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8.00 KB
  • 2021-09-28 发布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 ‎1.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能适用于下列哪种生物()‎ A. 噬菌体 B. 酵母菌 C. 乳酸菌 D. 肺炎双球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只有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真核生物,其细胞核遗传才遵循遗传定律。‎ ‎【详解】A、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不能适用,A错误;‎ B、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既能进行出芽生殖(无性),也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适用,B正确;‎ C、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能适用,C错误;‎ D、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能适用,D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 B. —条染色体上有很多DNA分子 C. 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D. 染色体、DNA、基因都是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A项正确;‎ B、正常情况下—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复制后—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B项错误;‎ C、基因有的位于线粒体中,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C项错误;‎ D、DNA、基因都是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项错误。 故选A。 ‎ ‎【点睛】易错点:DNA载体是染色体和线粒体 ‎3.图是基因型为AABb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细胞染色体上有8个DNA B. 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C. 乙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 D. 乙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乙图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甲细胞含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2个DNA,所以共有8个DNA,A正确;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正确;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所以有2个染色体组,C正确;由于细胞基因型为AABb,所以乙细胞形成过程中只发生了基因突变,没有发生交叉互换,D错误。故选:D。‎ ‎【点睛】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等现象,有丝分裂没有。‎ ‎4.下图的曲线变化趋势不能表示的是 A. 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目变化 B.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目变化 C.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目变化 D. 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理解坐标曲线的含义,考查不同细胞分裂过程中DNA的数量变化规律;细胞中核DNA数量因复制而加倍,因细胞分裂而减半;染色体上DNA数量因复制而加倍,因着丝点分裂分裂而减半 ‎【详解】A、有丝分裂间期核DNA随染色体复制加倍一次,细胞分裂完成,细胞中核DNA数量随染色体平均分配,又恢复到原来水平,A项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同有丝分裂一样,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所以核DNA的数目变化规律相同,B项正确 C、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没有复制,核DNA的数目没有变化,C项错误 D、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随复制而加倍,随着丝点分裂而减半,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复制一次,着丝点分裂一次,核DNA数量变化符合曲线图变化,D项正确。 故选C。 ‎ ‎【点睛】关键点:在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中加强理解;把握核DNA数量变化的原因 ‎5. 黄粒(A)高秆(B)玉米与某表现型玉米杂交,后代中黄粒高秆占3/8,黄粒矮秆占3/8,白粒高秆占1/8白粒矮秆1/8则双亲基因型是( )‎ A. AaBb X AABb B. AaBb X Aabb C. AaBb X AaBb D. AaBb X aaBB ‎【答案】B ‎【解析】‎ ‎【详解】A、AaBb×AABb的后代都含A,所以后代应是黄粒高秆:黄粒矮秆=3:1,A错误;‎ B、AaBb×Aabb的后代黄粒高秆:黄粒矮秆:白粒高秆:白粒矮秆=3:3:1:1,B正确;‎ C、AaBb×AaBb的后代黄粒高秆:黄粒矮秆:白粒高秆:白粒矮秆=9:3:3:1,C错误;‎ D、AaBb×aaBB的后代黄粒高秆:白粒高秆=1:1,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 某DNA分子有50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鸟嘌呤300个。该DNA进行连续复制,经测定,最后一次复制消耗了周围环境中3 2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共复制了多少次 ( )‎ A. 3次 B. 4次 C. 5次 D. 6次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意知,一个DNA分子含有500个碱基对,即100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其中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为300个,那么该DNA分子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1000-300×2)÷2=20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后,根据最后一次复制消耗周围环境中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3200个,可得下列关系式(2n-2n-1)×200=3200,解得n=5,C正确。‎ 故选C。‎ ‎7.图为遗传的中心法则图解,a~e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示e过程的发生需逆转录酶 B. 图示各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 C. 过程b和d可能发生在某一细胞同一细胞器中 D. 若过程a出现差错,则过程d所得蛋白质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中心法则图解,a表示DNA的复制,b表示转录,c表示RNA的复制,d表示翻译,e表示逆转录,其中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详解】e是逆转录过程,该过程的发生需逆转录酶,A正确;图示各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过程b和d可能发生在某一细胞同一细胞器中,如线粒体和叶绿体,C正确;若过程a即DNA复制出现差错,但密码子存在简并性,所以过程d所得蛋白质的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D。