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3.50 K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 4 酶的研究与应用
课时作业 7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1.下列关于果胶及果胶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果胶酶不溶于乙醇 B.果胶不溶于乙醇
C.加热使果胶变性失活 D.加热使果胶酶活性增强
解析:果胶不溶于乙醇,因此,向果胶中加入 95%的乙醇可观察
到果汁中有沉淀产生。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在低于最适温度时,随温
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加,但高温使酶变性失活,而果胶不存在变性
失活。
答案:B
2.果胶酶常在 0~4 ℃下保存。其原因是( )
A.此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B.此温度条件下,酶变性失活
C.低温可降低酶的活性,但酶不变性失活
D.自然条件下,果胶酶常在 0~4 ℃下发生催化作用
解析: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酶都有一个最适温度,但果胶酶
的最适温度是 45~50 ℃,而不是 0~4 ℃。保存果胶酶时,降低温度,
使其活性降低,但酶并不失活,当温度恢复到适宜时,酶的活性也处
于最高。
答案:C
3.果胶酶将果胶分解成( )
A.葡萄糖 B.果糖
C.半乳糖醛酸 D.核糖
解析:葡萄糖是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果胶是由半乳糖醛酸聚
合而成的,因此,其水解产物是半乳糖醛酸。果糖是二糖,不是果胶
的基本组成单位。
答案:C
4.用果胶酶处理苹果泥是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地催化反应,应
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苹果泥用量 B.大幅度提高反应温度
C.换成大型号容器 D.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解析: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地催化反应,应采取的措施是增大
酶和反应物的接触面积,通过搅拌可以达到此目的。只换大型号容器
不一定加快反应。大幅度提高温度有可能会出现温度过高而使酶活性
降低的现象,如果反应物够多,增加反应物不改变反应速率。
答案:D
5.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果胶
酶 ③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酶 ④植物、霉菌、酵母菌
和细菌均可能产生果胶酶 ⑤果胶酶特指分解果胶的一种酶 ⑥纤
维素酶和果胶酶可用于去除植物细胞壁 ⑦组成果胶酶的基本单位
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A.①②⑤ B.②③⑦
C.③④⑥ D.③④⑤
解析:果胶酶并非分泌到细胞外的酶,并非所有的细胞均可产生
果胶酶;果胶酶是一种复合酶,它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
酶及果胶酯酶。
答案:C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B.温度、pH 和酶的抑制剂等条件会影响果胶酶的活性
C.果胶酶是能催化果胶分解,从而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
变得澄清的一种酶
D.生产果汁时,为了使果胶酶得到充分的利用,节约成本,需
要控制好酶的用量
解析:果胶酶是一类将果胶水解为半乳糖醛酸的酶的总称,可应
用于果汁生产中,增加果汁产量,但需控制酶的用量,酶浓度过高,
达到过饱和,则不会增加果汁产量。
答案:C
7.下图纵坐标为酶促反应速度,横坐标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
表示酶量增加 1 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物速度关系的是( )
解析:在酶促反应中,如果底物浓度足够大,足以使底物饱和,
则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答案:B
8.(2016 年高考·江苏卷)过氧化物酶能分解 H2O2,氧化焦性没食
子酸呈橙红色。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
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管
号
1 %焦性
没食子酸
/mL
2 %
H2O2/mL
缓冲液
/mL
过氧化
物酶溶
液/mL
白菜梗
提取液
/mL
煮沸冷却
后的
白菜梗提
取液
/mL
1 2 2 2 - - -
2 2 2 - 2 - -
3 2 2 - - 2 -
4 2 2 - - - 2
A.1 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
B.2 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
C.若 3 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
酶
D.若 4 号管不显橙红色,可证明白菜梗中无过氧化物酶
解析:1 号仅加入缓冲剂,所以为空白对照组,A 正确,B 错误;
只有 3 号管呈橙红色,且 4 号管不显橙红色才可以说明白菜梗中含有
过氧化物酶,C、D 错误。
答案:A
9.下图的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聚的影响。
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在 2 支试管中,然后将这 2 支试管放入同一温度
的水中水浴 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
