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59 KB
  • 2021-09-28 发布

山东省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0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解析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专题突破练 10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一、单项选择题 1.孟德尔利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学实 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豌豆为闭花受粉植物,在杂交时应在母本花粉成熟前做人工去雄、套袋处理等 B.杂交实验过程运用了正反交实验,即高茎(♀)×矮茎(♂)和矮茎(♀)×高茎(♂) C.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为显性性状,既证明了孟德尔的遗传方式又否定了融合遗传 D.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演绎”过程指的是对测交过程的演绎 答案 C 2.(2019 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月考)某哺乳动物有角与无角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父本与无角母 本杂交后产生的子一代中:雄性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 3∶1;雌性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 1∶3。关于子 代雌雄个体中性状分离比差异原因的分析,最可能的是 (  ) A.无角为显性性状,且有角和无角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B.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雄性亲本产生的隐性配子有 1/2 不育 C.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子代中雌性有角个体中有 3/4 死亡 D.有角和无角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杂合子个体在雄性中表现有角而在雌性中表现无角 答案 D 解析若有角和无角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无角为显性性状,则子一代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全为无 角,或雌雄个体均为一半有角、一半无角,与题干不相符,则有角和无角基因不位于 X 染色体上,A 项 错误;若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雄性亲本产生的隐性配子有 1/2 不育,则子一代 2 产生的雌雄个体有角和无角的比例为 2∶1,与题干不相符,B 项错误;若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 位于常染色体,子代中雌性有角个体中有 3/4 死亡,计算出子一代中有角与无角的比例,与题干不相 符,C 项错误;若有角和无角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杂合子个体在雄性中表现有角而在雌性中表现无角, 计算出子一代雄性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 3∶1;雌性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 1∶3,与题干相符,D 项正确。 3.(2019 福建厦门质检)鹦鹉控制绿色(A)、黄色(a)和条纹(B)、无纹(b)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 色体上。两纯合亲本杂交,F1 全为绿色条纹,F2 的表现型比例为 7∶1∶3∶1,研究得知 F2 表现型比 例异常是某种基因型的雄配子不育导致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的表现型是绿色无纹和黄色条纹 B.不育的雄配子和基因组成是 Ab 或 aB C.F2 中纯合子占 1/4,杂合子占 3/4 D.对 F1 中的雌性个体进行测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1∶1∶1∶1 答案 A 解析由题意可知,F1 全为绿色条纹,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 F1 基因型为 AaBb,若无致死现象,则 F2 的 表现型比例应为 9(A_B_)∶3(A_bb)∶3(aaB_)∶1(aabb),又知后代出现 7∶1∶3∶1 的异常比例是 某种基因型的雄配子不育导致的,根据数量差异,可推知不育的雄配子基因型应为 Ab 或 aB。不育的 雄配子类型为 Ab 或 aB,而亲代为纯合亲本,故不可能为绿色无纹(AAbb)和黄色条纹(aaBB),A 项错 误,B 项正确;因雄配子类型 Ab 或 aB 致死,以 Ab 致死为例分析,基因型为 AaBb 的雌雄个体交配,影 响 AABb(1/16)、AAbb(1/16)、AaBb(1/16)、Aabb(1/16)四种类型的个体,F 2 中其他基因型占 12/16, 纯合子占 3/12=1/4,杂合子占 3/4,C 项正确;F1 中的雌性个体基因型为 AaBb,因其配子均正常,故进 行测交,子代的基因型为 AaBb∶Aabb∶aaBb∶aabb,表现型比例为 1∶1∶1∶1,D 项正确。 4.(2019 山东济宁期末)如图所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 传的等位基因(D、d 和 R、r)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3 A.植株 DdRr 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1/6 B.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4 种 C.植株 Ddrr 与植株 ddRR 杂交,后代中 1/2 为蓝花植株,1/2 为紫花植株 D.植株 DDrr 与植株 ddRr 杂交,后代中 1/2 为蓝花植株,1/2 为紫花植株 答案 A 解析 DdRr 自交,后代中 D_R_(蓝色)∶D_rr(紫色)∶ddR_(紫色)∶ddrr(白色)=9∶3∶3∶1,后代紫 花占 6/16,紫花纯合子 DDrr 占 1/16,ddRR 占 1/16,共 2/16,可知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 所占的比例是 1/3,A 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D_rr 或 ddR_,即 DDrr、Ddrr、 ddRR、ddRr 四种,B 项正确;Ddrr×ddRR→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DdRr(蓝色)∶ddRr(紫色)=1∶1,C 项正确;DDrr×ddRr→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DdRr(蓝色)∶Ddrr(紫色)=1∶1,D 项正确。 5.(2019 山西太原期末)下列关于人类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遗传上不一定与性别相关联 B.理论上,X 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某对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则该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D.