‎ ‎【点睛】注意: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8.图是某家族黑尿症的系谱图。已知控制该对性状基因是A、a,则()‎ ‎①预计Ⅲ6是患病男孩的概率②若Ⅲ6是患病男孩,则Ⅱ4和Ⅱ5又生Ⅲ7预计,是患病男孩的概率 A. ①1/6,②1/4 B. ①1/6,②1/6 C. ①1/3,②1/2 D. ①1/4,②1/6‎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1和Ⅰ2正常,而Ⅱ3是患者且为女性,则黑尿症属于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则Ⅰ1和Ⅰ2的基因型为Aa,则Ⅱ4号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Ⅱ5号是患者,基因型为aa,据此答题。‎ ‎【详解】①Ⅰ1和Ⅰ2的基因型为Aa,则Aa×Aa→1AA、2Aa、1aa,而Ⅱ4号表现型正常,则基因型为1/3AA或2/3Aa;Ⅱ5号是患者,基因型为aa,则Ⅲ6为患病男孩的概率=2/3×1/2×1/2=1/6;‎ ‎②若Ⅲ6是患病男孩,则Ⅱ4基因型为Aa,则Ⅲ7是患病男孩的概率1/2×1/2=1/4。‎ 故选A。‎ ‎9.下图是利用同位素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示意图,保温一定时间后,搅拌并离心,获得上清液和沉淀。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 B. 子代噬菌体不具有放射性 C. 若搅拌时间过短,则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 D. 该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中,保温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沉淀中有少量的放射性。‎ ‎【详解】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在上清液,故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A正确;35S标记的蛋白质未进入大肠杆菌体内,子代噬菌体以大肠杆菌体内无放射性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故不具有放射性,B正确;若搅拌时间过短,部分蛋白质外壳未与大肠杆菌分离,则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C正确;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D。‎ ‎10.人类性染色体XY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Ⅱ1、Ⅱ2片段)。下列遗传图谱中(、分别代表患病女性和患病男性)所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图中Ⅱ2片段的是(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Ⅱ-1片段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位于该区段上的遗传可能是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或伴X隐性遗传病,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者的女儿和母亲都是患者,伴X隐性遗传男患者的致病基因总是来者母亲,女性正常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 Ⅱ-2片段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位于该区段上的遗传病的特点为传男不传女。‎ ‎【详解】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并且儿子患该病而父亲表现型正常,因此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Ⅱ-2片段,A错误;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并且女性也会患病,因此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Ⅱ-2片段,B错误;父亲患病儿子也患病,因此该致病基因可能位于Ⅱ-2片段,C正确;由于女儿患病,因此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Ⅱ-2片段,D错误。故选:C。‎ ‎【点睛】无中生有,女儿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中生无,女儿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现象遗传病;伴X隐性遗传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伴X隐性遗传病的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伴Y遗传,男传男。‎ ‎11.辐射对人体危害很大,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 B. 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 C. 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 D. 有害突变不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的原因分为外因和内因,其中外因是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内因是DNA复制方式差错或碱基发生改变等。细胞癌变的外因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而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若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则属于可遗传变异,A正确;基因突变会改变基因的种类,但不改变基因的数量,B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是相对的,不同条件下有害突变可以转变为有利突变,故有害突变也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 故选A。‎ ‎12.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将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 )‎ A. 六倍体 B. 单倍体 C. 二倍体 D. 三倍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单倍体是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详解】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与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不论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故选B。‎ ‎1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 只要没有致病基因,就一定不会患遗传病 C.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D. 产前诊断一定程度上能预防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出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禁止近亲结婚。