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2.50 KB
  • 2021-09-28 发布

【生物】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调研试题(解析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调研试题 一、选择题 ‎1.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与突触类似)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ch属于神经递质,其合成发生在突触小泡中 B. 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处,不会导致突触前膜电位变化 C. 骨骼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开放后,Na+、Cl-同时内流 D. 该结构为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后可引起肌肉收缩 ‎【答案】D ‎【解析】‎ Ach属于神经递质,其合成后在突触小泡中暂时贮存,A错误;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处,引起突触前膜电位变化,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B错误;Ach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Ach受体结合,导致骨骼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进而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C错误;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据此并依题意可知:该结构为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后可引起肌肉收缩,D正确。‎ ‎2.下列关于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 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 下丘脑含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呼吸中枢等 C. 下丘脑能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D. 下丘脑可通过有关激素与甲状腺之间相互作用,从而维持机体稳态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水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正确;‎ B、下丘脑含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渗透压调节中枢,而呼吸中枢在脑干,B错误;‎ C、下丘脑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正确;‎ D、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D正确。‎ 故选B。‎ ‎3.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蛋白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 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 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 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是大分子物质,属于抗原,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A错误;‎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发挥作用,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B正确;‎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迅速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而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的,C错误;‎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错误。‎ 故选B。‎ ‎4.蛞蝓既取食牧草A也取食牧草B,为研究牧草间的竞争和蛞蝓的捕食对牧草A存活的影响,生态学家在牧场内选择多个样方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作出的分析,合理的是 A. 该牧场的群落仅包括牧草A、B和蛞蝓三种生物 B. 应选取牧草生长状况差异较大的不同样方进行实验 C. 没有蛞蝓捕食条件下,竞争对牧草A存活影响显著 D. 去除样方中的牧草B减少了蛞蝓对牧草A的取食 ‎【答案】D ‎【解析】‎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所以该牧场的群落包括牧场内所有的生物,A项错误;该实验要研究牧草间的竞争和蛞蝓的捕食对牧草A存活的影响,所以牧草的生长状况属于无关变量,应选取牧草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不同样方进行实验,B项错误;没有蛞蝓捕食条件下,即“不去除牧草B、有隔离网”组与“去除牧草B、有隔离网”组的样方内牧草A的相对数量相同,两组对照说明竞争对牧草A存活没有影响,C项错误;据图可知,“去除牧草B、无隔离网”组样方内牧草A的相对数量明显多于“不去除牧草B、无隔离网”组,说明去除样方中的牧草B减少了蛞蝓对牧草A的取食,使牧草A的相对数量增加,D项正确。‎ ‎5.Mse Ⅰ、Pst Ⅰ、EcoR Ⅰ三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分别是GAAT↓TAATTC、C↓TGCAG、G↓AATTC,如图1、图2中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点.‎ 若要用如图质粒和外源DNA构建重组质粒,需要对质粒进行改造,构建新的限制酶切位点。在构建新的限制酶切位点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的酶是(    )‎ A. 限制酶PstⅠ、DNA聚合酶、DNA连接酶 B. 限制酶EcoRⅠ、DNA聚合酶、DNA连接酶 C. 限制酶EcoRⅠ、限制酶PstⅠ、DNA聚合酶 D. 限制酶PstⅠ、限制酶EcoRⅠ、DNA连接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2可知,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中含有限制酶PstⅠ、MseⅠ、EcoRⅠ的切割位点,其中EcoRⅠ酶的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中。