 解析:对于灰身和黑身这一对相对性状来说,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后代雌雄都是灰身,说明灰身为显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对于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来说,正反交后代雄性表现型不同,且雌性亲本为红眼时,后代全为红眼,可判定红眼为显性;根据组合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控制体色的基因用B和b表示,控制眼色的基因用A和a表示,组合①F1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Y,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4×‎ ‎1/2=3/8;组合②F1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Y,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4×1/2=1/8。‎ ‎4.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 B )‎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11‎ B.F1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为11‎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 解析:白眼基因无论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当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时,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均为11,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雌雄比例也均为11,A、C两项错误;白眼基因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白眼性状应与性别有关,其中B项是最早提出的实验证据,D项是测交实验之一,故B项正确,D项错误。‎ 考点2 伴性遗传 ‎1.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红绿色盲遗传特点 ‎(1)男性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母方,也一定传给女儿;体现了交叉遗传的特点。‎ ‎(2)如果一个女性携带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病,说明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隔代遗传。‎ ‎(3)这种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3.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1)推测后代发病率,指导优生优育 婚配 生育建议 男正常×女色盲 生女孩,原因:该夫妇所生男孩均患病 男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正常 生男孩,原因:该夫妇所生女孩会患病,男孩正常 ‎(2)根据性状推断后代性别,指导生产实践 ‎①控制鸡的羽毛有横斑条纹的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 ‎②选育雌鸡的杂交设计:选择非芦花雄鸡和芦花雌鸡杂交:‎ ‎③选择:从F1中选择表现型为非芦花的个体保留。‎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类的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 )‎ ‎2.女性的某一条X染色体来自父方的概率是1/2,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的概率是1。( √ )‎ ‎3.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患病的女孩,则该致病基因一定是隐性基因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 )‎ ‎4.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可以都正常。( × )‎ ‎5.一对夫妇生的“龙凤”双胞胎中一个正常,一个色盲,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不可能是XbY、XbXb。( √ )‎ ‎6.一对等位基因(A、a)如果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这对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的表现与性别无关。( × )‎ ‎7.若含隐性基因的X染色体的雄配子具有致死效应,则自然界中找不到该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但可以有雄性隐性性状的个体存在。( √ )‎ ‎ (必修2P37第一段文字改编)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性均为芦花性状,雌性均为非芦花性状。据此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染色体上 B.雄鸡中芦花鸡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C.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表现型雄鸡有一种,雌鸡有两种 D.将F2中的芦花鸡雌雄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 ‎ 据下图分析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是XY,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染色体只能传给女儿,Y染色体只能传给儿子。‎ ‎(2)色盲基因(相关基因用B、b表示)和抗维生素D基因(相关基因用D、d表示)同样都是位于上图中的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前者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而后者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因为色盲基因为隐性基因,女性体细胞内的两个X染色体上同时具备b基因时才会患病,而男性体细胞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具备一个b基因就表现为色盲,所以“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而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为显性基因,女性体细胞内的两个X染色体上只有同时具备d基因时才会正常,而男性只要具备一个d基因就表现为正常,所以“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3)请列出色盲遗传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中子代性状表现出性别差异的婚配组合:XBXb×XBY,XbXb×XBY;XDXd×XDY,XdXd×XDY。‎ ‎(4)若红绿色盲基因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请列出子代性状表现出性别差异的婚配组合:XBXb×XBYb,XbXb×XBYb,XBXb×XbYB,XbXb×XbYB。