‎ ‎【详解】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错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如21三体综合征,B错误;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不一定是遗传病;家族性疾病也不一定是遗传病,有可能是传染病,C错误;产前诊断能及时发现胎儿是否患遗传病,从而终止妊娠,在—定程度上能有效预防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出生,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对于人类遗传病的概念、类型、特点和致病原因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群落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 B. 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C. 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 同一物种的两个不同种群间的地理隔离不会阻碍其基因交流 ‎【答案】C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 ‎【详解】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A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的形成说明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故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同一物种的两个不同种群间因为地理隔离而导致其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错误。‎ 故选C。‎ ‎15. 已知某物种的细胞中含有26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各含有24 000个碱基,由这两个DNA分子所控制合成的肽链中,最多含有多少种氨基酸( )‎ A. 8 000 B. 4 000 C. 16 000 D. 20‎ ‎【答案】D ‎【解析】‎ ‎【详解】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最多有20种,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 ‎16.图表示某DNA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①②③不能构成一个DNA的基本单位 B. DNA的多样性是由于碱基配对的方式各不相同 C. ①和②交替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 DNA分子中碱基对⑨越多,其热稳定性越低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图中①是磷酸基团,②是脱氧核糖,③和⑤~⑧是含氮碱基,④是氢键,⑨是碱基对。‎ ‎【详解】A、图中①②③没有构成一个核苷酸,不是DNA分子的基本单位,A正确;‎ B、DNA的多样性是由于碱基的数量和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B错误;‎ C、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磷酸——脱氧核糖交替连接,C正确;‎ D、两条氢键比三条氢键更不稳定,D正确。‎ 故选ACD。‎ ‎17.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4个实验中小鼠最后存活的有()‎ A. 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 B. 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 C. 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DNA→注射入小鼠体内 D. 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DNA→注射入小鼠体内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1、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 ‎2、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详解】A、S型细菌的DNA+DNA酶,DNA被水解,失去了转化作用,对后面加入的R型菌没有转化作用,R型菌无毒,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A正确;‎ B、R型细菌的DNA+DNA酶,DNA被水解,但后面加入的S型细菌有毒,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B错误;‎ C、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R型菌已经死亡,后面再加入S型菌的DNA也不会发生转化作用,因此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C正确;‎ D、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S型菌已经死亡,后面再加入R型菌的DNA也不会发生转化作用,因此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D正确。‎ 故选ACD。‎ ‎18.如图是科研人员培育矮秆抗病新品种小麦的两种方案。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育种涉及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 过程③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种子或幼苗 C. 过程④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3/16‎ D. 过程⑤是通过连续自交选种获得新品种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 ‎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 ‎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单倍体育种;①④⑤表示杂交育种。‎ ‎【详解】图中①②③表示单倍体育种,①④⑤表示杂交育种育种,涉及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A正确;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所以过程③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B错误;过程④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1/3,C错误;过程⑤是通过连续自交,淘汰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选种获得纯合的新品种,D正确。故选:BC。‎ ‎【点睛】单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只能处理单倍体幼苗,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可以处理种子或幼苗。‎ ‎19.遗传学检测两个人的体细胞中有两种基因组成,甲为AaB,乙为AABb。对于甲缺少一个基因的原因分析可能的有()‎ A. 染色体结构变异 B. 染色体数目变异 C. 基因突变 D. 可能是男性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甲个体比乙个体缺少一个B或b基因,由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很可能是染色体发生了变异(如:结构变异中缺失、数目变异中的个别的减少等);也有可能是该个体为男性,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即该个体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Y。‎ ‎【详解】A、有可能是该基因存在的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的缺失,而导致该基因丢失,A正确;‎ B、甲的基因型为AaB,缺少一个B或b基因,很可能是该基因存在的染色体发生了缺失,即可能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中的个别的减少,B正确;‎ C、基因突变只会产生等位基因,基因的数目并不会减少,C错误;‎ D、该基因如果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则在男性个体中也只有一个基因,D正确。