因此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不能用EcoRⅠ 酶切割,应该用限制酶PstⅠ、MseⅠ进行切割;为了保证切割的质粒与目的基因露出的粘性末端相同,在对质粒进行改造时,应该将限制酶EcoRⅠ的切割位点改造成限制酶MseⅠ的切割位点;因此,首先需要用限制酶EcoRⅠ切割,其次需要用DNA聚合酶将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连接上去,最后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限制酶MseⅠ的切割位点,所以B选项正确。‎ ‎6.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各种群同化的能量相对值如下表。以下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相对值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A. 甲、乙、丙、丁都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B.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26.50与戊的呼吸消耗量之和 C. 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4%‎ D.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甲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乙、丙、丁都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错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26.50,B错误;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56/(12.80+10.30)≈15.4%,C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D正确;因此选B。‎ ‎7.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 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 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 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答案】B ‎【解析】‎ 由图中曲线变化可知,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数量比1975年下降快,即被淘汰的个体数量多,所以1972年生存斗争程度高,A错误;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时每样方个体数减少量接近550株,而幼苗至成熟阶段每样方个体数减少量减少量接近100株,所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B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要保留原始数据,否则会使误差增大,C错误;由图中种群数量变化可知,5年间种群数量逐渐减少,不呈S型,D错误。‎ ‎8.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如图所示(备注:涂黑叶片表示用细胞分裂素涂抹过,未涂黑叶片表示未处 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图中可知,本实验自变量是细胞分裂素处理叶片的部位,对照组用等量蒸馏水处理 ‎ B. 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菜豆幼苗自身可以合成有机物 C. 由实验Ⅰ可知,对 A 叶进行实验处理,将导致 B 叶生长受到抑制 D. 由实验Ⅱ、Ⅲ、Ⅳ可知,A 叶片越多,对 B 叶片的生长抑制作用越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A、从图中可知,本实验自变量是细胞分裂素处理叶片的部位,以及A叶片的数量,A错误; ‎ B、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外来营养物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故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B错误;‎ C、实验Ⅰ中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的B叶片相对值小,可知对 A 叶进行实验处理,将导致 B 叶生长受到抑制,C正确;‎ D、 实验1I、I、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D错误。‎ 故选C。‎ ‎9.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其生活的环境之间完成 B. 短时间内,乙数量增加对提高丝瓜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C. 用标记重捕法统计甲、乙成虫数量,可计算出该丝瓜地昆虫的种群密度 D. 当甲、乙与丝瓜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维持在10%时,该生态系统达到了稳态 ‎【答案】B ‎【解析】‎ ‎【详解】碳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与整个生物群落之间,A错误;由图可知,乙捕食甲,故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对提高丝瓜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B正确;用标记重捕法应统计甲、乙所有个体的数量来计算种群密度,C错误;甲、乙与丝瓜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维持在10%,该生态系统不一定稳态,D错误。‎ ‎10.香蕉保鲜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升高导致香蕉后熟较快,研究人员用不同冷激处理对香蕉进行研究,结果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0℃‎冰水处理不同时间(小时)‎ ‎0℃‎冷空气处理不同时间(小时)‎ ‎0h ‎0.5h ‎1h ‎2h ‎0h ‎1.5h ‎2.5h ‎3.5h 后熟软化天数 ‎12‎ ‎18‎ ‎23‎ ‎7‎ ‎12‎ ‎19‎ ‎24‎ ‎16‎ 有无冻伤状斑点 ‎-‎ ‎+‎ ‎++‎ ‎++++‎ ‎-‎ ‎-‎ ‎-‎ ‎-‎ ‎(注:-表示无 +表示有,数量越多表示斑点越多)‎ A. 香蕉后熟过程中的淀粉水解产物可用苏丹Ⅲ染液检测 B. 