‎ ‎1.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的认识 ‎(1)X、Y染色体上不同区段图析:X染色体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 ‎(2)基因所在区段位置与相应基因型对应关系 ‎2.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遗传 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相似,但也有差别,如:‎ 因此Ⅰ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仍有关。‎ ‎3.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 类型 伴Y遗传 伴X隐性遗传 伴X显性遗传 模型 图解 判断 依据 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 双亲正常子病;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子正常双亲病;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规律 没有显隐性之分,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部正常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考向突破1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1.(2020·南阳一中模拟)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 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解析:‎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方式有XY、ZW两种,其中XY型性别决定最为常见,XY型性别决定中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故同型性染色体决定雌性个体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A项正确;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其Y染色体不一定比X染色体短小,如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B项错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有X、Y两种,故含X染色体的配子不一定是雌配子,C项错误;雌雄同株生物无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D项错误。‎ ‎2.(2020·江苏射阳二中月考)血友病和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相同。一对夫妇中丈夫只患血友病,妻子只患红绿色盲,他们生了一个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儿子,妻子再次怀孕后经产前检测是女儿。下列对此家庭的分析正确的是( D )‎ A.这对夫妻均携带两种致病基因 B.女儿不可能携带两种致病基因 C.如果女儿也同时患两种病,一定是她的母亲发生了基因突变 D.女儿将来与正常男性结婚,生育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3/8‎ 解析:红绿色盲基因和血友病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丈夫只患血友病,不携带红绿色盲致病基因;女儿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所以来自父亲的一条不携带红绿色盲致病基因,但携带血友病致病基因,而母亲为红绿色盲患者,所以该女儿应携带两种致病基因;由于父亲不患红绿色盲,所以女儿应不患红绿色盲,若患红绿色盲则可能是父亲发生了基因突变;由于该夫妇生育同时患两种病的儿子,可假设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HXbh、XBhY,女儿的基因型为1/2XbhXBh或1/2XbHXBh,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XBhY(1/2×1/4)、XbHY(1/2×1/4)、XBhY(1/2×1/4),即3/8。‎ 归纳提升 ‎ (1)无性别之分的生物无性染色体。‎ (2)有性别之分的生物,性别并非均取决于性染色体,雌雄同体(或雌雄同株)的生物无性染色体,如玉米、水稻等;有些雌雄异体的生物的性别取决于染色体组的多少,如蜜蜂、蚂蚁等;还有的生物的性别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如龟、鳄等生物其性别由环境温度决定。‎ ‎●考向突破2 伴性遗传的特点分析 ‎3.(2020·四川射洪高三月考)下列关于伴性遗传方式和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性发病率高;若男性发病,其母亲、女儿必发病 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率高;若女性发病,其父亲、儿子必发病 C.伴Y染色体遗传: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 D.伴Y染色体遗传:男女发病率相当;也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解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只要X染色体上有显性致病基因就患病,所以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母亲,也只能传给女儿,所以男性发病,其母亲和女儿都发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X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就会患病,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两条X染色体同时携带致病基因才患病,所以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女性的致病基因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故其父亲必定患病,女性的致病基因也必定传给儿子,所以其儿子必定患病;伴Y染色体遗传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Y染色体只能传给后代男性,故表现出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的现象;伴Y染色体遗传病不会出现女性患者。‎ ‎4.(2020·辽宁六校协作体期初考试)图1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该基因可能位于图2的A、B、C区段或常染色体上,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C )‎ A.该遗传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2的A区段,因为男性患者多 C.无论是哪种单基因遗传病,Ⅰ2、Ⅱ2、Ⅱ4一定是杂合子 D.