‎ 故选ABD。‎ ‎2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B.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血浆蛋白 C. 正常人的血浆pH接近中性,与它含有HCO、NO等离子有关 D. 葡萄糖、无机盐、水分、血红蛋白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三个主要方面,A正确;‎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B错误;‎ C、正常人的血浆pH接近中性,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C错误;‎ D、葡萄糖、无机盐、水分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BCD。‎ 三、非选择愿 ‎21.图中A→F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动物生殖器官内细胞分裂图像,G表示该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据图分析该动物性别为____性,该生殖器官名称是_____,图中C细胞叫做____细胞。‎ ‎(2)细胞图像D~A属于____分裂,判断的理由是_____。‎ ‎(3)写出图中一个D细胞经C细胞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一个D细胞经E细胞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 ‎(4)图中D细胞在分裂产生配子时A和a的分离、a和a的分离分别发生在坐标G中的____、____阶段(用数字表示)。‎ ‎【答案】 (1). 雄 (2). 睾丸(精巢) (3). 初级精母 (4). 减数 (5). D→A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6). aB、Ab (7). AaBb (8). 1~2 (9). 3~4‎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细胞处于分裂间期;E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F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G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其中1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2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3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4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1)图中A、C分别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动物为雄性,生殖器官是睾丸,图中C细胞叫做初级精母细胞。‎ ‎(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D→A中,出现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现象,因此属于减数分裂。‎ ‎(3)根据题意可知,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而C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分离,并且A和b分配到细胞的一极,aB分配到另一极,因此图中一个D细胞经C细胞形成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aB;D→E过程为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与母细胞一致,所以子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 ‎(4)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A和a)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对应坐标G中的1~2阶段;一条染色体上的相同基因(a和a)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时,即对应坐标G中的3~4阶段。‎ ‎【点睛】仔细观察分析细胞的分裂图像,D→F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现象,且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故该过程为有丝分裂;D→A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现象,故为减数分裂。‎ ‎22.下图甲、乙、丙表示生物细胞中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细胞可进行上图中的图____过程,对应的场所为____.‎ ‎(2)图乙表示_____生物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判断依据是_____。‎ ‎(3)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分子,将其置于只含有31P的环境中复制2次,子代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数目之比为____。‎ ‎(4)基因H、N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所示,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则基因N转录时以______链为模版。若基因H的箭头所指碱基对G-C突变为T-A,其对应密码子的变化是______。‎ ‎(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转录过程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 ‎【答案】 (1). 丙 (2). 细胞核、核糖体(核糖体) (3). 原核 (4). 边转录边翻译(或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或转录和翻译场所相同等) (5). 1:3 (6). a (7). 由GUC变为UUC (8). 不完全相同 (9). 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图甲表示DNA复制过程;分析乙图:乙图表示转录和翻译过程,该图中转录和翻译过程可同时进行,发生在原核细胞中;分析丙图:丙图表示真核细胞中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即先转录,后翻译。‎ ‎【详解】(1)神经细胞已经高等分化,不再分裂,因此不会发生甲中的DNA复制过程,且神经细胞为真核细胞,其中转录和翻译过程不能同时进行,而是先转录后翻译,对应于图丙过程。转录和翻译的场所分别为细胞核和核糖体。‎ ‎(2)图乙中转录和翻译过程可同时发生,表示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 ‎(3)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分子,将其置于只含有31P的环境中复制2次共得到4个DNA分子(8条单链),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中含32P的单链有2条,含31P的单链数目为6条,因此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数目之比为1:3。‎ ‎(4)根据起始密码子AUG可知基因N转录时以a链为模版。若基因H的箭头所指碱基对G-C突变为T-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对应密码子由GUC变为UUC。