乙烯可能通过提高淀粉酶的活性促进香蕉成熟 C. 该实验自变量为冷激处理的处理时间 D. 根据表格‎0℃‎冷空气处理3.5小时最有利于香蕉的保鲜 ‎【答案】B ‎【解析】‎ ‎【详解】香蕉后熟过程中的淀粉水解产物是麦芽糖,不可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A错误;研究发现,香蕉产生的乙烯能提高淀粉酶活性而促进其成熟,导致香蕉的硬度下降,B正确;根据表格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冷激处理方式和时间,因变量是后熟软化天数和有无冻伤状斑点,C错误;选取‎0℃‎冷空气处理2.5小时的冷激处理条件,对香蕉后熟软化的抑制效果最显著,且不会使香蕉产生冻伤,对延缓香蕉后熟效果最理想,D错误;故选B。‎ ‎11.研究人员用图1中质粒和图2中含目的基因的片段构建重组质粒(图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切割位点),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后进行筛选及PCR鉴定。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应选用BclⅠ和HindⅢ两种限制酶 B. 使用DNA连接酶将酶切后的质粒和目的基因片段进行重组 C. 能在添加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存一定是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D. 利用PCR鉴定含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时应选用引物甲和引物丙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择的限制酶应在目的基因两端存在识别位点,但BamHⅠ可能使质粒中的两种标记基因都破坏,因此只能选BclⅠ和HindⅢ两种限制酶切割,A正确;‎ B、使用DNA连接酶将酶切后的质粒和目的基因片段进行重组,B正确;‎ C、能在添加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存的也可能是没有重组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C错误;‎ D、PCR技术要求两种引物分别和目的基因的两条单链结合,沿相反的方向合成子链,故所用的引物组成为图2中引物甲和引物丙,D正确。‎ 故选C。‎ ‎12.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陈述错误的是 A. 体温下降时,毛细血管舒张,骨骼肌产热增加 B. 若②表示胰岛素,血糖含量升高时,②的分泌量增加 C. 若①表示抗体,①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D.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答案】A ‎【解析】‎ ‎【详解】A、体温下降时,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量,A错误;‎ B、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存储葡萄糖,使得血糖浓度降低,B正确;‎ C、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 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 ‎13.回答下列问题 Ⅰ.下述是以燕麦胚芽鞘为材料进行的一系列探究生长素的实验,过程如图1。‎ ‎ ‎ ‎(1)图1中,胚芽鞘出现弯曲生长的实验是________。在弯曲生长的燕麦胚芽鞘中,是因光照和生长素共同作用而影响其生长方向的实验是________。‎ ‎(2)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含量依植物器官和生长发育阶段而异 B.顶端优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调节作用的两重性 C.生长素对细胞伸长的促进作用与生长素浓度和植物器官等因素有关 D.生长素因不易被降解而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3)与生长素同样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的激素有________。‎ Ⅱ.植物激素在果实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圣佩德罗型无花果一年结实两次,第一季为春果,第二季为秋果。研究者选取了5年生圣佩德罗型无花果为材料,研究了春、秋果两个幼果期以及盛花期和盛花后期雌花中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2。‎ ‎(4)根据图2数据推测分析,圣佩德罗型无花果一年两次所结的果实中,产量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若要增大产量较低的无花果果实的产量,最具可行性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4、5、6 (2). 1、4、5 (3). ABC (4). 赤霉素 (5). 春果 ‎ ‎ (6). 据图可知,春果的生长素含量高于秋果 (7). 施加生长素(施加生长素类似物)‎ ‎【解析】‎ ‎【详解】(1)实验1中胚芽鞘受到右侧单侧光的照射后,生长素向背光的一侧横向运输,导致左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右侧弯曲生长;实验2中,由于胚芽鞘无尖端,不能产生生长素,故不能生长;实验3中由于胚芽鞘被不透光的帽子罩住,胚芽鞘尖端不能感光,所以胚芽鞘直立生长;实验4中用透明帽子罩住尖端,不影响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左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右侧弯曲生长;实验5中,由于不透光的套筒罩住了胚芽鞘尖端下部,不影响胚芽鞘尖端上部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左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右侧弯曲生长;实验6中,由于胚芽鞘无尖端,就没有感光部位,光照不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由于左侧有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而右侧没有,因此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故弯曲生长的是1、4、5、6。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弯曲生长的燕麦胚芽鞘中,因光照和生长素共同作用而影响其生长方向的实验是1、4、5。