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1/4‎ 解析:Ⅱ1、Ⅱ2正常,Ⅲ1患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该遗传病基因可以位于常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C区段)、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B区段)上,A错误;图中有女性患者,患病基因不可能只位于Y染色体上,B错误;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Ⅰ2、Ⅱ2、Ⅱ4基因型都为Aa,若基因位于C区段,Ⅰ2、Ⅱ2、Ⅱ4基因型都为XAXa,若基因位于B区段,Ⅰ2、Ⅱ2、Ⅱ4基因型都为XAXa,C正确;若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1、Ⅱ2的基因型为XAY、XAXa,Ⅲ2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1/2,D错误。‎ ‎●考向突破3 XY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特点 ‎5.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 ‎)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女儿一定是患者 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Ⅲ片段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无对应的部分,因此若某病是由位于Ⅲ片段上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由题图可知Ⅱ片段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因此在该部位会存在等位基因;由题图可知Ⅰ片段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对应区段。若该区段的疾病由显性基因控制,男患者致病基因将通过X染色体传递给女儿,则女儿一定患病;若某病是由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患病女性的女儿有两条X染色体,如果其父亲是表现正常,则父亲的显性基因一定会通过X染色体遗传给女儿,因此女儿不一定患病。‎ ‎6.大麻是二倍体植物(2N=20),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如图所示),Ⅱ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Ⅲ是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已知大麻的抗病与不抗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有纯合抗病、不抗病雌雄大麻若干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正在研究大麻的基因组,你认为科学家需要对11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进行测序。‎ ‎(2)Ⅱ区段可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控制大麻抗病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Ⅲ区段上。‎ ‎(3)为了判定基因T、t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的Ⅰ区段或Ⅱ区段上,最好选择纯合不抗病雌株和纯合抗病雄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观察并统计F1的表现型。‎ ‎①若F1中雌株都抗病,雄株都不抗病,则说明基因T、t位于Ⅰ区段上。‎ ‎②若F1中雌株和雄株都抗病,让F1雌雄植株自由交配,如果F2表现为雌株中既有抗病个体也有不抗病个体,雄株都是抗病个体,则可以判定基因T、t位于Ⅱ区段(或雌株和雄株中都有抗病和不抗病个体常染色体)上。‎ 解析:(1)科学家在测定生物的基因组时,每对常染色体只测一条,两条性染色体均要测定,因此需要测定大麻的9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共11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 ‎(2)由于Ⅱ区段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因此有可能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如果控制抗病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Y染色体特有的Ⅲ区段上,则会发生伴Y染色体遗传,抗病性状只能遗传给子代雄株,与雌株无关,与题干所说的雌雄株均有抗病与不抗病性状相矛盾,因此大麻抗病性状不可能位于Ⅲ区段上。‎ ‎(3)根据伴性遗传的交叉遗传特点,最好选择纯合不抗病雌株和纯合抗病雄株作为亲本杂交。①运用遗传图解推导,如果基因T、t位于Ⅰ区段上,则F1的雌株都抗病,雄株都不抗病;如果基因T、t位于常染色体或Ⅱ区段上,则F1的雌雄植株都抗病。②再次运用遗传图解推导,如果基因T、t位于Ⅱ区段上,则F2的雌株一半抗病一半不抗病,雄株都抗病;如果基因T、t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2的雌雄株中都有抗病和不抗病个体,且比例约为31。‎ ‎●考向突破4 伴性遗传特殊问题 ‎7.(2020·陕西西安长安一中月考)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正常雄性和雌性果蝇的体细胞中分别含有XY、XX性染色体。但果蝇种群中偶尔也会出现性染色体异常的种类,如表所示是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情况。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XXY XXX XYY YY OY XO 性别 雌性 雄性 雄性 育性 可育 死亡 可育 死亡 死亡 不育 A.表中结果显示果蝇性染色体的组成类型会影响果蝇的性别 B.XrXrY与XRY的个体杂交后代中最多出现3种可育基因型的个体 C.性染色体异常的果蝇出现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D.果蝇种群中可育的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有两种类型 解析:由题表可知果蝇性染色体的组成类型会影响果蝇的性别;XrXrY的个体可产生四种卵细胞,即XrXr、XrY、Xr、Y,XRY的个体可产生两种精子,即XR、Y,则它们杂交产生后代的基因型最多有8种,但XXX型和YY型的后代死亡,因此,后代中最多出现6种可育基因型的个体;果蝇种群中可育的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有XYY、XY两种类型。‎ ‎8.(2020·湖南湘东五校联考)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果蝇缺失1条Ⅳ号常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同时缺失2条则胚胎致死。两只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雌果蝇(杂合子)和红眼雄果蝇杂交,则F1中( C )‎ A.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3/16‎ B.白眼雄果蝇占1/2‎ C.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6‎ D.雌果蝇中红眼占1/2‎ 解析:假设Ⅳ号常染色体用A表示,缺失的染色体用O表示,与红眼和白眼有关的基因为H、h,则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雌果蝇(杂合子)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OXHXh,产生的配子种类有AXH、OXh、AXh、OXH,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OXHY,产生的配子种类有AXH、OY、AY、OXH,F1中有1/4个体(OO_ _)在胚胎期死亡,F1存活个体中雌果蝇全为红眼,白眼雄果蝇(A_XhY)占3/4×1/4÷(1-1/4)=1/4,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AOXhY)占1/4×1/2÷(1-1/4)=1/6,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AAXH_)占1/4×3/4÷(1-1/4)=1/4。