‎ ‎(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转录过程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会根据图像判断DNA的复制,DNA的转录还有蛋白质的翻译过程,同时学会区分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过程的异同。‎ ‎23.果蝇的长翅(B)与短翅(b)、红眼(R)与白眼(r)是两对相对性状。亲代雌果蝇与雄果蝇杂交,F1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 请回答:‎ ‎(1)长翅基因位于染色体_____上,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定律。‎ ‎(2)F1长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种,其中杂合子占____。‎ ‎(3)若考虑果蝇的长翅、短翅这对相对性状,让F1中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则F2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比例为____(用分数表示)。‎ ‎(4)现有1只长翅白眼果蝇与1只长翅红眼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中长翅白眼占3/8,则子代雄果蝇中出现长翅白眼的概率为____(用分数表示)。‎ ‎(5)为验证长翅红眼雄果蝇(BbXRY)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进行了杂交实验,其遗传图解如下,请写出另一亲本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为____、____。‎ ‎【答案】 (1). 常 (2). 基因自由组合 (3). 4 (4). 5/6 (5). 1/2 (6). 3/8 (7). bbXrXr (8). 短翅白眼雌果蝇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以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点,根据表格信息确定遗传方式,并对每对相对性逐个分析,运用乘法法则进行相关的概率计算。首先判断两队相对性状的遗产方式;分析长翅和短翅,子代雌雄果蝇中长翅:短翅都是3:1,并且与性别无关,则亲本的基因型可用Bb×Bb表示;分析眼色,子代雌果蝇中只有红眼,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性状表现有性别差异,说明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XRXr、XRY。‎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子代雌蝇中,长翅与短翅的数目之比约为3:1,全为红眼;子代雄蝇中,长翅与短翅的数目之比约为3:1,红眼与白眼的数目之比约为3:1,长短翅与性别没有明显联系,而红白眼与性别相联系,故推测,控制翅长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由分析已知,亲代的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则F1中,长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2×2=4种,其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3×1/2=1/6,所以杂合子的比例为1-1/6=5/6。‎ ‎(3)F1中的长翅果蝇基因型为1/3BB和2/3Bb,F1中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则F2长翅果蝇分别为4/9BB、4/9Bb,所以则F2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比例为1/2。‎ ‎(4)1只长翅白眼果蝇与1只长翅红眼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中长翅白眼占3/8,因为子代雌果蝇出现白眼,因此亲代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依据自由组合定律,则可得到子代雄果蝇中出现长翅白眼的概率为3/8。‎ ‎(5)根据子代中长翅:短翅=1:1,亲本雄果蝇基因型为Bb,可知亲代翅型符合测交,即Bb×bb,又根据子代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XrXr、XR Y,故亲本雄果蝇基因型为bbXrXr,表现型为短翅白眼雌果蝇。‎ ‎【点睛】概率计算是难点,分开算再相乘是关键,注意积累计算技巧。‎ ‎24.遗传性扁平足与进行性肌萎缩都是单基因遗传病。遗传性扁平足为常染色体遗传,相关基因为A、a,进行性肌萎缩为伴性遗传,相关基因为E、e.下图为甲、乙两个家族遗传系谱图,每个家族中仅含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不带有对方家庭的致病基因),且6号个体不含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问题:‎ ‎(1)有扁平足遗传基因的家族是____。‎ ‎(2)进行性肌萎缩的遗传方式为____。7号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只考虑甲家族的遗传病)。‎ ‎(3)若15号个体带有乙家族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且社会人群中,乙家族遗传病的患病率是万分之十六。则:‎ ‎①12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16号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 ‎②7号个体与18号个体婚配,所生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 ‎③9号个体与16号个体婚配,生一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 ‎(4)8号个体表现正常,经基因检测,她同时带有甲家族遗传病和红绿色盲(基因B、b)致病基因,则8号个体基因型可能是XBEXbe或____。‎ ‎【答案】 (1). 乙 (2).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3). XEXE或XE对Xe (4). 0 (5). Aa(或AaXEXE) (6). 1/8 (7). 309/416 (8). XBeXbE ‎【解析】‎ ‎【分析】‎ 甲家族中,5、6正常,其儿子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6号不携带相关基因,说明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病为进行性肌萎缩;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乙病为遗传性扁平足,在常染色体上,可能是显性遗传病或隐性遗传病。‎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家族为伴X隐性遗传病,属于进行性肌萎缩,乙家族具有扁平足遗传基因。‎ ‎(2)甲家族中,5、6正常,其儿子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6号不携带相关基因,说明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甲家族的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9号患病,说明5号是携带者,则7号基因型为XEXE或XEXe。‎ ‎(3)若15号个体带有乙家族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社会人群中,乙家族遗传病的患病率是万分之十六,即aa=16/10000,a=4/100,A=96/100,AA=9216/10000,Aa=2×96/100×4/100,AA:Aa=12:1。‎ ‎①12号个体生有患乙病的子女,则12号一定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0,16号不患乙病,但是有患乙病的父亲,16号的基因型为Aa(XEXE)。‎ ‎②7号个体不患乙病,但是有患乙病的弟弟,7号关于乙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XEXE、1/2XEXe与18号个体(XEY)婚配,所生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1/2×1/2×1/2=1/8。