‎ ‎(2)A、植物的生长素在植物不同的器官含量不同,如在植物的根、芽、茎中含量依次增多,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含量也不同,如在幼嫩的部位含量多,在衰老的部位含量少,A正确;‎ B、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是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在侧芽部位积累使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侧芽生长,而顶芽生长素浓度较低促进生长,因此体现了生长素作用两重性,B正确;‎ C、生长素对细胞伸长的促进作用与生长素浓度有关,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生长素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超过最适浓度,促进作用减弱;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促进作用不同,C正确;‎ D、生长素类似物因不易被降解而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如NAA、2,4−D等,D错误。‎ 故选ABC。‎ ‎(3)生长素和赤霉素都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 ‎(4)据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圣佩德罗型无花果一年两次所结的果实中,产量较大的是春果。理由是:据图可知,春果的生长素含量高于秋果,两种幼果和盛花后期的秋果中脱落酸含量高于春果。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的伸长和果实的发育,而脱落酸能抑制细胞的伸长和分裂,促进器官的衰老,因此两种激素的浓度配比更利于春果生长。‎ ‎(5)据上述研究结果,产量较低的无花果果实的生长素含量较少,因此若要增大产量较低的无花果果实的产量,最具可行性的处理方法是施加生长素(施加生长素类似物)。‎ ‎14.栾树适合生长于石灰石风化产生的钙基土壤中,抗恶劣环境的能力强,因此常用于矿区废弃地恢复过程中的种植。为了增加栾树的耐旱性,某科研所将耐旱基因导入栾树中,流程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BamHI HindⅢ EcoRI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G↓GATCC CCTAG↑G A↓AGCTT TTCGA↑A G↓AATTC CTTAA↑G ‎(1)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目的基因和载体切割后产生的末端发生任意链接,应选择限制酶_______________分别切割载体和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完全酶切后产生的DNA片段分别为_____________,经DNA连接酶连接后,可以得到___________种重组质粒。‎ ‎(2)如果将耐旱基因直接导入栾树细胞,一般情况下,栾树不会具有耐旱特性,原因是耐旱基因在栾树细胞中不能___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___。‎ ‎(3)耐盐基因应插入到农杆菌________________上,通过转化作用进入栾树细胞并整合到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键。 ‎ ‎(4)要获得大量该耐盐基因,可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图2为引物对与模板结合示意图,扩增的第5次,需要_________个引物。表1为根据模板设计的两对引物序列,请判断哪一对引物可采用较高的退火温度?________。‎ 引物对 A P AACTGAAATGTAGCTATC P TTAAGTCCATTACTCTAG 引物对 B S GTCCGACTAGTGGCTGTG S AGCTGGCGTTTAGCCTCG ‎【答案】 (1). BamHⅠ和HindⅢ (2). 3和4 (3). 2 (4). 稳定存在(复制) (5). 表达 (6). Ti质粒的T-DNA上 (7). 染色体DNA上 (8). 目的基因能否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的关键 (9). 32 (10). 引物对B ‎【解析】‎ ‎【详解】(1)由分析可知,为了避免目的基因和载体切割后产生的末端发生任意链接,需要使用 HindⅢ和BamHⅠ在Ti质粒上进行切割。质粒上有2个HindⅢ的酶切位点,有1个BamHⅠ的酶切位点,完全酶切后质粒上的DNA片段为3;目的基因上有一个HindⅢ和两个BamHⅠ的酶切位点,完全切割后产生的DNA片段为4。使用使用 HindⅢ和BamHⅠ酶切后,目的基因有2个片段均可以与质粒连接,因此经DNA连接酶连接后,可以得到2种重组质粒。‎ ‎(2)如果将耐旱基因直接导入栾树细胞,一般情况下,培育出的栾树植株不具有耐旱特性,原因是耐旱基因在栾树细胞中不能复制和表达,所以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3)耐旱基因应插入到农杆菌Ti质粒的T—DNA上,通过转化作用进入栾树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DNA上,使耐旱基因能稳定维持并发挥作用,这也是目的基因能否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的关键。‎ ‎(4)扩增4次,含有16个DNA分子,DNA为双链,则扩增第5次需要32个引物。退火温度必须根据引物的碱基数量和种类来设定,引物对B中G/C碱基含量较高,可采用较高的退火温度。‎ ‎15.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研究人员通过研发疫苗以预防宫颈癌。‎ 多肽 简写 RGD RGD HPV E7‎ E7‎ GGG-K18‎ GK RGD-GGG-K18‎ AK ‎ ‎ ‎(1)HPV病毒侵入人体内环境后,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和记忆B细胞,前者能够分泌______,当病毒进入细胞寄生后,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使______,释放病毒到体液中,最终被消灭。‎ ‎(2)研究者利用表中所示多肽RGD具有与肿瘤细胞上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组装成GK-E7和具有靶向作用的______疫苗。‎ ‎(3)为检测疫苗的作用,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3只,分别用疫苗和其他不同物质给小鼠注射。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______组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组。‎ ‎②对皮下成瘤小鼠进行接种实验。结合图2的检测结果可以推测出AK-E7疫苗具有______作用。‎ ‎(4)在AK-E7疫苗研制过程中,有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现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疫苗佐剂,能够触发其抗原呈递功能,激发T细胞的免疫应答。