‎ 归纳提升 ‎ X染色体上的致死问题分析 ‎(1)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使雄配子(花粉)致死 ‎(2)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使雄性个体致死 微专题 确定基因位置的实验设计题型突破 一、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1.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且亲本均为纯合子,则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即:‎ ‎2.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已知,只需一个杂交组合判断基因的位置,则用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纯合个体杂交方法。即:‎ 二、判断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1.记住X和Y染色体的特点:‎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体内的一对异型性染色体——X、Y构成了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X和Y染色体既有同源区段,也有非同源区段。‎ 两者关系如图所示:‎ ‎(1)控制人类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只位于B区段,在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2)控制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只位于D区段,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3)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A、C区段,即雄性可能出现下列基因型:XAYA、XAYa、XaYA、XaYa。‎ ‎2.掌握具体杂交方法 ‎(1)用“隐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杂交,观察分析F1的性状。即:‎ ‎(2)用“杂合显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杂交,观察分析F1‎ 的性状。即:‎ 三、判断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位于常染色体 ‎1.设计思路 ‎2.结果推断 ‎●考向突破 ‎ ‎1.如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的同源情况:Ⅰ区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该部分基因存在等位基因;Ⅱ1、Ⅱ2区段分别为X、Y非同源部分,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果蝇的刚毛性状有正常刚毛、截刚毛,现用纯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其过程及结果如下:‎ ‎①截刚毛♀×正常刚毛♂,F1中雌雄个体均为正常刚毛;②F1相互交配,F2中雌性正常刚毛截刚毛为11,雄性全为正常刚毛。则控制果蝇刚毛性状的基因位于( A )‎ A.性染色体的Ⅰ区段     B.Ⅱ1区段 C.Ⅱ2区段 D.常染色体上 解析:根据F1相互交配,F2表现型在雌雄中有差异可知,控制果蝇刚毛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D错误;Ⅱ2区段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只在雄性中表现出来,因而不可能位于Ⅱ2区段,C错误;由亲本杂交F1全为正常刚毛,可知正常刚毛对截刚毛为显性,相关基因用A、a表示,若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Ⅰ区段,则XaXa×XAYA→F1:XAXa、XaYA,F1相互交配,F2基因型为XAXa、XaXa、XaYA、XAYA,与题意符合,A正确;若该基因位于Ⅱ1区段,则XaXa×XAY→F1:XAXa、XaY,与题意不符,B错误。‎ ‎2.某野生型果蝇种群中,一只雌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让该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交配,F1的雌雄个体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设相关基因用R、r表示)‎ ‎(1)在野生型和突变型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突变型,隐性性状是野生型。‎ ‎(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能否确定突变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不能。在Rr×rr和XRXr×XrY两种情况下后代雌雄个体均有两种表现型。‎ ‎(3)若要通过一次交配实验确定突变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最好选择F1中雌性为野生型,雄性为突变型的个体作交配的亲本。‎ 解析:该雌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产生的是原来基因的等位基因,性状由野生型变为突变型,因此突变型为显性性状,野生型为隐性性状。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突变型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Rr、rr;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突变型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XRXr、Xr Y。无论突变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交配后代中雌雄个体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如果要通过一次交配实验确定突变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选择的亲本中雌果蝇为隐性性状(即野生型),雄果蝇为显性性状(即突变型)。‎ ‎3.(2020·大同模拟)某多年生植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XY决定的,现有一对相对性状高茎(A)与矮茎(a),但不知道其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于是进行探究实验。可供选择的杂交实验材料有:纯合雌株高茎、雌株矮茎、纯合雄株高茎、雄株矮茎。‎ ‎(1)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分析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Ⅰ片段上,应选择的杂交组合是雌株矮茎,雄株纯合高茎。若子代雌株表现高茎,雄株表现矮茎,表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Ⅰ片段上。