‎ ‎③9号个体(AAXeY)与16号个体(AaXEXE)婚配,生一正常的女儿(1/2AAXEXe或1/2AaXEXe)。该女儿与一正常男性(12/13AAXEY或1/13AaXEY)婚配,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1/2×1/13×1/4)×(1-1/4)=309/416。‎ ‎(4)由于甲家族遗传病和红绿色盲都是伴X隐性遗传,8号个体表现正常,经基因检测,她同时带有甲家族遗传病和红绿色盲致病基因,则8号个体基因型可能是XBEXbe或XBeXbE。‎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病的类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首先学会判断患病的遗传方式,再根据题意进行相应的概率计算。‎ ‎25.下图为水稻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 ‎(1)B常用的方法是____,原理是____;C、F过程常用的药剂的作用机理是____。‎ ‎(2)打破物种界限的育种方法是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可以获得新基因的育种方法除上图中所示之外还有____育种,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 ‎(3)假设你想培育一个稳定遗传的水稻品种,它的性状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最简单的育种方法是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如果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为缩短育种时间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4)现有三个水稻品种,①的基因型为aaBBDD,②的基因型为AAbbDD,③的基因型为AABBdd,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每年只繁殖一代,若要获得aabbdd植株,至少需要____年的时间。‎ ‎【答案】 (1). 花药离体培养 (2). 植物细胞全能性 (3).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4). E (5). 诱变 (6). 基因突变 (7). AD (8). ABC (9). 3‎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图中A、D是杂交育种过程,原理是基因重组,A、B、C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E是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F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详解】(1)由F1获得单倍体植株的常用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F过程是使染色体加倍,常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2)基因工程育种(E)可突破物种生殖隔离界限的而进行育种;获得新基因的育种方法除还有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 ‎(3)由于优良性状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因此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是纯合子,不发生性状分离,因此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杂交育种从F2中选取(即AD);如果其优良性状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不一定是纯合子,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需要连续进行自交以获取纯合子,获取纯合子需要的时间长,为了缩短育种年限,通常采用单倍体育种(即ABC)。‎ ‎(4)第一年:基因型为aaBBDD和基因型为AAbbDD的品种杂交,获得AaBbDD的种子;第二年:杂合植株和因型为AABBdd的品种杂交,得到AaBbDd;第三年种植AaBbDd的种子,带种子长成植株开花后,先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基因型有ABD、ABd、AbD、Abd、aBD、aBd、abD、abd),然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abd幼苗,当年就能够获得aabbdd的植株。‎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会灵活应用各种育种方法,可以将各种育种方法综合起来一起应用到农生产实践中。‎ ‎26.下面甲图是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乙图是此人某组织的内环境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医学上的“空腹”一般要求采血前12~14小时内禁食,其原因是_____。‎ ‎(2)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_____。‎ ‎(3)乙图中的____(填序号)共同构成细胞外液,乙图中____(填序号)的氧气浓度最低。‎ ‎(4)血清葡萄糖存在于乙图中的____(填序),血中的葡糖分子被细胞利用,至少要通过____层磷脂分子。‎ ‎(5)如果乙图表示此人的肌肉组织,则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___。‎ ‎(6)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 ‎【答案】 (1). 进食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无法判断是否正常 (2). 相对的 (3). ①③④ (4). ② (5). ④ (6). ⑥ (7). 氧气和营养物质等 (8).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肌酐含量高于正常值,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说明肾功能可能有障碍;血清葡萄糖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患糖尿病。‎ ‎【详解】(1)因进食可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判断是否正常,因此在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的变化是相对的。‎ ‎(3)乙图中①为淋巴,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它们三者共同构成细胞外液,乙图中的②为细胞内液,因组织细胞不断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因此②的氧气浓度最低。‎ ‎(4)血清属于血浆的范畴,所以血清葡萄糖存在于乙图中的④所示的血浆中。血清中的葡萄糖分子被细胞②利用,则至少穿过2层组成毛细血管壁的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一层组织细胞膜,共计3层细胞膜,每一层细胞膜都是由1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因此至少穿过6层磷脂分子。‎ ‎(5)如果乙图表示此人的肌肉组织,则随血液从A处流向B处,氧气和营养物质等不断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进而被肌肉细胞吸收,因此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氧气和营养物质。‎ ‎(6)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点睛】理清内环境组成成分、体内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内环境的动态变化、血糖平衡调节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以题意和图示信息为切入点,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 ‎

相关文档