为验证其作为疫苗佐剂时的功效,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及检测指标包括______‎ a.AK-E7-热休克蛋白    b.AK-E7   c.热休克蛋白 ‎ d.皮下成瘤小鼠    e.正常小鼠     f.淋巴因子的释放量 ‎【答案】 (1). 浆细胞 (2). 抗体 (3). 靶细胞裂解死亡 (4). AK-E7 (5). AK-E7 (6). 增强小鼠接种疫苗后的存活率 (7). adf ‎【解析】‎ ‎【详解】(1)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相应的抗体,病毒进入细胞寄生后,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病毒到体液中,最终被消灭。‎ ‎(2)研究者利用表中所示多肽RGD具有与肿瘤细胞上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组装成GK-E7和具有靶向作用的AK-E7疫苗。‎ ‎(3)①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AK-E7组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组。‎ ‎②对皮下成瘤小鼠进行接种实验。结合图2的检测结果可以推测出AK-E7疫苗具有增强小鼠接种疫苗后的存活率作用。‎ ‎(4)在AK-E7疫苗研制过程中,有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现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疫苗佐剂,能够触发其抗原呈递功能,激发T细胞的免疫应答。为验证其作为疫苗佐剂时的功效,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及检测指标包括AK-E7-热休克蛋白、皮下成瘤小鼠和淋巴因子的释放量,故选adf。‎ 第Ⅱ卷 提高题 ‎16.某果园生态系统,苹果树下进行了间种草菇的试验,利用高湿度、低风速等环境条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区别该群落与其它普通果园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 ‎(2)苹果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这种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功能。‎ ‎(3)草菇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_____。长期间种草菇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生态系统的_________能力将会增强,由此可知,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设计人工生态系统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雄蚊可通过感知雌蚊煽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辨别雌蚊的方位,该过程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体现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据此原理设计一个降低雄蚊种群数量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苹果小卷叶蛾幼虫是危害苹果的害虫,姬蜂是该虫的天敌。为研究苹果抵抗虫害的机制,某科研小组用丁原醇溶剂分别提取了苹果的挥发物A和受虫害后的苹果挥发物B,进行相关实验。实验中每组使用两种物质,每组实验随机选取50只姬蜂,观察其对这两种物质的选择情况,结果如下表。‎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挥发物A 对照物质 挥发物B 对照物质 挥发物A 挥发物B 结果(只)‎ ‎35‎ ‎15‎ ‎43‎ ‎7‎ ‎17‎ ‎33‎ 实验中的对照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群落的物种组成 (2). 物质循环(或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 分解者 (4). 自我调节 (5). 提高能量利用率,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6). 信息传递 (7). 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8). 模拟雌蚊振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吸引雄蚊达到灭雄的目的,从而降低种群的数量 (9). 丁原醇溶剂 (10). 苹果能产生挥发性物质吸引姬蜂寻找食物;遭受虫害后,产生的挥发物B对姬蜂的吸引力更大,以避免虫害 ‎【解析】‎ ‎【详解】(1)该果园生态系统中,在苹果树下进行了间种草菇试验。与普通果园群落相比,群落的物种组成较丰富。‎ ‎(2)苹果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这种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或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功能。‎ ‎(3)草菇是食用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长期间种草菇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该生物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增强。这种农业生产的模式能提高能量利用率,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4)雄蚊可通过感知雌蚊煽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辨别雌蚊的方位,属于物理信息,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该过程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鉴于这种行为信息,可以通过模拟雌蚊振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吸引雄蚊达到灭雄的目的,从而降低种群的数量。‎ ‎(5)根据题意可知,“用丁原醇溶剂分别提取了苹果的挥发物A和受虫害后的苹果挥发物B”,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可知,实验中的对照物质是丁原醇溶剂。分析实验结果,苹果能产生挥发性物质吸引姬蜂寻找食物;遭受虫害后,产生的挥发物B对姬蜂的吸引力更大,以避免虫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