‎ ‎(2)若选择雌株矮茎与纯合雄株高茎杂交,子代雌株、雄株都表现为高茎,不能(填“能”或“不能”)确定其基因的位置,理由是位于常染色体和XY同源区段Ⅱ上子代雌雄个体都表现为显性。‎ 为了进一步探究,最简便的办法是选择F1的雄株高茎个体与XaXa或aa雌株(基因型),再进行杂交,若F2中雌株表现全为矮茎,雄株表现全为高茎,表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片段上。‎ ‎(3)从题干所给的材料分析,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能(填“能”或“不能”)位于Ⅲ片段上,原因是若在Ⅲ片段上,雌株个体不可能有该性状的表现。‎ 若控制生物一对性状的基因位于Ⅱ片段上,则一个比较大的种群中其基因型最多有7种。‎ ‎(4)若是人类遗传病,则Ⅰ片段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患者的是隐性(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解析:(1)对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分析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的特有区段Ⅰ片段上,应选择的杂交组合是隐性雌株个体与纯合的显性雄株杂交,即亲本为雌株矮茎和纯合雄株高茎,若子代雌株为高茎、雄株表现为矮茎,表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Ⅰ片段上。‎ ‎(2)若选择雌株矮茎与纯合雄株高茎杂交,子代雌株、雄株都表现为高茎,则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上;如果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是AA、aa,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子一代Aa与亲代aa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aa,无论雌株还是雄株,测交后代的高茎与矮茎之比是11;如果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上,则亲本基因型可表示为XaXa、XAYA,杂交后的基因型是XAXa、XaYA,F1的雄株高茎个体的基因型是XaYA,与XaXa测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是XaYA、XaXa,前者是雄株高茎,后者是雌株矮茎。‎ ‎(3)Ⅲ片段是Y染色体的特有区段,性状只表现在雄株个体上,因为雌株个体存在高茎和矮茎,所以控制株高的基因不可能存在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若控制生物一对性状的基因位于Ⅱ片段上,则一个比较大的种群中其基因型最多有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7种基因型。‎ ‎(4)Ⅰ片段为X的特有区段,在人类遗传病中,X染色体上的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女患者多于男患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X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如色盲)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1.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两个学说 ‎(1)萨顿: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2)摩尔根: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果蝇眼色的杂交实验分析 ‎(1)纯合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 全为红眼果蝇,说明红眼是显性性状。‎ ‎(2)F1雌雄交配,F2红眼和白眼果蝇比是31,说明眼色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若白眼果蝇总是雄性,则说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五大特点 ‎(1)隔代遗传;(2)交叉遗传;(3)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4)女性患病,其父亲、其儿子必患病;(5)男性正常,其母亲、其女儿均正常。‎ ‎4.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五大特点 ‎(1)代代遗传;(2)交叉遗传;(3)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4)男性患病,其母亲、其女儿均患病;(5)女性正常,其父亲、其儿子均正常。‎ ‎5.伴Y遗传病表现出全为男性遗传特点。‎ ‎ 误认为所有真核生物均有性染色体 只有具性别分化(雌雄异体)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之分,如下生物无性染色体:‎ ‎(1)所有无性别之分的生物(如酵母菌等)均无性染色体。‎ ‎(2)虽有性别之分,但雌雄同株(或雌雄同体)的生物均无性染色体,如玉米、水稻等。‎ ‎(3)虽有性别分化且为雌雄异体,但其雌雄性别并非取决于“染色体类型”,而是取决于其他因素,如蜜蜂、蚂蚁、龟等。‎ ‎ 混淆“男孩患病”与“患病男孩”问题 ‎(1)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①男孩患病概率=女孩患病概率=患病孩子概率。以男孩患病概率为例推理如下:‎ 男孩患病概率====患病孩子概率。‎ ‎②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女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1/2。以患病男孩概率为例推理如下:‎ 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孩子概率×。‎ ‎(2)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①若病名在前、性别在后,则从全部后代(即XX+XY)中找出患病男(女)孩,即可求得患病男(女)孩的概率。‎ ‎②若性别在前、病名在后,求概率时只考虑相应性别中的发病情况,如男孩患病概率则是指所有男孩(即XY)中患病的男孩占的比例。‎ ‎1.(2019·全国卷Ⅰ)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解析: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基因型XX代表雌性个体,基因型XY代表雄性个体,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即表示雄配子Xb不育,而雌配子Xb可育。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Xb 配子,故雌性后代中无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故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植株中,A正确;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若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当雌株基因型为XBXb时,子代中可能会出现窄叶雄株XbY,B正确;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由于雄株提供的配子中Xb不可育,只有Y配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株,不会出现雌株,C错误;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且母本的Xb是可育的,说明母本只提供了XB配子,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D正确。