正常情况下,男性的生殖细胞和某些体细胞可不含 Y 染色体 答案 D 解析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A 项错误;理论上,X 染色体单基因隐 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 项错误;某对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4 则该等位基因的遗传仍然遵循分离定律,C 项错误;正常情况下,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X 和 Y 这对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到不同的子细胞中,所以男性的生殖细胞可能不含 Y 染色体,男性 成熟的红细胞(属于体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不含 Y 染色体,D 项正确。 6.(2019 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月考)果蝇的 X、Y 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杂交组合 1 P 刚毛(♀)×截毛(♂)→F1 全部刚毛 杂交组合 2 P 截毛(♀)×刚毛(♂)→F1 刚毛(♀)∶截毛(♂)=1∶1 杂交组合 3 P 截毛(♀)×刚毛(♂)→F1 截毛(♀)∶刚毛(♂)=1∶1 A.X、Y 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B.通过杂交组合 1 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 C.通过杂交组合 2,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 X、Y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D.通过杂交组合 3,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答案 C 解析根据杂交组合 1 可知,刚毛为显性,截毛为隐性,其基因型分别用 B、b 表示;根据杂交组合 2、 3 子代性状可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特点是隐性母本将隐性性状遗传给子代 雄性个体,而杂交组合 3 中 F1 中雄性都是刚毛,说明控制刚毛和截毛的基因位于 X、Y 染色体的同源 区段。X、Y 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A 项正确;通过杂交组 合 1 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B 项正确;杂交组合 2 中,若基因位于 X、Y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P 截毛(XbXb)×刚毛(XBY)→F1 刚毛(XBXb)∶截毛(XbY)=1∶1,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上,则 P 截毛 (XbXb)×刚毛(XBYb)→F1 刚毛(XBXb)∶截毛(XbYb)=1∶1,两种情况下 F1 结果相同,因此不能判断控制 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 X、Y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C 项错误;杂交组合 3 中,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上,P 5 截毛(XbXb)×刚毛(XbYB)→F1 截毛(XbXb)∶刚毛(XbYB)=1∶1,故通过杂交组合 3,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 的基因位于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D 项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 7.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 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 3∶1∶3∶1,雌性为 5∶2∶0∶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 B.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C.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 2/3 D.雄性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致死现象 答案 CD 解析圆眼与圆眼杂交子代出现棒眼,则圆眼为显性性状(由基因 A 控制),棒眼为隐性性状(由基因 a 控制),长翅与长翅杂交子代出现残翅,则残翅为隐性性状(由基因 b 控制),A 项正确;子代中圆眼与 棒眼的表现型比例雌雄不同,说明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为伴 X 染色体遗传,B 项正确;亲本为圆眼长 翅雄果蝇和圆眼长翅雌果蝇,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可判定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BbXAXa 和 BbXAY,因此 F1 中圆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1/2bbXAXA 和 1/2bbXAXa,其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 1/2,C 项错误; 根据亲代基因型可知,F1 中雌性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比例应为(1BBXAXA+1BBXAXa+2BbXAXA+2BbXAXa)∶ (1bbXAXA+1bbXAXa)=6∶2,而实际比例是 5∶2,因此可判定基因型为 BBXAXA 或 BBXAXa 的个体死亡,D 项错误。 8.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 与 a、B 与 b、D 与 d)控制,研 究发现当体细胞中的 d 基因数多于 D 基因时,D 基因不能表达,且 A 基因对 B 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如图甲所示)。某黄色突变体细胞基因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 6 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 aaBBDD 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 表现型及其比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黄花性状的可能基因型有 6 种 B.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3,则其为突变体① C.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1,则其为突变体② D.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5,则其为突变体③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正常情况下,黄花性状的可能基因型有 aaBBdd 和 aaBbdd 两种。