凝乳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多次实验并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
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实验,请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装置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
min
不凝乳 7.0 4.0 1.5 4.0 不凝乳
A.凝乳时间越长,凝乳酶的活性越高
B.如果将 A 组的水温逐渐提高,乳汁可以凝固
C.低温破坏了酶的分子结构,所以 10 ℃温度下乳汁不凝固
D.可以肯定,凝乳酶的最适温度为 40 ℃
解析: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在低于最适温度时,随温度的升高,
酶的活性增强;高于最适温度时,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减弱以至
失活。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但酶并没有变性失活,当温度逐渐升高
时,酶的活性也会逐渐增强。
答案:B
10.在探究 pH 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需要制备 pH 梯
度的溶液。用来调节 pH 的溶液一般是( )
A.0.1mol/L 冰乙酸 B.0.1%NaOH 或 HCl
C.10%NaCl D.95%的乙醇
解析:果胶酶的最适 pH 为 3.5,0.1mol/L 冰乙酸是用来调节果胶
汁的 pH 至 3.5,使果胶酶活性最强。在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
验中,制备 pH 梯度溶液则需用 0.1%NaOH 或 HCl。10%NaCl 是用
于抽提果胶酶溶液。果胶不溶于 95%的乙醇,可使之沉淀。
答案:B
11.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pH 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果胶酶用量三个实验中,实验变量依次为( )
A.温度、酶活性、酶用量
B.苹果泥用量、pH、果汁量
C.反应时间、酶活性、酶用量
D.温度、pH、果胶酶用量
解析: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是指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反应变量也称因变量,是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
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实验一是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温度为实验变量,同理,实验
二和三的实验变量为 pH 和果胶酶用量。
答案:D
12.(2017 年高考·天津卷)将 A、B 两种物质混合,T1 时加入酶 C。
如图为最适温度下 A、B 浓度的变化曲线。叙述错误的是( )
A.酶 C 降低了 A 生成 B 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T2 后 B 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 值增大
解析:加入酶 C 后 A 浓度降低,B 浓度升高,说明在酶 C 的催
化下 A 能生成 B,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 项
正确;随着反应的进行,底物 A 浓度由大变小,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
慢,B 项正确、C 项错误;图示反应在最适温度下进行,降低反应温
度,反应速率将减慢,反应时间将延长,T2 值增大,D 项正确。
答案:C
13.在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之所以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是因
为( )
A.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
B.酶的种类具有多样性
C.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D.酶的空间结构具有稳定性
解析:生物体内同时进行许多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是互不干
涉的,因为催化各化学反应的酶不同,对一种酶来讲,只能催化一种
或一类化学反应,即酶的专一性特点保证了各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涉。
答案:C
14.根据下图依次指出每一图最可能代表了什么因素对酶的作用
的影响。曲线中纵坐标表示反应速度,横坐标表示影响因素。正确的
是( )
①酶浓度 ②底物的浓度 ③温度 ④pH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解析: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随底物浓度升高,催化作用增强,但
当所有酶都参加催化之后,反应也达到最大值。随着酶浓度增加,反
应速度会明显增加,在底物足够多,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
应速度与酶的浓度成正比。温度和 pH 都有一最适值。曲线图中酶促
反应速度为零时的 pH 大于零。
答案:A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果胶酶用量实验中,虽然实验的变量发生了变化,但
通过设置梯度来确定最适宜的思想方法是不变的
B.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
C.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无法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