故选C。‎ ‎2.(2019·江苏卷)(多选)下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用XB、Xb表示。人的MN血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3种:LMLM(M型)、LNLN(N型)、LMLN(MN型)。已知Ⅰ-1、Ⅰ-3为M型,Ⅰ-2、Ⅰ-4为N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 )‎ A.Ⅱ-3的基因型可能为LMLNXBXB B.Ⅱ-4的血型可能为M型或MN型 C.Ⅱ-2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2‎ D.Ⅲ-1携带的Xb可能来自于Ⅰ-3‎ 解析: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Y染色体不含有其等位基因;男性的色盲基因来自于母亲,只能遗传给女儿,而女性的色盲基因既可以来自于母亲,也可以来自于父亲,既能遗传给女儿,也能遗传给儿子。在MN血型系统中,M型、N型和MN型的基因型依次为LMLM、LNLN和LMLN。仅研究红绿色盲,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Ⅱ-1的基因型为XbY,由此推知: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XBY和XBXb,Ⅱ-2和Ⅱ-3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BXBXBXb=1 ‎1。仅研究MN血型,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LMLM和LNLN,因此Ⅱ-1、Ⅱ-2和Ⅱ-3的基因型均为LMLN。综上分析,Ⅱ-3的基因型为LMLNXBXB或LMLNXBXb,Ⅱ-2是红绿色盲携带者的概率是1/2,A、C正确;Ⅰ-3和Ⅰ-4的基因型分别是LMLM和LNLN,因此Ⅱ-4的基因型为LMLN,表现型为MN型,B错误;Ⅰ-1和Ⅱ-4的基因型均为XBY,因此Ⅲ-1携带的Xb来自于Ⅱ-3,Ⅱ-3携带的Xb来自于Ⅰ-2,即Ⅲ-1携带的Xb可能来自于Ⅰ-2,D错误。‎ ‎3.(2017·全国卷Ⅰ)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 解析:本题借助果蝇杂交实验考查考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与伴性遗传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时,可将两对相对性状分开单独分析。分析翅的长短,长翅与长翅交配,后代出现残翅,则亲本均为杂合子,F1中残翅个体占1/4,而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故F1雄蝇中白眼个体的概率为1/2,F1雄蝇从母本得到白眼基因Xr的概率是1/2,由此可判断亲本中雌果蝇控制眼色相关的基因型为XRXr(红眼),亲本雄果蝇(白眼)的基因型为XrY,A正确;F1中出现长翅(B_)雄蝇的概率=3/4×1/2=3/8,B错误;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均为1/2,C正确;白眼残翅雌蝇(bbXrXr)可产生基因型为bXr的极体和卵细胞,D正确。‎ ‎4.(2016·全国卷Ⅱ)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 ‎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D )‎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解析:因为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推测该性状可能为伴X遗传。又据题干可知,亲本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可推测亲本杂交组合为XGXg、XgY,理论上,其子代基因型有XGXg、XgXg、XGY、XgY,又因为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可推测XGY的个体致死,从而出现子一代中雌雄=21。由此可推测XGXG雌性个体致死。‎ ‎5.(2019·全国卷Ⅰ)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16。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紫眼基因。‎ ‎(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0;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2。‎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1表现型是红眼灰体,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红眼/白眼,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解析:由图可知,白眼对应的基因和焦刚毛对应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翅外展基因和紫眼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粗糙眼和黑檀体对应的基因均位于3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2号及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1)根据题意并结合图示可知,翅外展基因和粗糙眼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翅外展粗糙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ruru,野生型即正常翅正常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RURU,二者杂交的F1基因型为DPdpRUru,根据自由组合定律,F2中翅外展正常眼果蝇dpdpRU_ _出现的概率为1/4×3/4=3/16。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而图中翅外展基因与紫眼基因均位于2号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2)焦刚毛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snwY,野生型即直刚毛红眼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SNWXSNW,后代的雌雄果蝇均为直刚毛红眼:XSNWXsnw和XSNWY,子代雄果蝇中出现焦刚毛的概率为0。若进行反交,则亲本为:焦刚毛白眼雌果蝇XsnwXsnw和直刚毛红眼纯合雄果蝇XSNWY,后代中雌果蝇均为直刚毛红眼(XSNWXsnw),雄性均为焦刚毛白眼(XsnwY)。故子代出现白眼即XsnwY的概率为1/2。‎ ‎(3)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白眼黑檀体雄果蝇的基因型为eeXwY,野生型即红眼灰体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XWXW,F1中雌雄果蝇基因型分别为EeXWXw,EeXWY,表现型均为红眼灰体。故能够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F1‎ 中雌雄果蝇均表现为红眼灰体,F2中红眼灰体E_XW_红眼黑檀体eeXW_白眼灰体E_XwY白眼黑檀体eeXwY =9331。