让突变 体(aaBbDdd)与基因型为 aaBBDD(产生 aBD 配子)的植株杂交,就前两对基因而言,后代基因型均为 aaB_,只有一种表现型,因此分析时可单独分析 D、d 这对基因。若为突变体①,其可产生 D、dd、Dd、d 四种配子,比例为 1∶1∶1∶1,则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3;若为突变体②,其可产生 D、Dd、dd、 d 四种配子,比例为 1∶2∶1∶2,则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5;若为突变体③,其可产生 D、dd 两种 配子,比例为 1∶1,则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1。 9.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在一个数量较大的群体中,男女比例相 等,XB 的基因频率为 80%,Xb 的基因频率为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群体男性中的 Xb 的基因频率高于 20% B.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出患色盲的孩子 C.在这一人群中,XbXb、XbY 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 2%、10% 7 D.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 答案 ABD 解析基因频率与性别无关,因此该群体男性中的 Xb 的基因频率等于 20%,A 项错误;一对表现正常的 夫妇,女性可能是携带者,仍然可以生出患色盲的孩子,B 项错误;按照遗传平衡定律,雌性果蝇 XbXb 的基因型频率为 Xb 的基因频率的平方,即 20%×20%=4%,但雌雄性比例为 1∶1,则 XbXb 的频率为 4%×1/2=2%,由于雄性果蝇只有一条 X 性染色体,则雄果蝇的 X 基因频率就是基因型频率,为 20%,但 雌雄性比例为 1∶1,则 XbY 的频率为 20%×1/2=10%,C 项正确;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可以 降低色盲的发病率,但是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不会越来 越高,D 项错误。 10.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如下,其中深色个体代表患者。已知Ⅰ-1 不携带致病基因,以下分析正 确的是(  ) A.Ⅲ-5 和Ⅲ-6 很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B.Ⅱ-6 与某正常女性结婚,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1/2 C.需要对Ⅲ-8 进行基因诊断来确定其是否携带致病基因 D.由图中女患者多于男患者可判断此病最可能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答案 B 解析由题意知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不管是哪种遗传病,Ⅲ-5 和Ⅲ-6 都不携带致病基因,A 项错误;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1 基因型为 aa,Ⅱ-6 为 Aa 与正 常女性 aa 结婚,生出正常孩子 aa 的概率是 1/2,若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1 基因型为 XaY,Ⅰ 8 -2 基因型为 XAXa,则Ⅱ-6XAY 与正常女性 XaXa 结婚,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也是 1/2,B 项正确;不论是 哪种遗传病,Ⅲ-8 都不携带致病基因,不需要进行基因诊断,C 项错误;由图中女患者多于男患者可 判断此病最可能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 项错误。 三、非选择题 11.(2019 湖南常德期末)鸡的芦花(显性)和非芦花(隐性)由性染色体上非同源区段一对等位基因(A、 a),毛腿与光腿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某正常个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图所 示。回答下列问题。 (1)“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却变成了公鸡的样子, 且发出公鸡样的啼声。从遗传的物质基础和性别控制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                                    。 (2)某养鸡场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达到根据后代羽毛特征对早期的雏鸡按雌雄分开饲养的目的,请 选择亲本基因型:        。 (3)现用一只正常毛腿芦花公鸡与另一只正常毛腿芦花母鸡交配,后代中出现了 3/16 光腿芦花鸡, 则说明毛腿性状为    (填“显性”或“隐性”)。 (4)如果上图所示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这只公鸡与基因型为 bbZaW 正常母鸡交配,则子一代的性别及 比例为        ,若子一代无性反转现象,则子一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子二代中基因型有    种,其中光腿芦花雌鸡的比例为   。 答案(1)生物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性反转是某种环境变化引起的性别表现的改变(其他 合理答案也可) 9 (2)ZaZa×ZAW (3)显性 (4)雌∶雄=2∶1 15 9/64 解析(1)性别和其他性状类似,也是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性反转现象可能是某种环境因素 变化引起的性别表现的改变。 (2)鸡的芦花(显性)和非芦花(隐性)由性染色体上非同源区段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欲想 通过后代羽毛特征辨别雌雄,可选择亲本特征为隐雌显雄的杂交组合,故选择亲本基因型 ZaZa×ZAW, 子代中雌性都是非芦花鸡,雄性都是芦花鸡。 (3)一只正常毛腿芦花公鸡与另一只正常毛腿芦花母鸡交配,后代出现光腿,说明毛腿是显性, 光腿是隐性。 (4)亲本的基因型是 BbZAW 和 bbZaW,产生的后代 1/8BbZAZa,1/8bbZAZa,1/8BbZAW,1/8BbZaW,1/8BbWW(死亡),1/8bbZaW,1/8bbWW(死亡),1/8bbZAW,故雌 性∶雄性=2∶1,若子一代无性反转现象,则子一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常染色上的 Bb 可以产生 3 种 基因型,性染色上雄性基因型 ZAZa 和 ZAZa 可以产生 2 种雄配子,同理雌性 ZaW,ZAW 可以产生 3 种配子, 这样雌雄配子结合可以产生 5 种基因型(ZAZA,ZAZa,ZAW,ZaW,ZaZa),故子二代中基因型有 3×5=15(种)。 子一代雌性:1/2BbZAZa,1/2bbZAZa,产生 bZA 的概率是 1/2×1/4+1/2×1/2=3/8;雄 性:1/4BbZAW,1/4BbZaW,1/4bbZAW,1/4bbZaW,产生 bW 的概率是 1/4×1/4+1/4×1/4+1/4×1/2+1/4×1/2=3/8,子一代随机交配,产生光腿芦花雌鸡(bbZAW)的概率 3/8×3/8=9/6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