高低
D.人们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来解决制作果汁面临的问题
解析:在探究果胶酶的用量实验中,参照研究温度和 pH 对酶活
性的影响实验,采用梯度测定法,只是将原实验中的 pH 梯度、温度
梯度改成酶的用量梯度而已,基本实验思路不变,即 A 正确;植物、
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都会发生分解果胶的过程,因
此,它们都能产生果胶酶,故 B 正确;在制作果汁过程中,由于果胶,
纤维素的存在,影响榨出的果汁量,及果汁的透明度,加入纤维素酶
和果胶酶后,果汁榨出量及透明度均有提高,即 D 正确;在使用梯度
测定酶的用量及活性时,可以通过榨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来判断,
因此 C 错误。
答案:C
16.下列 A、B、C 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酶的反应速度
与反应物浓度、温度、pH 之间的关系:
(1)图 A 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 B 中,a 点所对应的温度称__________________。
(3) 图 B 中 , a 点 到 b 点 曲 线 急 剧 下 降 , 其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装有酶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 12 ℃和 75℃的水浴
锅中,20 分钟后取出转入 37 ℃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的反应物
分别应为:甲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 C 表示了________催化反应速度变化曲线。
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植物淀粉酶
解析:酶是生物体内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其催化效率受反应
物浓度、温度和 pH 的影响。
反应物浓度:在一定的反应物浓度范围内,酶的催化速度与反应
物浓度呈正相关,达到一定浓度后变化不明显,因酶的数量(所有的酶
都参与了反应)达到饱和的缘故。
温度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酶的催化效率与温度呈
正相关,超过最适温度,呈负相关,以至变性失活。从图 B 中可看出,
a 点是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低温(12 ℃)和高温(75 ℃)都能抑制酶
的活性,但低温下酶不失活,高温能使酶变性失活。
酸碱度影响酶的活性的情况与温度基本相同。如图 C。不同的酶
其催化作用的最适 pH 不同。胃蛋白酶是 1.8 左右,唾液淀粉酶为 7,
而胰蛋白酶则在弱碱性(8~9)的环境中催化效率最高。
答案:(1)受反应液中的酶浓度的抑制
(2)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3)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
(4)速度加快 无催化作用
(5)C
17.某同学进行苹果汁制作实验.工艺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图中用 KMnO4 溶液浸泡苹果的目的是____①____。黑曲霉提
取液中含有的____②____可水解果胶,从而使果汁澄清。固定化柱中
填充的石英砂通过____③____方式将酶固定化,酶被固定后用蒸馏水
洗涤固定化柱是为了除去____④____。
(2)实验中,操作流程 A 和 B 的先后次序为____⑤____。在苹果
汁澄清过程中,应关闭的流速调节阀是____⑥____。要测定从固定化
柱流出的苹果汁中是否还有果胶,可取一定量的果汁与等量的
____⑦____混合,如果出现____⑧____现象,说明果胶还没有被完全
水解。为使果胶完全水解,应将流速调____⑨____。
(3)实验后,将洗涤过的固定化柱在低温环境中保存若干天,该固
定化柱仍可用于苹果汁制作实验,说明固定化酶可被 ____⑩____使
用。
答案:(1)①消毒 ②果胶酶 ③吸附
④未被固定的酶等
(2)⑤AB ⑥阀 1 ⑦乙醇 ⑧浑浊(沉淀) ⑨慢
(3)⑩重复
18.我国水果生产发展迅速,由于收获的季节性强,易造成积压,
腐烂变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可以加工制作
果汁、果酒、果醋等。在果汁生产中用到果胶酶,某课题研究小组为
了探究果胶酶的某些特性,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方法:如图中所示的顺序进行操作。
(2)实验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了相同时间的实验,结果如下
图所示:
①图中自变量是温度,除此之外还可用________表示。
A.酶的浓度 B.苹果泥的量
C.水的加入量 D.pH
②图中的纵坐标还可用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③实验小组改变了实验条件后重复做实验,得到曲线乙,苹果汁
的澄清度最高点对应的横坐标是同一位置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步骤 b 中在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前,将两者分装在不同试管中,
恒温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解析:果胶酶的活性受温度、pH 等条件的影响,而与底物的量、
酶的浓度和水的加入量没有关系,所以每一种酶的最适 pH 和最适温
度是一定的。在衡量实验结果的指标中有两种,一是果汁的量,另一
个是果汁的澄清度。为使实验中达到相应的设计温度,必须使酶与底
物分别保温达到要求后才能混合。
答案:(2)①D ②苹果汁的体积 ③同一种酶的最适温度是一定
的,不会因酶的浓度、底物量不同而改变 ④保证底物和酶在混合时
的温度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