因为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验证伴性遗传时应该选择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F1中雌雄均表现为红眼,基因型为:XWXw,XWY,F2中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即雌性全部是红眼,雄性中红眼白眼=11。‎ ‎6.(2018·全国卷Ⅱ)某种家禽的豁眼和正常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豁眼雌禽产蛋能力强。已知这种家禽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相同,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在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 回答下列问题:‎ ‎(1)用纯合体正常眼雄禽与豁眼雌禽杂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ZAZA,ZaW;理论上,F1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ZAW、ZAZa,雌雄均为正常眼,F2雌禽中豁眼禽所占的比例为1/2。‎ ‎(2)为了给饲养场提供产蛋能力强的该种家禽,请确定一个合适的杂交组合,使其子代中雌禽均为豁眼,雄禽均为正常眼。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要求标明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 答案:杂交组合:豁眼雄禽(ZaZa)×正常眼雌禽(ZAW)‎ 预期结果:子代雌禽为豁眼(ZaW),雄禽为正常眼(ZAZa)。‎ ‎(3)假设M/m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m基因纯合时可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而MM和Mm对个体眼的表现型无影响。以此推测,在考虑M/m基因的情况下,若两只表现型均为正常眼的亲本交配,其子代中出现豁眼雄禽,则亲本雌禽的基因型为ZaWmm,子代中豁眼雄禽可能的基因型包括ZaZaMm,ZaZamm。‎ 解析:(1)由“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在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可推知纯合体正常眼雄禽的基因型为ZAZA,豁眼雌禽的基因型为ZaW。F1个体的基因型为ZAZa、ZAW,雌雄均为正常眼。F1雌雄交配产生的F2雌禽中豁眼禽(ZaW)所占的比例为1/2。(2)要使子代中雌禽均为豁眼,雄禽均为正常眼,应选择豁眼的雄禽ZaZa和正常眼的雌禽ZA W进行杂交。(3)根据题意,子代中出现豁眼雄禽ZaZa_ _,则正常眼亲本雌禽的基因型为ZaWmm,正常眼亲本雄禽基因型可能为ZAZaM_或ZaZamm(mm纯合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其子代豁眼雄禽的基因型可能为ZaZaMm或ZaZamm。‎ ‎7.(2017·全国卷Ⅰ)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有角无角=13;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有角无角=31。‎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白毛个体全为雄性,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3种;当其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5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7种。‎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以及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等概念的掌握,以及用所学概念和遗传规律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1)根据题干信息,NN、nn在雌、雄羊中都表现为有角、无角,Nn在雌、雄羊中表现不同,基因型为Nn的公羊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Nn的母羊表现为无角。故Nn雌雄个体交配,子一代中基因型及其比例为NNNnnn=121,公羊中有角无角=31,母羊中有角无角=13。(2)若M/m位于X染色体上,纯合黑毛母羊(XMXM)与纯合白毛公羊(XmY)杂交,子一代为XMXm和XMY,子二代为XMXM、XMXm、XMY和XmY,所以子二代中白毛个体全为雄性。若M/m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与性别无关,所以子二代白毛个体中雌性雄性=11。(3)当一对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AA、Aa、aa3种;当其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和XaY,共5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Xa3种,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XAYA、XAYa、XaYA、XaYa4种,共有7种基因型。‎ ‎8.(2016·全国卷Ⅰ)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 ♀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答案:(1)不能。‎ ‎(2)实验1:‎ 杂交组合:♀黄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实验2:‎ 杂交组合:♀灰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解析:(1)假设与体色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灰体雌蝇与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灰体和黄体,由此不能判断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而子代雌雄个体中灰体和黄体的比例均为11,基因在常染色体(如亲本基因型为Aa×aa)或X染色体上(如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均可出现此比例,所以不能确定基因的位置。(2)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黄体(用基因a表示)为隐性性状,则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子代基因型为XAXa(灰体♀)、XaXa(黄体♀)、XAY(灰体♂)、XaY(黄体♂)。伴性遗传后代的表现型往往与性别相关联,所以若要证明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所选个体杂交子代表现型能表现出性别差异。分析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可得出两组杂交组合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①♀黄体(XaXa)×♂灰体(XAY)→XAXa(灰体♀)、XaY(黄体♂),子代中所有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②♀灰体(XAXa)×♂灰体(XAY)→XAXA(灰体♀)、XAXa(灰体♀)、XAY(灰体♂)、XaY(黄体♂),子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灰体与黄体各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